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对待电影市场的繁荣情况

理性对待电影市场的繁荣情况

作者:陈慧颖 汪丽

在历经市场化改革的探索与阵痛后,中国电影业迈进了新一轮的发展黄金期,并踏上了产业化发展之路。然而,随着影视科技的迅猛发展及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显著,中国电影产业在迎来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繁荣背后,问题凸现。如何应对,如何发展,如何创新?这些无不值得中国电影人深思。把脉中国电影产业繁荣发展之现状近年来,中国电影产业在生产制作、营销宣传、发行放映等各方面均取得了骄人的业绩。通览近10年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及走向,其繁荣之景可见一斑。

影片产量连年增长。2003年中国电影产业化发展起步之时,国产电影故事片产量约为140部。2010年,这一数据为526部,增幅达276%。其间各年的影片产量呈逐年增长之势,影片类型也愈加丰富,纪录片、文艺片、爱情片、动画影片、谍战片、灾难片等纷纷现身电影市场。有数据显示,随着我国电影生产制作机构的增扩及电影制作权限的逐步放开,我国电影产量增速年均已达35%以上。营销方式推陈出新,推广力度不断加大。近年来,除原有的媒体宣传方式外,城市营销、基于网络推广的微博营销、电影票营销(如团购)以及影院营销、衍生品营销等,都成为我国电影产业营销策略的新思路。在营销推广方式不断翻新的同时,国产影片营销推广力度也不断加大。以姜文导演的影片《让子弹飞》为例,有消息称,该片在营销推广上的投入约达3000万元到5000万元,占投资总额的30%左右,以此成为国产影片有史以来推广耗资最大的一部。

院线影院快速发展,票房收入水涨船高。作为影片宣传、放映的重要场域,院线及影院的建设与发展,成为我国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又一突出表现。2003年,我国电影院线32家,影院数1045家,银幕数1923块。到2010年时,这三组数据增长迅速,中国电影院线37家,增长15.6%;影院数1993家,增长90.7%;银幕数6256块,增长225%。此外,在较为偏远的农村电影市场,我国还有400余支农村电影放映队伍,为广大农村观众的观影活动提供了基本保障。随着国内电影市场影片产量的增长、营销推广的增强以及院线影院的增多,国内票房收入也争创历史新高。

根据中国电影家协会产业研究中心的《2011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2010年全年的观影人次约达2.84亿,票房收入超过百亿元。其中,票房过亿的影片共计17部。不容忽视的是,中小成本影片近年来成长迅速,为中国电影产业的票房市场做出了巨大贡献。2006年,宁浩导演的《疯狂的石头》以300万元/2000万元的资金投入与票房收入比,向国内电影市场展现了小成本电影的潜力。此后,中小成本影片倍受青睐。2010年,由叶伟民导演,徐铮、王宝强主演的《人在?途》以800万元的投资成本取得了4650万元的可观票房,再次彰显出“小片”的市场竞争力。由上可见,中国电影产业在近10年的发展历程中,力争在产业链各环节求得突破,并不断完善产业链,从而实现中国电影产业规模经济效益和范围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2011年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指出,在2011年—2015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将步入战略机遇期,这更是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的数据显示,到2015年,中国电影市场的总票房收入将达到400亿元人民币(约合60亿美元),这一规模将仅次于美国。可以说,当今中国电影产业处于并将继续处于上升、向好的发展态势,未来几年内,中国电影市场将更加活跃,繁荣的景象将得以延续。探析中国电影产业繁荣发展之动因源于几代中国电影人的坚守与拼搏,中国电影业等来了改革发展的好时机。不可回避与否认的是,传统的计划经济与过多的行政管理确曾严重限制中国电影业的市场活力与竞争。

如今,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电影产业政策的不断调整,中国电影产业终于得以放开前进步伐,直面产业升级。因此,产业政策的扶持,成为了推动中国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重要制度因素。首先,电影产业被视为文化产业的重要方面。回溯近10年来党和国家对中国电影产业所做出的政策调整,恰是从对“文化产业”的重视开始的。2000年,《中共中央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关注了文化产业,这是在中央正式文件中第一次使用“文化产业”这一概念。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发展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要贯彻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这是在党的文献中第一次把“文化产业”作为概念提出来,明确将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战略任务,把发展文化产业从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发展经济的重要行为,给予文化产业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使我国文化产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表明,文化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得到了更加普遍的认可,我国将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至此,如何使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发挥先进性作用成为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2009年7月22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这意味着文化产业正式进入国家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序列。2010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出台并下发了《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其核心思想是在未来五年内,将中国电影产业作为国家战略,列入政府重点支持的范畴,从而使我国从电影大国成为电影强国。对此,国务委员还亲自主持了全国电影工作者电视电话会议,传达文件精神。综上可见,电影产业的发展已愈加受到党和国家层面的特殊关照,这从外部为中国电影产业的繁荣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政策保障,使之释放出巨大的市场活力和产业能量,并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动我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性力量。

