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类期刊范例

畜牧类期刊

畜牧类期刊范文1

1、刊期职业管理人才缺乏

管理人才的缺乏一直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各期刊社都在叹息没有得力的人才,原有的期刊社管理人员多是上级任命或委派,真正懂编辑、广告、发行等期刊运作的人才不多。据了解,不少期刊社工作人员只有2~3人,由于规模小,也很难吸引优秀人才。再有,现有管理人员没有进行过真正意义上或针对本行业特点和特色的期刊经营培训,借鉴其他兄弟期刊的经验也少的可怜。新时期的期刊管理者要懂运作、经营期刊。

2、期刊规模小,缺乏集团优势

“各自为战”“、小而全”的办刊模式至今尤为突出,缺乏集约效益。目前,我国畜牧兽医期刊仍然是编辑部和期刊社的办刊现状,实力单薄,规模小,自我生产与发展仍是普遍的模式。资源浪费或不能有效的充分利用,高投入、高成本、高消耗的运作模式难求规模效益。再有,同质化现象也较为严重,内容雷同,没有本地域行业特色,这样削弱了办刊力量,影响了畜牧兽医期刊质量的提高。

3、期刊质量评价体系

畜牧兽医期刊经过几十年发展,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现有北大中文核心20种,占畜牧兽医期刊13%。不过从整体来看,还是缺少科学的有效的统一质量评价体系。有的期刊把发行量等同于质量,还有简单地把影响因子作为质量标准。

4、期刊专业的编辑人员配置不足

由于期刊编辑是比枯燥的工作,所以这方面的人才比较缺少。从事编辑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收稿与审稿,而有些编辑为了私自的利益,没有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审核稿件上,这样势必会影响论文的质量。为了凑版面,使得一些质量不高的论文也被收集到部级期刊或者核心期刊内。这对期刊发展是不利的,长此以往,期刊环境肯定会慢慢地恶化。

5、期刊论文的发表周期长

一些热门的期刊,发表周期一般可以保证,但对于不太热门或者冷门的期刊就到面临严重的挑战。一些期刊由于版面不够而延期到下期出版,这样势必会影响作者的发表时间,而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并且也会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期刊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畜牧兽医期刊的发展策略

第一,改革畜牧兽医期刊的运营体制。在计划经济下我国的畜牧兽医期刊主要是由有关科研单位、学术团体、高等院校等主办的,编辑部设在这些单位。以聚集在这些单位的专家学者为学术依托,人员编制、办刊经费、条件设备也由这些单位提供。这种体制有它的优点,在改革过程中应保护这些单位的办刊积极性。第二,开展畜牧兽医期刊发展的战略研究,建立有效的宏观调控机制。对商品生产进行宏观调控是社会化商品经济发达的产物,畜牧兽医期刊作为一种商品,有着巨大社会效益,是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改革和发展都需要有领导、有计划地进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畜牧兽医期刊的宏观调控主要应依靠法律、政策手段,经济手段,当然也要有必要的行政手段。目的在于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为畜牧兽医期刊的市场平等竞争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使之按照国家和社会各方面的需要更好地发展。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首先要从我国国情出发,根据科学技术、经济建设、文化教育的发展需要,进行畜牧兽医期刊发展的战略研究。探讨我国畜牧兽医期刊发展的恰当速度,期刊的种类、学科、层次的合理配置,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期刊分类原则和管理办法,建立高素质编辑人员的培养制度,建立激励期刊竞争的奖励制度等等。把对畜牧兽医期刊的宏观调控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第三,规范畜牧兽医期刊的版式和制度。针对当前畜牧兽医期刊的论文格式和编辑的素质问题,要求行业相关部门要成立监督机构,对期刊的发行、出版等全过程进行抽查检验,这样才有利于期刊自身质量的提高,论文质量也会提升期刊的品质。作为主要面向畜牧兽医的期刊,要招聘专业的编辑进行审稿,对论文的质量要严格把关,不容许为了私自利益而不管论文质量的情况出现。第四,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畜牧兽医期刊的发展要多样性、多元化,除了纸制期刊的发行外,也要涉足网络。将期刊转化为电子档,方便读者进行快捷及时的查找,对期刊的检索量也是期刊追求的因素。同时期刊还可以开通官方网站,并制作出网上投稿、查稿版块,让读者能够不通过传统的投稿方式,这样的效率会提高很多,而不延误期刊的发行时间,也会保证发行的质量。第五,加强期刊管理者和经营者的培训。期刊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要有高水平经营者,认真分析市场、考察市场,从市场中找到期刊的定位。必须改变传统的经验主义和单一的计划型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迅速建立期刊后改制时期的人才资源管理新观念和经营战略。

三、结论

畜牧类期刊范文2

长期以来,受科技期刊特性所定和传统思想观念束缚,重期刊内文,轻视封面设计,业内普遍认为科技期刊装帧设计美化势必影响科技期刊的严肃性,以致大部分科技期刊几乎没有封面设计,色彩单调,只是刊名、刊期号、出版物号、主办单位的简单罗列,给读者的印象是庄重、单一、严肃。不少科技期刊多年一直沿用颜色变化的同一种简单格调封面,还有部分科技期刊仿效其他期刊封面设计,出现雷同,不符合广大读者对期刊不断提高的审美需求。科技期刊作为学科研究成果展示的平台,是产品、也是商品,要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提升读者购买和阅读欲望,封面的设计效果给读者带来的视觉冲击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1.封面设计与期刊内容的统一性。设计理念应始终贯穿期刊内容的“灵魂”,要表现出艺术的“灵气”,设计形式可以简洁明快。其中,刊名的设计要醒目,它像人的眼睛,时刻透露出期刊内在的精气神;标识类的设计不易用得太多,防止影响整体设计效果;其他文字性设计应突出自身期刊特点,字体、字号、色彩运用得当,不易夸张或重复使用。封面的整体设计在结构上要体现期刊内涵和设计想象力,以期达到内容与设计效果的完美统一。如A期刊封面,上方占版面近四分之一显示刊名、英文刊名、刊号以及被收录单位名称。手写体的刊名经设计加工后,凸显立体感,80%大红色度,夺人眼目,封面最下方,利用近七分之一版面,显示期刊获奖情况、主办单位、刊期以及条形码,字体均采用黑体和小标宋,深沉而稳重,加上每期均有广告画面嵌入,整版色彩运用得当,构图比例合理,浑然一体,整体设计风格大气端庄,突出了封面设计理念与内容特点的统一性。

