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教育有效实践

可持续发展教育有效实践

 

我校是北京市绿色学校、北京市健康促进学校,2(X)4年10月开始接触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   l年多的时间,我们经历了:认识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解可持续发展教育主题,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三个阶段。2005年7月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实验学校。   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有三个关键词需要把握即:“危机、价值观、改变”。   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人口不断增加,资源不断减少,环境日益恶化,在我们唯一赖以生存的地球上,人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   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首先,必须让人们认识到“危机”的存在和产生的根源;进而,反思我们现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行为,正视问题、慎重选择,重建“价值观”;最后,为了我们人类拥有更加美好且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自觉“改变”不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行为,从而使“危机”得到缓解、避免,直至最终消除。   如何有效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我校从以下六个方面展开:   一、认识一种危机   人们常常缺乏因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有限资源不断减少,人口不断增加而引发的生存危机意识。究其原因,一是对自然只知道索取和占有,缺少的是了解、关爱和保护。仿佛自然母亲给予我们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在做各种事时,总是很少想到自然环境的因素。我们对所处的生存环境可以说是缺乏了解的。二是对自然的无知。人们对因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而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常常是熟视无睹。有些地方为了尽快脱贫,急功近利的野蛮开发,上马污染企业,直接造成对人身健康和生命的威胁。无知有时比贫穷更可怕。   学习使我们警觉,只有学习才能提高人们对人自身、对社会、对自然的科学认识水平,才能对现实的世界有危机感。为此,我们以“了解健康,关注社会,认识我们的生存环境”为主题开展读书活动。学校要求:学生和父母选读一本,在班内交流;教师每人读三本书,做三个P叮文件,利用“教师讲坛”大家互为学习资源在全体教师中交流。此举,极大提高了师生及家长的认识水平。   二、批判两个主义   在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应该批判极端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两种思想。由于受商品经济的影响,奢侈享乐的诱惑,再加上一些媒体、影视以及政策的错误导向,极端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在社会上还很有市场;表现为过度消费,以财富论英雄,急功近利、极端个人主义(我合适就行),缺乏社会责任感,泯灭起码的道德良知等等。其实这些也正是造成人类不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根源。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旗帜鲜明地批判极端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学校针对生源独生子女多,家庭经济条件普遍好,部分学生存在着自私,浪费等现象,开展“利他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大力倡导节俭之风,努力创建节约型学校;关心弱势群体,固定地点设立捐款箱,改组织捐款为“有心为善,虽善不赏”自愿捐款,并特别强调不能向家长伸手要钱捐款;建立学生跳蚤市场,以物换物,各取所需,公平交易,节约又快乐!   三、树立三个善待   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符合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要求,符合社会、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我们就应该理所当然的去培养和树立。   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将面对的。对此,遵循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我们将其具体化为:“善待自己,健康生活”、“善待他人,平等合作”、“善待自然,和谐发展”。普待自己,健康生活。坚持“以人为本”,首先是尊重自己,推己及人才可能进而尊重他人、尊重自然;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那就是“善待自己,健康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也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主题之一,拥有健康才会拥有未来。   善待他人,平等合作。当今社会,人必将融于社会,参与社会分工合作,才可能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如何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善待他人,平等合作”。平等的前提是相互彼此尊重,这就需要我们了解多元文化,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他人的乡风民俗。现代社会人们相互依赖,为了求得1+l>2的利益,人们需要广泛的合作。合作双方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善待他人,平等合作,反对强权,共同发展越来越成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团体之间、民族间以及国家间各种社会关系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善待自然,和谐发展”。自然是我们人类的母亲,适宜的自然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从这一点来说:善待自然就是善待我们自己。人类的发展绝不能超过自然的承载力,我们在利用自然的同时,必须要有保护自然的意识和行动,使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个善待”体现了生态文明应有的价值取向。我校在(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中重新定位育人目标,培养具有善待自己,健康生活;善待他人,平等合作;善待自然,和谐发展的人文素养的主动、健康、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人。   四、学会四项技能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对师生进行能力建设应从四个方面着力培养,即:学会尊重、学会关心、学会决策、学会改变。学会尊重。尊重所有人,包括现代和未来的人们;尊重差异与多样性;尊重自然环境与资源。