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画课程总结范例

插画课程总结

插画课程总结范文1

关键词:手绘插画;数字技术;商业海报

0引言

数字化时代,计算机技术运用在社会得到广泛运用。在不断更新的数字科技里,智能化的电子设备及方便的设计软件层出不穷,艺术设计也与之接轨并迅速发展。这对设计师来讲是利弊结合的。利在于设计师可以通过方便的数字技术及软件完成自己的设计,设计作品有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弊端缺乏原创性及作品内容千篇一律,没有灵动性等问题。本文以数字时代背景下的手绘插画为切入点,进而概括手绘的发展变迁及其在商业海报中的应用。手绘插画作为人类最古老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从古代的石壁雕刻再到纸质原创再到如今的数字技术,发展历程源远流长。它已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角落的视觉运用,例如影视海报、艺术设计、配图与宣传广告等,在数字技术下的手绘插画填补了传统手绘在表现工具中用时过长,传播面窄等不足之处,可以运用手绘板、铅笔、颜料、鼠标甚至生活中的任何可以表现艺术的工具在电子屏幕、画纸、布料、石头与墙壁来充分发挥记录设计原创。由此可见,手绘表达了人们对于理想化生活的诉求。在数字多元化空间的开放、丰富、共享中实现手绘与艺术、艺术与生活、宣传与大众的新融合,在数字技术下开展手绘插画与宣传广告的良性互动,是植入商业海报可观、可赏、可触的艺术形式。

1概况

由黑到彩、简至繁,陪衬到主角的插画出自拉丁文“illustration”,译为照亮,《辞海》的解释为:“可以使文字变得更加通俗易懂,对正文起补充说明或艺术欣赏作用的图画”。它是人类最为古老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RobertBrinkerhoff认为:“插画不仅要有良好的美术功底,思辩和批判性的创作思维,自我的唤醒和表达也是插画训练的重要部分。”手绘插画具有原创性、唯一性与偶然性,从广义角度来看,它更偏向于应用学科。在冗长的插画历史发展过程中,其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如今信息化社会充满了各式各样的商业信息,插画设计已成为数字社会必不可少的艺术形式。

2商业海报的表现形式

数字技术普及和信息媒体宣传随着计算机智能化展现在大众生活里,人们对于数字技术逐渐产生依赖心理,很多传统产品例如纸质书、现金、光碟甚至学校课程都被数字化共享,变成了电子书、二维码支付、视频app及网课。同时数字技术也对传统手绘插画带来深远影响。如今的手绘插画已经不局限于被认为是以纸质绘画形式进行设计表现,而是从工业化时代走入信息化时代,数字技术是这个时代标榜的产物,而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也是大势所趋,因此数字技术必然会给传统手绘插画带来变革。因此,手绘插画与数字技术如何进一步交互融合是需要研究的项目。

2.1灵感与艺术结合打造视觉冲击力

传统手绘基于纯粹美术绘画,在表达情感与视觉冲击方向不能表达。数字手绘插图对比传统手绘质感、媒介、表现张力和色彩运用更具影响力。在读图时代,“多图少字”是设计师“慢”设计的一大亮点。社会瞬息万变的信息太多,作为手绘插画其宣传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因跟随现代社会意识形态发展,数字手绘插画设计师都在追寻自身的个性化,正如不同派别的画风一样。一些设计者怪诞奇幻的想象力可以通过软件进行制作合成,运用不同图层及调色进行编辑,最终形成极具视觉冲击的作品。PeterMohrbacher的超现实主义插画见图1,所展现的世界资源枯竭人类的迷茫与怪诞,给人一种另类的感觉。

2.2写实与复原技术

对于传统手绘的模仿及复原是现代数字技术的一大特征:①模仿技术,例如运用手绘板或P图软件中的铅笔、钢笔、蜡笔、油漆桶与各类水墨水彩等创作工具的质感肌理模仿可以的丝毫不差,结合数字手绘板、压感笔等硬件设施产生变化,让设计师在创作时畅通无阻,不会受到画材及工具的限制;②复原技术更被广泛运用。现如今运用数字技术复原的图像大到世界级图画文物,小到老旧照片。例如敦煌莫高窟第428窟中心柱东壁龛内变色壁画修复见图2。它所运用的修复方法分为3种:①现状临摹;②旧色整理临摹;③复原临摹。

2.3包罗万象的混搭新视界

亨利摩尔说:“一切原始艺术最突出的特点,是它们那生气勃勃的活力,这是人民对生活的直接感受的再现。”而从属于视觉传达的数字插画应用自身图像的强大合成修复再生技术将原始艺术与现代艺术进行紧密拼合,以包罗万象之势,将国内外自古代至现代的各类元素结合使用。在工业化进程中,民众喜欢看的是一眼能吸引视觉的作品,这同时对于数字手绘插画带来了机遇与难题。机遇在于现达的数字技术给人们追求美的视觉享受上提供了方法和理念的支持,有助于设计者的设计想象得以实现;而问题在于,数字手绘插画过多雷同。

3在商业海报中的应用

3.1应用目的

作为视觉传达里至关重要的海报设计,最能体现平面设计的内涵,而商业海报作为商业宣传又有了更高的要求。商业海报属于一种公共艺术,作为一种公共的艺术展示,其公共元素意味着每个人都可以接触到。因此商业海报应具有吸引读者观望的能力。现代商业海报设计中的手绘插画应用,逐渐成为一种时尚。

3.2应用意义

不同的商业海报表现形式都是富有生动情感与视觉张力的,在符合大众审美的同时做到各类风格的多变性,二者共同之处体现在视觉表现及现代科技带来的方便快捷感。在商业海报中运用插画这一独特的表现形式,更能接近当今大众的关注动向,而在手绘插画的创作方面,可能采用众所周知的时尚元素。运用手绘插画的方式来表现视觉符号,让大众在视觉上产生共鸣。感官的敏锐是不可阻挡的,而视觉中的图形传播与文字信息传播不同,它的可读性更宽、更广,这种个性鲜明的感官体验不能不归功于独特的手绘插画的视觉魅力。

3.3具体应用

数字化时代的手绘插画设计在形式表达灵活,在国内外海报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设计者在形成设计理念的同时将思维方法导入对图形的表达,将原创的,富有情怀的设计语言融入到海报中,用手指描绘出电脑无法制作的图像,同时可以用电脑绘制手指无法表达的线条,两者相辅相成,打破海报设计陈旧的思想观念,给创意拓展无限空间。它不同于摄影图片单一,也不同于文字信息单调,而是用心渗透的图形文字。

3.3.1纯手绘与传统手绘的穿插运用

从古至今,有多少传统手绘记录了不同时代的鼎盛繁华,那些都是传统手绘留下的历史讯息,在冗长的岁月里纯手绘由简至繁的发展轨迹于当代,于未来都会保存流传。如《清明上河图》就是北宋张择端的风俗画,生动记录了中国12世纪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繁琐的步骤渐渐被省略,取而代之的是先进的电子技术,这也是当今数字化的弊端之一。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上应保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精神,将好的传统文化继承并发扬光大。

3.3.2夸张与怪诞的表现应用

如今的数字技术可以结合现实涂鸦和数字图片进行强大的图像合成,创造出夸张怪诞的视觉效果。对于数字技术运用于手绘插画海报中,有修改自如、形态多变、方便存储等优势。设计者在用手绘板或电脑进行创作时可以高效率,高进度完成设计。在表现手法上,无论构图或题材选择上可以灵活多变,将自己的感情溶于作品活灵活现进行表达。如图3所示Mondo手绘海报设计人MartinAnsin所画的电影海报《弗兰肯斯坦的新娘》能精准抓住了电影的神髓,加之独特的小众选片眼光,比起制片公司流水线作品,Mondo限量版的海报让人眼前一亮。

3.3.3实景实物拍摄应用

拍摄运用于城市各个角落,用于记录人物及景观的不同呈现。同样摄影在商业海报中也是使用频繁的形式之一。但摄影运用的更多是光线和角度,在后期可以进行滤镜添加及图片处理。现代的智能手机拍照功能日渐强大,不用借助专业器材也可以拍出高质量的照片。如图4所示展现的食物海报将美食与数字技术相结合,开启人们对图片美食的向往。

3.3.4留白极简主义形式应用

极简留白总是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这是海报中极具特色的手法之一,简单的图形或剪影拼凑出来的内涵往往更加令人深思。任何设计都是从最简单开始,纯简如斯的设计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当作陪衬衬托主题。

3.3.5连续画面应用

连续画面表现指将图片与信息以拼接的形式连续呈现,前提是必须是同一主题。连续画面表现形式是结合蒙太奇的手法进行的海报设计方式,有助于从多个角度进行主题阐释,能够深化大众对主题的感悟,从而起到增强产品效果的作用。在宣传过程中以多角度呈现,对于商品的设计概念充分阐述,吸引观众进行商品交易,从而达到双赢双效益。

4结语

手绘插画在商业海报中的运用已经与世界经济接轨,作为所有设计的起点,手绘插画以自身源远流长的历史,印证了设计的最纯粹的语言,而结合数字时代的信息能源使得手绘插画发展的更加广。在科技推动下的商业海报设计更应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李辉周.数字化时代原创手绘插画设计及应用研究———以海报设计应用为例[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0.

2吴振韩.数字插画艺术设计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05.

插画课程总结范文2

一、通过企业调研,毕业生访谈,了解企业人才需求和岗位职能

数控专业教学要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需求,我院积极加强与区域企业沟通,学院主管院长亲自带领数控教学团队,通过与企业专家、人事主管、技术人员座谈,对数控专业职业岗位、岗位人员结构、数控人才招聘渠道、企业对数控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和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制定了数控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缩小与用人单位需求的距离,从了解数控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的人才需求状况入手,及时跟踪人才市场需求及岗位要求的变化,来研究分析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能力与素质结构,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现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根据调研情况,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数控专业人才调研报告和毕业生访谈情况,及日益变化的经济形势,和贵州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情况,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数控高新技术企业的快速发展,当前经济转型带来的数控人才市场需求变化等,结合我院数控人才的高等性、知识能力的职业性、人才类型的技术性、毕业生去向等,我院组织行业、企业专家和数控教学团队,根据市场需求科学地制定了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充分体现了职业性和应用性,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体现在每一个教学过程中。

三、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

课程标准是在一定层面上制订的对课程具有规范、指导、评价和组织的一种指导性文件,是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优化课程内容落到实处的保障。我院对着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认证组织修订了数控专业课程标准,每门专业课程标准的确立依据就是学生、职业的需求,它的确立核心就是要达成职业需求为中心与学生发展要求的统一。“职业需求”信息是与企业密切接触和充分交流而获得的。因为“,职业”真正需求什么样的“人才”,这个问题的最终发言权是属于企业。我们还通过与企业专家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这样更加有针对性的去教学,工作任务更加体现,充分让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有机融合。不同的职业岗位都有初级、中级、高级和技师四种级别的考核标准,在现有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职业技能标准制订出新的课程标准,并据此标准开展教学,通过三年的学习,学生在学业和职业技能上均达到数控专业教学目标和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毕业时只要取得了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就可以取得对应课程的学分,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统一。

四、加强专业教学改革,教学方式灵活多变

数控技术专业课程大多实践性较强,教学涉及的内容较广泛,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块黑板和一根粉笔很难让学生感兴趣,也不易理解。因此,要运用现代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设备对学生进行科学教学,通过现代化的手段让学生更加直观容易理解,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我院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筹建了理实一体化实训室,购买了与我院设备配套的数控仿真模拟软件和数控模型及试验台等,利用软硬件互补,保证了学生实习设备台套数。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也改变了传统以书本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根据企业实际生产的典型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设计合理的教学情境,采用“教、学、做、考”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每个教学情境都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法予以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教学过程中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外,我院积极组织数控团队开发数控专业精品课、资源共享课和微课等网络教学资源,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通过丰富而生动的微课完成各个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专业知识。在实践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加强和企业的合作,通过实际产品的加工,让学生体会到企业文化,锻炼学生的精度、效益、环保和创新意识。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和配套的实践条件及专业精湛的教学团队保证了数控专业良好的教学质量。

五、校企合作办学,共建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

职业教育离不开企业,当前社会竞争激烈,为了抓好教育质量,我院采取了与企业合作办学的方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人才,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校企合作做到了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与企业合作,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全新理念,为教育行业发展带来了一片春天。我院积极组织教学团队到企业考察,加强与地区企业合作交流,共同制定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并聘请企业专家来校授课,企业同时也担任了我院数控专业的相关实训,并在我院开设了订单班。校企合作适应社会与市场需要,结合市场导向,注重学生实践技能,更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数控专业在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过程中积极探索与企业的契合点,以企业和校园文化为契机搭建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具有职业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实施文化的校企结合,决不能仅就文化来谈文化的结合,因为校园文化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蕴含在办学的各个环节中。要实施真正的校企结合,构建具有职业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必须在办学过程中全方位地实施校企结合。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到学生的专业素质、行为习惯等都要满足企业的要求,学校的管理包括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等都要向优秀企业学习,要与优秀的企业进行深层次地合作,形成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

六、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

多年来,我院十分重视技能竞赛,积极参加和组织各项数控技能大赛,自2008年以来,多次获得贵州省数控大赛“一等奖”,先后六次代表贵州省参加全国数控大赛。在贵州省大学生创新设计大赛中也屡次获奖,在2014年第四届教育机器人大赛并获得三项“一等奖”。辉煌的战果,都是在学院从上至下的指导、帮助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获得的。每年的数控大赛,选手和指导教师的敬业精神、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态度和分秒必争的时间观念,在数控专业教学上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从比赛的宣传和组织上,都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兴趣,参赛的学生和辅导教师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在实训室里废寝忘食,刻苦钻研,这种精神在广大学生中起到了很大的榜样作用,参赛选手获得的荣誉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参加竞赛,让我们及时了解了数控专业前沿的新知识、新技术,加强和兄弟院校、企业的合作和探讨,探索更为之有效的学法和教法,紧随数控技术的发展而开展教学,知道现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专业技术人才为职业学校培养技能人才,探明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使教师和学生都时刻有创新的学习观念,在学生和教师中时刻发挥正能量。

七、双证毕业,加强技能鉴定

现在职业院校毕业生,不单要有毕业证书,更要有职业资格证书,争取做到“毕业就上岗,持证上岗”。我院多年来一直坚持“双证毕业”,即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学生在校期间考得的技能证都是与行业对接,受到企业和社会的认可。“双证制”是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知识、技能和素质的体现,是毕业后能够直接从事某种职业岗位的凭证。目前,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已对数控技术专业这一职业制定了职业技能标准,引导学生积极考取数控车工证、数控铣工证、加工中心操作工、三维建模师等职业资格证书。学院内设的贵州省第八十六技能鉴定所,可承担各类数控加工工种和机电设备维修类工种的培训与考评工作。我院非常重视职业技能鉴定的含金量,在系部领导下,积极组织数控教研室成员利用课余时间,给考证同学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辅导,数控实训室也免费对学生开放,并安排教师值班,大大提高了考证的过关率,也很大程度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八、结束语

我院数控专业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突出能力为本位,以数控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重点,将数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能力有机结合,对专业课程进行揉合,优化课程体系结构,灵活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深化校企合作,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贵州省的工业强省培养更多的高技能数控人才。

作者:孔杰 单位: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

第二篇:高职食品检测化学教学改革

一、传统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繁杂,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

基础化学的教学内容融合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知识,理论性强、内容抽象,现有的教材过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未能突出食品专业特色,教学效果不理想。

2.学生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差

高职院校学生群体比较特殊,大多数学生基础较差,偏科现象很严重,还有不少学生在高中时是文科生,化学基础更是薄弱,随着学习的深入极易产生厌学情绪。此外,很多学生认为来职业院校就是为了学技术,学习主动性差,不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

3.实验教学缺乏新意

实验教学内容与食品专业联系不紧密,教师多采用灌输式教学,从实验原理到数据处理未逐一详细讲解,学生只需按部就班操作即可,一旦换个实验题目,就会束手无策。

4.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不合理

原有的考核评价体系中期末考试成绩占80%,平时表现和实践技能部分仅各占10%,导致学生平时不努力,考前临时抱佛脚,考试后很快将所学知识忘得一干二净,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十分不利。

二、基础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1.整合教学内容,突出专业特色,加强与后续课程的衔接

基础化学教学须对接企业岗位需求,体现食品专业特色。为满足这一要求,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保留了与岗位技能联系紧密的章节:如定量滴定分析部分,删减了理论性过强及与实际生活生产联系不紧密的教学内容;如物质的结构部分和统计热力学知识,增加了光谱、色谱等食品仪器分析的相关内容。调整后的教学内容既保证了化学知识的传授,又突出了实用性和针对性,教学效果大幅提高。基础化学为食品检测提供方法和技术支持,授课时应紧密结合生活实例和社会热点,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完善自身的专业认知体系,授课时还应加强与后续课程的衔接,适时进行举一反三,如讲授滴定分析时可强调其在食品分析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本课程的重要地位。