2.坚持封面设计的艺术性。探讨和研究封面设计的艺术性,是办刊人的追求,也是当今期刊作者和读者期盼。从表面上看,科技期刊封面不过就是简单图片和文字的排列,不存在设计,也没有什么艺术性可言。其实这是误解,一本期刊除其内容以外,其他的都用艺术语言表现在封面之中,如期刊的品牌、品味、定位、价值、市场等独特的艺术语言。虽然科技期刊以其学术性和专业性见长,但设计出富有时代气息和现代美感形式的科技期刊封面,将备受关注和喜爱。通过艺术感觉与读者产生艺术共鸣,才能赢得属于自己市场份额,为建立品牌期刊打下良好基础。如B期刊封面,刊名采用手写体竖排形式,用颗粒饲料产品图片作底衬,棕黄色底图托衬红色刊名,有稳重、成熟、丰硕的艺术感,读者对期刊定位一目了然。

3.彰显封面设计的特色与个性。期刊的内容要有特色,期刊封面同样也要有特色。封面设计思想与内容是紧密联系的,封面设计应准确表达期刊发展思路,使封面设计效果与内容具有统一性、亲和性、思想性。封面设计手法上要有突破,不能简单处理,不能涉及养殖的就是猪牛羊图片、涉及饲料的就是饲料生产加工设备图片、涉及防病治病的就是针管或实验室图片等,严重缺乏新的艺术设计理念,失去了自身个性。纵观畜牧兽医科技期刊整体,可利用的设计资源非常丰厚,这就要求设计者把握其开发利用价值,认真研究和理解科技期刊内容、办刊宗旨、编辑方针、目标读者等基本定位,才能形成具有自身特色与个性的封面,确保封面设计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如C期刊封面,采用白色做底衬,手写体红色刊名,封面右下角位置处,设计椭圆形红白两色各半,分别标注刊期和半月刊的版本(市场或科技),封面设计效果清新儒雅、干净大气、凸显特色与个性,给读者以学术气质浓厚的印象。

二、畜牧兽医科技期刊封面设计存在的缺失和问题

我国现有畜牧兽医期刊158种,类别虽然较多,但是封面设计类别不多。主要存在问题有,封面雷同较为严重,缺乏新意,缺失个性,千篇一律趋于平庸无味者较多。还有不少期刊封面上的刊号、刊期、条形码等标注缺失或使用不规范、不准确。这种缺乏创造性、创新性以及缺少鲜明个性的期刊封面设计,势必影响科技期刊发展。科技期刊的生存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除了要靠内容的展示外,还应包括封面形象的表达,用无声的语言和艺术感染力为读者传达信息。

1.刊名及刊名英文书写不规范。刊名是封面信息中最重要的特定标志,也是期刊品牌识别的第一要素。但少数畜牧兽医科技期刊还存在书写设计不规范,如:中文刊名字号小,英文或汉语拼音字号大,造成主次倒置,难以体现中文刊名主导地位。还有少数期刊仍然使用繁体字,试图表达办刊历史久远或文化底蕴深厚,但事与愿违,这样做不仅影响期刊进入市场的过程,还影响了期刊整体质量评估。根据《科学技术期刊编排格式》的规定,中文刊名应放置封面显著位置,应与整体封面设计结构协调统一。

2.年、卷、刊期标注不准确。年、卷、刊期是科技期刊重要的标识信息,其重要性仅次于刊名。目前,有一些科技期刊用汉字大写或小写标注年、卷、刊期号;有的设计成为美术体,隐藏在图案中;还有的年号和刊期号相互交叉或覆盖,使得标注不准确,难以查找。根据《科学技术期刊编排格式》规定,封面标识数码应采用阿拉伯数字。所以,科技期刊的封面设计要遵循有关规定,准确使用数字信息,充分体现出封面信息的注目性和识别性,综合考虑在设计过程中字体、字号、色彩、位置与底色搭配上的规范性和合理性。

3.标准刊号与条形码位置不规范。中国标准刊号由国际标准刊号(ISSN)和国内统一刊号(CN)两部分组成。条形码是期刊注册的数字化管理的编码,是期刊出版的合法身份证明。因此,科技期刊的标准刊号应放置在封面右上角位置;条形码应放置在封面左下角或封底右下角位置。目前,有少数畜牧兽医科技期刊的标准刊号放置不规范,如放置在封底上或只放置在版权页上。条形码也随意放置,有的科技期刊条形码中没有及时变更,只改变月份的编码,给科技期刊数字化管理带来一定困难。

4.文字及色彩搭配失当。文字在封面设计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如刊名、年号、刊期号等文字都是封面设计时必须具备的重要信息,也是封面设计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刊名设计,刊名应占据封面最为显著位置,在设计中,要考虑运用刊名的字体的形式与字体大小、色彩合理搭配等因素,刊名字体过大或过小都会给读者带来视觉上的不协调感觉;有的卷、年号、刊期号的字号大小、位置比例、颜色搭配等严重失当;还有的封面的卷、年号、刊期号文字和版权页的卷、年号、刊期号文字不统一,有缺失现象。这就给读者或作者造成混淆,同时也给封面整体协调性带来不利的影响。

5.广告图案设计欠佳。目前,大部分畜牧兽医科技期刊的封面均有广告图案,部分学术类期刊采用几何图案或摄影图片。广告图案的运用不仅为期刊封面增添活力及艺术感染力,使封面整体设计结构发生了视觉变化,还为编辑部增加了经济效益。但是,有的科技期刊只追求了经济效益,广告图案设计欠佳(部分为广告厂家提供的图案),色彩过于夸张,宣传文字的字号比刊名还大,大有喧宾夺主之感。此外,针对学术类期刊封面设计,几何图案设计特点固然是简洁明了,概况性强,但是长久使用一种设计模式,势必给读者或作者造成视觉疲劳,不利于今后的学术类期刊市场运作。

