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护理范例

产科护理

产科护理范文1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对象选取的是我院自2013年1月~10月与2014年1月~10月收治产科住院患者,年龄均在21~35岁之间。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基础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另外进行优质护理服务,通过出院时填写自主填写满意度评价表的方式进行评价,最后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不良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自然分娩率进行对比。

1.2护理方法

两组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入院护理:首先需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应面带微笑迎接新病人的到来,备好床位。护送病人至床前,主动自我介绍,并通知医生查看。同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环境介绍、医院物品的使用以及休息等各方面注意事项。通过放松聊天的方式了解病人的病情、自理能力、心理状况。鼓励患者和家属建立信心、产生对护士的信赖以及亲切安全感。(2)晨间护理:依据病患的具体情况换洗床单和服装,通过湿扫法将床位打扫干净。清晨沟通时;询问患者的睡眠状况及不适症状,了解病患活动能力的恢复情况。(3)晚间护理:观察病患情况更换整理管道、床单元,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针对生理不能自理患者实施口腔和排便护理。对于术后疼痛难忍的病人,为其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便于入睡。病室内电视机按时关闭,限定陪人数。有病重病危患者,走廊灯保持长明,方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4)饮食护理:严格遵循医生的饮食指导,对患者进行与饮食相关的健康教育。对存在多种管道的病人做好管道标识。根据病情观察患者进食后的情况。(5)卧位护理:根据患者需要对其进行背部拍打、身体调整、帮助排痰、对其咳嗽进行指导并时刻关注压疮高危患者,针对患有压疮的患者,及时采取有效治疗及安全措施,防止坠床、跌倒。(6)舒适护理: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每周剪指甲、称体重等。对于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的患者要辅助其进行日常生活。保持病室整洁、温度、湿度适中,提醒患者增添衣物,为了给予患者一个良好的睡眠,病患休息房间要保持安静、光线不宜过强或过弱、护理工作集中进行,夜晚行动时,比如走路、说话、关门、护理要轻轻进行。(7)做好母乳喂养的知识宣教,指导母乳喂养的技巧,讲解喂养的安全知识。观察组:在以上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加强与深化基础护理,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主要有:(1)创建优质护理服务形象:规范服务语言、服务流程,制定助产士工作的“服务标准”,如教会产妇母乳喂养及挤奶技巧,教会产妇及家属新生儿沐浴及更换尿片,教会产妇产后保健操等。(2)改善入院、出院服务,在病区内设有清晰的住院流程及指引。将各种指引做成不同颜色的单张便于拿取。一方面可让产妇或家属在最短的时间获得想要的信息,另一方面建立了更到位的支持系统,让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在病人身边工作,使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3)全程健康教育:住院期对产妇进行个性化的教育,使病人不仅获得躯体的康复,还要获得良好的方式,树立良好的健康意识,详细讲解各产程配合及注意事项,询问孕产妇心理感受,给予相应指导,取得孕妇配合。让产妇感到被尊重、被重视。(4)开展产妇满意度调查:设计紧扣产后及新生儿护理质量、护士服务态度的满意度调查表,广泛收集产妇意见,将产妇或家属所提的中肯问为我们改进工作的方向。(5)科室设立延续护理服务组:①每天由助产士到产后区查看会阴伤口,给予帮助。②对于新生儿转儿科的产妇,定期跟儿科沟通、了解情况后将信息告知产妇,使产妇安心住院康复。③开展电话跟踪服务。(6)出院护理:出院时严格遵循患者病情的客观事实对其进行指导。例如出院的结账手续如何办理、产后注意事项、吃药指导、产后锻炼、新生儿接着预防针的时间,同时让病患协助填写满意度调查及相关表格,认真记录病患及其家属的建议。同时护送患者乘坐电梯,需及时回访调查。

2两组统计学分析比较

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3.3%,自然分娩率为6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5%和45.56%(P<0.05);观察组不良并发症发生率为5.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7%(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

3讨论

产科护理范文2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安全管理

妇产科护理属于高风险、复杂服务性工作,护理对象为孕产妇和新生儿,人群比较特殊,较其他科室极易发生护理风险。护理安全指护理对象在护理干预过程中未出现身体、生理及心理上的损害或缺陷。妇产科安全隐患较多,直接危及孕产妇和新生儿健康安全,安全管理十分重要。

1妇产科护理不安全因素

1.1护士业务能力不强

妇产科护理对护士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有较高要求,很多护士缺乏专业知识,业务能力不强,护理服务无法满足医疗需求及患者要求,特别是高危产妇及新生儿,观察病情不及时,病情了解较少,给护理工作造成一定困难[1]。护士技术水平对母婴健康安全有直接影响,如接产技术、产程进展和难产判断、新生儿处理等,一有不慎便会导致母婴产伤和新生儿窒息等。护士在抢救高危产妇关键时刻,由于缺乏工作经验,技术不熟练,主次不分,应对能力差,对诊疗仪器设备性能不熟悉,慌忙中出现差错,无法准确、迅速的配合抢救,埋下安全隐患。除此之外,医学技术水平不断发展,各种新设备及新技术被应用在护理工作中,若护士知识不更新,如对新药物知识不了解、对药物不良反应认识不足、不会操作新设备等,都存在隐患。妇产科患者病情变化快,具有难预测特点。部分护士在护理时观察不细致,不能在第一时间及时找出问题,失去最佳处理时机,例如不仔细检查胎盘,胎盘残留,忘记取出填塞纱布等;产后未认真观察膀胱充盈和宫缩情况,引起大出血;未按各项制度执行,出现婴儿滑落、用错药、抱错新生儿、跌伤等,甚或危及母婴生命,直接影响两代人身心健康。

1.2护士缺乏服务意识和法律意识

在实际工作中,护士必须将孕产妇和新生儿健康安全放在首位,而大多数缺乏服务意识和法律意识,对知情权和告知权等重视不足,易导致隐私泄露及法律纠纷等。妇产科每日接诊量大,护士工作时易出现不耐烦、烦躁等,与服务意识不强有较大关系,当护士服务意识差,预见性差,患者易对其工作产生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加上护士此时态度生硬,沟通不够,极易发生矛盾和纠纷。

1.3药物损伤及机械性损伤

护士对所用药物知识掌握不全,不了解药物性质,导致用药错误,加上监管不严,造成药物损伤,患者出现用药不良反应,或者延误病情及治疗,因此,护士必须认真核对用药名称及剂量,按医嘱用药,一旦出现问题立即与医生沟通,避免药物损伤。机械性损伤主要为摔倒和摔伤,造成安全隐患[2]。护士应及时嘱咐患者注意安全,多巡视,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予以纠正。

1.4缺乏完善管理制度

很多医院现行安全护理制度已经满足不了当前需求,未及时修改、改进及补充,导致管理制度不完善,不能发挥管理作用。及时发现并找出护理制度漏洞,立即修改和完善,消除安全隐患,能直接避免对患者造成的损伤。管理制度措施未落实到位,包括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等;护士在进行护理记录时内容不完善、不规范;查对仅流于形式;当出现突发状况时,不能及时掌握个体情况,延误最佳治疗时机,造成严重后果;交接班时过于简单,未按要求在床旁交接,导致接班护士不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发生特殊情况后容易造成意外。

