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制初探

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制初探

作者:吴彩霞 单位:巴音学院传媒学院

“幸福人生,从心开始,和谐校园,从心开始”[1]!可见,拥有快乐幸福的人生与构建和谐运转的校园,必须要关注大学生(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但是,我国目前大学生(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却是令人担忧的。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大学生中因心理疾病而退学的人数约占退学总人数的50%。有25%—28%的大学生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有近10%的大学生存在着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问题。此外,诸如刘海洋泼硫酸案、马加爵凶杀案等一系列暴力侵害案件,以及大量数据和事实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十分突出[2]。据报道,在美国有60%的人找心理医生看病,远多于对躯体疾病治疗的要求,而且早有美国心理学专家指出“,没有受过心理学教育的人,就不算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门等部门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指导意见》中指出,到2010年,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知晓率要达到50%,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和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要降低到12%,精神分裂症治疗者要达到60%,精神疾病治疗与康复工作要覆盖8亿人。2008年10月10日则是第十五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是“健身健心,你我同行,”就是旨在呼唤人们重视精神卫生健康[3]。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滞后,难以适应现实的需求。因此,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解决心理问题,预防心理疾病,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创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综合机制则是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构建创新长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综合机制。

一、条件保障机制:提供经费支持,完善硬件设施

大学生(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涉及日常教育、课堂教学、心理问题筛查、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科学研究等诸多方面,需要必要的人、财、物、工作场所等方面的保障。

(一)完善场地建设,健全机构设置

机构和场地的设置、办公用品的购置以及业务经费的配备是形成大学生心理健康保障机制长效发展的重要物资基础。高职院校应成立大学生心理咨询与辅导中心,并为全校学生及其家长服务。心理咨询与辅导中心应设在校园中心地段,要做到就近、方便咨询。同时,要保证有专门的办公用房作为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中心的办公场所,并规划建设预约接待室、心理咨询室、心理测评室和图书阅览室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的常设机构[4]。

(二)及时划拨专项经费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是实体单位,应有固定的经费。除场地和机构设置外,高职院校应拨出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心理咨询人员的培训和购置部分心理测量软件。部分经费用于中心装修和室内办公设施建设,如购置电脑、办公桌椅、文件柜、开通咨询电话、添置部分心理测量软件等。其余部分经费可用作中心阅览室购置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书籍等。

(三)保障工作人员待遇

高职院校应保证对工作人员待遇兑现的连续性,由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的奉献型无偿劳动、临时性支付形式转化为制度化的固定性待遇支付形式。高职院校还应提供工作人员的编制,解除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二、管理机制:完善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高职院校应建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机构

高职院校应成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可设在学生工作部(处)。所有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保障有关的工作,直接受领导小组的领导和督察,学校学生工作部(处)负责日常工作管理,其它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应有一定的行政级别,以利于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5]。此外,学校应该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校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细则,完善各项心理咨询中心的岗位职责,加强咨询制度建设,做到有章可循,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化。在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高职院校逐渐应形成“学校心理咨询———年级心理教育———班级心理辅导(以发展辅导委员为核心)”的三级功能单位,形成这样的网络机制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能有效的开展[6]。

(二)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训

高职院校要建设一支素质过硬、职责分明、锐意进取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工作团队。根据国外数据显示,学生与心理工作者之比为400∶1,但针对中国国情和我国高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笔者认为,2000∶1的资源配置可以使我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紧缺的状况得到逐步缓解。同时,学校还可以聘请一些兼职老师和专家进行专业教学和心理咨询。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高职院校专、兼职教师的专业知识背景、年龄与职称结构应相对合理,对专、兼职教师应实行按能设岗,他们在完成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任务以外,同时还应承担相应的心理咨询与辅导任务。培训可分为校外专业师资培训、短期专业培训和校内自主培训,应能确保专职教师和部分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考取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持证上岗。同时要积极提供条件让其参加由教育部门和相关心理学会组织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不定期地在校内开展短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训,尤其是要广泛参与各兄弟院校特别是知名院校的先进经验的交流和业务学习[7]。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须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正是“打铁先要本身硬”,所以,辅导员和班主任也必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提高他们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才能使他们能够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心理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互渗透。

