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村居工作思路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打击传销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做好打击传销工作,建立和完善打击传销工作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全社会识别传销、防范传销、抵制传销的能力和水平,彻底铲除传销违法犯罪活动,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平安屏山”建设的目标要求,以国务院《禁止传销条例》、《直销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为武器,按照“严惩极少数、教育大多数”原则,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标本兼治”工作思路,坚持“政府牵头、部门联动、群众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加强重点区域监管,建立防范和打击传销的长效工作机制,实现禁止传销知识普及化,查禁传销工作日常化,持续开展“创无”活动,让传销在我镇无立足之地。
二、工作措施
(一)调整打击传销工作领导小组。鉴于人事调整和工作安排需要,将打击传销工作领导小组人员进行调整,调整后名单如下:
组长:
副组长: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工作总结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县对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相关要求,我镇采取点、线、面层层递进的工作思路,全面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经过两个月以来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我镇6月份至今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抓宣传,浓氛围。为落实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的要求,我镇采取层层召开人居环境集中整治部署会,镇村两级干部共同发力的方法。在6月3日下午召开了全镇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百日攻坚动员大会,会上传达了县动员大会会议精神,并解读了县工作方案,还就路域河域环境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等十项工作进行了重点安排和部署。当晚召开了党政联席会,并结合本镇实际研究制定了全镇的百日攻坚行动方案。在6月11日前,所有村居已全部召开完了村动员会、户主动员会。且我镇聘请了一支专业队伍,在圩镇集市、各村居人口聚集区域刷写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永久性宣传标语30余条。全镇共印刷发放宣传单一万一千余份。在各中学、小学、幼儿园等学校通过人居环境整治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了“小手拉大手”教育活动。并利用镇公众号,各村居村务公开群,实时镇村环境整治工作动态。通过宣传标语、宣传栏、微信工作群、微信公众号、流动宣传车、入户走访等多种宣传形式,努力营造“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幸福家园”的浓厚氛围。
(二)抓重点,明责任。一是成立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领导组下设办公室,抽调3人专班负责整治工作的日常协调调度和材料收集上报。做到机构、人员、措施、责任、经费“五到位”,确保整治工作扎实有效推进。二是启动圩镇人居环境整治“网格化”管理。将圩镇划分为15个网格责任包干区,实行定人员、定职责、定地段、定时段的“四定”责任制,每个网格区域由一个镇直单位站所负责包干,网格长由各单位站所的负责人担任,动员发动全圩镇所有单位站所、商户、住户、广大群众共同参与圩镇环境整治。三是每周对全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调度,每月召开一次流动现场会,由各村(居)推荐1个村小组和圩镇1个网格迎接现场检查,由村(居)党支部书记现场汇报。并建立奖惩机制,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全镇高质量发展考评的重要内容,考核考评结果作为村居干部年终绩效考评和各村(居)专项资金安排的重要依据。做到了落实到具体责任人、责任单位,形成层层抓落实的长效工作机制。