1.5患者因素

孕产妇和新生儿属特殊群体,特别是高危产妇及产后虚弱产妇,由于医院医疗技术十分有限,加上个体生理及心理产生变化,直接影响病情发展及康复,埋下健康隐患。

2妇产科护理安全管理措施

2.1完善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制度包括分工负责体制、风险预测制度及管理制度等,目的在于通过制度约束和规范护士日常工作,保证护理服务有章可循,减少纠纷及风险事故。风险预测及管理有极大预测作用,可直接针对风险制定措施,如检查、接诊及告知流程等。除了明确风险管理之外,也应加强管理制度贯彻落实及执行。在护理记录方面,护理书写和记录必须详细、及时、准确,一旦出现纠纷,可作为重要的法律依据,维护个人权益。强化护理管理监控工作,成立质控小组,每月检查妇产科护理管理质量,并总结评比。护理监控应狠抓关键患者、关键时间、关键人员和应急状态管理。关键患者如初产妇、缩宫素引产等;关键时间有夜班、节假日和周末等,增加科室初级护士人数,交接班和晨会时由固定护士负责巡视病房,在人员较少、工作量较大时,及时增加人员,确保工作能正常进行。关键人员有日常生活中干扰因素较大者、进修实习、新上岗人员、技术较差及责任心不强的护士,重点监控,科学、合理排班,保证工作安全、及时完成。应急状态管理包括由专人负责急救物品,定量、定点放置,定期检查仪器性能,保证物品仪器完好,随时备用;常备应急护士,由心理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人员担任,出现紧急事故或大抢救时启动应急预案,增强援救,同时防止由于救治危重患者忽略对他人的护理。

2.2强化护士培训

为了保证护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护士必须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较强业务能力及专业素质。妇产科应加强对护士综合素质的培养,强化护士培训,定期组织技能操作比赛、小讲课及护理查房等活动,倡导护士不断更新知识,尽早接触掌握最新仪器操作及先进护理思想。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和有层次的培训方法,提高护士技能与素养,使其为孕产妇和新生儿提供质量较高的服务,增加安全系数,减少纠纷。作为妇产科护士,应不断拓展思维深度与广度,自觉积极参加培训,通过继续教育及课外培训,提高护理能力及水平[3]。当添置新设备时,尽快组织人员进行设备使用、日常维护等培训,使其熟练操作设备。护理教学中,应将安全教育贯穿始终,及时发现隐患,并采取措施,将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对于已经发生的行为差错,与护生一起分析原因,加以改正。根据妇产科工作实际情况,制定人员考核制度,评价急救药物准备质量,定期检查和抽查护理记录填写情况,细致检查病房护理质量,设计问卷,发放给患者作满意度调查,最终获得考核结果,将结果直接与护士酬劳挂钩,以此提高护士工作热情,增强护士优质护理及安全护理积极性。

2.3增强安全意识

培养妇产科护士慎独精神,定期开展法律培训,要求护士基本掌握和了解《刑法》《民法》和《母婴保健法》,积极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院护理工作管理制度》等,增强安全意识及法律意识[4]。管理部门应重点管理护理安全薄弱环节,加强改进,定期考核检查,确保法律培训落实到位。妇产科护士在工作中必须充分尊重患者人格和隐私,避免纠纷;在护理工作中要善于总结教训和经验,强化安全护理理念。

2.4重视护患沟通

营造护患之间和谐、良好、融洽关系,有利于培养患者安全感及信任感。在入院护理及治疗护理中,不断进行护患沟通,向其介绍医院环境、科室制度、医护团队、精湛技术、治疗方法及目的等,使患者认识到护理中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告知其有效、正确的防范措施,必须严格按医嘱用药。护患沟通有利于拉近护患双方距离,增强信任感,增强患者依从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当患者提出问题时,护士应耐心、详细地解答,如医疗费用收取等。进行各项检查和治疗前后,都要详细介绍检查治疗前后需要注意的事项,认真观察患者心理变化,及时予以疏导、安慰等。定期组织护士进行人际交往培训,从语言交流到沟通技巧,从仪表面容到言谈举止,做到全方位提高,邀请资深人士来院授课,现场介绍《人际沟通》。

3结语

妇产科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孕产妇及新生儿健康,关乎医院生存与发展,意义重大,加上该科室护理工作量大,产妇病情风险大、变化大,时间不规律,工作任务重,发生差错环节较多。作为妇产科护士,必须增强安全意识,加强对潜在安全隐患的分析,制定相应安全管理措施,减少纠纷,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史潮君.妇产科护理工作的安全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3):149-150.

[2]罗曼霞.妇产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吉林医学,2014(5):1086-1087.

[3]苗喜乐,吴丹.妇产科护理质量的提高及安全管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5(28):295.

产科护理范文3

【关键词】二胎政策;产科护理;心理;风险管理;风险认知;风险管理

当前,我国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在二胎政策下我国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为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我国提出了计划生育的国策,开放了二胎政策[1]。为提高产妇的风险意识,降低不安全事件发生率,确保母婴的健康。本次选取近年来收治的560例产妇,观察在二胎政策下,实行产科护理风险管理、常规产科护理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560例产妇,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0例。研究前,两组产妇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医护人员开展各项临床工作。观察组年龄24~40岁,平均(32.5±3.3)岁。其中,顺产产妇、剖宫产产妇各185例、95例。对照组年龄25~41岁,平均(33.3±3.5)岁。顺产产妇、剖宫产产妇各180例、10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实行常规护理干预为产妇讲解分娩相关知识、护理方法,使其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开展临床工作。

1.2.2观察组

实行二胎政策下产科护理风险管理:(1)心理护理,主动和产妇沟通,在了解产妇心理状态后,实行针对性护理。针对产妇提出的问题,耐心、认真解答,以此减轻产妇焦虑、不安、恐惧等心理。(2)健康教育,告知产妇分娩技巧、用力和呼吸方法、需要配合适宜等,进而提高产妇的分娩成功率,减少分娩时间。(3)产后护理,叮嘱产妇保持休息和睡眠,必要的时候可给予镇痛剂/安慰剂处理。产后,加强对产妇温度、脉搏、心率、出血量等进行观察,若出现异常应及时上报并处理。饮食方面,叮嘱产妇多补充一些软食、水分,保持营养合理搭配。(4)出血护理干预,为产妇讲解出血原因、子宫按摩的必要性。采用适宜的力度按摩子宫,按摩时间为0.5h,每间隔3h按摩一次。此外,切口换药的过程中,需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和流程操作,防止出现感染/肉芽组织增生情况。然后,组织相关护理人员学习培训相关内容、构建产妇首胎和二胎档案、健康宣教。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风险认知度、不安全事件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的临床数据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4.0实行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风险认知情况的对比

