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总结范例

中期总结

中期总结范文1

关键词:电气技术;综合应用节能技术;重要性和原则;方式

1综合应用的重要性

就电气技术而言,综合应用节能技术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降低电能生产与使用成本,其是在相关技术手段的利用下,通过提升节能效率来节约电能、缓解国内用电紧张的过程,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通常来讲,电气技术维护着人们日常生活与生产经营的稳定性能,针对不同的用内容其用电需求也会有所差异,诸如:家庭用电量较小,而工业生产用电则非常大。而在维护生产生活用电稳定性的同时,还需要逐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电能消耗量,实现环保节约型用电,不得不应用到节能技术。文章主要是从工业用电的角度出发探讨综合应用节能技术的方式与方法。针对工业技能,自然不能从单一的技术水平与管理控制方面出发对内容进行考虑,还应当严控电能使用习惯,以此降低不必要的电能浪费行为。结合已有经验不难发现,节能控制的重点在于技术保证,有效的技术手段是支撑电气系统节能管控的前提,换言之便是电气技术想要发挥出效果,便需要依靠节能技术。

2综合应用原则

电气技术综合应用节能技术应遵循的原则主要有三点:第一点是节能性原则,这是对节能技术应用在电气技术中最基本的一个原则,其要求工作者必须全方位的对技能技术进行考虑,研发出最适宜工厂使用的节能方案,其中所涉及到的节能技术主要涵盖了节能系统需求以及节能设备需求,此外用以开发投入的资金成本还应当纳入能源消耗量这一范畴,以此全方位的对节能效果进行考虑,最终选择出最佳节能应用方案。第二点是遵循实际性原则,即在综合节能技术实际应用环节,应当从工厂实际出发来选择最适宜电气技术效果发挥的节能技术,如:将某一项节能技术应用到中小型工厂中,存在着资金投入过大的问题,当企业所承担的技术成本压力非常大时,便会出现节能水平与工厂实际发展相互脱离的情况,进而便会影响到综合应用效果。第三点是遵循适用性原则,电气节能技术所涉及到的技术类型多种多样,涉及到的技术含量同样很复杂,针对不同的应用方式和技术形式,在具体的电气技术应用环节,想要综合应用节能技术便需要从电气技术应用的深层面进行剖析,以此开发或者选择出最适宜的一种电气节能方式,实现节能效率最大化。

3有效应用方式

3.1综合应用供配电节能系统。针对供配电节能系统,其实质上可以称作是最基本的一种电气应用技术,具体说来节能型供配电系统开发应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整个电气系统在节能技术的应用下,能够达到最佳节能效果。供配电系统本身关乎着整个电力生产运行状况,与所有的电气技术都联系紧密,因而在此环节想要应用好节能技术,便需要从节能变压器的选择、供电设备功率的提升以及外部电网有效连接内部变压器等三方面着手进行分析与考虑。其中在具体的变压器选择环节,应当根据供配电系统具体的运行情况,选择以节能为主的变压器,这是因为在大量资料文献查阅中得知,国内发电总量中有近1/10的电量是被消耗在变压器运行过程中,因而选择节能型变压器对于节能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3.2节能设备的科学选择与有效应用。在工业生产中涉及到的所有机械与设备均需要消耗大量电能,因而想要综合应用节能技术,科学选择节能设备,有效应用节能设备均非常重要。如:日常生活生产中所涉及到的变频装备、高效电动机、线缆以及照明器件等均能应用好节能技术。首先针对高效电动机,其在具体应用环节所提倡的是节能与高效,通过改变材质能够达到节能目的,这是因为在工业生产环节所使用到的硅钢片、铜绕组等均是构成电动机的主要材料,而这一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均能够起到降低电能转换率的作用,此外还能够提高一定的设备使用效率。3.3增强用电管理力度。综合应用节能技术的一大要求便是科学管理电能消耗,若用电管理不善,必然会增大电能损耗,进而便会影响到电力分配方法、设备操作进程等,最终出现电力损耗等问题。对此,想要有效利用节能技术,维护电气技术运行稳定性,便需要逐步增强用电管理力度,即养成良好的用电习惯和正确的用电方式,防止出现人为影响电能效率,造成电能浪费等问题。此外,还应当科学分配电子资源,有效错开用电高峰期,并结合实际选择最适宜的用电管理手段,科学提升用电管理效率。以上分析了电气技术综合应用节能技术的重要性以及在应用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三点原则,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节能技术应用效率,科学保证电气技术应用的高效与稳定。

参考文献

[1]于洋.探析如何在工厂电气技术中综合应用节能技术[J].科技风,2014(22):108.