(三)抓整治,见成效。一是坚持以治“脏”为重点。各村(居)组织日常整治队伍,并积极发动群众,对辖区内各小组村组公路两旁、公共场所、卫生死角等区域内的生活垃圾、杂草和废弃物进行了拉网式清理,并对清理出来的生活垃圾实行定点存放、定时清运、集中处理。截止目前,全镇发动群众投工投劳11285余人次,共清理陈年垃圾58.6吨,清理空心房拆后废土2720方,多余废料、木材3200方,清除沿线杂草150余公里,清运各类生活垃圾102吨。二是坚持以治“乱”为重点。组织整治队伍、城管队等,对圩镇及各村道路两旁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画等现象进行了集中整治,共拆除违规搭建101处、危旧房20栋,清理路域乱堆乱放360处、村庄内乱堆乱放3679处,清除小广告1101余处。三是坚持以治“破”为重点。对农村残垣断壁和圩镇破广告牌、破标识等进行了拆除,共拆除残垣断壁280处,拆除破广告牌、标识1254处。四是坚持以治“污”为重点。组织对全镇的35家畜禽养殖场所每周开展1次排查,指导和督促养殖主处理好畜禽排泄物、养殖场废弃物,完善相关粪污处理配套设施;同时,对村庄内外、沟塘的污水进行了集中整治,共清理塘沟1082处。
(四)强化督查,及时跟进。组织精干力量组成4个督查组,在详细制定督查方案、评分细则的基础上,对全镇18个村(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情况每两周进行一次督查,分别对村庄卫生与垃圾治理、“空心房”拆后整治、路域环境整治等项目进行评分和排名,对工作开展滞后不力的进行全镇通报批评,并由支部书记在相关会议上表态发言;同时,结合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当场下发督办通知单,要求限期整改到位,确保了整治工作抓紧抓好抓实。截止目前,共开展督导检查8次,开展落实整改情况“回头看”3次,下发督办通知单65份。
二、存在的不足
街道工作思路
2014年街道的总体工作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三大”总目标,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发展之路,以“生态、休闲、活力、幸福”建设目标为指引,把握转型机遇,全力攻坚,努力争创新发展。2014年的街道工作总体要求是:明确一个定位,提升四项实力;即明确街道“市区共建”的角色定位,着力提升产业实力、建设实力、服务实力和队伍实力。
一、发展特色项目,提升产业实力
一是提高工业发展活力。充分挖掘资源,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植税源,全面提升街道自身造血功能。营造合力扶工、扶商氛围,增强政府的服务职能,帮助解决辖区范围内民营企业在建设和发展中的政策处理问题,努力营造适应投资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二是加大特色农业发展力度。有效推进传统农业向观光农业、旅游农业的转变。以 330复线为纽带,强力推进以“括苍古道、高山皇菊养生文化园、浙南红豆杉养生园、特色果园”为核心的“一道三园”的双黄区块农业休闲观光园。扩大皇菊种植面积。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力度。以产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为抓手,积极扶持农产品深加工,促进农产业高效发展。
二、把握“双创”重心,提升建设实力
一是强力推进“双创”工作。扎实推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省级示范文明城区工作,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奖惩措施。按照“坚持标准、全民参与、重点突破、整体达标”的原则,把创建的各项任务细化、量化。完善环卫保洁作业工作机制和考核办法,健全干部“用脚步丈量街区,创建美丽城市”制度。积极开展“文明风采—201市民道德建设年活动”。完成慢病示范区创建。二是大力建设美丽村居。统筹推进“六边三化”、“洁净村居”、“三清三化”等工作。巩固 2013年拆违成效,重点拆除影响“创国卫”、“五水共治”、存在安全隐患、占用基本农田等的违法建筑,积极创建无违章街道和村(社区)。铁纪保障,铁腕推进以好溪、枫树湾坑、杉树坑等为重点的“五水共治”工作,全面完成各项治理目标。深化丽阳示范化社区建设,加快实施丽阳社区美化工程。继续推进陈寮村历史文化村保护利用工作。三是全力推进项目征迁。坚持“阳光征迁”、“和谐征迁”,进一步分解落实责任、科学统筹安排,着重做好城东公寓、口腔医院、330国道改建、关下村整体搬迁、东港路等重点工程,有效解决遗留项目。完成冷水黄渡撤渡建桥项目。完成街道文化站验收并投入使用。
三、促进社会和谐,提升服务实力
一是致力惠民生强保障。推进计生工作社区网格化管理,落实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确保计生各项指标不踩红线。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入推进农民持续增收十大工程,全面完成社会保障卡发放工作。重视残疾人、低收入家庭、社会养老服务。完善社区管理服务功能,扎实推进“幸福社区”创建。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建成却金馆孝廉文化大讲堂。二是狠抓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更新调整防台防汛防火工作应急预案,深入开展隐患治理专项行动,加大对企业、森林防火、食品等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的安全监管力度。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工作例会制度,全面开展天宁工业园区安全隐患治理。三是着重做好信访维稳。始终绷紧信访维稳这根弦。加强社会治安管理,深入开展平安街道创建。加强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全力做好全国、省、市两会信访维稳工作。高度重视撤并村以后的的社会融合和稳定工作,积极排查不稳定因素,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村居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
