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实训总结范例

电话实训总结

电话实训总结范文1

一、合理安排形势与政策教学内容

1.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是对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概括表述,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其基本精神是达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社会实践是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大课堂”。社会瞬息万变,时事不断发生,形势与政策教学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同时,要紧跟时代的脉搏,尤其要注重联系当前的社会实际,把理论放在当下的实际中去检验,并在实际中不断丰富发展。同时要加强与形势与政策教学的社会实践,增加教师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拓宽视野,开阔思维。

2.历史与时事前后连贯。

历史是已经消失的现实,现实是正在展现着的历史,两者共同统一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之中,在不同时空中承担着不同的内容和载体。因此,在课堂上,既注重时事分析,同时把当前的时事放在历史长河中去把握,使学生充分体验到历史的深沉感和时代的鲜活性,这是思政教师应当具有的责任感和使命。“鉴前世之兴衰,考古今之得失”,借古鉴今,服务现实,把握未来,以古借今,加强历史教育的社会服务性,让历史起到“镜子”的作用。为有效地把历史教学与时事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能从历史长河中去把握当前社会发生的变化。

3.突出当前社会热点。

根据发达国家现代化发展的规律,一国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左右时,社会矛盾最集中、最尖锐,社会热点问题表现突出。如何引导学生正视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已成为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重大课题,对于思政教师从事教学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待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不应该回避不谈,而应该客观分析当前社会的突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去正确看待,并进行合理的引导,让学生在把握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的同时,看到党和政府针对这些问题所采取的措施。鼓励学生理性、严肃、全面、具体、发展地看待问题。鉴于高职院校学生的性格特征,对于当下的一些重点热点问题不应采取回避态度,应当正确对待,合理引导,使学生正确理解当前的热点问题。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很多,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角度,就政治热点、中国外交关系、民生、三农、医疗、反腐等问题展开阐释,进一步明确我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各种突出社会热点问题的性质、成因、特点、趋势,掌握正确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重大现实问题的能力。

4.兼顾学生所学专业。

形势与政策教学要与学生所学专业紧密结合。以汽车专业为例,可以重点讲一下中日钓鱼岛问题升级对日系轿车在中国的销售产生的影响,让学生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既结合了学生的专业兴趣,又让学生明白中日关系紧张对日本经济上的影响。

5.兼顾生源类型。

生源不同,对教学的要求也不尽相同。目前高职院校主要有以下几种生源类型:五年制、3+2、对口生、普招生、单招生。来源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对课堂的反映情况也不同。普招生和对口生在课堂上配合较好,对形势与政策课兴趣较为浓厚,互动较好,而五年制、3+2和单招生形势与政策课效果普遍不是太好,似乎对于形势与政策课不感兴趣,这对教学增加了很多难度。要突破这个难题,需要行政与政策教师集中智慧,同时深入学生,了解他们的需求,共同探讨解决。

二、创新形势与政策教学方法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紧跟形势,充满时代性和现实感。开展形势与政策教学,既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制订的科学依据,又要运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知识去讲解国内国外形势。因此,形势与政策教学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形式与政策教学既要做到尊重历史,以历史为依据,又要讲究教学的实效性,创新形式与政策教学方法,注重课堂教学艺术,提高师生互动的广度和深度,加强集体备课,使学生真正受益。

1.注重课堂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要讲究艺术性,精心准备的课堂教学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教学具有艺术性,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还可以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并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重视课堂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课堂上学生的广泛参与,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教师在日常备课时要深挖课堂教学艺术,努力探索,大胆创新。教师做好引路人,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因此,教师必须拥有渊博的知识;教师必须研究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把情感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把新的、正确的思想和理念贯彻到教学中;教师应当宽厚、仁慈,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呼声,同时加以正确的引导;教师必须以学生为学的主体;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教师必须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板书与现代网络手段紧密结合。高超的教学艺术不是模仿来的,而是在不断的追求、探索、提炼和升华中逐步形成的。教师应发挥自己优势,激活自己的教学方法,选有定则,教无定法。高超的教学艺术可以彰显教师的个性,体现教师的创造性。因此,形势与政策教师应当注重日常的积累和方法的沉淀,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形成自己的特色。

2.提高师生互动的广度和深度。

师生互动形式不应仅限于简单的一问一答,比如:“对不对?”、“是不是?”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这类问题对学生的思维要求很低,激发不了学生的激情和活力。面对这种现状,教师应怎样认识并通过课堂的师生互动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切实改进师生互动的方式方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一,变单向直线型的互动为多向网络形的互动。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建立教师与单个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团体与教师的多向型联系。课堂师生互动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应从教学的实际出发,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恰当地适用。第二,开拓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广度上开拓,要求在互动过程中,教师审慎地选择教学内容的延伸、扩展。这样不仅可以不断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存,使他们吸收多种营养,而且还能够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深度上的开拓,就是在师生的互动中,教师的提问不停留在问题的表层上,而是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在深入思考中产生自己的见解,体现出创造的潜能。重点是要求学生进行分析、研究。

3.加强集体备课。

不变是暂时的,变化是永恒的。社会瞬息万变,时事每天发生,形势与政策课要紧跟当前的社会时事,充分把握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突出问题,要了解地理、历史、社会、文化常识,并把纷繁复杂的内容整合成为一个精良的教学环节,它的工作量和任务量都比较大。要保证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彩,就要加强集体备课,集中讨论,分工合作,资源共享,疑难问题共同解决,既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又能实现教学资源的丰富。

三、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探讨与交流

1.任课教师之间进行沟通、交流。

在工作中,沟通能增强人的主人翁意识,能集思广益,能从心灵上挖掘个人的内驱力,为其提拱施展才华的舞台。沟通影响着工作的绩效,有效的沟通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打造一个高效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教师之间定期进行沟通、交流,探讨一下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集中解决形势与政策教学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好的经验加以推广;有效的沟通、交流还可以鼓舞教师的士气,激发每个教师不断创新、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有效的沟通还可以释放压力,轻装上阵。

2.教师力争实现跨校交流。

任课教师可根据自己的人脉资源,通过面对面或电话、qq、邮件等方式与自己熟悉的同行进行交流、沟通,如果有重点大学的同行,可以参考他们的资料,以便捕捉到更及时、更高端的信息,以稀有资源增加学生的听课热情;还可以与其他高职院校教师进行共同,了解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常见的问题,为自己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在加强教学研讨的同时,可以展开相关方面的科研研究,以从总体上提高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的教学水平。

作者:王爱巧 单位: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实践

1引言

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构建是计算机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因此,按照市场需求的原则,以“技术技能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进而设置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是必要的。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目前执行的高职计算机及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是2014年修订的,课程内容、课程设置是趋于合理的,现阶段能够适应计算机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满足高职院校“高质、强能、实用”办学模式的要求。按照学校的要求和统一部署,在近三年的教学实践中,对推行学分制进行了试点工作,总结了针对高职生的学分制运行模式。在建设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育课程体系中,理应从培养目标出发,着力处理好下述关系:

1.1计算机应用中的现实和未来

当前,计算机专业知识突飞猛进,而且日新月异。很多高职院校学生毕业之日,即是深感所学知识被社会淘汰之时。如何处理计算机专业应用中现实和未来的关系,是值得慎重考虑的。“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一方面,在高职院校里,计算机教学内容要新,紧扣进代脉膊,紧跟技术前沿。可以说,每年度都要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否则,无法平衡现实和未来的关系。

1.2计算机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

“高质、强能、实用”是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培养人才追求的目标。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如何将理论学习和技术技能练习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准确把握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的比例,是十分重要的。理论,要按照当前够用、实用为原则,又适当照顾学生长远发展必需来进行设计。重点是使学生有一技之长,这是根本。

1.3计算机内容中的稳定和变化

基于课程的相对稳定性,计算机教学内容更要侧重于变化。当然,这里也应注意新技术与课程设置的关系,原因之一并不是所有的新技术都能作为课程,原因之二在教学中追赶新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新技术,是永远跟不上的。现在认为是新技术,学生毕业时可能已被更新的技术替代,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获得新技术的能力。因此,对于计算机软件类课程教学,不能出现一个软件就开一门课,出一种汉字输入方法就开一门课。而应该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技能,再加之一些选修课,学习一些最新的技术。同时,注重“授学生以渔”,给学生以“猎枪”而不是“干粮”。

2以完善学分制为核心,推动计算机教学模式改革

学分制的优点在于人才培养规格的多样化,可以根据不同的人才能力要求和知识结构,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利于高职教育因材施教,培养学生个性,有利于学校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有利于提高高职教育的水平。首先,学校进行了学生专业课成绩考核模式的改革,所有的计算机专业课程都增加了上机测试,总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上机测试、期末笔试成绩,根据不同类课程,其比例为2:3:5或3:3:4或3:3.5:3.5。其次,组织专业带头人和一批骨干专业教师参加了计算机及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两个专业教学培养计划的修订与各课程大纲的制定工作,并成立了专业委员会,进行专业论证,为专业建设指明了方向。通过修定实现了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在新计划中,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点、素质教育的特点,打破了学科教育思想和模式的束缚,将培养目标按学分量化后,分成四个大的模块:包括:文化基础与素质,专业技能(如文字输入及排版技巧等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专业技术、专业领域拓展。尤其是对专业技能是否直接纳入课程体系并进行考核的认识,存在分歧。最主要的阻力,就是原高校教育体系的影响。为此,学校多次开会研究,多方论证,三易其稿,最后形成共识。在模块设计中,不仅加入了技能课,而且是大比例的加入,最多可占总学分的三分之一。为了突出动手能力,系里坚持每学年举办计算机操作技能比赛,比赛项目涵盖文稿输入、上机编程、网页制作等项目。再次,建立以教研室为主体的学分制运行体系,并以此为契机,加强了教研室建设,促进了教研室活动的开展。在选课、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制定、学生申请免修重修自修、课程考核与测试、学生成绩的认定与评价等环节都进行得很顺利。学分制的实施,不仅受到学生的欢迎,而且在全校学生中也有一定的影响。由于学分制的灵活性,使教学安排十分方便,可以在保证常规教学的情况下,自如地开展培优补差工作。针对高等职教的学生现状,有些高职学生在英语、数学和专业主干课中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中补考还不能及格的情况下,实施学分补偿制和成绩补偿制。

3注重设计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计算机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总会存在着良好教学效果与课时数有限之间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值得下大力气的。如用计算机讲计算机,采用电子演示文稿、大屏幕多媒体联机演示等先进教学方式尽可能的把计算机课程讲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同时还可以省下大量的教学时间。再比如在教学中可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等方法,让学生参与教学,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最能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活动中,程序设计实践性强,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再动手编程,之后上机调拭。因此,要充分重视实践环节。学习程序设计,要学活用活,不要死学不会用,关键能举一反三,学生走上社会参加工作,在需要时能很快地再掌握一种新的程序编制语言。教师在严格按照学校对教学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在理论课教学活动中,以班级为单位可实行“学生助教”制度试点,提出在一学期的教学活动中,严格根据学生学习时的表现(比如一些难度系数很大的思考题、实践题能够解出,对某一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选拔“学生助教”,享受优厚的待遇(平时成绩直接定为90分以上,还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在讲台上讲述自已对某一问题的见解),并履行一定的义务(为基础差的同学提供援助等),主要是一项荣誉。确实形成了比、学、赶、帮的良好学风,效果较好。教师要深入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知识基础,怎样使学生能够能更快更容易更有效地接受知识?这个问题对基础差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要将心比心,讲课者不能只顾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教就怎么教。应该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将心比心,教师要经常问自己:“假如我是听课的同学,我会出现什么情况,会提什么问题?”尽量设法减少学生听课的困难。

4着力加强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主要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型应用人才。鉴于此,实践动手能力强是高职院校学生的最大特点,是高职院校办学的生命。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教学,应以技术技能应用为主线,整体设计实践性教学环节体系。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很多方面,如基本技能训练、技术应用能力(实验、课程设计)和综合实训。首要的一条,是要建立贴近实际的编程环境,创造工作现场气氛,使学生在真实模拟的编程工作环境中得到锻炼。同时,还可通过组织学生到软件企业参观、调研等,让学生深入实际了解专业工作性质。高等职业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岗位针对性较强,实践能力要求较高,毕业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前面各教学环节的继续、深化和提高,其综合性和实践性是其它教学环节所不能代替的。湖北职院在总结高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探索了一条计算机类高职生进行产学结合开放式毕业实践教学的新路子,注重了毕业实践课题的选择,毕业实践的组织与指导(制订毕业环节大纲、选题和分组、精心指导、组织答辩等),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使学生得到全面的职业知识训练,最终尽快适应工作、适应社会作出了努力。

