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器尚象对宗教文化辨别的作用

制器尚象对宗教文化辨别的作用

 

在强调偶像的宗教中,宗教的神圣需要向民众传播,而诉诸视听等感觉层面就需要营造神秘的气氛。因此,宗教传播中的一个最常见的特点就是形象的神秘感,这种神秘感需要依靠多种方式才能实现。如造型的神话,建筑的设计,装饰的夸张与离奇,色彩明暗的布置等。和世界大多数民族一样,中国原始崇拜是视觉文化形象的主要来源,图腾、膜拜、祭祀等大量视觉形象,成为视觉文化的萌芽,也是宗教文化形象的最初形态。当然,这种以神秘感为基本特征的文化识别亦伴随宗教变迁而变化。本文主要探讨在古代中国影响较大的佛教和道教在“制器尚象”的设计思想引领下的宗教文化识别传播的影响及其表现特征。   一、中国宗教文化识别传播与“制器尚象”的关系   “制器尚象”是郑樵的造物设计思想,是中国造物设计传统的特色之一,主张通过对自然事物形状的模仿,将器型作为一种象征符号,引起人们对自然的联想,对“道”探求的渴望。亦即通过器物的象征功能,使设计成为连接文化与器物的纽带。宋代文人在人与物的关系上,有独到的见解。他们从自己对生活日用的体悟出发,对人与物的关系,对物的认识提出自己的观点。郑樵主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身体力行。他认为上古礼器的作用不单是为了祭祀,而且有象征意义,这和《易传》中提出的“观物取象”的命题有相似之处,“取”就是在“观”的基础上的概括、提炼和创造。“观”和“取”都离不开“象”。“制器尚象”要尚“象”,象源于物,则需要通过“观物”而取万物之象。把大自然与社会事物和现象作为“观”的对象,作为创造的原型,并且,“观物”的目的不是简单的照搬“物”本身,模仿“物”的物理性状和属性,而是“取象”,捕捉“物”的整体形象和内在规律。如果说“观物取象”是制器的第一层次,那么,“象形取意”造型则是第二层次,即打破自然物象的束缚,按照从“形”取来之“意”重新塑造物之形。一般认为,器乃物的统称,指一切具有形体的存在者,既包括自然物也包括人工器具。“器”与“道”相对,是否具有客观存在的形式乃是道器区分的重要依据。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泉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哲学与哲学思辨的要素。“器”则成为解读和传承宇宙间万物之“道”的载体。道家文化是真正的本土文化,是上层正统与下层异端、士大夫雅文化与民间俗文化融于一体的整合文化。道创导了中国人的思想基础、生活方式、传承习惯和性格素质,决定中国人的意识形态以至行为模式。而佛家强调转世和轮回,将人们导入“真、善、美”的境地,影响到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在中国宗教文化识别里,佛教和道教的很多形象已经被看作为幸运祝福的符号。在艺术形式上具有亲切、活泼、多样、感人的造型特点和蕴藏喜庆吉祥、福寿平安等文化内涵,备受人们的尊崇和喜爱。宗教文化识别传播中所讲究的“器的象征性”观念或许从形象、图腾、符号的创制中找到相关的印证。中国宗教文化识别形象之所以历千年不衰被人们传承,源于它根植于民众普遍的图腾观念与审美心理需求。由古人的“观象制器”到宗教文化中用“器”来传播精神理念的发展标志着人们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它不但使人类从万物有灵中发展了自己的崇拜神,并以此为核心建立起了部落成员间巩固的统一联盟,结成强大的整体力量使其具有与大自然抗争的进步意义。如中华民族的图腾龙在古代思想里能够兴云布雨,云的形象寄托着人们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心愿。随着历史的变迁,龙的形象代表着华夏民族,成为了中华炎黄子孙的象征和精神支柱,这种精神力量,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因此,宗教文化识别传播中“制器尚象”的意义在于:它是鼓舞和激励人与大自然进行顽强搏斗,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也自然成为人类原始美的对象而备受崇拜。跨越时空与国界,冲破语言障碍与肤色局限,宗教文化识别成为传播文化、增进友谊、扩大影响的文化大使。   