摘要:农村村居财务管理工作是巩固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基础,也是做好社区村居工作和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探讨解决村居财务管理工作的办法,扎实有效推进村居财务管理工作。
关键词:村居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
村居财务管理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环,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近年以来,我县通过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大工作力度,使全县村居财务管理工作逐渐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当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阻碍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影响了农村的社会稳定。因此,加强农村村居财务管理,采取强有力措施,对稳定农村的社会大局,保证农村的财务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村居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基础工作普遍薄弱,财务管理不规范
一是,原始凭证记录不全,白条入账现象略微严重。无经办人、无证明人、无审批人的白条,无正式单据,这些现象在自然村票据中普遍存在。二是,“坐收坐支”现象普遍存在。目前个别村居除转移支付外,还有其他收入如部分征地款、一事一议项目集资款等收入,有些村干部将这部分收入自行开支,报账时仅仅是交一些收支票据,使得“双代管”会计科目形同虚设。三是,会计档案资料的保管不善。不按规定保管会计档案资料,会计资料不及时移交,谁管的账谁带回家等的现象普遍,后果就是会计资料严重受损、丢失,甚至人为地销毁。
(二)村居财会队伍不稳定,财务人员变换频繁
乡镇全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坚决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高质量开展“开门见山纳意见”“村社民生小事问需问计问效会”“村村擂台、六比竞赛”等活动,在问症中解难题、在比拼中补短板,实现规定动作不折不扣,自选工作出效出彩,稳步推进各项事业向前向上、向明向好发展。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抓好经济谋发展,综合实力稳步升。运用多种途径促发展、稳增收,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促进工业经济兴起、推动第三产业发展,激发镇域经济活力。一是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立足生态资源和特色农业优势,进一步强化农业品牌打造,成功创建500亩黄栀子种植资源苗圃基地、6亩红美人柑橘种植示范基地,年产值预计达120万元;上吴枇杷种植基地由500亩增加到1220亩,年产值1200万元,带动农户增收4万元,同时加大力度挖掘枇杷的剩余附加值,开发更多的枇杷深加工产品,打造白枇杷特有“金名片”。二是招商引税历史破冰。紧紧围绕“解放思想引项目、多措并举促工作”的思路,2019年,我镇牢牢抓住招商引税“牛鼻子”,多措并举,通过(全国)总商会平台,开展精准招引、上门招引,1-10月份到位资金8370万元,成功实现上海石油化工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总部回归,其中贸易回归3家,占全县33%,目前已全部开票,1-10月已产生税收企业3家,占全县25%。三是项目建设有的放矢。秉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推进的理念,着重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全面推进基础项目建设。215省道建设提前三个月完成今年政策处理任务,23条农村“四好公路”有序推进,金茗公路现已进入路面硬化阶段,预计于明年上半年实现通车;龙头—六龙防洪堤坝已完成基础建设,目前正在网箱装设;下庄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已完成土地流转并进场施工,累计完成投资2800万元;镇综合供能服务站前期政策处理顺利,有望于今年年底完成主体建设。同时全力推进“拓空间强保障”专项行动,罗徐村60亩完成招投标,等待政策处理进场施工,振瓯村、金园村约242亩已完成初步设计,等待县级会审立项。