三、畜牧兽医科技期刊封面设计的创新与应用

一个设计理想的科技期刊封面,是特色期刊的外在形式与期刊内容特色最为直观的有机结合,能够最大限度展现出科技期刊的办刊主旨和内容。在设计实践中,要充分把握内在规律,树立创新设计理念,通过艺术想象力,把“静”转化“动”,形成具有自己设计特点的美学追求,以求表现适合自身科技期刊特色的庄重、大气、简洁、精致、严谨、协调的形象和气息。

1.封面设计的规范性。科技期刊作为连续出版物,具有时效性和不间断性,这就决定了科技期刊的封面设计需要反映期刊所承载的基本特征,遵循封面设计的规范性,这种规范化和标准化是科技期刊编辑出版过程的最基本要求。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设计的主体特征和构图的科学性、艺术性,同时严格按照《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的规定操作。

2.准确定位与体现个性。科技期刊的内容与封面的准确定位,为科技期刊走向市场注入了强大生命力。封面的设计者应认真分析和研究期刊内容,紧紧围绕艺术性在封面设计中的表达,提升审美度。同时,充分考虑科技期刊专业特色,在理解、深化、提炼上下工夫,调动图案、字体、字号、色彩等设计元素,从共性中挖掘出个性,打造成为有别于其他科技期刊个性风格,使得其吸引读者或作者注意力和良好的视觉形象,从而提升科技期刊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如D期刊从1997年变更刊名至今,封面一直保持现有的风格,封面上刊名、年号、刊期号等信息的位置没有变,只变换每期广告图案,10多年形成了自身个性期刊。

3.稳定与变化的统一性。刊名的位置以及年号、刊期号、条形码、广告图案等的设计布局,应在各期的差异里保持相对一致,广告图片的尺寸、位置安排、色彩配比等也应保持相应的统一和稳定,通过这种长期统一性,让读者凭借新颖精美的封面设计,在变化中关注和适应科技期刊。

畜牧类期刊范文3

1《湖北畜牧兽医》创新发展存在问题

1.1体制机制方面

1.1.1主办单位不重视

《湖北畜牧兽医》属于典型的地方性期刊,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主管,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技术研究所、湖北省畜牧兽医局、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主办,编辑部坐落在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技术研究所,编辑部人员的编制也隶属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技术研究所。另外两个主办单位湖北省畜牧兽医局、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因均有自己的主要业务,无暇顾及杂志的发展问题。且受科研评价体系的影响,主办单位以非核心为由,对科技人员发表在《湖北畜牧兽医》的论文不予认可,导致优质稿源外流。

1.1.2编辑积极性不高

地方科研院所一般属于事业单位编制,其主办的科技期刊编辑部人员也属于事业单位编制,工资及运营经费主要靠财政拨付,一般的征稿方式为作者自由投稿,编辑人员主动组稿、约稿的积极性不高,长此以往,杂志的经济效益差,仅维持正常出刊,以不出现政治性错误为目的,市场竞争力不强,工作热情消失殆尽。

1.2稿源方面

1.2.1投稿方式落后

投稿方式是体现作者与编辑沟通的一种方式,作者投完稿,编辑部及时回复是否录用,让作者吃下定心丸,防止作者另投他刊,不致优质稿源流失。目前编辑部仍然沿用落后的邮箱投稿,作者不能自行查询稿件进度,只能电话咨询。在当前新媒体时代,不能与时俱进,甚至与行业脱节。

1.2.2稿件质量不佳

优质稿源是期刊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在当前的科研评价体系下,地方科研院所每年都会统计本单位科研人员情况,尤其注重SCI或中文核心期刊论文。科研人员为了职称评审,也更愿意将优质稿件投至SCI或者中文核心期刊上,导致优质稿源流失,而期刊社为了每月按时出刊,只能录用质量稍差的稿件,长此以往,稿源将更差。

1.3人才队伍方面

1.3.1办刊人员不足

期刊质量好坏除了取决于稿源质量,还取决于编辑队伍素质。《湖北畜牧兽医》编辑部目前编辑人员只有2人,均为硕士,职称分别为副高级、中级。除承担《湖北畜牧兽医》杂志全年的办刊任务外还负责其他杂志的编辑任务,工作强度大,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考虑杂志的发展问题。办刊人员不足影响到稿件编辑、校对质量及杂志出刊时效。

1.3.2编委会的作用未发挥

编委会成员是学术期刊的核心人物,一般都由在专业领域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专家、学者组成,其主要任务是对期刊质量进行把关,为刊物的创新发展出言献策,积极宣传刊物,推荐专业优质稿源[5]。《湖北畜牧兽医》编委会成员多为主管、主办单位的行政领导,因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刊物的创新发展,编委会会议极少召开,流于形式的编委会没有起到实质作用。

1.4新媒体方面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时隔近5年,微信公众号、App等出现在较多的科技期刊中,打破了传统单一的出版模式,让作者、读者随时随地查看最新进度,改变了传统的阅读及获取信息方式[6]。《湖北畜牧兽医》因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限制,仍然采用单一的传统出版模式,已远不能适应当前时代的需要。

2创新发展思路

2.1立足自身,办出特色

1980年创刊的《湖北畜牧兽医》,曾先后获得《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第四届全国畜牧兽医优秀期刊二等奖、第五届、第六届全国畜牧兽医优秀期刊一等奖,在第九届中国畜牧兽医科技期刊评选中获”优秀期刊(综合类)”称号。该刊辟有“试验研究”“综述专论”“畜病防治”“禽病防治”“畜牧管理”“畜禽生产”“职业教育”等优势特色栏目[3]。适合于不同层次的畜牧兽医科技人员阅读参考,也是广大农村养殖专业户的良师益友。总结近40年的办刊经验,《湖北畜牧兽医》找准了自己的定位,立足实际,努力办出自己的特色。如2018年8月2日国内发生第一例非洲猪瘟,为了满足广大读者和作者的需求,近10个月以来,《湖北畜牧兽医》刊登以“非洲猪瘟”为关键词的文章及信息达25篇。紧跟社会热点,及时传递了有效信息。经统计,《湖北畜牧兽医》2019年1~4期共刊登83篇文章,其中第一作者单位为高校、科研院所、中职、基层畜牧兽医站的分别为17、9、8、49篇。稿源主要来源于基层畜牧兽医站的占59%。由此可见,《湖北畜牧兽医》的作者群体更偏向于基层,应在这部分群体中做好宣传和挖掘,但这部分群体作者由于其自身文化水平所限,其稿件质量大多不高,一般为实用性技术类的短文。如何平衡好作者群体和稿件质量的关系也值得编辑部人员思考。