两组产妇风险认知度实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2.2两组不良妊娠结局情况的对比

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4.28%,对照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8.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二胎政策下,较多的非最佳适龄女性分娩。为降低产妇的风险,提高分娩成功率,促使产妇及早恢复身体机能,应做好产科风险管理工作,构建完善的二胎产科护理风险管理措施,以此规避风险事件的发生[2]。针对于此,本次研究在常规护理之上,实施产科护理风险管理,具体护理方法如下:组织护理人员学胎政策、产科护理风险管理方法、护理技巧、分娩技巧、生命体征监测方法等[3-5]。因为二胎产妇分娩会受到年龄因素影响,使得产妇存在一定的分娩风险。为此,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培训相关内容非常重要。构建产妇档案,为二胎产妇构建除颤和二胎的档案,详细记录产妇的出产日期、孕周、胎数、分娩方法等,以及产妇二胎预产日期、孕周、血象和超声情况等[6-7]。然后,结合产妇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需要注意的是,应特别注意疤痕子宫、妊娠期糖尿病和高血压、分娩过程中宫缩无力、胎儿窘迫等情况。健康宣教,告知产妇二胎分娩的相关内容、风险,以此确保产妇明确二胎分娩存在的安全隐患,帮助产妇树立分娩的意识,提高产妇分娩的警觉性、敏感性,从而规避可能发生的不安全事件[8]。护理人员需结合产妇实际状况,实行一对一健康宣教和锻炼指导,以在术后实行适当、适量机体锻炼,防止出现不良妊娠结局情况。综上所述,二胎政策下产科护理风险管理,护理效果较好,可从根本上确保母婴的健康和安全。

参考文献

[1]席时清,孙境,纪蓓蓓.全面两孩政策下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7,3(5):54-56.

[2]金和秋,汪颖,吴兰美.二孩政策对妇产科护士职业疲惫、心理状况及社会支持的影响[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7,37(6):692-694.

[3]左宪宏,王立新,姜丽杰.二孩政策下儿科护理教学初探[J].学周刊,2017,9(9):9-10.

[4]唐国静,阮恒超.二胎全面开放政策下产科继续医学教育课程设置的需求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4):5-6.

[5]胡丽娜.二孩政策下高危孕产妇风险预警体系构建的思考[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7,33(1):52-54.

[6]丁桂兰,翟荣慧,武霞.二胎政策下护士长管理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7,32(13):61-63.

[7]温菊霞.儿科护理如何应对“全面二孩”政策后的生育高峰[J].甘肃科技,2017,33(5):95-96.

产科护理范文4

产科护理人员的技能和素质是影响护理工作质量内在软实力因素。由于护理对象的复杂性,这要求产护人员必须具有综合护理能力,既要掌握基本的护理理论知识,有要熟练运用各种护理仪器,甚至积极与跨科室和跨院交流学习,进一步丰富护理经验。实践表明,技能过硬、素质较高、经验丰富的产护人员的被投诉率较低。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不仅要定期开展应急预案、专科知识、护理操作、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新技术等培训,还要在实践中积极鼓励护理人员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产科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从而长期保障产科护理质量。

2完善护理管理制度,促其长效化

在实际中,不完善产科护理管理制度是导致护理差错和医疗事故的外在主要因素。产科护理制度的不完善极有可能导致护理人员岗位职责落实不到位。因此,建立完善的产科护理管理制度,以规范工作标准,约束护理人员,从而减少甚至避免产科护理差错医疗事故的发生。完善产科护理管理制度,一方面要合理制定护理各个环节的工作标准,明确产科工作的各个细节,不断规范产科护理的工作流程,并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标准和流程进行操作;另一方面,要明确产科产科护理各项工作岗位的职责与要求,要求护理人员严格落实到位,严防执行偏差等情形。

3规范护理监督体系,促其规范化

有效的执行是良好监管制度发挥效用的唯一途径。因此,在符合医院实际的规章制度出台之后,更重要的是严格遵章办事。产科科室可依实际建立质量监控小组,建立工作指标体系,定期实施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年终奖、评职称等重要依据[2]。同时,在特殊敏感时期,开展突击抽查工作,重点关注护理工作中容易出现差错的环节,以及时改进。通过规章制度予以行为约束,通过监管制度予以质量控制,从而促使护理工作不断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形成长效机制。

4转变护理服务理念,促其主动化

在护理人员的素质中,护理态度也影响着护理质量。树立“患者为上”的工作态度,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都是对护理人员的内在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明白护理的真正内涵,通过职业道德教育,深入转变护理观念,从而形成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护理服务理念。由于护理工作极为特殊和复杂,护理人员须从基础工作着手,严格按照要进行护理操作,最大限度地提供优质护理服务,让患者满意。护理工作人员须以自信、积极、热情的工作态度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去,积极调整护理心态,变被动为主动,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5建立护理风险管理,促其防范化

产科科室是风险较大的科室,任何护理细节都与新生儿及孕产妇的生命密切相关,一个微小的差错都极有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鉴于此,护理人员必须树立风险意识,清楚护理过程中风险节点,做到防范于未然。一是要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密切监控护理环节,确保护理质量,遵章办事,规范护理文书,详细、准确、及时地记录操作内容。二是进一步完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增强护理人员的职业风险意识。三是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及其家属间保持良好的沟通,通过积极主动的询问和贴心周到服务,深入了解患者意愿,并在护理操作前,做好相关义务的解读工作。

6总结

产科护理范文5

关键词:护理事故;产科;护理管理;防范策略

随着国家放开二胎的政策,医院产科的大龄产妇不断增加。近些年许多产妇医疗事故被曝光。有报道认为,医疗事故与护士的素质和护理技术、管理水平等有密切关系[1]。在产科,护理质量不但事关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还与管理工作息息相关。不断完善医疗技术,提高护理服务水平是目前产科护理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为了探讨产科护理管理和防范措施,本文进行了相关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就诊于医院产科的200名产妇为研究对象,年龄20~37岁;初产妇154人,经产妇46人,孕周29~41周。产科有护士20名,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9名,护士7名。对产科出现的护理事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安全隐患和基本原因,提出针对性应对策略。

2结果

产科共发生不良事件8例;呛奶5例;脐带感染2例;产妇意外事故1例,发生率为4.00%。其中,护理因素占57.70%,患者因素占42.30%。

3结论

3.1分析安全隐患

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奖惩制度,所以出现用药错误,交接班导致产妇送入产房的时间不准确等;排班制度不完善,护士除了正常的工作外还负责对账等别的非专业性工作,占据了护士的大量时间;部分护士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态度不佳,对护理记录的书写不规范严格,产科的病人多、周转快等,引起护患纠纷事件等。同时护士在产科工作时,产妇可能出现急性的并发症,大多的孕妇都是处在焦虑的状态中,在临产前难免出现急躁等情绪的变化,在心理上更需要得到家属、亲人及其医生护士的呵护[2,3]。在分娩时手术室没有家属时她们更需要医生护士的呵护,但是部分医护人员做不到人文关怀,更做不到对待患者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这样给产妇带来了许多的不安全感。其次,妊娠分娩往往存在着不可预测的风险因素,比如出现大出血或者子宫切除等,所以护理工作十分重要。因为产妇分娩整个助产工作的特殊性,在很多技术上的操作手法都需要理论和实际联系、灵活应用,在某些操作手法上具有特殊性,部分操作甚至也无法用文字描述或者在直视下进行。最后就是专业性人才缺乏,剖腹产比率不断增加,无论是技术还是人员都不能满足产科的需求,使潜伏的安全隐患增多[4]。其他因素包括部分新生儿由于自身抵抗力弱,病情转归易被忽略;病房探访人员多,院感控制难度大。此外还有产妇的伦理、隐私等问题。

