贮藏技术论文范例

贮藏技术论文

贮藏技术论文范文1

【关键词】种子加工与贮藏;启发式教学模式;参与式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种子是农业生产的源头,是影响农业增产增收的重要因素,种子质量的好坏关乎着农业高质高效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随着种业的快速发展,种业竞争力的不断提高,种子企业对理论基础扎实和实践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迫在眉睫[1-2]。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旨在培育具备种子科学和种子工程化等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如何通过专业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具备种子科学与工程相关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现代种业高速发展的需要,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种子加工与贮藏》课程是为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主要是阐述农作物种子加工原理、技术和设备,研究种子在贮藏期间生命活动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学生通过该课程学习,达到具备独立开展农作物种子加工和安全贮藏的能力,毕业后能直接应用于种子生产,为种子产业解决实际问题[3]。目前,《种子加工与贮藏》课程一般由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践教学两部分组成。采取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实践教学相辅助的教学模式。但是,在教学过程发现该课程存在教材更新滞后,与生产实际脱节;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考核方式单一,实践平台缺乏等诸多问题。本研究针对这一现状,基于启发式和参与式教学方式,结合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进行改革,以期为提高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1《种子加工与贮藏》课程的重要地位

民以食为天,农以种为先。种子是固国之本、生命之源,是农业生产的关键要素。种子加工与贮藏是种子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推动现代种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种子加工是指种子从收获到播种前采取的各种技术处理,包括种子脱粒、清选、干燥、精选分级、种子处理、包装等加工工序。种子贮藏是指种子入库到出库所采取的各种管理措施,包括种子贮藏期间有害生物的防治、种仓与入库管理、种子贮藏期间的变化和管理、种子贮藏技术和方法等管理措施。种子加工与贮藏的目的是保持和提高种子的种用价值,探索种子的最佳贮藏条件,延迟种子寿命。种子加工与贮藏是实现农作物种子标准化、工程化,提高农作物种子质量的主要方式之。因此,《种子加工与贮藏》课程的开设对于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适应现代种业发展的需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种子加工与贮藏》课程的现状

《种子加工与贮藏》课程是探究种子加工和贮藏工作中关键技术和设备的一门应用科学。力求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种子加工和贮藏的现代科学技术,独立开展种子加工和贮藏相关的工作。目前,大多数高等农业学校都开设了《种子加工与贮藏》课程,但是发现部分高校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并没有完全达到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主要存下以下问题:

2.1教材更新滞后,与生产实际脱节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种业现代化的提升,种子加工与贮藏技术正在不断更新,种子加工与贮藏设备正向智能化发展,而目前使用的教材多数是规划教材,教材更新速度慢,内容相对陈旧,出现缺乏现代种子加工与贮藏最新技术和设备的问题。例如,在《种子加工与贮藏》课程中,有一章节专门介绍种衣剂的相关内容,教材中涉及的内容就缺少目前生产中实际应用的种衣剂介绍。由此可见,仅通过教材内容的学习,学生根本无法了解现代种子加工与贮藏中最新的科学技术,更无法掌握现代种子加工与贮藏相关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参数,制约了学生对种子加工与贮藏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易造成人才的培养无法满足现代种业的迫切要求。

2.2教学方式单一,学习兴趣不高

《种子加工与贮藏》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线下教学模式,缺乏线上教学模式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存在网络课程缺乏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课程通常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以教师单一讲授为主,教师根据课程设计安排和自己的理解,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和老师之间互动较少,出现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现象,如玩手机、睡觉、学习其它课程等不良现象。此外,由于《种子加工与贮藏》课程是非考研科目,出现大多数想考取研究生的同学学习主动性不高的现象。

2.3考核方式单一,实践平台缺乏

《种子加工与贮藏》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在实践教学中,通常依托校内实习实践基地,而校企合作实践基地较少,导致学生很难接触和操作大型种子加工和贮藏设备,缺少创新实践能力。另外,目前《种子加工与贮藏》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采用期末闭卷考试为主的评价方法,考核方式单一,导致学生出现平时听课不认真,考前找教师划重点、应付考试的现象。这种考核方式易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

3启发式和参与式教学模式设计

3.1教学内容设计

随着种子产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更新,新的种子加工与贮藏的机械设备不断涌现,《种子加工与贮藏》课程必须及时关注种子加工与贮藏领域的科技研究进展,将新知识和新技术提供给学生,多搜集种子产业出现的新设备,并及时呈现给学生,以弥补教材内容更新不及时的问题。基于教学目标,整合知识点,设计出种子加工技术和设备;种子贮藏技术和设备;主要农作物种子加工和贮藏技术三大内容体系。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从种子产业化角度加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教育,提高学习兴趣,争取将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培养成具有一定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系统专业知识的种业人才。

3.2课前教学内容安排

3.2.1充分完善教学资源开课前,在超星学习通上传课程PPT、课程教学执行大纲、课程学习资料,以展现该课程的整体安排、学习目标、学习内容、需要掌握和了解的重点、难点内容等,使《种子加工和贮藏》课程直观化,复杂过程系统化、简单化,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2.2设置课前思考题在每节课前,设计思考题,思考题的选择以种子企业加工和贮藏中常见的现象或应用为主。例如,大豆种子在贮藏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霉变?涉及的主要知识点是大豆种子需要适时收获,收获晾晒2-3天再行脱粒。充分干燥是大豆种子安全贮藏的关键。大豆种子的安全贮藏水分需要控制在12%以下。另外,大豆种子入库前需要清选和精选,净度需要达到国家标准,贮藏时要保持低温、密闭等条件,否则会引起种子霉变[4]。为什么种子在贮藏过程中会有结露现象,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如何预防?涉及的主要知识点是种子结露是是空气中的水汽量达到饱和状态后,凝结成水的现象。种子结露以后,含水量升高、生理代谢活动旺盛,引起种子发热、霉变等。预防种子结露的方法是在种子入库前严格清选、干燥分级,入库后科学堆放,合理通风或密闭,加强库房管理,及时清除变质部分。通过思考题的设置,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和知识点的理解,有效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该教学内容可以在超星学习通以分组任务,通过随机分组模式,让学生随机组合,避免一些学生产生惰性,激励同学们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3.3课堂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活动的安排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如线下教学模式、线上教学模式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等。

3.3.1以“种子加工技术和设备”讲授为例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讲授现代种业常见的种子加工技术和设备。由于学生缺乏专业的知识背景,该部分教学内容主要采用线下多媒体教学法。通过系统的讲授种子加工的原理和技术、加工的工序,使学生掌握种子加工的主要方法;通过种子加工设备的图片和动画展示现代种业主要的加工设备和流程,并以分组讨论模式分析该设备具体运用的原理和技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利用网络,搜索当今普遍应用的种子加工设备,以PPT汇报的形式讲解设备的厂家、原理、参数和使用情况,激励同学们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3.3.2以“主要农作物种子加工和贮藏技术”讲授为例本课程内容让同学们重点学习大豆、玉米、水稻和小麦等农作物种子的加工和贮藏技术。在课时有限的背景下,重点的种子加工技术和贮藏方法已在前期的课程中有详细讲解,学生需要提前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上传的课件和辅导资料进行线上自主复习。对于本课程的学习内容主要运用启发式和参与式的教学模式开展,首先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设置思考题,如大豆、玉米、水稻和小麦等农作物种子在贮藏过程中的主要害虫有哪些?如何防治这些害虫?大豆、玉米、水稻、和小麦等农作物种子的加工和贮藏方法有什么特点和区别?通过设置的思考题,启发学生自主查阅文献、资料等相关素材,掌握农作物种子加工和贮藏的基本方法;采用参与式学习模式,将搜集到的知识整理后制作成PPT,在课上汇报。学生在汇报过程中,采用讨论、提问等方式为学生引导和答疑,加深他们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3.4实验实践教学活动设计

