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装备论文范例

地质装备论文

地质装备论文范文1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支撑体系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遵循成果导向(能力、目标、需求)、以学生为中心、以持续改进为理念〔1〕〔2〕,明确提出了工程教育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创新态度和意识,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能力等基本能力和素质。为了增强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对煤炭工业发展的适应性,突出体现中国矿业大学的“矿业(煤炭)”特色〔1〕,本研究以中国矿业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为例,通过近年来本科生人才培养支撑体系的软件和硬件建设,保障和提高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着力构建多元化的本科人才培养支撑体系。

一、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本科人才培养支撑体系软件平台建设

(一)夯实基础理论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要依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念,调整理论教学体系。理论课程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有大学体育、大学英语、高等数学、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信息技术应用基础、大学物理、大学化学、工程力学、采矿概论等。学科基础课程设置有普通地质学、矿物学(含晶体光学)、岩石学(双语)、地层古生物学(双语)、构造地质学等。专业核心课程设置有地质制图学、钻探工程学、地球物理勘探、煤田地质学、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等。专业方向课程包括矿床学、矿井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矿产资源评价与管理、地质测试分析与技术、专业英语、资源勘查工程进展等。地质制图学为专业核心课程,系统讲授地图的基本知识、绘图软件、主要地质图件的编制原理和编制方法,如地质图、图切地质剖面图、实测地质剖面图、地层综合柱状图、钻孔柱状图等,着重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软件绘制地质图件和分析地质图件以解决资源勘查工程问题的能力。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为专业核心课程,系统讲授矿产(煤炭)地质勘查理论、勘查方法、勘查设计、勘查工程布置、地质编录和资源储量估算方法〔3〕,着重培养学生应用勘查理论知识和方法来分析并解决勘查过程中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实验操作

地质制图学课程总计32学时,设置了16学时的实验课。实验课用以培养学生利用MAPGIS软件、CorelDraw软件或Auto-CAD软件绘制主要地质图件的能力,让学生在计算机上亲自操作MAPGIS软件、CorelDraw软件和AutoCAD软件,掌握各软件的基本操作,并熟悉各软件的特点,利用各软件绘制地层综合柱状图、图切地质剖面图和地质图,完成对地质图件的绘制和分析。通过这样的实验课程,学生可以具备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绘制地质图件的能力。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课程总计32学时,设置了8学时的实验课。实验课用以培养学生对矿产勘查工作的综合分析能力,即让学生通过勘查设计和地质报告阅读和分析,了解其基本内容及相互关系;通过主要地质图件的综合分析,了解矿产勘查主要地质图件的内容及关系;开展钻孔岩心鉴定描述和部分钻孔柱状图编制,掌握钻孔岩心鉴定描述和原始地质编录方法〔3〕。

(三)完善课程设计

针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提出的工程教育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完善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在原来只有地质认识实习、地质填图实习、专业综合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的基础上,增加了地质制图课程设计、盆地构造分析课程设计、地球物理资料地质解释课程设计、综合地质实习、煤田地质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其中,地质制图课程设计时间为2周,主要内容包括:根据给定钻孔编录数据,利用MAPGIS的投影法自动生成钻孔柱状图;根据给定勘探线上的钻孔编录数据和地表剖面数据,利用MAPGIS编制勘探线剖面图;根据某煤层底板标高数据,利用MAPGIS自动编制煤层底板等高线图。通过课程设计,学生能掌握MAPGIS软件的自动生成图件功能、编图技巧和地质图件的分析,具备利用现代工具分析和解决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工程问题的能力。

(四)创新专业综合设计

为了培养学生具有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创新了专业综合设计。专业综合设计时间为3周。专业综合设计内容从原来只编制4幅图件调整为根据给定某区的煤炭普查资料,结合《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等相关标准和规范,开展某区煤炭地质详查设计。具体内容为编写煤炭勘查设计的部分章节,编制煤炭勘查设计的基本图件(预想勘探线剖面图4幅和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预算图1幅),布置钻探工程,编制钻探工程布置图1幅,采用地质块段法预算煤炭资源储量〔4〕。通过专业综合设计,使学生能够针对煤炭资源勘查工程问题设计可行且具有一定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并能够考虑社会、环境、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五)积极参加地质技能竞赛

为激励学生学习和运用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掌握地学基础知识和解决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地学人才培养质量,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由中国地质学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地质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地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主办)和全国煤炭地学大赛(由中国煤炭学会与教育部地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联合主办)。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分为地质技能综合应用、野外地质技能竞赛、地质标本鉴定、地学知识竞赛四个单元〔5〕。全国煤炭地学大赛分为煤炭地质综合大赛、煤炭地质技能赛、煤炭知识竞赛、学术论坛、知名教授与学生对话5个部分。针对不同的竞赛单元,学校配备专业特长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如地质技能综合应用部分,指导教师与学生一起对以往竞赛试题进行详细的分析,教师收集历届竞赛试题和编制相应试题让学生训练,从计算机的操作、地层界线如何画、构造界线如何画到地质灾害点如何画等对学生进行详细的指导。

(六)改变教学方式

为了使学生把地学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工程实际中,在专业综合设计中邀请中煤地质集团的副总工程师刘福胜老师作为校外指导教师为学生进行讲授和指导,在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课程讲授中定期邀请校外专家给学生做专题讲座和报告等。校内教师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校外教师具有丰富的现场生产实践经验,校内教师和校外教师各自发挥优势,实现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同时,加强国际交流,扩大学生的视野,邀请国外知名专家做专题报告和学术讲座,如邀请加拿大斯图国际矿业公司董事长YingtingGuo博士讲授加拿大的矿业(勘探)和发展趋势,澳大利亚CSIRO非常规储层室主任、国际SCI期刊Jour-nalofNaturalGasScienceandEngineering执行副主编ZhejunPan博士讲授SCI科技论文写作。岩石学和地层古生物学专业采用双语授课,鼓励学生阅读英文书籍。教师在课程讲授中,针对某个知识点,让学生讲授和讨论。通过教学方式的多元化,扩大了学生的视野,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本科人才培养支撑体系硬件平台建设

