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健康发展途径

出版社健康发展途径

 

当前,出版业竞争激烈已是不争的事实,全国近580家出版社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都在积极地探索自己的生存之道。有的出版机构利用自身优势组建出版集团,整合出版资源进行股份制改造,积极抢占制高点;有的出版机构深挖内部潜力,在改革体制和创新机制上做文章,针对自身实际探索适合发展的经营模式,各自走出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使出版业呈现出万马奔腾、百舸争流的崭新局面。   一、出版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出版业整体改制现已进入收尾阶段,把出版业整体推向市场,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此情况之下,一些新成立的出版社或小型专业出版社,由于出版经验不足或由于出版范围相对狭窄,迫于经营压力,有的买卖书号或变相买卖书号,有的急功近利超范围出书,违反出版管理规定,造成图书品种繁多图书质量下降,有的甚至同一类型书籍反复出版,不仅严重浪费了社会资源,更挫伤了读者的读书热情,而且恶性循环,使图书出版业的竞争更加严峻,更为堪忧。买卖书号或变相买卖书号的图书一般分为以下三种。   1.有价值的学术著作。这种图书由于发行量小,出版社要求作者承担亏损或费用,这种出版形式也叫“自费出版”。此种图书一般书稿质量还过得去,出版社再把好“三审”关,图书质量还不致出太大问题。作者出版了自己的作品,出版社得到了“管理费”,两厢情愿,皆大欢喜。按出版总署的界定标准,这种“自费出版”应该不算是买卖书号。但由于涉及作者要向出版社缴纳一定“管理费”,有的人也将其称为“买书号”。毋庸讳言“,自费出版”也出版了一些文化垃圾。有的人为了评职称等目的东拼西凑,图书质量不高也就在所难免了。这类图书由于没有经营风险,如果不涉及敏感选题出版社都比较乐于接受,即使图书质量不高,因为它印数少影响小,也不会给出版社声誉造成多大影响。   2“.官书”,即由某领导挂帅主编并由公家出钱出版的图书。这种图书一般将所有预算打包交给出版社(也有的向出版社包销一定数量),出版社的利润取决于该书预算的大小和印制成本的高低,剩得多出版社就赚得多,与市场销售无关。这种形式也叫“委托出版”,即由对方承担全部费用“,委托”出版社安排出版。通常这种图书都是官方运用行政手段编撰而成,然后再利用行政手段摊派发行,有的对行业发展有指导作用;有的编得不好成为文字垃圾,反倒造成了企业负担。这种“官书”交给出版社是“领导的信任”,不但要出,而且要出好,出得漂亮。对出版社而言,出版这种书不需要选题策划,不需要市场推销,只要信息灵通做好公关就行了,而且出版此种图书还容易评奖,所以许多出版社对此趋之若鹜,但遗憾的是出版这种“官书”的机会并不多。这种形式,按标准界定也不算是买卖书号,但实际上也有个书号因素在里边,这是不言而喻的。   3.货真价实的买卖书号。买方多是一些以各种名义注册的文化公司,实际是书贩子。他们抓来一些畅销书稿,以最低价格向出版社购得书号将书稿印制成书,然后向社会打折扣批销,牟取暴利。据有关人士介绍,上述出版形式现在是越做越大,大有与传统正规出版平分天下之势,发展势头相当迅猛。这样的“文化公司”全国大城市到处都有,内部设置和正规出版社一模一样,“选题策划中心”“、第一编辑室”“、第二编辑室”“、总编室”“、出版部”“、发行销售中心”等等一应俱全,所差的就是没有国家正式批准的出版社社号和书号。这些“书贩子”公司的骨干,大都是原来出版机构的从业人员,他们精通出版业务,熟悉图书市场,善于经营核算,并结有销售网络,对全国各出版社的“书号”行情更是了如指掌。据说有的十几个人一年的出书品种、销售码洋、实际盈利是许多上百人老牌正规出版社的好几倍。许多出版社与这些“文化公司”都有着遮遮掩掩的密切关系。出版社经营不善,书号用不了“,文化公司”就成了亲密的合作伙伴,各取所需,皆大欢喜。