2.2提高质量,力争精品

刊物质量包括稿件内容质量、编校质量、设计质量、印制质量,其中任何一项不合格,刊物即不合格,更不能成为精品期刊。

2.2.1重视稿源质量

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有价值的内容才是王道,优质稿件经专业编校、设计,最终印刷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呈现在读者面前。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湖北畜牧兽医》编辑部积极调整办刊方式,在审稿过程中优先录取有基金支持或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稿件,积极主动联系同行专家,向他们约稿或请他们推荐优质稿件。申请召开编委会议,讨论期刊的发展方向,将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发表在本刊上,发挥专家作用,扩大期刊在同行中的影响力。《湖北畜牧兽医》近3年的论文刊登情况见表1。由表1可见,《湖北畜牧兽医》基金论文比在2018年有较大提升,这得益于稿源的优化。

2.2.2提升编辑素质

《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规定》第七条规定:“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应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每年参加不少于72学时的继续教育,是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登记注册的必备条件之一。编辑部成员应充分利用这个契机,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及编辑知识,尤其是最新编辑规范,要求全刊在量单位、数字用法、插图、表格等方面标准化、统一化。此外,要积极主动参加畜牧兽医方面的学术会议及展览会,了解最前沿科技动态,熟悉各专家的研究方向,收集专家对刊物的评价意见,及时调整栏目设置、办刊方向等。

2.2.3提高服务意识

编辑对作者的态度将直接影响作者再次投稿的欲望。编辑应增强责任感,提高服务意识,本着专业的态度认真对稿件提出修改意见,让作者信服。初次的作者对文章的体例结构、标点用法、图表格式、文献标注等方面不了解,编辑可通过不同的方式与作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编辑对作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和需求均应认真对待,酌情考虑,将职称评审、毕业答辩、项目结题等需求的文章提前发表[7]。

畜牧类期刊范文4

1.刊期职业管理人才缺乏

管理人才的缺乏一直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各期刊社都在叹息没有得力的人才,原有的期刊社管理人员多是上级任命或委派,真正懂编辑、广告、发行等期刊运作的人才不多。据了解,不少期刊社工作人员只有2~3人,由于规模小,也很难吸引优秀人才。再有,现有管理人员没有进行过真正意义上或针对本行业特点和特色的期刊经营培训,借鉴其他兄弟期刊的经验也少的可怜。新时期的期刊管理者要懂运作、经营期刊。

2.期刊规模小,缺乏集团优势

“各自为战”“、小而全”的办刊模式至今尤为突出,缺乏集约效益。目前,我国畜牧兽医期刊仍然是编辑部和期刊社的办刊现状,实力单薄,规模小,自我生产与发展仍是普遍的模式。资源浪费或不能有效的充分利用,高投入、高成本、高消耗的运作模式难求规模效益。再有,同质化现象也较为严重,内容雷同,没有本地域行业特色,这样削弱了办刊力量,影响了畜牧兽医期刊质量的提高。

3.期刊质量评价体系

畜牧兽医期刊经过几十年发展,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现有北大中文核心20种,占畜牧兽医期刊13%。不过从整体来看,还是缺少科学的有效的统一质量评价体系。有的期刊把发行量等同于质量,还有简单地把影响因子作为质量标准。

4.期刊专业的编辑人员配置不足

由于期刊编辑是比枯燥的工作,所以这方面的人才比较缺少。从事编辑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收稿与审稿,而有些编辑为了私自的利益,没有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审核稿件上,这样势必会影响论文的质量。为了凑版面,使得一些质量不高的论文也被收集到部级期刊或者核心期刊内。这对期刊发展是不利的,长此以往,期刊环境肯定会慢慢地恶化。

5.期刊论文的发表周期长

一些热门的期刊,发表周期一般可以保证,但对于不太热门或者冷门的期刊就到面临严重的挑战。一些期刊由于版面不够而延期到下期出版,这样势必会影响作者的发表时间,而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并且也会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期刊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畜牧兽医期刊的发展策略

第一,改革畜牧兽医期刊的运营体制。在计划经济下我国的畜牧兽医期刊主要是由有关科研单位、学术团体、高等院校等主办的,编辑部设在这些单位。以聚集在这些单位的专家学者为学术依托,人员编制、办刊经费、条件设备也由这些单位提供。这种体制有它的优点,在改革过程中应保护这些单位的办刊积极性。

第二,开展畜牧兽医期刊发展的战略研究,建立有效的宏观调控机制。对商品生产进行宏观调控是社会化商品经济发达的产物,畜牧兽医期刊作为一种商品,有着巨大社会效益,是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改革和发展都需要有领导、有计划地进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畜牧兽医期刊的宏观调控主要应依靠法律、政策手段,经济手段,当然也要有必要的行政手段。

目的在于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为畜牧兽医期刊的市场平等竞争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使之按照国家和社会各方面的需要更好地发展。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首先要从我国国情出发,根据科学技术、经济建设、文化教育的发展需要,进行畜牧兽医期刊发展的战略研究。探讨我国畜牧兽医期刊发展的恰当速度,期刊的种类、学科、层次的合理配置,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期刊分类原则和管理办法,建立高素质编辑人员的培养制度,建立激励期刊竞争的奖励制度等等。把对畜牧兽医期刊的宏观调控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

第三,规范畜牧兽医期刊的版式和制度。针对当前畜牧兽医期刊的论文格式和编辑的素质问题,要求行业相关部门要成立监督机构,对期刊的发行、出版等全过程进行抽查检验,这样才有利于期刊自身质量的提高,论文质量也会提升期刊的品质。作为主要面向畜牧兽医的期刊,要招聘专业的编辑进行审稿,对论文的质量要严格把关,不容许为了私自利益而不管论文质量的情况出现。