实验实践教学是《种子加工与贮藏》课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践教学的学时,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例如:在种子的物理特性内容讲授后,及时安排学生进行实验,如测定不同农作物种子的容重、比重和千粒重等;在种子包装内容讲授后,将学生模拟成种子包装设计者,按照国家标准设计不同农作物种子包装袋,在课堂上根据包装设计标准和要求进行分析,加深印象。在种子加工和贮藏的实际生产中,专业技术人员主要面对的是大中型种子加工生产线和智能化种子仓库。为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当课程内容中涉及到种子加工生产线时,安排学生到校内和校外(种子企业)实践实训基地去学习各类种子加工设备,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了解和掌握不同农作物种子常用的清选和精选机械、风选机械、比重选机械、干燥设备、包衣设备、包装设备的构造和原理,掌握各类机械运转时的参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既加深了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也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5]。

3.5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3.5.1考核方式,注重综合能力为突出实践技能和综合能力的考核,成绩评定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种考核各占50%,其中过程性考核包括测验、实验实践、PPT报告,综合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对知识实际应用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3.5.2过程性考核标准过程考核主要体现多样性和实效性,激励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更好地掌握课程的学习内容。课程组对过程性考核的任务完成、报告等考核环节制定了细致、严格的评价标准。

3.5.3终结性考核试卷命题终结性考核试卷的命题坚决落实“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保持考核试题与学习目标的一致性、考核试题的难度与数量与课程教学内容重难点的一致性,主要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4总结

贮藏技术论文范文2

广东海洋大学食品学院实验室结合专业方向,将实验室分成两部分,一是教学型实验室,包括食品微生物实验室、食品分析实验室和食品工程实验室,主要承担本科实验教学、大学生创新实验及大学生挑战者杯等任务;二是科研型实验室,包括水产品贮藏与加工研究室、水产品质量与安全研究室、亚热带特色农产品贮藏与加工研究室、海洋药物研究室和两个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水产品加工与安全重点实验室、水产品深加工广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主要承担教师和研究生的科研实验任务。每年,食品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两个专业方向,共计10个班,约350人的毕业实验都是由这两部分实验室承担,又尤其是教学型实验室为主,基本上60%~70%的毕业生论文实验都安排在这部分实验室。因为这些教学型实验室首先是要完成大量而繁重的教学任务,同时还要兼顾科研实验任务,这给毕业生做论文实验带了较大压力,加之学生对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仪器设备操作使用、维护及注意事项不太了解,而且在实验过程中部分教师和学生对毕业论文实验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期间又缺乏有效的指导机制和监督机制,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实验研究活动的随意性增加。举个简单例子来说,学生毕业实验结束,剩余的实验原料、试剂药品,经常是未妥善处理,往往还放在实验室的试剂柜或药品柜中,还等着实验人员清除,这大大增加了实验室老师的管理工作量。而毕业论文实验的指导工作量仅仅归于指导教师本人,这无形中也会引发指导教师、学生与实验室老师三者之间的矛盾,从而影响毕业论文实验的正常开展,进而导致毕业论文质量不高,同时也影响了实验室正常管理工作。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以食品微生物室为实例,对毕业论文实验的管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与想法,以加强对毕业论文的规范与管理。

2毕业论文实验管理建议

2.1进入实验室的培训

学生开展实验前,先将安排在食品微生物实验室的所有学生集中,针对这些学生进行集中培训。首先,让这些学生了解和学习学校及学院有关实验室的各项规章与制度,如《广东海洋大学实验室安全制度》,《广东海洋大学学生实验守则》,《广东海洋大学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与《广东海洋大学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制度》等,让学生明白怎样进入实验,进入实验室后该如何做,出了紧急情况如何处理及损坏仪器改如何赔偿等等。然后,实验室老师跟指导老师一起对这些学生进行实验室包括常规常用试剂的配制,基本仪器设备的使用,仪器设备的维护与保养等基础实验技能的培训。因为笔者管理的是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因此结合实际,对学生安排了菌种的接种,培养基的制备,实器材的包扎,高压灭菌锅使用,显微镜的使用和细菌染色方法(尤其是革兰氏染色法)等基础实验的培训,介绍了各种实验技能的操作方法及要点,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仪器设备的维护。之后让学生一个一个进行动手学习操作,纠正不规范及错误动作,让他们真正学会这些基本的实验技能。同时,让学生了解食品的各种表:微生物室管理登记表,如进出实验室登记表,仪器药品的领用表,仪器设备借用记录等等。做到有根有据,有章可循,让学生明白这些手续是如何办理与填写。此外,在培训会中还规定了实验室小组长,让其安排好每名毕业生实验固定的位置和柜子,安排每天实验室的值日,其他学生必须听从小组长安排,让学生参与到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来,以减轻实验老师的负担,还能锻炼学生的管理与自我约束能力。培训结束后,对这些进入食品微生物室的学生还要进行考核。考核分为笔试和仪器操作考试(辅以口述),成绩达95分者方可进入实验室开展毕业论文实验。经过培训与考核,学生就能安全有序,合理正确的开展实验了。

2.2实验过程的管理

经过进入实验室前的培训与考核,实验过程中的管理负担应该会相对少些。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按时按点到实验室,并做好考勤登记表。不能像以往散兵游勇似的,每天9点一拨人,10点一拨人,甚至是12点到实验室的。实验老师要时常抽查出勤表,了解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个人出勤少、在实验室露脸少的学生要督促并警告,而且要及时跟该生的指导老师汇报,让其指导老师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这样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实验出勤情况,另一方面可以规范实验室管理,树立实验室管理威信。针对个别学生因为实验安排需要的特殊情况(如做微生物的生长曲线是),提前申请,可以另行处理。针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时常需要借用药品试剂、仪器设备,实验老师规定每周几个固定的借用时间点,只能在这规定些时间点跟实验老师借用仪器设备。不能像以往那样,学生缺什么仪器,缺何种试剂,实验室老师像保姆似的,必须随时给准备好。这不仅耽误老师时间,也对学生也没有约束作用。规定好借用时间,也有利用督促学生安排好自己的实验进程。实验过程,需要使用到大型精密仪器设备,需提前预约好,如果预约好,又没按时使用的话,要口头警告,若是再犯此类错误,停止使用相关仪器设备一个月。如需要借用一些大型的仪器设备,或者是固定资产,而且使用时间较长的,指导老师需要提前跟实验室老师沟通协调,并做好借用登记。实验过程中,遇到实验理论或者技术问题,学生需及时跟指导老师联系沟通,实验室老师如有条件,也可协助解决。如果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任务的同时,毕业生需要开展毕业实验,实验室老师要妥善安排好毕业论文的实验场所。

2.3实验结束后的管理

学生毕业论文结束时,实验指导教师和实验室老师必须重视收尾工作,首先实验室老师要检查学生试剂药品、仪器设备的归还及完好情况,督促做好实验室的清洁卫生,督促学生填写好有关使用情况登记表,清洗实验过程所用玻璃器皿,清理实验所剩的实验样品、试剂药品,对于有毒有害试剂要回收统一处理,对于不按规定执行的学生,实验室老师要及时上报指导老师和学院,以阻止其答辩工作及其毕业离校事宜。其次,实验室老师应及时跟其指导老师汇报学生在实验室的工作情况,这将作为评价学生毕业论文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3结语