(一)加强实验室建设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加强和完善了普通地质实验室、构造地质实验室、地层古生物实验室、岩矿实验室、地学信息技术实验室、工程地质实验室、水文地质实验室、显微镜实验室、能源地质实验室、矿产勘查实验室、地球化学实验室、物探实验室、非常规天然气实验室等13个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如地学信息技术实验室重新配备了70台dell计算机、总操控台和投影仪等,上机实验时教师更便于给每个学生指导。计算机上除了有常用软件外,还装有MAPGIS、CorelDraw、AutoCAD、Surfer、ERDAS、ArcGIS、SQLserver等地质相关软件。利用相应软件,学生可进行地质图件的处理、解译、编制、绘制、生成及分析。同时,建设了矿产勘查实验室。矿产勘查实验室包括展示及实验操作室、岩心库和室外钻机三部分。其中,展示及实验操作室分为四个区:典型现象岩心标本展区,展示《含煤岩系钻孔岩心描述标准》(DZ/T0002-2017)中实物岩心标本;钻探设备展区,展示各类钻头、钻铤、钻杆接头、钻杆、扩孔器、扶正器、岩心管、绳索取心工具等;钻机井场模型展区,展示钻机、动力机、钻塔、泵及井场等空间配置,模拟演示钻机钻探过程;勘查资料展区,展示地质勘查设计、勘查报告、勘查图件等。岩心库存放了我国石炭系、二叠系和侏罗系典型含煤地层钻孔岩心。室外钻机为实际煤田钻探钻机,包括钻塔、钻机、钻具、动力机设备及循环设备等。实验室面向本科学生全面开放,为本科学生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科研训练、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地质技能竞赛、专业综合设计等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条件保障。

(二)完善野外实习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地质实习的需要,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建立和完善了稳定的实习基地,包括北京西山地质实习基地、河北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实习基地和唐山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荆各庄煤矿实习基地〔6〕。北京西山实习基地主要承担一年级的地学认识实习任务,河北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实习基地主要承担二年级的地质填图实习任务,唐山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荆各庄煤矿实习基地主要承担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四年级的毕业实习任务。为了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向实践转化,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目前已与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中煤地质集团、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等多家单位建立了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校外实践基地〔6〕,为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的实习和毕业设计提供了条件。

(三)加快教材和网络课程建设

高等学校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保证学校基本教育质量的“依靠”和“凭借”。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优先选用部级教材,注重自编教材的及时更新,把资源勘查工程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和最新进展及时反映到教材中。在教学实践和科研成果积累的基础上,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教师编写特色教材4部,其中,曹代勇、魏迎春等编写的《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第二版)教材为“十二五”部级规划教材〔7〕。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课程教育以其不受时空限制、交互性好、优质资源多、使用便捷等优势,成为学校教育的一种创新模式。推进网络课程建设与应用已经成为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念之一是持续改进。为了培养出更好的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本科毕业生,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从软件和硬件建设方面不断改进,进一步完善多元化的本科人才培养支撑体系,为学生多样化发展提供了合适的舞台。

参考文献:

〔1〕安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改进工作质量提升的深度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8,(23):38-40.

〔2〕王玉高,盛清涛,申峻,郝晓刚,刘世斌.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煤化学”教学改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30):55-57.

〔3〕魏迎春,曹代勇.矿业类院校地质勘查课程改革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15):80-82.

〔4〕魏迎春,曹代勇,刘福胜.矿业院校地质工程专业综合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15,(3):30-31.

〔5〕魏迎春,李超,张强等.以竞赛促教学———以地质竞赛中综合地层柱状图绘制方法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3):24-27.

〔6〕曹代勇,魏迎春.煤炭地质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支撑体系建设〔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9):64-66.

地质装备论文范文2

【关键词】薄煤层;矿井;安全高效;实践

1引言

威远县小河镇三强煤矿按照四川省内江市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工作安排,“因矿制宜”地制定实施方案,组建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工作领导组,积极筹措资金、适时开展高效矿井建设工作。建设过程中,邀请了有关专家对安全高效矿井建设进行技术指导,按期完成了安全高效矿井建设项目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安全效益,走上了安全发展的良性循环之路。

2煤矿基本情况

威远县小河镇三强煤矿(以下简称三强煤矿)属民营矿山企业,现为四川“升级改造”矿井,位于威远县小河镇三羊村七社境内,所在区域为构造剥蚀浅山丘陵区,地势北东高,南西低,区域稳定性较好。矿井开采高炭煤层,法定开采深度为+370m~+435m;高炭煤层系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上亚段组第5段煤层;高炭煤层呈薄及中厚层状,属复合煤层,内含5个分层,从上到下分别为天炭、护炭、花炭、么炭、底炭。煤层厚度0.55~1.40m,纯煤厚度0.40~0.55m。夹矸岩性多为粘土页岩或炭质页岩,厚度一般为0.02~0.12m;煤层倾角2~3°,在矿井划定的开采区域内,全区可采。煤层顶板为炭质页岩和粉砂岩,极易垮落,底板为深灰色细粒状粉砂岩,坚固性较好。矿井原设计生产能力9万t/a,2019年矿井核定生产能力21万t/a;矿井瓦斯等级鉴定为低瓦斯矿井。2019年度煤矿瓦斯等级鉴定结果为: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2.75m3/min,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9.43m3/t。四川省煤炭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对高炭煤层鉴定结果为煤层自燃倾向性为不易自燃、煤尘无爆炸危险性;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简单,正常涌水量8m3/h,最大涌水量15m3/h。矿井为“斜井开拓”方式,共布置有2个井筒,即+495主斜井担负矿井煤、矸、材料提升、排水、管线敷设、行人、进风等任务,+509回风斜井担负矿井回风、安全出口等任务。矿井现开采水平为+370m水平。+370m水平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沿高炭煤层布置;开采顺序为“带区前进式”“工作面后退式”回采。采煤工作面为3702对拉工作面,工作面长度为2×80m。矿井工作面落煤工艺为“机械落煤”“溜子运输”,工作面顶板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金属铰接顶梁”支护,全部垮落法管理采空区。

3安全高效建设实施方案

矿井于2013年3月,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推进小煤矿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工作的通知》【川安办(2008)73号】要求,由矿技术负责人牵头、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了《威远县小河镇三强煤矿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及实施方案》。安全高效建设的主要内容有:①矿井成立安全高效建设工作领导组。组长、副组长分别由矿长、技术负责人担任。成员由生产技术科、安检科、财务科、供应科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高效建设办公室,该办公室设在矿长办公室,由矿办主任兼任高效建设办公室主任。②实施“148”安全筑基工程。“1”就是明确1个目标,即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减少轻伤、控制重伤、杜绝死亡事故;“4”就是全面推行安全“四化”工作,即:“一通三防”本质化、质量管理精细化、安全教育培训硬性化、安全管理军事化;“8”就是严格实施以技术管理为源头的八项安全管理措施。③提高采掘机械化、采用新型的施工工艺。一是大力推进机械化装煤(矸)作业线,应用新型掘锚一体机,创造了单头月进150m的矿史最高水平,取得了使用该类设备作业过程中的巷道支护、煤矸运输、瓦斯防治等一系列的施工经验。二是积极推广应用新设备、新工艺。在3702对拉工作面推广使用“小滚筒割煤机”的机械割煤技术,实现了减员增效,提高了回采效率。④完善安全生产保障系统。一是加强地质预测与矿井测量工作,及时更新地质灾害分布图,进一步完善“群测群防”监测网络体系,即根据对灾害体的新认识及时调整监测网点布置方案,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坚实可靠的基础[2]。二是矿井加强测量管理工作,建立重大工程开工前测量方案的审定制度,严格按测量质量标准化管理细则及考核办法开展日常测量工作。三是升级改造监测监控系统,完善人员定位系统和语音广播系统。四是在+370m水平建立矿井避灾硐室。五是增加兼职救护队员2名,按标准配齐辅助救护队的救护装备、设施及设备等。⑤严格开展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矿井按照“小滚筒割煤机割煤和巷道掘锚一体化”的特点和“采掘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方式的要求,改原“大小班”采掘作业方式为“两班采煤、一班准备”的作业方式,并加强正规循环作业率的考核。