作者:汤永刚 单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高职热工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设计

1.课程设置

课程性质:“热工基础”是研究能量转换与热量传递规律及其应用的工程技术学科。是高职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主干技术基础课程。课程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能量转换与传递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计算方法,培养和建立学生的工程观点和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并为学习后续的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支撑。其前导课程主要有:“高等数学”、“流体力学泵与风机”、“工程数学”。其后续的课程有:“锅炉设备及运行”、“汽轮机设备及运行”和“热力发电厂”、“单元机组运行”。《热工基础》是学习电厂热力设备原理、结构、工作性能分析的基础。电厂三大主机之一的锅炉,其实是各种换热器的组合,只有学好传热理论,才能分析其传热过程;另外,汽轮机,其作用是实现蒸汽热能到转子机械能的转换,而能量转换的精髓即热力学第一定律;整个发电厂实际上就是具有再热的回热循环,蒸汽动力循环即是电厂的基础。只有学好本门课程,后续的这些课程才能学的得心应手。课程目标:使学生能掌握能量转换与传递的基本规律,掌握火电厂的基本生产流程及热力系统组成。具体描述如下:①能利用热能与机械能相互转换的基本规律分析电厂主要热力设备的能量转换特点;②能够熟练应用热力学基本定律分析热力过程及热力循环,并能进行相关计算;掌握提高能量转换效率的方法,提高热热经济性的途径;③能利用热量传递的规律分析和计算典型的电厂换热设备的传热过程;④能根据不同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和构造,分析提高传热效率和削弱传热的方法;⑤结合实验实训课,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热工、传热实验的技能。

2.教学内容

(1)内容选取。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和选取上,将教师所教、学生所学和动手操作相结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所选教学内容遵循“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保证教学内容先进,能够适量适度地服务于后续专业课程。教学体现以应用为目的,教学内容在现场实际中普遍使用,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2)内容组织。

在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素质教育,“以动手能力培养”为主线,将课程内容设计为七个模块,每个学习模块划分为多个子模块,共72学时。各个模块的学时分配是:热力学基本概念为6学时;热力学定律为10学时;理想气体和水蒸气为10学时;蒸汽动力循环为10学时;热传递基本规律为10学时;传热及换热器为10学时;典型实验实训为16学时。

3.教学方法手段

(1)学情分析。

根据对学生的生源统计分析结果,生源主要有:普通高中毕业生,职高毕业生和“3+2”的学生。学生现有基础、自学能力较差;没有预习的习惯,学习兴趣不浓。

(2)教学设计。

本课程突破《热工基础》课程以理论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模块化教学设计,在内容体系的处理上,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实验能力、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从学知识到学方法、长能力的转变。使学生参与现场试验,在实训过程中深刻地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

(3)教学方法与手段

①启发式教学:讲解中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吸引学生注意力。通过教师与学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果。如讲复合传热时,可例举分析暖气片供暖由对流、导热和辐射三部分组成的原理,由于采用启发式,这样的实例对学生来说直观、熟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实用。②课堂讨论法:对课程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课题讨论。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得出分析结论,每组由代表进行讲解,其他同学提出异议或补充,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同时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讨论,培养了学生沟通与表达的能力。③理实一体法:“热工基础”属于应用科学的范畴,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综合性课程。因此采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④案例分析法:列举电厂实际设备进行定性分析。教学手段:(a)传统教学手段:“热工基础”课程公式繁多、演算复杂。对于公式的推导以及例题、课后习题,采用教师板书讲授,突出重点,注重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交流。(b)多媒体教学手段:由于学生的工程实践知识缺乏,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相当重要。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内容更加形象化、讲解更加生动化,增大授课信息量。

(4)考核方案设计。

本课程采用多途径考核评价方法。学生的总成绩由三部分组成。期末理论考试占60%,通过开卷笔试、闭卷笔试的形式进行,以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实验实训考核占20%,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进行考核。按照实验任务的要求,对实验实训的全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及时写出实验报告。其中实验报告以纸质报告形式进行,操作考核在实验室里做实验进行实际操作。

4.结语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高职高专《热工基础》课程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设计与改革研究。所提出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对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热工基础》课程的进一步改革具有参考意义。

作者:银梅 单位:乌海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篇:高职钳工技能实训教学改革探讨

一、基本技能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在以前的钳工基本技能教学过程中,实训课和理论课教学脱节。

基本技能的实训课程授课的时间一般都滞后于理论课程教学。许多学生在学理论时基本都没有实践经验和背景,对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很难形成感性认识,对钳工实际操作问题理解比较困难,等到学校安排开始实训时又因为学生所学知识不牢固,所学的钳工基本技能实训知识又大多忘记,为了保证实训教学质量,实训教师只能挤出本就不多的实训时间,对常用的技能操作理论知识进行再次学习,实训效果难以保障。

2、具有高水平的实训指导教师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实践能力的重要保证

许多学校的实训教学师资队伍现状是人员数量严重不足,阻碍了实训教学质量的提高。加上实训教室里通常环境没有普通教室环境好,实训教室里上课时噪声大,灰尘多,油多等,学历高的教师不愿教,而学历低的教师又教不了,实训教师队伍学历层次整体偏低,业务水平偏低,实践能力较弱,综合素质不高,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到学生实训质量的提高。

3、在授课对象方面,部分学生对基本技能实训认识不高,思想不重视,实训时态度不端止。

由于基本技能的大部分操作都需要用手动工具来完成,所以大部分学生在基本技能实训中以及实训结束后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累,并且还有同学认为,现在机械加工设备这么发达,都有很先进的数控机床来完成了。目前学生中独生子女比例比以前有所增加,在实训时普遍存在着不认真上课听讲,对自己实操课程要求不严。还有少部分学生怕苦怕累,特别是女生中比较突出,一到上实训课就叫苦连天,不愿完成老师安排的既定的实操训练任务,或是在实训中偷工减料,要其他同学帮助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实训任务。在实训中该用锉刀的用锯弓,该用小锉刀的用大锉刀,甚至违规使用砂轮机来锉平面,影响了基本技能实训教学质量的提高。

4、实训课程安排过于集中,造成了短时间内实训师资和设备的过度紧张

对于那些学生较多的班级,为了保证教学进度一致性,实训过程中只能安排2个学生或3个学生共用一个工位,也难以保证练习的强度。另一方面由于同时上课的学生过多,实训指导教师人员紧张,使得指导老师无法分出足够的精力对所有学生的操作进行个别指导。这样做不但造成实训资源的周期性闲置和紧张,也不可避免地降低了教学质量。

二、提高基本技能实训教学效果的措施:

1、努力培养学生对基本技能实训的兴趣。

在钳工基本技能实训授课中,实训教师授课时如果采用单调的工具操作练习,会使学生产生实习厌倦,情绪不高的情况,教师授课时要注意将熟练的操作演示、灵话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生动话泼的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有利于形成学生正确的学习兴趣。以讲解量具为例,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等电脑软件制作一个《千分尺的读数》课件,老师准备一些常用的小零件做示范,所有的学生一边看课件,一边听教师的讲解,学生既能看清尺上的每一个刻度,又能自己做测量,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

2、教学情境的设计。

每次上岗即对学生进行安全文明生产教育,学生实训时必须按规定穿着工作服上岗,鞋、头发等都明确按企业标准要求。实训课程中,每个工作日都要按要求对学生进行上午和下午两次考勤,每天学生下课前要安排人员清理工作现场,把公用的实训器材集中归位,个人保管的工具清点,然后进行本工作日进度工作评价和总结。在这样模拟的真实工作环境里,学生不仅能够从中获得职业能力,养成职业习惯、职业意识、职业思维,最终的目标还是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3、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为了培养学生适应企业工作岗位所要求的职业能力和素质,金工实训车间应尽量按照现代企业的先进模式建设、管理和运行。在购置实训设备和工具时要按照企业生产的基本设备配置,实训工位必须保证一人一工位,工件图纸按职业技能考核的要求绘制。实训教学设备的建设应当集中有限资源按照经济合理、技术适用、满足要求的原则来进行设备购置,尽可能与企业生产第一线的工作环境相一致,形成真实或仿真的职业氛围,以满足实训教学开展的需要。

4、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基本技能实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实现一体化教学必须建设一支既有较高专业知识水平又有较强专业技能。积极创造条件让中青年实训指导教师到社会参加各种专业培训班,取得相关的技术资格证书,如基本技能等级证书电焊等级制等,以适应技术应用型教育对师资质量的特殊要求。另外学校可从企业聘请的有一定业务水平的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采取讲座或直接聘请等形式,让他们发挥其业务专长,对学生进行操作指导。

5、提高实训课程教学质量。

实训教学的提高离不开实训教学方式的改革,实训教学方式改革可从以下考虑。首先改进教学安排,调整教学计划,开展小班教学,保证学生人数在30人左右。同时均衡实训课程,缓解实训设备和师资的紧张状态,切实保障每个学生都有充足的动手操作练习机会,以利于教师对学生实操过程连续到位的指导。其次倡导启发式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填鸭式教学而忽视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导致学生只知道原理但不会动手做、会做的不会用、会的用又使用不熟练。采用启发式教学则可以避免以上教学方式不足之处,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操作技能,实训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当引导,有利于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探索,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下面基本技能加工鸭嘴锤为例,通过分析该工件加工的步骤及工艺过程,将鸭嘴锤实训分成几个小项目,每个项目采用的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实训培养既肯动脑又能动手,理论知识扎实,又具备较强实践能力。

1)认识工具和识图。

首先向学生展示实物工具,做出示范性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学生通过看鸭嘴锤的三视图了解加工工艺、加工内容,最后学生自己下料去毛刺,需将毛坯的黑色要求氧化层去掉,露出金属的颜色。注意要求学生能够将理论课上学的游标卡尺和钢尺的使用方法熟练运用到实际测量中。

2)划线、冲样冲眼。

由于本次项目关系到加工尺寸,要求学生有耐性,有些同学特别是心急的男生往往做的不好或者跟本不去做,直接加工后面步骤,造成以后加工过程中将材料报废。所以在实训过程中一定要要求学生在四个加工平面上都划好线,并且提出为什么要留加工余量。

3)锯削和挫削。

沿划好的尺寸线先锯鸭嘴部分,加工时要强调将划好的加工尺寸线垂直于台虎钳。采用设疑启发,在挫削时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图纸的尺寸,正确使用加工的锉刀,如果使用错误会出现什么结果。

4)加工腰圆孔。

本项目可采用设备启发教学,加工时要用到钻床,在实训中现场讲解钻床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及如何更换钻头并要求每位学生都能自己更换钻头,加深印象。但在使用钻床时一定要有教师在旁指导,以免发生事故。

5)挫削锤头。

按照加工鸭嘴的方法加工锤头的四个倒角。做到这里鸭嘴锤已加工大半,可采用激励启发,选出一些完成的较好的同学作品给予表扬,完成不好的也要不断给予鼓励,让其树立信心。

6)最后是底部倒角和抛光,将鸭嘴锤加工到图纸尺寸。

这里要注意提醒学生油光锉与普通锉刀的区别。

6、金工实训成绩的评价。

实训结果评价是对学生的工作规范、工作态度和工作纪律等方面进行在在综合评价,其中劳动纪律和安全文明生产是评价的重要指标。综合评价不仅评价成果的优劣,更着重项目实施的全过程,特别要指出问题和不足之处,教师给每个学生出具体修改建议件及改进措施等,学生明确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改进的方向。

三、结束语

通过教学实践表明,对基本技能实训课程的改进,完善了实训教学体系,使教学内容重点突出、更加合理、实用性强,设置更科学合理,规范了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的适合于高职实训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但同时还必须认识到钳工基本技能实训改革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必须持续不断的建设各及时改进教学方法,下一步准备抓住学校的建设机遇,将基本技能实训室建设成为学院的工程实训中心,为本科教学提供进行基本素质和实践技能教育现代化公共教学实践支撑平台,不断提高基本技能实训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立足服务本校,面向社会,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为企业输送技能型人才提供教学保障。

作者:陈武 邱庆龄 单位:武汉商学院

第五篇:高职焊接方法教学改革实践

一、焊接方法教学现状

高职院校焊接专业起步较晚,焊接方法作为焊接专业的重要的专业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焊接方法能力,而这正是企业需要学生具备的核心能力,目前的焊接方法教学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

