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改和文学史教学思考

新教改和文学史教学思考

 

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特别是在当下实行科教兴国的发展前提下,我国教育制度实行改革已成为时展的必然趋势。教育改革的关键任务就是实行教学的改革,通过改变教学方式和观念,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思维观念。   以往的文史课教学方式通常以组织教学为主,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大量的文学和历史知识后,通过课后练习和各种测验、考试来巩固知识,以达到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的目的;还通过阶段性的检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满足不了现在新教学改革理念的要求,其中的缺点日益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革新教学方式势在必行。作为新教改背景下的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思维模式,改变教学实践,才能适应新教改的要求。   教学思维模式的概念就是,基于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以完成教学目标为目的,而建立的有关教学程序和实践方法的思维策略体系。从其概念我们可以看出,教学思维模式介于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之间,是对教学理念的实践与实施策略,对教师的实际教学活动具有指导性作用的。在新教学改革过程中,要求教师适应新时代要求,对教学思维不断创新。   结合新教学改革的特点,教师作为授业者,应更新教学观念,将学生能力的培养置于首要地位;可以借用新教材的编程,改变学生的学习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目标;利用新的赏识模式,激励学生全面提高素质,成为各行各业的人才。   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理论依据,来制定相对合理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并将这些策略和方法结合起来形成具体的教学程序。但是,需要强调的是,教学过程是教与学共同参与的活动,实际参与教学的主客体都应及时反馈教学的相关信息,以适时矫正、调控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主客双方的良好互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得教学目标的完成成为可能,以达到师生双赢的良好效果。   在文学史教学过程中,历史总是作为重要因素存在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保持文学史在时间上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又要注重其在文学内容上的发展性和相关性。在创新教学思维模式的同时,应该以情感和行为影响学生,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当然,学生也应通过一定方式反馈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这个反馈的结果反过来又影响教师的教学过程。   当前,我国的新教学改革改变了原有的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固化教学模式,带动学生开展自学活动、参加社会实践和研究活动。从以掌握知识为目标,发展到运用知识、增强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会学习”和提高“综合素质”。为达到以上教学需求,我们必须创新教学思维模式,使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教学思维模式与新教育改革趋势相一致,培养对国家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才。   教学思维模式是教学中具有的常态的教学,教学模式必须具有教学目标、理论依据、操作程序和策略、教学评价等不同的部分与基本要素。因此,要建立适合新教改要求的文学史课教学思维模式,必须明确新教改中课程改革教学目标,然后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规定教学思维模式的形式。   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虽然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实行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但是也不能忽视基础教育的培养,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不能脱离基础知识的教学。学生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才能灵活运用基本方法去解决实践中将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师应该将灌输文学、人物、著作、历史相关知识的过程,转变为能力培养的过程。新教学改革把培养学生能力,提高人才素质作为人才培养的重点,因此,必须在教学实践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在教学互动的实践中,学生要自如地综合运用思考、分析、判断、综合、读写、操作等基础能力,还要形成对文史知识、人物情感、时代背景等相关知识继续探究的学习能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智力开发,开启他们的思维,培养其在各个成长阶段的生活自理、情感自立的能力,使他们学会管理自己的行为和情感,能够迅速适应环境。对于学生自身的各种优秀品质,尤其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予以重视和推介。这些优秀的人格品质,将伴随学生的整个人生,也将使其受益终身。文学史课上,从不缺乏意志品质杰出的例子,这些例子都是学生个性品质培养的表率,对于打磨学生顽强的学习毅力以及实事求是的态度十分重要。   当前,应当有效地调整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有很多较为枯燥无味的内容,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强化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就需要运用各种不同类型的方法,也需要新颖而贴近教学实际的教学手段,从形式上强化学生的学习,激发兴趣。   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这种心理规律对学生的学习往往产生重要影响,而学生自身的学习也是具有一定特点的,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来应对。在课堂上,由于长时间的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在学生中普遍存在,学习效率出现下降,不能实现高效学习,这需要强化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为学生的学习奠定基础。在兴趣的实施中,要注意实践的作用,如果人类失去了联想,就不能对新事物保持热情,那么人的创造性也将枯竭。所以,联想能力是创新灵感的来源。当我们对某些历史问题进行前提性理解时,常常会插上联想的翅膀。联想可分为对比联想和相似联想。在实践中,应该鼓励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运用已有的知识素养和人生经历来判断文学作品。例如,曹禺的《雷雨》,蕴含有丰富的文学意蕴,学习时不仅要求学生有丰富的戏剧艺术知识,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对剧本的语言和动作细节有准确的把握。《雷雨》的情节核是周朴园与鲁侍萍恋情的变故,只有把握了这一情节核,才有可能深刻地理解这部剧作结构所蕴含的文学意蕴,教师为了让学生们都能读懂这些含义,适当的让学生相互讨论。