2.改革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多采用填鸭式教学,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为克服这一弊端,需改革教学思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自主自发地进行学习。首先,创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讲解溶液的渗透压时,可通过新鲜萝卜在盐水中失水变蔫的现象,加强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讲解电子分析天平的使用时,可将课堂搬进实验室,教师一边讲解一边演示,学生一边观察一边练习,从而使学生掌握操作要点。其次,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讲解二组分体系相图时,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板书难表现出来的图形,图文并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讲解仪器分析时,可组织学生观看相关视频,直观地展示仪器的内部构造和工作原理,还可通过特写镜头强调操作要点,加深学生印象。值得注意的是,多媒体技术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不能替代传统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两者的有机结合。

3.加强实验教学改革,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实验教学是培养食品检测专业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巩固理论教学内容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突出专业特色,基础化学实验教学要加强与食品相关知识的有机结合,开设研究型实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教学改革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删减一些比较简单或实用性不强的性质鉴定实验,加强定量分析实验技能的训练;二是改进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虚拟实验教学,解决对于大型仪器设备学生不能个个动手操作的难题;三是开设研究型实验,让学生自主完成“资料查阅—方案设计—实验操作—结果处理”整个研究过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构建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为了更全面地反映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情况,更好地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对现有的考核评价体系进行了改革。新的考核评价体系将总评成绩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平时成绩(占20%),从上课出勤、课堂表现、课程小论文、课后作业等方面进行考核;第二部分是实验成绩(占20%),从实验预习、实验操作、结果准确性以及实验报告等方面进行考核;第三部分是期末考试(占60%),考试内容上适当增加案例分析题的比例。

三、结语

基础化学是食品检测专业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为了提高人才专业素质,满足行业岗位需求,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基础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为我国的食品工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赵燕燕 平建 单位:潍坊工商职业学院山东英才学院

第三篇:高职商业插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一、高职高专商业插画课程教学现状

商业插画与当今的动漫设计,新传媒艺术等学科有所交叉,并且都具有一定的艺术气息,因此可以与这些学科进行一个横向的借鉴和比较。现代的艺术领域或多或少都会涉及商业插画的内容,比如绘画、电脑作图、动漫、摄影等。商业插画也由此变成了一种最紧跟时代潮流步伐以及时尚艺术气息的一门学科。相较于欧美等时尚大国,我国的商业插画课程起步较晚,并且还处于探索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学校对于该课程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商业插画教学在欧美等国早已兴起,但在我国,商业插画也是应时代所需才逐渐受到关注并且开设课程。但与欧美等国不同,不少高职高专并不能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将最前沿,最具有实际商业用途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仅在书籍装帧这样的课程里略有提及。教师普遍认为商业插画就只能用在杂志插图等领域,注重点也多是简单的图片美化,使之富于艺术性。

2、早期的教育方法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随着时代的发展,动漫,卡通,电子游戏等信息时代的产物越来越受到“90后”的关注,而学习商业插画的学生大多也是视野较为开拓,思想较为现今的“90后”。但教学的教师仍旧秉持早期的教育方法,缺乏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的意识,使得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不能得到很好的拓展。实际上由卡通,动漫,电脑游戏等衍生出来的影视作品、Cosplay以及网上店铺等已经初具规模,并且呈不断扩展的趋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照本宣科,应该在调研,测量,构思,设计等各个环节都要大力支持学生用现代眼光看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发掘好的创意。

二、高职高专商业插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除了之前提到的教育模式限制学生思维问题外,高职高专商业插画课程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课程设计不合理

如今不少高职高专学校仍旧将书籍装帧和商业插画放在一起教学,使得学生误会这两门学科是同一门学科。除此之外,独立设置课程的高职高专也不知如何合理设置课时,如果课时设置少了仍旧会影响商业插画课程教学的质量。最后,目前的商业插画课程教学大多还是采取苏联的教学方案,依附于美术教学方法。虽然学生的美术功底得到了认可,但其与时代接洽的创新思维受到了限制,不能很好地与商业需求契合。

2、学生缺乏有效的教学实践

目前许多高职高专没有有效的实践场地供学生进行实践,而学生所学的知识大多数也只能来自教师的教学内容和课本内容,学生的动手和实际操作能力得不到提高。而这些问题最终会影响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其今后的发展。

三、对高职高专商业插画课程教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

1、构建多层次的实践教学基地

商业插画艺术创新也是我国近几年所提倡的艺术创新的一个方面。以往各个企业常常抱怨人才市场的人才达不到企业用人标准,虽然劳动力数量巨大,企业仍旧面临人才缺乏的尴尬状况。事实上,要做到人才符合企业的需求,不仅仅需要高职高专等院校单方面的努力,更主要的是要加强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让企业为学校提供多层次的实践教学基地,企业直接从优异学员中挑选自己的员工。这样不仅能够解决学校学生实践教学中的空白,还可以有效缓解企业对人才需求的问题。

2、加强设计过程的考核

现今社会是一个快餐社会,大多数人的生活节奏过快,而忽视了做事的质量。而学生做学问尤其如此,常常有过半数的人只是浅尝辄止,没有钻研精神。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设计过程的考核。首先,教师要使学生建立一套“预设——试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在设计过程中注重向学生传达一种钻研知识,注重思考的研究学问的品质。其次,考核学生不应该只注重最终结果,而要把重点放在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设计是需要一个反复思考推敲的过程,而学生动手不仅要着眼于完成任务,还要对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索。比如一个简单的模型,可以鼓励学生使用PVC板,有机玻璃,KT板等材料,让其发现这些材料各自的优缺点,加深对该模型的理解。还应当鼓励学生对一个模型进行多次拆卸和重组,甚至是改良,使其充分了解一个模型的各个部件。最后,要鼓励学生转二次元平面图为三次元立体模型,加深其动手体验。

3、要建立优良的授课模式,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固有的教师一味照本宣科,与学生缺乏互动的授课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要大力改革教师现有的授课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教学。同时,教师要及时关注国际最新插画教学动态,了解现在企业对插画的需求,尽可能鼓励学生加入现有的动漫、卡通、游戏等时尚元素,并努力迎合当今各大商家的要求,建立优良的授课模式,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商业插画将越来越受到企业和各大高职高专的重视。因此要从教学方式,课程设置,考核模式等各个方面对该课程进行改革,并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实践场地,提倡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不断提升自我以达到企业用人标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商业插画课程教学制度会越来越完善,越来越能够契合时代需求,并与欧美等国的教学水平接轨。

作者:张谦 单位: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

第四篇: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实践

一、我国高职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1.高职体育教学的发展形势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改革上的重视程度不高,在教学大纲上也没有确切的改革方案,还有在课程结构设计上也不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这些都不利于学生体育能力和技能的发展。总体来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比较片面,没有突显出高职教育教学的特征。另外,在高职体育教学形式的改革方面,以往的教学方式是老师只负责讲授知识,学生只负责学,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相对较少,而且教师对学生的发展情况关注的也很少。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尽量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的兴趣和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推动体育教学改革。通常男生比女生更热爱体育运动,但如果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能更幽默风趣一些,会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以上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在目前的高职体育教学中体现出来,因此,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较慢。

2.高职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职体育教学改革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高职院校对体育教学的改革的重视程度不高,第二,体育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都与现今高职体育教学的发展要求不符。具体表现是高职院校的领导忽视体育教学的改革,在体育教学改革的方针上没有制定明确的目标,也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导致体育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内容都跟不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理念还是比较传统,教育方式落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以下对高职体育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首先,大多数高职院校没有与自己学校自身发展相符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其次,在体育教学上的模式比较单一,导致学生缺少学习的热情和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再次,在体育教学的方式上,师生之间的互动程度地,大多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高,多数处于被动听课的状态,因而学习效率不高,只是把听课的过程当作完成一项任务而已。

二、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

为了加快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要对体育课堂教学进行探索研究,从而培养符合国家现展的高素质的体育人才,还要通过调整教学方法和明确教学目标等方式来推动高职体育教学的改革。

1.高职体育教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方法

(1)高职体育教学的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的方式来了解高职体育教学的现状情况,并通过文献资料法和利用网络搜集相关的资料来对高职体育教学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通过研究找出高职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的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推动高职体育改革的进程,培养符合现展需求的体育人才。

(2)高职体育教学的实验方法

在找出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原因后,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于高职体育课堂的教学的改革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第一,高职学校要明确体育教学的发展理念,采用现代教学模式,明确学校体育和体育课程目标之间的区别,结合学生的专业和自身特征制定体育学习目标。第二,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增强学生的机动性和灵活性,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并且要根据社会对学生的要求来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第三,教师在实际的训练中要总结学生的优势与不足,对于不足之处,要采取有效的训练方法提高学生的技能和身体素质,最后对学生的总体情况作出客观合理的综合评价。

三、推动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措施

1.高职体育课程教材内容的改革

在体育教材内容的改革上,首先要注重教材改革的实用性,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向学生介绍关于运动损伤的医疗常识和基本的急救措施,增加学生的医疗常识。还要向学生介绍相关体育项目的知识,增加学生对不熟悉的体育项目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培养自主选择的能力。通过定期的训练,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

2.完善体育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机制

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逐渐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培养学生参与体育的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并且通过体育训练,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沟通能力,增加学生对体育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和体育技能的提高。使学生认识到体育运动可以使人终身受益,从而推动体育教学的发展,为社会的发展多做贡献。学校要不断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体育教育,从而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和能力。此外,学校要构建良好的教学运行机制,为学校的管理创建一个良好的平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良好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来保证学校健康的发展,进一步加快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

作者:王艳珍 单位:长沙职业技术学院

第五篇: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探讨

一、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英语教师队伍建设跟不上时代要求

多数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们按照以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讲授英语知识,用英语翻译法进行教学,讲解英语语法并且教师对高职教育的专门性认识不足,导致现在采取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不一致,再者,高校普遍扩招使高职英语教师的工作量加大,繁重的教学任务使他们很少有时间和机会到其他本科院校进修专业知识或参加本门学科的学术交流,也就更不可能去关注教育教学前沿的科研发展动向,所有这些因素都极大地制约着高职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缺乏双师型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面向基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可针对不同专业的行业英语,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但应有扎实的英语知识又应该具备一定的相关专业操作技能,具备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是一专多能的教师。但实际情况却相反,由于英语语言学科的特殊性,大多数英语教师都只有英语语言的相关技能,不了解其他行业的知识,因此,在讲授行业英语时,比如医护英语、会计英语、计算机英语、建筑英语等,由于老师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课堂上就只能简单地讲解单词、翻译文章,而这样的教学模式太单调枯燥,很难调动学生学习行业英语的兴趣。

(三)高职院校学生基础参差不齐

高职院校的学生是普通高考的最后一个批次的学生,以及对口职高生,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且大多数英语基础相当差,有些学生甚至是零英语基础。学生完全、完全依赖老师的一字一词的讲解,学习缺乏自主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很难对学生提过高的要求,从而也使得教学改革的难度加大。

二、高职院校实施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建立符合现代教学需要的英语教学模式

我院的公共英语已经开展了这项工作,针对护理专业开设了《医护英语》,但如前所述,由于缺乏双师型教师,这门课程目前采取英语翻译课的模式进行教学,这有必要进一步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1.从课程设置方面考虑。

高职英语教学应贯彻符合高职特色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应充分考虑教学时间与学生英语基础以及学生以后工作的需要,不能大而全地向学生灌输英语知识。从教学内容上可以在第一学年开设“基础英语课”,第二学年开设“行业英语课”,使学生毕业后,既具备基本的日常英语运用能力,有具备本行业的英语应用能力,符合高职院校的培养目的。

2.从教材内容方面考虑。

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来看,基础英语课应加强英语口语教学,在教材中融入与学生的校园生活及学生周边的生活相关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真正地在实际的生活中用得上英语。对于专业教材,应针对不同行业的需求,选择与之对应的行业英语教材。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同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深入到企业、工厂等第一线实地搜集相关的英语资料,充实教材,学生毕业上岗后,立即就能使用该行业的英语知识,让他们体会到“学以致用”,也就更能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教学方法应不断创新

随着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地不断进行,产生了大量新的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法就是其中之一。该方法是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学生们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老师指定的学习任务,这种方法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既交流了知识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挖掘他们的潜能,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既有理论基础知识又具有实践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英语教师除了具备英语专业素质以外,还应具备相关行业的知识,成为具有深厚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双师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应不断加强英语师资队伍建设,开发多种渠道加强教师的培训,深入到工厂、企业第一线观摩,并参与一段时间的生产,吸取相关的行业实际操作技能,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满足高职英语教学的需要。

(四)利用网络实现师生的双向互动

利用校园网络资源,互联网等平台,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可进行广泛交流。可用于课堂中的教学讨论,课后的答疑、布置作业、提交作业等,进行师生间的互动。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学生能随时随地学习,能更好地为教学工作服务。

三、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目前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已有所发展,但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并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教材开发等工作,从而进一步推进高职英语教学改革。

作者:李敏 汪青 单位:四川达州职业技术学院

第六篇:高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1课程背景与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课程背景

《电子技术》课程是机电设备、自动化及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专业平台课,除通过理论学习掌握必要的知识外,还必须通过实验及生产性实训学习掌握电子元器件的应用及典型电子产品的制作技能,为学生今后学习专业课打下必需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它是一门理实一体化的课程。

1.2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近年高职学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的表象看,本课程成了严重挫伤机电设备、自动化及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信心及教师教学信心的利器。究其原因,有学生数学、物理及逻辑知识储备不足的生源问题,主要原因还在于教师没有及时根据生源特点、高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考试考核方式等方面与时俱进的改革,导致该课程教学存在下列问题:

(1)教学内容重理论、轻技能,没有体现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特色。

(2)教学模式落后:先理论教学、再做验证性实验,理论与实践相分离,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高职教育教学的要求。

(3)实践教学与技能培养脱节,与学生职业技能鉴定工种考证联系不紧密。

(4)考核方式单一:主要还是以2小时100分钟闭卷笔试的传统方式进行考核,不能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更不能考核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

2教学改革拟解决的实际问题

(1)理清课程的专业定位和课程能力目标,重构课程教学内容。将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情境设计,编辑出版教材,修订课程标准。

(2)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修订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以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引领课堂教学内容,以工作项目的完成引领实践教学实施。

(3)实践教学改革。开发新的实训项目,摈弃验证性的实验实训项目,开发工作过程型、产品驱动型并与维修电工岗位技能鉴定紧密结合的工学结合实训项目。

(4)改革探索形成新的课程考试考核方式。采用过程考核的方式,全面考察学生对课程学习目标的掌握程度。

3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在教学方法方面,实行精讲多练,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减少验证性试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创造性实验,加强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鼓励学生参加生产和社会实践活动、课外科技活动,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和质量,促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深入发展。

3.1重构教学内容,形成“项目化”教材和课程标准

重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模式。将整个课程的教学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情境设计,学生通过教学情境的学习实现课程的学习目标。为提高教学效果,以工程实际问题为工作任务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贴近工程实际和时代要求,扩展学生眼界,提高学生在实践应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组合逻辑电路的讲解中,首先从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出发,然后和学生一起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提出最优的解决方案,而在方案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就是当堂要学习的,也正是学生想要迫切知道的,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学习意识很浓,可以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和以往的传统教学相比较,改变了传统常规教学中枯燥的理论知识被动学习的局面。新的内容和学习方法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学习,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新设计随堂实训和单列综合实训项目,取消验证性实验实训,增加“基于工作过程”的情景化实训项目。如二极管及应用模块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二极管的性能和应用,教学过程并不是按部就班,而是先由学生讨论自己对二极管的认识,然后由老师列举说明,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简单照明电路为工作任务,然后在电路中串接二极管,让学生观察电路的变化,根据电路变化不同进行讲解,最终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二极管的使用方法,管脚判别,以及单向导电特性等性能。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主的实践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地学有所获。电子技术课程包括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两部分内容,理论教学58学时,实践教学22学时。教学内容的调整是本次改革的主要任务,调整的方向主要以突出实践教学、压缩理论教学、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系统化项目教学过程设计。

3.2改革教学方法,制定新的课程教学整体设计

(1)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加涅的教学和学习理论,影响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有四个方面:适中的注意力、适中的相关性、适中的自信心、适中的满足感。根据马斯洛的人性需求理论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也有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归属感的需求和满足感的需求,这些需求如果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满足,学生就会对学习持正面的期望,相信自己能付得起学习的代价,愿意为学习付出代价;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激发对学习的满足感,让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①以工作任务引入教学内容。工作任务主要以工程实际问题为项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讲解之前先将工作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先思考,经过老师讲解相关内容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②以工程实际项目作为工作任务。由于我们现在处于一个电子产品发展非常迅猛的时代,要求我们能够跟上时展的步伐,并能够使课堂上讲解的内容和时展的步伐保持一致,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设备、新应用实例,课堂上主要以实际发展需要的工程实际问题为项目作为主要教学内容,扩展学生眼界,使学生更贴近工程实际和时代要求。