焊接方法这门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目前在高职院校焊接方法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多数仍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方法单一,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践部分一般是教师先讲解示范,然后再由学生练习。焊接的专业性比较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灵活运用教学方式,对焊接专业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这一特点加以利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提高焊接专业的教学质量。

(二)教学内容同生产实际衔接不一致

教学内容同生产实际出现矛盾,主要在于学校的教学计划不能跟上市场变化,课时的安排上不够合理,倾向于成本低的焊条电弧焊,已广泛应用的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和氩弧焊安排较少;实验实训的部分设备过于落后跟不上时展,目前学校操作车间的设备过于陈旧,很多仍沿用多年前的老焊机,不能很好地组织学生开展训练,同时也不利于开阔学生的眼界;教学过程中实用材料和特种焊接方法介绍太少。教学内容有限,实用性材料的焊接方法不是很全面,学校进行的实践操作中,焊接的钢种也比较单一,主要为低碳钢,而像不锈钢、有色金属等的焊接很少。

(三)教师实践水平不足

按照高职焊接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授课时应多讲具体的工厂实际运用及工艺流程,但多数教师毕业以后直接到学校任教,虽然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实践经验不足,因此在教学中理论内容过于深奥、抽象,对于理论水平不高的高职焊接专业学生来讲很难接受,大大降低了教学质量。教师理论丰富,实践水平不足的现状已经跟不上新时期焊接专业教学的需求。

二、高职焊接方法教学改革

(一)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学生焊接专业能力培养

结合市场对焊接专业学生的要求,以就业为指导,全面更新和完善教学内容,将原来的焊接方法与设备一门课程主要以焊条电弧焊为主,变成焊条电弧焊、熔化极气体保护焊、氩弧焊、特种焊接技术四门课程,学习各种材料的焊接方法并进行焊接技能实训,前三门课程作为焊接专业的核心课程,更好地适应企业岗位需求。

(二)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提高焊接教学质量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焊接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法,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设计项目。同时充分发挥焊接实践教学基地的用途,合理利用教学基地的设施设备,并使教学环境设计靠近生产现场,开展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这样不仅可以在实践中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还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到焊接教学中,在实训课的教学中采用案例分析法和分组教学法,为拓展学生的能力,安排学生进行校外实践教学,提高焊接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三)改善实训条件,实现生产性实训

在现有条件下,改善校内焊接实训基地的条件,淘汰过于落后的设备,增加先进的焊接设备,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焊接专业近两年增加了松下多功能焊机,焊接机器人等先进的焊接设备,拓展了焊接方法的教学项目,也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四)师资培养,提高教师职业能力

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对高职焊接教师的实践经验培训,教师也应该利用课余或假期时间去企业进行锻炼,为企业服务,真正做到焊接理论与实践结合,同时鼓励教师参加一些权威部门的教学改革研讨会,学术会议,及时了解行业发展的动态,更好地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理论的优势。同时聘请企业有经验的工程师和技师参与到实践教学活动中,并辅导青年教师,提高整体教师队伍的素质。借助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教师和学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结语

焊接方法作为焊接专业最为重要的专业课程,采用项目化和教学做一体化等突出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每个环节都配有相应的实践教学,加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了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尽快适应社会需求。

作者:张凌云 单位: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第六篇:高职院校电话营销项目化教学改革

一、课程现状

电话营销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是利用电话实现有计划、有组织并且高效率地扩大客户群体、提高客户满意度、维护老客户等的市场营销活动。在中国高职教育中,“电话营销”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以“市场营销策划”、“营销心理学”等理论学科为基础,《推销技巧》为指导,利用电话营销的职业情境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训,拓展职业技能。目前,“电话营销”课程以讲授学科理论和介绍技巧为主,课堂实训普遍处于学生模拟对话的传统练习阶段。这种教学模式保证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重视学生对理论知识体系的掌握和理解。但是,这种模式缺乏必要的案例教学和职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于理论教学与技能实践的衔接,不符合高职教育的目的。

二、借鉴国外的项目式教学

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是将职业教育和企业实践交替进行,结合理论与实践保证职业教育的输出满足企业的需求。德国“二元制”教学模式的实施主要依靠德国行业协会的指导培训功能。德国行业协会不仅在教育角度上为国民提供培训,监督考核国内培训机构和师资,提高了国民职业素质;同时制定职业教育标准并进行考试评估,对专门职业人员进行考核和从业资格认证,提高了国民技能水平;为企业输送专业人才,同时提高了国家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是校园内营运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实施以重视职业技能实践性和操作性的“项目化教学”。“教学工厂”的教学系统是结合理论和实践教学同步进行的,学生在实验室上课,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学校与企业联合建立运营机构,再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以项目为导向,校企共同拟定教材,制定出机动、灵活、适应性强的培训系统,以保证毕业学生能够满足当下企业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要求。职业技能和素质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的主要部分,单靠学校职业教育难以保证全面。无论德国的“双元制”,还是新加坡的“教学工厂”的模式对于“电话营销”的教学改革都具有借鉴意义,结合职业情境,利用实践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提高职业技能和素质。但是中国目前不具备相当规模、可集中提供职业教育的培训中心,因此“电话营销”课程的教学改革不能直接沿用“二元制”教学模式,而且按照“教学工厂”教学模式在“电话营销”课程改革上存在不稳定的因素。首先,话务中心的CRM(CustomerRelationshipManagement)操作管理系统涉及客户隐私,为保障客户信息,话务中心须统一管理员工和工作地点,建立校园话务系统需要考虑各种安全因素;其次,话务中心的用人需求具有阶段性,不能提供定期定量的操作岗位以满足可持续的教学要求;最后,话务中心的工作任务单一、枯燥,局限了学生职业技能的拓展。

三、改革方案

(一)课程设计。

借鉴新加坡和德国的高职教学模式,“电话营销”课程改革以分段式项目化教学为主,与企业建立新式校企联系,按照教学和实践的分阶段教学,利用具体项目为学生营造真实的职业实践情境。在本学期“电话营销”课程改革实践中,与学校超市合作建立“电话超市”项目,通过学生小组根据学校超市的营销需要,借由具体独立项目情境的实施,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施和评价电话营销项目任务。

(二)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与社会的培训班相比,学校教育更具有系统性,保证了学生掌握系统和连贯的“电话营销”理论和实践技巧,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案例教学:“电话营销”的案例包括企业案例和学生实践的通话录音等材料。分享学生通话录音,无论过程是否完美都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提高积极性。根据录音或企业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分析和独立总结。在整个讨论分析过程中,老师是引导者,充分调动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体验教学: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去分析、迎合和利用市场环境完成“电话营销”项目,让学生实践所传授的知识或技能,它鼓励团队积极参与合作,重视参与的过程体验。在“电话营销”课程中通过电话作为实践工具,学生要思考如何紧密联系商家和客户。学生要按照超市具体情况来制定市场营销策划方案,然后完成圈定目标客户,分析需求,然后推广产品,解决异议,促成订单等一系列市场营销活动,在过程中多维度地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市场营销综合技能。

(三)改革计划。

项目一:电话营销前的准备。任务1-1入职须知:模拟应聘情境,让学生置身岗位中,了解电话营销岗位要求和应聘技能。任务1-2寻找客户:模拟任务情境,引导学生圈定、分析及筛选目标客户。项目二:电话营销中的实战。任务2-1开场白::模拟通话开场情境,培训学生沟通技能。任务2-2客户需求:建立电话调查情境,引导学生在通话中实践挖掘客户需求。任务2-3异议处理:建立电话推销情境,引导学生实践客户沟通,销售产品。项目三:电话营销后的管理。任务3-1售后管理:建立电话调查情境,引导学生制定客户回访计划并实施。任务3-2投诉处理:模拟电话投诉情境,引导学生处理客户异议。

(四)经探索分段式项目化教学改革,“电话营销”的教学效果得到较好的改善。

1.明确了素质技能目标。

在“电话超市”项目化任务驱动下,学生融入了企业工作情境,提高了职业综合素质。例如在任务2-2中,学生需要以电话营销为工具协助超市挖掘客户需求,为之后策略做好准备。具体案例调查活动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引导学生留意身边的市场动态。

2.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态度。

其次,“电话超市”项目化任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超市任务2-3的驱动下,学生接受超市的业绩考核,在个人和团队荣誉感的激励下,从被动听课转化为主动探索实践,借助电话营销活动累积成就感,并逐渐形成探索实践的习惯。

3.接轨了校企社会供需。

最重要的是,“电话超市”项目化任务为学生搭建了实践的平台,拓展了学生学习的课堂。学生为了完成超市根据实际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要求设计的任务,在学校主动学习理论技巧,利用课余时间调研社会,自发地联络超市求教,积极参与任务实践,在此过程中既增进了社会见识,又提高了实践能力。

作者:谭名钧 关秋燕 单位:佛山职业技术学院

第七篇:国内高职艺术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一、现阶段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困难

随着适龄人口的减少以及受国家相关政策冲击所带来的生源影响,全国多家高职高专院校出现了“生源荒”。受生源不足影响,高职招生录取分数线连年下调,生源素质持续下降、生源类型多元化和生源基础多层次化将成为高职课堂教学状况的新常态。生源素质和知识、技能差异带来的教学问题:

1.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新生普遍起点较低,学生学习意愿不强,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课堂教学改革常常因得不到学生的积极响应与配合而很难进行,教师课堂教学改革效果不佳。

2.高职院校生源类型多元化和生源基础多层次化,导致生源之间的素质差别,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

二、英国BTEC-HND艺术设计类课程的启发

1.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解决方案

(1)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动机问题解决策略

英国BTEC-HND的教学理念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认为要注重内在动机的激发,就学习效果来说,内在动机比外在动机更重要。如果学习者能真正关注自己的学习任务就可产生高效的学习结果,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学习成果。这种模式巧妙地化解了学生对灌输式教学的抵触和叛逆,激发学生求知欲,鼓励其主动学习。

(2)学生层次化差异教学解决策略

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往往只关注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基础方面的差异,忽视了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的差异。然而对学习方法上的差异方面,学生不愿意自己的隐私被泄露。威根雷学院的教师会通过面试、问卷等形式,在学生入学前了解到学生的不同学习方法并加以归纳分类,例如视觉型学习方式、听觉型学习方式,以及动态型学习方式。通过对学生学习方法上的了解,教师能更好地针对学生喜好的学习方法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辅导。

2.“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培养具备原创能力学生的有效途径

BTEC-HND课程将英国最好的学术传统与现实工作中所需主要技能的开发和评估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些学习技能可以帮助学生认真地分析理论和概念,运用解决问题的技巧,进行独立的研究,作出独立的判断,从而开发学生的原创性和实现自我意识的技能。就这一点来讲,艺术类设计专业BTEC课程的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贴近得更加紧密,也使学生更具备艺术设计类人才成长的基础。HND的精髓是,不只是告诉学生结果,而是让学生呈现一个过程———调研的过程、思考的过程,而不是由教师向学生直接灌输知识。学生自我建构的学习过程会带来自我开悟的必然结果,这对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成长至关重要。

3.小黑皮本(LBB)———教学质量管理的最后一米的有效保障

LittleBlackBook小黑皮本———艺术类课程中频繁出现的一个重要成果载体。小黑皮本包括Sketchbook(速写本),是某些课程中课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课业它是考量教师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最好的佐证。它能够反映教师为学生进行的学习路径搭建,并能够直观反映学生学习历程的“行动”质量。小黑皮本既可以是手写本,也可以是延展为设计时候的作业夹,把研究、调查的记录写在上面,也可以是手绘的资料、剪报,留下的是作业过程的痕迹、思考过程的路径。其意义不仅仅是一次作业,提交之后就扔掉,而是可以伴随职业生涯一生,在自己的创作工作中可以随时翻阅、查询过去的想法的工具书。甚至可以带小黑皮本去面试,体现专业素养。这不仅是是一份承前启后的课业资料,还可以作为一个搜集资料的素材反复利用,变成一本受益终生的工具书。所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很重要。正确的方法+合适的学生一样会产生惊艳的化学反应。

三、要实现接地气的内化

电话实训总结范文2

 

