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特色经济文化品牌

构造特色经济文化品牌

作者:贾平 单位: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为了推动地方特色经济文化的深入研究,为本地区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源,首先要搞清楚和正确解决以什么样的科学指导方针来指引地方特色经济文化品牌的培育和树立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打造地方特色经济文化品牌,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一、科学发展观是打造地方特色经济

文化品牌必须遵循的重要指导方针培育和树立地方特色经济文化品牌应遵循什么样的基本要求,应采用什么样的根本方法,是我们努力打造地方特色经济文化品牌必须明确回答和正确解决的重大课题。破解这一重大课题的金钥匙是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要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这一基本要求,就规定了我们在培育和树立地方特色经济文化品牌的过程中,要按照本地区建设的总体布局,全面考虑和处理地方特色经济文化品牌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关系,把是否有利于促进本地区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协调,是否有利于本地区走文明发展道路,是否有利于实现本地区经济社会永续发展,作为打造地方特色经济文化品牌必须遵循的重要指导方针之一。

科学发展观还告诉我们,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毫无疑义,统筹兼顾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对培育和树立地方特色经济文化品牌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指针意义。简言之,我们在打造地方特色经济文化品牌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本地区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如城乡发展关系,区域发展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关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关系,本地发展与对外开放关系,本地与省和中央的关系,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要突破狭隘意识,冲破只就经济文化品牌来谈经济文化品牌打造的狭窄眼光和狭隘思维,树立远大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地区内外、省内外、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培育和树立地方特色经济文化品牌的机遇,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营造良好的地方特色经济文化品牌建设环境;在打造地方特色经济文化品牌的过程中,还要善于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善于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如经济文化品牌建设的总目标、基本原则、指导方针、工作重点、行动纲领、根本措施、政策法规、保障条件、环境营造,等等。综上所述,我们以完全有充分的理由得出这样的结论:深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培育和树立地方特色经济文化品牌必须遵循的科学指导方针。

二、深入挖掘地方特色经济文化品牌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

地方特色经济文化品牌同其他品牌一样具有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唯其如此,我们才会不遗余力地去培育和树立它。所谓品牌的物质价值或经济价值,就是指它的实用性和功利性。品牌的物质价值就在于可以为大众提供有关信息,促使大众认识其特点,从而满足大众的物质需求。品牌意义的精神价值和文化价值是相对其物质价值或经济价值而言的,是指品牌意义同大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品牌意义的宣传属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范畴。品牌意义表现的思想、情趣形式必须为社会主义文明服务,反映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优良传统,激发人们向上的精神,注重传播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观、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以营造良好的、文明的、健康的社会文化氛围与风尚。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浪潮的冲击带来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因此,强调品牌特别是经济文化品牌的人文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品牌的宣传不应对物欲过度刺激与纵容,不应以物欲刺激的成功作为唯一目的,而应以中华优秀文化观念为负载,来淳化人对物的需求意识。在人们自身所处的文化传统与氛围的尺度下,在自身的生活水平尺度下,理智地审慎地宣传健康的消费观、审美观、道德观,将人类的生活情感、美与审美的需求自然纳人文化品牌的含义之中,显现物质与精神的交合,使品牌意义源于功利,又不囿于功利,将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有机结合起来,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为社会创造丰富的精神财富。我们在培育和树立地方特色经济文化品牌的整个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并正确处理好这二者的关系。

三、高度重视地方特色经济文化品牌的社会效应

站在大众的立场来看,由于他们所处的经济文化区域不同,所属文化类型相异或群体文化的差别,对经济文化品牌的认同程度、接受程度自然也各不相同。其原因在于群体的受众各自拥有咨询系统和参考框架不同,并导致与表现出对经济文化品牌的不同价值取向。大众的这种价值参考系统,是由所属群体的文化构筑起来的。它不仅体现群体内部通行的价值体系,其中,包括诸如情感、知识、思想、经验、意志、观念等内容,而且还包容着群体通常认可的规范系统,如道德规范、政治规范、行为规范等。显然,这种价值体系既是群体内部的价值认知系统,又是群体成员的价值取向系统。应该说,社会大众具有的这一系统,不论从主观意象还是客观后果上来看,都对经济文化品牌价值的创造产生很大的制约与影响。因为不同的价值参考系统有不同的价值态度和价值标准,从而也就使不同的受众对经济文化品牌的认识、判断、认同、选择呈现为较大的特殊性。同时经济文化品牌还应该考虑社会公众的期待视野,考虑到社会公众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和接受水平,该品牌肩负的社会责任,以及品牌意义的社会文化效应,激发人们的文化意象和向上精神。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大凡独特、实用的经济文化品牌都能赢得人们的信任和忠诚。经济文化品牌的社会认知度越高,认知范围越大,其经济效益越高,社会效益也越高,对于这一点,我们在打造地方特色经济文化品牌的过程中应予以足够的重视。#p#分页标题#e#

四、着力推进地方特色经济文化品牌创新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不断进步的强大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不竭源泉。科学发展观本身就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进行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它对当代中国的发展内涵作出了新解释,对中国社会发展阶段做出了新定位,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主体做出了新阐述,对当代中国发展动力做出了新概括,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做出了新认识,对当代中国发展制度做出了新安排,对当代中国发展战略做出了新部署,对当代中国发展道路做出了新设计,对当代中国发展机遇做出了新判断,对当代中国发展目标做出了新要求。一句话,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创新的科学理论。我们用这样一个创新的科学理论来指导地方特色经济文化品牌的培育和树立,就必然会着力推进其全面创新。

第一,观念创新。要深刻认识当今时代,经济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实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必须不断提高经济文化硬软实力。对于一个地区来讲,经济文化是地区的智慧、内核,更是地方的灵魂;经济文化是传承,是血脉,更是综合实力的驱动力和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精心打造地方特色经济文化品牌,已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观念创新引领其他创新,思路决定出路。我们在打造地方特色经济文化品牌的全过程中,一定要不断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锐意进取,与时俱进,使地方特色经济文化品牌紧跟时代的步伐。

第二,内容创新。我们要坚持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党员,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我们要大力建设和谐文化,为本地区人民的团结进步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撑,为本地区社会的和谐稳定提供有力的文化保障;我们要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对于本地区来讲,就是要大力弘扬以地方特色经济文化为母体的文化。要加强对这些文化的研究,全面认识这些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与本地区发展相同步,努力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反映地域性、突出特异性。要加强这些经济文化资源的整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民间传统工艺开发利用,不断提升这些经济文化资源的品质和价值。要大力宣传这些丰富的独具特色的珍贵经济文化资源,不断提高其知名度。同时还要注意加强对这些宝贵经济文化资源的保护,特别是对一些散失在民间的珍贵文物典籍和濒临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抢救、保护和整理。上述这些工作内容和要求应全面渗透于地方特色经济文化品牌培育和树立的全过程之中。

第三,以体制机制为龙头的系统创新。在打造地方特色经济文化品牌的进程中,我们要站在时代的高起点上,大力推进经济文化载体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战略策略、政策措施、路径方法、动力环境等系统创新,这是解放和发展经济文化生产力,繁荣本地区经济文化,打造地方特色经济文化品牌的必由之路。要大力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增加社会和人民财富,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增强社会稳定安宁和谐,建设幸福地区。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要创作更多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要深人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要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人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文化竞争力。要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要设立国家荣誉制度,表彰有杰出贡献的经济文化工作者。上述经济文化创新理念、措施的落实,必然给地方特色经济文化品牌的培育和树立注人强大的动力和无尽的活力,从而为本地区“十二五”规划战略目标的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经济文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