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标准

水产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标准

 

一、水产科技资源优化配置标准选择的必要性   科技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通过优化配置科技资源,提高科研绩效,加速科技进步,增加科技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份额。所以,科技资源优化配置是实现科技体制改革目的基本手段。国内外科技管理界一致认为“科技人力资源是第一科技资源”。所以,只有评价科技工作者及其科研工作办法的改革符合科技工作特点,使科技工作者处于“激励相容”和“刺激一致性”的均衡激励合同之中,将第一科技资源—科技人力资源真正持久地开发、利用,才有可能真正优化配置科技资源。然而,近年来,我国如火如茶的水产科技体制改革虽然增强了水产科研机构的活力,但一些深层次的水产科技体制问题在改革中也逐渐暴露出来,诸如:在以聘任制为核心的劳动人事制度改革中,职称评聘分离的机制残缺,聘余人员的退出渠道不畅,任人唯贤、减员增效的改革初衷尚未真正实现,下一步改革怎么办?在以结构几工资制为核心的收人分配制度改革中,职工的货币收入按照职称、岗位和绩效等不同拉开了差距,但改革后大多数职工的工作绩效与其改革前工资收人差距很小的时候相比,没有太大的区别,改革前后收人增加多的职工并没有多干,改革前后收入增加少的职工有的并没有少干,收人差距的拉大并没有带来太多的科研激励,结构工资制的激励作用尚未真正发挥,下一步改革怎么办?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涉及到如何评价科技工作者及其科研工作绩效。而目前我国水产科技评价的改革似乎进入了一个两难境地:如果科技工作者及其科研工作的绩效没有定量评价,不能准确地区分多干与少干,就很难产生科研激励,如果对科技工作者及其科研工作的绩效进行定量评价,又常常导致急功近利的科研行为。目前,最令人担心的是那些貌似合理,其实不尽合理的改革措施—要求一个科研工作者一年公开发表多少文章,一年争取多少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甚至一年创收多少,等等。用这些机械性、数量化的指标来评价科技工作者的绩效,常常会导致科研激励的目标蜕变。此类改革措施的贯彻导致了很多水产科技工作者在追求公开发表文章数目时,降低了每篇文章的学术水平,甚至出现找报刊社和杂志社拉关系、走后门;刺激了一些水产科技工作者在追求科研经费和创收的增长时,过分迎合经费来源部门领导和专家的意图确立科研选题,而且研究经费的过度竞争还加剧了科研人员或单位以邻为壑的局面。笔者在《中国渔业经济》2004年第3期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水产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理论基础研究”的文章后,陆续收到一些对水产科技体制改革感兴趣的读者交流我国水产科技体制改革下一步如何深人的问题,其中关于怎样评价科技工作者及其科研工作的疑问尤为迫切。从读者来信中可以看出,大家对目前用“一年公开发表多少文章,一年争取多少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甚至一年创收多少”等指标来评价科技工作者及其科研工作的改革措施感到困惑。我们认为,要回答这一细题,首先必须弄清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标准,从而为评价科技工作者及其科研工作,为我国水产科技评价的下一步改革作些探索。   二、水产科技资源优化配置标准的选择   水产科技资源配置就是指投人到水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过程中各类生产要素在不同科技活动主体(主要包括政府、企业和非营利科技组织)、与水产相关的不同科技活动过程、不同学科领域、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的分配,以及同一水产科技活动主体、同一水产学科领域、同一地区、同一部门在同一水产科技活动过程中各种科技资源的投人的方向和分配。这是狭义的水产科技资源配置概念,而广义的科技资源还应该包括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和其它资源在水产科技领域和国民经济其它领域的投人方向和分配比例。水产科技资源在科学领域和经济领域存在不同的优化配置标准。