(二)美丽建设不停步,城镇面貌焕新颜。按照“全程发力,集中攻坚”的工作思路,以全域环境大整治大行动为契机,加快推进城乡建设步伐,推进乡镇环境优化,不断建设现代化山水宜居乡镇。一是以“大拆大整”促“精建精美”。我镇坚持“防、控、拆”相结合,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行动安排,深入推进“三改一拆”“四边三化”,对新建违章保持高压态势,开展“集中拆违日”行动26次,共拆除违章建筑165余处,拆除建筑面积49781?;完成城中村改造45户,完成全年任务100%;开展全镇第二轮农村危房治理改造工作,共排查农村房屋9724户,均为非疑似危房,完成10户D级危房整治,全面巩固“无违建镇”创建成果。二是以“全域整治”建“美丽乡村”。以“灵秀”为引领,着力打造宜居、宜游美丽乡镇。稳步推进国家卫生镇创建工作,目前已顺利通过国家级卫生乡镇省级暗访,有望于明年率全县之先创成国家级卫生乡镇;同时以“治九乱、促洁爽”为基本要求,持续推进农村环境整治,组织全镇上下多次开展整治垃圾乱丢乱污、广告乱发乱贴、杂物乱堆乱放等活动,全镇共累积6800多人次参与,清理杂物乱堆放1600多处,清扫清运垃圾3600余吨,在乡镇(街道)全域环境比看活动中取得小组第一。三是以“五水共治”绘“碧水蓝天”。我镇坚持以水质改善为导向,以项目化治水为抓手,以“河长制”等长效管理制度为重点,以抓巩固、防反弹、促提升为目标,查原因、补短板,全力推进“河长制”落实和“清三河”工作,完成罗徐、呈岙、潘宅三村饮用水提升改造工程,镇村两级河长共巡河2300余次,确保落实辖区水域的管理和清洁保护工作。完成美丽生态畜牧达100%,排查西溪河道排污口102处,封堵整治率达100%。四是以“出险安居”保“群众安全”。我镇全篇谋划,通过排查、防治、迁移三部曲,对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登记建档,细化防治措施,做到“一隐患一方案”,责任人或监测人落实率达100%。2019年,我镇共13处地质灾害点治理,共涉及342户1306人,拆除面积8306?,目前已完成9处地质灾害点整治任务。
(三)不忘初心保民生,统筹协调保平安。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我镇全面聚焦百姓关注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关键小事”,实现伟大梦想的路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一是社会保障持续健全。落实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工作,参保率98%以上,发放临时救助、医疗救助和慈善救助总计90万元,每月发放低保金46万元,做好低收入人群保障,为1049人提供低保救助。做好辖内残疾人生活就业保障。办理334人次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531人次困难生活补贴。二是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开展“送戏下乡”等各类文体活动25场,群众文体活动日益丰富,基层武装工作有序推进,民兵队伍素质不断增强,全镇基干民兵99人,组织民兵训练60人次,今年征兵工作顺利进行,圆满完成了兵员征集任务,共向部队输送优秀青年9名。三是平安建设稳步提升。以“基层基础提升年”行动为抓手,定期排查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和群体性事件,随时掌握矛盾纠纷的动态和发展情况,及时地做好调处化解工作,出色完成全国两会、省市县两会期间、70周年大庆等重大会议活动期间的社会稳定和重点人员稳控工作,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截至目前,信访件总量287件,其中“12345”市民投诉热线51件、来信20件、来访12件、网上投诉204件,办结率达100%;化解积案12件,省级交办2件,市级交办2件。扎实抓好禁毒、反邪教、扫黑除恶等工作,开展主题宣传活动80余次;深化基层食品安全规范化建设,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安全风险隐患日常排查治理工作。集中开展全面安全大检查5次,重点对企业、出租房、合用场所及人员密集场所等行业领域安全检查,发现各类隐患52条,已整改52条,整改率达100%。
(四)践行使命优服务,凝神聚力固党建。一是高标准开展主题教育。全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12字总体要求,以主题党日活动、专题党课等多种形式,将主题教育延伸到每个支部和每个党员,截止目前,共发放主题教育、四中全会等大各类宣传图片5000余份、开展党委中心组学习12次,镇党委班子下基层上党课20余人次。同时创新性召开村级民生小事问需问计问效会,真正做到“开门见山纳意见,真心实意解难题、扎扎实实抓整改”,征求需要解决的“民生小事”共84件,其中村级69件,镇级15件,均已整改到位,有效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二是高规格建设党建阵地。以“强化党建阵地建设,夯实基层党建”为目标,建立由镇党委书记、镇长牵头的领导小组,开展支部“标准化”建设,指导各支部自查自评,进一步加强党员阵地硬件建设。截止目前,新建村级办公楼3个,完成镇级瓯江红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完成4个县级党建示范点建设,红色党建示范带建设出具规模,基层组织堡垒进一步加强。三是高质量完成村规模优化调整。夯实组织基础,平稳推进村规模优化调整,全镇行政村数量由38个减少至22个,数量减少近45%,实现区域资源的高效统筹、产业要素的高度集聚。为做好村规模优化调整后半篇文章,我镇充分结合村居规模调整后的实际情况,分类布局,精准施策,为薄弱村居制定“一村一策”,通过特色农业、土地流转、飞地抱团等措施不断巩固消薄成果,实现集体经济收入的提升。