(2)教学方法。

①教学方法采用项目教学,以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②运用启发式教学,从基本知识复习开始,引导学生应用学习内容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寻找解决工作任务的方法和途径。③以“教”、“学”、“练”互动结合,教师示范,学生练习,学生提问,教师解答、指导。选用工程典型案例讲解,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练习设计,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设计的过程中,熟悉所学内容,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同时学会分解项目、完成任务的最佳方法。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多注重对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的学习被动跟着老师的思维一步步向前,学生不用动脑筋,也没有时间动脑筋,所以也无法将理论知识进行消化及应用。项目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实际工程任务引入。在电子技术教材的修定过程中改变了传统的讲解顺序,而是以解决任务为学习目的,先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让学生对工作任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再讲解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所需要掌握的相关知识内容,提供按部就班的引导,提出相关能够引发达到学习目标的练习。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估,最后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

(1)提出工作任务:开课之前先提出本节课的工作任务,分析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给学生自行思考时间,试着完成。

(2)复习过程:从工作任务的角度出发,复习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和分析方法,引入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

(3)讲授过程:重点以工程实际应用为例讲解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过程,让学生掌握组合逻辑电路设计方法的同时,了解组合逻辑电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4)总结内容:在组合逻辑电路特点及分析方法基础上,总结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以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5)返回工作任务:通过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学习之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工作任务。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效果评价:教学评价方式为目标考核与过程控制。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完成本项目工作任务和课后训练为目标,并及时指导学生解决完成任务时遇到的问题。

3.3改革考试考核方式

改革探索形成新的课程考试考核方式,采用过程考核的方式,全面考察学生对课程学习目标的掌握程度。结合课程培养目标,以教学过程为主线,将学习目标细分为若干考核得分点,每个得分点根据知识、技能和态度制定详细的评判标准,最后汇总成课程学成绩。成绩真正反映知识、技能与态度。

4结语

本次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之处是打破传统的教学顺序,以学生的认知结构为起点开展系统化项目教学过程设计,主要在教材建设、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在课程教学改革中进行了一系列实践与探索工作,编写了《电子技术与应用》教材并于2014年1月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同时还编写了《电子技术与应用实验实训》指导书,制作电子技术多媒体课件和电子教案。经过两年半的教改实践与探索,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切实提高了《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质量。

作者:赵媛 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第七篇:高职职业元素下课程教学改革

一、注重职业元素在茶叶化学教学中必要性分析

茶叶化学教学以茶叶为研究主体,研究茶叶中的化学问题。实际上茶叶生产与茶叶化学紧密联系,可以说化学渗透到茶叶生产的各个环节,渗透到茶树栽培、茶叶加工、茶叶审评及茶叶包装贮运等几门主要专业课的内容中。茶树是活的生命有机体,其鲜叶内含物质含量和组成状况是构成茶叶品质的物质基础。通过茶树栽培的学习,了解鲜叶内含物质在茶树机体内代谢状况及茶园栽培管理知识,这都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化学问题。茶叶加工的实质是利用茶叶生化特性,通过不同工序,促使茶叶的内含成分和外形发生相应变化。如绿茶通过加温破坏酶的活性,终止茶叶生化反应;红茶发酵则是充分利用茶叶生化反应;而利用粗老茶及茶的废弃物如茶梗、茶末、茶渣等提取可利用的活性物质和茶多酚、茶多糖、茶色素等功能性成分;进一步研究开发茶功能性新产品则主要靠的是化学、物理的方法和技术。茶叶品质优劣的评定涉及茶叶的色、香、味、形等指标,面对工业发展对环境带来的污染,农药残留、重金属残留是否符合安全标准,离不开常规理化检验。此外,除了产品推介宣传,包装最主要的功能是防止茶叶贮藏、流通过程中品质的劣变。茶叶具有陈化、吸湿、吸异、易脆等化学物理特性,与茶叶本身的组织结构和化学成分有关系,而包装用的材料也是化工产品。在茶叶化学教学中,应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茶叶化学知识,熟悉茶学专业岗位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并能够在茶树栽培、茶叶加工、茶叶审评及包装贮运方面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工作任务。学生要明确职业能力、职业场景和必备的职业知识,这就需要将这些职业元素渗透于茶叶化学的教学中。因此,在茶叶化学教学中应充分体现茶学专业教学的专业性,在教学中注重职业元素,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开发和利用职业元素的实施策略探讨

(一)更新教学理念,强化职业意识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是活动的灵魂。职业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其教学必须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找准与专业知识学习相关联、与职业能力培养相沟通的教学切入点显得尤为重要。如茶叶生产与化学紧密相关,发展绿色化学就是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使其变为安全、清洁的生产,而茶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则必须走清洁化生产之路。因此,可以借鉴和利用绿色化学研究的成果和经验,实施茶叶清洁化生产技术,发展绿色茶、无公害茶、有机茶,做强做大茶产业。又如目前茶与人体健康的研究方兴未艾,茶既是饮料,又可用来防病、治病,集药、食于一体,两种功效兼备。茶叶作为丰富的天然药物和保健食品资源,开发前景广阔,茶叶活性物质的研究与利用正是当前茶叶化学、生物化学最活跃的领域之一。这样就从意识上端正了学生对茶叶化学学习的态度;而教师在明确的职业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学所设计的方案才能符合高职教育教学规律,才能避免盲目性,增强针对性。

(二)优化教学内容,模拟职业情境

茶叶化学主要教学任务之一是关于茶叶内含物化学。内含物包括酶、多酚类、糖、氨基酸、咖啡碱、维生素、矿质营养元素、香味物质等,教材编写侧重于其结构、性质和生理功能。虽然内容理论性强,条理清晰,但难度偏大,学生基础较差,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基于此,在教学中采用角色扮演法,设定角色,比如让学生扮演茶叶生产员工、茶营销商、茶专家、茶企业家、顾客等不同角色,以此出发来设计课题,如六大茶类的区别,真假茶之鉴别,新、陈茶之鉴别,茶与健康的关系,泡茶水的选择,茶叶的贮藏保鲜,如何选好茶,如何购买新茶等。依据与专业相对应的职业活动的典型情境为导向,对教材内容结构进行了重整,将课本知识和职业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如在学习对茶叶内含物多酚类物质、茶叶类脂类章节时,以《茶叶审评》中职业技能鉴定评茶员工种的要求,以茶叶的颜色为中心,优化教学内容,梳理茶叶中的色素知识点,这就大大增强了学生职业(专业)的适应性与针对性。学生以评茶员的身份与要求来学习该章节知识,条理清楚,思路明晰,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被大大激发。

(三)丰富教学方式,对接企业需求

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生产动态,关注企业发展是理论教学的第一手鲜活教学资源。2010年黄山市谢裕大茶叶公司与安徽省内某高校、某光电技术公司共同研发出“茶叶品质分析仪”(俗称“生茶报价仪”),解决了茶叶生产中鲜叶收购的质量等级评价问题,具备客观、快速的优点;黄山满仓茶业有限公司与有关科研单位合作,运用高科技专利技术培育出“富硒猴魁”新产品,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太平猴魁茶的产品附加值;黄山歙县茶商徐清和花巨资请茶农移栽兰花入茶园,建立兰花茶基地,以兰香入茶,开发新品种;2011年日本地震造成核泄漏事故,茶学界捐赠茶多酚产品,帮助他们抵抗辐射,增强免疫力;2013年黄山茶叶质量安全研究中心通过能力验证,茶叶中农药残留检测被CNCA、CNAS等组织测量验证和审核通过,为黄山市本地区及周边省市茶叶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质量保证。在教学中及时补充这样一些企业信息,并结合实训带领学生深入到企业、基地去参观、见习。这样做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吸收理论知识,紧跟专业前沿动态;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及时了解企业发展,对接企业要求,为今后顺利入职提供了有利参考。

(四)编写校本教材,完善课程资源开发

教材是达成课程目标的一种重要教学资源,由于茶学专业的特色性,目前全国仅有为数不多的职业学校开设茶学加工生产及检验、营销等专业。中国农业出版社组织黄山职业技术学院及兄弟院校共同编写的“十二五”规划教材中虽未包含茶叶化学这门课程,但在几次编写组会议上参会同行对茶学几门专业基础课程教材的编写均有积极的建议与思路,因此有必要在学校层面进行校本教材的开发,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对前期教学资源予以有效整理,完善课程资源的开发。基于此,参照《茶叶加工》中的茶叶成分、《茶叶审评》中的理化检验、《茶与文化》中的茶与健康等内容,并结合本科院校教材如《茶叶生物化学》《茶叶生物化学实验教程》等,教研组编写了讲义,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录制了影像视频,在教学试用中取得了较好效果。基础课教师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深入企业,了解生产流程、企业文化、前沿动态、典型案例,在此基础上整理、编辑教学素材或讲义,通过真实的案例去丰富基础课的教学内容,这是基础课生动活泼、学生易于理解的制胜法宝。

(五)申报教学课题,寻求理论支撑突破

在高职茶叶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中注重职业元素,有许多问题都值得进一步探讨。申报院级课题“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课程改革探讨”,这有利于集中教研组同仁合力,集思广益,在院领导、科研部、教研室的支持下,发挥广大教师积极性,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践,并在实践的基础上上升到一定理论层次,为与之相关的基础课程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此外,茶叶化学课程中丰富的茶叶内含物及其功能性成分知识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以此为线索,与学院医学系联合开展“茶与健康”研究课题申报,将其划分为若干子课题,如六大茶类的保健功能、茶的功能性成分开发、茶疗茶食与健康、茶文化与精神健康等。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让茶与健康走近全院师生中,倡导健康饮茶和时尚礼仪。

(六)改革评价机制,适应技能考核要求

以往的课程考核评价重点放在对本课程内容的记忆上,在对课程的理解及应用上存在很大不足,考试考不出学生的真实成绩,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此在茶叶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采用阶段考核与最终考核相结合,试卷答题、小论文、企业调查等方式相结合的考核手段,并尝试采用“后续性”的评价方式,结合随后进行的专业课程学习,由基础课程教师与专业课程教师共同给出综合评价。围绕茶叶各工种技能考核要求,特别是各工种理论知识考核中与茶叶化学相关部分出题,模拟技能工种考核的理论考核,加强了针对性与实战性。这样大大丰富了考核评价体系,在考核评价上达成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对接,促进了学生基础课程学习的主动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基础课程教学中应注重职业元素,重在服务学生专业学习,提高其科学文化素养,把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融入相关课程教学中,推动高等职业学校教学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推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这样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作者:汪辉煌 单位:黄山职业技术学院

第八篇: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一、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

(一)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观念落后

体育教学观念对于体育教学改革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错误的体育教学观念会对教师产生错误的影响,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忽视以人为本的重要性;学生对体育教育的不够重视,认为体育课堂消耗体力,容易造成意外伤害等,甚至有很多学生出现了旷课等不良现象。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没有讲明体育运动对人身体健康的重要性、科学运动对于人的好处以及不运动产生的害处等,对于体育运动认识的缺乏导致了体育课程进行的困难;其次是体育教师教学观念的落后,没有根据现在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日常运动状况、兴趣爱好等来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教学,导致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运动兴趣缺乏、体育伤害大量发生。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自身素质不高

很多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不高,给整个学校的体育发展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素质不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高职院校在招聘体育教师的时候只重视其专业技能,而忽视了教师的整体素质,使得招聘来的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很高,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无法完全胜任教师的角色,难以实现教学目的。其次,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使得体育教师人数不足。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使得学校容纳了更多的学生,而在学生增加的同时却没有相应地增加体育教师的比例,使得体育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精力严重不足,不能够按照学生的具体状况进行因材施教地教学。最后,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缺乏统一培训的机会。很多高职院校缺乏对体育教师进行统一培训,使得体育教师只能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获得自身教学经验的增长而无法通过系统的培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规范化程度不高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行,很多高职院校也对自己的体育教学进行了改革,但是由于存在着很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体育教学改革的规范化程度不高,使得体育教学改革的效果不够明显。首先,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缺乏相应的课程标准。高职院校缺乏相应的体育课程标准,很多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改革是参照本科相关的体育课程标准来进行的,这样的课程标准并不符合高职院校的实际需要,当然这样的课程改革也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其次,高职院校体育改革的随意性较强。很多高职院校在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时不按照国家相关的规定进行,在改革的过程中人为性和随意性较强。最后,很多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设施和场地不足。教学改革要求相应的教学设施能够保持同步,但是很多学校由于经费缺乏、对体育教学不够重视等原因没有将相关的体育教学设施配备齐,这使得体育课不能够正常、规范地进行。

二、在高职院校进行体育教学改革的具体路径

(一)提升教师的体育教学观念

首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坚持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体育基础来选择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方法进行体育教学,这样既能够使学生得到充分的、良好的锻炼,又能够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其次,针对高职院校中学生的不同专业开发出锻炼其不同身体部位的体育项目,通过有针对性的开展体育锻炼增强学生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有效预防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职业病的发生。

(二)提高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素质

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素质关系着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能够顺利进行,也关系着体育教学改革的成败,所以我们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首先,对全体体育教师进行体育学科前沿知识培训,使其的体育知识储备能够不断地贴合社会发展。其次,对全体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培训,使得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中能够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减少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运动伤害,提升学生的运动热情。

(三)实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规范化

首先,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应该按照国家的统一规范来进行。我们国家对体育教学改革设置了一定的规范,但是很多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没有按照规范进行,使得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随意性加大,不够科学。所以我们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一定要按照国家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进行,促进体育教学改革的规范化。其次,高职院校应该根据自身的体育状况选择体育教学教材或者自行编制教材。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材的缺乏也是造成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不规范的重要原因,所以高职院校应该按照自身学生的状况来选择合适的体育教学教材,使得体育教学改革更加规范合理。结语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在学生整个人生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高职院校也积极响应国家要求对体育教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探索,但是在教学改革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体育教学的发展。

作者:刘春霞 乔素景 单位: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第九篇:高职机电一体化实践教学改革

一、引言

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使机电一体化技术成为了现代工业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主要由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液压与气动、传感器技术、PLC技术等构成。其课程的教学模式是按照传统的理论体系以学科为核心来组织教学,教学的出发点是学科理论体系的学习,考核学生的标准也是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这对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是有好处的。但是也存在着缺点,学生毕业后大部分被分配在生产第一线,主要工作包括设备的维护与检修,这样就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这与学校教学的目标相冲突的。

二、专业培养目标的改革

通过对大量企业机电一体化专业需求的调研可知,现代制造业企业紧缺机电一体化技术高职人才,其主要工作内容为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维修与维护。因此高职院校的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确定为“现代制造业企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维护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专业培养目标的明确与企业的人才需求相吻合,使学生的就业率及就业质量都得到了提高,但同时也对高职院校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专业教师在具备系统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有相应的实践动手能力,这就需要学院和系部的大力支持,支持专业教师深入企业第一线,同时推行校企合作,将企业第一线的技术人员引入学院,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真正的适应企业生产,对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过渡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改革

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应由学院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研讨制定,以综合素质培养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围绕培养目标,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进行合理的综合安排,力求整体优化,培养实用的职业技术人才。对于专业基础课的整合,应将传统的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进行整合,改为电气基础;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等课程进行整合,改为机械基础,对内容进行调整,针对企业需求,力求教学内容简单实用,省略繁复的推导过程,着重技术的应用。同时,学生应具备一门基础技能,就是机械制图与CAD课程,应将理论教室搬到机房,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将计算机制图融入,提高了学生对技能的掌握程度。对于专业课程的改革,应将传统的液压与传动、电机与电气拖动、PLC技术、传感器技术等课程改为项目教学课程,以实际的工程项目为导向,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将学习情境与工作情境相融合,将学校教学与工厂生产相结合,这样可以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不但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还提高了动手能力。同时,在与同学的协作中,养成了团队精神,这对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改革

专业课程的改革意味着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将教室搬到车间,结合现代信息教学技术,在教学中真正实现“在做中教,在做中学。”项目课程的教学对教师和教学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具备理论知识的同时,应对现代企业的生产设备有一定的认识,并具备相应的动手操作能力。而教学环境应配备与企业生产设备类似的教学设备,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同时,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的融合,应使学生的实践环节达到整个学时的60%以上,保证学生在毕业时,在获取毕业证的同时,还能考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

五、教材建设改革

专业和课程的改革对教材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工程实践项目为导向的理实一体化教材应符合本校教师和教学设备的需求,因此,各校的教师应开发适应本校课程特色的校本教材。教材的开发应在企业专家指导下进行,以本校的教学设备为平台编写教材,该教材应适应企业生产需求,理论与实践能穿插结合,应具备本校的特色。

六、信息平台的建设

机电一体化专业应建立相应的信息平台,包括精品课程、系统仿真、试题库、习题库等内容,对该平台进行动态管理模式,教师可以实时追踪学生的数据,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该平台,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还可以对学生进行考试,改革了传统的考试模式,使教学更灵活。