第四,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畜牧兽医期刊的发展要多样性、多元化,除了纸制期刊的发行外,也要涉足网络。将期刊转化为电子档,方便读者进行快捷及时的查找,对期刊的检索量也是期刊追求的因素。同时期刊还可以开通官方网站,并制作出网上投稿、查稿版块,让读者能够不通过传统的投稿方式,这样的效率会提高很多,而不延误期刊的发行时间,也会保证发行的质量。

第五,加强期刊管理者和经营者的培训。期刊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要有高水平经营者,认真分析市场、考察市场,从市场中找到期刊的定位。必须改变传统的经验主义和单一的计划型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迅速建立期刊后改制时期的人才资源管理新观念和经营战略。

三、结论

畜牧类期刊范文5

[关键词]农业科技期刊;地方期刊;国家期刊;学科;地域;出版周期

农业科技期刊是传播农业科技信息的重要载体,是推广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的重要媒介,在实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桥梁和中介作用。农业是我国三大产业的基础,相较于第二、第三产业,其发展较慢。因此,相对其他行业来说,农业科技期刊的发展机遇和社会关注度也较为欠缺。因此,探索适合农业科技期刊的发展路径,是目前农业科技期刊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农业科技期刊可以分为部级农业科技期刊(指部级科研机构、专业性研究所、国家直属重点大学等主管、主办的农业科技期刊,以下简称“国家期刊”)和地方性农业科技期刊(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各委、厅、局的农业行政部门或农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专业学术团体等主管、主办的农业科技期刊,以下简称“地方期刊”)。对地方期刊来说,虽然其是展示地方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创新水平的重要窗口,但在办刊资源、经费支持以及社会认同等方面都远远不如国家期刊。因此,地方期刊如何摆脱困境、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摆在每一位地方期刊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为此,文章在分析农业科技期刊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地方期刊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路径,以供参考。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方法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在万方数据库中使用的数据采集方法为在网站首页点击“资源导航”,并在“期刊”页面找到“农业科学”;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使用的数据采集方法为在网站首页点击“出版物检索”,在“出版来源导航”下拉菜单中选择“期刊导航”,在“学科导航”内容中选择“农业科技”,数据采集时间为2020年9月15日至2020年9月18日。在数据处理方面,首先,笔者将万方数据库中“农业科学”栏目下的649种期刊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农业科技”栏目下的639种期刊进行汇总,删除重复、保留不同的期刊,得到的农业科技期刊共693种。其次,笔者对这693种农业科技期刊进行筛选和核实,剔除《交通运输研究》等非农业科技期刊,以及《广西农业生物科学》等已停刊的期刊,最终剩下的农业科技期刊共651种。最后,笔者再对每种期刊的主管、主办单位性质及其所在地区、出版周期等信息进行核查。另外,由于大学学报和农业科学总论都属于农业综合类,所以笔者在进行统计和分析时,将这两类并入农业综合类。

二、结果与分析

(一)不同学科农业科技期刊情况统计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从农业科技期刊总量的角度来看,地方期刊共396种,占农业科技期刊总数的60.83%,而国家期刊仅占39.17%。从学科分类的角度来看,在所有学科中,农业综合类期刊无论是地方期刊,还是国家期刊,总量均排名第一,农业综合类地方期刊有149种,约占地方期刊总量的37.63%,农业综合类国家期刊有46种,约占国家期刊总量的18.04%。另外,对地方期刊来说,除了农业综合类,期刊总量较多的还有畜牧兽医、林业、园艺、农作物四门学科,分别有70、52、31、27种;对国家期刊来说,除了农业综合类,期刊总量较多的还有畜牧兽医、林业、农作物、农业工程、农业基础科学五门学科,分别有41、40、27、25、25种。而农学类的地方期刊和国家期刊总量均为最少,分别为5种和7种。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农业综合类、畜牧兽医、林业是地方期刊和国家期刊的主要学科。从表1我们还可以看出,除了农业综合类,在畜牧兽医、园艺、林业、水产渔业、农业工程五门学科中,地方期刊的数量均大于国家期刊,尤其是畜牧兽医,数量领先优势明显;在农业基础科学、农学、植物保护三门学科中,国家期刊的数量均大于地方期刊,尤其是农业基础科学,国家期刊在本学科期刊总量中的占比高达78.13%。究其原因可能与学科内在因素有关,农业基础科学主要是理论性和基础性的研究,相对应用研究来说,其研究周期长、资金投入多,需要国家和政府给予重点扶持。

(二)不同出版周期农业科技期刊情况统计

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按出版周期由短至长进行排序,不同出版周期的农业科技期刊总量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势态,其中,双月刊的总量最高,共有264种,占农业科技期刊总量的40.55%,尤其是地方期刊,其双月刊有165种,占地方期刊总量的41.67%。除双月刊,出版周期为月刊的期刊总量也较高,共224种,占农业科技期刊总量的34.41%。由此可见,双月刊和月刊是农业科技期刊的主要出版周期,究其原因主要与科技期成果报道的时效性和科学性有关,出版周期太长,不利于研究成果的及时报道;出版周期太短,则很难严格把控文章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出版周期为旬刊和半年刊的农业科技期刊相对较少,尤其是半年刊,总共仅4种,其中国家期刊有1种,地方期刊有3种。

(三)不同地域农业科技期刊情况统计

从表2我们可知,农业科技期刊总量最高的地域是北京,北京的地方期刊和国家期刊共计139种,占农业科技期刊总量的21.35%,其中国家期刊就有126种,占国家期刊总量的49.41%。此外,除了北京,农业科技期刊总量超过30种的地域还有黑龙江和江苏,分别有43种和36种,且均为地方期刊的总量大于国家期刊的总量。农业科技期刊总量在20~30种之间的有河南、福建、浙江、辽宁、山东、湖南、广东、陕西、湖北、上海,共计10个省(区、市)。西藏仅有2种农业科技期刊,分别是《西藏农业科技》和《高原农业》。另外,地方期刊总量最多的是黑龙江,共27种,然后是福建,共25种,再次是江苏和山东,各有20种,西藏、宁夏、重庆、海南的地方期刊总量较少;从国家期刊总量的角度来看,除了北京,黑龙江和江苏的国家期刊相对较多,各有16种,然后是陕西,共14种,广西、山西、贵州、安徽、青海、宁夏、西藏7个省(区、市)的国家期刊为零。