[2]赵贫飞.探析如何在工厂电气技术中综合应用节能技术[J].科技风,2015(22):27.

中期总结范文2

一、工作情况

(一)营造创业氛围,浓厚发展环境。利用工作时机,做好惠企政策的宣传和解读工作,加大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强发展经济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达到了强化认识,转变观念的目的,为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营造出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建企业培育库,推动总量提升。持续开展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建立了拟申报规模企业培育库,筛选确定了25家符合产业发展方向、成长性好、创新性较强、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工业企业作为2019年小微企业申报规模企业重点培育对象,并对库内企业进行动态管理。截止目前,新增入规工业企业8家。

(三)拓宽融资渠道,提供资金保障。定期搭建政银企融资对接平台,于3月底组织了农商行、工行等8家银行与69家企业开展了签约,签约资金5.53亿元。同时通过“小微信贷通”、“创业信贷通”等融资平台继续为企业提供发展资金,对有资金需求企业应贷尽贷,截至目前,“小微信贷通”累计发放贷款7327万元,“创业信贷通”累计发放贷款1245万元,通过撬动财政资金,保障企业发展需要,支持企业发展。

(四)围绕中心工作,同步推进建设。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的学习要求,以“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学习为契机,推动各项中心工作开展。党建方面,根据上级要求,积极贯彻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和“五日一体”主题党日活动常态化、制度化,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精准扶贫方面,狠抓脱贫攻坚后续帮扶工作,进一步夯实扶贫基础,已投入3万余元用于挂点村扶贫项目建设。棚改方面,提前完成了2户棚改拆迁签约任务。

二、存在的问题

根据我县机构改革安排,我局属于涉改事业单位目前我局处于人员不足、经费不足等尴尬局面。

1、无主要领导。根据工作安排原主要领导已调任县生态环境局工作,而县里迟迟未安排新任领导或宣布由谁主持全局工作。

2、干部不足。因借调、因病等情况导致在单位上班干部不足,只能维持基本运作。

3、工作经费不足。目前我局已处于工作经费欠缺阶段,第一书记工作经费、精准扶贫常驻队员下乡补贴等相关费用已无法支付,而2018年招商奖励、小微信贷通、创业信

贷通工作奖励经费,相关单位却迟迟不予拨付我局。

4、职能尴尬。根据《机构改革实施方案》我局职能划转县工信局行使,由于目前处于改革僵持阶段,相关职能并未转接,而市中小企业管理局相关职能已慢慢转接到市工信委。

综合以上因素,人员、经费不足等问题势必影响改革阶段相关工作的开展。

三、工作计划

在机构改革未明确前,做好以下工作:

1、培育一批小微企业进入规模行列。根据前期摸底情况,定期对纳入培育企业进行主营业务收入监测,加强与相关企业的沟通,做到能报尽报,能入尽入。

2、抓好企业融资工作。跟踪全县中小微企业融资对接签约资金的落实,提高履约率,完成“小微信贷通”和“创业信贷通”年度目标任务。

中期总结范文3

一、成立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组。为了确保节能工作的顺利实施,我局在年初制定了节能工作方案并成立了节能工作小组,以对我局节能工作进行部署和指导,明确我局节能工作的主要目标,制定了节能工作计划和节能管理制度,为我局节能工作的开展实施提供体系保障。工作组由副局长任组长,、为成员。工作组其主要职责是:主要负责本单位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统计工作,包括制定统计方案、上报统计数据和日常工作、在线考核等。

二、建立健全的统计制度.每月由负责按时上报能源资源消费数据,以及报表的填写,负责数据的审核确保无误后上报省、市系统。

三、开展宣传提高节能意识。1.6月17日,利用宣传周启动仪式暨可回收废旧商品兑换礼品活动,分管领导副局长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开展废旧商品兑换活动。积极宣传“资源有限、再生无限”的理念,引导干部职工形成绿色环保、循环利用的办公和生活方式。