贮藏技术论文范文3

一、策划选题阶段,挖掘新闻热点背后的学术盲点

近些年,公众对环境污染非常关注,大气雾霾对人们健康的威胁,水环境污染、噪音扰民时有发生,这些热点焦点问题已经成为新闻热点,在报纸、广播、电视等各种媒体上被多次报道。但是新闻媒体对污染产生的原因和治理的方法报道很少,致使广大群众对产生这些污染的原因和解决办法产生了误解,并形成了一些消极情绪。责任编辑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并通过专家的实验数据解读,发现这些大气污染主要是工业排放不达标所致,再有就是汽车尾气的过量排放;饮用水污染是工业生产产生一些有毒有害物质,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所造成的。另外国家正在积极组织专家学者对这些污染产生的根源进行研究,并采取各种技术措施和制定政策以期尽快解决这些问题,改善老百姓的生存环境。基于这个学术盲点,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更多科学知识,编辑决定策划选题与环境污染治理相关的内容,进行集中刊发。

二、策划组稿方向,深入实验室不间断追踪重点专家的研究成果

为改变坐等稿源“上门”的局面,为让读者了解正规工厂对空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处理的常规方法和目前科研的最新进展,编辑深入环境学院的实验室进行调研,与作者通过面谈、电话、网络等多种方式进行了沟通,初步确定了论文的写作方向。策划过程中,本打算只刊发“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主题的一篇文章,但是编辑通过对课题和新闻的研究发现,读者对“生活用水的水质如何鉴定是安全”的这一问题比较关注,于是编辑建议作者再从这个角度撰写一篇论文。最终,作者接受了编辑的意见,创作了2篇关于水污染处理的论文。在论文内容确定的过程中,编辑充分发挥了媒体人的正能量,当作者在查找资料、选题、论文写作等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时候,主动提供帮助,帮忙联系相关的企业单位,提供必要的数据和素材,使论文很快成稿。另外我们关注辽宁大学环境科学院宋有涛教授的科研团队已经十几年了,在宋老师刚刚被辽大作为特殊人才引进为特聘教授,我们就一直关注他的科研课题。早在2006年我们就针对他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刊发了一篇题为《超声提取绞股蓝总皂苷及抗氧化作用的研究》文章,此时他仅仅32岁并刚被辽大引进特聘为教授,之后他于2006年和2007年连续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并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此后我们一直在关注他的最新研究成果,直到2012年学报与他的科研团队才有了实质性合作,终于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和认可,从2012年之后几乎每年在辽大学报的显著位置都可以看到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2012年第一期、第二期发表《疯牛病防治的研究进展》和《氯化镁促进溶菌酶淀粉样聚集的分子机制研究》,2013年又发表《巯基琥珀酸包被的CdTe量子点的制备及其对毕赤酵母生字的影响》和《氯化锌影响胱抑素淀粉样聚集的分子动力学研究》,2014年发表《马铃薯贮藏蛋白Patatin及其突变体分子动力学和分子对接的研究》等。经过一系列的铺垫后,编辑与宋有涛教授团队沟通确定再组一篇文章作为该系列文章的重点文章。

三、启发作者论文题目“标新题异”,便于网络搜索和阅读

由于这几篇文章都与健康和环境相关,通过对文章的阅读,编辑发现,每篇文章的侧重点都有所不同,既涉及疾病防治、污水处理厂改造、城市水资源检测,又有空气质量检测、噪音检测等几个方面,因此,编辑建议作者针对每篇文章的创新点重新拟题。一次修改后的题目已经突出了要解决的问题,但是没有突出文章的创新点,编辑通过知网查询,分别搜索到多篇标题相似的论文,这个结果也充分体现了文章标题缺乏“标新题意”的问题。编辑将检索的结果告知了作者,但是作者并不理解,觉得文章随便起个题目就行了,想看的人打开看看就知道具体内容了,于是编辑这样启发作者:如果论文的题目不新颖,与以前发表的论文题目相似,那想查询的人就可能细化检索条件,你的论文被检索到的机会就少、被别人参考引用的机会就少,从而影响了的价值和意义。作者经过编辑启发后,意识到了标题的重要作用,进行了二次修改,结合创新点采用了新标题。编辑再次利用知网检索,没有发现同名的论文,充分体现了科技论文标题的创新点和要解决的问题,实现了编辑的“标新题意”的想法。在编辑的建议和启发的帮助下,作者经过几次修改最终确定了标题,最终的标题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充分体现了文章的创新点和要解决的问题,使读者一目了然,从题目就可以知道文章核心的内容,体现了标题的“精确概括、语义准确”。本栏是以环境科学为特色的专栏,研究内容与栏目报道内容相符,与本刊的宗旨、风格相协调。

四、依托重大科研课题成果,具有重大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笔者关注到宋有涛教授主持完成的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利用基因重组酵母建立抗朊病毒药物筛选细胞模型的研究”和“通过改变分子伴侣Hsp70活性提高抗朊病毒药物筛选模型灵敏度的研究”其成果已经成熟,便与课题组联系想组织一篇特约稿件作为阶段性研究成果进行刊发,这个想法得到了宋老师的认同和支持,《景观遗传学中Man-tel检验和dbRDA统计方法的对比分析》就很快的交到了评审专家的手里,顺利通过了专家评审和复审,并如期刊发出来。我们把这篇重点文章放在篇首的特约栏目中,同时在封二的“科学家之路”栏目我们又对宋有涛教授及其团队作了500字的介绍,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前后呼应,非常完美。这篇文章虽然只是其国家攻关课题的重要研究成果的一部分,但也很具有代表性,为其后续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研究基础。该后在国内反响很大,并被多家杂志转载引用。大气、水作为维持人类生存的宝贵资源,资源保护和污染治理都是广大读者长期重点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同时又是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重点资助的范围,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重大水专项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沈阳市科学计划项目,辽宁大学“辽宁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民生安全协同创新中心”课题,该系列文章的相关研究成果由于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理论水平和较好的社会影响,因此获得了辽宁省政府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相关研究成果被辽宁省环保厅及沈阳市环境监测站所采纳,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在社会、同行及读者中产生重大影响

从2015年起,期刊在官方网站和微信平台上免费提供本刊的论文给读者下载阅读,使得论文的读者数量呈线性增加,越来越多来自不同层面的人成为了本刊的读者。这组文章的策划内容是与百姓民生息息相关的问题,有效地吸引读者的眼球,在本刊网站及各大数据库网站上的下载频次总计达到了800多次,远远超过同期发表的其他论文。同时,本刊还将这一系列论文的精华部分集合起来在本刊的官方博客、微博和微信上,利用这些新媒体技术更广泛地传播健康与环境的问题,扩大策划内容的服务性及影响力,充分发挥了科技期刊作为媒体传播正能量的作用。这一系列论文刊发后,收到了很多学生、科技工作者、教师、企业技术方面负责人,以及一些群众的反馈,具体包括反馈意见、咨询情况、表示感谢等。尤其是一些非科技工作者,通过阅读这组文章,了解了疾病发生的原理和防治措施,环境污染治理的过程,明白了国家的环境治理政策及大型国有企业在环境治理方面作出的贡献,不再相信网络谣言,还主动宣传本刊倡导的正确方法。对于这些反馈意见,编辑充分体会到了期刊发挥媒体正能力和服务百姓的重要意义。