三、实践机制:注重教学、科研、咨询与辅导的结合,力求实效

(一)规范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高职学生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应主要以定点咨询为主,以网络、电话、信函为辅。定点咨询与辅导实行学生预约制度,并设置固定的时间免费接待校内学生和家长的咨询与访问。个体与团体心理咨询与辅导可将“人际关系”“、压力处理”“、婚姻恋爱”、“新生适应”、“职业生涯规划”、“学习心理”、“女生特殊问题”等专题与咨询教师擅长的领域相结合,实行专题咨询,以实现“专职、专业、专心”的服务理念[同4]。#p#分页标题#e#

(二)实行重点案例,重点分析对于咨询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案例,笔者认为可实行咨询教师集体讨论的制度。每周安排固定时间组织咨询教师讨论分析。这样既可以提高咨询教师的技术水平,又能更准确地找到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与辅导方法。

(三)其它辅助渠道

把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建设,高职院校心理咨询与辅导中心还可采取一些其他有效的辅助渠道来辅助构建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综合机制:

1.通过开设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指导学生心理协会,帮助高职学生树立健康心理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高职学生心理适应和社会适应能力。

2.开通心理健康咨询热线与心理健康咨询信箱。但是,这二者并未被各高职院校广泛采用。笔者认为,作为一种心理咨询的方式,心理健康咨询热线可以全天候地随时进行,尤其是在紧急性的心理危机的干预方面,它就具有其他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所不能替代的优越性。

3.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高职院校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积极利用校园文化这一载体,开展主题鲜明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编演心理话剧、心理影片展播、心理沙龙、校园对话、专题报告会、大型心理咨询、心理测量、情感交流会、心理科普知识竞赛、征集心理格言、主题班会、第二课堂、素质拓展训练、创办网页和校报专栏等均可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将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渗透其中,可有效地拓展心理教育的空间,使得课程教育、咨询辅导有了来自基层的力量[8]。如“成长你我他”、“心灵之约”、“心灵港湾”、“靠近我,温暖你”等主题都可作为校园文化的形式进行发展。同时,可在校内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素质拓展训练,尤其是对刚入校的新生,进行素质拓展训练很有必要,不仅能增进新生班级成员间的相互理解,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还能加快新生的适应能力。在素质拓战训练、征集心理格言方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职学生心理咨询研究中心做的很有特色,值得借鉴。通过这些辅助渠道,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并从中受到熏陶,潜移默化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理念和方式方法,还能满足其精神需要。

四、过程督导机制

为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序进行,实现其目标和要求并取得成效,必须进行监控和督导,以保证每个环节工作任务符合要求。由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组织专门机构和有关专家,按照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体系和工作标准,及时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过程的各环节进行检查、督促、指导、调控,实现工作目标,为分学期(或学年)全面工作评估打下基础。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岗位履职、工作绩效及时予以评价,并纠正过失,加强和改进其工作。每学期至少应组织三次以上关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督导,主动邀请他们到咨询中心指导工作、现场办公或召开座谈会等[同4]。

五、评估反馈机制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机制是促使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有力举措。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机制主要包括评估指标体系、评估主体、评估程序以及评估结果的反馈运用等。评估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对心理健康教育综合机制建设状况的评估、对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评估、对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现状的评估、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绩效评估。这是一项综合性的评估,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估一般应以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为主体,学校学生工作部门和学生代表组成,负责制定评估的具体方案并组织实施。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评估的目标是“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为今后提升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水平,改进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9]。此外,笔者认为还应把握好一个原则,应本着“发展与辅导优先,预防先于治疗”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原则。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首先着眼于发展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注重维护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而不应将工作重点放在心理问题的矫正与治疗方面。

总之,构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综合机制,可以在校内各部门之间以及学校与社会各个方面之间形成心理健康教育信息的相互交流与反馈,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联动与合作,形成心理咨询与辅导的配合与协调。笔者相信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综合机制的构建,能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力量形成合力,从而全面发挥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矫治和发展的整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