如图1所示,在科学领域中,尤其是纯科学(科学a),其价值准则是发现的优先权、同行评价与认可,由学术贡献而获得声望,以及学术理论的符合性、创新性、逻辑性等;在经济领域中,尤其是产业技术(技术a),其价值准则是发明和创新的知识产权、市场评价与用户认可、以及研究成果的效用性、可行性、经济性等。所以,水产科技资源在科学领域优化配置的标准应该遵循科学领域的价值准则,在经济领域优化配置的标准应该遵循经济领域的价值准则。水产科技资源在科学领域和经济领域存在不同的优化配置标准。另外,对于科学导向的技术(技术b一实验技术,为科学提供手段的技术)和经济导向的科学(科学b一生产科学,为经济直接提供知识的科学),其价值准则界于纯科学的价值准则与产业技术准则之间。在发展科学导向的技术和经济导向的科学的过程中如何选择优化水产科技资源的标准,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更多的情况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需要进一步探讨。由此可见,那种水产科技评价标准具有“经济评价帝国主义”的倾向—“一年公开发表多少文章,一年争取多少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甚至一年创收多少”等指标来评价科技工作者及其科研工作无疑是不甚妥当的。   三、水产科技资源在科学领域优化配置的理解   水产科技资源在科学领域中优化配置的一个理论构想是:在基于一组特定规则(如同行承认、发现的优先权)的科学共同体这一科学的社会建制中,水产科学工作者彼此竞争与合作,通过发现的优先权使科学知识在竞争中迅速公开而达到科学的社会效益,通过同行的评价与承认获得科学声誉进而获得更多的水产科技资源而达到科学工作者的个人收益,通过科学共同体的社会建制使水产科学工作者在竞争中彼此合作以达到更大的社会效益和个人收益:,从而水产科技资源在科学领域中达到优化配置。这种理论构想的理由如下:   第一,水产科学知识的社会属性和科学活动过程的特点决定了在科学领域中水产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方式。一般说来,科学成就由科研工作者的热诚、内在能力、努力程度、物质条件以及偶然的纯粹机会等多种因素决定的。因为很难辨识与度量这些决定因素,所以社‘会很难据此评价科学工作者从而给予其恰当的报酬,但‘其科研成果却可以很清楚地辨识与度量,于是科学工作者的评价和报酬也就与科研活动的产出联系起来了。著名科学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RobertMerton)〔’」提出了研究科学活动中的优先权(Priority)与报酬结构的关系理论。所谓优先权,指的是某项知识或发现是由谁最先生产出来的,人们对这项事实的认定和重视就成了发现者或发明者的一项权利。与优先权相伴,科学工作者的科学发现经过了同行的检验与认可就自然导致了科学工作者自身科学声誉的建立。在此基础上,他就可能得到下一步的研究资助、奖金、署名以及同行们的尊敬。#p#分页标题#e#   第二,以科学发现的优先权和同行认可为基础的科学声誉使水产科技工作者可以通过“奖励”来配置水产科技资源,但这是一场只论谁是第一名的比赛,在某人公开披露了科学发现后,其他同行的平行研究将成为徒劳,他们未完成的平行研究只熊立即放弃。这样的规则尽管符合知识没必要去重复发现的道理,使通过“奖励11来配置水产科技资源的方式具有效率。但是它使平行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处于巨大的风险之中—要么得到优先权和相应的“奖励11报酬,要么白干一场而得不到任何补偿。人类的风险偏好结构表明大多数人都是风险厌恶者[2j,在这种情况下,厌恶风险的科技人才就不会愿意进人科学研究的行列,从而导致在科学领域科技人力资源匾乏。这种规则进一步完善的办法是,参与科学竞赛的人都应该得到基本的一般补偿。也就是,不管研究的结果如何,都可以获得一项基本的收人。事实上,当今世界很多国家在科学领域对科学工作者的报酬都可以明显分成两部分:其一是基本工资,其二是以优先权为基础的奖金二   第三,以科学发现的优先权和同行认可而获得科学声誉为基础,通过科技工作者的基本工资加优先权奖励的报酬结构来配置水产科技资源还不能保证科技工作者之间的研究成果的信息完全披露,这就要求科学共同体机制在科学领域中对水产科技资源进行配置。因为,科技工作者同行由于发现的优先权规则而常常处于彼此竞争的境地,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同行之间的非对称信息博弈的战略将可能是:①只披露部分科研成果;②公布科研结果却又不交待某些重要的细节;③在研究结果公布之前严格保守工作进展的秘密;④在公布发现后将新获得的有助于进一步研究的技能置于保密控制之下,从而为自己在下一轮的优先权竞争中赢得宝贵的时间优势;等等。