三、地方性农业科技期刊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期刊总量虽多,但学科分布不平衡

地方期刊共396种,远高于国家期刊,其学科分布主要集中在农业综合类、畜牧兽医和林业,占比分别为37.63%、17.68%、13.13%,总占比额约70%,而其他七大学科的总占比额约30%左右。由此可见,地方期刊的学科分布极不平衡,尤其是农学、农业基础科学、植物保护三大学科,占比分别为1.26%、1.77%、2.78%。农业基础科学由于其学科的内在因素,相对应用研究来说,研究周期长、资金投入多、科研成果意义大,但产出少,因此其科研成果大多发表在国家期刊上。因此,在农学和植物保护这两大学科上,地方期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期刊出版周期长,影响的时效性

在统计的651种农业科技期刊中,国家期刊以月刊为主,而地方期刊则是双月刊最多。在本文统计的双月刊、季刊、半年刊这3种出版周期较长的期刊中,国家期刊的占比为50.59%,地方期刊的占比为62.37%。由此可以说明,相对国家期刊而言,地方期刊的发表周期较长。农业科技期刊是刊发农业新成果、传播农业新技术、推广农业新产品的重要窗口,对论文的时效性有较高要求,较长的出版周期不仅会影响论文的时效性,而且会对期刊稿源产生一定影响。

(三)各区域期刊风格雷同,缺乏办刊特色

当前,虽然全国各省(区、市)的地方期刊总量较高,但是众多地方期刊的风格较为雷同,重复办刊现象普遍存在[1]。例如,就畜牧兽医学科而言,黑龙江、辽宁、广东、福建、上海、青海、广西、浙江、贵州、湖北、江西、四川、山东、吉林、湖南、甘肃、云南、河北、河南、北京、新疆共21个省(区、市)的地方期刊的刊名中均含有“畜牧兽医”。由此可见,很多地方期刊由于刊物性质同质化、期刊风格雷同、缺乏办刊特色,导致所刊登的论文缺乏创新性和学术价值。另外,科技期刊同质化的竞争还会导致稿源分流、办刊资源浪费等问题,不利于地方期刊的长远发展。

(四)办刊理念和管理模式落后,资源浪费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

地方期刊的主办单位大多为各省(区、市)农科院或农学会,大多数编辑部仍采用因循守旧的办刊理念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再加上地方期刊普遍存在区域性限制、发行量低、影响面小、办刊规模小而散等现象,因此地方期刊的办刊成本高,资源浪费严重[2-3]。另外,与国家期刊相比,地方期刊的影响因子偏低、受众面小,再加上同类期刊的激烈竞争,因此,很多地方期刊缺乏核心竞争力,很难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摆脱稿源数量减少、发行量下降、经济创收下滑等影响。

四、地方性农业科技期刊的发展建议

(一)提高稿件质量,增强期刊核心竞争力

提高稿件质量是增强地方期刊核心竞争力的前提条件,是地方期刊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首先,地方期刊要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以及规范的编辑加工流程,杜绝语病、错字等,力求做到经编辑加工后的文章观点更明确、语言更通顺、数据更准确[4]。其次,对一些检测重复率高、创新性低、时效性差、学术价值低的稿件,地方期刊应一律退稿,从源头上确保期刊报道的原创性、创新性和时效性。最后,地方期刊要充分发挥期刊编辑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组织策划新颖、受大众关注、有较强研究意义的选题,并积极向行业专家、业界知名学者等约稿,以此提高自身的受关注度,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二)缩短出版周期,拓宽稿源途径

缩短出版周期,争取稿件首发权是地方期刊制胜的法宝。对相似的研究性论文,如果地方期刊能首先公开发表,则很有可能引起较大的影响,也可以促进自身影响因子的提高。另外,在保证稿件质量的前提下,地方期刊缩短出版周期后,作者的投稿积极性会显著增加,从而不仅能拓宽期刊的作者来源、增加期刊影响力,而且可为编辑部增加更多的经济创收,为期刊的市场化发展奠定重要的作者基础、市场基础和经济基础。例如,《上海农业学报》是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和上海市农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从1985年创刊起至2012年为季刊,2013年改为双月刊。在缩短出版周期以后,《上海农业学报》的稿源明显增加,期刊影响因子逐年提升,2019年在上海市科技期刊编校质量检查中获得优秀。

(三)明确期刊定位,突出栏目优势,创办特色期刊明确期刊

定位是办好地方期刊的关键。明确的期刊定位能够吸引众多作者和读者的关注,凸显比竞争期刊更好、更有特色的差异性优势。例如,上海是都市农业发展的起源地,进入“互联网+”时代后,上海的智慧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在此背景下,《上海农业科技》从2019年起增设智慧农业栏目,目前该栏目每期都刊发2-3篇文章,得到了广大作者和读者的普遍认可。另外,从上述的学科统计分析结果来看,在农学和植物保护这两大学科上,地方期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对一些综合性较强、特色优势不明显的地方期刊,本文建议其从这两大学科入手,发展学科特色和专业特色,走出一条差异化竞争、特色优势突出的期刊发展之路。