七、总结

插画课程总结范文3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二维图形;动态图形

一、二维动态图形教学内容

二维动态图形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美国动画师约翰•惠特尼第一次使用这个名字,是指在平面设计背景下,简单化和抽象化的动态图象形式,主要用来传达信息和视觉设计。1955年,平面设计师索尔•巴斯制作的动态图形电影片头应用他对平面字体和当代设计的经验,影响了二维动态图形的设计发展。此后,在不断的探索中,二维动画课程教学也成为平面设计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近几年的课程教学,我认为二维图形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在电脑屏幕中,二维作为平面范围内的视觉形式通过景深形成有形空间。其画面中的图像具有图形和影像两种视觉形式。二维的图片可以传递出具体的观点或情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进一步丰富观众的想象力,最终突出和强调所传递的视觉信息。第二,在二维动画教学中,图形是说明性的图画形象,例如象形文字,图像字符,绘画,插画,照片以及印刷等,尽管每一种图像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功能,相对视觉文字,它们都可能成为文字的补充。第三,图像可以是二维的或虚拟的,例如照片,插画或显示屏,它也可以是三维的,像雕塑作品,图像还可以通过一些视觉工具捕捉到,例如照相机,镜子,激光,望远镜或显微镜,以及人眼等自然物和水面的倒影等自然现象。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中,二维动画教学是基于平面图形的教学设计思维的软件应用型课程,教学目的围绕着平面图象的基本设计思维而展开,让学生在对设计基础知识的掌握中也适应数码时代的设计应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理解传统动画、MG动画、微电影、动态网页、网络广告、微视频、UI动效等动画设计领域的基本特点。

二、二维动态图形课程阶段性教学

相对来说,二维图象的构成方式主要有静态和动态两种。由于我们平面设计中的二维动态图形教学与实践TEACHINGANDRESEARCHONMOTIONGRAPHICDESIGN在观看动态图形的时候,是一系列静态图片以序列的方式运动,因此在教学中,我将二维动态图形的课程分为两个步骤来进行阶段性训练。

(一)二维静态图形图像

通过对二维静态图形图像课程的训练,能培养学生的平面空间概念,增强对图象构成的认识,并有助于提高平面设计课程教学的质量。1.图像表现:图像有不同的风格和表现形式,例如图标,符号,记号或徽标。文字,图片和插画都是以内容,结构和风格为基础的图像表现形式。《旧唐书•张行书传》中说“观古今用人,必因媒介。”图象的传达媒介在艺术范畴内指绘画颜料的表现技法;无论是基于颜料的绘画形式,还是以数码为载体进行创意的图象都是设计的不同表现形式,无论是来源于网络上的视觉图片,还是生活中拍摄的素材,各种数码设备丰富的编修功能可以直接模拟出全景或是晕映风格的图象。2.图像合成:图像合成是一种图形处理的方式,历史上有许多图形艺术家使用这种方法,在现代主义时期,图像合成和拼贴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艺术处理手法,将照片,图形,文字和版面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图像或使作品具有新的含义。计算机软件对这种设计方法进行了延伸和加强,可以消除各个元素之间的合成痕迹,拼贴图片。在不断的教学摸索中,我发现对于平面广告专业的学生而言,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合成与拼贴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更自主地搜集素材和设计实践。3.图文结合:无论文字还是图象都是影响二维动画视觉效果的重要因素。文字和图形的结合也是设计中常用的视觉形式。在有些设计中,文字和插图的界限也含混不清,例如Bespoke字体是一种带动画模糊效果的字体,其图象使人联想到显示屏的光点,可以应用在展示ATM技术的设计中,寓意数据传输的超快速度。

(二)二维动态图形图像

二维动画是二维平面图形图像的延伸,在创建动态图片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运用图形的线条,色彩等和摄影蒙太奇处理的视觉思维方式展开创意。最典型的移动图像是电影或电视,当然还包括数码视频。它可以通过活动的幻境实现动画的效果。除了传统的电影外,数码相机,手机也可以捕捉到移动的图像。动态图形设计就是在静态视觉表现基础上创建出来的动态视觉形式,任何视觉元素,例如文字、图片、材质、图形或者线条,都可以被用于动态图形制作。在二维动画课程教学中,我根据自己对二维动画的理解安排课程,使学生学习从二维动画原理,到掌握图形动态制作的技巧。

1.以画面为中心的动画

动态画面是由连续的画面构成的,并通过景别和镜头的运动实现画面情景,画面的视觉效果具有综合性的视觉印象。简单的如INTERPHOTO,是一款与相片相关的相片处理软件,能拍摄不同影像风格的相片,并采用宽荧幕模式记录影像,以及编辑音乐,文字和色彩。

2.蒙太奇组合画面动画

“蒙太奇手法”指电影剪辑中的镜头剪接特效手法,在二维动画表现中常将多幅图片进行有机的剪接组合,形成插画风格的图片。即是连续性的画面组合。在设计中,若能有效结合文本和图像,以对比的方式呈现形状和颜色,再加上招牌上的动画等,就能引起观众的注意。

三、二维动态图形课程形式

在二维动画课程教学中,重点是训练学生:1计算机辅助设计表现基础;2二维图形设计的设计表现形式;3动态图形的表现技巧;4二维动画在设计中的应用。课程分一个设计思考和三个设计表现环节;图像符号在平面中的重要表现、图像表现、图案表现以及图形表现。通过教学摸索,我认为在二维动画教学中,应使学生认识到动态图象教学需要学生不仅理解二维图形的基本原理,也要了解平面媒介形态下视觉效果的应用,并通过教授计算机图像软件使用方法,使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图像软件有效地学习设计基础的不同形式。

(一)计算机辅助设计表现基础

PS,FL等是图形设计中常用的电脑软件工具。在教学中,通过讲解软件命令操作为主要内容并辅于操作练习,课程设置力图使同学们在计算机思维环境中掌握设计基本规律。例如AdobeIllustrator是Adobe系统公司推出的基于矢量的图形制作软件。能与位图图形处理软件Photoshop共享一些插件和功能,其静态图象格式为JPG,PDF格式,同时它也可以将文件输出为Flash格式,并与Flash连接使用。在Illustrator工作环境中,基本图形主要包括直线、弧线、矩形、椭圆形、星形和多边形等对象。在静态图形表现中,Illustrator能做出集中,放射的效果,可以将晕染的方向从中心往外扩展,或是看起来像在旋转。Illustrator文件也能制作动态图形。作为动态图形设计软件之一,Flash具有图形编辑的重要功能。与下载类似的位图图像相比,下载矢量图形的速度比较快。Flash是二维矢量动画软件,使用Flash可以设计简单的动画,包含丰富的视频、声音、图形。使用Flash可以导入Illustrator制作的矢量图,并制作动画效果,也可以直接在舞台上绘制图形,可以创建压缩矢量图形并将它们制作为动画,也可以导入和处理在其他应用程序中创建的矢量图形和位图图像。一方面,计算机辅助教学带给二维动画设计教学新的理念,使平面构成表现形式更为具体化;另一方面,由于软件教学内容模式容易固化思维,二维动画教学应该将课程软件教学与设计创意有效衔接整合。

(二)静态图形设计的设计表现形式

形状是二维的平面,我们在课程中大致将其分为三类:几何图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有棱有角边缘鲜明。图形具有直观,快捷的特点。图形以具体可视的形象来表述信息。在二维动画设计教学中,我将图形的概念引入软件工具的掌握中,教学课程涵盖二维图形的创建到动态图形的展示。二维图形即自然的具象形态与抽象的形态。抽象图形包括有棱有角边缘鲜明的几何图形;有机图形是从自然界或者生命组织中衍生出的图形是最接近自然的;随机图形是从想象和发明中得到的图形。首先,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讲解创建二维图形的基本方法,(1)绘制基本图形:即绘制点、线、网格等。基本图形主要包括直线、弧线、矩形、椭圆形、星形和多边形等对象。(2)图形绘制功能:绘制对象主要使用工具箱中的填色和描边按钮、渐变面板、画笔面板、图形样式面板来实现。并通过单色填充、渐变填充和图案填充创建图形。(3)几何图形构成:无论是在CorelDRAW还是Illustrator中,基本图形都是制作任何复杂图形的最基本元素。如像是数字照片和位图图像,不是矢量图像,但如果需要使用数字照片,就可以使用实时描摹功能来转换它。在二维动画教学中,在创意阶段,我引导同学们先在生活中拍摄的100张同一物象的不同角度,不同呈现方式的图片中,从中寻找灵感,发现并体会从第一张照片开始到后来直至第100张时的观念与思维上的变化,并做相关文字记录:然后在100张图片的拍摄过程所给予思维启发绘制矢量图形完成动态作品,如图1。强调图形化的,素描方式的,符号化的,手绘的表现,充分运用矢量图形的绘制技巧。如图,在这幅学生作品中,同学将符号进行有序排列并稍加变化,以正方形的图形创意为基本元素,应用对比构成的形式展现图示的动态变化效果。将动态图形的创意有步骤地以平面的形式设计表现。

(三)动态图形图像的表现技巧

使用Flash也可以创建二维图形,Flash包括多种绘图工具,它们在不同的绘制模式下工作。Flash动画播放原理与影视播放原理是一致的,产生动画最基本的元素也是一系列静止的图片,比如要制作一个10帧的从圆形到多边形的动画,只要在第1帧处绘制圆形,在第10帧绘制多边形,然后利用“创建补间形状”命令,自动添加出两帧之间的其余帧即可。由于动态图形设计动画融合了视听语言,声音和画面,在创建动态图形过程中,应巧妙地运用图形、线条、色彩等和摄影蒙太奇处理的视觉思维方式展开音画创意,同时,手绘形式的记录镜头运动也是一个好的动画创意的开始,如图2。

四、二维动态图形课程教学案例

1.自然形态表现:从具象图形到抽象图形

在课程中将生活中常见的物像概括并以点线面的抽象形态表现出来,提取物像图形图案的构成形式,以手绘的形式对图形进行表现,并使用图形设计软件Illustrator加以编辑,然后用故事板的形式展现,如图3。学生运用了抽象的手法将身边的物品固体胶以点线面的形式归纳并表现出来,并且分别将情感与表情例如高兴,失望,通过固体胶表现出来。

2.影像蒙太奇:静态图像拼贴

任意选择四张图片,将其组合在一起构成新的含义。可以用打散,改变尺寸,仅显示局部等方法来帮助构思。

3.动态表现:使用二维动画软件FLASH为视频或网络创建动态图形

内容以文字,图形,图像或图案为主要动态表现,运用时间轴和关键帧处理Bitmap位图格式或是Vector矢量图形格式的图像,在探索性的练习中要求学生在选择一句话后用动态来展现这句话的意义,并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将自己的爱好通过动态来表达的机会,学生在选题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出发,制作简洁的图形动画。

五、教学总结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广泛运用,作为视觉符号新事物的动态图形设计近几年逐渐应用于动态海报,表情动画,网络动画,动画导航,网络视频。作为会动的图像设计,动态图形设计的视觉形式更趋向于简洁抽象的矢量图形,并通过对静帧图形的运动、旋转、缩放或添加旁白,音乐等传达视觉信息。目前针对动态图像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归纳出动态设计规律和方法,引导学生绘制草图创作图形的同时,也引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形式。在二维动画教学实践中,尤其注重引导学生在不同设计软件的工作场景中实现视觉符号的图示过程,使视觉资讯更清晰地呈现。在未来的教学中会不仅强调不同创意设计软件的综合运用,课程也组织学生运用图形进行视觉沟通的教学互动,通过师生的设计实践加深对设计知识的认识,为平面专业应用教学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英)阿尔弗雷登•C•哈登.艺术的进化[M].广西广西师范出版社,2010:6.

[2]王雪青,郑美京.二维设计基础[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8:13.

[3]何风梅,易熙琼.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实践[J].设计,2018,23(12):110-111.

[4]唯美世界.中文版PremiereProCC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9:05.

[5]博•柏格森.视觉沟通的文法[M].北京:原点出版社,2012:148.

[6]马库斯•韦格.平面设计完全手册[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191.

[7]袁玲.《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二维)》课程项目设计——以工业产品配色设计为例[J].设计,2016,29(15):106-107.

插画课程总结范文4

 

一、加强学科基础课程建设   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水平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得现行的片面专业教育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传统的专业教育是以集中全部精力针对于一门学科进行研究,久而久之,使得教学过程中出现重点不突出,教学风格不一致,教学特点不明显以及师资浪费严重等状况,不利于动画专业学生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因此,这就需要加快动画专业学生学科基础课程建设,贯彻国家的相关政策与法规,实现动画设计专业学生由片面强调专业教育向注重全面素质教育转变,同时,动画设计教师在实施授课过程中还要突出重点,根据专业学生的特长给予重点教育与培养,力求充分发挥教师和专业学生的种种优势,使之充分调动动画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   二、专业基础科由重知识传授向重智能培养转变   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不断加大对动画设计专业的财力、人力以及物力等资源投入,纵观中华上下两千年的历史可知,动画一直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且现阶段内,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近年来,我国诸多高等院校相继开设卡通形象设计、插画设计、漫画基础以及电脑辅助设计等动画设计专业基础课,这些基础性课程不仅有利于加强学生们的造型能力,而且还能给学生的就业带来实质性的帮助。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专业基础科的教育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即操作室缺乏、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不合理以及师资力量薄弱等。总结来说,专业基础科教育过于注重单方面的知识和技法传授,忽视了专业课程的智能培养,长久下去,将会导致专业学生的思想永远束缚于课本知识中,严重的缺乏实践动手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不利于动画设计专业学生的良好发展。因此,目前,动画设计院校迫切需要打破传统的重知识,轻智能的培养教育模式的束缚,实现由重知识向着重智能的转变,在动画专业学生全面掌握教材知识的基础之上,有针对性的培养其实践能力,进而,有助于动画设计专业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并且立足于社会之中。   三、不断改善教学方式   研究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现行高等学子出现“高文凭,低能力”的不良现象,尤其是近年来国内动画的热风进入高等院校之后,动画设计教师所面临的工作压力越来越繁重,因此,动画设计教师越来越表现出一味地单向传授,忽视了了解学生的心理。动画设计教师单向传授虽能够一时的调动动画设计专业学生对动画的热情,却无法达到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预期的目标,进而,不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不利于动画设计专业学生的长期发展。因此,这就需要加强动画设计专业教师与学生们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实现动画设计专业教师单向传授向师生互动教学转变,通过逐渐了解学生的基本状况和功底,充分挖掘动画专业学生的“闪光点”,同时,动画设计专业教师要为学生创建一个思想活跃、想象奇特、构思大胆、画面整洁、态度认真以及平等、宽容的良好环境与氛围,力求充分调动广大动画设计专业学生的兴趣性、积极性以及自主性。   四、以远东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营销经理手册》FLASH制作项目为例分析教学方法创新途径   1、设计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动画设计专业学生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多FLASH、PhotoshopCS、多媒体网络应用和Web语言,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科学研究打下扎扎实实的基础,同时通过课程设计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科学研究能力。   2、需求分析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了解多媒体技术俨然成为了另一种文盲。所以我们大学生更要学习一种或多种多媒体技术,如FLASH,dreamwear等等。而这次课程设计正好是我们训练的机会。   3、主题选取   由于远东电缆股份有限公司需要,故为其企业做一次宣传FLASH,确定了远东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营销经理手册》FLASH制作项目,并且作为教学案例进行课程设计与创新。   4、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   五、总结   综合以上所述可知,动画设计在现行社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我国现行动画设计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缺陷,不利于培养动画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能力。针对以上种种缺陷,本文将结合国内外先进的动画设计培养教育经验,采取以下几点措施,即加强学科基础课程建设、专业基础科由重知识传授向重智能培养转变以及不断改善教学方式等,使之建立能够正确地反映动画设计专业领域的前瞻性、科学性以及全面性,进而,确保动画设计专业学生的良好发展。

插画课程总结范文5

关键词:后刻意练习;动漫造型设计;课程改革

引言

当今社会发展风起云涌,新兴科技的迭代更替迅猛,从国际环境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三维(3D)打印等现代技术正在改变着人们的思维、生活、生产和学习方式,人才培养与争夺成为焦点。优先发展教育,建设适应现代的教育体系,着力培养创新人才,共建学习型社会,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这是国家十三五教育规划提出的要求。那么,结合我们目前的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来看,需要解决的问题绝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从细节着手,在课程改革中不断尝试,结合时展需要制订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动漫造型设计是动画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之一,但未来的学科发展一定是跨学科的,打破专业壁垒的新型教育模式,例如视觉传达、信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等专业对角色造型方面的要求也是有的,所以,面对多元化发展的态势,动漫造型设计课程如何改进创新是需要我们探讨的问题。

