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重构

工程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重构

摘要:在工程教育的背景下,高等院校中的工程教育大都是以技术科学来作为主要的学科基础的,着重以培养能够将科学技术有效地转化成实际的生产力的工程师为教学目标而开展教育工作。如今,时代已经成为了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个时代中,工程专业的大学生就必须要具备技术创新的意识和相关的创新能力。而积极地培养创新型人才,就是工程教育在这个时代的使命。对此,高校就必须要进行课程体系的重构。文章针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工程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近几年来,社会上的各个行业的人才已经逐渐趋于饱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逐渐变得更加严峻。因此,人们也在开始积极地反思教育方面的问题,要求学校加强教育的改革,要求高校将教育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就业和发展方面。随后,人们开始意识到的“创新”的重要性,各大高校也在积极地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在工程教育的背景下,为了能够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高校有必要思考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重构。

一、关于高校目前设计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所存在的不足

(一)在课程设置理念方面还存在误区

目前,在社会上的某些高校中,在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理念上还存在认识的误区。其一是具有“单一论”。某些高校的教师和大学生认为这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其实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课程,与其他的专业课程设置没有关系。这种理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高校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课程相脱离。这样一来,也就不利于工程生创新创业综合素质的提升。其二是存在“第二课堂论”。在某些高校中,教师认为创新创业课程的开设就是为了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所以便将创新创业教育看作是一种“第二课堂”实践活动。这种错误的理念,容易把创新创业能力的深处基础忽略掉,也容易将创新创业教育看作是简单的技巧和技术操作。

(二)课程设置不完善

从实际情况来看,在某些高校中,所设置的创新创业教育还仅仅只局限于表面。从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来看,一方面是在某些高校中一些专业还没有设置相关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只是单纯地将创新创业教育看作是学生就业指导课中的一部分,没有将创新创业课程正规化、系统化。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某些高校中所开设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还仅仅只是局限在创新意识、创业技能操作的培养方面,没有与学科教学等进行有机联系,导致创新创业教育的覆盖面比较窄,没有融入到高校正式的教学体系当中。

二、关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在工程教育背景下的重构

(一)注重强化高校中的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

在工程教育的背景下,高校需要立足学生的发展实际来积极地进行教育改革。在当前社会中,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各大高校也开始注意到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纷纷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创新创业型人才的素质,又是多方面的。因此,高校所开始的创新创业教育就必须要继续积极地开展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为基础。而且,还需要强化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合理地融入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业素质以及创业技能、创新能力等等。在工程教育的背景下,高校所开设的创新创业教育不但不能够与其他学科的教育和知识脱节,还需要强化基础知识的教学,强化学生对专业教育的学习,并在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有机地融入创新创业知识。

(二)合理地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课程结构

在工程教育的背景下,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也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高校培养目标的达成程度。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就必须要合理地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课程结构。为了能够创建出一种具有创新创业教育特色的课程结构,高校就必须要积极地做好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协调统一。在公共必修课的设置方面,高校需要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素质、创业知识等为重点,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般来说,这种课程适合在大一的时候设置。而在选修课的设置方面,则应该包括着有创业案例分析、创意理论和时间、财务管理等限定的选修课,以及模拟创业、谈判技巧等自由选修课。这种课程一般适合在大二、大三的时候开设,旨在培养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学生,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发展途径,从而促进他们成为未来的开拓人才。

(三)适当地增加一些活动课程

在工程教育的背景下,高校若是想要充分地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那么就可以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来适当地增设一些活动课程。这些活动课程的设置形式并没有明确的要求,有机结合、专题活动,甚至是项目活动等都可以。比方说,高校可以结合学校内部开设的各种文艺活动、科技活动等来渗透创新创业教育,或者是组织学生开设各种校内、校外的活动,比方说社会调查、公益服务等等,或者是专门组织一些创新创业教育的项目活动,并且设置明确的活动目的、活动方式。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不同的是,活动课程并不会涉及到直接的生产操作,也不会涉及到直接的经营管理,而是从学生的认知、情感以及动作技能等方面来开展的活动,能够涵盖理论和实践两部分,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素质。

三、关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在工程教育背景下的实施模式

(一)合理地采用课程渗透模式

在工程教育的背景下,针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实施,高校可以合理地采用课程渗透模式。这种模式具体是指,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适当地增加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在这里,并不提倡仅仅只增加某些有关课程的做法,而是进行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的改革,以便能够充分地适应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具体来说,要进行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就需要形成以选修性质的创新创业课程、专业性质的创新创业讲座、以及课程性的创新创业启示来组成的创业教育课程平台。这样一来,在开展专业课程的时候,就可以结合各门课程所具有的实际特点来挖掘课程所涵盖的创新性、创业性教育内容,逐渐培养和丰富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合理地采用专业实践模式

在工程教育的背景下,专业实践模式就是指在学生的在校学习期间,围绕学生的专业领域选择一个确切的突破点来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的模式。这种创新创业模式,能够让学生在校学校期间就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在具体的创新创业实践中进行有效的应用、检验以及发展,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也能够促进学生专业思想的稳定,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而且,针对这种模式,高校可以聘请专业的教师作为这方面的技术顾问,从而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创新创业过程中所遇到的专业难题,降低创业成本,使得学生少走弯路。

(三)合理地采用科研参与模式

在现实情况中,针对于高校教师的科研工作而言,往往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而且大都处在创新的前沿。针对于教师科研平台来说,不管是从专业水平的角度来看,还是创新意识的角度来看,这种平台都是一种高起点的创业服务平台。因此,在工程教育的背景下,高校若是想要更好地实施创新创业教育,那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地参与到教师的科研活动当中,这样不仅能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而且还可以充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而且,在科研成果转化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更加直观地领略到社会市场所具有的巨大魅力,甚至愿意投入到科研成果市场化的过程中,充当骨干力量,以此来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在实际情况中,科研参与模式的形式比较多,比方说可以采用项目参与制,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当中,尤其是一些具有使用价值的合作项目。也可以开展大学生研究计划,学校为学生提供专项基金,支持学生的科研活动。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代社会中,社会对于人才的标准越来越高,对于创新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针对于当前各大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很多高校都已经充分地意识到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也积极地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但是,某些高校在课程体系的构建方面却依旧存在问题。因此,为了能够加大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高校也需要积极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重构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李郁,史仪凯,田卫军.应用型高校机械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和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8,5(37):53-54

[2]薛晓娟.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37(04):38-40

[3]刘传雷,柳竣洋,韩蕾.新时代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发展体系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8(05):40-45

[4]蔚燕舞,雷军莉,李涛.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知识经济,2018(06):135-136

[5]孙荣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价值、体系与过程的三维重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3):27-33

作者:李国辉 张宏 刘雅南 单位:佳木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