通信是人类社会传递信息、交流思想、传播文化知识的重要手段,其技术的不断突破和业务的不断创新,在使人们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沟通便利和快捷的同时,也推动着通信产业甚至整个社会的快速发展。通信产业的飞速发展必然带来通信人才的大量缺口,生源和就业市场都有对通信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潜力。因此在考虑社会需求、职业需求、学生需求三方面的基础上来实现通信专业人才职业技能的培养。实现通信专业人才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离不开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而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   一、实训基地建设的理念   随着通信产业内分工不断地向纵深发展,通信产业内部不同类型的价值创造活动逐步由一个企业为主导分离为多个企业的活动,这些企业相互构成上下游关系,围绕服务于某种特定需求或进行特定产品生产提供服务,相互间形成了通信产业链。通信产业链中的核心是通信运营商(企业),它们利用自己的通信网络向用户提供通信服务,如电话、图像、数据和多媒体业务等;其余部门都是为通信运营商提供各类服务的,如设备制造商为通信运营商提供通信网路设备或为用户提供通信终端产品或信息处理设备。   通信产业链带来巨大的人才需求,覆盖范围极为广泛,需要各类型不同层次的通信专业人才。根据北京通信行业协会提供的资料显示,其通信行业产业结构合理,包括基础运营商、通信产品制造及系统设备集成商、ICP、SP、ICP等在内的企业上千家。北京地区的电子通信产品设计、生产、测试行业每年将产生约1300个通信类高技能人才的就业机会;通信运营、工程建设、系统维护行业每年将产生约800个就业机会;通信与电子产品零售、维修行业每年将产生约2300个就业机会。尤其是3G的启动,每年更是带来至少2万个就业机会。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此我们对产业链中的各环节的通信企业进行了走访调研,通过与人力资源部门工作人员、生产一线人员座谈和电话咨询等方式,对通信类各种人才需求进行调研,对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内容进行总结分析取得第一手的高职层次通信专业人才岗位需求资料。然后对这些岗位分析,归纳高职通信技术专业技能(见160页表)。针对上述分析结果,实训基地的建设应充分考虑专业技能的培养、职业环境的仿真以及就业岗位的对接,即在建设通信类高职实训基地时应贯彻先进性、真实性、工程性、灵活性及可扩展性的建设原则和实施产学合作策略,将实训基地建成具备企业级的真实环境,打造一个“可运营”的校园通信网,集教学(实训实习)、生产、培训、技能鉴定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通信技术中心,实现职业环境“零距离”,最终达成专业技能培养与就业岗位之间的“零距离”。   二、实训基地的构建模式与功能   以教育部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为指导,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积极探索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同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虚拟电信网络机房,二者互相补充、相辅相成,形成一个虚拟加真实的职业环境。   面对大型网络通信设备动辄上百万的采购价格,不得不考虑学生使用过程中的成本问题,万一损坏如何处理?为此,换一种思路,先从虚拟环境起步,在熟练“操作”虚拟通信系统中的软、硬件基础上再来“操作”真实设备,使设备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可避免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使教学取得最满意的效果。   虚拟通信系统环境是基于学生对现代通信网络的安装、调试、维护的学习需求而设置的,是对硬件设备、数据配置、告警演示、业务实现过程和场景再现的虚拟网管实验平台。虚拟环境主要是对现实通信网络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且是设备采购价格相对较高的部分进行虚拟,如程控交换系统、移动通信系统,中兴通信学院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应用实例———程控交换模拟仿真系统、GSM模拟仿真系统、TD-SCDMA模拟仿真系统。采用模拟仿真系统,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学习“操作”网络通信系统软、硬件的方法,模拟再现设备安装、数据配置、调试、故障处理与维护场景的全过程。   通信网络的运营意味着语音、数据、视频等传输与交换功能的实现。建设生产性的实训基地就是以职业岗位工作任务为基础,采用企业级的典型商用设备,由传输、交换、宽带接入、数据、移动等部分组成,其架构理念是以通信网络主流技术为核心,整合接入网、汇聚网、骨干网的“全程全网”的通信综合实训架构,建成一个综合语音和数据、传输和接入、有线和无线、固定一体化的先进的现代通信中心,如图2。该通信中心不仅仅服务于教学(实训实习),还服务于校园内的通信,如校园内线电话、无线上网、会议电视,打造一个与运营商相同的职业环境,学生通过训练能了解和掌握通信的所有“真实”业务,营造企业氛围,通过校企双重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协作精神。   具体实现方法是:对于校园内运行的各种通信设备,由企业、教师和学生共同维护,使其正常运行使用;对于通信中心实验室的终端教学设备,学生可对其进行操作与配置,最终实现通信中心与校园内通信设备对接调试、业务互通,使学生在真实的网络内进行安装、调试、维护,处理网络中的实际故障现象,得到实际意义上的锻炼,增强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真正实现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总之,打造一个名副其实“可运营”的校园通信网,构建一个不仅服务于教学,还服务于校园通信,集教学、生产、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通信技术实训基地是通信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型模式。

电话实训总结范文3

一、师资队伍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为了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该专业一直致力于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学团队。经过多年建设,如今该专业专职教师均具备“双师”素质,他们中有企业或机构兼职工作经历的为87.5%,高级技术职称为62.5%,参加出境或出国培训学习的教师占50%。该专业教师具有较高的政治、业务素质,均能胜任理论教学工作,并具有一定的实践与科研技能,教学经验丰富,专业教师均获得中国贸易学会POCIB行业从业技能培训师资格,为专业教学提供了有力的师资保证。随着专业的不断壮大和发展,该专业意识到师资队伍建设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商务英语系的生存,因此该专业重视教师培养工作,坚持“校企合作、专兼结合、重点培养”的原则,采用岗前培训、骨干培训、教学竞赛、参观学习、企业锻炼、为企业服务等多种方式和途径,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在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方面,主要采取措施的措施有:1、建立校企人力资源流动机制,大力推动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和邀请企业人员参与教学过程。2、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主要吸收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任兼职教师。3、加强教师培训和进修力度,尤其是提供更多企业培训、职业教育培训等机会。4、提升专业教师理论认识,形成良好的团队工作氛围。5、脱离语言学科体系束缚,加强商务知识和技能学习。6、鼓励青年教师进修和考证。该专业除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也重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该专业现有多媒体语音室6间,主要用来训练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电子商务实训室2间,主要用来训练学生的国际贸易操作能力;形体训练室2间,用来培训学生得体的礼仪举止。为了科学合理建设并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该专业一直遵循以下三个原则:第一,科学性原则:科学布局,充分利用。第二,现实性原则:合理预算,精打细算,符合学校现实经济条件。第三,通用性原则:既适合课堂教学又能用于实训,强调职业通用能力的训练。

二、校企合作建设

该专业除了拥有一支业务精干、严谨负责的专职教师队伍,还有一支来源和数量稳定、生产实践经验丰富、素质较高的兼职教师队伍。为了突出职业教育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的特点,真正实现零距离上岗,该专业聘用来自行业一线、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才为兼职教师,使学生熟悉职业岗位的具体实际情形,教学效果良好。为了满足教学需要,商务英语专业建立校内实习基地,配备必要的设备设施。积极进行实训室建设方案设计,对现有的实训室进行改进和更新,同时扩展改进实践教学设备,按照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要求组织实施有效的实践教学。同时为了配合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展,加大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按照“合作双赢、优势互补”的原则,2001年至今,该专业与多家单位签订了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协议,在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10多家,聘任企业技术专家在本单位进行指导,逐步形成校外实训基地网络,能够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同时该专业还建立校企双方参与管理的长效运行机制,以形成利益相关的稳固的校企合作关系,保证学生不少于半年顶岗实习时间,构建了实习基地评价指标体系,以确保学生实习效果。

三、人才素质与综合能力培养

商务英语专业鼓励学生的学生热心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学生在入校第一年,社团参与率高达90%。据调查,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主要参加的社团为社交联谊类和学术科技类。通过对毕业生和在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得知,该专业学生对于社交联谊类和学术科技类社团活动满意度较高,认为这些社团对提高他们的人际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起到了很大帮助。该专业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学生社会生存能力得到提高,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意识得以加强。该专业的学生经常担任学院大型活动的志愿者,参与社区美化和家教活动,每学期完成青年志愿者活动10课时每人。以在校生为例,活跃在校微实力研究中心的有30多人,20多人承担学校各部门义工工作,6人担任过交流生翻译工作,多人在学校所在社区等担任义务家教,等等。通过这些社会服务活动,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校就已经将“所学”变成“所用”。

四、就业指导与服务

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专业应用面广,就业率相较学校其他专业高。这与该专业一向注重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与就业服务有密切关系。具体做法如下:1、召开就业动员大会。通过就业动员大会引导学生积极就业,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讲解求职技巧,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向学生详尽讲解离校流程、毕业条件、就业协议书填写注意事项。并且在动员大会上,邀请往届优秀毕业生讲述就业心路历程,在就业心态上对学生给予正面引导。2、主动同就业单位联系招聘事宜。专业老师多次组织外出调研,回访毕业生,积极开拓就业市场。3、针对就业率月报表,实时告知班主任与专业任课教师关注专业学生就业情况,及时关心并帮助就业困难学生就业。4、提供就业咨询服务。专业教师针对学生就业过程中碰到的择业择岗难题时,会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就业倾向、行业前景、家庭背景等提供合理的建议。

五、人才培养质量监控

商务英语专业为了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全方位进行人才培养质量监控。首先,教学质量监控。教学质量监控双管齐下,一是监控教育质量,二是监控学习质量。教育质量的监控通过学校对教师的考核实现;学习质量通过学习过程监督与课程考核实现。该专业的教师在学生学习质量监控中占主导地位,他们介入学生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经常与他们一对一的交流,QQ、电子邮件、网络博客、微信等都是他们介入学生学习过程的工具。其次,实习实训质量监控。对于实习实训环节,商务英语专业采取“个个过关”的考核手段作为保证人才质量的方式。实习实训中,指导教师的任务是确保每个参与者掌握既定知识与技能,确保他们能够表现出良好的工作素养。为了更好地了解用人单位对该专业毕业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是否满意、知识与技能是否够用、后续发展是否有劲,商务英语专业对分布在长三角和珠三角贸易公司的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统计数据来看,用人单位对该专业的学生的评价很高,大部分同学在职业道德、敬业爱岗精神和遵章守纪情况以及团队协作精神与人际关系方面表现优秀,毕业生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熟练程度、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获得了就业单位的认可。

六、人才培养成果

商务英语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和探索,成绩斐然。学生在校期间表现突出,不断获得各种荣誉称号。每年都有该专业行政班级获得校级优良学风班、先进班集体等称号,多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该专业的学生能力扎实,参加专业的各种比赛均能获得较好成绩,如全国英语演讲比赛(英语专业组)二等奖;连续四年获得全国英语写作比赛(英语专业组)湖北赛区一等奖或三等奖;获得POCIB国际贸易操作比赛三等奖;全国高职口语(英语专业组)比赛三等奖。2006年该专业的发展进入高效稳定期。自此,学生职业资格证书和计算机技能证书获取率达100%;学生一次性四级通过率均超过70%,其中2007级到2011级连续四届学生的一次性过级比率超过90%;一次性协议就业率达98%以上;就业专业对口率近90%;60%的毕业生曾出国参展和考察;17名学生出国留学;15%的学生走上外贸经营管理和决策岗位;近20名学生成立公司,自主创业。

七、总结

不管是专业学习,还是素质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师生一直以来秉承严谨勤奋的专业精神,创建了良好的专业氛围,且能届届相传,为专业的稳步快速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作者:聂继德 单位: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高职商务英语基础知识重要性浅析

1引言

目前在实际的就业市场中,高职院校毕业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说起商务动向以及市场虚实头头是道,却仅能与客户进行寥寥数句蹩脚英语沟通。与其它专业的学生相对比,他们俨然失去了使用英语与人沟通无阻的优势。

2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面临的现状和问题

2.1商务英语教学的首要议题是课程设置问题

如今对于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关注点逐渐转向商务方面,考虑如何加强学生在商务方面的能力;创新式的课程设置中往往加大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等课程的比重,仅仅保留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课时。对于基础较好的本科学生来说,这番课程设置自然是合适并且很有必要的,但是对于原本基础就不够扎实,还没有充分理解英语这门语言的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实在是有点力不从心。学习年限已经比本科学生少一年的高职院校在校生,面对着为突出商务特色而基础课程被压缩的现实,往往顾此失彼,无法真正地成为合格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缺少扎实的语言知识基础,这一切都无从谈起。没有牢固的语言基础,就缺乏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2.2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方法问题