4安全高效建设实施效果

矿井于2013年8月开始,投资1200万元实施安全高效矿井建设,2015年6月完成安全高效矿井建设主要项目,建设完毕后通过原威远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经信局验收合格。①矿井实现了“一矿井、一带区、一采面”的“集约化生产”格局,年生产能力由9万t/a持续提高到21万t/a。②原煤全员工效由高效建设前的0.8t/人工逐渐提高到现在的2.5t/人工。③煤炭全员成本由高效建设前的360元/t逐渐降低到230元/t。④矿井实现了“零”死亡、“零”重伤的安全目标。

5结语

威远县小河镇三强煤矿通过实施“‘148’安全筑基工程”,推广应用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完善安全生产保障系统,推进正规循环作业等安全高效矿井建设项目,使矿井实现了安全高效、生产持续稳定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川安办(2009)43号.关于进一步抓好小煤矿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工作的通知[Z].

地质装备论文范文3

【关键词】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安全评估;安全办法

1金属非金属矿山地采矿山深部开采的安全灾难分析

随着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的枯竭,矿山采矿企业已开始向金属非金属矿山纵深部进行找矿、采剥作业。金属非金属矿山纵深部开采其生产安全条件极为恶劣,如采剥难度加大、岩石应力加强,且变化莫测,无法预料,有些金属非金属矿已多次发生岩爆情况,严重威胁其生产安全。随着采剥深度的增加,其开采矿体地下水文、地压条件更加繁杂,难以斟探,稍有纰漏,就会造成重大灾难。

2各类矿山开采的高陡边坡等危险开采现象仍然存在

金属非金属矿山之外的露天矿山生产,还包括各类岗石开采、石砂开采、石板材开采及机砖厂的采土生产。大型的金属非金属矿山的开采一般均能按照从上到下、分层级、分台阶的次序方式进行生产。对于许多生产规模小的乡镇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管理工作基础薄弱,安全投入不足,安全培训不够或流于形式,导致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普遍低下,开采技术含量低,部分企业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开采次序混乱,无设计,随意性强的特征。

3金属非金属地采矿体的混乱无序性程度仍在增加

个别地区采矿生产秩序混乱,越界开采现象时有发生,形成许多人为的事故隐患。在金属非金属地采矿山采矿生产过程中,金属非金属地下开采系统不是单独的系统,而是由多个系统共同合作完成的,同时还要确保金属非金属矿山生产安全工作顺利进行,就必须合理有效地安排这些系统,使其充分发挥自身功能。然而,在现实的工作环境过程中,许多矿山生产企业都存在管理混乱的状况,部分采矿企业为了减少开采成本的投入,购置低劣采矿机器和相关安全设备,导致生产安全事故频发。除此之外,部分乡镇矿山企业也没有制定相关规章制度进行现场管理,导致专业采矿机械设备时常损坏、因工人素质操作不规范、相关安全保护措施不到位,这些都为矿体开采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4低质矿产随易排放的安全管理形势日趋严重

矿产资源是有限的,随着工业生产需求量的日益增大,其资源必然日趋减少,矿产资源的品位也必将逐渐降低,于是,部分矿山生产企业瞄上了以前的低质矿产弃放点。如罗厝岩的尾矿已进行了多年的采掘。但是,大多数以前低质矿弃放点,在排放时并未考虑将来的开采,在采掘时存在安全管理漏洞。

5民营企业的技术力量不够强

先进的矿山开采科学技术,要靠安全教育培训来保障,它是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对于多数民营企业,矿山生产设计不正规,采矿工艺落后,多是靠技术服务机构来进行开采设计。缺少机电、通风、水文地质等必要专技人员,矿山管理机构形同虚设。

6策略与举措

①加强金属非金属矿山的资源整合,强化矿山企业规范生产。当地政府应明确各相关管理机关的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责任边界,消除各种监管盲区和制度漏洞,加强对现有矿产资源的整合,规范矿山开采企业安全生产。重点打击无序性开采、无安全生产条件开采等生产现象,重点整合区域内交叉的、混乱的开采企业。②运用大数据进行矿山智能化建设,杜绝高陡边坡等危险开采。通过设立的露采矿山高陡边坡、低质矿产排放点、有毒有害气体和地采矿山生产系统在线远程监控的大数据采集比较,智能化排查各种重大安全隐患,实施专项安全治理。保证本地经济安全的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③突出科学研究,深入科研单位协作,突出对于地采矿山纵深部采掘所产生安全问题的科学研究,与相关科研单位深入展开协作,通过行业内的专家进行研究论证,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与对策,来保障地采矿山纵深部的安全开采。④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优化金属非金属矿山救援力量,加强矿山救援队伍建设,通过培养职业化、区域化、专业化的应急救援管理机构和队伍来保证应急管理水平的提升。配备各种应急救援物资,提高应急技能,完善应急管理能力。⑤推进安全培训服务机构积极服务于民营矿山企业。大多数民营矿山企业的工人,文化水平低,普遍存在培训困难、培训效果低等各方面的原因。安全培训服务机构应针对这种客观现实,制定差异化培训方案,开展安全教育培训,丰富民营矿山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

7结语

地质装备论文范文4

我校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后,在充分考虑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对原来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整合优化。和旧版课程体系相比,新版课程体系具有更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保留了自己的特色课程、更具有时代特色和紧跟测绘学科发展趋势等特点。