3.2做好针对性防范策略

(1)在产科工作中严格按照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执行,积极健全院内的质控网络和电子信息系统,科室的护士共同参与,在工作上进行互相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由护士长等管理者主要负责一些高难度的重点管理,包括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等。护理部门进一步核实和分析一些问题,针对目前的瓶颈进行补救措施等。(2)加强产科护理人员的培训,无论是继续教育还是进修,都要不断让产科护士接受最新的教育,加强对护士核心护理技术能力的培养,定期开展讲座,组织学术会议;强化护士的法律法规学习,增强其法律意识,合理规范护理行为。定期对护士进行专业技能的职业培训,通过对人文知识的学习促进其素养和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加强人文关怀对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相当重要[5]。

3.3加强护理管理制度

在产科,不仅有对产妇进行人文关怀和照顾,还有对新生儿的照顾。应有针对性地制定护理安全防范方案。产妇入院时积极宣传安全内容,利用微信等平台推送一些相关的文章和注意事项,让家属和患者掌握相关保健知识。告知产妇及家属遵守规章制度,考虑产妇的隐私,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对常见的急危重症做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及时处理并发症[6]。护理人员需严格执行相关操作,如果因差错出现纠纷,如呛奶、脐带感染等必须积极处理,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并主动向护理部和医务处反映情况。

4结语

综上所述,管理层应加强产科护理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给患者多一些关怀。通过不断继续教育和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做到每个人有团队合作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管理上,医务处、护理部及科教部门需不断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提高其助产技术,重视医风医德,完善护理管理,注重专科知识学习,自我完善,降低产科护理差错的发生。产科护理有其特殊性,要求护士在工作中将责任心、专业技能和工作态度贯穿于每项护理工作中。

参考文献

[1]陈海荣.如何防范产科护理差错[J].医学美学美容,2013(5):25.

[2]周英.论产科护理差错的防范与护理管理的应用[J].健康必读,2012,11(10):35.

[3]夏海燕.影响产科护理差错的因素分析与改进对策[J].求医问药,2012,10(2):35.

[4]张世丽,魏桦,郭峥.产科病房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4):62-64.

[5]宦小玲.基层医院产科病房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30):292-293.

产科护理范文6

[关键词]安全护理管理模式;妇产科手术室;常规护理管理;应用效果

近些年,随医疗水平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对于传统的疾病治疗服务,逐步渐变为优质护理管理服务,而对于妇产科护理管理模式,提出安全护理管理应用价值较高。手术室为重要治疗场所,手术管理者应严格要求护理人员术中各项护理操作,对于工作中的危险和不安全事件有预见性,减少术中发生风险事件的发生率。相关人士调查研究发现应用安全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妇产科患者在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该文就该院64例妇产科手术患者进行分组,详细研究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联合安全护理管理模式后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前来该院妇产科进行手术64例患者住院病历,对其进行详细的回顾与分析,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统计发现其中患者对照组年龄范围为22~54岁,平均年龄为(43.3±4.2)岁,子宫全切术11例,宫外孕单侧或双侧输卵管切除术9例,子宫肌瘤切除术8例,附件囊肿切除术6例。而观察组中患者年龄范围为23~56岁,平均年龄为(44.8±3.9)岁,其中子宫全且术10例,宫外孕单侧或双侧输卵管切除术10例,子宫肌瘤切除术7例,附件囊肿切除术7例。排除两组患者患有肝肾衰竭、凝血功能障碍、精神障碍等疾病,并与患者和家属沟通,告知相关事宜和注意事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以取得患者和家属配合。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发现年龄、患病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对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

1.2.2观察组

给予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实施安全护理管理模式,详细护理措施如下:①开放静脉通路,要求穿刺后应严格执行书写穿刺时间和日期,并根据穿刺部位进行适当固定,固定应力度适宜,避免力度过大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减慢,甚至由于手术时间长导致坏死。②摆放体位,手术室管理者应要求护理人员协助患者摆放体位,对于侧立式手术体位应进行约束带固定,避免由于患者麻醉后肢体失去自主支配能力导致倾倒,而发生不安全事故。③各项仪器连接线,手术护管理者应严格要求护理人员连接线的连接,且避免各连接线压迫血压。④定期培训和考核,手术负责人应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阶段性考核,培训应采用模拟全程,配备配台护士和巡台护士,并针对于各个护理点制定设置相应分数,将阶段性考核分数与护理人员的业绩奖金挂钩,提升护理人员自主学习能力,以及配台和巡台护士的默契能力,同时强化护理人员对各知识点和管理制度的了解能力[1]。⑤交接班细化,手术室管理中应细化手术室护理工作内容,以及相关交接班事宜,如上下班交接班、术中巡台交接班等。且在术中交接班时,应详细核对患者信息,如输血、摆放体位、术中用药名称和量、配台纱布数量、麻醉师签字以及患者术中出入量等,双方交接护士应签字,交接班针对于可能发生压疮部位进行观察和适当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以及患者出手术室以病房护士或重症监护室护士交接班时应详细交接患者术中用药情况,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方可交接完毕。⑥沟通技巧,要求护理人员与患者和家属沟通应保持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语言应通俗易懂,避免使用过度术语,导致患者和家属由于听不懂而导致紧张和恐惧,查阅相关文献发现,患者情绪的改变可导致患者生命体征发生变化,可直接影响患者手术质量和后期恢复效果。且护理人员应为防范医疗纠纷,应注意与患者和家属沟通应注意方式方法,避免由于表述不清发生医疗纠纷[2]。⑦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适当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告知术中相应防范安全注意事项和相关事宜,降低术中发生不安全事件[3]。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在术中护理纠纷和护理差错发生情况,以及采用手术管理者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统计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度。

1.4疗效判定标准

该次统计临床护理满意度采用科室负责人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每份调查问卷为百分制,85~100分为非常满意,70~84分为满意,60~69分为一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1.5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算处理,组间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纠纷和护理差错发生率

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纠纷和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对比两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度

对比两组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发现,观察组为93.75%,而对照组为7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手术室为医院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评价手术室治疗的服务质量评价好坏,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为术者的操作,而另一方面为护理人员的配合和相关护理操作[4],而对于妇产科患者患者特殊特点,发生不安全因素应提高重视率,传统手术主要为保证手术顺利进行,而未将护理工作细化,往往由于护理人员工作的疏忽,可导致患者发生相应不安全事件,如输液配伍错误、预防压疮工作、漏记出入量记录、器械核对不清等[5],这就需要手术室管理者提升手术室护理管理安全性。而安全护理管理模式就是为提升手术室管理人员对护理人员在手术室工作中患者安全性而提出的,总结安全护理管理模式为科室护理人员应强化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阶段性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学习,并学习和培训期间应采用全场景模拟,提升护理人员工作的默契度[6]。回顾该次调查发现,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安全护理模式后护理人员护理纠纷和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单纯实施常规护理操作的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采用手术室负责人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发现观察组满意度明显较对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应用安全护理管理模式在妇产科手术室护理中可大幅度降低护理工作中的纠纷和差错发生,提升临床护理满意度以及整体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赵丽红.手术室细节护理在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93):178,180.

[2]符静.安全护理模式在妇产科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2):181-182.