一、国内动漫造型设计课程现状

《动漫造型设计》是高校动画专业学生核心必修课之一。课程的首要目标是将剧本角色可视化、具象化。培养学生扎实、严谨的造型后刻意练习时代《动漫造型设计》课程改革刍议HUMBLEOPINIONOFTHECURRICULUMREFORMOF"ANIMATIONMODELINGDESIGN"INTHEPOSTDELIBERATEPRACTICEERA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丰富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在理解现实造型的外在结构、内在气质的基础上,创造新的造型。培养学生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掌握动漫角色造型原理与方法,并具备对动漫造型设计项目的独立策划、设计、制作、开发、推广能力。动漫造型设计课程学习掌握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今后课程及专业的发展,所以课程改革势在必行。笔者调查了国内大多数高校动画专业,都开设了角色造型设计课程,课程内容着重在解决人体结构、人体动态速写等基础绘画知识,并设置了人物、动物、怪物设计等章节来完成课程,课程内容比较杂乱,在短时间内既要解决基础绘画知识,又要去研究其他生态领域的设计,在短暂的一门课程里想必是很难实现很好的教学效果。再看课程的教材情况,动画造型设计的教材可谓是琳琅满目,但内容差别不大,编排上从人体结构到鱼类、两栖等各类动物结构,还有的教材涉及怪物、机械、道具设计等,设计流程都是从速写训练开始、逐渐过渡到形象变形、形象创作等手段来实现角色造型设计。从调查结果我们不难看出,动漫造型设计课程目标单一,课程内容设计缺乏针对性,与时代要求我们培养学生创意能力、技术能力和思辨能力,培养多线程人才输出模式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

二、后刻意练习时代课程改革何去何从

(一)元认知带来的学习假象

所谓的元认知,是美国心理学家J.H.弗拉维尔提出的概念,即对认知的认知。例如,学生在学习中,一方面进行着各种认知活动(感知、记忆、思维等),另一方面又要对自己的各种认知活动进行积极的监控和调节,这种对自己的感知、记忆、思维等认知活动本身的再感知、再记忆、再思维就称为元认知。元认知主要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等成分。当我们在课堂上学习到一些知识时,大多数同学表面上都是听懂了,也就是说对单一的概念而言学起来并不是十分复杂的,但等到我们要真正使用它时,例如综合性大作业、实习时,会发现自己无法灵活使用这些命令或是概念,也不能在出现新的问题时去综合使用这些单一的概念来解决问题。特别是一些工具类和概念性的知识,当知识间隔时间过长再使用时,基本如同没有学习过的新知识一般,需要学生再次重新学习才能在新课程中使用,这样循环下来,学生到了大四毕业时所掌握的就剩下四年级新课程知识,其他课程的知识所剩无几。元认知的认识告诉我们,课程改革在课程内容、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内容设计上要重新定义。在课程内容设计上要考虑后续课程的接续,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内容设计要使之基础知识在每门相应课程中的再学习,但再学习并不意味着重复学习,而是使知识在不同情境中再训练,这样不仅利于学习新的知识,对前后课程的接续和最终毕业时达到的就业要求也会更吻合,如此课程内容的设计才能使课堂体系形成一个不断循环回顾、间隔式复习的良性模式。

(二)动漫造型设计课程存在的问题

上文中我们已经讲述了动漫造型设计的未来发展会在多学科之间展开,那么在四年的学科构建中,作为基础的造型设计课程,它势必是开放性和持续更新性的有机结构。很多学院的毕业展览上可以看到各种跨学科、跨专业的展示形式。图1为苏州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本科毕业生作品展,视觉传达专业学生在书籍装帧的展示设计中不仅有插画的设计,还有交互应用的演示,传统的纸媒展示已经不能够满足时展和大众审美的需求,所以在展示过程中,既有传统纸质品的展示,又配以互动式的交流展示,使得观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观看设计作品,达到视觉、听觉、触觉等多重感官体验。而图2则为动画专业毕业设计展览中,插画设计展示利用各种声色图文并茂的形式使其绚丽夺目,传统的插画展示多是纸面形式,本案例中配以H5技术,将漫画动态呈现给观众,这已然是随着“泛动画”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时代的动画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此外,当代新媒体艺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的发展,艺术设计的形式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跨学科、跨专业的艺术形式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例如国家地理和国内顶尖创意行销机构BEANDX联合主办的海洋沉浸式体验互动展《国家地理•深蓝》,2019年8月在北京solana蓝色港湾展出,如图3、4所示。该展览利用全景遨游沉浸式体验技术,利用科技与海洋的碰撞,使用3D技术,将海洋角色及海洋环境真实再现在人们面前,全方位立体式地展现海底世界的美丽,使人们体验海洋的奥秘,并利用视觉和听觉、触觉的冲击,观者与场馆中海洋生物嬉戏互动,营造出现实与虚拟之间交织更迭的错觉,使人们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展览设计中很多互动场景的设计都涉及了动漫角色设计,专业强大的布景设计,令人震撼的超级装置,营造出宛若真实海洋的效果,在现实与虚构、美丽与残酷的情景交织中,开启一场海洋探索之旅。再如图5、6的2019成都世警会3DMapping投影秀。用3DMapping技术将观音塔“复活”,以成都文化符号“大熊猫”作为创意核心,结合川剧变脸、喷火等特效动画向世界展现成都的魅力,用数字艺术将这座城市的文化串联,点亮无数梦想。此次投影秀采用英国DP投影机及MadMapper融合技术,将古风古韵的建筑特色与现代声、光、电科技完美融合,带给人耳目一新的视听感受,为全世界的游客展示成都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和现代风貌。目前我们的课程内容过于庞杂,涉及的设计方面过多反而不利于学生基础的打牢。心理学家罗伯特•斯滕伯格说“对要用到的东,西一无所知,是不配谈到实用的”。创新者几乎无一例外地在各自的领域或行业中工作了很长时间,已经成为杰出的人物,然后再开始开辟新的天地。从数理化到体音美,不管是哪个学科,想要学有所成就必须要有一个前期积累的过程,从概念的理解到知识的运用都是要通过记忆知识点、思考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及不断练习而获得。精通一件事情,既要掌握已知,又要清楚地了解如何运用已知。另外,创新精神的培养也是在对已知问题精通的情况下才有创新力量的迸发。一个人对已知掌握的越好,他就能用有创造力的方法解决新问题。不练习独创性与想象力就没有办法积累知识,同理,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创新只是空谈。课程改革一定是系列课程的改革,课程改革如果只谈一门课程是不符合当今时展需要的。目前,动漫造型设计课程还存在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即后续课程的接续性问题。造型课程一般在一年级或是二年级初便学习完成了,直到学生进入大四综合训练项目课程时才会再次应用,期间的单项训练学习课程很少再涉及,例如场景设计,分镜头设计,运动规律等。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动漫造型设计课程面临的两个问题,一是课程内容多且杂,不利于学生基础的掌握,二是后续课程的接续断档,没有形成良性的教学体系。

(三)刻意练习教我们如何做

首次提出“刻意练习”这个概念的是佛罗里达州立大学(FloridaStateUniversity)心理学家K.AndersEricsson。后刻意练习时代要求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采用间隔性的、穿插的、多样化的练习。在课上进行间隔练习、穿插练习,并让课题与问题多样化,可以让学生经常“换挡”,为了明白新资料与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他们必须“重新加载”之前课程中学到的已知问题。并且这样主动在大脑中检索之前学习的知识体系,会使得大脑中关于知识的网络之间构建桥梁,反复从中调用这些问题也会使大脑更加灵活。动漫造型设计课程所学习的造型知识在动画专业的四年学习中可以不断被拿出来检索,例如后续的网络动画、三维动画等课程中,都需要进行角色的设计。所以有针对性性的训练是需要我们在后续课程中完成的。而在动漫造型设计课程中考虑其基础的连续性,使课程内容具有普遍性、通识性的同时,针对不同学科、专业未来的后续培养具有可持续性是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三、课程改革的方式探讨

(一)有针对性的刻意练习

上文中我们提到动画专业在课程内容设计上过于繁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所要学的方面太多反而不利于学生真正的掌握知识。另外,结合日新月异的社会需求和专业发展需要,该门课程在内容设计上可以精简过多种类的角色设计要求,将具有针对性的造型设计设置到相应的课程中增加设计训练。结合刻意练习理论,我们在游戏设计课程中增加游戏角色的专项学习,在网络动画课程中增加网络交互角色的训练,学生在动漫造型课程中学习了动漫造型的基础知识及造型设计原理,在后续课程中有针对地刻意练习各类角色造型,经过两轮课程的实践证明此类教学课程体系的安排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造型设计及专项设计。所以,基础的训练和扩展知识的了解才是本门课程的重点,并结合后续课程的改革,将角色设计的专项训练分布到每一门相应课程中。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多样化的解决问题,达到了间隔训练,穿插练习的目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习基本概念或是基本工具的使用时问题不大,但到了让他们自己去面对新的问题时却没有了方法。这都是因为学生习惯了被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所导致,使得学生丧失了主动思考的积极性。而间隔式的刻意练习,可以在学生学习基础工具后的一段时间内重新面对类似需要解决的问题,虽然是全新的题目,却是相通的概念,让学生独立思考,虽然解决的过程前期有些困难,但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最终做出了设计,这样的好处不仅是灵活掌握了知识,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成就感的支撑下学习变得更轻松。

(二)创新思维的培养

我国在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方面做出了重要指示。未来高校的发展也是要不断创新中寻找生机。培养学生以创造力为核心,只有创造力所驱动的技能才能适应日益复杂的社会和产业需求。目前,各校针对创新人才的培养都在不断尝试,方式方法多种多样。笔者认为培养创新的基础首先要有丰厚的知识储备作为前提,脑子空空又何谈创新,所以要求我们在课堂上、课后时间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仅要学习本专业的知识体系,其他专业领域的知识了解对未来设计思维的延展是十分必要的。其次是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利用3D打印技术引入动漫造型课程,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确定课程的教学时间、空间、方式及程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让学生从设计草图到制造模型,从改造设计到开发衍生产品,强化了课程之间的衔接并形成完整的动漫设计课程体系,从而也产生更新的标准和模式,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另外,采用3D打印技术,设计的角色可以进行物理性输出。这样可以直观了解角色造型设计的可视性和逻辑合理性,牢牢抓住角色空间造型的核心概念,真正形成“边学边做”的教学一体化课程,激发想象力,开发创造力。最后,教师在培养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教师应该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在课程的教学安排上要体现创造性,结合时代需求不断变化课题要求,并将真实课题拿到课题中进行真实演练,通过案例实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美育教育的重要性

插画课程总结范文6

[关键词]阅读素养;小学英语;绘本教学

1研究背景

传统上,我国的小学英语教育基本还是将着重点放在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词汇和语法知识上。近几年,由于新的英语教学法的不断涌现,尤其是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veLanguageTeaching)和任务型语言教学法(Task-basedLanguageTeaching)的应用日趋普遍,有的学者提出了阅读素养这一概念。阅读素养不等同于阅读能力。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和语法,进而能形成一定水平的阅读能力。阅读素养这一概念的提出顺应了素质教育发展的时代背景。在17世纪图画书兴起于欧洲,而后20实际30年代在美国大量涌现。在亚洲,绘本兴起于日本和韩国,从20世纪70年代起,在台湾和香港等地区流行起来。21世纪以来,国内的绘本阅读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由于绘本具有趣味性、简洁性、“图文合一”性,知识性与情感性的特征,有一些学校开始尝试将英语绘本应用于小学的教育教学中。从宏观角度来看英语绘本的应用,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加强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通过绘本,学生不仅仅是掌握知识与技能,更应该获得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提升。

2阅读素养和英语绘本阅读的基本概况

2.1阅读素养的涵义

我国外语教育研究的学者王蔷(2017)认为,阅读素养由阅读能力和阅读品格两大部分构成。阅读能力包括四个方面:解码能力、语言知识、阅读理解和文化意识。阅读品格包含阅读习惯(即正确的阅读行为,合理的阅读频率和足够的阅读量)以及阅读体验(读者从阅读过程中获得的情感成就,包括态度、兴趣和自我评估)。当前提出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的原因主要,第一,大部分英语教师只注重课本等教材知识(词汇和语法)的传授,教学活动比较单一化,缺乏趣味性;第二,学生在英语课堂上主要习得了课本知识和一些阅读技巧和策略,但是其语篇知识、语用能力、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培养和提升。

2.2绘本的涵义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1658年编写了一本有插画的儿童读本——《世界图解》,开创了用图画和文字传授知识的儿童读物的先河,在世界教育史上具有重大的影响和意义。绘本是图文并茂的图画书,但是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绘本和图画书又有一定的区别。陈晖(2006)提出,绘本原是日本对图画书的统称,但是在实际理解中,我们对绘本的概念有所收窄,倾向于将绘本和广义的西方图画书(picturebooks)区分开来,让绘本与西方图画故事书(picturestory)相对应。因此,绘本专门是指以“图”和“文”共同演绎一个故事的书。

3英语绘本阅读教学的涵义

英语绘本阅读教学是一种应用在英语教学中的新兴的教学方式,绘本也属于教材。英语绘本的文字是英文而不是汉字。在绘本阅读的教学活动中,文字和图画相铺相成,图文一体化使得教材更具备吸引力和感染力。值得注意的是,在绘本中,“图”和“文”处于同等的地位,对学生的阅读过程和教师的教学过程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在一些传统的教材中,也有插画,但是这些插画是起到对文字的补充说明的作用,使得学生能够对文章有更清晰的了解。这里的“图”和“文”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平等的,因为文字才是最主要的部分,而图画处于次要的地位,辅助文字以便学生达成理解文章内容的目的。

4英语绘本阅读的基本特征

4.1趣味性

首先,绘本是由一条条线索组成的一个个完整的故事。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和生理发育尚未成熟,特别喜欢看和听故事。其次,绘本中既有文字的叙述,又有形象生动、色彩丰富的图画,使得绘本阅读具备很强的趣味性,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绘本的趣味性使得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摆脱了枯燥和乏味。

4.2简洁性与“图文合一”性

绘本中的具体内容的组织和排版的设计上,都体现了“简洁性”这一特征。“简洁性”主要是基于学生的年龄阶段和智力发展水平,因为小学生还无法理解太晦涩难懂的词汇、句子及篇章,也无法看懂有蕴含意义的图画。所以,绘本必须要简单易懂,这样学生才能理解绘本所要表达的内容,才能将知识内化进自己的脑子里。“图文合一”指的是绘本由图片和文字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的。在绘本中,图片和文字具有同等的地位,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因此,这特征决定了,在进行英语绘本阅读教学的时候,不能仅仅关注文字部分或者图画部分,更不能将文字和图画割裂开来,这样容易造成对绘本内容的曲解和误解,不利于学生真正地掌握正确的知识,更不利于学生领悟绘本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和中心思想。

4.3知识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英语绘本在教学活动中,可以代替传统课堂中的课本,成为新的教材。教师的职责就在于传道、授业和解惑。因此,不管采用何种教材,教材都需要具备知识性。绘本是教师教学的工具,也是学生学习的资源。所以,绘本的内容必须是特定年龄段的学生能理解的,有意义、有价值的知识和技能。从宏观来看,绘本的“知识性”这一特征是由教育教学活动的本质特征决定的。

4.4情境性

情境性指的是绘本中的符合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并且易于理解的图画给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创造了一个可理解的具体的情境。在以往传统的英语教学中,由于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的局限性,大多数教师为了完成课时,在课堂上实施“满堂灌”,而没有关注到学生在没有具体的情境下能否有效地吸收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比如,绘本的情境性能让学生理解:为何这个词汇运用在这样的场景中。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直观的体验和感受,因此有利于学生灵活地将知识学以致用。

4.5情感性

情感性即绘本阅读能让学生领悟绘本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从而丰富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绘本的图画中,对人物形象和环境等的刻画,尤其是色彩的运用,能让学生直接地体会喜怒哀乐等的情感。相比纯文字的描述,绘本的情感性决定了它能更直观地表达出作者想要读者感受的情感和价值。

5英语绘本阅读的功能和价值

5.1有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动机和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英语绘本的趣味性、简洁性和“图文合一”性的特征决定了绘本阅读有助于激起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选择何种教材和教学方法,设计什么教学活动等因素都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

5.2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

在倡导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背景下,人人都应该勇敢地开口讲英语。绘本的情境性有助于教师设计一些具有交际性的教学活动,比如,角色扮演(roleplay)、配音、朗诵等。在这种教学活动中,有利于让每个学生有开口讲英语的机会。由此,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5.3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在阅读过程中,图文并茂的绘本能带给小学生很强的视觉刺激,尤其是多彩的图画有助于刺激小学生的大脑发育。在阅读绘本的时候,小学生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猜测故事的走向。由此可见,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开展英语绘本阅读,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参与进来,使得学生能发挥其丰富的想象力,为学生的思维拓展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支撑平台。

5.4有助于形成积极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任何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教育,都能带给人一定的情感体验。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在他提出的“白板说”中就解释了孩子是一张白纸,教育就是那根在白纸上作画的画笔。这说明了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可塑性。英语绘本作为一种教育资源,通过其自身图文并茂的描述和描绘,有助于让小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领悟其中的情感和价值取向。