关键词: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课程体系;优化

一、引言

工程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工程教育总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指专业认证机构针对高等教育机构开设的工程类专业教育实施的专门性认证,由专门行业协会、专业学会会同该领域的教育专家和相关行业企业专家一起进行,旨在为相关工程技术人才进入工业界从业提供预备教育质量保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就是要确认工科专业毕业生达到行业认可的既定质量标准要求,是一种以培养目标和毕业出口要求为导向的合格性评价。《华盛顿协议》于1989年成立,现已成为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工程教育互认协议。2006年5月,参照《华盛顿协议》成员国的做法,我国正式成立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从此拉开了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帷幕。2013年6月19日,我国被接纳成为《华盛顿协议》预备成员。我校测绘工程专业于2013年申请参加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经过专家的评估和现场考查,最终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效期为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2016年下半年,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委员会将再次对我校测绘工程专业进行评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配备、办学条件配置等都围绕学生毕业能力达成这一核心任务展开,并强调建立专业持续改进机制和文化以保证专业教育质量和专业教育活力。近3年来,我们一直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的意见对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配备、办学条件配置进行持续改进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本文将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具体介绍我校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方面的情况。

二、旧版课程体系及认证专家指出存在的问题

该课程体系基本满足测绘工程专业的培养要求,具有鲜明的特色,具体体现在:①作为地质院校开设的测绘工程专业,我们培养的学生应当了解地质方面的基础知识,所以该课程体系包含了普通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基础2门必修课以及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工程物探、岩土工程监测、岩土工程、自然灾害学原理、路桥勘测设计、土木工程概论等7门选修课,使学生能够具有一定的地质素养。②注重实践教学,不仅建立了全国一流的测量风雨实习场,较好地满足了课间实习的需求,而且在课程体系设置上也开设了地形测量教学实习、摄影测量教学实习、大地测量教学实习、工程测量教学实习和GPS教学实习等综合实习课程,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③注重培养学生数据处理的能力,所以不仅开设了计算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库概论、数据结构等4门计算机基础课程,而且安排了计算机高级语言课程设计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设计2门综合实习,并且还开设了测绘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使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正是由于上述鲜明的特色,我校培养的测绘工程专业的学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就业率一直在我校名列前茅。2013年工程教育认证专家在审核我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自评报告》的基础上对我校进行了现场考查,在现场考查报告中认为我校测绘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存在如下问题:①邀请过部分专家参与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修订,但邀请的专家人数较少,代表性不强。②没有专门开设地球科学概论、工程力学、工程制图、计算机图形学这四门课程,但其他课程有这些课程的相关内容,基本能够满足测绘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但工程力学、工程制图等课程的相关内容相对偏少。③学校图书馆信息中心对全校研究生、本科生开设了文献信息检索公开选修课程,但该课程不能保证覆盖全体学生。④支撑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的课程偏少。

三、新版课程体系及其特点

2015年学校教务处组织我系教师对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新一轮的修订,形成了我校测绘工程专业新版课程体系.新版课程体系在征求了我校12个测绘企事业单位兼职教师意见的基础上由全体专业教师经过多次讨论修订完成。与旧版课程体系相比,新版课程体系具有如下特点。1.该课程体系充分考虑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的意见。专门开设了地球科学概论、土力学、工程制图、计算机图形学等课程,使学生掌握了更多的工程基础知识,使课程体系能够更好地满足测绘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新开设了文献信息检索课程,保证该课程能覆盖全体学生,为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和不断提高科学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增设了专业英语阅读、科技论文写作两门课程,解决了支撑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的课程偏少的问题。2.对原有课程进行了优化整合,保留了旧版课程体系的特色。继续培养学生的地质素养,开设的地质基础知识方面的课程有地球科学概论、工程地质学基础、土力学、路桥勘测设计、土木工程概论、岩土工程监测等6门课程。仍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保留了所有的专业综合实习课程。在这里要说明的是,新版课程体系中实践环节学分所占比例有所减少,其实所有的实习周数没有丝毫改变,只是由于我校对实习学分的计算方法有所改变,由原来一周的实习算1.5学分改为一周的实习算1学分,导致实践环节学分值下降,实践环节学分所占比例当然也就下降了。继续加强学生数据处理能力的培养,保留了计算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数据库、测绘软件设计等理论课与开发和计算机高级语言课程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设计等实践课。3.新版课程体系更具有时代特色,紧跟测绘学科发展趋势。新版课程名称更具有时代特色,如测量学和数字测图两门课程整合成数字地形测量学,地籍测量与管理名称改为不动产测量与管理,GPS原理及其应用名称改为GNSS原理及其应用。“3S”技术各自不断向前发展和不断融合是测绘学科的发展趋势,新版课程体系在保留了旧版课程体系中的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遥感原理与应用、遥感图像处理3门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了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与应用、遥感图像解译、地图制图学基础、3S集成与应用、数字地球与智慧城市5门课程,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掌握测绘学科知识,了解测绘学科最新的发展方向,使学生更好地储备工程单位所需的专业知识。

四、结语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不是以最终通过为目的,而是要各高校相关专业认真对照认证标准,寻找专业建设中的不足,建立基于反馈的持续改进机制,紧跟专业和行业发展趋势,提升专业教育水准。我校测绘工程专业在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的意见,不断整合优化课程体系,为下一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注重专业的多样性和个性化特点,我校测绘工程专业整合优化课程体系时保留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另外,新版课程体系更具有时代特色,紧跟测绘学科发展趋势,能更好地满足测绘工程专业的培养要求。

作者:曾云 陈刚 吴北平 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信息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杨化超,张书毕,卞和方.以专业认证为导向的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28):65-66,86.

[2]杨强,何立恒,郑加柱,史玉峰.基于测绘工程专业认证标准的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01):77-80.

[3]仇建,陈宾宾,胡维华.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网络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2):107-110.

[4]林健.工程教育认证与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02):10-19.

[5]韩峰,姚德新,王丹英.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的测绘工程专业建设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5,(02):21-24.

[6]谢宏全,周立,焦明连,董春来.专业认证背景下的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优化[J].测绘工程,2015,(05):77-80.

[7]赵姝,刘晓曼,陈洁,张燕平.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课程建设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5,(03):88-90,98.

[8]焦明连.专业认证背景下测绘工程专业建设研究[J].测绘科学,2015,(11):182-186.

[9]孔维华,曹俊茹,王殷行.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改革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4,(01):73-75,82.

[10]马会强,姜虎生,李爽,胡春玲,赵国峥.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科技信息,2014,(08):12,16.