农村党建工作的意义与途径
一、新时期加强农村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1.加强农村党建工作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
近几年中央一号文件都聚焦“三农”问题,足见推进乡村建设的重要性,而乡村振兴需要各个方面齐心努力才能实现,在这一过程中关键在于党。“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这句话说明了在乡村振兴发展进程中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作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能够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有了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就有利于调动动各方面的力量,从而形成良好的干事创业新局面,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2.加强农村党建工作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在新时期,农村党建工作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第一,党建工作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思想保障。只有具有先进的思想观念,才能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抓住机遇,发展农村经济,使农民群众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第二,党建工作为经济发展创设了良好的环境。加强党建工作有利于使广大农民更好的理解国家的行政、财政等体制改革,从而营造更加科学、民主的经济发展环境,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使农村经济发展减少阻力。
3.加强农村党建工作有利于做好群众工作
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众所周知,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新时期,我们党面临着“四大危险”和“四大考验”,如果我们党不能有效的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就会使一些农村党员丧失理想信念,最失去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所以,只有加强农村基层党组建设才能进一步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而密切联系群众,做好群众工作,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始终得到人民的支持。
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的实践
近年来,浙江省温岭市温峤成校围绕“政府统筹、构建机制、促进发展、彰显特色”的思路,充分运用当地农村文化礼堂资源,发挥好文化礼堂的三大功能,即以“技”助人的增能赋权功能、以“学”聚人的关系协调功能和以“文”化人的价值凝聚功能,着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普惠共享,促进社区教育与农村文化礼堂共建共享、融合发展,开创了具有温峤镇特色的农村社区教育发展新模式。
1.主要做法
(1)明确目标,制定方案温峤镇高度重视社区教育进文化礼堂工作,制定了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明确了工作目标,落实了具体任务和措施。要求全镇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依托文化礼堂平台,整合宣传、教育部门力量和优势资源,积极推动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促进文化礼堂融入服务社区教育特色化发展,使文化礼堂成为开展农村社区教育和文明实践活动的主阵地、农村居民的精神家园。(2)加强领导,健全机制温峤镇将推进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列为民生重点工程,成立由镇领导任主任,成校校长、各村委(居)书记、文化礼堂负责人为成员的社区教育进文化礼堂工作领导小组,形成由镇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党建办牵头抓总,社管办、文化站等相关办线密切配合、共同推进的“一盘棋”工作格局。