客观地看中国国情,考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原本在高中就是因为没有找对学习方法才没有考入更好的学校,那么他们更加需要指导。基础课程相对的枯燥和乏味也令学生望而却步,纷纷投向新鲜且较容易掌握的中文表述课程中。不少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都表达出相同的感受:高职学生的整体英语基础薄弱,实践能力不强,大部分同学听说能力堪忧,没有掌握到正确的学习方法。许多学生仍然停留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中,有意无意地在等待着老师或他人的鞭策催促,甚至期待着有人能够直接将解题思路完全提供,最终等着结果即可,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

2.3高职院校的学生实践操作问题

在对本校已毕业学生的就业情况跟踪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在企业招聘员工时,用人单位着重关注高职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其中就包含到商务英语专业毕业学生的英语听说应用能力,和在国际商务谈判中,如何正确、流利的英文口语表达可以对一笔贸易的建立、执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真实的商务场景,因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高职院校的学生通常只能用简单的英语与客户进行交流,涉及到较专业的商务词汇或者较难的英语句式时只能靠猜来蒙混。导致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弱,无法达到学校对他们毕业后即刻上岗的期待。在高职院校,学生就读职业院校的功能需要很明确:学习为了就业。现在的状况是:实训的语言训练内容与未来的职业岗位没有联系得很密切,学生所学知识只要为了通过考试,以至于面对实际商务场景时完全无法正常应对。

3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商务英语基础知识

3.1恢复课程安排中基础课程的比重

我校《2013级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提出:“通过本专业学习,学生将具有一定的商务知识、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和基本的涉外工作能力,能在外贸企业和有关部门从事涉外贸易的工作以及相关单位的办公室行政秘书工作,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并进一步指出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专业必修课的存在意义:“专业必修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是打好语言基础,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实际运用语言能力,学习国际商务一线业务所涉及的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其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同时该方案对商务英语专业的英语课程设置也提出明确的指导意见:“商务英语专业的专业课程分为两个部分,即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65总学分的安排中,专业基础课的占30学分而专业核心课程占35学分。且专业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总学时应不低于360学时。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与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自然衔接,或将商务专业核心课程中的学习内容渗入到专业基础课程中。”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基础课程的课时偏少导致学生在没有充分掌握好基础知识的情况下转移学习注意力,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商务课程的学习中,最终无法突出学生作为英语专业学生的流利英语使用能力。为了避免本末倒置,应该尽量恢复基础英语、英语语音、英语视听说、英语写作等基础课程的课时比例,确保学生能够有足够厚的英语底子。学生需要能够达到会用词汇选用合适,语法不出错的句子进行沟通的目的,要能做到听懂对方的要求和表述,表达出能让对方听懂和理解的意思。

3.2改革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学生原本基础差,底子薄,又欠缺有效的学习方法,而学校经常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手段,这些原因都导致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不扎实。在这种状况下,我们要考虑如何来改革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为主导,教授学生如何掌握听说读写的各种技巧和知识,而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我们的教学的目的应该是教授学习方法,教会他们在没有老师在身旁加以指点的情况下怎样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有关涉外业务工作的能力之前,需要先培养学生具备必要的英语语言知识。在课堂教学中不应该像中小学那样手把手地教,而是要引导学生如何在自主的学习中掌握到学习方法,通过各种可能的渠道和途径去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我认为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的基础上,应该要尽可能地多提供类似的商务模拟场景,让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学习和掌握到学习技巧和方法,在就业后的实际应对中才能更自如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高职院校的教学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因此在高职院校进行英语教学,目的应该是教会他们掌握学习方法,在不断的学习英语中掌握英语。

4结语

总之,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任重而道远,而基础知识环节则是重中之重,只有学好基础知识,高职商务英语的学习才可以更好地开展。

作者:黄聪 单位:广东南方职业学院

第三篇:高职商务英语开放式教学研究

1开放式教学模式概念

开放式教学,源于科恩(R.C.Cohn)1969年创建的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型”和“开放课堂模型”———人本主义的教学理论模型;同时,还源于斯皮罗(Spiro)1992年创建的“随机通达教学”和“情景性教学”———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它是针对封闭教学提出的教学形式,是一种鼓励学生作为主体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其教学开放性体现在:教学理念的开放、教学环境的开放、教学课程的开放、教学态度的开放、教学资源的开放。在开放式教学模式里,学习者是学习的中心和主体,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当学生的引导者,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更广阔的信息和资源中主动发展,不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可以说开放式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模式,它更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其核心思想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2开放式教学模式的特点及其在教学中的优势

(1)开放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不断激起学生的探索、发现、想象和表现的愿望,让学生的思维、心态处于开放状态。有助于摒弃传统教学的局限,提升教学理念,积极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2)开放式教学模式创设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开放式教学情境,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以轻松自然的心态去学习,更利于知识的掌握。通过轻松、民主的师生关系,形成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和开放的学习环境,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潜力。同时,开放式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能陶冶学生情操,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观念,以积极的心态学习知识。(3)开放式教学模式中教学内容不仅仅拘泥于课本和教案,根据学生的学业基础和生活经验,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和生活背景,进行教学内容拓展;结合网络、图书馆等信息资源,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形成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式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将多学科知识联系起来,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共同发展。(4)开放式教学模式实行多元化和过程化考核方式。开放式教学考核方式本着“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的理念,建立体现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注意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的种种表现,并以自评、互评、教师评定等方式进行全面评价。对学生的评定特别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而不是最后期末考试的结果。该考核体系也从学生发展的角度,不断调整教育教学评价策略,及时准确地给学生以肯定和鼓励,对他们的学习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评价,因此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3开放式教学模式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3.1教师要树立开放式教育理念

树立“打通教育壁垒,实现封闭式教育向开放式教育转变”的教育理念。传统的高职商务英语教学模式,教师之间缺少沟通,教师只是关起门来上好本门课和本班课。这种模式无益于商务英语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实行开放式教学,教师要做好课堂教学开放的准备。其教学理念不仅要兼容并包,促使教师的教由“教知识”向“教方法”转变,学生的学由“学理论”向“练能力”转变;其课堂教学更要向教育管理者、教学监督者、教育同行、学生和家长开放,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且教师也要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成效。

3.2开放商务英语的课程设置

商务英语课程设置时要打破传统理念,注意商务英语语言知识和交际技能的综合培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考虑学生的语言基础和背景文化知识,贴近生活,使学生能找到学习的契合点;选取课程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点,富有时代气息,避免课程陈旧,枯燥无味。作为一门教授学生语言技能的课程,商务英语课程体系设置时要考虑给学生充分锻炼语言技能的机会,摒弃传统的英语课程以基础语言知识为主的弊端,如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增设商务英语交际礼仪、商务英语口语交际技能等实践课程。

3.3开放式商务英语的教学内容

加强商务英语教学内容改革与教学资源建设,改变传统的以课本或教案作为单一的教学内容的格局,利用互联网资源、图书资源和教师的教学经验所得,多层次、多角度、多元化构建商务英语教学资源库。如商务英语教师可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在课堂上,创设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调用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而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课下,可利用网络技术,及时和学生沟通,并鼓励学生自己及时练习所学,强化训练。并且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语言学习水平,适当拓展一些和本门课程相关的语言知识和交际技能等。

3.4开放式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方法

商务英语教学中要以开放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各种语言学习和语言训练活动。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难度,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在教学方法中运用“模仿式”“研究式”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语言知识,获取商务英语知识;根据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通过讲解、模仿、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形式,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以达到教学目的。

3.4.1创设开放的商务英语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所谓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适当的情境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自然中学会知识。商务英语课程作为一门语言技能课,应重在学生的实践锻炼,创建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参与进来。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语言背景知识巧妙构建教学情境。如: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生掌握的背景知识,以话题为单元,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构建教学情境,教师通过指导者和辅助者身份进行指导帮助,通过小组演练、情景模仿、角色扮演等形式,辅以多媒体网络设备和一定的图片道具,让学生在一定背景要求下自由发挥想象空间,将知识学习兴趣化,使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真正体验到商务英语学习的乐趣,并激发其继续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3.4.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教学相长,建立开放民主的师生关系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并能动地体验教学过程是商务英语教学成效提高的关键。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多样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素材和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内容和进度也要不拘泥一格,根据学生掌握程度,进行必要调整,保证学生能最大程度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教学中,让学生畅所欲言,提出各自的看法。如商务礼仪方面中西方的差异,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对比和分析,以更好地掌握英语交际技能。在学生参与课堂的教学中,教师不能简单地用纠错法指导学生,而应通过小组讨论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在小组内讨论和交流自己的理解情况。在小组交流讨论中,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得到很大提高,也会培养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创新能力,并在讨论中,加强语言交流的能力。

3.4.3教师及时归纳总结,系统化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

在开放式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语言知识往往是杂乱的或不完整的,教师必须及时进行总结和归纳,才能让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系统化。在教学中,可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去粗取精,提炼要点,适当补充,帮助学生归纳总结,使学生对所学的商务英语知识逻辑化、系统化,便于学生今后在实践中锻炼强化。

3.4.4开放式商务英语的教学评价

在商务英语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师生间的信息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改变传统的学生不敢质疑教师的权威地位的现状。建立开放的师生关系,以民主平等为基本原则,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解放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通过良好的师生关系,使教学过程开放公开,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语言掌握程度和商务英语学习中的困难和不足,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难度。另一方面,强化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的开放。商务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技能课,更应注重学生平时的学习表现,不能简单用单一标准划定学生的表现。要根据学生的原有语言掌握程度,采用过程考核、阶段考试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并结合学生自评、学生之间互评和教师评价,整体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以提高学生学习商务英语的热情和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作者:杨晓云 单位: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基础部

第四篇:高职商务英语教学设计实例分析

一、院高职商务英语教学的现状

2010年以前商务英语课程教学是在普通的班级教室里进行的,优势在于,教师与学生面对面,教学互动良好,小组练习充分,课堂气氛活跃,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用录音机外放收听录音资料效果差;教师因黑板呈现内容有限而局限于教材本身,只能就教材中涉及的英语知识做出讲解,而对商务知识的讲解就有所欠缺,考虑到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开展2010级学生商务英语教学的时候,教师开始在语音室上课,学生既可以听,也可以通过大屏幕看商务交流材料,视听的有效结合,为学生更好的理解商务交流场景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教师利用网络,下载适合学生观看的资料片,结合教材,进行课堂任务型教学设计,使得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模拟商务现场办公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锻炼,为日后就业积累经验。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商务英语教学设计实例

借助学院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优秀课竞赛之际,教师把平时教学中的做法和亮点浓缩到某一教学项目上,用五十分钟时间,和学生一起,以饱满的教学与学习热情,以精心准备的虚拟商务办公场景,以演练默契的小组角色扮演向评委交出了满意的答卷,最终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

1.项目实施方案

主要进行了1个小时的商务电话交流英语教学,主要实施方案过程如下:

(1)项目描述

在做外贸交易及外贸谈判时更要求用英语来进行商务电话交流。作为一名打电话到对方公司咨询业务的人员来讲,需要清晰地了解所拨通的电话是总机、分机还是直线电话,根据不同的情景来应对。作为公司的接线员。要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岗位是整个公司的形象代表,应具备语言的易懂性、高语速交流、准确的礼貌规范以及机敏的判断力等素质能力。本项目旨在通过练习使学生熟悉商务电话交流流程,英语接打电话用语;通过虚拟化的商务交流场景,让学生体验商务电话交流的全过程,为将来就业奠定基础。

(2)项目目标

①知识目标:掌握基本的外贸商务英语词汇、句型及表达方式。并熟练表达外贸活动各具体环节的专业英语的口语方式,以及商务交际技能、商务文化和商务礼仪。学会商务英语接打电话中包括接通,占线,转接,留言,回电话等英语表达方式。②能力目标:让学生能够了解涉外商务助理工作的主要职责。能够在商务工作中流畅的进行商务电话的接打,要求发音准确语速正常,能够胜任外贸电话接线员或业务员最基本的交流谈判能力。能够运用准确、规范、流利的专业英语完成对外贸易各环节的任务。能够灵活运用日常英语和专业英语完成综合的商务活动,以及在商务活动中运用相关交际技巧。③素质目标:熟悉各国商务礼仪,注重对外贸易商务交往的礼节。具备从事对外商务活动所应有的职业道德和基本素质。具备良好的对外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并且要注重英语理解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以及职场适应能力素质的培养。

(3)项目要求

通过播放商务电话交流视频,使学生了解商务情景;给出接打商务电话的基本句型;通过猜测和听音完成听力材料的补全,使学生更加熟悉电话交流流程;在学生熟悉句型之后,进行小组对话演练。最后各小组进行课堂展示。