地质装备论文范文5

关键词:机械设计;任务驱动式;混合教学

0前言

机械设计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是学习专业课程和从事机械类产品设计的必备基础,课程内容包括机械设计总论、通用零件的设计和选用、结构计算以及优化处理等设计知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了解国家当前的有关技术经济政策;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构思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机械设计课程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特点,同时课程内容多、难度大、课时少;学生学习主动性、自我管理、约束能力不强;师生、生生交流互动少;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工程素养欠缺,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机械设计课堂教学进行改革,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探索任务驱动式混合教学模式,形成基于翻转课堂而建立起来的新的教学模式,具备一定的工程应用性和思维创新性。

1教学设计

首先梳理知识点,把知识点分为基础级,理解级,应用级和拓展级。然后设计学习任务,把知识点任务化,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设计学习策略,包括学习过程、学习活动的设计。设计学习任务单,这是学生学习路径,是重要抓手。设计学习评价,是重要手段,是学生学习的驱动力,起导向、反馈、激励、调节作用。设计学习资源,这是重要基础,是学生学习支撑。

2教学实施

2.1布置学习任务

2.1.1课前学习任务

布置课前学习任务(18个),解决基础级的知识点。每次上课前,布置学习任务,学习任务单包括学习指南: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建议、课堂学习形式预告,学习任务及要求,困惑与建议。

2.1.2探究式学习任务

探究式学习任务包括8个一级项目、16个二级项目。学习任务单包括学习单元、学习目标、知识点、学习任务、学习形式、任务完成、学习支持。

2.2设计学习策略

进行基于问题学习、基于项目学习、基于案例学习的“三位一体”的学习策略设计。

2.3设计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教师任务、提供资源、在线辅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提出问题,这一过程使学生获得知识感知,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课中内化,教师解决问题、精讲点拨、成果点评,学生协作研讨、课堂抢讲、成果展示,这一过程使学生知识内化,是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表达能力的培养。课后拓展,教师成果检查、阶段评价、反思总结,学生探究学习、在线讨论、在线测试,这一过程使学生知识巩固,是对学生工程能力提升和研究性训练。

2.4设计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包括线上学习、翻转课堂、课堂讨论、课堂抢讲、在线讨论、学习成果展示、撰写学习报告、学习反思、在线测试等。

2.5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主要包括网络教学平台、教学QQ群、专业网站等。借助学校课程中心平台,建立网络教学平台资源,包括指导性资源、基础性资源、生成性资源和拓展性资源。指导性资源主要有课程介绍、教师信息、课程标准、教学日历、授课计划等,基础性资源包括学习指南、知识点导图、知识点课件、学习任务单、自测题等,生成性资源包括课程通知、主题讨论、在线测试、学习任务成果、优秀作品等,拓展性资源有工程规范、工程实例、工程图集、结构设计大赛等。

2.6学习评价

对学生学习评价基本思路:“考能力—多元化—全过程”,构建“五元五化”考核模式,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过程性学习、体验式学习”。考核内容全面化。核心知识点考核采用在线测试、终结性考核、课堂讨论、在线讨论。完成自主、协作、探究学习任务,采用过程性考核。完成学习任务的主动性、团队协作、创新性等方面,进行考查、成果展示、翻转课堂。考核方式多样化。在线讨论网络教学平台记录在线测试(课始测学、单元测试)网络教学平台记录。探究学习任务(大作业、PPT汇报、学习报告、个人反思、课程论文)。考核过程全程化。课前任务评价,采用课堂提问或在线测试;课中活动评价,利用课堂讨论、课堂抢讲;课后任务评价,采用学习任务成果、在线讨论;单元测试,利用阶段在线测试;期末采用笔试。成绩构成综合化。过程性考核(60%)与终结性考试(40%)相结合。评价主体多元化。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的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方式。

3教学效果

主要通过学生感言、学生满意度调查、考研成绩、学生竞赛等方面进行评价。学生对机械设计的知识学得扎实、用得灵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一些学生考取了四川大学、中国地质大学、长安大学等重点大学,机械设计科目的笔试与面试成绩均在优良以上。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张小龙、赵志敏、贺可涛、吕晓宇、梁细恒五位同学制作的作品“复合双轨立柜式两轮车智能停车场”在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获得二等奖,在第三届山东省大学生创客大赛中我院学生共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等。

4结束语

教育信息化为教师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撑。信息化教学改革促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变“教学”为“导学”,学生变“听学”为“研学”,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满足了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团队协作的能力。教学改革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不断地探索、实践、领悟。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创新,一定会使学生向“学会学习”这一最高目标迈进。

参考文献

[1]袁淑华.高职院校任务驱动式混合教学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21.

[2]郑海永,任新敏,王楠,俞智斌.新工科背景下任务驱动式混合教学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03):92-94.

[3]李春雪.基于“翻转课堂”的机械设计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13-14,17.

地质装备论文范文6

(一)研究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不浓厚

“一天一门课,一周一学期”,体现了当今中国大学研究生期末的一个典型场景。每学期的最后两周各门考试密集展开。一部分平时混沌度日的研究生,不得不突击学习以便应付考试,或者大段摘抄专业书籍和文献以应付课程论文,岩体水力学课程教学也不例外。因此,研究生毕业后被指缺乏专业技能,缺乏竞争力,就不足为怪了。抛开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标不明确等主观因素,造成此现象的一个关键原因,是教师没能充分调动研究生对岩体水力学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研究生的学习环境自由宽松,这样安排的初衷,是便于研究生将时间用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增长自身知识,激发研究潜能。如果研究生教育阶段仍无法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兴趣和乐趣,而是选择了用强制力逼迫或者听之任之的极端方式,这样做的效果是很不理想的。

(二)研究生地质学基础知识薄弱

受不同院校、不同行业的影响,研究生在本科阶段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学习新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差很大。水利、采矿、地质、石油类院校的本科教学环节,对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和岩石力学等地质类课程普遍比较重视,这也成为了这类高校在岩体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上的有利条件。然而,目前国内具备岩土工程专业研究生招生资格的高校,是以土木工程类院校为主。土木类院校以建筑工程为行业背景,以工业和民用建筑为主体研究对象,对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岩体力学等课程重视不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甚至许多土木类高校本科阶段不开设岩体力学课程或作为选修课,岩土工程专业研究生也没有开设工程地质学课程。这导致大量的岩土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地质学概念不清,严重影响他们对岩体水力学课程的学习质量,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品质也受到很大的限制。

(三)学校实验条件有限,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严重不足

岩体水力学教学除了对理论讲述环节要求高,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要求也很高。室内实验揭示岩石最基本和最普遍的水力学特性,在岩石水力学实践性教学中至关重要。诸如软化系数测定,孔隙率和渗透率测试,三轴应力条件下的渗透率变化测试等都是岩石水力学性质的基础实验。然而,大部分高校的现状是实验设备和实验场地严重不足。如最基本的带水渗或气渗功能的电液伺服岩石三轴试验机,国产的试验机在国内高校装备数量很有限,功能齐全的高精度进口试验机更是凤毛麟角。基本设备都不齐全,大尺寸设备和实验场地就更为缺乏了。这会使研究生对岩石水力学实验的认识停留在字面理解上,很难真正掌握实验原理及数据处理技术。

