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的状况及问题

农田水利的状况及问题

作者:俞国平 林平 单位:苍南县水利局

由传统农田水利向现代化节能高效农田水利转变,全面实现农田水利设施的现代化技术升级改造,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农田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文件中明确指出: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下决心加快水利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中国水利问题,明确提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和战略性。苍南县将把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基础性建设改造作为水利改革的重中之重,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结合苍南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实际情况,力求在“十二五”规划建设周期内实现全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全面技术升级改造,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稳定发展做出较大贡献。

1苍南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现状

苍南地区历史上旱涝风潮灾害频繁,南港平原易涝,江南平原易旱,受灾面积和人口达80%以上,如此灾害严重与当时水利设施薄弱有很大关系。苍南县灌溉水源主要依靠中小型水库和山塘,少量利用泵站和堰坝取水。已建成的19座中小水库的总库容约1.293亿m3,县域内水源工程控制灌溉面积约2.6万hm2。苍南县现有塘坝99座,库容259万m3,控制灌溉面积约2200hm2,引水堰(闸)225处,灌溉泵站365处,装机7325kW,机井34眼,装机176kW。现有灌溉渠道589km,衬砌长度417km。目前,渠道水利用系数不足0.6,灌溉水利用系数不足0.53,水源保证率普遍低于85%。农田水利工程数量较多,但配套不完善、运行状况不佳。此外,受各方面条件限制,管道输水灌溉、微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发展较少。

2苍南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问题

近几十年来,尽管苍南县农田水利事业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稳步推进,农业及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尤其是随着“两区”建设的逐步深入,农田水利建设的“短板效应”日渐显现,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等与水相关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水资源短缺与洪涝灾害并存。随着苍南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水资源短缺与洪涝灾害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也达到了相当的程度,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并存,污染型缺水在平原河网地区尤为严重。(2)灌排渠系不配套。县域内灌溉渠道多为土渠或20世纪60年代修建的灌溉渠道,建设标准低、渗漏损失大、灌溉水利用系数低、灌区的渠系建筑物与田间工程配套不齐,影响灌溉效益的正常发挥。(3)部分灌排泵站工程设备老化。灌排泵站等动力设施大多建于20世纪60~70年代,建设标准低、技术水平差,经过几十年的运行,不少设备已超过规定的使用年限或带病运行,老化损毁严重、能耗大、效率低,直接影响设备的安全运行和工程效益的发挥。(4)山塘防洪标准和供水保证率低。苍南县现有100座山塘,受益人口6.23万人,控制灌溉面积1600hm2。工程多数建于1957~1966年,工程建设标准低,缺乏正常的维修养护经费,加之经过多年的运行,山塘普遍出现坝体渗漏、淤积、启闭机损坏等问题,影响功能的正常发挥,也降低了供水保证率。(5)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尚不健全。苍南县的基层水利管理体制还处在建立和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尚未形成长效、良性运行机制。管理力量投入不足,技术人员缺乏,维护经费短缺等都成为制约当地农田水利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6)灌区管理手段落后。灌区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建设明显滞后,管理的科学性与先进性亟待提高。目前的灌区用水调度主要依靠经验,灌溉管理离精准灌溉的要求有相当大的差距。不能动态制定用水计划,无法适应水情、作物种植结构等变化,不可避免地造成一些无效放水。

3苍南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技术升级改造的目标和任务

3.1技术升级改造目标农田水利建设的近期目标是以现有农田水利工程的配套改造为主,到2015年全面完成山丘区山塘整治任务,使防洪标准达到10年一遇;改善田间输水工程,提高灌溉保证率,提高排涝标准;建设一批适度规模的高效节水灌溉基地,改善苍南县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具体建设目标如下:(1)新增灌溉面积2666.67hm2;(2)改善灌溉面积6400hm2,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066.67hm2;(3)新增节水灌溉工程面积5060hm2,其中农田渠道衬砌面积2426.67hm2、农田发展喷微灌工程节水面积1033.33hm2、林果地喷微灌工程节水灌溉面积1600hm2;(4)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9左右,灌溉用水定额从6270m3/hm2降至5550m3/hm2,形成节水能力1609万m3,新增供水能力300万m3;(5)新增10年一遇标准的排涝面积560hm2;(6)全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74%;(7)推广水稻薄露灌溉技术,面积达到1万hm2左右;(8)年均经济作物增加产值3756万元;(9)推进农田水利工程管护责任的落实。

3.2工程规划建设任务近期(2010~2015年)任务:全面综合治理山塘工程95处,重点治理堰坝工程60处,重建排涝泵站1座,配套固定泵站113座,续建改造渠道255km,发展喷微灌工程面积2633.33hm2,其中林果地面积1600hm2。

4苍南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技术升级改造经济效益分析

通过重点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技术升级改造工程的建设发展,将极大地改善当地小型农田水利运行状况,对有效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业收入、改善农田生态环境等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其所获得的经济效益也比较显著。

4.1增产效益灌区的灌排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土壤得以改良,灌溉周期缩短,灌溉保证率提高,水肥利用率也得到同步提高。项目实施之后,预计将新增灌溉面积920hm2,恢复灌溉面积160hm2,改善灌溉面积3306.67hm2,新增补充灌溉面积200hm2,新增供水能力30.5万m3,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226.67hm2,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900hm2,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175万t,年新增经济作物产值2010万元,项目区受益农民年人均增收291元。

4.2节地效益在灌区改造过程中,通过提高渠道衬砌技术与断面优化设计,降低渠道的粗糙系数,提高渠道的过流能力,减小渠道的断面尺寸,达到节约土地的目的。同时,渠道整理衬砌应与土地整理以及田间道路整修相结合,可更好地实现灌排一体化的目标。如果采用高效节水技术,其节约土地的效果更加明显。根据以往实际工程调查结果、试验对比观测资料,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后,比土渠输水灌溉一般可节地1.5%~5%。#p#分页标题#e#

4.3节能效益项目实施后,由于灌排条件改善,灌排工程的动力消耗也会相应地减少。耗油量、用电量的降低将凸显项目的节能效益。

4.4省工效益重点县农田水利工程实施后,渠系配套完善,灌溉用水量、灌水时间减少,节省了劳动时间。随着两区建设的逐步深入,农业机械化程度大幅度提高,也能降低劳动强度。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实现自动灌水、自动施肥、自动加药等,将使农民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劳动效率大大提高,省工效益也是显而易见的。

4.5节水效益项目实施之后,渠灌区的配套措施更加完善,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又能大大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有效灌溉面积的增加,本身就能产生显著的节水效益。而随着两区建设的逐步推进,农艺技术也在不断提高,耕作技术与灌溉技术的有机结合,也能产生更大的节水效益。据测算,通过对山塘除险加固与灌区改造,年新增供水能力30.5万m3,新增节水能力634万m3。

5结束语

为了加快苍南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技术升级改造工程的建设发展,全县各级党委、政府等相关主管部门要站在全局和建设发展战略的高度,把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技术升级改造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力度兴水利、除水害。在改造工程建设发展过程中,切实负起责任,持之以恒,充分发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全县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努力使全县在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现代化技术升级改造工程建设发展中,有效提高全县农业生产发展水平,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为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