[3]李慧贤.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妇科门诊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2):144,152.

[4]崔静.安全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健康研究,2015(2):210-211.

[5]温曲英,徐月娥,叶新兰.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5(11):145-148,152.

产科护理范文7

摘要

目的:探讨标准化护理程序在妇产科住院患者阴道灌洗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妇产科住院的需要进行阴道灌洗的160例阴道炎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使用标准化阴道灌洗护理程序,比较两种不同护理方法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满意度、视觉模拟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和舒适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准化阴道灌洗护理程序能够显著提高阴道炎产妇治疗质量,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关键词

标准化护理程序;阴道灌洗;阴道炎

阴道炎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器感染疾病,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女性患者阴道微环境发生改变导致[1-2]。孕期妇女由于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使得阴道微生态的构成发生改变,可能对妊娠造成诸多不良影响,包括自然流产、新生儿感染、产后阴道感染等[3-4]。主要为细菌性阴道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滴虫性阴道炎等。目前临床上孕妇阴道致病菌的阳性检出率超过30%,孕妇患者发生阴道炎的比例逐年升高。阴道灌洗是临床治疗孕妇阴道炎最常用的方法,不仅能够使药物直接与致病菌接触,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局部灌洗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药物进入血液循环中,以减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5]。但是灌洗操作是侵入性操作的一种,在护理上注意事项较多,对患者有着较大的影响。标准化是一种管理模式,是将具体的护理内容以标准化的程序进行固定,目的在于护理人员每次按照该程序操作,不遗漏操作步骤,不随意更改操作程序,确保任何护理人员按照此程序进行操作,都能得到稳定均一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妇产科住院的需要进行阴道灌洗的16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患者均被诊断为阴道炎,且经过病原菌检测和敏感性测试。(2)患者的妊娠周数12~40周。(3)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了解实验全过程并积极配合实验完成。排除标准:(1)患者有精神病史或对症药物过敏史。(2)患者有严重的器质性疾病。(3)患者年龄低于18周岁或大于35周岁。将160例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年龄20~32岁,平均(27.7±4.7)岁;平均妊娠时间(28.1±9.3)周;观察组患者年龄21~33岁,平均(27.5±4.5)岁;平均妊娠时间为(28.8±8.9)周。两组患者在年龄和妊娠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照传统阴道灌洗方法进行护理,试验组则使用优化过的标准化护理方案对患者阴道灌洗进行护理。内容主要如下:

1.2.1实施全方位的人性化护理方案

包括:(1)创造舒适的环境。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大部分患者相对排斥阴道灌洗这种侵入性操作,所以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很有必要。保持操作室的整洁,所有物品摆放整齐,病向患者强调物品均已经过消毒。操作室空调调整至较为适宜的温度,配置相关凳子和椅子方便患者更衣和换鞋。所有相关操作均由女性护理人员完成,避免整个护理过程中有其他医护人员或者患者进入。(2)在护理前对患者进行宣传教育,强调阴道灌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避免患者的理解误区。提高患者的思维水平,改变患者惯性思维,能够积极配合护理完成。(3)积极有效的沟通。接受阴道灌洗的患者难免有抵触和回避的心理,再加上对阴道护理的认知不清楚,需要在操作前以及操作过程和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4)人性化的操作。提高医护人员阴道灌洗水平是标准化护理的关键。所有实施阴道灌洗的医护人员都需要进行专业培训并接受考核合格后才能操作阴道灌洗操作,并对患者进行满意调查,对于多次让患者感到不满意的操作人员需要暂停灌洗操作资格,需要重新进行考核才能重新上岗。

1.2.2科学化的管理方案

对阴道灌洗操作进行品质管理圈(QCC)活动,不断发现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者不足,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提高医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判定,患者临床症状消失,阴道分泌物正常,镜检呈阴性为痊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分泌物呈现异常,镜检为阴性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未消失,镜检没有好转或者加重为无效。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对患者的舒适度进行评分。根据患者的满意度调查患者接受不同护理后的满意度情况,包括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2.2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2.3两组患者VAS舒适度评分比较

3讨论

女性阴道内微生态的稳定对于女性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妊娠期女性由于生理激素水平的剧烈变化,特别是雌激素水平维持在较高的状态,使得阴道内糖原的合成增加,微生态的稳定受到破坏,以导致阴道内出现致病菌如念珠菌、支原体、衣原体以及病毒等。也有临床调查研究表明,妊娠期妇女致病菌检出率约为30%,且不同妊娠阶段的致病菌检出率不同[6]。对于健康的女性来说,一般是不推荐使用阴道灌洗来进行阴道的清洁的,因为可能会破坏阴道内天然的屏障,反而易导致疾病[7]。而对于妊娠期并发阴道炎的患者来说,阴道灌洗是最佳的治疗方法,可以使得药物直接接触致病菌,并能够随着灌洗液流出,可以减少机体对于药物的吸收,避免药物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阴道灌洗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大多数患者均难以接受这一操作,因此制定合理的阴道灌洗标准化护理程序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灌洗对产妇情绪以及生理活动的影响,提高产妇的妊娠质量。结果表明,标准化护理程序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可能是由于采用标准化护理程序能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从而能够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采用标准化护理程序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满意率,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结果也表明观察组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采用标准化护理能够增加患者满意度,提高患者依从性。人性化服务和科学化的管理是标准化护理程序的核心内容。通过对阴道灌洗常见问题加以总结制定详细的人性化服务,最大程度地降低患者的不适,并通过积极地沟通以及详细宣传教育,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使得医护人员能够积极主动地实施人性化服务,提高产妇治疗结果,有助于提高产妇的分娩质量[8-10]。

综上所述,标准化护理程序通过人性化的服务和科学化的管理,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满意度和舒适度。

作者:赵丽芹 单位:湖北省鄂州市中心医院产科

参考文献

[1]冉利梅,宋鸿碧,周从容.妇女阴道微生态状态研究[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8,24(9):560-562.

[2]廖秦平.女性阴道微生态及阴道微生态评价[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26(2):81-83.

[3]肖冰冰,张岱,廖秦平,等.妊娠期阴道菌群的微生态评价[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7,8(6):412-414,449.

[4]王守兰,魏倩,谭玉洁,等.孕产妇阴道微生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2):5468-5470.

[5]刘菲,王志敏,吕华,等.心理护理干预在阴道灌洗时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2):133.

[6]孙小玲,林征,曹耀萍,等.舒适护理在阴道灌洗患者中的实施[J].护理学杂志,2012,27(10):52-53.

[7]李华飞,刘明珠.阴道灌洗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东南国防医药,2012,14(4):366-367.

[8]孙小玲,曹耀萍,林征,等.影响阴道灌洗患者舒适度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2012,26(31):2942-2943.

[9]杨玉华,庞飞,张水清,等.阴道灌洗治疗阴道炎的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5):1182-1183.

[10]谢锐.护理干预在阴道灌洗治疗细菌性阴道炎患者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4(16):292-293.