(四)教师专业素养和学术水平有限

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学术水平、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实践教师队伍是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由于岩体水力学课程较新,可选教材比传统课程少。除了专门从事岩石水力学研究的专业人士之外,大部分承担岩体水力学课程教学的任课教师都会遇到备课困难,知识点讲解不清等问题,在课程内容广度和深度的把握上也是拙襟见肘,很难达到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品质。

二、教学改革思路与措施

(一)激发研究生的专业兴趣

岩体水力学牵涉的知识点众多且繁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因为想把各知识点的概念尽量罗列齐全,不发生遗漏,从而讲授得过于理论化,使学生觉得听课十分乏味。人天生有好奇心,学习新知识、探寻未知世界本是奇妙而富有乐趣的。可以通过国家重点和大型岩石工程实例、国内外著名的工程灾害事件的现场照片、统计数据等资料,最大程度地调动研究生对岩体水力学课程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从而提高学习兴趣。结合岩石遭地下水渗流破坏造成的重大工程失事实例,如意大利Vajont水库左岸大滑坡、法国Mal-passet双曲拱坝全坝溃坝、美国Teton土坝岩基段溃决[5],以及英国Woodhead和Bilbery坝、美国Francis重力拱坝、意大利Gleno连拱坝、阿尔及利亚Gabra坝、西班牙EwgadeTera支墩坝、法国Bouzey坝等失稳破坏事故,借助统计分析资料(如国际大坝委员会),从实例中强有力地体现岩体水力学性质对岩体强度和变形特性的巨大影响,突出研究的重要性。同时,让研究生充分了解这些事故,改变了工程界对岩体结构稳定性的传统认识,开辟了岩体水力学中众多新兴研究领域和方向,激发研究生的研究欲望,甚至可以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责任感。

(二)完善研究生地质学基础知识

为了弥补大部分研究生地质学基础知识薄弱的问题,在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之后,强调岩体水力学是一门以工程地质学、水文地质学为地质学主线,以流体力学、地下水动力学为水力学主线,以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塑性力学、岩体力学为力学主线的综合学科。让研究生深刻体会岩体水力学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特点。在课程讲述过程中,若遇到与地质学有关的知识,要注重基础,详细讲述,尽可能帮助研究生建立正确的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和岩体力学概念。如水文地质学中,溶穴、岩溶率、裂隙水和岩溶水、含水层和隔水层、隔水顶底板、贮水系数、渗流、层流和紊流、水流折射定律、溶滤作用;工程地质学中的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断层构造、水化作用、侵蚀作用、膨胀系数;岩体力学中的地下硐室、锚固与注浆、节理、充填与胶结、损伤与断裂、水力劈裂等基本专业术语,均需要详细讲解。注意强调岩体的各种地质构造、天然缺陷、高度非线性、各向异性、多尺度特点及不确定性特征,以及裂隙岩体中非达西流现象、岩石结构的宏、细观层次认识等难点问题,并且告知学生岩体水力学理论存在的问题。例如:对岩体中渗流描述,几乎完全照搬土体渗流学,即孔隙介质渗流学的方法及经验来解决,而裂隙岩体渗流还处在发展阶段,对单裂隙渗流的研究和认识较为成熟,但对裂隙网络情况以及非稳定渗流还有待深入探索。

(三)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注重实验和现场调

研等实践内容和本科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要求不同,研究生教学的核心并不仅仅是让学生去掌握某一专业知识或某一种实验方法,而是要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培养研究生获取知识和创新的能力。一方面,围绕岩体水力学的基本概念、岩体渗流规律的地质分析、基础力学理论和力学参数、岩体水力学的工程应用展开,结合岩体水力学的地质分析方法、室内外试验方法、物理和数学模拟方法、系统综合分析方法,以教师的专题介绍和研究生的学习汇报结合形式,加强和学生的互动,增加学术思想的碰撞,启发和引导研究生深入理解科学问题。另一方面,除了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教材之外,还要给出相关参考书目,如《岩石水力学与工程》(张有天著),《裂隙岩体水力学基础》(朱珍德、郭海庆著),《岩体水力学导论》(仵彦卿、张倬元著),《高等岩石力学》(周维垣著)等,并且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学术期刊文章。开展理论和实践的同步性教学改革。在岩体水力学课程的实践环节中,带领学生走进实验室,针对具体的实验仪器,讲解设备构成,让研究生亲自动手全程完成实验。贵重设备可能不宜人人使用,但可以请研究生全程观摩实验,并同专职实验员或博士生深入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撰写实验心得。

采取物理实验与数值实验结合的教学模式,把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软、硬件平台应用于岩石水力学教学中,拓宽传统实验教学中的实验对象,通过鼓励、指导学生自发设计模型进行数值仿真分析,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学人员科研能力的提高,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部分实验设备缺乏的不足。此外,还可以采用现场实地调研的实践性教学方式。厦门市地质和地理环境复杂多样,雨季频繁,构成了滑坡灾害易发的基本条件。根据厦门的工程地质条件,选择华侨大学附近的集美区后溪镇(2007年被确定为厦门市14处重要地质灾害地点之一)为调研场所,在由暴雨导致该地区边坡滑坡的灾害现场,讲解水力耦合作用下岩土体的变形和破坏规律,帮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岩体水力学的水力耦合基本理论。当然,每一所高校,每一位教师的特点不同,必须根据本单位实际的软硬件条件,确立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方式,而不是盲目借鉴其他重点院校的教学模式。岩体水力学课程专业性较强,建议在研究生第一学年的下学期开设。

