建筑工程技术专业BIM课证融通教学改革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BIM课证融通教学改革

[摘要]对“1+X”建筑信息模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内容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黏合度进行分析,从重构课程体系方面进行论述,提出实现BIM课证融通教学改革的方法,以达到证书考核内容与理论课程、实践课程相融通的效果,并给出BIM课证融通实施教学条件建议。

[关键词]“1+X”证书制度;高职院校;建筑信息模型(BIM);教学改革;课证融通

2019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该方案提出: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X”证书制度是指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1+X”中的“1”是指学历证书,“X”指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制度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随着该制度的实施,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原有课程体系难以满足证书考核的需要,面对社会巨大的BIM技术人才缺口,有必要对“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BIM课证融通教学改革探索。

一、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黏合度分析

(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标准BIM内容要求

教育部修正的2019年高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首次将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写入专业目标职业,这为未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属土木建筑大类下的土建施工类,专业课程设置有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拓展课。标准中明确应当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中包含BIM建模,专业拓展课程包括BIM技术应用,明确BIM教学内容的核心课程有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具体见文末表1。一些专业课程中虽然没有明确规定BIM相关内容,但BIM课程教学应当整体设计,综合考虑,既要考虑BIM内容与专业课程的黏合度,又要考虑融入课程的切入点,避免BIM技术在各专业课的应用上相互割裂独立,模块散乱冗杂。

(二)建筑信息模型(BIM)考核分析

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分为三个级别,初级、中级和高级。初级不分方向,中级有四个方向: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结构工程、建筑设备和建设工程管理方向。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岗位方向为施工类技术人才,课程设置中很少涉及建筑设计的内容,加之要通过职业技能等级考试需掌握的软件较多,学生取得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方向证书困难较大外,另外三个方向和专业课程联系较紧密,为该专业宜取得证书方向。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中规定初级证书的职业技能有:工程图纸识读与绘制,BIM建模软件及建模环境,BIM建模方法,BIM标记,标注与注释,BIM成果输出五个方面;中级证书技能要求有:BIM模型构建、专业协调、BIM数据及文档的导入导出、专业应用四个方面。可以在建筑制图与识图、建筑构造课程等专业基础课程中加入BIM知识模块,考前针对取证进行一定的强化训练。结构工程类方向技能要求有:掌握通过应用BIM软件进行结构工程类专业的可视化交底的方法;掌握通过获取构件工程量、材质等明细,为工程项目预算提供基础数据的方法;掌握结构体系的加载方法;掌握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等常见结构的计算分析方法;掌握结构内力配筋设计计算方法及结构计算书的生成方法;掌握模板、脚手架工程的设计与验算;了解土方安全验算等BIM应用方法。取得该方向BIM证书,宜将BIM知识模块融入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建筑结构、地基与基础课程这类课程中。建筑设备类专业技能要求有:掌握通过应用BIM软件进行建筑设备类专业施工方案模拟和施工工艺展示的方法;掌握利用BIM模型进行管道系统运行工况参数信息录入方法;掌握本专业内管道及设备之间的软、硬碰撞检查方法;掌握利用BIM技术与其他专业间问题进行深化设计与优化的方法;熟悉利用BIM模型完成所涵盖的各专业系统分析与校核的方法;熟悉利用BIM模型进行管道系统安装与设备管理的方法。取得该方向BIM证书宜将BIM知识点融入建筑设备安装技术、建筑应用电工课程。建设工程管理类专业技能要求有:熟悉施工现场布置要求与规范及相关软件功能,掌握施工场地模型建立的方法,可进行合理性分析,适时调整方案;掌握施工方案、施工工序、施工工艺三维可视化模拟方法,能制作施工动画,可指导施工并进行合理性分析,适时调整方案;掌握基于BIM的算量和计价的方法;掌握运用模型在安全、质量、进度、成本等方面进行施工动态管理的方法;掌握项目各参与方运用BIM模型进行协同管理的方法;掌握运用BIM竣工模型进行竣工验收的方法。取得该方向BIM证书宜将BIM知识点融入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课程。

(三)BIM证书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黏合度分析

结合建筑信息模型(BIM)考评大纲的要求,初级证书考评技能与建筑制图与识图、建筑构造课程等专业基础课程联系紧密,黏合度较高。BIM技术概论可以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作为先修课程,在建筑制图识图课程中加入BIM模块,建筑构造与BIM建模在大一第二学期开设,这样大一第二学期期末就可以参加BIM初级考证。中级证书结构工程类方向与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地基与基础课程黏合度较高,宜将考评大纲中要求的考核知识与这类课程融合。建筑设备类方向考评内容与建筑设备安装技术、建筑应用电工课程黏合度较高,应在相应课程中加入BIM模块知识。建设工程管理类专业与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课程黏合度较高,宜将考评内容融入这几门课程。