2.动员干部职工绿色出行。6月19日“全国低碳日”当天,我局开展能源紧缺体验和绿色低碳出行活动,动员家离单位近的步行上下班,家离单位远的尽量选择自行车上下班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切实支持节能减排工作。节能统计员参加了县公共机构节能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集中培训。

3.副局长组织观看节能优秀案例宣传片及国管局节能微视频展播。

4.践行垃圾分类活动。组织全局干部职工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学习,并进行了垃圾分类小游戏竞赛。使大家对生活垃圾分类有了进一步认识。

5.发放节能知识宣传单。利用“三城同创”活动发放节能知识宣传单和“一带一路”绿色高效制冷行动倡议书。节能无小事,倡导人人都参与到节能减排中来,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6.要求全体干部职工提高节水意识,广大干部职工在实际生活中做到废水再利用,洗衣洗菜水不轻易浪费,洗衣水可用于冲厕,洗菜水可用于浇花、浇菜等,提高了水的利用率,杜绝“长流水”和“跑、冒、滴、漏”现象。

7.动员广大干部职工减少使用塑料袋购物,提倡自备购物袋,同时向身边的亲朋好友宣传,也动员他们少用塑料袋购物,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减少使用塑料袋,用过的塑料袋重复利用,可作为垃圾袋,在减少使用的同时提高袋子利用率,从根本上减少塑料袋的使用与浪费。

8.6月21日扶贫日,单位拿出600元经费,购买了节能灯炮、印刷了节能宣传画,副局长带领全体帮扶干部发放给部份贫困户及充实村“爱心超市”,宣传、带动村民一同节能减排。

强化节能措施,完成节能目标。今年,我县提出了在2015年能耗数据的基础上人均综合能耗下降8.8%以上,单位建筑面积下降8%以上,围绕这一目标,我们把握要点,切实抓好节约用电和办公耗材是实现今年节能目标任务的关键措施。

1.节约用电。合理设置空调温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室内温度的控制标准,合理设置空调温度。室内空调温度设置夏季不得低于26℃,冬季不得高于20℃,把“每天少开1小时空调”作为一项节能制度,落实到每个办公室。各工作人员要带头自觉执行室内温控标准,要做到室内无人时不开空调,开空调时不开门窗以提高空调能效水平。节约照明用电。办公室、会议室等场所尽量采用自然光,尽可能少开灯或不开灯,室内亮度足够时不开灯;离开办公室要随手关灯,做到人走灯灭,杜绝“长明灯”;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及传真机等办公设备不用时,随时关闭,在长时间未使用及下班后要自觉关闭各类电器电源、减少待机消耗。

2.节约办公经费。一是充分利用网上办公系统,文件起草、修改发放尽量在电子媒介上进行,减少纸质文件印发和使用传真机的频率。二是加强办公经费和办公用品的使用管理,规范办公用品的配备、采购和领用,严格配备标准,尽量选择环保、质优、价廉、能耗小的办公设备。三是严格控制文件的发放范围,准确核定印发的份数,实行双面打印。文件能传阅的尽量不复印,减少复印次数。四是逐步淘汰高耗能的计算机、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大力提倡修旧利废,延长文印设备的使用寿命。

四、加强管理和考核。年初,我局建立健全了单位节能工作相关制度,注重以制度管人管事,如制定了《节能用水管理制度》等,将节能工作纳入日常工作督查事项,对节能工作不到位的股室和人员启动问责制,纳入年终绩效考评,确保节能措施落到实处。