(四)结合教师科研项目,提升教学品质

近几年,华侨大学积极鼓励教师进行科学研究。岩土工程专业教师组建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科研创新团队,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部裂隙岩体HM耦合作用下的声学特性及参数研究(批准号51109084)”、“卸荷作用下岩石渗透性与损伤协同演化规律及主被动式声学表征(批准号51374112)”,以及多项省部级、地厅级科研项目。教师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紧密跟踪国际和国内的研究前沿,时刻关注岩石水力学发展和最新的学术成果。通过不断努力,比较准确地把握到学术研究的发展方向,掌握了岩体水力学研究的一些新的实验和理论分析技术,对水力耦合作用下岩石的强度、变形、损伤破裂和渗透性演化特性,以及卸荷条件下岩石渗透性与损伤协同演化的宏细观表征等方面有了一定突破性认识,获得了岩体水力学的新知识,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一定提高。将科研体会和成果融入教学中,进一步提高教学的理论起点,深化教学内容,能够让课程教学跟上岩体水力学学科最新进展。例如:结合笔者所在科研创新团队近期开展的渗透压–应力耦合作用下的岩石渗透率与变形关联性三轴试验研究,以物理实验为基础,让研究生借助高性能计算机,利用PFC2D颗粒流分析软件,建立符合室内砂岩渗透压–应力作用三轴试验的数值模型,定义流体域和流固耦合的控制方程,模拟岩石在不同围压和渗透压组合条件下三轴压缩试验。图1为不同时步试样孔隙压力分布情况,图2为微裂纹分布模拟和试验破坏结构照片,图3为不同渗透压下岩石渗透率云图。结合物理实验和数值仿真结果,和研究生一起讨论荷载和孔隙水压力共同作用下,岩石的宏观变形发展、细观裂纹发育、剪切带内外应力状态、孔隙率特征、渗透率演化特性等。

三、结语

地质装备论文范文7

【关键词】水利工程设计;发展趋势;分析

1引言

在经济与科技日益发展的今日,我国的城市人口急剧增加,我国的工业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因此生活用水与工业用水的需求也日益旺盛,导致水源越来越短缺。在如此严峻的形势面前,水利工程的设计尤显重要。水利工程主要是指通过充分开发利用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地区均衡,防止洪涝灾害而修建的工程。由于自然因素和地理因素的影响,各个地区的气候不同,河流分布也不同,这就造成全国水资源分布严重不均匀,比如西北地区为严重缺水地区。为了满足全国各地人民的生产生活需要,我们必须大力修建水利工程,认真规划水利工程的设计,关注水利工程未来的发展趋势[1]。

2水利工程的设计趋势

2.1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审查、监管的力度会加大

由于近些年曝光的豆腐渣工程越来越多,国家对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的审查、监管的力度会越来越大。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要派专人监管,防止出现不合理的工程建设及建设资金被贪污,建设完成后要对工程进行严格审查,以免出现豆腐渣工程。例如1998年长江发生全国性特大洪水。其原因除自然灾害外,工程建设质量差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所以,在以后的水利工程设计中,就更要借助法律和市场的手段来进行全面全方位的审查,使得水利工程的质量过硬,禁得起时间的考验。

2.2设计时突出对自然的保护

现代水利工程的设计更加注重对自然的保护,力求减少因水利工程建设而带来的生态破坏。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影响,有些是不可避免的,而有些是可以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避免或减小的。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影响到河流的生态环境,严重的话会对鱼类的生存繁衍造成影响,从而影响渔业与养殖业。水利工程建设会对上游植被造成破坏,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因此,这就要求下游平原应该扩展植被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从而减轻下游港口航道淤积的程度。如果在建设过程中没有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后不仅会导致物种灭绝,而且也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例如,葛洲坝的建成导致了中华鲟的数量减少,再例如,阿斯旺水坝施工人员没有做好建成以后对环境影响的预测,造成水坝建成以后下游水域居民大量得血吸虫病,对身体健康造成了重大危害。

2.3设计时重视文化内涵

完美的水利工程建设有利于城市美好形象的树立,可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杭州政府重视西湖,并为西湖做出很好的规划、修整、维护,使西湖之美与时俱进。所以说完美的水利工程,不仅为杭州增添了几分自然美,也为杭州这座城市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气息[2]。城市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要注意地上建设,也要兼顾地下建设,这样不仅能防止城市内涝,而且能突出城市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例如巴黎的地下水道,干净、整洁,许多外国人都曾到地下水道参观,而我国在这方面仍存在很大的差距。

2.4设计过程中注意对地形的影响

大型水利工程的选址不应该在地势较低,地壳承载力较低的地区,例如盆地,这样易引发地质灾害。如果选在地壳承载力较低的地区,水库中的过大拦截水量会侵蚀陡峭边岸,可能会导致山体滑坡,再加上水位波动频繁,会导致地质结构变化,可能会引发地面塌陷,严重的可能引发地震。

2.5设计过程中应注意对周围文化古迹的保护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对文化古迹造成影响,未来水利工程的建设应该建立在不破坏或者是尽量减少对文化古迹的破坏的基础上,从而保护当地风景名胜的安全。如三峡大坝建成之时许多文物古迹都被淹没江水当中,对中国历史文化方面的破坏很大。

3水利工程的发展趋势

3.1大坝建设会减少,近海港口工程会增加

自三峡大坝建成后,我国的大坝建设的需求量也在减少,大坝建设即将迎来低谷期。水利工程更多地开始投入到近海城市港口当中,近海城市港口的开发也越来越重要。所以,以后水利工程的建设中近海港口工程会增加。

3.2水利工程的功能在不断拓展

现在水利工程的功能已经拓展到调节洪峰、发电、灌溉、旅游,航运等方面。就拿三峡大坝来说,它的功能不仅仅是防洪灌溉,而是集防洪、灌溉、发电、旅游为一体。三峡水电站装机总容量为1820×104kW,年均发电量847×108W,每年售电收入可达181×108~219×108元,除可偿还贷款本息外,还可向国家缴纳大量税款,每年所带来的经济效益非常可观[3]。以往,三峡险峻众所周知,建国后虽进行了系统处理,但是航道状况复杂,仍旧不时出现航运事故。但是,三峡大坝建成之后,万吨大船可直达重庆,通航能力增加数倍,航运压力减轻不少。三峡大坝的建成更推动了三峡旅游热,现在去三峡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3.3各个部门的合作会不断加强

水利工程的建设离不开地理勘探,而且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这就需要协调各方,促使各方的通力合作,这样才会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首先,水文部门要通知施工部门详细解释施工地区的情况,从而促进施工人员对施工地区各种情况的了解,然后,施工部门需要采纳环保部门的意见,以减轻对生态环境的破环程度。

3.4国外市场对水利工程建设的需求大于国内市场

近些年来由于我国西南、西北地区的水利工程趋于完善,国内市场对于水利工程的需求量越来越低。而国外某些发展中国家水资源分布不均匀,急需水利工程的建设,但其自身的水利工程建设技术不成熟。因此,我国可以去外国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这样不仅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增长,还可以促进我国与他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4结语

水利工程不仅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发展,也关系到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只有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才能把水利工程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大型水利工程建成以后,不仅会对当地的气候造成影响,而且很有可能会对全球气候造成影响。所以,这就要求在水利工程完工之后,气象部门、水文部门、林业部、国土资源局共同监控,做出预测,为及早地应对水利工程所带来的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做好准备。水利工程有利有弊,只有让利增加,让弊减少,这样的水利工程才称得上利国利民。

【参考文献】

【1】于武盛,王守杰,吕锦有.辽宁省地表水资源分布及成因分析[J].农业科技与装备,2003(4):25.

