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施工实施分项控制与限额管理

工程施工实施分项控制与限额管理

作者:汪义元 单位:中国葛州坝集团小湾水电站

1科学制定控制目标

近年来,由于诸多因素影响,项目现场管理费较过去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现场管理费用控制的压力越来越大,非生产性开支在项目成本中的比例也呈上升趋势。因此,要提高经济效益,不仅要控制好现场施工成本,而且必须对项目管理费用进行严格核算、严密监控、严格管理。为此,要科学制定控制目标,为全面控制非生产性支出确定一个基准。

(1)客观地测算现场管理费水平。我们按照管理会计中变动成本法的思路,依据小湾左岸大坝混凝土施工合同价格水平、项目部管理资源构成情况等因素,同时也参照其他项目部的类似标准,测算小湾项目部现场管理费水平在总产值的4.21%~4.43%,虽然这只是一个经验指标,但应该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客观现实情况。所以,就将这个预测成本指标作为核定现场管理费的客观依据。

(2)核定现场管理费执行标准。现场管理费控制历来都存在一定的弹性,从宽或从严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如果不是那么认真地来控制,即使发生了“包不住”的情况,变通处理既有办法,也并不违反多大的原则。正因如此,在过去的一些项目中,现场管理费常常失控。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的看法是,如果不加强管理,不真正把消耗控制好,而进行所谓的变通,那只是账面上的数字游戏,消耗了的货币资金是变不回来的,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受影响的还是这个项目的经济效益。同时,非生产性开支的有些项目,多花一点少花一点其实是无碍大局的,从效益的角度考虑,花钱的口子宜捂不宜放、宜紧不宜松。正是基于这些认识,我们决定从严控制,将测算的标准进行约束性压缩,把现场管理费指标核定在4%以内,既尊重客观实际情况,又发挥主观意志的约束作用。

(3)落实宏观保障措施。经过测算和核定,在现场管理费的测算标准与执行指标之间存在着量差空间。从本质上讲,这个空间是人为“压缩”形成的。因此,在主观意志与客观实际需要之间必然会存在一定的矛盾,处理不好,就会产生“执行难”的问题。为了统一认识,规范程序,维护正常管理秩序,我们在宏观上做了一些原则性规定:一是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分级负责、归口管理、责任到人;二是区别不同费用性质特点,分项核定量化指标、凡一般性开支必须遵循“就低不就高、可少不可超”原则;三是定期核算、严格考核、节约分成、超耗自负;四是保障政策性规费,不以牺牲员工利益为代价去节约成本。这些原则和要求或用文件规定下来,或贯彻到一些措施办法之中,确保目标得到落实。由于控制目标明确、保障措施有力,既尊重了客观实际又发挥了主观作用,既坚持了原则性又比较灵活地处理了操作中的技术问题,因而较好地避免了执行过程中供、需矛盾的产生,尤其是在成本控制中保护了员工的切身利益,体现了企业经济效益同员工经济利益高度一致的原则精神,得到了广大员工的理解和支持,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了全员参与成本管理的良好局面。据2007年一季度考核数据显示,现场管理费控制指标已达到了4.027%,控管工作初见成效。

2进行分项控制,实行限额管理

为了保证分项科学、限额合理、易于操作、可控性强,我们把实际工作中影响成本的主、客观因素联系起来,对构成现场管理费的相关项目(类型)的特性进行认真分析,从中寻找起主导作用的关键因素,以此为控制点牢牢掌握成本控制的主动权。

(1)以用工量为控制点,管住“人头费”。在项目部现场管理费中,同人工费发生联系的项目比较多,如工资、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劳务费、“五金”中单位部分等等,我们习惯上称之为“人头费”。这些费用同员工切身利益紧密相关,是不可随意触动的一根敏感神经,也是现场管理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小湾工程项目目前“人头费”约占现场管理费的63.32%)。“人头费”受两种因素制约:一是单项费用标准高低,二是用工量的多少。前面提到,我们不能以牺牲员工利益为代价去节约成本,标准高低不可随意变动(实际执行时是只能高不能低),而用工量是完全可以控制的,也就是说,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用工数量就是人工成本的控制点。以小湾工程项目目前管理层分配水平为基准测算(不含项目部领导层),平均每人每月5042元左右,上限约为5289元,这就是说,多用或少用一个人,增加或减少的成本开支就是5000多元。由于找准了主要矛盾,我们严格人力资源管理,坚持因事设岗、以岗定员,做到不养一个闲人。目前已到施工生产高峰期,人员仍然控制在108人(含库管、计划外及返聘人员10人)。由于用工量得到了有效控制,涉及的人工费总体目标也同时受到控制。