第二篇:妇产科护理风险及对策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方法采用自设计问卷调查的形式,评价滨海新区塘沽妇产医院手术室护理人员判断产妇对高危因素的认知情况,以及自身对围产期高危因素、对生产过程中的相关法律、获得专业知识的途径、缓解工作压力的方法等的认知情况(每项分值2分)。对自身能力评价评分<7分(满分14分)为能力不足。结果40份全部收回,调查回收率100%。90%的被调查护理人员认为产妇对生产高危因素的认知存在缺陷。同时,45%的被调查护理人员认为自身产科知识和能力不足。其中22.5%护理人员认为完全掌握相关法律,17%的被调查护理人员认为自己完全了解获得专业知识的途径,12.5%的被调查护理人员认为了解缓解工作压力的方法,40%的被调查护理人员认为自己了解药物对产程的影响,47.5%的被调查护理人员认为自己对妊娠生产过程中重症并发症的应急程序认知充分,37.5%的被调查护理人员认为自己了解消毒隔离工作对围产期的重要性。结论护理人员判断产妇和自身均需要提高相关知识和能力。

关键词:

妇产科护理;问题;分析;对策

随着医疗护理技术不断进步和护理模式的更新,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期望的提高,要求医疗护理的水平不断提高。本文通过对妇产科护理人员自评工作风险和能力,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建议,预防护理风险的发生,力争提升妇产科护理质量。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择正在产科工作的护士40名。

1.2调查方法

采用《产科护理人员调查表》进行问护理人员对产科护理风险的分析[例(%)]卷调查,包括你认为产妇对高危因素的认知情况、你对围产期高危因素的认知情况、你对生产过程中的相关法律认知情况、你有了解获得专业知识的途径、你了解缓解工作压力的方法、你了解药物对产程的影响、你对妊娠生产过程中重症并发症的应急程序认知情况、你了解消毒隔离工作对围产期的重要性等8个项目。

1.3判断标准

本次问卷调查每一项分为完全了解、部分了解和不太了解三个选项,分别赋值2分、1分和0分。第一项为护理人员对产妇的评判,不能反应自身对高危因素的认知,故不计入护理人员对自己业务能力认知调查的总分。护理人员对自己业务能力认知问卷总得分0~14分,总分<7分为认知水平低。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经过SPSS21.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

发放调查问卷《产科护理人员调查表》40份全部收回,调查回收率100%。30岁以上17人,30岁及以下23人;职称:护士19人,护师16人,主管护师5人;学历:中专1人,大专23人,本科16人;工作5年以上护士18人,5年及以下22人。

2.2整体能力认知自评情况

得分<9分的被调查者占近3/4;得分10~12的6人,占15.0%;得分13分以上的4人,占问卷调查总数的10%。其中,45%的被调查者自评业务能力认知低。

2.3各调查项目的评价

本次受调查护理人员认为自己对围产期高危因素、对生产过程中的相关法律认知情况、获得专业知识的途径、缓解工作压力的方法、药物对产程的影响、妊娠生产过程中重症并发症的应急程序、消毒隔离工作对围产期的重要性的认知不足,均超过50%。而护理人员认为产妇对高危因素的认知情况、自身对生产过程中的相关法律法规认知情况、获得专业知识的途径、缓解工作压力的方法认知不足均不超过70%。

2.4年龄与知识能力自评结果的影响

将调查对象按年龄30岁以上组和30岁及以下组分别进行问卷分析。结果表明30岁以上护理人员得分≤7分的问卷6份,占总人数的33.3%,30岁以下的护理人员得分≤7分的问卷12份,占54.5%,表明低年资护士对产科护理风险认知低于高年资护士。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0,P>0.05)。

3讨论

3.1护理人员法律和服务意识

本调查发现,近80%的护理人员对相关法律认知不完整。忽视对法律知识及服务理念的学习,如对患者具有知情权等的法律问题不够细致的了解,容易导致法律纠纷和隐私泄露[1]。在护理工作中,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法律意识,预防医疗纠纷的出现。

3.2护理人员的知识和技术

调查显示只有17.5%的护理人员认为自己完全了解获得专业知识的途径,表明护士在不能及时有效的获得专业知识提升,加大了护理工作中的风险。调查还显示只有47.5%的护理人员认为自己完全了解妊娠生产过程中重症并发症的应急程序,使得重症并发症出现时护理人员不能正确处理的风险进一步提高。有研究表明,通过优化护理人员的能力结构及综合素质培训,使其胜任应急处理,完成危重患者护理[3]。加强日常护理人员业务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加强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减少对产妇严重并发症对其造成的危害。

3.3护理人员对相关药物使用掌握

调查发现有40%的护理人员认为自己完全了解药物对产程的影响。然而产妇用药浓度和输注速度直接影响产程,用药失误、配置用药浓度不当或调节输注速度不适合,都会影响产妇、胎儿的健康,甚至可能会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在工作中,应当加强护理人员对产科用药知识做系统培训,是护士在用药前,充分了解药物的应用要求和观察要点,还应仔细了解孕产妇用药的过敏史,谨慎用药;妇产科最需常用的药品是催产素,医护人员如不严格掌握催产素的适应证或掌握程度不够、催产时液体的速度调节不准确调整、不仔细观察子宫收缩情况,就有可能可引起宫颈坚硬、宫缩过强,都有可能引发宫缩不稳定,甚至会导致子宫破裂、羊水栓塞或胎儿缺氧[4]。

3.4护理人员对消毒隔离掌握

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5%的医护人员认为自己了解消毒隔离工作的重要性。有研究表明,产妇发生感染包括呼吸道、手术部位和泌尿系统[5]。要求护理人员系统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如与感染控制专业人员合作梳理护理流程,整合院感防护措施,防止出现交叉感染现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优先推行手卫生,病室备快速手消毒剂,开发提升手卫生依从率的方法。提高医疗环境卫生管理,增强建立无菌环境的意识。与上述护士对自身能力评价的同时,本次调查也请受调查者对其护理的孕产妇相关知识的掌握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有90%的护理人员认为产妇生产前对分娩的高危因素不具备足够的知识和认知水平。本次调查对象中初级职称占87.5%,尚不足以说明该部分护士的整体认知。但为我们今后工作中针对初级职称护理人员提升能力提供了参考。

作者:王芳 单位:滨海新区塘沽妇产医院手术室

参考文献

[1]常志方.妇产科护理中风险评估及对策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7):163-164.

[2]王辉,王淑宏.妇产科护理中的风险及对策[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4(4):175-176.

[3]刘淑玲.临床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养及意义[J].医学信息,2014,(35):207.

[4]于艳霞.妇产科护理中的风险及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3):297-300.

[5]冯玉,魏素花.产科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6,10(01):116-118.