(4)评价与考核

根据任务评价标准单上的各项进行评价。分为: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之间互评、教师总结点评

2.项目实施开展

项目方案及目标确定以后,对本项目在课堂上进行了实施开展,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项目资料

充分利用学校能够提供的项目材料和设施,并在网络下载教学视频、教案以及课件,制定了相关任务书、任务评价标准等,还有三部电话、虚拟办公桌等必备设施。

(2)实施方法

结合实际案例示范,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并对案例内容进行总结归纳,然后让学生以小组对话的形式进行实地模拟训练,最后各组选出代表进行模拟扮演,老师进行评价总结。

(3)项目过程及任务实施

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现场分组指导以及模拟扮演展示进行整个项目实施。其中教师主要进行任务下发,让学生明确此次商务英语电话交流的任务和目标,并为学生进行小组划分,指导其进行角色扮演和对话练习。学生主要以商务英语句型和交流模式进行熟悉和练习,并根据老师布置的任务进行小组对话演练,在课堂中模拟的职场环境中进行商务英语谈判及外贸交流对话,最后认真总结和自我改进,相互学习各自优点,并改善不足之处。

(4)任务评价标准

根据模拟接线员,是否穿职场正装,能否快速接听电话,接听电话的标准的语调,以及吐字清晰度进行评价,还有其他评价内容包括坐姿、服务态、电话沟通的有效性、电话挂断的结束语句等。最后进行各项打分,并排出名次顺序。

三、教学特色总结

1.比较科学的开展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学生充分参与课堂。

2.充分利用学院外语系语音实验室,合理选用网络资源开展教学。

3.模拟企业商务现场办公场景,充分调动了学生说英语的积极性。

4.改革了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体制,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由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来营造热烈的、兴趣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师生双向互动好。

作者:于飞 单位:抚顺职业技术学院

第五篇:高职商务英语调查毕业生需求现状

一、基于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需求现状的问卷调查

1.问卷调查的目的

本次问卷调查旨在基于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了解外语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能力要求和素质;调查江西外资企业和涉外单位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了解社会和市场对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搜集用人单位对外语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评价。2013年3月至4月,本课题组对南昌市两家外资企业管理部门、近120名员工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用人单位对员工英语、商务知识与技能的需求情况,对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的学生进行总体评价,帮助在校学生规划语言与专业学习以及未来择业,同时为高校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提供有益依据,收回有效问卷103份。

2.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

外资企业对员工基本语言能力和业务素质的需求程度如下所示:①用英语正常交流能力占53.4%;②商务会话能力占51%;③运用商务知识进行对外贸易的能力占50.5%;④口语能力占39.8%;⑤团队合作精神、责任感、忠诚度占30.1%;⑥处理英语公文的能力占30.1%;⑦商务销售能力占25.2%;⑧应变能力占14.6%。

3.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这次调研得到的数据显示外企对商务外语人才的需求具有很强的实用倾向。首先,企业看重员工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能力和商务实践能力。进一步分析问卷,我们得知企业非常重视员工的团队合作、责任感、忠诚和敬业等素质,对入职员工的学历层次要求不高,能处理实际问题即可。由此可以看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只要语言功底扎实、实践工作能力较强,同样在商务职场上具有竞争力。但是,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不高(36.9%),这说明高校培养的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不能完全满足市场的需求。这一调查结果对学校课程建设、调整培养目标以及指导学生择业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问卷调查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以国际商贸为主的企业特别重视员工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尤其是在商务背景下正确运用英语的语言能力,其次是业务实践操作能力与经验。另外,员工的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敬业态度和应变能力也是企业所需的宝贵财富。因此在教学中,高校不仅要坚持专业教育与就业市场相结合的原则,还要大力培养学生扎实宽厚的语言能力、商务基础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处理商务事务等能力。总之,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外语人才是我国市场经济和技术发展急需的人才,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用人单位对商务人才的岗位需求明确了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反映了目前高校商务英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课程方面。理论与实践脱节,专业理论课偏多,实践课(口语、商务操作等课程)偏少,跨文化交际类课程不足;其次,教师素质方面。教师教育理念陈旧,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单一,既有英语专业背景,又有丰富的商务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不多;第三,实习实训方面。缺少实践环境,学生锻炼商务英语技能的机会较少;第四,教材方面。教材内容陈旧,实用性差,缺少结合工作实际的案例,信息量偏小。

三、建议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商务英语是众多高职院校开设最为广泛的外语类专业,也是最受欢迎、招生人数最多的专业之一。本课题主要以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为重点,根据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需求现状以及高职商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就课程、教材、教师以及实训基地等建设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1.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是学校为学生和教师设计的知识结构和教学体系,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应结合高校所在的区域和行业发展趋势,如江西省大多数高校商务英语毕业生主要流向江西及周边省份的中小型外企,所以江西高校商务院系要密切关注本省及邻省经济发展趋势和经济布局,着眼于未来的需求和就业来设置课程。首先,商务英语课程的设置应以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和商务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由于高职生的语言基础普遍不高,所以为了学生更好地就业,笔者建议有条件的高校可以推行英语专业+英语商务方向课程模式,把英语基础课与商务方向课融为一体,在提高英语基础的同时融入商务专业知识。如开设商务英语精读、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听力、商务英语口语、商务英语写作等课程。其中,商务英语专业的主要课程包括国际贸易与进出口业务、市场营销、企业管理、WTO与国际惯例等。在调整课程结构时,学校应适当地减少部分传统课与理论课,增加商务实际操作、商务专业实训、实习等课时。笔者建议,还可以增设一些提高交际能力和人文修养的选修课,如英美概况、中西文化比较等。总之,商务英语课程体系的建设,应兼顾基础英语知识、商务知识和商务实践技能,以培养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

2.教材选用

学校只调整课程设置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选用相应的教材,才能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商务院系应尽量选用理论阐述简明、案例分析充足,信息丰富、实践练习多,与时俱进、新颖实用,与学生现有水平相当、理论知识浅显易懂的教材,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吸收。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还可以针对目标岗位,邀请在目标岗位实践过的同学、教师以及资深人士共同开发教材,探讨普遍存在的问题,以编写出对学生未来职业有指导作用的教材。

3.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所不可或缺的一个条件。目前,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师资主体都是在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虽然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底,但能用英语讲解国际贸易规则又有商务实践经验的教师还是凤毛麟角,所以引入语言功底扎实、又具有贸易专业理论和实践操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势在必行。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应该定期到企业定岗锻炼,以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或者学校可以聘请长期在商务领域工作的优秀人才讲授培训课程,改变以往师资队伍建设“自力更生”的单一模式,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另外,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中,学校应贯彻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业务水平并重的基本指导思想。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

4.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产学(研)结合越来越受到高校和企业的重视,正在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目前,大部分本科院校缺乏校外实习基地,学生的实习基本流于形式,缺乏真正操练的机会。校企合作的优势,就是依托行业和企业,聘请高级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参与商务专业的教学中,一方面,学校为企业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另一方面,企业为学校提供合适的实习基地,使育人和用人紧密结合起来。

5.校内模拟实验室

在实践内容、实践场所、实践时间和实践方式的安排和组织实施方面,实习单位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同时,高校也要重视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如建立国际贸易模拟实验室,利用网络平台,把国际贸易业务的全过程移到实验室内,使实践教学过程仿真化,实现实践效果最大化。在操练过程中,每个学生只有把自己融入团队中,通过与其他队员的配合,才能完成各自的工作,实现团队的共同目标。这样不仅强化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加深了理论认识,而且锻炼了他们的社会协作能力。

作者:曾秀 单位:南昌师范学院外文系

第六篇:高职商务英语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一、现代学徒制概念的界定

(一)什么是现代学徒制

文献资料显示学徒制兴起于中世纪,是当时的行会教育的主要形式。后来随着职业教育的兴盛与发展,学徒制逐渐衰退并被取代。现代学徒制是学徒制在20世纪90年展的新形式,最初发轫于英国。现代学徒制是指将现代学校教育与传统的学徒制培训方式有机结合的一种教育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学校和企业开展合作,对传统的学徒制有一定的保留和发展。

(二)现代学徒制的主要特点

从本质上讲,现代学徒制和传统学徒制是一致的,即师傅和徒弟之间都存在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都强调做中有学、学中有做,但现代学徒制比之传统学徒制在基础、意义与价值方面有很大的不同。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为学习对象的不同、教育指导人员的不同、学习地点的不同、学习内容的变更、学习方式的调整和学习时间的变更等。这些区别催生了现代学徒制的主要特点:(1)更加密切了校企之间的合作关系;(2)增强了学生就业的市场导向性;(3)更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4)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5)更早、更自然地锻炼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等等。

(三)现代学徒制的研究意义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指出:我国上个世纪50年代的学校教育和劳动制度主要采用半工半读的形式,这与现代职业教育顶岗实习、工学结合等制度是一脉相承的,所以在职业教育中开展现代学徒制的试点是有着很好的产业基础和群众基础的。现代学徒制在我国的实施与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具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强强联合,即通过合理利用学校在理论知识传授和企业在实际操作技能培养方面的优势联合起来培养人才。归纳起来,推进现代学徒制的积极意义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提高行业企业在职教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参与程度;(2)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针对性;(3)有助于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融合”;(4)推进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5)促进职业教育招生、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6)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劳动用工制度,解决合作企业招工难问题等。

二、欧美等发达国家和中国部分省市现代学徒制先进经验的借鉴

在德国,现代学徒制具有广泛的社会认可度。人们普遍尊重技工、重视技能,这是德国成功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关键因素之一。德国的现代学徒制十分重视技能的培养,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会刻意地增加对于学徒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训比重。所谓的“方法能力”是指学徒生自行制订工作计划、协调计划的实施、自行评价工作成果、通过个人努力获取部分新知识技能的能力。而“社会能力”是指在工作和学习中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独立性和积极性等。此外,有关现代学徒制开展的法律法规比较完善。这些都为德国良好地开展现代学徒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英国的现代学徒制引进于1994年,由英国培训和企业委员会负责。其面对的对象是所有16-18岁未能接受继续教育的学校毕业生,这体现了英国现代学徒制的“人性化”特点。在模式的运行中,为了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学徒取得的文凭上一般要注明企业名称。学徒接受完企业的培训之后,需要接受政府指定的评价机构对其学徒期间的表现、技能的掌握、证书的获得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合格后政府才会对培训企业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这样做有效地遏制了企业打着培训的旗号骗取政府扶植资金的行为。虽然英国的现代学徒制并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和法定的培训期限,但这并不代表其不规范,反而体现了其制度的具体、系化和人性化的特点。澳大利亚的现代学徒制称为“新学徒制”,主要是在TAFE模式上运行的。新学徒制具有培训对象广泛、方式灵活、证书多样等特点。政府为了重点扶植新学徒制,还给予了高于其他行业的支持资金。为了保证正规性和有效性,学徒和企业之间会签订正式的培训合同,该合同需要在企业所在的州或地区正式备案。新学徒制不仅规范,而且也有效地发动了社会组织的力量。该制度的良好实施使澳大利亚跃居职业教育全球第四的宝座。2011年,江西省新余市开始试行以现代学徒制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教育改革,由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协商安排学生学徒的岗位,院校和合作企业共同保障学生学徒期间的三险一金、福利待遇、劳动强度和今后就业去向等合法权益。2014年10月,江苏省常熟市率先试点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在常熟职业教育中心向签订中英“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2014年4月,青岛市黄岛区校开展机电、汽修专业现代学徒制启动仪式,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总体思路推行现代学徒制,促进校企合作办学。

三、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现代学徒制构建的意见和建议

2014年10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意见》中明确指出要花大力气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体系,以全面提升我国职业院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水平。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保部2013年作出的预测显示,在未来的五年中,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将持续保持在年均700万人左右的高额数量。一方面,大量的毕业生为就业问题而倍受煎熬,另一方面企业面临“用工荒”、“招工难”。那么,如何尽快提升职业教育素质、解决就业与用工之间的矛盾问题刻不容缓。从职教发达国家和我国部分省份的先进经验也不难看出,在现代学徒制的开展上工科专业占有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诸如汽修、机电等看重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的专业更是走在前沿。那么,向商务英语这样的传统文科类学科怎样才能突破工学结合的瓶颈,找到一个和现代学徒制的契合点呢?作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政府的导向作用加扶植性的政策是最好的保障

