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工程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探索

测绘工程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探索

[摘要]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的高低是本科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衡量指标,学生的就业是本科教学的首要目标。然而很多应用型本科院学生的实践能力跟不上生产单位的需求,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就业。本文以成都大学测绘工程专业为例,首先介绍了现行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相关的课程设置、实验仪器装备、培养模式、导师制度等,随后全面的分析了本校测绘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的原因,最后从培养计划、学生参与老师科研项目、生产实习、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实验室软硬件配置等几方面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测绘;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

0引言

我校是成都市政府主办的唯一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1978年12月4日正式批复凑办,同年12月8日正式挂牌成立,1983年因接受世界银行贷款,停办本科,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恢复为普通本科学院,暂更名为“成都学院”,保留“成都大学”校名,2018年12月7日教育部发文同意成都大学恢复校名。2011年我校测绘工程本科专业正式招生暂属建筑工程系,2013年成立测绘工程系[1]。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已建立比较完善的测绘人才培养体系,且组织学生参加四川省测绘技能大赛和全国大学生测绘技能大赛均取得优异成绩。到目前为止,测绘专业已有4届毕业生,除少量继续深造和在其它单位就业外,多数在中铁、中建等施工单位或测绘单位从事测绘工作。成都大学作为一个应用型本科院校,而测绘工程又属于工科专业,因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比其它的研究型大学来得更为重要。然而伴随着测绘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各种测绘仪器的进步且社会对不同人才的需求改变,建立在传统基础上的实践教学已经完全不能满足社会对测绘专业人才的要求,我校的测绘专业在测绘实践方面有着很多不足之处,校内的实践和真正的生产实践仍有较大的差距,学生大多时间只是学习理论知识,并不能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教学目的很难达到。

1课程设置与软、硬件配置

1.1课内实践

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的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很多课程都有课内实践环节。比如计算机图形学、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等。

1.2实习课程

除了课内的实践外,还有专门的实习课程。目前开设的实习课程有地形测量与数字化测图实习、GNSS测量实习、控制测量实习、摄影测量实习、测量平差程序设计、课程设计(可视化编程与测绘应用)。

1.3实验仪器

实验室的仪器只限于传统的测量仪器比如经纬仪、全站仪、水准仪,而且精度不高,只能用于教学,无法用于科研。我们的实验场所就是校内道路上,没有专用的校外实验场所,学生在做实验时会受到各种影响,比如视线的遮挡、仪器的碰撞等,同时校内的地形、地貌和建筑物比较有限,无法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实践锻炼。

1.4生产实习

在大四时,学校要求必须到专业相关的生产单位实习,如果自己无法联系到实习单位,则由学校老师推荐到相关生产单位实习,做到所有学生都能落实实习单位。从以往几年的情况来看,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找到实习的单位,在一个学期的时间中,全职从事与测绘相关的实习工作。

1.5班导师制

目前我校测绘工程专业实行班导师制,也就是说每个班级都有一个专业教师做为导师,以指导该班级的专业学习,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每学期开学,对于成绩落后,挂科较多的同学,班导师将对其进行一一谈话,从心理上、思想上、学习方法上全方位的辅导,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班导师的配备,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热情。

2存在的问题

我校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而测绘工程又是工科专业,但是学生处在工程实践能力不如高职院校、专业素质又不如研究型院校的尴尬境地。有用人单位反应所招聘的学生实践能力较差,无法很快的从学生的角色转变为员工的角色,个别学生甚至不会熟练的使用测绘仪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用了单位对于后续的招聘意愿。同时,学生的实践能力差使得自身在求职时缺乏自信,产生了害怕找工作、害怕被拒绝的心理,导致每年的测绘工程专业的签约率排名总是较为靠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来说,是因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够。学生思想上比较懒惰,而测绘实践往往又比较辛苦[2],加上实践课程的设计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比较枯燥,所以很多学生主观上比较排斥参加实践学习。二方面来说,目前学校的课程实践与生产单位实际生产活动相差较大,学生所学知识根据无法胜任实际生产任务。例如数字地形测绘实践来说,由于受实践场所和实践时间的限制[3],学生往往只是使用RTK方式测量一个体育场。过少的地物以及单一仪器的使用,使得学生得不到足够的锻炼。

3改进建议

3.1以就业为导向更改培养计划

我校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多数将走上工作岗位,课程的设置与就业单位的从事的工作内容相适应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就业,才能帮助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尽快的上手。就目前来说针对近期需求量较多的“农村土地确权登记测绘”和“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等项目开设的课程还太少[6]。可适当的减少一些其它课程,增加一些就业单位需求较大的课程。

3.2加强学生参与老师科研项目的力度

学生要想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是一个切实可行的途径。尤其是老师的横向项目,往往来自于单位的生产任务。学生在参与项目所做的事就是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所做的事。但是目前学生参与项目的积极性、主动性还不够高,甚至过多的关心工资报酬而不是实践能力的提升。针对这些问题,一是应当加强学生的思想意识教育,帮助学生竖立以学习为首观念;二是在评优评奖等的考核指标中应当加入学生参与老师科研项目的条目,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热情。

3.3切实落实3+1的培训方式

所谓3+1,指的是我校测绘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校课程的学习时间为3年,而大四则是在生产单位进行实习。这种模式可以更好的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符合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的。但是学校对学生实习的检查力度还不够,学生是否真的在生产单位实习以及实习的内容是否与专业相符合还不能保障。老师应该不定期的抽查学生的实习单位,并走访坐谈,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

3.4提升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

鼓励教师参加行业内相关的技术培训学习,发表一些具有较高含量的论文。行业内的培训往往是新技术、新方法、新标准在测绘上的应用,老师通过这些培训学习,可以掌握最新的科技动态,把握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鼓励老师承接专业领域的横向项目。横向项目往往是当前行业内正在开展的各种生产活动,老师从这些项目中可以保证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与生产活动相适应,只有老师的知识体系是与生产活动一致的,才能更好的指导学生实践。鼓励老师考取专业领域的技术资格证书,例如注册测绘师等。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内容不仅涉及相关的理论知识,更包括生产一线的案例。通过考试,可以系统的详细的复习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当前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和使用的前沿技术。

3.5加强实验室建设

仪器的落后同样是限制学生实践能力的一大主要问题,目前的实验仪器已经不能满足最新的测绘技术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因此,引进新型实验仪器(比如无人机、激光扫描仪等高新技术仪器)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7]。应当建立校外的专用实习基地,包括常见的地形、地貌和构建筑物,用一个暑期的时间让学生在实习基地实习,才能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实践锻炼[8-10]。

4结束语

我校作为一所应用型大学,在培养测绘人才时,不仅要让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要做到让学生走出校园就能走上工作岗位,放下书本就能生产作业。但是要做到这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此只有不断地尝试才能不断完善,测绘工程应用型人才才能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

作者:袁伟 陈吉 单位:成都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