贮藏技术论文范文4

【关键词】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文献信息资源作为人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方式,是建设社会、发展社会的参考依据,人们想要将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就必须武装知识头脑和技能。图书馆作为贮藏文献信息资源的主要公共设施,在进行吸收各国各地文献信息资源的同时,还要改进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式,让图书馆的功能体系便于人们操作和学习,为社会发展和建设贡献出一份力量。

一、文献信息资源信息化、网络化管理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高科技的设备和先进的信息管理手段逐渐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图书馆贮存的文献信息资源类型数量众多,人工进行整合分类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将高科技设备和先进的信息管理手段应用到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管理工作中,可以有效对图书馆工作完善管理。目前我国大部分图书馆都应用了信息化、数字化手段,例如,传统的贮存信息的载体和阅读方式发生了改变,以往贮存文献信息的载体通常是报纸、图书、杂志等一些纸质媒介,阅读也是要通过这些成品的书籍。随着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出现,电子书、电子杂志层出不穷,载体的形式发生了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1]。在图书馆的管理方式上,图书管理人员依靠电脑和互联网技术,可以很便捷的将图书整合管理,数据信息一目了然。读者在向图书馆借阅或浏览书籍时,可以利用联机公共书目进行查询。图书馆先将文献信息资源建立网络站点的方式整合输入到文献检索机器程序里,这样读者在查找文献时,便不用铺天盖地的地到图书馆中找书籍,利用计算机终端,输入书名,或输入文献作者、关键词等方式,很快捷地便可以查找到文献的相关信息,一应俱全,如果是想借阅的话,可以在线下载到电子设备中或是根据位置编号自行借阅实体书,如果是想浏览阅读的话,便可以通过电子书的方式,方便又快捷。

二、完善文献信息资源数据库

我国图书馆之间往往是独立发展建设的,馆与馆之间缺少适当地合作联系,由于管理方式的不同,图书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高低,所以图书馆的发展情况也不同,导致图书馆文献贮存的类型和质量缺东少西,图书馆的发展水平长期处于低迷状态。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要将各个图书馆拥有的文献信息资源进行共享,并通过联机编目的方式,健全和完善文献信息资源数据库,避免不必要的整合劳动,多个图书馆建立一个数据库,方便文献信息资源的管理,共享文献信息资源,从而实现信息化、数字化的管理方式,达到低劳高效的效果。图书馆应用网络化的管理方式,根据图书馆本身拥有文献信息资源,模仿建立本馆的数据库,这样既加快了建立数据库的速度,还能顺便建立其他书目数据库,例如论文库、期刊库等。除此之外,图书馆不仅包括各个地区的公立图书馆,还包括学校的图书馆,学校作为教育场所,学校图书馆贮藏的文献类型往往学科专业性较强较多,在长期的形成发展中已经具备了自身特色,这种学校图书馆在建立数据库时,要注重长期以来奠定的发展基础,根据学科特点、学校特点、阅读人群特点,建立拥有专业特色的数据库,使数据库可以针对性为特定人群服务[2]。总之,建立数据库是图书馆进行文献信息资源进行科学整合管理的必要手段。

三、文献信息资源面向市场

图书馆管理情况的好坏,一定程度会影响社会市场经济。向读者推荐优秀的阅读文献,对文献进行市场宣传,都会对文献信息资源的社会影响和经济价值产生变化,使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雄厚的优势转变为市场产品的优势,对文献信息资源进行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创造图书馆经济优势。首先图书馆应该加大文献信息资源的宣传力度,许多读者对读书馆所拥有的文献信息资源认识不够全面,通常不知道图书馆有哪些文献类型,这就使图书馆面向市场的工作不能及时有效顺利的进行。对此,图书馆可以建立专门的门户网站或公众号,对自身发展、贮藏信息、特色文献有详细的叙述,并及时更新图书馆相关信息,使读者了解图书馆,增加社会宣传。另外,图书馆还应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文献作为知识信息的载体,也可以进行市场销售,因此,图书馆不仅要有宣传意识,还要有经营头脑。第一,要丰富文献资源类型,满足各类人群所需。第二要顺应市场风向,提供市场需求最多的文献资源,提高自身影响力。图书馆走进市场,参与市场竞争,获取经济效益,是将文献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一种方式,为图书馆今后良好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四、结论

总的来说,要想将文献信息资源充分开发利用,就要做到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完善文献信息资源数据库并面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让图书馆发展具有长远利益。

参考文献:

[1]张慧云.论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现代化[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3).

贮藏技术论文范文5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生教育;培养方案;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一、全面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

1.修订培养方案要注重其系统性和全面性。培养方案的内容涉及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研究方向、课程设置、教学实践以及学位论文等,如果培养方案不够全面,必将影响到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因此,我们把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设计,将学风、学术规范和专业知识教育与素质培养和提高科研能力有效结合起来。2.修订培养方案要明确培养目标。本专业瞄准应用型学科前沿和北京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强、专业素养高、专业实践能力强;掌握生物活性物质分离、纯化与制备方法、功能及安全评价基本技能,德、智、体全面发展应用型人才,成为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食品企业、生物医药科技公司等从事研发、管理和评价的后备力量。3.修订培养方案要坚持学科特色,发挥学科优势。根据学科特色形成了食品科学、食品营养、食品安全和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四个研究方向,以研究“生物活性物质与人类健康关系”为特色,通过对生物活性物质制备与生理功能、功能评价方法、生物活性物质安全性和食品加工与贮藏过程中的营养与品质变化的研究,致力于将研究明确的生物活性物质产业化以获得第三代功能食品。但目前的培养方案还存在培养更多关注的是教与学,而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所下功夫不够,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有机结合不足。因此,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借鉴其它学校的经验,进一步完善本学科的培养方案。

二、合理改革课程体系

1.课程学时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总学分由36—42学分降低为28—35学分,每学分18学时减少为16学时。2.突出强调专业课程要紧密跟踪学科前沿。充分利用现代实验手段和先进的设备仪器,让学生掌握先进的研究方法与手段。3.积极开展学位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和《生物活性物质分离技术》的精品课程建设;食品化学的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的改革;《Devel-opmentonFoodScience》《FunctionalFood》和《FoodEn-gineering》全英文授课,以提高专业英语水平。4.选修课的设置体现学科方向的特点。如开设的“保健食品检测方法与技术”是一门独具特色的实验课,通过抗氧化、增强免疫力、辅助降血糖和保护酒精肝损伤功能方法的系统学习与实践,使学生掌握保健食品功能评价的规范方法与检验技术。

三、深化教学过程改革

1.科学编写课程大纲。修订课程大纲时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教学方法的科学性、教学手段的先进性和考核方式的合理性。2.注重理论与实例密切结合。如在介绍蛋白质分析方法时,让学生讨论WesternBlot技术、ELISA技术、免疫荧光和组织化学技术等不同分析技术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并与研究课题相结合,完成实验设计与实际操作,帮助学生解决课题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注重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通过课堂理论学习巩固专业基础、结合学科前沿学习科研思维、实验课学习接受实践训练、培养创新能力,为学位论文环节做好准备。比如《生物活性物质分离技术实验课》选择一种植物分离生物活性物质,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实验设计,然后由老师和学生逐一进行点评,最后进行分离、提取、纯化全过程操作培训。

四、深化教学过程改革注重研究生科研素质的提高

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不强,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这严重影响了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学科在系统掌握专业知识、练就科研基本功,具备跟踪最新研究动态、展现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的能力等方面重点进行培养,不断提高研究生的科研素质。