二、“制器尚象”造物思想对中国宗教的文化识别的影响   郑樵认为越是“制器”能力有限的时代,人们赋予“器”的意思就越丰盈。因此,他提出一个关于器物设计和制造方面的重要问题,即它的象征性。①在宗教文化识别传播中运用人物、走兽、花鸟、器物等形象,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象征及谐音等表现手法创造的美术形式,注入了寓福吉祥、驱邪避灾之意,它符合人们共有的追求祥和、康泰、喜庆的审美理想和情感需求;以物寓意、物吉图祥,主题突出,构思奇特,极具装饰美感,集中表达了人们健康向上的进取精神和美好心愿,所以古今中外被人类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与喜庆场合之中。中国宗教文化识别具有传统悠久特性和浓厚民族民间文化根源,它是各种视觉艺术发展的推动力。《系辞传》中有这样两段话:“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则物宜,是故谓之象。”宗教中的传统形象为文化识别提供了丰富的设计元素,比如太极图,首尾相接,一黑一白的鱼纹,以最简的图形来象征宇宙天地、阴阳、白天和黑夜、对立运动、互相制约、互相渗透的作用。太极图一分为二,在中国道教中成为一整二破。这种分裂现象就形成了相互关联、相反相成、互为补充的变化统一局面,人们可以从太极图中的分裂、合成等现象中找到变化与统一的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可以使之形成各种变化。这既反映了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又体现媒体的时代特色。太极图中所体现的“和谐与圆在中国传统哲学中象征着最高的精神境界,也可以说圆是东方文化别具特色和美感的象征意象”②。苏珊•朗格认为:“艺术即人类情感符号的创造,在每一种创作中,线条与色彩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组合在一起,一定的形式与形式之间的关系激起了我们审美情感。这些关系,这些线条与色彩的组合,这些美的运动形式,我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它是所有视觉艺术的共性所在。”③在当今社会全球一体化的形势下,全世界宗教的交流传播也是全世界最大规模的文化交流传播。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必须有自己本土的文化识别传播语言才能拥有旺盛的生命力。曾有西方学者就东方艺术和象征的关系谈到:“所有东方绘画,都可以看作象征,它们富有特色的主题———岩石、水、云、动物、树、草———不仅表现了自己本身,而且还意味着某种东西,不是人造物,而是以象征隐喻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它们能在这个人或那个人意识中再现出来,并且得到解析。”④可见,用具体事物和直观表象来表达某种抽象的概念或观点,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已成习惯。很多具体事物在文学作品和绘画艺术中被经常抽象化的运用之后,就稳定了下来,并且在文化中得以沉淀,成为某种抽象观念的忠实代表。比如牡丹象征富贵、鹤象征长寿和隐逸、青松喻君子德之高洁等。象征和比喻都是包含着精神特征和深刻意蕴在内的,这种特征和意蕴如若得到成功的艺术处理,便成就了美。⑤这种精神力量,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因此运用郑樵的“制器尚象”思想挖掘中国宗教文化识别的象征性内涵使其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从而为全人类进行社会活动、思想交流、信息传播、情感沟通等文化识别传播服务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p#分页标题#e#   三、“制器尚象”在中国宗教文化识别传播中的表现特征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承载体,中国宗教文化识别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艺术形式具有一种非常特殊的内容,即它的意义。