中期总结范文4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假期作业;地理实践

一、引言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在教学建议中,强调加强地理实践,将实践的内涵提升到行动落实的层面,并从提升素养的高度强调实践行动的重要性。具体来说就是让学生“走出去+动手+行动”,在“真刀真枪”的实践中获得直接经验,获得对现实生活的“真”认识、“真”情感,并在认识中获得解决问题的真实能力,最终获得独立认识世界、独立生存的本领[1]。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Learning,简称PBL)是在真实的情境中,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在教师精心设计任务的基础上开展较长时间的开放性探究活动,最终实现有意义的知识建构和提高自身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2]。假期是学校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整个高中学习阶段,学生的假期有3个寒假、2个暑假、以及节假日和周末,校外自主时间较多。将项目式学习与假期作业相结合,将学生传统被动式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项目式自主学习方式,既能强化学生在校掌握的知识,又能提升个人实践能力。今年暑假,笔者给高二地理选修班的学生布置了一项基于项目式导向的假期实践作业——调查“居民小区垃圾分类”。

二、制定项目实施指南

我国在2001年开始引入项目式学习方法,其中刘景福、钟志贤在《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研究》中全面介绍了该学习模式,及其理论基础和操作程序等。文章提出基于项目学习的操作流程,即选定项目、制定计划、活动探究、作品制作、成果交流和活动评价六个步骤[3]。本文根据以上六个步骤,将项目实施分为三个阶段:项目前期阶段(包括项目启动、项目准备)、项目中期阶段(项目实施)、项目后期阶段(项目总结),并以此制定了“项目实施指南”,来阐释具体项目操作流程、可进行的实践活动举例和设计意图。

三、应用研究

1.项目前期阶段——启动准备

项目前期的启动与准备在教师的支持下进行,通过教师引导全体学生思考,在校时即能完成该部分工作。根据“项目实施指南”,将前期阶段制定为一张“垃圾分类前期项目明细表”。

2.项目中期阶段——实施

中期阶段全程由学生自主实施,教师借助微信、QQ等方式提供一定支架,根据“项目实施指南”,制定“垃圾分类项目中期实践步骤及教师支架表”。

3.项目后期阶段——总结

假期结束学生回校后,召开一次总结大会,每个组派代表对全班就本组的调查情况进行说明,并回顾项目历程,说出所遇到的困难,并对他组的成果谈谈自己的启发。最终评选出“最佳项目小组”及活动中有亮点表现的“项目之星”,在活动中教师仍然提供支架帮助。根据“项目实施指南”,制定“垃圾分类项目后期实践步骤及教师支架与部分成果展示表”。

四、结论

中期总结范文5

关键词:项目化;创新能力;培养;实践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塑造一支能够应对未来挑战的人才队伍,是我国当代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创新能力”是人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设想、创造新事物、开拓新生活的能力,与后天的环境、所受的教育和个人的努力成正相关,需要不断实践。而当前高校培育的对象主要是“90后”的大学生,他们有着鲜明的代际特征:个性独立、思想开放、理性务实、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一方面追求自由平等,表现出需求的多元化,另一方面团队集体意识差,社会责任感不强。高校辅导员承担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发展指导、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事务管理的工作职责,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工作面广量大,常常被各种事务缠绕困身[1]。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隶属于文科学院,除具备全国高校大学生代际特征和学生工作性质的共性之外,大学生善于思考、思维活跃、喜欢新奇、乐于表现,成才愿望迫切,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作为理工科见长的高校,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是一个小单位,辅导员编制少,以兼职为主,并且流动比较频繁。面对思维活跃、个性张扬的当代大学生,在辅导员人手特别紧张的情况下,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深入研究育人工作思路与方法,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增强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成才的各种需求,是摆在学生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面对新形势,如何创新学生工作模式,引入科学的管理理念,全力以赴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整个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项目化管理是管理学领域的新理念,将其引入学生培养工作,对于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并培养学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设想、创造新事物、开拓新生活的创新能力,增强团队凝聚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显著的作用。