由于我国采用的市场经济体系是以政府宏观调控为前提的,高职学院要想和用人单位大力合作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是少不了政府的主导的。无论是从劳动制度还是从校企结合的法律法规制度的角度来考虑,政府导向的扶植性政策都是最好的保障。其一,政府每年拿出专项款项支援和扶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一定程度上可解决大多数高职院校头疼的设备陈旧老化,没有试验基地等问题。其二,政府除了出台相关合作政策外,还需制定一些法律条例来保证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的合法性和规范性,可以为学校、企业、教师、师傅和学生提供良好的法律保障。其三,高职院校可以尝试借助政府之力与各行各业的企业集团建立合作关系,把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体系做大、做强。

(二)寻找到可以合作的企业是重中之重

对于商务英语专业来说,寻找到可以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的企业是万事的开头,也是重中之重。这样的企业目前也许不是太多,但作为试点还是可以找到的,比如涉外企业集团、外贸公司、外商驻华办事机构等。实现这一步目标就需要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大胆走出去,一方面借助多方社会力量,另一方面积极主动地寻求政府职能部门的参与和帮助,共同寻找适合合作的目标企业。特别是政府职能部门必须要厘清职责,真正做到“有所为”。因为在我国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学校和企业虽然是参与的主体,但仍然离不开政府的制度和资金支持,政府、企业、校方必须三方通力合作方可奏效。

(三)主动转变思想,凸显职业教育的优势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师资队伍、评价体系等诸多方面存在问题。面对开展现代学徒制的需求,高职院校就应该先人一步,主动割肉放血。找准合作目标企业后,主动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调整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放弃学校本位的思想,谨记一切为了现代学徒制而进行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都是可以接受的,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凸显职业教育灵活机动、适应性强的优势,才能真正地实现与企业的无间合作。

(四)加强专业核心的建设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核心建设,主要是指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条件建设。课程体系建设的重点内容包括课程体系的改革与重建、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创新等。在充分了解合作企业的用人需求的基础上,课程建设的主要切人点可以考虑从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的实践化设计、双语教学、基于企业真实工作情境的任务型教学等方面着手。教学团队建设的主要途径是招聘引进合作企业一线的双师型教师、现有专任教师有计划的进修、培训、挂职锻炼等。通过多渠道的引进和培养,可以形成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高职教学团队,满足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方面可以推翻以往传统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签订订单班合约等做法。可以聘请合作企业的工作人员参与到实训教学条件的建设中,参考他们的意见建立起一个专门针对商务英语专业岗位群的仿真学习环境。在硬件方面,这个环境要真实可信,使学生置身其中就如同在真正的工作岗位上一样。在软件方面,要广泛应用信息资源,以模拟教学、仿真实训为教学手段,以角色扮演为载体,对学生进行任务型的实训内容安排。

四、结论

电话实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工作过程;课程设计;能力目标

1“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及设计思路

1.1“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

“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是依据姜大源教授提出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理论。该理论通过四个阶段来开发适合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的课程:“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转换”、“学习情境设计”四个阶段。①由最初的工作岗位调查,过渡到分析目标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设置课程门类,到最后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将工作过程分析延伸至教学过程分析,是一整套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方法。

1.2“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的设计思路

根据该理论,课程开发首要任务是调研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及岗位群,与行业专家分析岗位工作能力,根据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形成能力领域,根据职业定律将能力领域转换为课程,以项目为载体设计学习单元。考虑到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工作任务主要集中在商务与英语的结合处,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商务知识和英语听说技能,笔者选取了“商务英语视听说”作为课程载体,将分解的工作任务(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并据此设计“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模块化教学安排。

2商务英语专业的就业岗位群分析

2.1商务英语专业的就业岗位群分析

笔者对天津商务职业学院2010-2018届部分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群及岗位工作任务进行了调查,采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调查结果显示:将近30%的毕业生流向了天津外向型企业,从事商务助理及商务文员的工作。天津地区的外向型、劳动密集型企业数量众多,集中在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玩具、日用品和加工行业,企业中一般都配备一定数量的商务助理及商务文员。这两个岗位的志愿负责处理对外销售和组织安排公司日常事务的所有环节。与此同时,笔者还走访了天津地区的数家进出口公司和外资企业。在谈到对毕业生需求情况和具体需要的岗位时,多数企业表示:我院毕业生大都在经营进出口业务的外向型企业谋职,从事的岗位分别集中在商务助理及商务文员、进出口业务制单等岗位。

2.2商务助理及商务文员的岗位职责

经过与企业专家的讨论与研究,对在外向型企业从事商务助理及商务文员的岗位职责界定如下:商务文员的岗位职责:负责接听国外客户电话、留言,收发电邮,处理办公室日常事务;按规定收取文件,进行归档处理;负责随从商务经理进行商务调查研究;随商务经理出席与外商接洽的会议、谈判等各种事宜;为商务经理安排商务出访,并随从出访等工作。商务助理的岗位职责:承办各项商务工作,代表公司与国外客户联络;维护与外商的良好关系以及建立持久联系;不断拓宽现有客户的产品渠道,丰富业务内容;负责协助部门经理与外商进行合同谈判;负责处理合同签定后的后续跟踪事宜等工作。

3就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

基于商务文员及商务助理就业岗位群分析,笔者同行业和企业专家探讨了上述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具体工作内容。总体上,员工需要具备电话沟通能力、商务英语写作能力、外事接待能力、基本商务知识和商务英语谈判能力等。将这些岗位基本技能,结合“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性质,归纳提炼出两个岗位的五个典型工作任务,分别是:(1)能使用英语从事联络和接待公司客户的工作;(2)能使用英语从事组织和协调部门经理日程的工作;(3)能使用英语从事公务出差的工作;(4)能使用英语从事产品推介及竞争对手分析的工作;(5)能使用英语协助部门经理与外商洽谈业务的工作。上述五个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再进行分解,每个典型工作任务细化为2-4个能力目标,商务文员及商务助理典型工作任务及具体任务(见表1)。

4“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整体设计

4.1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

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基于五个能力目标和细化子目标,共涉及实训项目14个(见表2)。逐个教学项目对应一个实训单元,依据项目的难易程度和课堂教学过程,学时分别设置在2-4个学时,总共34学时。本课程教学是以工作任务为驱动、以项目教学为载体,以构建主义搭建教学平台。实训单元中均设置一个项目、案例或者任务,每个项目都以学生的动手实操为主,加入大量的实际案例,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为在课程中全面贯彻项目教学法奠定了基础。

4.2课程的单元教学设计

电话实训总结范文5

实验课程建设存在不足由于电子商务课程的教学内容非常庞杂,且很难选择教学重点与难点,也很难把握重点实验的类型,因此,有些实验的选择往往是教师的主观选择,缺乏科学的论证。在实验教学的内容上,也表现为内容单一、陈旧,甚至一些学校的电子商务实验就是简单的B2B、B2C、C2C的实验内容,这样学生对电子商务很难有全面、深入的理解。从实践考核环节来讲,在有些学校的实验教学考评中,往往只看学生是否按教师和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完成了规定的实验和实验报告,考评方法简单、考评内容单一,这样使得一些学生通过抄袭、作弊蒙混过关,影响了实验教学质量。从实验教材建设来看,由于电子商务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跨度广的学科,教材的编写难度较大,尤其反映在电子商务实验教材的建设上,教材数量很少,因此,目前有些高校电子商务课程的实验一般由本门课程的理论课教师来主持,没有统一的实验教程来指导,这样对于学生整体掌握学科知识和培养技能是不利的,会导致学生认识分散、目标不强,也不利于后续课程的开展。

基于电子银行模拟实验室的电子商务实验教学分析

1、电子银行模拟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根据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电子银行实验是提高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形式,需要建设一个提供电子银行模拟实验平台的实验室。2010年5月26日,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与中国建设银行山西省分行合作,筹建了“e路通”电子银行模拟实验室。“e路通”电子银行实验室,为探索电子银行模拟教学走了至关重要的一步。电子银行模拟实验室仿真了银行的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以及其他离柜业务等建设银行各项业务,其不仅在外观构造上贴近建设银行场景布局,还在功能和业务操作流程上与现行银行业务系统保持一致,更重要的是模拟银行软件系统具备实验教学、业务培训等功能。电子银行模拟实验室的建设为管理学科的实验教学、学生素质教育、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等方面奠定了良好基础。

2、基于电子银行模拟实验室教学的培养目标模拟银行实践教学,旨在增强学生对银行实际业务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际业务动手操作能力。

3、电子银行模拟实验室的功能我院电子银行模拟实验室内配有银行电话、大手机和联网计算机,可容纳50人同时上机进行实践操作。作为电子商务系的专业基础实验室,它承担着电子商务系《移动电子商务》、《网络安全》、《网上支付与电子银行》、《电子商务模拟实验》等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本着资源共享的教学理念,目前也供本院经济系金融专业的学生进行上机实践,同时还为全院学生选修《网上支付与电子银行》课程提供实训场地。电子银行模拟实验室具有为个人客户和企业客户提供账务查询、转账汇款、在线缴费、投资理财等业务,还具有银行卡申请与挂失、网上贷款、打印电子回单等功能。实验室建立至今,全院学生在此进行电子银行等相关课程的上机实践。模拟银行实验室一方面为学生的实习提供了有效的仿真平台,另一方面利用实验室建设等教学资源优势,为银行企业员工进行业务岗前培训、金融管理企业从业人员任职资格培训、管理干部培训学习等。

基于电子银行模拟实验室的教学新思路

电子银行模拟实验室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的教学与学习平台,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平台为教学服务,在课堂上,教师需要精心组织学生积极的角色参与教学实施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教学过程能够顺利、完整、有效的实施,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实验室软件配备、教师本身、学生参与及教学过程四方面对于能否有效、充分利用我院电子银行模拟实验室,培养学生综合动手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1、实验室硬件配备目前,我院电子银行模拟实验室虽基本能够满足教师与学生的教、学需求,但仍然没有一套完整的、合适的银行实际业务模拟软件。

2、教师本身在实验室配备了相应的模拟软件后,传统的理论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已经不适应模拟教学的需要,教师在此平台开展教学活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课教师不但要掌握银行业务的基本理论知识,还必须掌握必备的银行业务的实践知识和内容,以及银行实际业务开展中的主要问题、重点和难点。因此,首先,学院可通过邀请模拟软件的开发方及精通银行业务的经理对任课教师进行一定时间的培训,使其熟悉和掌握模拟平台的具体实践操作流程、操作内容,具体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及银行各个环节的操作技术等;其次,学院可为每位参加培训的任课教师安排一名专业指导教师,对任课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进行跟踪指导,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最后,任课教师最好要有在银行实践或实习的经历,以保证具体教学实施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和教学内容的准确性。此外,为了保证日常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学院应至少安排一位专业教师对模拟平台的运行环境、运行的兼容性和运行中的问题进行不定期的管理和维护,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3、学生参与电子银行模拟教学需要任课教师对教学内容及教学实施过程做精心的设计与安排,并对学生如何参与教学活动进行合理的组织,因此,整个教学不仅对老师,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团队,每个团队完成不同的操作任务,团队内成员岗位按需设置,团队之间互相合作完成一轮交易,当一轮交易完成后,学生互换角色。经过多次交易后,学生不仅能掌握每个业务岗位的基本需求,掌握银行的运作与工作流程,又能加深对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认知。

4、教学过程基于电子银行模拟实验室的教学需要将理论知识、业务知识和实践知识合理的融合,因此,笔者针对我院实际情况及学生特点,提出了“教师讲解+真实电子商务交易环境+企业专业人员现身说法式培训”的实训式教学模式。整个教学的组织需要分三个阶段来实施:第一阶段,银行业务理论知识、业务知识及业务角色的学习。此阶段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导入式讲解,同时为第二阶段的学生实际操作环节提出相关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第二阶段的学习。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和了解了银行的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第二阶段则是学生的实践操作部分,这时需要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团队分配及角色安排,使学生明确自己的角色和工作任务,并通过教师操作示范、PPT演示或多媒体展示等方式为学生的具体操作做出示范,然后由学生实际操作。在学生的实际操作演练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操作错误和操作失误,这时教师要及时跟踪和巡查,对发生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个别性的问题就个别纠正,普遍性的问题可以集体纠正。第三阶段则是定期邀请相关企业专业人员进课堂对学生进行现身说法式培训,以加深学生对该业务的认识和理解。待完成一个业务项目后,还需学生进行必要的总结和归纳,这时任课教师可布置学生写模拟实验报告或实践体会,使学生对该项目实训工作进行总结。通过以上内容的实施,学生不仅可以全面掌握银行业务的理论知识,熟悉和了解银行基本业务的操作流程,而且通过动手实践完成整个操作任务,最后能够在完成模拟实训过程之后,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p#分页标题#e#