建立“党政统筹领导、文技校具体负责、相关部门配合、群众积极参与”的社区教育进礼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工作例会制度,协调解决社区教育进文化礼堂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制定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建立“动态巡查+月度抽查+季度督查+年度考评”的督评体系,定期对各村社区教育进礼堂工作进行考核和排名,将结果与礼堂管理员待遇和礼堂经费补助挂钩,做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3)项目共定,内容丰富成校与村文化礼堂共同开展调研,优化培训方案,推动培训供需对接。根据镇党委、镇政府的中心工作,百姓的需求,精准设计项目,共同制定实施以职业农民培训、青少年教育、老年教育、家庭教育为主的镇乡村振兴千人计划培训项目。深入开展“八个一工程”,即“一村一电商——互联网+工量刃具营销培训”“一村一工匠——庭院设计培训”“一村一厨师——烹饪培训”“一村一‘老娘舅’——法律法规”“一村一会长——老年教育培训”“一村一文艺——文体骨干培训”“一村一电工——用电技能培训”“一村一月嫂——母婴护理培训”等培训项目。按照成校推出“菜单”、各村文化礼堂照单“点菜”的工作思路和方法,进行“你点—我送”,实行技术技能培训的供需对接,吸引学员来、且留住学员人心,推动培训工作服务于村民。(4)活动共办,类型多样农村社区教育的生命力在于积极开展教育活动,只有积极的教育活动实践,才能不断深入推进农村社区教育,增强其吸引力和凝聚力。因此,成校与村文化礼堂共同举办教育和文化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如,在楼旗村文化礼堂举办排舞、大鼓、旗袍秀、瑜伽、太极拳、戏曲等休闲文化教育活动;在上街村文化礼堂,邀请剪纸艺术家、书法家、古筝爱好者等举办青少年剪纸、书法、古筝教育培训活动。以镇环境综合整治、五水共治、平安建设、精神宣传等,成校与镇各村文化礼堂共同开展“送文化”“赛文化”“文化走亲”等活动。(5)加强宣传,营造氛围通过温峤、温峤成教等新媒体,每月培训菜单展板在镇政府大厅公布培训信息,满足更多群众学习需求。同时加强培训、活动后的报道,先后有中国信息产业网、浙江卫视、浙江教育报、浙江工人日报、台州日报、台州电视台等媒体参与报道,营造人人爱学习的良好氛围。
2.主要成效
(1)彰显了推动乡村治理的创新职能成校与村文化礼堂紧贴镇社会建设工作,加强党的政策宣传,传递社会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村民增强法制意识,畅通党组织与广大村民的沟通交流,化解干群矛盾,协助重构村规民约,推动乡村治理创新。如,“校堂”共同开设“一村一‘老娘舅’法律法规培训班”,两年中对62人进行了法律法规培训,有8位学员成立了“老娘舅工作站”,调解各类矛盾纠纷535件,促进了乡村和谐发展。(2)彰显了建设乡村精神文明的职能成校与村文化礼堂积极配合镇政府、村居委,通过开展丰富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如,“校堂”共同开设“一村一礼堂文体骨干培训班”,培养了一批活跃乡村的文艺骨干,他们自行组织各类演出已达36场,其中学员自编自排的情景剧《家和万事兴》、三句半《振兴乡村新风尚》登上台州市村晚舞台。(3)彰显了培育乡村实用人才的职能成校与村文化礼堂积极承担起培育乡村实用人才职责。如,通过“校堂”共同开设“互联网+”工量刃具营销班、“一村一工匠庭院设计培训班”“一村一月嫂--母婴护理培训”“厨师培训班”等,培养了一大批乡村实用人才。据统计,四年来组织培训工量刃具营销班11期186人,其中152人实现了就业和创业;培训了包括村(居)干部、妇女主任、泥水匠、木匠等在内的一批能工巧匠。如,现在的峨嵋山村就是由庭院设计培训学员设计出来的的一个样板村,被评为浙江省最美古村;母婴护理培训已举办三期,每期限额招生80名,经过考核,已有220名学员拿到母婴护理职业资格证书,现有92人从事月嫂职业;培训厨师129人,其中75人考取了技能证。(4)彰显了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职能成校与村文化礼堂大力推进全民阅读、全民健康等主题活动,开办科普活动周、农民文化讲堂、道德大讲堂、家庭教育大讲坛,搭建“互联网+微信圈+村民学习共同体”立体开放的学习平台,培育学习型组织和村民学习圈等,大大提升了村民素质,提升了村民生活幸福指数。
作者:赵子平 周华飞
大社保模式发展现状
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是提高居民消费预期,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是调节收入分配,维护社会稳定的现实选择。近年来,宝鸡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把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为创新社会管理、实现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以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为核心,以“省内领先、西部一流、全国有位、群众满意”为目标,按照“确立超前目标,统筹城乡推进,完善政策体系,加大财政支持,创新服务手段”的工作思路,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初步构建了具有宝鸡特色的“大社保”保障模式。 