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

采矿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

摘要

为全面培养采矿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本文从培养理念、培养内容和考核机制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认为:采矿工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必须紧跟时代特征,转变培养理念,依据采矿工程的专业特性更新培养内容,完成工程类高校学生的考核机制,切实把全面推进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教育放在第一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符合当前矿山企业生产要求的采矿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

采矿工程;创新型;教学方法

我国煤炭远景资源量达5.9万亿吨,占我国已探明化石能源资源总量的94%左右,是最丰富、最基础的能源资源。由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面临技术、经济和环境等方面的制约,“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能源战略方针不会改变,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的地位和作用也难以改变。有效地推动煤炭行业发展的进步,最根本的还是人才培养,尤其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强、应用实践能力突出、适应当前新形势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创新型采矿技术人才是我国高校采矿工程专业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1-3]。

1转变培养理念

理念是培养方向的航标,要培养创新型人才,高校教师必须转变原有的培养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革新教学方法

在教师的教学手段上,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变。长期以来,我们的专业课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参照教学大纲准备教案,并在课堂上讲解教案内容,尽管也基于互联网开展多媒体教学,但是最根本的教学手段还是老师教、学生学。而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从理念上做出改变,真正地实现“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充分展开思维空间,打破老师教、学生学的方式,可以采取专业课题的形式,给学生提供数据、资料和参考书,让学生组成若干小组,开展自主式讨论式教学,等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内容,然后让学生走上讲台,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通过学术报告的形式展现出来,老师只需纠正一些错误,引导学生拓展知识空间,真正掌握专业课知识的学习方法,培养出学生独立创新的能力。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实现“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通常是通过考试的方法把学生赶进课堂和图书馆,出勤率不仅用来考察学生,现在也用来考核教师的教师效果。由于采矿工程专业属艰苦类行业,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生只招收男生,往往部分学生或多或少地带有专业情绪,学习的主动性远远不够。因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至关重要。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学术报告的形式,告诉学生所学专业最先进的技术和目前取得的进展,既可以树立学生对采矿工程专业的信心,也可以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在课堂上通过设计一些专题,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让学生自己走进课堂。通过教学方法的革新,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让学生对专业热爱,然后才能时常有新点子迸发出来,这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

1.2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

传道、授业、解惑是千百年来教师的传统职责,教书育人本是教师天职,但目前却普遍存在一种只教书不育人怪现象,老师基本是上课讲授,上完即走,不坐班,所留作业和答疑基本是局限在所教的课程范围之内,而首要的“传道”却没有一丝一毫的体现。而教师作为“园丁”、“人梯”,其作用不仅仅是教一些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自身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培养创新型采矿人才,还需要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大学生的年龄正是血气方刚的年龄,而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生全部是男生,讲义气、易冲动,往往是阳刚和任性并存。因此,采矿工程专业教师一定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努力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建立老师和学生平等的课堂地位,让学生敢于对老师的观点进行挑战,有问题当面提出,师生一起讨论,得出合理的答案。老师不仅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还要成为学生交流和学习的好伙伴。通过转变教育思想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固有的培养模式,这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根本保障。

2更新培养内容

2.1选择合适的教材

选择教材是教学实施过程中重要而且先行的一部分,是学生学习并掌握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合适教材的选择可以为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进而保证教学质量。首先,要从采矿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出发,选择适合该专业的教材。例如,在力学课程教材的选择方面,根据采矿工程的专业特点,其主要面对施工的对象是岩石,因而岩石力学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但是学习岩石力学必须掌握一定的弹性力学知识,又由于课时的限制,对弹性力学教材的选择不能难度太大、内容太深的教材,应以弹性力学基础为主,但又应该能满足岩石力学课程的学习使用。其次,应和工程实际紧密结合,采矿工程是工程应用特色鲜明的专业,工程设计和工程规范性很强,目前的教材大多和理论结合得比较密切,而工程规范联系较少,因此,在教材和参考书的选择上,应该将安全规程和一些设计规范纳入教材选择的范畴。最后,对教材质量应该严格把关控制,目前,专业课程的教材林林总总,质量参差不齐,而好的教材能够把知识点有机地予以结合并形成系统,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对整门课程的专业知识进行全面的把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材选择时要全面了解本专业的相关教材,综合比对,择优选用。