5.5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

以前我们只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确保学生能实现“看得懂”这一目标。现在,阅读素养这一概念的提出,说明人们也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品格。将英文绘本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中,不仅仅能增长小学生的词汇、语法等知识,还能培养小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习惯,从而形成一定的阅读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6指向阅读素养的英语绘本阅读教学

6.1英语绘本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

6.1.1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

孔子提出了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实践证明,这个教学原则适用于任何学科和任何题材的教学活动。因此,英语绘本阅读教学也不例外。每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和需要等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比如,不同性别和性格的学生,他们喜欢的英文绘本的题材就会不一样;低年龄段的学生更喜欢浅显易懂、图画色彩丰富的绘本,而高年龄段的学生更容易被内容具有深度性的所吸引。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有效提升其阅读品格,教师应该学会选择有意义的、难度适宜的并具有趣味性的英文绘本作为阅读教学的材料。

6.1.2要坚持互动性的原则

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teacher-centre)的教学理念不同的是,现代的英语教学法大力提倡教育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re)。在英语绘本阅读教学过程中,坚持互动性的基本原则指的是在写教案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英语教师要将学生这一教学对象考虑进来。教师要在教师的说话时间和内容(teachertalk)与学生的说话时间和内容(studenttalk)之间达成一个平衡的状态。也就是要求英语教师要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学生能够有互动,更能够亲近学生,从而了解学生的绘本阅读理解水平、绘本阅读习惯、绘本阅读兴趣和其它需求等,进而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活动设计,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阅读素养。

6.1.3要坚持绘本阅读教学与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现代课程评价的核心思想是,教师要将形成性评价(formativeevaluation)和终结性评价(summativeassess-ment)相结合,但是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因此,在英语绘本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英语教师要坚持阅读教学和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只有及时地给学生提供正确的反馈和评价,才能有助于学生及时纠正自身的绘本阅读态度和习惯,最终实现英语绘本阅读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

6.2英语绘本阅读教学的基本方式

6.2.1图片环游法

王蔷(2017)认为,图片环游本质上是一种分享式阅读,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读故事、合作建构意义的过程。图片环游法的教学活动分为几个步骤:(1)热身导入(warming-up/leadin),即通过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媒介引出英语绘本的主体;(2)文本概念:也就是引导学生识别英语绘本的标题、作者等,以此增强学生的文本概念意识,初步形成对英语绘本的整体感知;(3)图片环游: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根据图画和文字内容,师生共同探讨、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的过程;(4)总结与评论:通过思维导图等支架,辅助学生形成对英语绘本内容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理解和价值判断;(5)默读与朗读:在获得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学生还可以提升自身的自然拼读和单词拼写能力;(6)交流与表达:这是在学生获得足够量的语言知识的输入(input)的基础上进行输出(output)的过程。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之间或者师生之间进行交流,能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和语言交际能力。

6.2.2拼图阅读法

拼图阅读的实质是合作学习。不同的学生或者不同的小组持有不同的图片,彼此之间存在“信息差”(in-formationgap),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就能获得更多的信息,从而达成对整个绘本内容的理解。

6.2.3阅读圈法

阅读圈中的学生会扮演不同的角色——总结员、讨论的领队、评论员、文化搜集员、结构分析员和词汇专家,大家一起共同合作探讨,从而完成绘本阅读的任务,获得知识与技能。这种英语绘本阅读的教学法一般适用于较高年龄段的学生,因为他们的英语水平和阅读水平较高,有助于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7结语

总之,英语绘本是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将英语绘本阅读引入小学的英语教学中具有时代性和重大意义。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应深入钻研英语绘本,并且应该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英语绘本辅助教材进行教学,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为以后中学乃至高等教育的英语语言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晖.论绘本的性质与特征[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40-42.

插画课程总结范文7

一、教学个性设计为创新精神培养提供可能

一份具有创新精神的美术教学设计必需关照到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和个性认知的充分结合。这样的个性化设计在教学目标上必须明确想象力培养要求,如在空间想象力上的要求、形象思维上的要求,并加以机制干预以期达到较好的“创造”效果。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个性化教学设计一般会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以获得更为感性的经验,从而不断丰富儿童的表象;(2)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能充分给予时空关照,尊重个体感知,以打开个体想象的大门;(3)引导学生关注相关材料丰富认识,以发展儿童的空间想象能力;(4)引导儿童积极参与合作、充分体验生活、积极实践不断丰富生活经验,为发展良好的想象力创设条件;(5)不刻意追求图画的完整与美观,重点关注孩子的创造力发展。

二、情境控制是创新精神培养的关键因素

众所周知,美术作品在表现上往往是静态的呈示,然而我们关注到它所表现的内容又往往是动态的。由动态向静态的转变自身就是一种创造,画疾驰的汽车、飞翔的小鸟、流动的溪水等。用静态作品来表现动态美也是美术的一种表现手段,重在创造的美术创作学习活动,要求教师尤为关注在提供素材、指导观察素材的过程中展示素材的情境空间创设,这是呼唤学生与素材产生共鸣的主要手段。这里讲到的情境空间包括了观察素材、空间背景等,当然更包括了学生。我们希望的情境就是学生能够走入的空间,这样才能与学生产生共鸣、擦出火花。通过图示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影响情境空间教学效果的主要有三个方面,即:观察素材、空间背景、学生。这几个方面中所展示的几个要素有许多是可以控制的,如素材的呈示方式、时间、展示过程等;还有空间背景的素材选择与展示方式,都是可控的内容。在学生方面,我们可加以影响的可能是对素材的认知,至于技能、审美等是我们需要了解的方面,以期对其他的控制展示达到情境空间创设的最大效益。

三、语言交流为创新精神培养保驾护航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学语言的功能时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语言是教学中的主要交流手段,语言可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共鸣。学生之间的交流相对是平等公开的,只要保持相互尊重的原则倾听对方的意见,往往是孩子乐于“交流”的现象。但是教师在美术创新活动中的角色如何却直接影响了创新的效果。我们常说现代教学要求教师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倾听者、指导者,关怀学生的学习动态,帮助学生开展学习。但是对于创新来说我们更多的应该是谅解、支持与鼓励。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教师做一个宽容的激励者更为重要。创新精神的培养不是在一个方面的重视,只有关注教学整个过程中学生创新思维的投入情况,才能逐步培养其创新精神。其外在表现,可以是语言表达下的创新思维、可以是技能表现下的绘画技术革新、可以是创造性的品评,当然创新性的绘画表现是最为直接的,但是我们要明确创新精神是在整体激发下的一种情绪表现。教学中,如果着力关注交流语言的运用,想必对创新精神的培养一定能够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四、小组合作是创新精神培养的保障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在美术教学中创作的个体行为与小组合作的团体行为似乎存在着较大差异与矛盾。其实不然,两者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开展的,美术创作的个体行为是对个性认识与想象的体现,而小组合作可以有许多好处:认知共享、感受交流、方法创造等。学生间的平等交流不仅会促进学生的交流能力,更能在碰撞中产生思维的创造,再结合自身的创造性认识,无疑对创新能力的发展很有帮助。在小组合作的空间里孩子的交流还是相对畅通的,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小组合作中对创新的保护。因此,小组合作的运行规则非常重要。主要有几个方面:观察素材,各抒己见,聆听尊重;探讨方法,共通有无,优选劣汰;表述见解,独立共享,采纳有效;美术创作,尊重他人,表达自我;交流品评,人人平等,共享所获。只有这样在美术教学小组活动中贯彻下去,才能使个性得到表现、优秀得到彰显、创新得到发展。创新精神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工程,是一个创新的工程。教师必须明确站在时代教学前沿的责任与使命,才能更好地深入研究创新精神培养的内部机制,更好地为孩子服务。美术创作的个体独创行为决定了美术创作的“创新性”存在,只有具备创新精神的个体参与才能呈现出个体的创新能力,孩子求新、求异的思想在创新精神的感召下必然升华为美术创作的不竭动力,那时孩子会回到画中的。

作者:刘叶 单位:江苏省太仓市沙溪第一小学

第二篇:小学美术教学审美意韵

一、境之美,为修养之源

中国茶艺追求境之美,白居易有诗云:“婆娑绿阴树,斑驳青苔地。此处置绳床,傍边洗茶器”。描写了一种意境之美。在美术课堂上,培养审美是重要的目标,审美情操则是需要在潜移默化中将美好世界观、人生观向学生慢慢渗透。

(一)自然之美

中国人受儒家思想影响深远,一直喜欢“道法自然”。茶,取于水,燃于木,用于叶,无不体现着与自然亲近的妙处。喝功夫茶的步骤,就很接近山水画的构思过程。比如,宋朝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第一步“纳茶”,有如给画面构图,茶叶粗细按层次铺于罐底就如将千里江山错落安排于纸上,布局交替采用深远、高远、平远的构图法则,撷取不同视角以展现千里江山;第二步“候汤”,相当于精心调色,水的沸度要“蟹眼已过鱼眼生”,这个靠的是眼力与经验,作者调色亦是如此;接下来“洗茶”,好似画家在运笔,画家的青绿山水画法,更趋细腻严谨;茶艺的“冲点”步骤,就像绘画中的晕染,万顷碧波,皆一笔一笔画出;茶艺“刮沫”步骤,看似简单,其实就如画家对画面的着色,作者于单纯的青绿色中求变化,使画面层次分明;最后“品茶”,若家有一套茶桌,那简直就是一方江山微景图:其高低层次、水流聚汇让人极易联想到田野山涧,仿佛山间巉岩飞泉,苍松修竹,瓦房茅舍,绿柳红花点缀其间。《千里江山图》为中国北宋青绿山水画作品,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二)韵味之美

《河岳英灵集》中有句:“格高调逸,趣远情深”,“风雅之迹,浩然之气”,无不是在说韵味之美与修养相关。喝一杯茶,点一柱香,抚一弦琴,即便是泡茶的女子,也有无限的美感值得欣赏:或拨弄茶叶的轻柔,或刮沫冲茶的典雅,或茶桌上水雾的飘渺,似融入了水墨画里。中国画的韵味当与茶韵相媲美。国人喜欢用荷来自喻纯洁清雅,张大千就画过《泼墨荷花》,利用水在宣纸上的晕染、渗透产生的泼洒、堆积形成水、墨、色相辉映的效果。再运用浓破淡、色破墨等方法,出现了斑斓绚丽的画面。给人变幻莫测却又轻松自然的效果,这些都是画者特有的情怀。表现出中国画空灵飘逸,虚实相生的韵味,令人回味无穷,风雅自清。教师当教会学生去品味,让欣赏者与画者心意相通。

二、味之美,乃技巧之所

“啜苦咽甘”是茶味的美妙之处,品茶人选好茶之后,接下来煎煮的技巧才是重中之重,这是将茶之美味到达最佳状态的途径。最后才可鉴尝汤色(看茶)、品啜甘霖(喝茶)。

(一)传神之美

嫩绿、黄绿、浅黄、深黄、橙黄、黄亮、金黄、红艳、红亮、红明、浅红、深红、棕红、暗红、黑褐、棕褐、红褐、姜黄等,听来很神奇,这么多的色,岂是一般人能看懂的?而中国人却都能在画面中表现出来。“传神”之味岂能不提齐白石的《虾》系列?白石老人一生追求创新,创造了特例独行的画风。他擅用淡墨掷笔,绘成虾的躯体,再润之,显出虾体通透之感。以浓墨竖点为睛,横写为脑,落笔成金,干净、利落传神。再以细笔表现虾须、爪、螯,凝练传神!显示出画家精妙绝伦的艺术功力。我们要了解画家使用墨色的巧妙,又要体会富有金石味的笔法,然后才能尝试学习结构里丰富的意韵和高妙的技巧。顾恺之提出过“传神写照”的命题,画家的这些技巧,即使学生画不出来,也应该让学生感受到大师用笔用墨巧妙之处,体会到“传神之美”的魅力。

(二)含蓄之美

含蓄之美,有含而不露、耐人寻味之意。“含蓄”一词属于美学范畴,是晚唐司空图在《诗品》中提出的,它的最高境界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茶艺也得之精华,正因味不尽,才会苦未尽而甘出。含蓄,在美术作品创作中,也是一种技巧方法。诗、画本为一家,作画也应尽显含蓄之意,小学美术教材中也有诗配画的课题,彰显其趣。有诗云“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现代画家傅抱石将此诗浮现于画纸,青苍的柳色,带着浓浓的雨意,成为画面的主体,把诗中特有的惜别气氛表现了出来。画面中没有画离别的挥袖,也没有依依不舍的拥抱,只有落寞的雨色,让人不由跟着惆怅。含蓄之美,反而更能将画面的意味深入到人的心里去。对高年级学生欣赏作品的味道,自然要从含蓄之美进行评价。也是做个有品味、有思想深度的人所必备的技巧。

三、器之美,从造型之需

所谓“器之美”,原本是指茶的美色,需要与之相配的器具,才能映衬出其色泽、姿态的美感。鉴赏茶的汤色素瓷杯或玻璃杯,在光的折射作用下,茶汤上、中、下三层幻出三种色彩的光环,十分神奇,耐人观赏。美术教学里也有“器之美”,即美术中的造型表现领域。

(一)雕镂之美

《文心雕龙•情采》有句“绮丽以艳说,藻饰以辩雕”。在美术教材中,几乎每个年级都或多或少涉及到传统文化内容。苏教版《美术》教材中就有《罐和壶》一课,我们可以欣赏到宋代“人形壶”,还有古代美洲陶罐,通过图片我们从器具本身散发出的文化气息,几乎能嗅到那个时代传递过来的文化特征:或沉静,或张扬,无不与那朝那代的文化思想有着深远的联系。雕镂之美不光是在这些小的器物上,教材中还有专门关于雕刻艺术的体系贯穿各年段前后,如《非洲雕刻艺术》一课,就是专门让大家来了解某类型的雕刻艺术特征。我们可以从传说到习俗文化再到实物图片,慢慢体会非洲雕刻艺术的独特之处。雕镂技艺本身就是一种表现力很强的造型方式,或圆润细腻,或粗犷厚重,都是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培养学生审美也需要从习俗文化及地区风格等方面入手。

(二)阴柔之美

太极阴阳的思想,是我国传统哲学中的精髓。古代美学中就认为“弱之胜强,柔之胜刚。”是说阴柔之美更加温和长久,容易入人心。茶道中的阴柔之美,我们除了对汤水本身的柔美欣赏之外,更能从煮茶者的身上找到各种美。青花瓷,算是器物柔美之典范。其中尤爱装饰花瓶的造型。初看,仿佛一位穿着蓝印花布旗袍的女子,婀娜的曲线,典雅的服饰、脱俗的妆容、适宜的发型等,似乎就是那位为你精心泡茶的女子。细看,瓷器的花纹中又深藏着绝妙世界,有如周杰伦的歌词中提到的:“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黑色深处被隐去”,像在青色的天地里等候那场烟雨,而此时的炊烟在袅袅升起,隔江万里,会联想起每个人心底的故事……

四、饮之美,属过程之态

饮之美,它看似是一种行为艺术,其实是一种思想过程。茶艺是指从备茶开始,经过备器、烧水、投茶、激搅、育华,直至闻香、品味,其过程都在追求美的意味深长。就美术课程而言,饮之美,即思维(设计过程)的美感。饮之艺术应该成为一种思路和过程的净化提炼。

(一)淡泊之美

淡泊之美,是一种心境,淡泊容易让人与“名利”联系,虽然世俗的名利与课堂上学生的生活还有距离,但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才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才能一下子提炼出生活中适合入画的题材。中国画中的“四君子”梅、兰、竹、菊,常被文人雅士用来表现清高脱俗的情趣,梅,探波傲雪,高洁志士;兰,深谷幽香,世上贤达;竹,清雅澹泊,谦谦君子;菊,凌霜飘逸,世外隐士。分别代表品质是:傲、幽、澹、逸。尤其是正直的气节、谦逊的品质和高尚的思想感情。历代画梅代表,还必须有梅的品格,有人称之为“梅气骨”。元代以郑所南画兰花最为著名,寓意也最为明确。明代黄凤池辑有《梅竹兰菊四谱》,另有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亦善画此类题材,其中犹以画竹、兰为最妙。艺术作品就如净化器,人若性格闲适恬淡,顺物自然,其胸襟自然开阔。人心之所向往,还是一份淡泊!