一个书号多少钱,现在市场上是有价格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样的“文化公司”买书号出价绝对不会太高,否则他就赚不到钱!   一个出版社在经营模式上如果过多地依赖这种“文化公司”,政治上时刻承担风险不说,经济上的日子也不会太好过。可以测算一下,假设一个中小规模的出版社一年成本费用是500万,一个书号的价格是1万元,要是都靠卖书号去维持生存的话,那么这家出版社一年至少得卖出500个书号!先不说出版管理部门给不给你这么多书号,就说你有这500个书号,现在书号价格竞争激烈,也不是你想卖就卖出去的。还有一个重要问题,买卖书号的书大都是敏感选题、热门图书,一切由“书贩子”操纵,而“书贩子”唯利是图,一旦铤而走险闯下大祸,吃不了兜着走的首先是出版社。   由此可见,买卖书号不但有违国家出版管理规定,存在很大的政治风险性,而且经营上也不是一种良好的经营模式。不去开发自己的市场产品,光靠出几本“官书”卖几个书号,经营上是养不活一个出版社,是肯定要亏损的,这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路。   二、新型出版社应如何走好良性发展之路   那么出版社,尤其是新型出版社,良好的经营模式究竟在哪里呢?笔者认为还是应该在体制机制改革上做文章,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经过不断摸索,逐渐找到和形成适合自身发展规律的路数和办法,这才是正道。   1.好的选题便是成功的一半。上海文艺出版社以天价竞得易中天的《品三国》,看中的就是这个选题的市场潜力。当时上海文艺以发行56万册揭标时,很多人表示怀疑,因为以现在的图书市场,一本图书发行五六万册已是天文数字,没想到上海文艺一下子将此书发到了130多万册,而且还在再版之中——这简直成了天方夜谭的神话了!上海文艺所以能创造如此突出的“两个效益”,难道是他们瞎猫碰了死耗子撞了大运?笔者认为绝对不是。上海人做事一向精明,他们所以敢闯敢干,那是慧眼识珠,一眼看到了这个选题巨大的市场潜力。再说《狼图腾》,这本在许多出版社门前转来转去的图书,为何一下子被长江文艺出版社文学主编看中?因有专业眼光,知道这个选题的潜在的市场价值。此书一经出版,果然轰动,一时洛阳纸贵。此书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创下了我国出版物版权输出价格的最高纪录。上海文艺、长江文艺,如果不是以市场为平台,以“两个效益”为目标,光靠买卖书号能取得这样令人钦佩的出版业绩吗?显然不能。#p#分页标题#e#   2.出版社的发行工作也是一样,说它是关键,因为图书出版没有广告收益,出版社要实现经济效益主要靠发行。目前我国的发行市场正在大动荡之中,除原有的国营书店外,二渠道发行异军突起,且早已占了大半个山河。随着我国签订的WTO入关协定的逐步实施,外企发行业亦逐渐涌入我国的发行市场,贝塔斯曼等一批图书经销商以自己完善的服务优势已经在图书经销市场上初露锋芒,可以预料,再过几年,外资发行商将会与我国国营、二渠道发行商三分天下,并最终一争高低。因此我们的出版社,从现在起就要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一手抓选题策划,一手抓发行力量的培养。   3.市场竞争,最终又是核心人才的竞争。有了适合自身特点的良好的经营模式,还要有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因此,出版社要从战略高度重视各类人才的培养,要在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的同时下大气力培养一支特别能战斗的专业队伍,使出版社的发展具有战略性和可持续性。出版社不一定以“做大做强”为唯一奋斗模式,小而精、有特色、有效益也是一种发展模式,而且这种模式很适合报业出版社的特点和实际情况。   我们希望各个出版社在改革中不但找到合适的经营模式,而且在机制创新方面摸索出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从而使我们的出版业健康发展,迈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