五、多方位提高研究生教育管理水平

1.构筑高水平科研平台。依托生物活性物质与功能食品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建立大型仪器中心,购置大型、先进的仪器设备,其中4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30多台,10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16台。以科研课题为载体,实验室资源共享,为研究生提供教学与科研的高水平技术平台。2.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建立导师聘任培训制度、任期考核体系和导师招生资格年度审核制度。以科研项目级别、到账经费、专业技能等作为遴选招生导师的条件,明确导师在研究生指导过程中的责、权、利,规范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指导行为。3.科学把握研究生培养质量标准。为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采取学科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统一论文撰写格式,并对基本内容进行审核和加大学位论文评审、力度等措施严把“出口关”,因此,历届研究生的论文评阅成绩及答辩成绩均在良好以上。4.注重激励机制与育人环境建设。以研究生为本,建立了多层面、全方位的奖助体系,分为国家、省级、学校及学院四个层面,普通奖学金覆盖面为100%,费用实行学校、导师共同分担;设立“助管、助教”岗位;针对有突出科研贡献的研究生给予奖励;奖励考上博士的研究生及导师,对研究生教育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5.健全学校、学院、学科、导师、研究生五级管理体系。做到责任明确,重心下移,重点发挥学科、导师和学生自我管理作用。学科、导师对学生业务学习、思想道德建设、心理健康、文体活动等负有全方位管理义务和责任;学生充分发挥和调动研究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六、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成果显著

1.完善了研究生培养方案,明确了研究生培养目标,凝练出研究生培养的四个方向,突出学科的“生物活性物质与人类健康关系”特点。2.培养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面宽、实验技能与创新意识强、综合素质高,具备独立承担与食品科学相关工作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人才。自招生以来研究生的就业率都是100%。历年考博率22%~36%,考入的是中科院、中国农业大学、江南大学、南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北京林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3.充分发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遴选通过的保健食品注册检验机构—保健食品功能检测中心的社会服务作用,让学生按规范要求学习保健食品毒理学评价、理化检测和功能检测评价的方法,毕业后多名学生进入保健食品审报、评价及研发等方面的单位工作。培养方案不仅涉及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同时也影响研究生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择业竞争力和学校的声誉。因此,树立全新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观,制订先进的培养方案,加强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是时展的迫切要求,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不断提高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魏芳,周蓓蓓,王全九.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培养机制的探索和改革[J].学术探讨,2015,(6):297-298.

贮藏技术论文范文6

关键词:草业科学;教学体系;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素质教育

当今社会日趋复杂的发展背景下,大学生具备单一的专业知识已经满足不了自身在社会上的需求。为此,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屡现出“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趋势,导致社会在选人用人上又出现“博而不精,杂而不牢”的现象。为了避免以上现象,在秉持学校“通专兼备,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的同时,又要克服课程学时普遍缩减的教育背景,贵州大学草业科学专业在学校通识教育背景下对课程建设体系进行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改革。

一、吐故纳新,改革与完善草业科学课程体系

通过教学实践,逐渐认识到专业教育模式有一定的局限性,应加快通识教育的改革速度。在教学方面应继续对大学本科课程进行改革和完善,强调通识教育的重要性,逐步改革完善教育体系。在此契机下,贵州大学草业科学专业教研组对现行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开展了研究对比论证,吐故纳新,修改和优化了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为草业科学专业教学体系的全面改进和完善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助推了教学改革的速度,对整体提高草业科学专业整体人才素质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1.课程体系的构建及其目的意义。贵州大学草业科学专业,计划学制四年,最低毕业要求学分是:第一课堂167学分+第二课堂6学分。课程设置以通识课程、学科大类课程及专业课程相结合,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见下图)。学分占比分别为:通识课程26.35%、学科大类课程23.95%、专业课程41.92%、个性课程5.99%、创新创业课程及实践1.80%。为使学生在接受通识教育的背景下既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也注重自身的个性培养,必修课学分占比不高于总学分的70%,选修课学分占比不少于总学分的30%。在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论文(设计)和创新、创业课程及实践的学分占比不少于总学分的13.29%,强化了学生的学术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第二课堂6个学分,体现了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理念。2.课程设置的改进与特点。在通识教育背景下,课程设置与贵州大学植物保护学科基本相似[1],即本着一流学科的发展目标,将创新、创业课程及实践和第二课堂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环节设置在整个课程培养中。贵州大学草业科学专业的培养方案在2013版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与优化,形成了新课标2016版。新课标2016版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主要由通识课程,学科大类课程,专业课程,个性课程,创新、创业课程及实践和第二课堂六大类组成,如下图所示。其中,通识课程由思想政治类、外语类、通识拓展课程、计算机类和军事体育类五部分组成。学习通识课程,不仅让学生具备扎实的政治理论、健康的身心素质、基本的外语及计算机技能,而且通过拓展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德、智、体、美、劳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学科大类课程包括了必修课程及选修课程两大块,主要是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草业科学的专业知识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其中,必修课程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包括化学、数学、物理、植物学、植物生物化学、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等基础课程;选修课程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和掌握农业科学与生物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而学习基本的文献检索方法和撰写科技论文的要点是让学生学会掌握专业前沿动态,具备专业型人才的科学写作与语言表达能力。专业课程由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和毕业论文(设计)四部分组成。专业必修课程包括“生态学概论”、“草地管理学”、“牧草(草坪草)育种学”、“草地生态学”、“草坪学”、“草地保护学”、“牧草种子学”、“牧草栽培学”、“牧草饲料加工与贮藏”等。通过学习必修课程,让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但因学时限定,对草业科学专业学生又非常重要的课程则设为专业限定选修课程,如“草地资源调查规划学”、“恢复生态学”、“畜牧经济管理”、“草食家畜饲养学”、“草坪工程学”、“草地灌溉和排水工程学”、“草坪绿地规划与设计”等,使学生获得草业科学专业中经典、广泛且前沿的理论知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个性培养需要,共开设了10门个性课程供学生选修,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丰富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学生积极和进一步拓展专业的知识。开设创新、创业及实践课程,能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第二课堂的开设,让学生了解当前社会形势与政策,尽早规划自己的职业。通过课程体系的学习,使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以及其他方面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具备较强的整体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