其次,电影市场投融资渠道愈加多元化。得益于相关产业政策的调整与扶持,国内电影市场投融资渠道趋于多元,从而一改电影生产方或制作方资金缺乏的普遍现象,这无疑为中国电影产业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资金保障。以往由于政策约束、市场运作不规范等原因,影视制作融资困难,这成为制约中国影视产业发展的瓶颈。有调查发现,中国影视产业约90%的资金源于自有资金,7%源自政府投入,社会资金投入仅占2%。毋庸置疑,这种失衡的投融资比例势必削弱影视制作机构的生产效力。近年来,相关政策的出台,尤其是国务院《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的下发,助推了中国电影产业投融资坚冰的消解,社会资本纷纷“触电”,成为当今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进程中又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此外,中国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背后也暗含着大众文化、消费主义文化的兴起与拉动作用。表现为:如今的媒介消费已越来越注重身临其境的“体验”,随着高清、3D、IMAX乃至4D影片的出现,加之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主动性消费的刺激,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影院。据统计,在2006年,中国电影的观影人次仅为0.95亿人,2010年,该数据为2.84亿。可见,消费者观影需求的增长同样为中国电影产业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p#分页标题#e#

透视中国电影产业繁荣背后之症候在欣慰于中国电影产业成长迅速、业绩傲人的同时,我们也略感担忧。这是因为,当我们把脉中国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现状时,也“切”到了这繁荣背后的某些症候。优秀创作严重缺乏。高票房绝非意味着高质量。近年来,尽管中国电影的产量和票房迅速攀升,并不断有影片跻身国际影展,但国产影片的整体质量仍提升迟缓,具有广泛市场影响力和号召力的优秀作品十分缺乏。国家广电总局电影事业管理局副局长张宏森曾指出,国产影片在创作中往往由于对技术主义的简单崇拜,对商业大片的片面理解与简单复制,而导致了对本土文化语境和本土观众需求的忽视及对影片应有的人文精神与艺术品格的忽视。尤其一些所谓的国产大片,对美轮美奂的声画追求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导演对影片内涵及叙事的把握,即使叫座,也难以叫好。

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贾磊磊主任认为,精神文化追求与电影产业发展应并行不悖,而不能单纯追求票房。为此,中国电影的当务之急是提升艺术品质,增强精神感召力,植入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诚然,唯有高质量的影片才能有力撑起中国电影产业的一片天。中国电影产业若要取得长远发展与进步,原创作品、优秀作品的生产制作实为必经之路。

盗版侵害愈演愈烈。相较于优秀创作的缺乏,盗版影片的大肆存在与裂变式传播,更加致命地侵蚀着中国电影市场的肌体。随着网络的普及,国产影片被盗版的现象再次升温。据中国电影版权保护协会2009年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者平均每人每年观看影片57.1部,其中在电影院观看的影片仅3.9部,通过碟片、电视机、互联网观看的影片数量分别为9.8部、16.4部、27部。可见,在数字化、网络化时代,国产影片数字版权保护的漏洞给版权意识低下的盗版者以更多可乘之机,这无疑成为削弱中国电影产业竞争力的顽疾。探寻中国电影产业繁荣向前之良方中国电影产业若要真正实现繁荣发展,就必须正视一切虚假繁荣背后的症结,并结合我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国情,对症寻找增进繁荣的良方。树立市场主导意识,政企分开。政企不分、事企不分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残留至今的痼疾。对此,中国电影产业必须从根本上转变观念,进一步深化电影体制、机制改革,牢固树立市场主导意识,培育真正合格的电影产业市场主体,培育企业化、市场化运营的电影公司,在合理有序充分的市场竞争中推进中国电影产业化发展。只有从体制上确保政府依法行政管理,企业依法自主经营,才能切实推动市场结构优化和产业整合,使国产电影向大电影产业转型升级。

加强战略决策意识,注重营销。无论是夸大投资,还是虚报票房,都无法从真正意义上收获高额回报,反而会加大中国电影市场的泡沫。因此,中国电影人必须从影片本身的现实诉求出发,加强战略决策意识,即合理规划影片的资金、人力投入与分配,并注重采用电影产业价值链内的整合营销策略,尤其是后电影市场的衍生品开发,以营销促需求,充分挖掘出电影作为文化产品所具备的意义潜力和价值潜力,从而实现中国电影产业的保值增值。强化版权保护意识,严防盗版。打击盗版并非电影产业单一领域的问题,它与全体国人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道德法律素养有关,与相关监管部门的行动力有关。因此,在这一问题上,就中国电影产业自身而言,只有高度重视并强化影片版权的保护意识,采用多种手段严防盗版,才能进一步保障影片的票房收入和中国电影市场的有序发展。提高国际竞争意识,面向世界。面对国外大片对中国电影市场的抢滩及全球化竞争的挑战,中国电影产业还须在大力培育电影人才、增创优秀作品、打造民族品牌的前提下,积极拓展海外电影市场,增强国际竞争意识,提升国际竞争力。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王中军认为,中国电影是可以走出去的,不仅有梦想,而且有实力实现梦想。这也是所有中国电影人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市场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