一、项目化管理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中的内涵意义

项目化管理是当前管理学界的一个研究热点,已被众多企业应用于管理实践。项目化管理是以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通过一个临时性的专门组织(项目小组)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实施、指导和控制,以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项目目标的综合协调与优化,最终实现项目的预期目标。项目化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以具体的项目带动人力、物力的整合,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人员合作。将项目化管理应用于学生工作,实施项目化运作,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抓手,是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新思路。凡是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精神文明素质,有利于塑造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利于拓展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的活动,都可以作为项目化运作的对象。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工作项目化管理,就是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创业就业、校园文化建设等学生工作的具体活动视为项目,对其内容进行项目设计,通过申报指南、立项申报、立项批准、项目运作、中期检查、结题验收、总结评比等程序,建立项目规划、项目实施以及项目考核评估的完整体系,形成“项目—品牌—事业”的发展模式,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复合型青年人才[2]。在学生工作中推行项目化管理模式可以更大程度地淡化组织行为,给青年大学生成长的时间和成熟的空间,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力;给予所有学生组织及个人施展才华的平等的舞台。通过市场化的竞争机制和目标管理,培养项目小组成员在自我设计、自我完善的过程中独立、缜密、勤于思索的能力,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主创新能力,给学生更多可以发挥个性和创造性的空间,为学生搭建成长的平台,以推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项目化管理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中的特点优势

第一,主动创造性。传统的学生工作模式具有较强的行政倾向,辅导员是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是活动的实施者,二者之间的关系往往较为生硬。很多活动都是“旧瓶装新酒”,形式单一,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效果不明显。实行项目化管理后,学生由单纯的被动实施者变为集组织者、实施者为一身的主体,主人翁角色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体现。活动创意来源于学生,更能贴近学生的需求,各项工作的开展也就从“要我做”变成了“我要做”,从根本上广泛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实践者,改变了目前学生活动的“二八”现象。另外,项目化管理模式的竞标过程,进一步开拓了思路,丰富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使活动的空间更大、创意更新、主动性更强,为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力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3]。第二,先进科学性。项目化管理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先进性、科学性。一是目标明确。项目申报有详细的项目运作计划,要事先进行项目风险评估并制定应急方案,而且项目小组成员也有明确的分工和协作机制,可以保证项目按质、按量、按时完成,改变了以往辅导员出智慧、学生具体完成的不足,从一开始学生就必须独立自主地调研思考。二是资源优化。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是项目化管理的基本原则,项目化管理不是以组织为纽带,而是以项目为纽带,充分整合利用了校内外的各种资源,最大程度地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人员的有效合作。第三,竞争激励性。引入市场化的竞争机制与管理理念是项目化管理的一大特色,尤其体现在立项申报、总结评比两个环节,充分保证了项目完成的质量和效率。只有在主题性、创新性、可行性、影响力、活动成效、经费预算、应急方案等方面具有竞争力的项目,才能从众多的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并获得立项。这就对项目小组成员,特别是项目负责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能激励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策划主题明确、意义突出、创意新颖、可行性强的活动。而在总结评比环节对项目进行考核评估,奖励优秀项目并进行成果展示,可以激励学生在竞争机制下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项目实施、项目总结的过程。

三、项目化管理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中的组织实施

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项目化管理的实施程序,包括申报指南、立项申报、立项批准、项目运作、中期检查、结题验收、总结评比等环节。成立了由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担任组长,学院团委书记担任副组长,辅导员、学院大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主席、素质拓展中心主席、学生代表等共同组成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项目化管理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项目化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全院大学生项目化管理的规划、宣传动员、申报指南的、项目立项的批准、运作期间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中期指导培训、成果汇编和总结评比等一系列工作。具体做法是:年初,项目化管理领导小组进行充分调研和论证,结合学校与学院工作、社会环境和学院学生工作实际制定下发《关于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中实施项目化管理的工作方案》,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项目化管理申报指南,面向学生组织及个人开展立项动员;学生成立项目小组,根据立项指南进行具体项目的策划,提交立项申请书;项目化管理领导小组对立项申请书进行评审,召开立项答辩会,确定立项结果;获得批准的学院预支部分经费,按照计划进行运作;9月份项目化管理领导小组在项目管理过程中进行中期检查并提出指导意见,以确保项目能够按计划高效有序地进行;项目结题后由项目化运作领导小组审核验收,对验收合格者下发剩余经费;年末,项目化管理领导小组组织全部项目的总结评比,总结经验与不足,对优秀项目进行奖励,将有特色、有长效的项目发展为精品项目、品牌项目。此外,在项目化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引入风险评估机制,在立项申请和中期检查两个阶段分别对项目进行风险评估。项目小组须在立项申请书中注明项目运作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应急方案,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项目化管理领导小组在进行中期检查时,如果在综合考察的基础上判定项目无法继续进行下去,应立刻中止该项目,以避免更多的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浪费。

四、结语

总之,项目化管理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提供了新载体,开辟了学生成长成才的新途径。项目化管理作为新的工作抓手,激发了大学生创新热情,进一步搞活了大学生素质教育,使大学生真正成为大学生活的主人和实践者,使学生工作充满源源不断的生机和活力,培养了大学生创新能力,更好地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继元.社会新常态下的高校学生工作特征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6(7):40-42.