(2)以节约降耗为控制点,管好场内交通费。由于受地理环境因素影响,小湾项目部机关场内交通相关费用在管理费中占有很大比重,项目部前期有小型车16辆,每月折旧与大修理费、养路费、油料费、保险费、修理费、人工工资等共约12.90万元左右,约占项目部现场管理费的12.41%,平均单车每月接近0.9万元。依据费用构成测算分析,场内交通消耗也受两方面因素制约,一是资源配置量(减少了车辆,折旧与大修理费、养路费、保险费等同时消失),二是油料消耗(主要是燃油)量。这两点就是场内交通成本控制点。我们采取的对策是,从总量上减少车辆,在使用中降低油料消耗。目前,尽管机关工作人员用车量较大,但我们小车实际配用量减少到13辆(调出1辆、报停1辆、限制使用汽车1辆)。在降耗方面,一方面对油料、维修费用进行限额限耗,另一方严格控制车辆的无效使用,包括从严控制工地外长途用车,严格控制与工作无关的消耗等,例如,规定特拉卡越野车从小湾到昆明往返一个来回,除出发时在工地加一箱油外,途中只准加油150元以下,超耗部分由司机本人负责,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外出用车不受控制而满城乱跑的问题。经一季度考核,小车队每月油耗定量指标18000元,实际消耗16780.50元,节约1219.50元。进入2007年二季度以来,为管理层服务的场内交通所有开支都呈现进一步下降趋势。

(3)严格控制受主观因素支配的相关费用开支。与“人头费”、场内交通费、政策规费等相比,通讯、差旅、业务接待、办公、文化宣传、培训学习等费用,受客观因素制约相对小,而受主观因素影响相对较大。也就是说,有些开支宽一点严一点是可以由人的主观态度来决定的,多花一点少花一点对项目管理工作不一定会产生太大影响,需求方面具有“柔性”,控制方面也就具有“弹性”,控制好了就有节约的空间,控制不好就会成为漏洞。针对这一特点,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进行管理:①凡能量化的一律限额定量,规定多大份额就开多大口子,超出了限度就坚决封口,封不住的就由当事人自行承担。比如通讯费,固定电话每部门一部,每月限额100元,移动电话费根据干部岗位职责分档级核定,凡超出部分,无论部门也好、个人也好、项目部领导也好,都由个人买单;又如小型文具办公费,每人每月12元包干,用超了自已想办法,项目部不会在限额外多支出1分钱。②对于不可具体量化的项目,如差旅、接待、公关交际等项开支,由项目部主要领导掌握控制;对于文化、宣传、大批量文印支出,则实行计划单列,专项控制,计划内按实际需要安排,节余部分指标收回,不挪作其他用途。通过上述措施,严格控制了有可能发生的“弹性”支出,确保这一类非生产性开支始终限定在封闭状态。#p#分页标题#e#

(4)分级负责控制后勤服务费用开支。小湾项目部住房、生活水电、员工食堂、澡堂等后勤生活服务设施及运行,由项目部统一管理,月人工费、设施维护费、生活水电费(不含分包二级单位)、燃料费等共约8.66万元,约占现场管理费的8.35%。这类开支形成的特点是,除人工费之外,控制成效主要取决于管理。针对这一特点,我们采取分级负责实施控制。具体做法是,项目部控制人工费支出,其他费用限额定量后,由后勤保障职能部门负责。后勤部门又将限额指标分解到每一个具体单元进行控制,如职工住房三人一间、每人每月用电限量40kW•h、用水15m3,超标准需求按市场化模式有偿供给、自费消费。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实行分项控制、限额管理至少有4点好处:①指标具体,有利于各方面掌握开支标准和份额,做到计划花钱;②责任明确,有利于落实相关职能部门成本责任,形成人人关心成本的良好局面;③成本运行状态直观,有利于管理层随时掌握各方面开支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④分散了可能存在的成本风险。现场管理费分项控制后,各部分相对独立存在,即使某些地方出现了问题,所影响的只是局部,而不会对整体的控制目标和成本计划产生大的影响。