学会关心。关心需要我们关心的人们,特别是弱势群体、贫困人口;关心生物多样性,关心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关心我们的生存环境,土地、水资源、空气质量、气候变化等;关心文化遗产及文化多样性。   学会决策。教育是为未来培养人的。参与决策、学会决策是培养未来具有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公民和领导者所要求的。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学习应用可持续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社会、环境、经济统筹考虑,正确处理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学会决策使我们在认识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解决问题;能有效加强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师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提高师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p#分页标题#e#   学会改变。面对当前造成不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行为,我们急切的需要改变。如何改变?我们需要“认识一实践一再认识一再实践”的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就当前而言,应在尊重科学和理性认识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履行可持续发展的各种国际公约,社会、环境、经济统筹考虑。有人说:从脑到手的距离是最长的,往往我们认识到的不一定自己就能做到。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要努力使知行统一。可持续发展教育不应仅仅停留在“价值观”的层面,而应当教育人们如何去改变;至少我们可以联系自身改变我们自己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五、进行五步三维训练   可持续发展教育(ESD)不仅仅是一个有关环境、经济和社会知识的汇集,它也重视技能、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学习,引导人们认识本地区和全球的问题,参加社会事务,实践一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因此,我们把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思考归结为是“五步三维训练”。   五步即:认识,问题,价值观,思维方式,技能;三维即:社会、环境、经济三个领域。   认识是我们对经济、社会、环境某个领域中某一事物本质属性的规律性的把握。•问题是发现经济、社会、环境领域现实存在的诸多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现象、做法。   价值观是我们对现实问题基于认识,生成的情感态度;是基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人们对事物进行判断评价所持的内部尺度。   思维方式是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从社会、环境、经济三个领域统筹考虑,综合治理。这一点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发现是最难的。虽然说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但我们的教育缺少经济、社会、环境整体的思考与训练。为了有效提高师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思维单一的问题,我们在师生中倡导就某一事物社会、环境、经济综合考虑,进行联想训练。   技能是联系教育对象,改变不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行为,我们该作且能做什么。   “五步三维”中认识是基础,认识和问题使我们产生危机感;价值观是基于对事物的认识和现实问题的了解,生成的情感态度心理倾向;思维方式和技能是我们思考如何改变并联系自身去改变。   “五步三维”训练的好处,是使学校教育引导师生更加关注社会现实,扩大了师生的视野,提高了师生们的思维深度和广度,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把握六个原则   在可持续发展教育实践中要把握好六个原则即:客观性原则,地域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实效性原则。   1、客观性原则。我们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所选用的教育内容材料,首先必须是客观存在的真实的反映,不能是杜撰的神话、童话。这样才使受教育者感到数据材料真实可信,感觉到危机切实存在。   2、地域性原则。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规划》中,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主题列出了十五个。因为我们所处的地域不同,问题的严重程度就不一样,通过教育需要改变的也不一样,因此就需要我们在实际教育中有所选择。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同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才更具教育价值。   3、开放性原则。开放与封闭是相对的概念,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不可能是闭门造车,而应当与社会建立广泛的联系,比如参与区域网络(如可持续发展教育专业区域中心)建设,让受教育者从现实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解决问题。开放性应该体现在认识的开放性、学习空间的开放性、思维的创造性等。   4、实践性原则。我们的教育主题对于受教育者来说一定要能做。要能应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实践,在体验中去理解和感受;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在实践中去改进和提高。   5、科学性原则。我们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认识到危机,并且想去改变,一定要贯彻科学性原则,要以科学认识为基础,尊重自然生态规律,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尊重经济发展规律,社会、环境、经济统筹考虑,不要盲目轻举妄动,否则可能会顾此失彼,事与愿违。   6、实效性原则。追求实效我们才能更好的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才能体现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教育价值,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建立一个更加美好和谐公正的社会。要防止做表面文章,因此需要建立一整套科学有效,实用简便的评估体系、评价办法。   总之,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一项关系人类命运的伟大工程,人类的本质不应是贪婪而应当是理性,理性让我们去改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身上肩负着崇高的社会责任,我们培养人,责任让我们去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