这些非对称信息博弈的战略在现实水产科学研究中屡见不鲜,这类发现的优先权竞争所导致的无效率是显而易见的。那么,怎样进一步优化科学领域中水产科技资源配置方式以减少这类优先权竞争产生的无效率呢?培养和促进现代科学共同体的发育能够有效地解决单个科技工作者理性地争夺发现的优先权而导致整个科学界科学发现的低效率。科学共同体的某些机制和特征能够有效地避免其成员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发生。因为,科学共同体是产生科学知识的单位,是科技工作者的自组织,是建立在研究院所、实验室、学会等有形科研组织之中的“无形组织”。它是一些特定专业的从业者,由他们的教育和训练中的共同要素而联系在一起的一个群体。其特点是,成员了解彼此的工作,在专业方面的思想交流比较充分,在专业方面的判断比较一致。简而言之,科学共同体就是共有一个范式的科学家集团。科学共同体的特点是由共同体的范式所决定的,范式是一个科学共同体的成员们,而且仅仅是他们所共有的东西。厂3,科学共同体的主要特征包括:共同的学科观和方法论观念,共同的基本理论假设、基本理论原理和基本理论观,共同的研究方向、研究领域、理论主题,比较充分的内部专业交流、科学共同体具有较强的韧性或相对稳定性、科学共同体规范着对科学理论和科学家的评价。   通过上述讨论可知,采用发现的优先权和同行评价而获得科学声誉,进而通过“奖励”来配置科技资源的方式是人类在科学领域进行科技资源配置重要创造。因为,鉴于要获取优先权首先就要披露自己的成果,这使得那些工作中需要而又无能力去研究它的人可以使用它,扩展了该项发现的应用范围。而且,在公开披露的基础上,同行可以评估和筛选新发现,从而减少了新发现中的错误比率,提高了新知识的可信度。更重要的是,通过优先权竞争,使科技工作者在工作前或工作时,必须检讨以前的科学家作过了什么,以免不被别的科学家所认可的重复性研究,结果,科学知识具有了一种累积性特征,科技工作者在披露自己的新发现时既确立了在他之前的研究者的优先地位,又确立了自己在进一步的发展方面的优先权要求,前后相继的研究使有关科技工作者处于合作的状态。发现的优先权和同行检验与认可规则下科学奖励机制、为克服科学研究的高风险性而设置的基本工资机制、为克服科研信息披露的不完全性而形成的科学共同体机制等共同作用下,科学工作者能够得到极大的激励并将研究工作中的风险限制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内,科学工作者能够彼此竞争与合作,科学发现能够迅速公开,从而水产科技资源在科学领域中达到优化配置(如图2所示)。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这个科学共同体确实有理由反对公众、政府机构或基金组织试图控制科技工作者或对其研究活动施以重大影响的做法。因为是科技工作者自己而不是这些外部力量最了解重要的优先权到底存在何处,是这个共同体而不是别的什么人或机构最能筛选和评价科技工作者的成就和内在能力。当外部控制和干涉过分强大的时候,科学共同体的规范和制度有可能退化,科技工作者之间的筛选与评价不再能有效地进行,科技工作者转而应和外部的标准从事研究[4j。这是我国目前水产科技体制导致水产科技资源在科学领域中不能达到优化配置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水产科技资源在经济领域优化配置的理解   如果在经济领域中,尤其是产业技术(技术a),其价值准则是发明和创新的知识产权、市场评价与用户认可、以及研究成果的效用性、可行性、经济性等。那么水产科技资源在经济领域优化配置应该如何理解呢?这里分别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次来回答这一问题。从理论上讲,如果根据社会福利标准来衡量水产科技资源在经济领域优化配置的理想状态应该是帕累托最优状态。西方古典经济认为,依靠完全的自由竟争,实现了一般均衡(generalequihbrium),也就实现了帕累托最适度状态中areto叩timum),使社会获得最大福利。按照西方古典经济的观点,在满足瓦尔拉斯(A,A.Walras)一般均衡的三个假设条件的基础上,可以从依据下面几个由简单到复杂模型来确定水产水产科技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   1.一项水产科技资源投人一个科研机构或一个科研人员:遵从投人的合理区间模型。即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水产科技资源投入的边际成本等子零和水产科技资源投人的边际产出最大值所对应的投人量之间为水产科技资源投人的合理区。