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教学改善论述

预防医学教学改善论述

作者:杜宁 崔刚 刘芳 侯玉龙 牛莹莹 肖艳 单位:佳木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以2009级临床医学本科专业为例,选取1~6班共359人,每30人为一组,每组推选3~4名小组长,负责组织本小组的实验活动,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采取“组长责任制”,以点带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设计性实验课中要求各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文献资料,并根据理论课的知识点和实验室所提供的仪器设计本节课的实验方案,包括实验目的及实验意义、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教学过程中请学生介绍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并要求学生根据方案实施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及评价。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能结合预防医学和相关课程的知识进行案例讨论,并能利用实验室所提供试剂及仪器,判断疾病的病因,并提出预防方案,查阅并修改学生的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报告。实验结束后,教师安排固定时间进行辅导答疑,并记录在册;对实验过程出现问题进行相应的指导,对于高质量的实验报告鼓励形成。

教学效果评价

每学期实验课教学内容结束后,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抽样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开设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必要性、实验内容的合理性、对任课老师的满意度、学生的个人收获等方面。65.39%的同学认为实验内容合理;91.65%的同学对指导老师表示满意(表1);36.76%的同学很喜欢开设综合性实验;49.02%的同学认为理论课和实验课联系紧密(表2)。在学生收获方面,大多数同学认为学会了用统计学的思维和方法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数据统计分析,用卫生学方法和临床医学知识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快速诊断和三级预防,以及如何撰写和。通过五年的实验教学改革,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发表了两篇省级期刊论文:《三种不同类型教室采光及照明的状况分析》和《新居装修后不同时期室内空气中TOVC含量的卫生学评价》[1,2],取得比较满意的教学成果。

存在问题

调查发现,学生实验过程中过于依赖参考文献的信息,没有独立思考问题,对知识点的运用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不能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还有部分学生预防医学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相互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3]。有不少同学在实验过程中表现为死板的照搬老师提供的信息完成设计性实验方案,更有甚者上交的作业将网上参考文献的内容抄写了一遍。还发现有些学生不独立完成实验内容,而且仿照他人的实验报告,少数个别同学既不查阅参考文献,也不亲自动手做实验,只等着同组的其他同学完成,坐享其成。纵观其他医学院校发现,实验教学资源缺乏,实验教学经费紧张也是实施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的困难之一。

体会

经过这几年的教学模式的摸索,笔者发现以往老师机械授课,学生被动的听课,老师演示、学生照搬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现阶段的医学教育的发展,只有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发现”和“探讨”教学内容,才能提高“学”的质量。可见传统的预防医学实验教学,学生机械地遵循实验步骤就能完成实验,存在诸多的弊端。通过教学效果的评价,现在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补充的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充分体现医学教育所提倡教育形式,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性实验过程中学生依据教师提供的信息,学生主动的研究实验设计方案,不但开阔了视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通过查找资料、设计和实施实验、相互协作并不断提高撰写论文的水平,为今后的临床实习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现代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个方面。与传统的验证性实验不同,设计性实验强调学生设计、实施和总结实验自行完成,教师起辅导的作用。综合性实验强调学生融会贯通所了解和掌握的知识。在实验设计过程中,了解最新的前沿内容探讨并研究创新性,设计课题的相互讨论要有全面性、综合性,实施要有可实践性、可操作性,科研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学专业学生今后工作或继续深造的必备素质。科研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就是研究的课题要有创新性。

通过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严密的科研思路,使学生初步掌握了从事科研工作从选题、设计、课题的实施、课题成果的呈现的基本步骤,这为学生今后参与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教学改革,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我们五年的实验教学取得不错的效果,实验课内容涉及到很多基础医学的前沿知识。全球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频发,对教师的基础理论、实践技能、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涉取知识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教师对实验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做好实验,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也得到全面的提高。总之,改革后的预防医学实验课,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今后的工作中应不断探索预防医学教学模式在非专业医学生的教学中的新思路,为打造新形势下新型的医学生奠定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