(四)转变办刊理念,创新管理模式,推进期刊集群化发展

畜牧类期刊范文6

一、内蒙古地区蒙古文期刊的数量与种类分析

内蒙古地区有151种期刊,其中自然科学类65种,哲学社会科学类29种,文教类17种,综合类14种,文艺类21种,少儿类5种。内蒙古地区蒙古文期刊有48种,占总期刊的31.8%;高校蒙古文学术期刊有10种,占蒙古文期刊的20.9%;高校蒙古文学术期刊中双月刊约占20%,季刊约占50%,半年刊约占30%。由此可见,蒙古文期刊尤其高校蒙古文学术期刊存在刊发周期长,内容更新迟延,传播速度缓慢等问题,这对期刊的时效性传播和受众面的扩大有着很大影响,很难满足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需求,迫切需要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传播信息量大的互联网多元化传播途径。作为高校蒙古文学术期刊,我们根据自身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建立属于自己的民族语言文字数据库,通过数据库的相关数据分析,发现最新的科研成果和热点问题,给作者及早提供科研动向和热点问题的相关资料,并利用现代化移动互联网手段,创建编者、作者、读者三位一体的互动平台,实时收集反馈信息,提高作者的学术论文质量,根据受众关注的聚焦点针对性地组稿或约稿,不断提高蒙古文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和论文质量。

二、蒙古文学术期刊的互联网传播现状

蒙古文学术期刊的传播途径较为单一,除了传统的邮局发行和交换外,主要依靠中国蒙古文期刊网、维普网和超星期刊网等三大数据库的互联网传播。

(一)中国蒙古文期刊网

中国蒙古文期刊网是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创办的蒙古文学术期刊网站,本数据库把蒙古文期刊的全文内容以PDF格式的形式上传到互联网上,满足了读者随时随地网上查阅蒙古文期刊的需求,也为蒙语教学和蒙古语言文字的科研工作者搭建了便捷的交流平台,并制作了蒙古文字检索引擎,填补了我国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中国蒙古文期刊网现全文收录12本用蒙古语言文字出版的优秀学术期刊。收录内容包括蒙古文期刊的PDF格式全文内容以及蒙汉英论文题目、中文提要、关键词、刊名等。本数据库全文收录的12本优秀学术期刊是《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蒙古文版)》、《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蒙文版)》、《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蒙古文版)》、《内蒙古社会科学(蒙文版)》、《中国蒙古学》、《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蒙医药学蒙古文版)》、《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蒙古文版)》、《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蒙古文版)》、《西部蒙古论坛》、《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蒙古文版)》、《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蒙古文版)》和《内蒙古民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等。中国蒙古文期刊网基本涵盖了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的蒙古文版学报,在全国数据库中最为权威完整的蒙古文期刊信息资源的服务平台,目前提供免费下载全文的服务,真正做到了蒙古文期刊的信息资源共享和互联网传播功能。中国蒙古文期刊网有比较成熟的检索功能,有基本检索、高级检索、汉文检索、蒙文检索和英文检索等功能,单一条件的基本检索和同时满足多个条件的高级检索给读者节省了大量的查找时间,蒙文检索是有别于其他网站的独特功能,数据库的日均访问量逐步上升,给广大蒙古族学者提供了丰富的蒙古文字版的科研成果,也在蒙古文期刊的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维普网

维普网已收录了《内蒙古社会科学(蒙文版)》、《中国蒙古学》、《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蒙医药学蒙古文版)》、《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蒙古文版)》、《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蒙古文版)》、《西部蒙古论坛》、《中国蒙医药》、《内蒙古畜牧业(蒙文)》等8本蒙古文期刊。

(三)超星期刊网

超星期刊网已收录了《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蒙文版)》、《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蒙古文版)》、《内蒙古社会科学(蒙文版)》、《中国蒙古学》、《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蒙医药学蒙古文版)》、《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蒙古文版)》、《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蒙古文版)》、《西部蒙古论坛》、《中国蒙医药》、《内蒙古畜牧业(蒙文)》、《新疆畜牧业(蒙文)》等11本蒙古文期刊。

畜牧类期刊范文7

关键词:农村畜牧;畜牧养殖技术;推广应用

农村畜牧养殖技术的大力应用及普及,对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推动作用。农村畜牧养殖技术与传统养殖技术相比,有非常明显的优势特点,能够有效解决农民收入低、养殖人员少等现实问题,对养殖业的发展也能起到良好的推进性作用。农村畜牧养殖技术的应用是一种技术性的改革和创新,但是在推广及应用中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其自身的使用率并不是很高。

1农村畜牧养殖技术推广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传统养殖和技术性养殖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和问题,所以促使畜牧养殖技术在实践中很难得到有效的推广和应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畜牧行业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畜牧养殖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子承父业。虽然这种方式有利于养殖方法的有效保存和利用,但是却逐渐限制了新型技术的推广和实施。技术性养殖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对传统养殖产生一定影响,很多使用传统养殖方法的农民不能适应这种改革和创新,导致多数农民拒绝新技术的应用。比如生态鱼塘就是畜牧养殖技术的一种体现,主要是指通过在塘边种植树木,池塘里养殖鱼类,池塘附近养殖一些牲畜这种可循环的养殖方式来进行,逐渐形成一种畜牧之间的生态平衡[1]。但是如果以传统养殖方式来看,这三种之间都是相互分开的,并不能够结合在一起,导致传统养殖方式的农民并不认同这种结合在一起的养殖技术。与此同时,由于畜牧养殖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所需要投入的资金比较大,而对这种技术的认识很不是很普及,导致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2农村畜牧养殖技术推广应用中问题的解决策略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加强对畜牧养殖技术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养殖者能够从根本上了解畜牧养殖技术的优势特点。在推广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实际案例来进行分析,特别是当前媒体行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可以将畜牧养殖技术的优势与媒体行业的宣传手段进行结合。媒体可以通过电视节目将畜牧养殖技术的应用成功案例展示出来,或者是利用报纸期刊来进行一些专题的报道等等。这样能够利用多元化的方式促使畜牧者对畜牧养殖技术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实现对养殖技术的有效推广和普及应用[2]。另外,政府要加强对应用畜牧养殖技术的扶持力度,对于一些已经利用畜牧养殖技术的农民给予一定的基础支持、资金扶持,而对于一些仍然在矛盾和犹豫的农民,可以安排一些专业性的讲座,来提高农民对畜牧养殖技术的认识,促使广大农民都能够走上畜牧技术化养殖的道路。

3结语

当前,科学的畜牧养殖技术与传统养殖业正在不断的适应和相互协调当中,虽然在推广以及应用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其自身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参考文献

[1]徐文科.农村畜牧养殖技术推广及其应用价值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2015(24):21-23.