(二)奇险之美

每次饮茶,总有初相识的感觉,有神清气爽之奇。所谓“奇险”,与“安逸”相对,与“朴拙”相生,“奇”、“险”看似误入歧途,其实这才是创作思路的正道,能让人印象深刻,入了趣味!画家杜尚的《走下楼梯的裸女》便是充满“奇”字感受的绘画作品。如很多人感觉到的,画面看不见什么裸女,也没有完整的楼梯,只能见到一些看来杂乱无章的线条。这幅画我们要帮学生体会立体主义的味道,从中我们能感觉到杜尚对于传统绘画语言的远离,从用色到造型,再到笔触的运用,都体现着“达达主义”追求的艺术境界。你似乎感受到空间的“颤动”和延伸。杜尚对他这幅作品很得意,觉得具有革命意义,也是冲破以往艺术中唯美主义,走向新的艺术风格的第一步。画与众不同的画,做特别的自己———这既是我们教学生绘画,也是做人的目标。最后,我想说:“茶心”即人心。品茶者“宜精行俭德之人”,能品出其美的人,其实是具有美好人格的人。我们从修养、造型、技巧、思路四方面如品茶般地品味美术课堂,从中不知不觉形成的一种评价标准,以上所说,相信天涯有知音。

作者:房文婷 单位:扬州市维扬实验小学

第三篇:插画在小学美术教学的应用

一、插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插画是一种附在图书、报纸、杂志中的一类图片,能对文字内容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由此突出文章的主题,提高艺术表现力。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插图的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并且很多插画都具有趣味性和生动性,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能提高美术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一般都会先让学生欣赏教材中的一些插画和文字,在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的内容以后才能让学生自己去完成一个美术作品,而在欣赏插画过程中,学生很容易被插画上丰富的图案和色彩所吸引,通过插画中的风景和人物能够联想到很多的画面,能提高学生创作时的想象力,并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

二、插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美术制作课是美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重要作用。小学美术制作课要求学生在观察完图片以后自己动手完成手工作品。在开展手工制作前学生要准备好制作的工具。以小学二年级的《今日菜单》为例,教师展示了很多菜肴图片,学生要准备好彩泥、剪刀以及彩纸,运用自己的想象造型出各种菜肴,有学生制作了农家菜、小辣椒、豌豆等,还有的学生制作了大虾、鱼等菜肴,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效果非常好。其具体的教学流程如下:确立教学目标:教学生用彩泥造型出各种菜肴,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难点:如何选择正确的颜色、如何搭配出表现力强的菜品。工具:彩泥、牙签、格尺、垫板。教学过程:观看插图,与学生互动,调动课堂学习氛围;教师将自己造型出的菜肴展示给学生,教师指导难点动作,学生观看学习;学生互动交流,自己制作一个作品,在同学面前展示。上面插画教学案例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教师在课堂中只需要适当地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插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作者:洪晶 单位: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区西龙王庙小学

第四篇:美术教学中小学生色彩研究

一、小学生的色彩心理倾向特点

澳大利亚心理专家经过大量实验证明:年龄越小的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辨别与选择多是根据对视觉有强烈感染力的色彩进行的。人的颜色心理倾向会受年龄阶段、知识水平、生活经验等因素影响的,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思想纯洁、好动并好奇心强,容易被纯色、明亮度高、饱和度高的色彩所吸引,红色、黄色、绿色、蓝色等视觉敏感色都是可以产生强烈视觉刺激的颜色,都能在第一时间引起小学生的注意。因此都成了小学生的最爱。颜色是促成世界的重要元素,面对色彩缤纷的世界,采用有效的色彩教学方法以正确引导学生认识色彩、分辨色彩、感受色彩,是为小学生走进美术天地而架起的一道绚丽的彩虹桥。

二、美术教学中引导小学生感受色彩的有效途径

美术教学中小学生对色彩感受的学习,来源于美术教师的辅导,“辅”在于以学生为主体的辅助作用;“导”在于如何循循善诱的加以正确引导。由于受小学生活泼好动、自制力差、注意力最长只能坚持在15分钟左右、对色彩的感受能力不同等制约因素的影响,美术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与方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图片识色,游戏场景中的色彩捕捉

小学生活泼好动,游戏是他们的兴趣所在、是他们乐于参与的天堂,美术教学中利用美术教学游戏融于教学中,可以发挥兴趣的魔力,可以是小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全身心的投入、提高学习效率。高尔基说过“: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游戏运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不仅可以调动起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创设出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因此,将各种颜色的图片穿插出现在儿童游戏中,让学生在游戏中捕捉色彩、感受色彩,是儿童更容易接受的学习方式。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们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图,教育效果越大。”小学生们喜欢使用鲜艳的颜色涂涂画画,是他们想感知这个世界的表现方式,游戏中的乐趣可以使小学生的美术天性一触即发,瞬间得到释放,学习热情高涨,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例如:《形与色》一课中,在认识常用的色彩学习内容中,如:红、黄、蓝、绿等色彩可以收集各种颜色系列的水果、动物、植物等卡片,红色系列收集红苹果、红枣、西红柿、红石榴、红枫叶等形状;绿色系列收集猕猴桃、绿甘蓝蔬菜、绿色树叶、绿色葡萄、西瓜等形状;黄色系列收集橙子、木瓜、柿子、芒果、柠檬、杏、梨等形状;蓝色系列收集蓝莓、蓝色大闪蝶、浅蓝色的天空、深蓝色的大海、马兰花、蓝色金龟子等等卡片。根据收集的卡片数量混合后平均分配给全班学生。小朋友,我们今天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看谁找的快又准!接下来老师每讲完一种颜色,看看谁手中的卡片和老师手中的卡片是朋友的就举手,到讲台上来在老师的卡片周围放好。于是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认真听完老师讲课后,都争先恐后的将自己手中的卡片放到台上准确的位置。学生们在玩中学到了知识,学习中充满了乐趣。

(二)音画结合,音符跳动中的色彩呈现

把音乐带入美术课堂,可以激发人的灵感,使画面色彩内容更加丰富,提高画面色彩的感染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了耳濡目染的催化作用,情绪被调动了起来,注意力高度集中,色彩印象会更加深刻。美术是流动的音乐,音乐是凝固的画面。小学美术教学中利用音画结合的教学方式,既可以增强美术色彩的趣味性,又可以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有助于拓展艺术空间,声中有画、画中有声、色彩随音乐起舞的学习环境充满了快乐,美术色彩在音乐感染力的辅助下更加具有动感美。例如:《春天的颜色》一课中,可以伴随着播放《春天在哪里》这首歌,同时展示符合这首歌曲的一幅青山绿水、红花绿草、小黄鹂的春天风景画: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学生通过听觉与视觉的共同作用,在跳动的音符中感受春天丰富的色彩,感受季节美。春天五彩缤纷、鸟语花香、生机盎然,给人以无限美好的记忆。小朋友们,春天如此的美丽,那么春天的颜色是什么颜色呢?你想用什么颜色来描绘春天呢?我们都来画一画吧!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使用自己喜欢的色彩加以描绘和表现春天。涂抹出自己心目中的春天的色彩,表达自己感受到的春天的景色,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丰富他们七彩的精神世界。

(三)缤纷生活,观察出身边的色彩世界

生活中处处有艺术,美术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之美,因为艺术就在身边。法国雕塑艺术家罗丹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人的大脑信息80%是来源于视觉下的观察,而观察在美术学习中不但伴随着思维与记忆的产生,而且是收集与储存美术知识的窗口。因此,培养小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为进入色彩世界可以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在美术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校园真热闹》的学习中,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引导学生运用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构图与绚丽夺目的色彩表现出校园活动热闹的氛围。小学生在校园的活动是丰富多彩的,与平时的校园生活息息相关,需要每个学生联系自己的身边的生活,在回忆中观察出校园生活中的各种活动场面。美术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准备好的图片资料,讲解画面中的活动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活动中的热闹气氛、充满美感的形式构图、不同色彩的视觉体验。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通过各种画面的活动场景描述,激发了小学生记忆中的画面,将最喜欢的一幕使用喜欢的各种色彩跃然纸上,让小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色彩是一种艺术语言,是传达艺术精神的一抹重彩。马克思曾经说过“:色彩的感觉是美感最普及的形式。”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幻想,渴望使用喜欢的色彩描绘自己心中的世界,画出自己蓝天下的七彩童年。为了使童年的色彩更加丰富多彩,他们渴望学习到更多的美术知识,以此来完善好自己的蓝图。美术教师要将各种颜色的情感特征引导学生认知、理解与感受。为小学生的想象力增加一些可变元素,使小学美术教育中富有感情且充满变化的色彩教学焕发出神奇的艺术魅力。

作者:管立红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德积小学

第五篇:小学动画资源美术教学运用

一、小学美术教学的不足

根据调查,我国很多小学中的美术教学都普遍存在以下的不足:教学设计具有单一性,以欣赏课及绘画课为主,美术教师运用导入—绘画方法—示范—学生绘画的模式,学生的思维形成了定式,大多数学生只是简单地模仿,缺乏创新思维;学生对美术课程缺乏兴趣,这都是由于教学方法单一,大多数美术教师只是将课本的知识进行讲解,课程枯燥,课堂沉闷。

二、动画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为了解决小学教学中的不足,将动画资源运用到小学美术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1.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动画故事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兴趣是极其重要的,大多数小学生都喜欢看动画片,因此,美术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将动画片引入小学美术教学中,动画片主要有四种类型,即童话、写实、改编及科幻。其中最多的就是童话类的动画片。比如《白雪公主》《铁壁阿童木》《哪吒》等等。这些动画资源可以成为美术教师的课程导入资源,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动画声音

动画故事给学生以视觉感受,而动画声音则能满足学生的听觉感受。比如,在人教版小学美术教学中有教学生画小动物的课程,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动物的动画声音,比如《森林王子》等,这里有很多小动物的声音,将其作为导课部分,让学生对小动物有一个声音认知,让学生对动物的特点进行总结,为下一步绘画做好基础。同时有些动画音乐很优美,教师也可以作为资源利用到美术教学中。本文主要分析了动画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以弥补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不足,利用动画资源开展小学美术教学,尤其是应用到导课中,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博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县府街小学

第六篇:小学美术教学合作学习探究

一、教师应从课堂的实际教学内容出发为学生提供合作机会

合作学习的这种教学模式在很多的课程中都有被运用到,当然,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也可以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会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但是,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根据课堂实际的教学内容适时地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时机,要明确:合作学习的模式并不是适用于任何教学内容,也不是在每一节教学中都需要运用合作学习的模式。

二、在合作学习中应明确教师的主导地位

为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开展合作学习,一定少不了教师对学生的组织与引导。正是因为这样,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教师占据其主导地位,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之下,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其一,教师可以根据每次不同教学内容的需要对学生进行小组的划分,但应注意小组的标准及尺度;其二,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中,为学生遇到的困难或问题加以引导和帮助,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

三、教师应及时地展示学生合作学习的成果

在学生完成了合作学习的任务之后,教师应该采取合理的方式及时地展示学生合作学习的成果,因为这样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调动学生对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欣赏到其他同学合作学习的优秀成果,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但教师应注意的是,不要轻易对学生的成果加以否定,要尽可能地肯定学生、鼓励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四、结语

总而言之,要想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更好地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注意上述提及到的问题的基础上应努力做好相应的教学及引导工作。只有将各个方面的工作都做好了,合作学习在美术教学中才会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作者:董立柱 单位:聊城大学2013级

第七篇:小学水溶性画笔美术教学应用

一、认识水溶性画笔特性,提升美术课堂的活力

水溶性画笔根据它的软硬程度可分为水溶性油画棒和水溶性彩色铅笔,水溶性画笔的特点有:一是使用方便,用了水溶性画笔以后,可以把水彩笔、油画棒、颜料、调色盘等美术工具都替代了,它携带起来比较方便,减轻了学生的负重,减少了麻烦。二是颜色很清透,彩色的附着力比较强,颜色的深浅只要用力得当就能很好地控制,浓淡自如,还可以和水彩笔、马克笔、油画棒、各种颜料及工具结合着使用,能画出各种效果的画面来。例如用水溶性画笔作好画后,再用水和毛笔进行渲染,会产生像水彩画一样富于变化的色彩效果,要比绘画中最难掌握的“水彩画”更容易上手。因此,在美术绘画课中,低年级的学生可以直接使用水溶性油画棒,高年级的学生可以把两种画笔结合使用。对学生来说既降低了作画的难度,又提高了绘画的质量,同学们的美术学习兴趣点自然而然地被充分激发出来。

二、掌握水溶性画笔技法,充分体验绘画的乐趣

水溶性画笔可以通过不同的握笔技巧,来表现不同的画面效果。直立握笔姿势,就像写字一样可以画出点、圈、短线、小曲线、交叉线等等,这些线条用的力度较大,线比较实,可以刻画细节。斜握笔姿势,比较放松可以画出松弛的线条,尤其适合画精致的小细节。横握笔姿势,像画天空、草地、海面等大面积均匀色彩的画面,涂色时手腕轻轻活动,保持用力均衡。水溶性画笔可以通过不同的用线方法,来表现不同的画面效果。除了能在绘画中勾勒出物体的外形,还能用来表达物体的质感和作画者的情感。许多时候,孩子们的情感是丰富的,画出来的线条有长短粗细、轻重虚实、曲直方圆、疏密聚散等效果,再配上不同的色彩,画面热烈而饱满。例如,孩子们运用水溶性画笔到室外写生,有的线条短促而激烈,有的线条舒展而柔美,有的线条粗犷而有力,使得整个画面自然清新。同时,水溶性画笔可以通过不同的晕染程序,来表现不同的画面效果。可以涂好色后直接用毛笔沾水晕染的;可以用毛笔沾水在水溶性画笔上调色,再画到纸面上的;也可以用水溶性画笔在纸上涂好色,用毛笔沾水晕染,等干了以后再换一种颜色继续在原来的地方涂色,再用毛笔沾水晕染的。还可以用水溶性画笔在纸上涂好色,用毛笔沾水晕染,根据画面需要直接用毛笔沾水溶性画笔的颜色进行细节处理的。技法的表现千姿百态,画笔尽情宣泄着对大自然的无限情怀,孩子们体验到绘画无比的快乐。

三、丰富水溶画笔的表现,享受自由创意的空间

了解了水溶性画笔的特性、掌握了水溶性画笔的技法,接下来学生们就可以在画纸上自由发挥了。如在学校开展的美术社团的活动中,笔者带领同学们从赏画、悟画、戏画的一系列过程中,用水溶画笔创作出一批生动、精美的作品。当然,要想画出好的绘画作品,首先离不开欣赏大师们的作品,许多孩子在欣赏了各种不同风格的名画后,初步了解了铅笔淡彩、水彩画、水粉画、油画、版画等画种的基本特点后。然后根据各自的喜好和特长,如有的同学偏爱那些淡雅、细腻、精致的面效果画,就可以尝试着用水溶性画笔画出铅笔淡彩或者水彩画的效果;有的同学喜欢粗矿、厚重的面效果画,则可以用水溶性画笔画出版画、油画的效果。有了这些特殊的表现手法,再搭配夸张、变形的造型,那么自由创意就会成为一件轻松、憩易、好玩的事情了,于是,孩子们的画面内容丰富起来,从人物到风景,从动物到花卉,从几何图形到机理纹样,玩得不亦乐乎。有的同学还想象着把平面的画面内容和立体的手工制作联系起来,比如制作具有校园文化的手绘图本、警示提醒标志、绿化点缀物品等等,同学们的绘画兴趣不仅得到了提升,还充分享受到了创意的快乐与自由的发挥空间。

四、发挥水溶性画笔作用,开展各种展示性活动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我们的生活被无数的新鲜事物所替代,水溶性画笔也像无数的新事物一样逐渐被学生接受、喜爱,水溶性画笔在被学生们使用的同时,它所发挥的作用也已经超过了它本身的价值。如在我校美术社团的一次次活动中,孩子们渐渐地掌握了水溶性画笔的绘画方法,不仅开拓了学生的绘画视野,还提高了他们的审美情趣。由于水溶性画笔具有丰富的表现手法,浓淡干湿、轻重快慢,再配上不同的笔触,可以收放自如地表现不同风格的画面,有时候还能变换出各种不同的笔触效果和不一样的画种效果来。尤其是当一幅幅个性特色鲜明的学生绘画作品展示在大家面前,那淡雅自然的水彩画效果,色彩饱和的油画效果,润泽无边的水墨画效果,还有夸张强烈的民间装饰画效果,五彩纷呈,精彩绝伦,让学生们的自信心、自豪感、成就感油然而生,水溶性画笔发挥的作用更让他们体验到了美术学习成功的快乐。

五、结语

总之,作为小学美术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应用身边的各种工具材料,让学生们在体验成功的快乐中学习美术,为学生的审美素养提升与个性发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作者:沈雁鸿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跃龙桥小学

第八篇:小学美术教学多学科元素效果

一、引入语文元素,凸显诗情画意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用来表述美术与文学艺术的相得益彰再好不过。如诗如画用来形容山水的美,彰显了美术与语文元素的相互促进和融合之美。语文是文字的传承,美术是造型视觉艺术,将语言文字的诗情画意融入到美术的流畅线条中,能彰显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实施诗歌配画、日记和作文配画,或者将美术的点、线、形、色彩、明暗与空间等视觉艺术,以优美的文字语言进行表述,显示出艺术的美。如版面设计相关知识的学习,结合语文中的艺术字体、文字搭配等知识,引导学生结合小组学习模式,展开黑板报或电子版小报的设计,使得小报布局合理、颜色协调、搭配得当。在小学美术学习中融入语文艺术,彰显文字中的图案美,激发学生创新思考。