二、BIM课证融通路径

将BIM职业技能等级考核内容与专业课程相融合,要注意把握保持原有专业知识体系结构不变,“1”和“X”的有机衔接,专业课程根据具体情况增加或融入BIM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在专业职业技能训练中考虑植入专项训练。根据“1+X”BIM考评大纲考核要求,将BIM知识考点融入原有课程中,有以下三种模式。

(一)在原有专业课程中嵌入BIM教学模块课程

模块化嵌入原有课程主要是指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将原有课程设置为包含BIM知识单元的专业课程,BIM职业技能考试考点也包含原课程知识点,可以根据建筑信息模型考评大纲的要求修订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如建筑力学、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课程就可以根据BIM职业技能等级中级结构工程方向进行课程内容修订。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课程可以根据BIM职业技能等级中级工程管理方向进行重构修订,比如可以在建筑施工组织课程中融入BIM进度查看、施工管理内容及BIM的成果输出的内容,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课程中融入三维现场平面布置、BIM5D、工程量统计的内容。建筑设备安装技术、建筑应用电工等课程可以根据BIM职业技能等级中级建筑设备类方向进行课程内容修订,其中可以融入BIM设备建模、管道碰撞检查的内容。

(二)开设针对性新课

单独开设BIM课程时,基础性课程如建筑制图与识图、建筑构造与识图、建筑材料、AutoCAD这些课程作为先导课程,学生通过学习具备了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BIM课程打下基础,从而为参加“1+X”BIM考试做准备。

(三)在原有课程外以社团培训等方式作为课程外补充

目前来看,多数院校因BIM教师师资匮乏,专业课教师往往不具备在专业授课过程中融入BIM技术的能力,专业核心课程并未真正融入BIM教学,而具有BIM教学能力的教师也不具备精通各方向专业的能力,建筑工程技术适宜考取的BIM职业技能等级中级有三类,在做针对性考证专项辅导时师资问题也成为开展此项工作的首要制约因素。以社团培训的方式一般都是在课程大纲规定课时外,以社团活动、兴趣小组的形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间或有教师辅导。根据标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总学时一般为2800学时,公共基础课总学时一般不少于总学时的25%,实践性教学学时原则上不少于总学时的50%,其中,顶岗实习累计时间一般为6个月,可根据实际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现就BIM知识具体入课时间及课时给出如文末图1的建议。

三、BIM课证融通实施教学条件建议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重构课程体系的基础上,需要对课证融通实施的教学条件建设进行分析论证。课证融通的建立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创造条件。

(一)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

统筹安排教学组织与实施,建设校本教学资源库,组织相关专家、学者、本专业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开展专业配套教材的开发与论证工作,完成与专业相关的特色教材或校本教材编写工作。依托认证平台完成“1+X”证书培训,同现有实训平台融合,完成资源共建共享。[1]

(二)产教融合,健全教学资源库建设

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展“校企联合,自主选择,项目驱动”的顶岗实习教学模式。[2]学校和企业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以真实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BIM综合应用的能力。另外,要完善专业教师企业轮训制度,积极利用认证平台优质资源,健全证书培训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将企业教师进课堂落到实处,融入企业新技术、新技能、新工艺、新规范,促进产教融合。

(三)强化专业师资建设

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直接关系着职业教育的质量,关乎现代职业人才的培养。[3]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终身性,师资队伍素质的提高关系到专业群建设,应建立健全高职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充分利用现有专业优秀教师资源,积极探索和推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BIM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组织专业教师参加BIM证书培训评价组织的师资培训、行业协会培训;邀请企业BIM工程师、BIM软件开发公司培训师入校园、进课堂。并在专业教师中选拔高水平培训师,支持教师“走出去”,参与对外社会服务和行业培训,提升教师技术技能与创新能力。

四、结语

“1+X”证书制度下BIM建筑信息模型证书的考核,无论是理论考核还是实践操作项目的考核,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目前的课程体系都难以满足该考核要求。从对初级和中级BIM证书中技能点进行提炼,与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进行对照,找到课程内容和证书技能点间的融合点,编制适应“1+X”BIM证书制度的课程标准用来指导教学,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BIM技能,达到BIM证书的技术技能要求,从而使“1+X”证书制度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实施和落地,不论是在原有专业课程中嵌入BIM教学模块课程、开设针对性新课抑或在原有课程外以社团培训等方式作为课程外补充的融课模式,都需要具体的专业课程改革实践来检验。

作者:张美娟 单位:兰州现代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