有学生从周朴园的人生处境着眼,为周朴园对鲁侍萍30年不变的情感所打动,从而认为这是一个宽厚的慈父、仁爱的丈夫和事业成功的矿主。这种理解是否合理,自然可以通过再讨论来验证。众所周知,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理论基础与理论问题,这些问题在教材中也会有所反映。在讲解过程中,这些内容难为学生理解,学生的兴趣往往不大。比如像阅读古文《离骚》,语句比较拗口,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那么,教师就应该分析出《离骚》的比兴象征系统,指出其以香草美人喻君臣这种方式,就是一种很重要的象征系统,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p#分页标题#e#   在传统教学中,往往把文学史的相关课程单纯看成是一门海量知识的灌输课。教师罗列很多著名作家、无数名篇巨作,割裂地分析文学现象,忽略了文学的“历史”因素。学生只能机械地识记、片面地理解、枯燥地表述和割裂地分析,文学史课变成索然无味的一门课程。进行教学思维模式的创新,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促进思维能力、价值观、优秀品质和情感态度等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对于教学模式的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必须围绕着一定的目标而进行。所谓的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必然选择。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求我们深刻理解新教改中教学目标的真正内涵,根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符合目标的要求。新教改以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为目标,因此,文学史课程内容的制定,应该有利于学生尽快把握课程方向,领悟课程全貌,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引发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知识的渴望,导出新知识内容,进而引起学生持续探究历史人物、巨著名篇和背景知识的兴趣。其次,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教学理念也是教学思维模式创新的原动力,不仅集中体现了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使人们还教学规律本来的面目,还集中表现了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态度和观念。教学理念具有统帅作用,是教学具体过程中的指导思想,教学理念的创新表现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上,因此也提高了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对象”意识。在实际的教学互动过程中,教师需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要求教师教导学生全面发展,把教学过程定位在人格与品质、素质的全面培养上。再次,对操作程序和教学策略进行合理制定。操作程序和教学策略的合理制定,是教学思维模式创新的关键步骤。具体的策略确保了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最后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在实际的文史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作者、文学思想等教学内容,开展发散教学,制定相关的多种领域综合的教学策略,如文字考古、艺术发展等。通过这些学习,引导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创新精神。   新课改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讲授法的改善。教师运用讲授法讲课可以培养学生听讲的基本功,提高知识传授的效率。其明显的缺点,表现为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发挥,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在新教改背景下,对于讲授法的改善可以从授课内容的组织、语言的组织、学生的组织及板书等多方面来进行。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对课堂内容进行加工,内容与现实结合,与大学生的兴趣结合,反映学科发展的前沿。在内容的设计方面,要多导入课本内容背后的故事,不断发散学生的学习思维,还需要注意内容的主次层次,逻辑表述得体。课堂上,教师授课的表达方式。应言简意赅,生动有趣,能用语言调动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学生的组织与管理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注意力难以保持长时间的集中,因此,需要穿插各种互动性的活动。这些活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力求能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课堂内容讲完后,应留给学生一点时间,让学生自己总结、交流、记笔记,做好双向交流与互动。板书是课堂教学中必须关注的问题,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媒介。板书应突出重点,主要是写清课题名称、教学内容的简要提纲及重要的结论即可。还要突出一些内容,比如在文学教学中,将那些教师强调的、学生听不清或听不懂的字、词写在黑板的边角处,以便随写随擦,但是板书要工整清晰。第二,要抓住教学方法改革的要点。以往的教学重视钻研教材,往往忽视学生本身的研究。学生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对学生自身的研究是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需要对学生的情况,如家庭环境、学习态度、自学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他们各自的学习特点和规律,明确他们在学习中的问题与收获,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指导,不断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教师的讲授方面,应该避开传统教法的弊端。传统的教学是单向性的思维,只是让学生学习知识,因而很难提高能力。为此,不能再让学生死记硬背、机械的学习,而应侧重于学生对知识理解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在理论上创新,并将学习成果综合运用于实践。   教师的作用不仅仅只是把知识教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相关的学法指导。先学后讲,以学为主的教学方式,可克服思维定式的消极作用,激发认识兴趣,提高想象力。教师的工作重在指导,通过学法指导的加强,使学生从学习的过程到真正意义上“会学”,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变被动为主动。   在教学思维模式创新过程中,我们不能完全否定传统的文史教学思维模式,而应该做到对传统教学模式吸收改进,采取相应的创新改善措施,实现传统的“组织教学”向“动机激发”教学的良性转变,使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讲台,而成为学生求知的舞台。通过更新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变“巩固知识”为“自我表现”,并使学生在“运用知识”的同时,拥有“实践创新”的能力。在这一改变中使文学史教学过程变成培养新式人才的愉悦历程,从而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