畜牧类期刊范文8

我国现有科技期刊4800余种,其中仅360种左右来自民族地区(内蒙古、新疆、西藏、宁夏、广西、云南、贵州、青海),占比不到8%;期刊的学科分布比较全面,涵盖理、工、农、林、牧、医、地质、天文等领域;学术类、技术类、综合类、科普类期刊各有侧重;办刊主体中,高校学报占多数,其次为科研机构、学术团体,少数科技期刊为企业创办。随着全球化、信息化浪潮的推动,民族地区科技期刊也逐渐普及了电子版等版本。

(一)2014年CSTPCD收录的中国科技论文部分地区分布

根据2014年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显示,2014年中国科技论文数排名前三的地区是北京、江苏和广东,分别是66999篇、46555篇和31481篇。民族地区科技论文数以5个自治区为例,排名最高的是广西为9296篇,最低的是西藏230篇,5个自治区科技论文总数为23931篇,比全国排名第三的广东省还少7550篇。我国民族地区的科技期刊整体上排名较靠后,无论是论文数还是比例均较低。

(二)2013—2014年我国部分地区基金论文比与基金论文数变化情况(CSTPCD)

2014年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显示,2013—2014年基金论文数比最高的是北京、江苏、广东,5个自治区排名较靠后,单纯从基金论文比上看,差异不大,但从基金论文篇数看,差距极大。排名第一的北京基金论文篇数为40688篇,排名最后的西藏仅168篇。5个自治区合计16289篇,比排名第三的广东少2622篇。

(三)2014年我国部分地区基金论文比与基金论文数变化情况(SCI)

2014年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显示,国际论文方面(SCI),排名前三位是北京、江苏、上海,5个自治区排名最高的是广西1400篇,总体来说,均排名靠后。

(四)部分民族地区高校科技期刊被引指标等统计与分析

本研究选取了17个高校自科版科技期刊为样本,统计了扩展总被引频次和扩展影响因子等被引指标。研究表明,17种高校科技期刊扩展库总被引频次平均为805,低于全国平均1419,扩展平均影响因子0.372,低于全国平均0.573。基金论文平均0.66,高于全国平均0.388。一方面,说明民族地区高校主办的科技期刊在民族地区科技期刊中水平相对较高;另一方面,说明民族地区高校主办的科技期刊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民族地区科技期刊的发展面临三个主要问题:经济、科技、文化等相对于内地和沿海发达地区滞后,优质稿源不足,使民族地区科技期刊的质量与国内先进同行之间存在明显差距;办刊团队及人员素质不够高,吸收国内外先进办刊理念的模式与创新不够强;精品期刊较少,影响力不够高。

二、我国民族地区科技期刊发展对策

(一)突出地域优势,提升民族地区科技期刊影响力

从自然条件来看,民族地区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以新疆为例,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国土总面积六分之一,是我国西北的农业大省。丰富的光热资源,独特的气候、地理等自然条件孕育了棉花、哈密瓜、加工番茄、葡萄等优势特色农业生产资源。“十五”规划以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2010年“中共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会议”的召开,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中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前沿核心区,新疆农业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现代农业围绕和依托棉花、粮食、畜牧业、林果“四大基地”和棉花、粮食、林果、畜牧、特色农产品和设施农业“六大产业”的建设,大力发展优势农作物和特色林果种植业。截至“十二五”规划末,新疆棉花种植面积约2800万亩,总产300万吨,占全国棉花总产的60%以上,已成为我国最大的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另外,近年来新疆不同地区,结合各自优势发展适宜本地区的特色作物,如打瓜、甜菜、红花和亚麻等。其中,打瓜种植面积超过300万亩,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位居全国之首;甜菜种植面积达120万亩,占全国甜菜种植面积的1/3左右,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甜菜糖制糖基地;新疆红花种植面积、红花产量和种籽产量均占全国80%左右;新疆亚麻种植面积超过50万亩,是仅次于我国黑龙江的第二大纤用亚麻主产区。随着新疆优势特色农作物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到“十二五”规划末,新疆优势特色农产品种植业不仅成为新疆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民族地区科技期刊编辑要多了解国家和省部级基金项目和重大科研攻关项目,跟踪、参与科研工作,向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科技人员积极约稿,使其创新成果得以及时发表。刊出原创性成果会引起同行重视,并能影响读者下一步的创新思想、创新行为和创新方向。民族地区科技期刊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发挥地域优势,大胆开拓创新,不断提高民族地区科技期刊影响力,服务地区经济发展。

(二)适应市场环境,打造精品科技期刊品牌

品牌是期刊质量和品位的象征,它代表着出版单位的信誉、实力和权威。由于受地域、学科、专业技术的影响,民族地区科技期刊不容易吸引大众读者,影响力不够高,在这种情况下,民族地区科技期刊要得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打造市场认可、质量过硬的品牌。要不断创新,以质量为本,靠上乘的学术质量来树立期刊品牌形象,培育期刊品牌文化,为民族地区科技期刊赢得良好声誉。努力开发期刊的特色品牌栏目及优势学科,品牌声誉与期刊的发展能够互相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三)更新办刊理念,服务地区科技进步

民族地区科技期刊既是作者发表科技研究成果的平台,又是读者获取科技信息的重要渠道,是服务于科技事业的交流中心。因此,要牢固树立服务理念,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多手段的办刊方法,多刊发基金项目论文,尤其是国家和省部级项目产出论文,多刊发科技进步奖项目产出论文,充分利用科技期刊的信息来源展示科研成果,推进民族地区科学技术进步。

(四)培养优秀期刊人才,壮大民族地区科技期刊编辑团队

胜任编辑工作的人员是期刊的核心竞争力。科技期刊编辑工作对人员能力要求很高,他们应具备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广博的知识储备、不断学习的积极性和出色的团队合作能力,同时能清楚认识出版行业的发展趋势。因此,一方面,要对编辑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培训,鼓励编辑参加培训,并及时进行责任编辑注册;另一方面,要鼓励编辑部人员多参加学术交流会议,为编辑人才提供发展空间,在交流培训中吸收同行的先进经验,发挥主动性和创新能力,成长为民族地区科技期刊产业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