2.2加快教材内容的更新

目前,我国专业教材和讲义更新速度太慢,尤其是采矿工程专业的实践性太强,而教材和讲义重理论知识,缺乏理论和应用相结合的工程实例的讲解,尤其部分教材讲解的技术和装备已经落后于现场实际应用的技术水平,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实际动手能力不行。教材内容要及时更新,例如,部分专业课教材中提供的工作面布置示意图,仍然是留设区段煤柱的双巷布置,采用联络巷连接,这是二十年前煤矿现场普遍采用的布置方式,而现在的实际应用中早已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留设小煤柱的沿空掘巷的布置方式,教材内容更新滞后太多。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多本参考书形成自己的讲义,最好在讲义中加入自己最新的科研项目成果,将理论和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了解本专业最新理论和技术的前沿动态,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并具备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应用的能力。

2.3注重多学科交叉和融合

学科之间本来就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而采矿工程专业更是具有多学科的特色,是一个集地质、力学、建筑、机械、电气和管理等学科的一个综合学科。融合相关学科知识,不仅丰富教学内容,也是多种研究学习方法的融合。通过多学科交叉和融合,新知识、新技术就会源源不断地从多学科的交叉中产生,而这种融合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通过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融合多学科教学内容,将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引入到教学课堂之中,才能加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推动力。

3完善考核机制

“考!老师的法宝”,这是我国高等教育中老师考察教学效果一直使用的手段,诚然,考试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但如何开展有效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考试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首先,丰富考核方法,不惟试卷考试。目前我们考试的形式大多采用试卷笔试,主要是考察学生的记忆、思维和想象能力。但采矿工程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这种考察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难以反应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心理素质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该将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实验操作和研究设计能力与最终期末笔试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次,增加操作能力测试。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是三次实习,分别为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目前,这三种实习的实际执行情况和大纲要求相去甚远,由于煤矿现场生产情况的限制和学生对煤矿专业艰苦环境的抵触情绪,实习已经变成了参观,最后提交一份实习报告了事,完全失去了实践教学的培养目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应该充分利用这三次实习的机会,将操作能力考核融入到实习中去,让学生有压力和动力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亲手去操作采煤机、液压支架和刮板输送机等采掘机械,了解操作规范,掌握操作技能,熟悉采掘机械的性能,最后根据操作能力的考核判定实习成绩。再次,掌握实验技能。采矿工程专业很多课程均开设相关实验课,如煤矿开采学、岩石力学、井巷工程等等。目前大多实验室课的开设,仅仅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过程,了解实验步骤,帮助学生提高对课程内容的学习掌握。课程考核还是以理论考试为准,实验课仅作为理论课学习的辅助手段。这样实验课往往成了参观课,学生走马观花地看一下,嘻嘻哈哈地看老师操作一下实验,如果实验仪器比较小,学生人数比较多,能够观察清楚实验过程的仅仅是前面的几个学生,这样一堂课下来,教学效果很差,学生基本不了解实验原理,不懂得实验技能。如果将实验技能作为课程考试的一部分,那么学生不仅更能扎实地掌握理论知识部分,还能切实提高实验技能。最后,注重综合评价,不惟考试成绩。“高分低能”是惟考试成绩的产物,一个优秀的创新型人才不应只具备好的考试成绩,还应该具有优秀的德行操守,具有良好的组织管理的能力,具备合作共事、团结协作的能力。因此,我们在考试的同时,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考核,将综合素质考核成绩和专业知识的考核成绩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合理的综合评价考核体系,将各评价指标赋予合理的权重,才能真正地评价出优秀的创新型人才。当前煤炭行业由于产能过剩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这对高校培养优秀的采矿工程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培养出综合能力更强的创新型专业人才,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现代煤炭企业,更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我国能源工业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王磊 单位:安徽理工大学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参考文献

[1]杨宝贵,张勇,侯运炳.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中国煤炭,2015,41(3):33-35.

[2]张磊,屠世浩,乔明,等.中澳采矿工程专业教学的差异性研究[J].科教文汇,2015(324):62-64.

[3]常西坤,秦忠诚,陈绍杰.高校采矿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模式构建与实施[J].教育教学论坛,2015(41):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