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过去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听”,现在应该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模式,使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以发挥[3],尽可能开发学生动手能力、观察和表达能力,具备独立思考并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贵州大学草业科学专业为使学生真正具备草业科学专业技术和实践应用专业技能的综合素质,一直以来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修订实验指导教材,注重实践基地建设,不断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研讨和改进。为使实践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在理论教学的指导下,实践教学体系由课程实验、科研实践、教学实习、企事业单位实习和毕业论文五部分组成。1.课程实验。课程实验的核心是补充、延伸并回顾课堂教学内容,培养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学以致用的工作方法。如专业必修课“草地生态学”、“牧草栽培学”、“牧草种子学”、“牧草(草坪草)育种学”、“草地管理学”、“草坪学”、“草地保护学”、“牧草饲料加工与贮藏”等课程均设置有课程实验;教师主要教授理论部分知识要点,每节课后给学生布置实验任务,学生可到相应实验室由专门的实验教师指导完成,在下次课堂上学生要做实验汇报,最后由课程教师进行归纳总结。2.科研实践。鼓励并支持学生申报和参与各类科研项目,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等。为了达到学生科研实践的教学目的,学院将教师指导学生的科研项目纳入教师绩效考核范畴,同时将学生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也纳入学生评比依据。在参与试验的实践过程中,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曾经的被动式转变为现在的主动式[4]。3.教学实习。教学实习是草业科学专业的重要教学环节,是一个独立的不可或缺的实践性教学环节[5]。贵州大学现实行三学期制,每年7月为第三学期,主要用于学生教学实习。在不同年级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安排各年级开展相关课程的教学实习实践计划。如开展植物学、专业综合、饲草饲料、畜牧管理以及草坪建设与管理方面的实习等。通过教学实习能较好地检验专业课程实际授课效果,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操作过程中能切实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4.企事业单位实习。贵州大学草业科学专业学生的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密切合作,为企事业单位定向培养专业人才,如贵州省草科所、贵州省草种站、大北农集团,以及与草业科学相关的各企事业单位等。在实践教学中充分贯彻和体现企事业单位对学生的要求,按照企事业单位要求对学生的毕业实习进行相应安排,严格实施实习单位的各项章程制度。通过毕业实习,企业和学生之间彼此充分地了解及认同,最后学生顺利就业,企业觅到适合的员工。5.毕业论文。毕业论文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素质和研究能力,使其成为一名合格的草业人。贵州大学草业科学专业的本科生配有中级职称以上的专业指导教师,同时为确保每位学生的培养质量,每位指导教师所带学生不得多余5人。学生从大学二年级选定指导教师,由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参与自己的课题,为学生合理安排制定毕业论文研究方向,发扬“传帮带”的精神,由研究生带领本科生,培养学生共同探讨、协作的科研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四下学期,学生要撰写完成自己的毕业论文,并由指导教师批阅后给出修改意见;论文提交后,学科专业教师进行交叉评阅学位论文,提出评阅意见;答辩后,答辩委员会给出最终的评定结果。同时通过实践教学体系在探索中不断优化,一方面使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得到巩固提高,另一方面也使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三、注重素质教育,适应社会需求

目前,直接就业或继续深造是大学毕业生的主要流向。教学体系的修订与完善就是依据社会总体发展的趋势,将学生塑造成同时具备实施生产与科研素质双重能力的综合型草业人才[6]。草业科学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教学原则均是由浅入深,从理论到实践,从验证性认知性实验到综合性设计性试验,达到了理论与实际、科研探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的。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年年攀升,让专家学者不得不重新思考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和综合素质能力的关系[7]。各高校不仅要培养具备扎实专业功底的学生,而且要向社会输送勇于创新,适应性强的综合性人才。贵州大学草业科学专业实施“三三分流”的人才导向,即鼓励三分之一的学生就业,鼓励三分之一的学生考研进一步深造和鼓励余下三分之一的学生有能力自主创业。同时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包含有素质教育体系,如将学生参与各种文体活动、公益性活动、社会服务组织(如各协会、社团),以及与专业相关的各社会实践等,以此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在创新意识和适应性强等方面具有综合素质能力的高等草业人才。同时,分派草业科学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时常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交流,随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关心他们的生活与学习,在这过程中,教师成了学生的良师益友,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在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方面也起到了不容小觑的作用。

四、结语

当前,我国高校草业科学专业的改革和完善迎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在通识教育的背景下,贵州大学通过建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学体系,增强了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通过建立良好的互动式教学关系,使学生想学,愿意学;通过建立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教学实践基地,强化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企业需要的综合性草业科学专业人才,使学生得到锻炼,确保学生顺利就业。贵州大学草业科学专业通过教学体系的改革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极大提高,在当前严峻的就业情形下,贵州大学草业科学专业的就业率一直保持着稳中有升,从侧面体现出教学体系改革的成效。在面对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我们将总结过往经验,审时度势地进行教学体系改革,进一步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以此壮大学科发展。

参考文献:

[1]郅军锐,杨茂发,杨洪.学分制下植物保护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3):32-34.

[2]顾明远.学习和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J].高等教育研究,2010,(7):1-6.

[3]鱼小军,师尚礼,白小明.甘肃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人才培养体系分析[J].草原与草坪,2015,35(3):95-98.

[4]郭彦军,尹亚丽,刘明秀.西南大学草业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J].黑龙江畜牧兽医(科技版),2011,(2):151-153.

[5]黄婷,董召荣,杨烈,谢家琦,马运才,李朋晴,张建强.安徽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J].中国草地学报,2012,34(2):113-115.

[6]刘艳,白龙,赵波,刘英,王晓红,白春生.草业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改革[J].农业教育研究,2011,(2):25-27.

贮藏技术论文范文7

1.1戴庄模式

1)戴庄模式发展历程。2001年,江苏省农科院下属的镇江农科所科技人员在镇江句容茅山老区最贫困村之一的戴庄村,探寻科技促进经济薄弱村发展途径。经过10多年发展,戴庄村建立了有机农业示范园,改变了贫困村面貌。2)戴庄模式主要帮扶措施。一是做给农民看。镇江农科所4名科技人员每年有280天左右驻扎戴庄。科技人员在生产一线提供指导服务,做给农民看,帮助农民及时解决种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科技人员在戴庄指导推广农业技术达60多项,其中,有机大米、有机水蜜桃等技术和项目都获得巨大成功。年培训当地农民1000余人次,培养出农业技术能手20多人,并组织其赴日本学习,邀请日本农业专家到戴庄村传授经验。二是带着农民干。2006年在科技人员帮助下,戴庄村成立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科技人员兼任副理事长,带领农民一起干。在他们帮助下,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申请项目经费等途径投资500多万元建成大米加工厂1座,引进日本大米生产线1条,兴建农作物秸秆炭醋厂1座,引进高校专利技术多项。三是帮助农民销。科技人员帮助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设计并申请“野山小村”商标,帮助其做大做强。科技人员带领该合作社在周边地区开设农产品销售专柜,建立产品直销配送系统,积极结合句容市茅山、九龙山和戴庄村乡村旅游,直销有机农产品,并努力开拓上海市、苏南地区市场。3)戴庄模式帮扶效果。科技人员引领农民发展有机高效生态农业、加工流通业和观光旅游业,大幅提高了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201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7万元,是2003年的5倍多,高于句容市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村集体收入190万元,是2003年的10倍多,村固定资产1300万元,有42户贫困户实现了增收脱贫,全村达到小康水平。

1.2仰徐模式

1)仰徐模式发展历程。2007年6月,江苏省农科院下属的沿海农科所整合科技、人才和信息等资源,在盐都区仰徐村建立现代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此后仅用3年多时间,就引导仰徐村完成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成为盐城市现代农业、城乡统筹、乡村游和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和地方名片。2)仰徐模式主要帮扶措施。一是科技团队下乡入股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园。2007年年底,沿海农科所派出科技人员驻村,在仰徐村流转46.7hm2土地,建设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所集体、科技人员和村级企业按3∶4∶3投资比例投资200万元合作创办仰徐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科技服务平台运作科技兴农项目。科技团队下乡入股,承担驻村专家和公司股东的双重角色,使创新成果直接转化成富民成果,打造一支长年驻扎农村的“不走的科技队伍”。二是帮助发展高效农业。科技团队帮助仰徐村发展高效农业,培植草莓、葡萄、番茄和优质稻米等多个特色产业,培育形成千亩设施葡萄园、千亩设施草莓园、千亩设施蔬菜园、千亩景观园林园和千亩优质稻米园,培育出175个科技示范户,帮办6个合作经济组织,注册7个果蔬产品商标。积极开拓“农超对接”,缩短“从田头到灶台”的流通环节,开辟了专家下乡服务新思路。三是帮助开拓市场。驻村专家协助创办“兴民草莓专业合作社”,并申请注册了“采红”牌草莓商标和“仰徐”牌葡萄商标,积极引导果蔬种植户走向市场,扩大产品的影响力。科技人员还多方争取资源投资兴建果蔬贮藏低温库,使当地果蔬产品特色产业形成生产、包装、加工、贮藏和销售一体化,延长保鲜和销售时间。3)仰徐模式帮扶效果。2013年,仰徐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0743元,高出盐城市农民人均纯收入7399元。盐都区番茄、草莓和葡萄产业迅猛发展,2013年农户增收22.38%,位居盐城市前列。科技项目实施有效壮大了当地特色产业规模,种植户普遍得到实惠,辐射并促进整个盐都区果蔬品种和栽培方式的更新换代。

