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监管现状和策略

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监管现状和策略

摘要:农业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的好坏,为了提高水利工程质量有必要加强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文章全面分析了现阶段工程质量监管中的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以增强农业抗灾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以及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管理;对策建议前言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农业粮食的生产以及广大群众的安全[1]。近年来,我国对水利工程的投资力度和规模不断增大,并大幅度提高了工程质量水平。然而,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市场化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仍存在许多不足,传统的监管模式已无法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因此,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滞后已成为现今水利工作的软肋,对我国水利事业发展构成了明显制约,如何保证工程质量逐渐引起学术界和工程领域的高度重视。

1质量监督与管理现状

从县级层面上,小型水利工程主要有新建水土保持、小农水、小型农村安全饮水、小型水电站、小(2)型水库和五小水利工程等;20a一遇以下的堤防及加固项目、新建城市防洪项目、河道及河段治理工程、小型水电站增效扩容改造以及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结合现阶段质量监管现状,经过大规模建设发展的“十一五”、“十二五”关键时期,截至2016年我国水利总投资达到8639亿元,其中小型水利投资1833亿元。可见,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对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的小型水利项目高度重视。通过强化监督检查、创新监管模式、改革体制机制等一系列措施,实现小型水利建管水平的明显提升,这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工程质量安全有保障。经过多年努力,全国各地建设了许多小型水利工程,如广泛实施的有水土保持、中小河流治理、小型农田水利、病险水库加固等工程,工程质量管理有明显的提升,民生问题得以有效的解决。虽然,个别工程存在一定的质量缺陷但未发生人员伤亡事故。

2)已建工程受住了自然灾害的考验。洪涝灾害只是对小型水利工程造成一定的损害,但未引起堤防垮塌或垮坝等事故,工程建设质量能够抵挡自然灾害的影响。

3)加强政府监管作用确保水利工程质量。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深入探究了现阶段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对工程质量问题及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通过充分利用社会媒体、项目稽查、审计等监督作用提高水利工程质量。

4)建立系统科学的监管模式。虽然,4M1E等因素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但现行的质量监管模式是以政府质量监督、监理单位监管、施工单位保证、项目单位负责相结合的模式。考虑到工序繁多、专业性强、条件艰苦、项目量大、覆盖范围广等特点,有必要建立以行政执法为基本特征、以质量巡查为主要手段的监管模式,成立县级质量监督站并保证其专业、规模、人员数量符合工程建设管理要求。总体而言,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监管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诸多的问题。对于大中型水利工程现行质量监管模式具有较强适用性,由于小型水利项目存在固有特性而只能参照执行[2-3]。因此,为了更好的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必须加快改进和创新工程质量监管模式。

2质量监督问题与对策

2.1质量监督现存问题

1)关键环节和关键节点把握不到位。目前,虽然建立了政府部门监督、监理单位管理、施工单位保证、项目法人负责的四大质量管理体系,但质量监管牵涉范围广、涉及因素多,政府部门以抽查的方式开展质量监督,无法保证工程各个环节质量。因此,为提高整体监管效率和功能,必须针对关键环节和关键节点开展监管工作,保证所有工序都符合要求、每个单元工程都满足检验要求。通过项目责任制的全面落实,保证工程的有序开展及其关键环节、节点的质量控制。

2)招标行为不规范、招标监督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水利建设市场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一般的工程项目建设和管理任务,主要采取公开招标竞标的方式选取各方面都最优的队伍,因尚未形成完善的招投标管理制度,为了私利部分工作人员抛弃公开、公平、公开的招标竞标原则,甚至采取投机取巧、故意压价或串标等行为来承揽项目。由于违背项目招标的初衷以及招标监督机构工作机制不完善,使得工程质量受到各种因素的极大影响。

3)现实要求与监管人员能力存在差距。小型水利工程存在专业性强、施工条件艰苦、工序繁多、工程量大、范围广等特点,而保证环境质量和工程使用安全为政府实施质量监督的主要目的,应结合强制性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以行政执法为基本特征、以抽查为辅、以质量巡查为主的质量管理体系,工程质量监督人员要熟悉水利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相关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并具备多年的工作经验和中级及以上职称。目前,县级质量监督站的人员大多不具备相应的素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所以现实要求与监督人员能力具有较大差距。

4)系统监测不标准、监督力量薄弱。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小型水利工程的所有环节都要有专业的检测,通过贯彻落实“三检”制度以及做好全过程质量控制,为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提供保障。然而,对于过程质量规范化操作检测和施工单位的工作人员重视不够,加之忽视必要的程序检验、缺乏对技术人员的监督、见证取样随意性大等,实体质量与检测报告不符的现象较为普遍。

2.2解决对策

1)综合运用平行检测、监督抽检和质量检测,科学化质量管理。工程质量监管过程中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提高质量监督的科学性、公正性、强制性和权威性,严格按照监督管理制对监测单位的监测行为、监测数据进行定期核查,通过动态检测做到工程状况的及时掌握,为工程质量提供根本保障;综合应用监督检测和抽查成果,加强平行检测、监督抽检、飞行检测水利工程项目的力度。通过平行检测、监督抽检、飞行检测比对检测单位的检测活动,深入判断、整理、分析所存在的质量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有效的整改方案;依据相关管理规定,对伪造检验结论或检验数据的检测单位实行处理。

2)加快推进信息化管理。随着重点水利工程的大规模建设实施,工程质量监管难度和任务逐渐增大,以传统的人工控制的方式已无法适应发展要求。因此,为了提高监管水平及工作效率必须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快形成新型监管模式,以创新监管模式实现工程质量信息的分析处理、快速跟踪、及时采集,加快建设信息化质量监督平台实现工程管理经验的共享、信息通报、信息公示等,切实提高质量监督站的监管效率、力度和信息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县级质量监管水平[6]。

3)规范招标行为,加强监督机构建设,强化对薄弱环节、关键部位和重要隐蔽工程的质量监督,确保质量考核制度的严格执行。首先,加快实行电子招标,科学规范的编制招标文件和审查招标人资格,贯彻落实工程质量要求。针对规模较小的水利项目,更好保证专业技术、监督人员规模和机构数量符合项目管理要求,尤其是要加快完善县级监督机构。其次,对重点部位要重点监督,保证监管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对政府质量监督和社会监督人员采取多种教育、培训的方式,定期组织学习进一步提升其业务素养,逐步树立良好的形象,增强防腐拒变和廉洁自律意识,努力培养作风过硬、业务精通、敢于负责的质量监督队伍;此外,配备检测设备、办公仪器等必要的设施,为高效、顺利地实施质量监督工作提供保证。最后,要创新质量监督方式提升监管工作效率,实现监督重点突出,加快形成重点项目驻地监督和质量巡查机制,强化对薄弱环节、关键部位和重要隐蔽工程的质量监管,加快以实体向行为监督的转变,加快提升监管人员意识和完善监督管理制度。通报考核不合格、监管制度不到位的单位,并计入诚信档案。

3结语

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农村农业基础发展直接相关,为彻底解决现阶段质量监管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强质量监管,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制度和不断完善招投标方式;贯彻落实质量责任终身负责制和项目负责人、各参建方的主体质量责任,进一步增强管理者和监督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业务素质、责任意识;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培养一批作风过硬、业务精通、敢于负责的质量监督队伍;加强对薄弱环节、关键部位和重要隐蔽工程的质量监管,加快推行多样化的监督形式,并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建成经得起历史检验、让广大群众满意的小型水利工程,为广大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作者:冯璐 单位:北票市地质打井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