第三篇:妇产科开腹手术优化护理预防

【摘要】

目的:观察手术室优化护理对预防妇产科开腹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行妇产科开腹手术治疗的800例患者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0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行优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为8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切口感染率为2.7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优化护理对预防妇产科开腹手术切口感染效果显著,有助于患者恢复身体健康,值得推广。

【关键词】

手术室;优化护理;妇产科;开腹手术;切口感染

大量研究发现,开腹手术是目前治疗各类妇科疾病的主要手段,且发挥着较大的临床作用,但对于如何避免术后切口感染事件的发生仍然是临床较为棘手的一个问题。近年来,随着护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手术室优化护理在预防妇产科开腹手术术后切口感染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1]。本研究对2014年3月-2015年3月行妇产科开腹手术治疗的800例患者采取了手术室优化护理,为进一步证实该类护理方式的应用价值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具体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选研究对象为2014年3月-2015年3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开腹手术治疗的800例妇产科患者,且排除心、肝、肾等严重系统疾病及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同时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0例,年龄22~68岁,平均(31.02±0.25)岁;手术类型包括350例剖宫产、16例子宫肌瘤、21例子宫切除术、5例异位妊娠开腹、8例卵巢囊肿开腹。观察组400例,年龄23~67岁,平均(31.11±0.19)岁;手术类型包括352例剖宫产、18例子宫肌瘤、16例子宫切除术、4例异位妊娠开腹、10例卵巢囊肿开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手术室常规护理方法,包括手术室空气消毒、核对患者临床资料、杀菌处理等方面,观察组则在其基础上予以手术室优化护理方法,具体操作内容如下。

1.2.1术前交流

由于进行开腹手术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如不及时进行调节,不但会降低手术治疗效果,还会影响预后恢复,继而对患者整体的生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护理人员需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术前加强病房访视工作,通过交流详细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时,在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如患者担心手术疼痛,此时可向其介绍主治医生的临床经验以及麻醉效果等。另一方面,向患者讲解手术相关知识,包括手术方式及内容、术中注意事项、实施手术室优化护理的重要性等,借此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使其更加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

1.2.2严格无菌操作

首先,增强手术室人员的无菌意识,并严格要求术前洗手方式及程序。其次,手术前30min,由专门护理人员对手术室进行消毒处理,同时妥善管理及保存未使用的无菌物品。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应当提前准备好手术器械、物品等,并在术中有秩序地协助医生进行手术。

1.2.3强化手术室护理工作

第一,麻醉前,给予患者一定的鼓励与支持,并尽可能地解答患者内心的疑虑,以此消除其紧张感,确保手术的顺利。第二,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瞳孔变化、意识状态、心电图显示等。同时,充分保护患者暴露的皮肤,以免发生感染事件。第三,将手术室人数控制在最低人数限度,尽量减少人员走动次数以及出入手术室的次数,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手术效果。

1.2.4术后病房随访

由专门的护理人员实施术后随访工作,主要掌握患者的饮食状态、伤口愈合情况等内容。在此期间,将每一次的随访结果进行详细记录,为下一步护理工作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1.3观察指标

(1)切口愈合及感染指标:手术完成后,患者切口愈合优良,且未发生其他不良反应表示为甲级愈合;患者切口愈合效果一般,且未出现化脓现象,但存在血肿等不良反应表示为乙级愈合;患者切口愈合失败,同时出现化脓现象,甚至需要实施切口引流的表示为丙级愈合。(2)通过自制问卷调查表来详细了解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切口愈合及感染情况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中352例非常满意、43例满意、5例不满意,分别占88.00%、10.75%、1.25%,护理满意度为98.75%。对照组中269例非常满意、56例满意、75例不满意,分别占67.25%、14.00%、18.75%,护理满意度为81.25%。由此可见,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8.06,P<0.05)。

2.3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比较

观察组中有11例患者出现手术切口感染,感染率为2.75%;对照组中有32例患者出现手术切口感染,感染率为8.00%。观察组手术切口感染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0.84,P<0.05)。

3讨论

开腹手术在妇产科疾病治疗工作中是最为常用的治疗方式,且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同时也会诱发切口感染这一并发症事件,进而影响手术治疗质量,极不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2-3]。经实践证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存在紧密关系,其中包括:开腹手术创伤大,侵入性操作形式会降低患者的抵抗力,继而引发切口感染,这也是导致该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因素;手术器械是否得到正确消毒;手术室内空气是否流通等。因此,如何预防切口感染发生,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所在。研究发现,良好的护理方式不仅能确保临床治疗效果,还能为改善患者的预后提供有力的支撑。近年来,随着护理水平的发展与进步,手术室优化护理在妇产科开腹手术护理工作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并且发挥着良好的护理效果。手术室优化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主要以患者为中心而开展护理工作,具有较高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本研究中主要通过术前交流、严格无菌操作、强化手术室护理、术后病房随访等方面实施护理内容。一方面,可以准确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实施一定心理疏导措施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不良情绪成分;另一方面,则能增强手术室人员的无菌意识,不断完善及规范术室操作程序和流程。在这样的护理模式下,除了能最大程度地避免细菌感染切口,还能保证手术顺利进行,进而达到手术治疗目的。结合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行手术室优化护理后甲级愈合率为89.50%、护理满意度为98.75%,均高于对照组的60.25%、81.25%,同时切口感染率为2.7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00%,这与国内文献[4-5]结果一致。

总而言之,手术室优化护理在妇产科开腹手术护理工作中具有较高的护理效果,既能降低切口感染率,还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由此说明,手术室优化护理是一种高效、正确的护理模式,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颇高,值得广泛应用及推广。

作者:陈丽琴 单位:龙岩市妇幼保健院

参考文献

[1]刘颖.手术室护理对妇产科开腹手术切口感染预防的效果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30):200-201.

[2]周赛亚,章雪莲,张彩虹.妇科开腹手术切口感染控制的PDCA管理[J].护理与康复,2013,12(5):491-492.

[3]杨继兰,王凤云.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预防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5,36(15):3381-3382.

[4]伍雯园.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观察与护理[J].中外医疗,2013,32(6):163-164.

[5]张静.对妇产科手术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8):130-131.

第四篇:妇产科大出血护理干预应用

摘要:

目的目的对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运用整体护理干预的效果作用进行探究。方法选择我院接受治疗的54例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时间为2014年1月~2015年1月,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即各为27例的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和整体护理干预,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护理后,干预组手术时间、止血时间、住院天数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患者中应用整体护理干预护理效果显著,是一种理想的护理模式,可做借鉴及推广。

关键词:

整体护理干预;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止血时间;满意度

整体护理干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当前被广泛运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且发挥着较高的运用效果[1][2][3]。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我院将整体护理干预应用在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患者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将我院接受治疗的54例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患者纳入研究,治疗时间为2014年1月~2015年1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一组为对照组(n=27),年龄最小的23岁,最大的38岁,平均26.12±1.20岁;17例患者为初产妇、10例患者为经产妇。另一组为干预组(n=27),年龄最小的22岁,最大的39岁,平均26.24±1.15岁;18例患者为初产妇、9例患者为经产妇。两组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做对比研究。

1.2护理方法

本研究中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如保持病房环境整洁、详细记录病情等,干预组在其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具体如:①术前护理。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出评价,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措施,并通过听音乐、两两交流等方式引导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另外,通过发放手册、知识讲座等措施向患者介绍疾病知识,以及利用以往成功治愈的案例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②术中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面部表情、呼吸等,加强静脉通道护理,确保其正常使用,另外妥善做好输血输液等工作。③术后护理。为患者设计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应当以蛋白质丰富、含热量高的食物为主,另外提醒患者注意休息,切忌过度运动。同时,加强患者的出院健康宣教,再次嘱咐患者注意饮食及休息,并加强阴道流血情况的观察,如果流血量超过月经量,则需立即入院处理。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手术时间、止血时间、住院天数进行比较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的统计分析均使用SPSSS15.0软件,用x±s表示计量资料,并用t检验,用x2检验计数资料,用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统计得出,干预组手术时间为(42.01±4.02)min、止血时间为(5.68±1.23)min、住院天数为(10.21±1.38)d;对照组手术时间为(57.12±4.28)min、止血时间为(8.97±1.39)min、住院天数为(16.02±1.50)d。可见,干预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短,且P<0.05,t=5.12、3.25、5.73。