1.3宿迁模式

1)宿迁模式发展历程。宿迁市是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中经济最薄弱的地区。2011年,该市被列入全省新一轮农村建档立卡低收入的农户有99.5万人,占全省的24.2%,省定经济薄弱村360个,占全省的23.5%。宿迁的扶贫开发是江苏省“两个率先”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2010年,宿迁市政府与江苏省农科院签署全面科技合作协议;2011年,江苏省农科院选派5名优秀科技人员到宿迁市5个县(区)挂职任副县(区)长;2013年,双方开展第二轮院地合作,该院又派出6名优秀科技人员赴宿迁市挂职。2)宿迁模式主要帮扶措施。一是帮助制订农业发展规划。挂职人员先后帮助宿迁编制《宿迁市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市建设规划》、《黄河故道农业综合开发发展规划》、《沭阳县高效花木产业发展规划》、《泗阳县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以及《宿豫区特色蔬菜产业发展规划》等,对于宿迁加快建设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市,起到引领和促进作用。二是带着项目下乡做给农民看。挂职干部围绕宿迁市粮食、水产、畜禽、花木、果蔬和食用菌6大农业优势主导产业存在问题和需求,针对性地实施科研创新和示范推广项目近60个,总经费3000多万元。挂职干部精心选择项目实施地点、实施载体,制订实施方案,全程参与指导项目实施,邀请相关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并在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品牌创建和市场营销等方面提出建议。三是积极为宿迁农业现代化建设建言献策。在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宏观决策中,挂职干部积极建言献策,受到地方党委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例如,在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把握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保障和实现农民土地财产权能、探索传统农业大市新型城镇化路径及探寻农业大市乡镇特色化发展之路等方面提出宝贵建议,被采纳后,发挥了积极作用。四是积极搭建研究和转化平台。通过挂职干部牵线搭桥,江苏省农科院先后在宿迁市成立了宿城蔬菜研究中心、沭阳花木研究中心、苏北农业科技服务中心、泗阳蔬菜研究示范基地和泗阳博士服务工作站等研究平台,将该院科技人才优势与当地产业优势紧密结合起来,促进该院科技成果转化和提高服务“三农”能力,以便更好地支撑当地农业发展。3)宿迁模式帮扶效果。挂职干部在宿迁市实施了一批科研项目,引进了上百个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解决了大量农业生产难题,带动了一批地方农业优势产业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该市第一产业增加值由2010年187亿元提高到2013年23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6975元提高到2013年10703元,有56%贫困人口脱贫。

2三种模式存在的不足

2.1戴庄模式的不足

一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平均主义现象偏重,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合作社成员种植有机水稻,无论其产量如何,均按3.75t/hm2、4.1元/kg兑现收益,对于管理得好、产量高的社员,缺乏激励。二是农户经营的土地面积偏小,不利于推进农业现代化。全村220hm2水田80%以上为分散种植,户均经营面积0.33~0.40hm2。三是有机农产品营销难度较大,缺乏稳定的销售渠道。有机农产品销售途径更多地依靠在大中城市摆摊设点、口口相传等传统营销模式,农超对接、网络营销手段还不发达。四是有机农业的旅游功能有待深度挖掘,目前效益尚不显著。

2.2仰徐模式的不足

一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作用不明显,农户对合作社信任感不强。各专业合作社没有把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和干起来不划算的事承担起来,“统”的功能体现不够,缺少订单式购销服务、深层次加工开发和走出去联合发展等措施。二是单个作物设施面积偏大,市场风险大。葡萄、草莓等作物设施栽培面积均有千亩,产量大,如遇销售不好年份,往往出现滞销、赔本销等现象。三是本村农民参与高效农业经营的人数偏少,外来农民承包经营是主体。四是示范推广的科技成果来源渠道单一,需要广泛拓宽成果来源。

2.3宿迁模式的不足

一是科技帮扶工作面广量大,缺乏整村推进的典型。该帮扶模式以产业为基础,以科技项目为纽带,项目到哪里帮扶到哪里,没有固定在一个村或一个镇集中帮扶、长期帮扶,与前两种模式相比显得不足。二是科技项目实施载体多是企业或专业大户,为数众多的农民得到科技帮扶实惠不多。该模式下培育发展起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星罗棋布,但是相比宿迁近280万农民而言则是极少数。三是科技成果集成效应不明显,往往靠单一成果单打独斗。四是挂职科技人员兼做地方行政事务,分散精力。

3科技促进农村经济薄弱地区发展模式的启示

3.1科技人员扎根农村是促进成果转化和科技扶贫的最有效途径

三种模式的一个重要共性是科技人员扎根农村,从事农业科技研究、示范、推广和培训,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打造“不走的科技队伍”。对落地的科技帮扶项目,科技人员精心培育、打造,保持项目的延续性,没有出现帮扶结束项目就结束的现象。地方政府也为科技人员投身现代农业建设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为科技人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提供广阔舞台,使越来越多的人才和项目成果在农村找到落脚点。

3.2促进农民增收是科技帮扶的最主要目标

对于经济薄弱地区的科技帮扶工作,不论采取哪种模式,都应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只有实现农民增收致富,才能找到科技帮扶的落脚点。三种模式都将“实现农民富”作为最重要的衡量指标,通过解决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各环节中的问题,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使农民从科技帮扶中受益。农民对科技帮扶的态度由被动响应变为主动配合,双方的联系合作在效益的实现中越发紧密。农民越是愿意表达自身的科技需求,就越有利于科技帮扶有针对性地开展。

3.3因地制宜是科技帮扶成功的关键

农村经济薄弱地区分散,农业自然条件与资源禀赋千差万别,特色产业多种多样,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各异,广大农民对科技帮扶需求存在较大差别。因此,在科技帮扶工作中,必须根据经济薄弱地区实际情况,从农民实际需要出发,从地方农业特点和需求考虑,因地制宜,采取各具特色的帮扶模式。要以企业为龙头、以科研单位为纽带,联合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组建“产业联盟”,形成利益链,带动整个产业链条上下联动,为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升级畅通渠道。

3.4提高科研成果的实用性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的重要前提

在现有科研体制机制下,很多科研工作者忙于埋头实验室攻关,沉迷于网上查找文献,片面追求论文和成果获奖。我国一些生产应用的优良品种尤其是饲养动物品种和重大技术装备仍要依赖进口。农业科技人员应当经常深入农业一线加强调查研究,从生产需求、现实问题和发展规律中寻找科研立项依据,要紧密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不断将成果送到生产实际中检验。当然,增加农业科技投入、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方式,无疑是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措施。

4结语

贮藏技术论文范文8

 