这个模式,可概括为“制度+服务”,在制度设计上,就是把社会保险作为基础,把社会救助作为兜底,把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作为补充,用社会保险保障大群体、社会救助保障弱势群体、社会福利和慈善等制度保障特殊群体;在服务方式上,整合各方资源,由分散办公向集中服务转变,改善服务方式,解决便民问题;以信息化为支撑,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社会事业服务网络,改善服务手段,解决效率问题。通过制度和服务的有机结合,加快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的目标。 1、体系完善,全面覆盖。对于国家已经出台的社会保障政策,坚持“广覆盖、高标准”实施;对于国家尚未出台的保障政策,坚持率先试点,创新完善。在全国率先启动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农民工和城镇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在陕西省率先启动了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等制度,基本建立起一整套相对完善和相互衔接的社会保险制度体系。对各类保险仍无法解决的特殊群体和事项,我们把社会救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底线,不断完善救助制度,扩大救助范围,创新救助方式,叠加救助政策。目前,全市的保障制度,横向覆盖了农村居民、城镇居民、农民工、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大学生、少年儿童、残疾人等各类群体;纵向包括了涉及人一生的生育、上学、就业、住房、医疗、养老等各个阶段,基本实现了无缝隙全覆盖。 2、就业为本,促进保障。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最积极的社会保障。宝鸡创业就业模式的特点主要是“放大、延伸、整合、服务”八个字。放大,就是通过地方财政自己拿钱,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延长补贴期限、降低缴费标准等方式,放大国家就业政策效应,稳定和促进全民创业。延伸,就是把国家技能培训、贷款支持、就业援助、社保补贴等方面的政策扶持范围,由城镇居民延伸到农村居民,由国有企业延伸到各类企业,由“4050”人员延伸到“3545”人员,多渠道扶持城乡各类人员就业。整合,就是对全市各类66所职业教育院校统一资源管理,对每年新生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统一培训,把农业、扶贫、教育、劳动等方面政策资金进行整合,填平补齐,实行一套补贴标准和办法,使参加“人人技能工程”培训的人全部就业。服务,就是建立创业指导服务中心,搭建创业服务平台,形成了“政策咨询、创业培训、小额贷款、社保、档案托管、再就业服务”一条龙、一站式的创业就业服务模式和体系。宝鸡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为全国创业示范城市,连续六年被陕西省政府评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先进市”和“促进就业工作先进市”。 3、统筹城乡,公平普惠。在当前城乡差距较大的情况下,政府出政策、定制度,既要考虑干部职工和城镇居民,更要照顾农村居民和特殊群体,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在工作实践中,坚持把社会保障工作优先向农村延伸覆盖,从医疗、养老等方面使保障制度从无到有,加快构建城乡统一的保障制度,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医疗保险方面,对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较早实行了市级统筹,全市统一标准、统一保障范围、统一待遇水平、统一基金管理、统一经办流程,提高了报销比例,扩大了报销范围,增强了基金共济抗风险能力。为解决农村居民因大病返贫问题,市上出台了大病统筹救助制度,对农村居民、城镇居民住院费用单次超过3万元的,进入大病救助,3~13万元按85%比例报销,13万元以上按90%比例报销,最高报销限额为30万元;城镇职工住院费用单次超过13万元以上部分,进入大病救助,报销比例为90%,最高报销限额为30万元,使农村居民、城镇居民和城镇职工享受同等的大病救助待遇。在养老保险方面,凤县、太白县、渭滨区已经率先实现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并轨,凤县每月给60岁以上老人发放基础养老金100元,太白县、渭滨区每月发放80元。 4、创新管理,便捷服务。把好的政策、制度,方便快捷地对接到群众身上,是社会保障制度取得实效的关键环节。为了便民利民,对劳动保障、人事、民政、老龄、残联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部门统一协调管理,在主城区建成了2万平方米的市民中心,在各县区分别建成了6000平方米的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实现各种社会保障业务一厅式办公、一站式服务,方便群众办事。