电话实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通信工程,移动通信,课程实训,项目教学法。

0引言

移动通信系统实训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综合设计课程。课程移动通信模块为基础,融合计算机技术,介绍移动通信系统的原理、移动通信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方法。课程内容兼具理论性、实践性和技术性。在理论部分,充分介绍了当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状况,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4G移动通信技术等。在实践部分,结合中央处理器、4G通信模块、语音模块等,设计一个典型的移动通信系统。在技术性上,能够在系统设计的过程中,涉及移动通信技术、单片机技术、计算机编程技术等[1,2]。

1移动通信系统实训课程的教学目标

移动通信系统实训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与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与时俱进,在项目设计中应体现学科交叉与课程融合。课程在教学方法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项目为抓手,按照“需求分析→项目实施→总结改进”的流程,力求在实践中加强移动通信理论内容的理解,培养工程实践能力,系统开发和系统分析的能力。课程在培养目标上适应行业标准,结合用人单位的需求,为学生以后从事专业相关工作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

2课程内容的设计

课程内容的重构。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以理论知识为基础,项目任务为驱动。在实践环节中,以设计一个典型的4G移动通信系统为目标,分为方案设计、硬件开发、软件设计、系统调试和文档撰写五个环节。学生通过每个环节的训练,深入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工作模式,了解语音通信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建立及实现过程,了解短信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建立及实现过程,体会实际应用中信号强度等参数的理论及实际含义。项目结构。4G通信技术是第四代的移动信息系统,较3G通信技术来说,4G通信技术提高了数据的传输速率,信号更稳定,而且兼容性更平滑,通信质量也更高。在项目中,学生需要设计并实现一款基于4G的移动通信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打电话、接电话、来电显示,发短信和接收短信等任务。系统分为主控模块、电源模块、指示灯模块、音频模块,SIM卡模块等,如图1所示。课程任务。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围绕设计目标,设置每个阶段的设计任务。(1)以4G移动通信系统为中心,进行需求分析,查阅资料,并设计项目的整体方案。(2)设计项目的硬件部分,包括核心控制器、4G通信模块、电路元器件等的选型。(3)绘制系统的原理图及PCB图。(4)移动通信模块的驱动程序编写,实现语音拨号、来电应答、短信发送、短信接收等功能。(5)液晶及键盘的驱动程序编写,设计菜单系统。

3教学方法的实践

传统教学方法。传统专业课的教学方法是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理论教学通常是采用板书方式讲解教学重点和进行过程推导,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图片、课件或视频等内容。实验部分通常是与理论课部分匹配,采用实验仿真或动手操作的方式验证理论课中的原理。实验课的组织方式一般是1到2人一组,按照实验的预设目标和实验步骤进行实际操作,记录数据并撰写实验报告。在传统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是:(1)实验课中的任务是独立的,只能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或两个知识点,无法体现移动通信系统的全貌。另外,每个实验之间也没有系统性的联系,学生看不到实验项目在系统中的作用。(2)课内实验大部分是验证型的,在实验开始前已经有明确的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对实验结果也有预见性,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无法发挥创造力。(3)实验课程的组织通常是实验内容讲解、实际操作、数据记录,这个过程在教学中普遍采用,但与项目的组织管理形式脱节。教学方法的改革。移动通信系统实训课程的实践环节部分,按照项目教学法形式开展教学活动。(1)教学内容以设计基于4G的移动通信系统为目标,按项目管理的流程进行教学。方案设计部分,学生分组进行资料查阅、文献检索、方案对比、器件选型等内容[3,4]。硬件设计部分,学生绘制原理图和PCB图。软件设计部分,学生按模块进行软件编程,例如显示模块、按键模块、通信模块等,实现系统的通话功能、收发短信功能和来电显示功能等。系统调试部分,学生测试系统的具体功能。文档撰写部分,学生撰写详细的项目报告。学生通过课程训练,既可以提升在每个技术方向的能力,也能够对整个移动通信系统的架构有深刻理解。(2)学生按照3~4人的规模分组,组内成员进行分工,例如硬件工程师、软件工程师、测试及文档工程师等。每位组员都要参与项目设计的整个过程,但是在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位负责的主力成员,例如硬件设计阶段,以硬件工程师为主,其他两位同学也要参与硬件设计,但硬件工程师负责统筹安排,汇报工作。(3)课程的实践环节是按照项目管理的方式开展教学。在方案讨论阶段,学生们会分组进行研究,然后组内讨论,之后组间汇报,教师点评。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学生撰写周记,记录每周的工作内容;学生进行周报,汇报每周的工作进展,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在项目的每个关键决策阶段,小组成员需要集思广益,进行充分的组内讨论,达成一致意见后,通过汇报的形式将小组成员的成果进行展示。

4考评方式的评估

课程的考评方式是与教学组织方式相匹配的。项目教学法的特点是注重过程管理,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所以过程考核是移动通信系统实训的主要评价方式。按照课程的要求,主要分为设计方案、硬件模块、软件模块、项目成果和论文考核。每个模块都有一定的考核指标,根据指标打分,得到每个模块的分数。(1)设计方案、硬件模块、软件模块和项目成果采用公开答辩的方式进行考核。(2)以硬件模块的考评为例,首先,每个小组选出代表陈述项目的硬件设计情况。然后,指导教师和其他小组对该小组进行打分,按照加权平均计算得到硬件模块的小组分数。之后,组内成员进行互评,得到硬件模块的个人分数。(3)因为项目成果考核的权重较大,所以邀请了专业教师和指导教师组成导师团。项目成果考核的小组分数由导师团打分和小组互评分数共同确定。各个模块的分数确定后,按照权值进行统计,计算得到课程的总分数。

5结语

电话实训总结范文7

知识在不断地交流中得以扩大与提高,高职学生个人知识也是如此。基于这一思想,在本问卷的设计过程中对高职学生与教师、同学之间交流的情况进行调查。在此调查中发现目前高职学生采用E-mail、QQ、博客等网络方式交流的占59%,面对面交流方式占35.7%,采用电话、短信方式仅占5.3%。从上述数据中可看出目前高职学生与教师、同学交流的方式从传统的面对面方式逐步向电话、短信方式和E-mail、QQ方式转变,博客也已经成为一部分人的选择。目前高职学生对个人知识管理及网络环境下的知识管理重要性认识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个人知识管理是重要或非常重要的”,只有极少数被调查者认为“个人知识管理不重要或不太重要”,同时已有很多被调查者意识到基于网络环境个人知识管理的重要性。高职学生都拥有个人博客,只是在使用率上有差别。大部分被调查者已经意识到博客是基于网络环境下一种很好的个人知识管理方式,并开始利用博客进行个人知识管理。

二、高职学生个人知识管理型博客构建研究

个人知识管理是知识获取、知识组织、知识交流、知识共享、知识创新的过程,同时也是个人知识从混沌无序走向有序化知识流的过程①。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和高职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现状调查分析,笔者认为在利用博客进行高职学生个人知识管理开始之初,需要构建高职个人知识管理型博客,构建高职学生个人知识管理型博客的基本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个人知识的分析、将个人知识进行分类、利用博客获取知识、将新获得的知识与原有知识以博客的方式呈现,建立个人知识库、分享知识、交流知识和进行知识创新。高职学生对个人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将博客的个人知识管理功能与个人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动态、可持续的,以博客为平台的个人知识管理的新方式。构建高职学生个人知识管理型博客的基本流程包括以下方面:对个人知识分析、将个人知识分类、利用博客获取知识、将新获得的知识与原有知识在博客中呈现、建立个人知识库、分享知识、交流知识和进行知识创新。高职学生对个人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充分使用博客的个人知识管理功能,形成动态、可持续的个人知识管理的新方式。

三、基于博客的高职学生个人知识库的框架构建

通过图2-1可以看出高职学生个人知识管理中关键的一步是建立个人知识库,将个人知识分门别类地纳入到个人知识库,这种个人知识库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动态、个性化的知识库。基于博客的高职学生个人知识管理平台中的个人知识库是以博客为个人知识库的构建平台,高职学生可随时将个人所学知识、学习中的问题与疑难和心得体会、学习中的灵感等记录到个人知识库中,实时更新和扩充个人知识库,使个人知识库得到不断地丰富和充实。如图3-1所示:高职学生个人知识库的基本结构框架。通过基本结构框架图可以看出:基于博客的高职学生个人知识库的建立有很多途径,其中包括学科基本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反思与总结、与老师和同学交流的心得体会、海量的网络资源、问题集、平时随笔以及实验实训中的个人作品展示等等,高职学生科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和专业特色加以设计。

四、结束语

电话实训总结范文8

项目教学法师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手段,它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情景导入,任务明确;收集资料,制定方案;自主协作,具体实施;点拨引导,过程检查;展示成果,修正完善,评估检查,拓展升华六个步骤。在整个项目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侧重点放在了执行项目的过程中,而淡化了最终的项目结果,教师在这里不再是课堂的“司令员”,而变成了“指导员”,指导和监督学生的项目执行过程。项目教学法有如下特点:学习者和需求的指导。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使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对项目有了认同感,这样不仅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激发了好奇心和创造力。自我管理。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自我组织贯穿整个项目教学法,在较为理想的学习状态下从资料收集、制定方案、具体实施、评价总结都应该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只是从中协助项目朝好的方向发展,以求项目最后顺利完成。工作关联性。以往学生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在很大原因是教师教授的内容和实际工作有很大的区别,简单的说就是上课内容是上课内容,工作是工作,毫无关联性。在面对将来要直接踏上工作岗位的职校学生来说,能在今后工作中用到的知识和技能才是他们最想学习到的。项目教学法面对就业的教学的活动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项目活动及其产生的工作关联的意义。

二、汽车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汽车市场营销课程近十年来才在职业类院校汽车专业课程学习中开设,教学历程较短,采用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只会造成学生听课累,教师讲课累的“双累”结果。传统教学中教师教课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实训主要以教师演练为主,这些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汽车市场本身的更新换代的速度较快,这就造成了汽车市场营销是一门要求时效性很强的课程,它要求教授课程的教师紧跟汽车市场的脉搏,同时又要对未来汽车市场有一定的预估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多半只有理论教学经验,缺乏对企业的实践了解,这就造成了教学中只能采用书中的案例来讲解,而实时性的事件转换成书中的案例至少需要等待三年的时间,书本与实际的脱节最终造成了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双累”局面。

三、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设计

1.确定项目和设计情景。

从教学内容确定的选题通常来自现实工作的素材或需要解决的项目任务,目的就是让学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与现实工作联系起来有助于今后学生的就业。

2.项目开展前准备。

根据课程的需要,为了方便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相应的实践操作,要配备相关的如汽车进、销、存管理件,以及汽车保险与理赔软件,模拟销售展厅等。并根据不同的项目教学前期准备的设备及场地也有所不同,但是所有的项目教学的前期准备工作都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

3.项目教学实例分析。

以展厅礼仪为例,运用项目教学法的具体要求,展开教学实验研究。(1)信息收集。查阅汽车4S店的销售服务资料,从中摘抄相关客户接待的内容。(2)确定计划。客户接待的运用项目任务主要包括,销售顾问的服饰礼仪任务、展厅接待礼仪任务、接电话礼仪任务。(3)实训目标。培养学生掌握汽车销售服务人员个人的仪容和仪表,以及与客户交往的礼仪,熟悉和掌握汽车销售展厅接待的流程。(4)使用工具。实训车间(销售展厅)、洽谈桌。(5)分组要求。①依据: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知识结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男女搭配等进行分组。②人数:每组人员5~6人,共6组,每组设立项目负责人1名。③学习方式:采用协作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对每一组进行巡回指导,并且不断鼓励他们,使学生能够完善自己的学习计划。(6)实施计划。在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做完之后,学生开始实施计划,在此期间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全程跟踪参与项目,引导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项目中去,并适当的让各个小组之间进行讨论交流。(7)总结评价。项目结束之后,由每个组派2名学生,扮演销售人员和客户展示整个客户接待过程,再让组里面的其他同学,讲解在完成客户接待整个项目中的感受,然后交由教师对他们的项目结果和项目执行过程进行评价,总结项目中的不足之处,制定出修改的方案。

四、结论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