3讨论

产后出血是一种妇科疾病,因患者在疾病知识及手术方式等方面缺乏相应的认知度,时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因此,给予该类患者整体护理干预极为重要。整体护理干预主要以患者为中心开展护理工作,围绕术前、术中、术后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不仅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还能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度,确保手术顺利[4][5][6]。结果显示,干预组护理后手术时间为(42.01±4.02)min、止血时间为(5.68±1.23)min、住院天数为(10.21±1.38)d,与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相比明显较短。

总之,在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中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护理具有较高的护理价值,有助于患者更及时地恢复健康,适合临床做出进一步探究。

作者:叶伟 单位:江西省鹰潭市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陈认红,宋义英,温小玲,等.护理干预对产后出血产妇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3,11(05):1257~1258

2王朝松,赵变歌.护理干预对产妇自然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01):91~92

3孙春英.产后大出血护理应急预案和护理措施探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85):225~226

4张淑棋.温馨助产护理干预对产妇分娩及产后出血的影响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3):292~293

5陈小红.产科大出血的抢救与护理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26):5458

6王锦华.优质护理服务在妇产科难治性大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大家健康,2014,8(19):61~62

第五篇:妇产科不良事件护理干预作用

〔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减少妇产科不良事件发生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医院收治的妇产科患者共90例,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对照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40%,观察组为2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妇产科可以采用护理干预的方法,能有效降低妇产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获得非常理想的护理效果。

〔关键词〕

护理干预;妇产科;不良事件

妇产科在临床医学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主要进行女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研究女性的妊娠、分娩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对高危妊娠及难产进行预防和诊治等[1]。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护理干预对减少妇产科不良事件发生率的作用,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妇产科患者共90例,其中观察组在接受护理干预治疗之后,取得非常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妇产科患者9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中妇科31例,产科14例,年龄20~37岁,平均(25.0±4.3)岁,平均病程(8.7±1.1)个月;对照组妇科30例,产科15例,年龄20~35岁,平均(26.4±3.7)岁,平均病程(8.5±1.2)个月。两组在年龄、病因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如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提高患者饮食质量、护理患者输液治疗等。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的方式,例如,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对护理的具体环节进行有效监督以防止不良事件发生,对已经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善后处理。提高对患者的关注度,按时指导患者正确用药,避免患者遗忘或者不按医嘱用药,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了解患者需求[2]。

1.3观察指标

在两组护理过程中,观察并记录发生的不良事件,对不良事件的伤害程度进行分析。

1.4评价指标

不良事件伤害程度判定标准。无伤害:在不良事件发生时被及时发现并解决,对患者没有产生伤害;轻度伤害:不良事件已经发生并对患者造成表面上的轻微伤害;中度伤害:不良事件发生并对患者造成影响较大的伤害,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治疗;重度伤害:不良事件较为严重,并对患者今后的生活产生影响[3]。

2结果

在护理过程中,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妇产科作为临床最重要的学科之一,病症种类较为复杂,部分产科患者较为特殊,需要进行更加全面的护理,以免对患者造成伤害。常规的护理方式由于过于简单,护理人员素质不到位,导致各种不良事件发生,容易对妇产科患者造成伤害。所以进行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全面有效的护理,能够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提高护理效果,将伤害度降到最低,护理干预能从根本上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对患者的伤害程度,尤其是重大伤害,进一步避免对患者今后的生活造成影响,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综上所述,采用护理干预能够大大减少妇产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对患者的健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海 单位:莲江西省峡江县中医院

[参考文献]

[1]谭惠兴,李馨.护理干预对减少妇产科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1,5:185-187.

产科护理范文8

优质护理;妇产科;疗效

妇产科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高发疾病,且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其发病率出现了上升的趋势,其发病后临床症状显著,且患者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治疗将会诱发其他疾病,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严重者将威胁其生命。近年来,优质护理在妇产科疾病患者中广为使用,且效果理想[1]。本文探讨优质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在妇产科中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浙江省衢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妇产科疾病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实验组年龄21~58岁,平均(35.7±3.1)岁;病程1.1~5.9周,平均(2.2±1.1)周;对照组年龄20~61岁,平均(37.4±1.3)岁;病程1.2~5.8周,平均(2.4±1.6)周。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患者入院后加强患者日常护理,告知患者住院须知、注意事项等,向患者宣传教育疾病相关知识,并告知患者即将进行的治疗方法,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优质护理:(1)一般护理。患者入院后加强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样采集工作,告知产妇分娩后从病房后的交接工作,加强患者病房巡护,密切观察患者子宫收缩情况,并及时处理。保证患者病房的安静、整洁。(2)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护士应该加强患者宣传教育,尤其是针对于重大疾病患者的和产妇应该加强其心理护理。消除患者内心的恐惧、害怕等心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3)饮食护理。产妇分娩后因哺乳需要,必须维持产妇各种微量元素的摄取量和控制能量的总摄入量。饮食方案的制定应该根据每一位产妇的不同需求,合理的制定饮食框架结构,尽可能让患者进食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维生素[2]。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抑郁程度(汉密尔抑郁量表)、焦虑程度(SAS量表)评分等,分值越高,表示负性情绪越严重。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检验;<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护理前抑郁评分为(59.8±4.45)分、焦虑评分为(61.7±4.53)分;对照组抑郁评分(58.3±5.45)分,焦虑评分(62.8±7.56)分,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8、022,均>0.05);实验组护理后抑郁评分为(33.9±5.62)分、焦虑评分为(42.9±6.45)分;对照组抑郁评分(61.7±4.53)分,焦虑评分(65.9±8.78)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55、24.39,均<0.05)。

3讨论

近年来,优质护理在妇产科疾病中广为使用,且效果理想[3]。本次研究中,两组护理前SDS、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0.05);实验组护理后抑郁评分为、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0.05),提示优质护理和其他护理模式相比优势较多。该护理模式主要从患者入院后的一般护理、心理护理以及饮食护理等方法进行护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通过优势护理的实施,护士相关理论得到及时的更新,能够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针对性措施给予处置,从而能够不断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及其护理质量,能够有效的降低护理纠纷的发生率,从而降低了医院投诉率,消除患者内心存在的顾虑,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更加有助于妇产科疾病患者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促进医院长远发展[4]。但是,优质护理在实施过程中医院应该根据本院实际情况进行实施,实施过程中应该加强护士专业技能培训,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的信任度;同时,护理人员还应该具备娴熟的技术操作,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信任感,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最后,护士还应该重视患者基础护理,认真落实相关制度,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优质的护理服务,更好地让患者感受到医院的舒适,发挥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进一步转变传统护理模式,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作者:周红霞 单位:衢州市中医医院

参考文献:

[1]戚慧岚.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临床护理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3):185-186.

[2]聂朝侠,郑丽.以人为本理念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求医问药,2012,10(3):545-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