#p#分页标题#e#   2.一项水产科技资源投人多个科研机构或多个科研人员:遵从产出最大化的投资者均衡模型阎。一投资者均衡是研究国家如何把有限的科技财力资源在各个科技工作者之间进行分配才能使总的科技产出达到最大,即国家在既定的科技投入下实现总科技产出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了简单起见,这里假定有n个科技知识生产者,总产出P为n个产出Pi的线性和,即上式可解释为,在每个知识生产者的产出无差别的条件下,只有当他们的边际科技产出相等的时候,国家的科技总产出才能达到最大。此时,投人到任何一个知识生产者身上的单位投人都会有相同的科技产出。   3.多项水产科技资源投入一个科研机构或一个科研人员:遵从产出最大化的生产者均衡模型。即M巧l/PI=M巧2/PZ=…二M巧n/Pn=入。式中M巧i为第i种水产科技资源的边际产出,Pi为第i种水产科技资源的市场价格。   4.多项水产科技资源投人多个科研机构或多个科研人员:遵从产出最大化的一般均衡模型,即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论,虽然意欲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在一般均衡状态下依靠完全自由竞争,可以实现资源最优配置,但并未加以具体分析。他的继承者,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则补充和发展了这一思想,提出了资源配置最优标准的概念,被称为“帕累托标准”。帕累托认为,当一种资源的任何重新配置,已经在不使至少一个人的福利下降,就不可能使其他人的福利上升,这就达到了最优资源配置的境界。后来的所谓新福利经济学家们,便把这个坤白累托最优标准“的概念作为从理论上制定或评价有关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等政策建议的准绳,并且在效用序数论和无差异曲线等产量曲线的基础上,运用埃季沃思盒状图的方法来探求满足帕累托最适度的条件(如图3所示)。   从理论上讲,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是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必要条件,所以笔者认为帕累托标准可以作为水产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理论标准。然而,由于完全竞争市场是以严格的假定条件为前提,在现实科技活动中因有经济外部性、公共物品、垄断和信息不完全等因素的存在,从而阻碍着水产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理想状态一帕累托最适度状态的实现。所以,应该以这一理论标准为基础,探讨中国水产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现实标准就成为必要。根据“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努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的方针,对于我国水产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现实标准应该是:按照科技—经济相结合的发展要求,力求最大限度地利用水产科技资源,促进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实现国家战略目标而进行的水产科技资源优化配置。[5j就现阶段看,依照理论的和实际的标准与原则,我国水产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应当以促进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紧紧围绕这两大战略,选择我国水产科技资源配置的适当规模,确定我国水产科技资源配置的合理结构,明确我国水产科技资源配置的运行方式,促进知识的不断创新、快速传播、及时汲取和有效应用,从而提高水产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实现渔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推动作用,保证渔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