【2】李智慧,姜延辉,郁凌峰.辽宁省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及对策[J].东北水利水电,2011(11):30.

地质装备论文范文8

【关键词】采矿工程;安全防护;具体措施;发展与展望

1引言

在各项事业的发展过程当中,安全问题无疑是首要与必然的,国家对于采矿安全问题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与重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的技术被运用到矿井的安全防护上来,在本文中将对于在地下矿井之中的巷道的相关的安全性保护进行具体的阐述与分析。

2采矿相关工作中的巷道掘进技术

接下来就是对于相关的技术的具体阐述,就是指在具体的操作的过程中,在一系列的工作之前,对于相关的工作进行综合的防护,对于原来的方法的具体的运用的过程。在进行具有的采矿的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发挥多台机器共同来进行工作以提高工作的效率。这对于相关的巷道的开挖有很大的意义,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工作的效率[1]。在进行具体的开挖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的矿井以及地质结构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施工的过程。在具体的操作的过程中还必须遵守相关的行业的规范,让工作能够合理以及顺利的进行下去。上文中我们提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不同的地质构造以及不同的矿产的结构进行不同的工作的过程。对于普通的材料的开挖的过程来说,这些矿产结构的生产结构比较稳定,周围的环境是十分的稳定不需要花费过多的经历。因此在具体的操作的过程中,采用原有的单方向的方法来进行具体的工作。在进行到一半左右必须对于工程重新进行审视,以此来修改自己的工作的方案,众所周知在巷道的挖掘的过程中爆破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一过程的效果的好坏可以直接决定安全与否,这一过程具体是指首先就是要合理的对于炸药等爆破物进行合理的安放,进行科学的规划以及一系列系统的计算,把炸药放在能发挥其功能最大的地方进行安放,这对于专业以及技术上的要求是十分的大的。对于炮眼来说要控制其大小,过大或者是过小来说都是十分的不利的,一旦出现了问题要进行及时的弥补,这时候就要运用复合式的方法来进行具体的修正的过程。当地形上出现特殊时也必须进行特殊的处理,这就需要相关的技术人员进行特殊的处理,进行特殊的布置的过程,让日后的工作能够更加顺利的进行。对于相关的安置点来说也有特殊的要求,例如布置的角度等等。这是要根据不同的条件来进行的。必须要进行合理的控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的技术以及设备被运用到了挖矿的工作上来,必须进行及时的运用,跟上时代的潮流。总的来说这项工作在具体的操作的过程中是十分复杂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相关的从业人员保持一定的耐心,来进行细致的工作,保障日后的工作的顺利的进行。

3巷道掘进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要点

上文中我们已经对于这项工作有一个大体的理解,这是一个十分的细致的过程,必须要求从业人员保持专业性,对于每一个细节都要精益求精,马虎不得。首先要做到就是对于地下的相关的有害气体的排放,这是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由于年代十分的久远导致有大量的复杂的气体在地下堆积,一旦开挖会导致人们的安全受到威胁,因为这里面有很多的有害的气体的。因此在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对于相关的气体成分来进行及时的检测,一旦出现了问题要及时的对于工作进行调整,以免出现安全的问题[2]。强化采矿企业的安全意识。相关的采矿企业应当通过种种办法,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与教育培训课程,通过思想意识上的培训与教育,通过实际上的安全规则与奖惩制度的规定,进一步提高矿山开采的安全意识。对于挖掘的方式的具体的了解,因为地形以及开挖的矿产的种类的不同,会有不同的开挖的方式,因此要根据实际的情况,经过前期缜密的考察来选择最合适的那种方法。总的来说,随着装备的不断的更新换代,现在开挖的难度已经降低了很多。现行的方法主要有运用大的机械化来进行挖掘,根据地形来进行挖掘以及多种方式共同进行的方式来进行工作。根据多种情况来进行具体的操作以及选择因此是十分的重要的。而对于相关的机械的选择也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型号以及装备的新旧是十分的重要的。需要与时俱进,及时引进先进的设备与技术水平,通过加强设备的安全性能来提高金矿采矿中的安全稳定发展,变革其安全管理,进行管理的有价值更新,实现设备的更新与技术的支持。长远来看,引进先进的设备与技术水平,不仅对于解决采矿企业的目前发展具有可见性的推动作用,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更是具有先见之明,能够最大程度上推动企业的革新,与时俱进,不被时展所淘汰。一旦地下的巷道开挖成功,为了保护之前的工作成果,对于支护的相关的工作也是十分的重要的。在具体的操作的过程中,要注意抓住重点,对于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对于所造成的后果的原因的发生概率进行充分的准备,保证各项工作的安全。矿山开采的安全意识。通过制定一系列的相关法律条文与企业的公司规章制度,提高相关部门的责任意识,强化责任感。同时,这些相关规定不应该是笼统的,应当是具体的有效的,能够切实改变传统工作人员的工作观念,从根本上提高相关部门的工作质量与水平,提高矿山开采企业的责任意识[3]。在经过了上述的一系列的工作之后,可以开始相关的矿产的开挖的过程了,但是后期的一系列的工作的保证也必须做到,回顾之前发生的一系列的安全的事故,原因大部分都是监管上的不利所造成的,与其说是天灾,其实更多的是人祸。首先就是对于地下的气体进行及时的检测与更换,这一点是十分的重要的,另外粉尘的爆炸也是造成损失的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要对于这些细小的容易忽视的部分进行及时的处理,以免出现更大的损失。国目前采矿人员整体受教育水平比较低,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专业水平不达标,必然会导致在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当中出现人工的使用故障等问题,而在工作人员专业水平低的情况下这种突发问题又得不到妥善的处理与解决,必然会导致采矿安全隐患与安全事故。因此还需要加强对于相关的从业人员的技术上的培养,增加他们的专业素养以及安全意识,更好的提升工作效率。

4结语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采矿企业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重视采矿企业中的安全管理问题,不仅能够提高采矿企业的积极发展水平,并且对于采矿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建树作用。采矿企业的安全不仅仅关乎着采矿企业的未来发展状况,更关乎着采矿人员的生命安全问题。在这一方面,我国也出现了不少的相关安全事故,相信从中吸取了不少相关的经验与教训,由此可见提高采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引进陷阱的技术与设备,做到与时俱进,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王晓庆.巷道掘进支护中常见问题与应对措施分析[J].能源与节能,2017(04):23.

【2】杨凤国.煤矿巷道掘进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科技展望,2014(1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