药学事业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业,从业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药品质量的好坏,更密切联系着病人的用药安全。2009年,海南省被批准建设国际旅游岛,在此背景下,更需要在培养药学专业人才时,不仅注重专业技能培养,更要培养其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崇高的职业道德。无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可应用于药学各个专业,生物无机化学、酶化学等边缘学科的快速发展加强了无机化学在医药学科中的地位。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生活和学习,对于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活和今后的工作道路至关重要。笔者从无机化学课堂和实验教学改革入手,提高学生的素质,实施“优化、培养、提高”的教学方法改革,可称为SRE(Superior、Raises、Enhancement)模式,即优选讲授内容,优化讲授方法,优质讲授效果,培养学生自学、动手、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根本转变教育观念。   一、调查研究及分析   本项目选择本校2010级药学、中药学本科学生共90人作为调查对象,从调查内容及结果可知,大一学生都可以认识到学习化学对所学专业的重要性,正是由于这点,学生对学习化学较感兴趣,但是由于学生的基础和学习态度不同,对学好化学的信心不同,有37.5%的学生是因为喜欢化学、25%的学生认为化学非常容易对学好化学很有信心,还有25%的认为非常难、12.5%的学生不喜欢化学对学习化学没有信心或信心不足。有86.5%的学生认为教师有必要让学生写小论文并扩展知识专题。而且认为学生写小论文有助于提高课堂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易于知识的理解掌握;有助于促进师生和组员间的沟通,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与沟通能力;有助于提高综合、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学习自觉能力。调查结果显示,90后学生喜欢教师在理论课的讲授过程中采用学生自主式教学模式,喜欢有责任心、严格要求学生而又不失幽默感的教师。   二、改革方案   在对国内外同类教育以及社会需求、历届药学专业学生反馈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对本课程的现状、问题、发展与改革方向作比较分析,从而提出课程改革的SRE模式方向、建设要求与任务。   1.优化   (1)优选讲授内容   优选课堂讲授内容。讲授内容需具有针对性,并且需适应社会对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严格制定教学大纲,选择规划教材,完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既强调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强调知识的关联性,融合其他参考教材扩充教学内容;又重点强调知识更新,阅读国内外专业期刊、杂志、网站,将国内外的最新相关研究成果和进展介绍给学生,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弥补教材中某些内容的滞后性,增加课堂教学信息量。优选实验内容。在学习无机化学时,学生还没有经过专业的实验规范和实验基本能力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精选实验内容,做好基础实验,并且增加设计型实验,强化规范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认真的实验习惯。如化学试剂的配制和保存、常用玻璃仪器的选用及洗涤、安全防范教育及实验室管理等。在设计型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实验要求,首先写出实验方案,训练学生科学制定实验计划的能力,掌握化学实验研究的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素质。   (2)优化讲授方法   讲授方法的优化是关键,教师要以创新教育为核心,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优化讲授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促使学生不断创新。学生不再喜欢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容易造成学生上课不积极,反应迟钝,有压抑感。学生也希望教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采用自主式教学,使其积极参与。优化讲授方法至关重要。首先,教师要营造一个自由、开放、民主的教学氛围,创造让学生敢想、敢说、敢于实践的教学环境。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和学生交流,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另外,在课堂讲授时,利用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知识、与医药专业有关的新技术、新知识以及国内外最新研究现状的专题知识激发学生兴趣,使无机化学课充满趣味,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俄罗斯教育家托尓斯泰说。例如,在讲沉淀溶解平衡、酸碱平衡时,结合药物配伍时需注意的问题进行讲解,如碘化钾可用于治疗甲状腺肿大、慢性关节炎、动脉血管硬化等症状。但要注意碘化钾水溶液遇酸或酸性药物会使碘化钾生成氢碘酸,氢碘酸会逐渐被空气中的氧氧化生成碘而失效;如氯化钙注射液(5%)与5%碳酸氢钠注射液,可产生沉淀,属于配伍禁忌。如在讲述pH值时,青霉素G在pH=6左右较稳定,pH值升高则很易水解失效,使学生认识到pH值在药物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将化学和药物联系在一起,枯燥的化学公式学习就有了趣味性。   (3)优质讲授效果   教师的语言可以感染学生的学习氛围,在无机化学授课过程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语言的简明、形象、幽默、新鲜感,激发学生学习无机化学的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结合实际语言,精心营造教学环境,发挥心理暗示作用,使学生在氛围中伴随着积极的情感体验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体验学习的乐趣,让学生感到无机化学的真实存在。如在讲述配位键的概念时,配体提供孤对电子,中心原子提供空轨道形成配位键,可以比喻为合资做生意,一方出钱投资(配体),一方提供场地(中心原子),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枯燥的理论教学中,注重化学史的引用,用科学家的发明来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授予学生开发新药可能的途径,开阔思路,活跃思想。在现代化的教育形势下,多媒体教学的优化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适当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如在学习等渗、低渗、高渗溶液时,为了能让学生清楚地观察到红细胞在不同溶液中的状态,可采用图片观察法。教师分别拍摄红细胞在三种溶液中的状态图片,学生通过仔细观察,不仅掌握知识点,也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p#分页标题#e#   2.培养   (1)培养学生自学、动手、获取知识的能力   在知识经济不断推进的今天,自主创新、自主获得知识的能力对于提高综合国力越来越重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教会学生无机化学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无机化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预习和检查。根据讲授内容,提出预习要求,预习教材或查阅文献资料等,以作业、小论文、课堂回答或小组讨论的形式检查预习效果。教师在讲授课堂内容时,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听讲,理清知识的关联性,不是对知识的复制,而是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掌握初步科研能力   无机化学是一门基础课,但是它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有很多应用实例。在讲授过程中联系这些实例,让学生思考并进行讲解。在实验室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安排学生参与实验室工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初步科研的能力。可让学生自己通过网络或图书馆查资料写出生活中或实验中与无机化学知识点相关的例子,也可在讲授过程中提出科研中与无机化学有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在讲解化学动力学时,学生根据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查到了药物的性质和疗效、药物在机体内代谢的反应速度、药物的贮藏和保管等都与化学动力学知识点有关。如盐酸肾上腺注射:避光条件下于2~10℃可使用三年,于10~20℃只可使用二年。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分组讲论,阐述其想法和意见,理解了相关知识点。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同时又是一个讲究配合、提倡合作的社会。在讲授溶液配制时,结合天然产物提取时需要75%的酒精,而实验室里有95%的酒精和浓缩回收得到的65%的酒精,让学生计算如何配制75%的酒精。学生在实验中操作,参与科研实验。学生置身于科研环境中,体会无机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口语表达的能力,初步培养了学生参与、合作的精神及科研能力。   3.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科学文化素质   素质教育是指要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以注重知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使学生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都可以和谐发展平衡。教师首先应端庄大方,在教学初期率先垂范,用亲切的语言感染学生,用期待的眼神鼓励学生,用亲身实践带动学生,让学生充满兴趣、以科学严肃的态度投入实验,塑造学生的仪表美。在教学过程中,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将药学责任和道德教育融于教学中。随着市场经济条件下功利主义的泛滥,药学界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可以利用医药行业中真实的实例,讲述药学工作者的责任重大。例如,在药品安全领域,震惊全国的“齐二药”事件以及“欣弗”事件,均来源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监测报告。提示学生许多药物的不良反应料想不到,具有潜在危险性,人类倘若对药物的作用机制了解得很透彻,医疗用药的安全性将大幅提高,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三、反馈调查   调查对象仍然是2010级药学和中药学本科学生共90人。在无机化学学习结束时,让每一名学生梳理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在课堂中所得的收获。95%学生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学目标明确,教法注重学法指导和良好习惯培养,能够因材施教,教书育人,学生在学习中受到鼓励和尊重;教师有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有教学特色,有人格魅力;课堂体现了科学性、趣味性,注重素质培养;学生思维得以激发,素质教育得到提高,有创新点,学得轻松快乐。但是学生认为在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这也是笔者进一步研究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