在逻辑上,它是表达性的或具有意味的形式。它是明确表达情感的符号,并传达难以捉摸却又为人熟悉的感觉。”①在中国宗教文化识别中,象征和比喻的手法被大量运用,无论是文字内容、还是其上的纹饰图像都被用来表达形而上的道的内涵,蕴涵着传统儒家礼教价值观念、佛道二教的宗教信仰,寄托着古代人民的朴素美好的愿望等。在郑樵“制器尚象”影响中就表现形式而言,中国宗教文化识别传播一般都具有以下特征:   (一)拟人性。中国宗教文化宝库和土壤中生动地体现着人类艺术的创造力,人们在解释客体因果关系时,会做出以我为中心的拟人化解释,使客观事物的自然现象和过程成为有目的、有意志的活动结果。研究发现拟人性特点是由人类童年的特殊心理机制决定的,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需要人文关怀和情感交流。宗教文化识别正好具备了充当情感互动和生命力特征纽带的功能,它打破了文字的抽象性而使人产生过于严肃和僵化的感觉,拨开人们心头聚积的云雾,重新点燃心中处于漠然的激情。这种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使它广为流行并深受人们喜爱。如拟人性的天神形象,神兽形象,孙悟空形象都将人性化表达得淋漓尽致。其造型千姿百态、生动有趣,透出滑稽与智慧,在大众中产生了不可抗拒的征服力,是最具魅力和最受欢迎的宗教文化识别传播形象之一。   (二)吉祥性。吉祥本意为美好的预兆,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周易•系辞》有“吉事有祥”之句,《庄子》也有“虚室生白,吉祥止止”之说。图必寓意、物必吉祥,是宗教文化识别的突出特征,否则将失去其价值。它是源于生活而又超越自然与现实的理想化形态。比如牡丹寓意富贵,常以牡丹花、枝、蔓草卷成图案。蔓草谐音“万”,且其形如带,绵绵蜿蜒喻“长寿”,与牡丹同在一图,便寓意“富贵万代”、“长生不老”。又如舞蹈《千手观音》通过中国宗教文化识别形象中的千手观音,把瑞祥、和善、喜庆的生灵形象传递给电视观众。   (三)象征性。宗教文化识别是一种特定的拙中藏巧、朴中显美的艺术形式。宗教文化识别中的象征性形象通过传播,赋予人们对求福、长寿、喜庆、吉祥的象征意义。寄托人们对美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宗教文化识别传播得到充分体现,洋溢着浓重的民族情结,散发着祥瑞之气。如凤常为牡丹所簇拥或翔于祥云之中,或丰满,或修长,都表现了富贵、吉祥的寓意。龙凤图案则寄托了人们对龙凤呈祥、夫妻和睦的向往等。   (四)直观性。中国自古就有天人合一的传统。在“制器尚象”思想的指导下,对自然的观察和抽象,首先反映在器物造型上,主要是对外形特征及神韵的模仿,来表达借助自然之力辟邪、崇拜、吉祥等的美好愿望。审美直观性是艺术审美活动中的重要特征,它表现为对艺术形象具有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文化识别传播的直观性是其本质特性,直观性往往被视作唯一可以辨认的标识。在中国宗教文化识别中特定的视觉形象能够更好地反映所代表的特定信息,传达特定的文化内涵。   四、结语   中国宗教文化识别扎根于传统文化之中,首先要立足于传统文化视觉形象,继承并发扬光大它,使之适应时代的要求,丰富其内涵。由“观物取象”得到的对于器物造型的创造也是有不同的层次和发展阶段的,随着人们对事物的理解、认知程度的加深而不断深化。马克思认为“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②。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人们根据实用的原则自然选择制造功能性占首要位置的器物,然后才按照美的规律开始人为的设计,“Design是实用生产与审美创造的统一体,”③追寻《周易》的设计与造物思想,重拾遗落的传统造物智慧或许会为当下设计发展提供一些启示。本文借鉴郑樵对设计理论的阐述,结合“制器尚象”的思想,将古人的优秀设计思想运用到我们现代的设计中,使极富艺术魅力的宗教文化识别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注入现代人的审美思想和文化观念,从而焕发出更加优美动人的容颜,并以其独特的视觉语言向人们传达最祥和的福音和最美好的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