在乡镇、街道、行政村和社区建立社会保障工作机构,形成了覆盖城乡的“三级管理、四级服务”社会保障服务网络。为了提高效率,整合公安、财政、人社、计生、卫生等13个部门的信息资源,集成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三个服务体系,建立了全市统一、共享、网络体系完善的社会事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正在积极实施市民“一卡通”工程,将社保领取、惠民补助、银联消费、水电缴费、公交刷卡等功能集于一卡,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便捷。 5、财政支持,科学筹资。建立科学的筹资机制是各项社会保障制度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坚持多方筹资,探索建立多元化的资金保障机制。一是不断强化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财政责任,在目前群众收入还比较低的情况下,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政府投入,充分保障弱势群体,全面推进各项保障制度实施。二是发挥社会保险的特点和作用,在增加政府财政投入的前提下,把群众缴纳费用作为建立保障制度的基础,充分体现权利与义务对等。三是坚持量力而行、稳步推进的原则,各项制度的出台,先是小范围试点,再全面推行,保证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四是整合各方面资金,充分发挥保险、救助、福利、慈善等方面作用,集中财力,解决突出问题。大病统筹救助制度筹资方面,在市财政安排6000万元专项救助资金的同时,整合使用民政部门社会医疗救助基金、城镇职工大病基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金、城镇居民医保基金,扩大大病救助基金规模,极大地降低了城乡居民大病负担,提高了医疗保险、救助等方面资金的使用效益。#p#分页标题#e#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就为“十二五”时期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实施,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了法律保障。“十二五”时期,我们将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加快构建城乡统筹、体系完善、转换自由、便捷高效的“大社保”宝鸡模式,加快实现保障对象全民化、保障方式多样化、筹资渠道多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使全市人民享受更多的社保服务,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着力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继续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无缝隙全覆盖。扩大政策宣传,强化组织动员,多项政策扶持,力争城乡居民全部参加各类社会保险;加大各级财政投入,不断提高农村居民、失地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的保障补助标准,逐步实现城乡补助标准一致、享受待遇一致;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转移衔接机制,使城乡之间各个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相互衔接,实现自由转换、顺畅接续;围绕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推动全国社会建设城市试点工作。二是积极整合各方资源,提高城乡社会保障的能力和水平。在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方面,整合市县财力,建立市级统筹机制;整合劳动、卫生、民政部门经办机构,建立城乡统一的医疗保险新体制。在社会养老保险方面,整合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养老经办机构,提高农村居民养老补助水平,逐步实现养老待遇标准的统一。在创业就业方面,整合教育、劳动、扶贫、农业、财政等部门的培训资源和政策,使城乡困难家庭新增劳动力“人人享受免费培训,个个实现技能就业”。三是构建大信息化平台,使各项保障制度更加便捷地对接到老百姓身上。继续加强市、县、乡、村四级社会保障服务机构建设,整合有关社会保障资源和服务项目,由分散办公向集中服务转变,改善服务方式,方便群众办事。以信息化为支撑,建立全市统一、共享、网络体系完善的社会事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加快实施市民“一卡通”工程,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便捷,不断提升宝鸡“大社保”服务模式的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