3加强过程控制,实施精细化管理

现场管理费经过测定、分解分项之后,项目部将各项费用控制指标及管理责任落实到各归口管理职能部门,各归口管理部门对分项指标再次进行细化分解,将小指标直接核定到单项(单机、个人)。从实际情况看,实质性的操作较核定指标难度更大,情况也更为复杂。

(1)明确监管职责,落实管理措施。现场管理费在以价值形态存在的同时,还有很多项目表现为一定的实物形态,如交通设备、生活设施、办公设备及用品等,这些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实际上是通过对物的管理去实现的。所以,我们在价值形态上的监管以财务部门为主导,由财务对各专项费用的使用、核销、核算等业务过程实行全程监控,确保账务上的点点滴滴都明明白白。在此基础上,相关归口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其职责范围内物化成本管理工作。例如,对负责场内非生产运输的大客车、小车及统一供油车都制定了明确的油料、配件消耗定额,小车队经考核落实到单台车;后勤部门对生活用品、用具,公共卫生用具,小型炊具,水暖照明用品等数十种实物明确了消耗定额,并对水、电实施装表计量;办公室则对全部办公设备建立账卡,电脑、打印机管理责任到人,耗材限额消耗已涵盖到文具纸张。由于实现了价值形态与实物形态的同步控制,价值指标控制了物耗,物耗限额落实了价值指标。

(2)规范管理程序,严格过程控制。早在2005年项目部运行开始,项目部在推进成本管理工作中,一手抓核定指标、落实职责等实体工作,一手抓执行规范、控制程序的配套形成,确保“指标实实在在、程序明明白白”。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我们在成本(包括现场管理费)支出的立项、计划、审批、支付、核销等业务方面,在涉及物资招标、采购、验收、库管、领用发放等各个环节上,都形成了一系列的制度、规定和办法。2007年5月,相关部门又将这些制度、规定和办法系统整理为精细化管理实施细则,林林总总数以百计的具体条款,确保每一笔业务程序合规、合法。各归口管理部门在操办业务时,严格遵循规定的工作程序,凡发生的物资采购业务,必须做到有计划(规格、品种、型号、数量等)、有费用指标、有用途、有询价信息、有经手及验收手续、有去向(发放领用记录)等等,努力做到“指标外的不准花、指标内的不乱花”。项目部用于生活照明的白炽灯泡都有交旧换新记录,一季度月均办公用纸超耗16.67元钱,都能及时地查找出失控原因。由于程序规范、管理精细,使项目部的非生产性物耗得到了较好控制。

(3)严格考核,确保成本运行处于受控状态。定期分析成本状态,及时调整、改进管理工作,认真落实成本责任,是确保实现成本目标的重要保证。从年初开始,我们坚持每月一次施工成本动态分析,每季一次财务成本考核分析,施工成本主要分析原材料消耗,非生产性开支重点就是现场管理费。在分析考核工作中,主要抓住两个关键:一是通过盈亏分析,考核指标预测的准确性和管理工作的成效,对测算不准的及时进行调整,对管理上的问题及时纠正,例如,一季度办公费分析发现,由于电脑等设备损坏频率不高、分布也无均衡规律,但一旦需要更换主机配件时费用往往又较高。现行办法是将有限的维修费用指标分解到部门,大多数情况下有费用指标的部门不需要动用,而真的要用时指标份额又不够。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就将指标集中控制,不仅可在总量上削减近20%,还能保证设备维护需要。类似的调整改进对搞好成本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分析考核的第二个关键是落实责任,奖罚分明,形成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4结语

上述一些具体措施和办法虽然还不尽完善,但成效十分明显。从目前情况看,由于测算、分解、执行等各环节上还存在不少认识问题和技术性问题,应该说管理上还有漏洞,节约还有空间,我们将坚持不断改进工作,在创建小湾安全工程、优质工程、文明工程的同时,争创良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