二、引入音乐元素,凸显节奏韵律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音乐相对流动,是时间艺术,美术相对静止,是空间艺术。美术与音乐的整合符合动静搭配原理,将学生内心的所思、所想与思维创造的音乐艺术,以可视化的美术艺术呈现出来。同时,美术教学可以借助音乐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鼓励学生创新。如“听音乐画音乐”这一小节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将美术与音乐结合起来,在感悟音乐的同时,自由想象,画出学生心中所想,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现音乐中呈现出来的内容。以不同的线条、色彩搭配、画面设置彰显音乐和美术的艺术魅力。又如引入“彼得与狼”音乐艺术,引导学生在音乐故事中畅想,发散思维,深入学习美术知识。以音乐的感染力调动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将音乐思维中的意境以可视化的美术形式展现出来,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三、引入数学元素,凸显立体思维

美术不是一门单方面的艺术,它不能独立存在。数学中几何图形的学习,对提升学生美术艺术的作画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缺乏对数学三视图、立体图形知识的学习,美术学习就会受到阻碍。小学美术教学需要强化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凸显学生立体思维,体现数学学科特色,立体几何图形的学习,为美术学习增加动力。如“拼拼搭搭”知识的学习,结合数学中三角形、四边形、圆形与立体图形知识,分析点线面组合的规律,激发学生创意思维,拼搭出画面生动的组合。又如“纸柱造型”知识的学习,结合数学中的立体图形知识,运用裁剪、卷压、折叠、黏贴等方法,打造出纸雕艺术。纸雕是一种运用卷曲、立面、立折、立柱、立体,将平面纸立体化的技法。通过学生动手实践,结合生活用品与建筑,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审美能力。

四、引入科学元素,凸显无限奥秘

小学科学课程是自然、生物、地理等相关学科的融合,没有将每个学科进行细分,开设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社会、生物发展与自然环境。将美术学科与科学学科结合起来,深入了解花鸟鱼虫的习性、特点与生活环境,探索自然的瞬息万变与灵活多样。结合眼观、耳听、手摸,进行比较分析,将这些知识与美术艺术融合起来,增加学生对艺术的感悟和了解,更好地运用到艺术学习中。如“自然现象”,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分析下雨、打雷、刮风、下雪时的自然现象,或者展现火山、瀑布、夕阳等景象,将科学知识融入到小学美术学习过程中。又如“春天的色彩”相关知识,也涉及科学中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在自然中感悟和体验,将其表现在美术作品中,以此强化学生艺术体验,提升艺术素养。

五、结语

总之,新时代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学,需要重视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融合。小学美术教学有效与语文元素、音乐元素、数学元素、科学元素整合起来,凸显语文的诗情画意、音乐的节奏韵律、数学的立体思维、科学的无限奥秘。将多学科元素的优势和特点融入小学美术学科教学,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在美术课堂上多学科艺术交融、整合与升华,开阔学生视野,激发美术课堂的生命力,提升学生整体素质与艺术修养。

作者:杨世钧 单位:江苏省宝应县实验小学

第九篇:小学美术教学学生动手能力分析

一、通过轻松的环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最好老师,因为在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没有完全形成的时候,所以,开展兴趣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老师在进行美术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联想和想象能力的拓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要给学生创设发散性的情节思维,要结合教材深入的挖掘情景教学的各种因素,老师在语言上要多运用启发性的语言,通过语言让学生的思维活力加大。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把学生优秀的作品展示出来,例如,老师让学生创设“浅草没马蹄”的情景,学生可以通过任何的表现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可以运用剪纸、折纸、图片或者绘画等一系列相关的形式完成这一主题内容。有的学生是运用绿色来创设一副立体的图片,老师针对这位学生的作品运用形象的语言来给学生描述一下画面中的情境。这时候有的学生能够想到一些点子,老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动手制作,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来对主题进行创造,有的学生有很好的想法,但是动手能力不强,不能够通过作品的形式表达出来,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很强,但是,所做的作品没有创意都是模仿别人的想法,老师最好要运用学生对于线条的了解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对于有些作品有更加感性的认识,通过想象来开展作品的认知。

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方法

(一)教学技法的训练

美术课的教学对于教学技法有着很高的要求,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要对描绘的对象有着正确的描述,之后才能够开展创作。这里面包含很多的技能,比如:蜡笔水彩画的造型、勾线、手工折纸、裁剪等相关的技法,开展的训练要符合课堂的规律,老师要把握好全局做到各个方面都有结合,要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那些个人能力突出,还要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在鼓励表扬中运用具体的辅导方式,帮助学生解决技术上的相关困难。我们在教学《丰富的表情》这课的时候,引导学生了解和发现眉、眼、嘴等器官的变化规律,就眼睛的画法来说在高兴、生气和开心的时候都有明显的变化,老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来模拟人的表情,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摆放五官的位置,学生通过观察发展当人不同表情的变化,学生可以用手偶来模仿,也可以自己用工具来制作一些简单的表情。比如,有的学生用铁丝制作愤怒的小人都很生动,有的学生还会很调皮的模仿,通过这个环节我们发现学生的动手能力超出了老师原来的设想,学生因为课堂活动的生动会让整体的思维非常活跃。所以,课堂教学的时候为了让学生理解的更加透彻,就需要时间让学生来进行思考,对学生想象思维的积极性进行调动。

(二)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

"想象是创作的源泉"很多发明都是从创造开始的。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发挥想象来通过艺术的方式和手段来进行表达,让学生在乐趣探索的过程中去寻求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老师可以运用实物演示教学法: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对实物进行展示,学生在这个时候就能够明白任务,老师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进行创作。如上《画一顶帽子》这课学习的时候,老师最好能够出示几个不同颜色和不同外形的帽子,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不同的材料能够让帽子有不同形状和质地,学生可以用自己挑选的材料来制作帽子,学生不但自己做出漂亮的帽子,还在这个过程中发挥想象力来制作出雨伞帽、魔法帽等“新品种”,学生用的材料也各种各样,有的学生用朔料瓶子来制作帽子,根据材料的硬度和形状能够学生制作出很多有新意的帽子。学生还可以介绍自己帽子的功能,比如,塑料帽子能够防止淋湿。老师要灵活的运用语言,通过语言情景使知识更加形象和生动,学生在身临其境的环境中不断的大胆想象,比如在彩塑课《青蛙》这课中,老师有声有色的讲述一些青蛙的童话故事,学生的思维在这个过程中会越来越宽,学生在想象中进入到青蛙王国中。学生喜欢模仿,有时候学生就会运用面部表情模仿青蛙的有趣动作,在形神兼备的动作表演的过程中过程增强对青蛙的认识。

三、结语

动手教学展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其他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针对自己的情况来进行相应的改进,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通过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其他方面的能力,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发展,学生在表自己的观点得到小伙伴的认同,能够提升他们的学习自信心。美术是培养学生创新和探知能力的课程,所以,老师要探究多种教学方法的探究教学。

作者:王燕 单位:北京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

第十篇:小学美术教学学生意志力培养

一、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自我培养意志力

意志力是指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对事物的坚持性、控制性、掌握性及独立精神实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通过美术教学来锻炼学生的意志力,让学生自觉树立学习目标,克服困难,努力奔向自己所定的目标。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自觉有意识地培养意志力,教师为学生制订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不能只停留在学习美术技能上,还要渗透人文性质的内涵,让学生不断朝着自己确立的目标努力学习,锻炼自己顽强的意志力。

二、兴致激发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美术

部分学生不喜欢美术的一个原因便是美术课枯燥无趣味,课堂情境不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致,没有那种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那学生所表现的就是被动而不是主动地去接受美术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得到的知识往往便是肤浅的、表面的,不能深刻、扎实地掌握在学生的头脑之中。为此,只有让学生对美术课产生了兴致,才能让学生去自主汲取美术知识及美术技能,配合美术老师完成老师所给予的任务。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倡导学生自主参与到美术教学中来。

三、给予表扬与鼓励,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插画课程总结范文8

[关键词]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教育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的西方工科与艺术院校。2001年,北京广播学院首开数字媒体艺术专业,2003年北京邮电大学也设置了该专业,2004年教育部在工学门类下属“电气信息类”新增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2010年划分至艺术学学科门类下属设计学类,授予学生艺术学学位。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又是一个交叉学科的综合性专业,既涉及交互设计、视觉设计等艺术学科的知识,又包括计算机应用、信息与通信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体现了科学、艺术和人文理念的融合。目前,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分为UI界面设计、新媒体广告设计、动态图形与交互设计、数字短视频制作等方向,均表现出个性化的专业特征,与行业存在紧密联系。基于此,我们有必要系统总结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特征和问题,寻求有效方式助推教学改革工作的进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特征

1.艺术性特征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属于“设计学”的范畴,其专业教学工作首先具有明显的艺术性特征。学生无论是从事UI界面设计与数字视频特效制作工作,还是从事网络媒体设计工作,都必须具有良好的艺术审美、艺术创新、艺术设计能力,可以呈现出优美的文字、图像、场景,因此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开设了字体与标志设计、版式设计、数字摄影与摄像、UI界面设计、数字插画设计、品牌形象设计、新媒体动态广告设计、数字短视频制作等诸多设计类、艺术性的课程,培养学生综合艺术素养。这种“艺术性”迥异于传统的平面艺术、影视艺术,而是在新媒体平台中采用数字技术从事相关的设计工作,这是对学生艺术理念、创意、思想的一种技术化处理与实现。教师需要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背景下对学生实施个性化、特殊性的艺术教育活动。

2.技术性特征

迥异于传统“手工”为主的设计专业,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主要是培养学生在网络虚拟空间中采用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视频剪辑软件Premier和Acid、后期特效处理软件AfterEffects和TheFoundryNukeX、效果图设计软件3dsMax、图形设计软件Illustrator等进行UI界面设计、新媒体动态广告设计、数字短视频制作、三维动画视觉设计等工作。如果艺术类课程是培养学生形成作创意方案的能力,而软件类课程则是培养学生实现创意方案的素质,甚至可以说UI界面设计、新媒体动态广告设计、数字短视频制作工作中任何一项内容都有赖于技术化的手段来处理和实现。因此,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大部分课程的教学工作或者是直接培养学生技术素养,或者是培养学生应用技术来进行创作的能力。这促使课程教学工作具有鲜明的技术性特征。

3.实操性特征

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主要是基于新媒体蓬勃发展所催生的新的产品需求、产业形态所应运而生的一个专业,具有明显的实用性、实操性的特征。该专业教学工作在宏观层面上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能够适应平面设计、界面设计、网络媒体视觉设计、交互设计、动态图形设计、数字短视频制作处理等方面的工作,可以呈现出精美的、富有传播实效性的作品。这由此决定了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具有明显的实操性特征。该专业教学工作在微观层面上所设置的艺术设计类课程、软件操作类课程、作品创作类课程,同样要求学生亲自操作,在体验尝试、反复实操、多次应用过程中来熟悉设计流程,掌握设计技巧,积累设计经验,从而更好地适应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职业岗位群的工作。这进一步凸显出了数字媒体艺术水专业的实操性特征。

二、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问题

1.滞后于新媒体的应用技术

当前新媒体应用产品和服务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背后是日新月异的新技术、新方法的支持。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主要是培养能够适应新媒体环境下UI界面设计、网络媒体广告设计、交互设计、数字短视频制作等方面的实操性人才,由此则必须及时引入最新的数字技术、视觉设计、网络传媒技术,培养学生前沿的视觉设计和媒体技术手段,更好地适应新媒体艺术设计领域的人才需求。当前高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工作存在着明显的内容更新速度慢的问题,虽然讲授的图像处理软件、视频剪辑软件、后期特效处理软件、效果图设计软件、图形设计软件也具有一定的实用性特征,甚至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技术,但因硬件设备、软件条件、教师参与校企合作项目的机会、实训教学方案的限制,无法引入新媒体领域所出现的最新的信息传播技术内容,诸如达芬奇技术、Ventuz三维实时图文创作软件。这导致学生无法掌握最新的数字技术,从而弱化了其专业实操能力。

2.存在着“偏技轻艺”问题

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具有明显的技术性特征,甚至可以说所有的工作都是在技术主导下完成的,培养学生掌握丰富的、最新的数字技术是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教学工作的一项基本任务。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技术”是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教学的主体内容甚至是唯一内容,而艺术教学则直接决定着学生作品构想、创新思维能力,决定着技术应用方式与效果,与“技术内容”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当前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存在着一定的急功近利的心理,希望借助课程教学工作能够迅速培养学生软件实操、作品创作能力,从而将技术作为课程教学的主体内容,利用大量时间讲授软件技术,压缩甚至是忽略了艺术审美、设计思维创意能力的教学内容。这造成学生看似软件应用娴熟、实操能力强,实则缺乏创新性、主创性能力,成为一个单纯操作软件的“工具”。这显然不利于学生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领域的职业发展情况。

3.缺少与业界之间的合作教学

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具有明显的实操性特征,需要加强培养学生作品设计、项目运作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就业乃至于拓展其职业生涯。当前,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教学主要是在课堂内虚设项目背景,引导学生进行实操训练活动,一方面其缺乏真实的工作条件,很难真正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下的工作感受和经验;另一方面课堂内的实操训练往往是针对特定知识点、技术方法而进行的,无法整合调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知识进行全案操作活动。这显然也进一步弱化了对学生实操能力的教学质量。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课内虚设情境下的实操训练活动也阻碍了学生与业界的沟通与交流,无法及时、准确地掌握业界动态和发展趋势,无法为专业学习、训练、实习、就业提供有效的指导,这成为当前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所面临的又一突出问题。

三、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与新媒体的升级与发展紧密相连,因而必须紧跟业界趋势,持续创新教学方式是提高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1.制定专业教学工作年度诊改机制

在市场经济驱动下,新媒体平台中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新服务的发展日新月异,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教学工作不断提供新的知识内容。这要求该专业必须建立动态化的教学工作更新机制,来更好地跟随、适应新媒体的发展,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基于此,文章建议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应制定专业教学工作年度诊改机制,即在每年安排课程之前,对UI界面设计、新媒体广告设计、动态图形与交互设计、数字短视频制作专业方向的艺术与科技动态、业界动态、市场运作进行一个系统评估,了解其新变化、新趋势、新内容,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教学质量工作方针,据此从宏观层面来审视专业课程的合理性,增添新课程,删减部分过时课程;从中观层面要求教师更新课程教学方案,引入新的知识点;从微观层面率先更新专业实训条件、硬件设备与软件资源、深化校企合作,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良好条件。

2.实施技术与艺术的协同教学活动

“艺术”是思想和内容,决定着UI界面设计、新媒体广告设计、动态图形与交互设计、数字短视频制作等作品内容与形态,而“技术”则是工具和手段,将个人艺术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数字产品。因此,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艺术”与“技术”两大块内容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当前高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应深刻认识到艺术教学内容的重要性,一方面要增加艺术审美、艺术创新、艺术设计类的课程,培养学生对新媒体视觉平面设计、数字插画设计、动态图形设计及数字短视频制作中文字、图形、构图、色彩、版式、音乐、镜头、意境的美感体验和表现能力,由此针对性、全面性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修养;另一方面则需要在图形图像设计软件、视频剪辑软件、后期特效交互处理软件、三维动画软件等教学过程中引入艺术性的内容,培养学生在特定技术方法、技术模式中的艺术美感表现方式,从而增强学生利用数字技术来表现个人艺术理念的能力,形成完美的设计作品。

3.开展双向交流式的人才培养工作

积极引入业界人才既可以引入优质的教学力量与教学项目,同时又能引入最新的业界信息与业界资源,是增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内容实用性,强化学生实操能力的重要措施。然而单向引入业界人才很难激发其工作积极性与持续性,很容易出现当前部分校企合作项目所面临的流于形式的问题。当前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应实施双向交流式的人才培养机制,一方面邀请业界人才进入高校,开展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主题讲座、专业论坛活动;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学校教师高水平的艺术知识素养,为业界人士开展艺术知识、美学知识的教学活动,为其提供一个进入学校“充电”的机会。高职院校还可以委托业界公司、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校外实习的机会,但同时也可以向公司、企业积极举荐优秀人才,促进公司的可持续性发展。这由此建立起双向交流、共同获利的合作机制,从而扎实推进各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

四、结语

总体来说,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是伴随新媒体、新技术的发展所应运而生的一个专业,具有明显的艺术性、技术性、实操性特征。当前,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工作滞后于新媒体中的应用技术,存在着“偏技轻艺”的问题,缺少与业界之间的合作教学,弱化了其人才培养质量。针对这些问题,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应制定专业教学工作年度诊改机制,实施技术与艺术的协同教学活动,开展双向交流式的人才培养工作,由此可以平衡技术与艺术教学关系,持续引入学科前沿教学内容和资源,提升学生综合专业素养和实操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永东.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概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8.

[2]吴丽颖.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改革的探索[J].语言与文化研究,2019(9):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