[2]姚敏.项目化管理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与实践探索———以安徽工业大学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3):62-65.

[3]冯刚.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7(7):25-29.

[4]林志东,王忠.以“项目化”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J].中国大学教学,2009(3):36-37.

中期总结范文6

青年科研管理工作者一般都是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硕士、党员,他们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较高的知识结构,因此有能力担负起学科团队、课题组、科研一线人员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无论是院级科技处还是所级领导必须给予其最大的信任,要敢于并善于把重任交给他们。在工作中不怕出现问题,一旦出现问题也不用急于去批评否定,而是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每每解决一个问题就会积累一点点经验。青年科研管理工作者会善于在工作中总结,在总结中工作,经过时间的考验,青年科研管理工作者终会发生量的改变和质的飞跃。青年科研管理工作者和其他所有的年轻人一样满怀热情这种热情,终将绽放在工作中各个方面,体现在科研项目的日常运作、科研项目的申报、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的申报、监督科研任务书的落实、编写科研工作总结汇报等过程中,青年科研管理工作者会积极协调,使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尽量保持一致。在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下,信息化时代带来的不仅是日新月异科技研发,还有与时俱进的科技平台的创建、科研项目数据库的建设、新科技软件的实施等等新产物,相对一些年长的科技管理工作者,青年科技管理工作者更具优势。

2对提高青年科技管理工作者业务能力的对策

2.1提高写作水平,多读多写多练

科研管理工作者不能忽视写作能力。写作体现在科研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就很难开展工作。而写作水平的提高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要把写作当做一种习惯,当习惯变成自然的时候,科研管理工作中的写材料任务就不是一项任务了,而会变成一种乐趣,处理起来就能游刃有余。

2.2要善于总结

总结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环节。总结对青年科研管理工作者尤为重要,它是对以往工作实践的一种理性认识。是对过去前人工作的一个概括归纳,通过总结能发现新的观点,掌握新的方法,塑造新的想法,得到新的启迪。可以更加正确认清工作中的优点和缺点不足,能进一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犯错误和提高工作效益。对于青年科研管理工作者,只有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分析、反省和思考,才能逐步积累工作经验,提高业务水平。

2.3科研项目管理采取全程监督项目管理是关键科研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在科研项目管理上采取全程监督管理通过开展项目申报答辩质疑,组织所学术委员会专家进行论证,从科研项目的立项—签订合同—项目中期管理包括经费管理和中期执行检查—项目后期管理包括提交验收申请、核对任务指标、组织鉴定验收和科研成果的申报与转化。对已实

施的课题要强化管理,统一上报年度科研计划,根据生产发展及时修正补充,确保科研任务的顺利完成。

2.4增强青年科技管理工作者综合能力

在科技管理工作中要想有所作为,必须提高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包括很多,比如院级领导分配任务后的执行力、遇事处理事情的决断力、在十字路口的选择力、组织协调力等平时善于储备这些能力,有意识地培养这些能力,对青年科研管理工作者的科研管理工作是有驱动力的。

2.5不断学习,提高知识层面的深度和广度

青年科研管理工作者要始终把“活到老、学到老”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只有不断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的人,才能解决知识恐慌和不断创新。要始终坚持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这样一个原则。只有具备了广博的多学科交叉知识结构的管理人员,才能把握当今学科领域的前沿动态,才能在研究方向广、研究领域深的农业科研课题中,正确将科研一线人员的意图和科研思路导向高水平研究。也只有学习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政策管理水平,提高科研管理的档次和研究水平。

2.6加强分析整合复杂信息以及利用各类信息的能力

科学研究对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青年科技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科研管理人员应有较强的综合业务水平、整合复杂信息的能力。科技管理办公室作为信息的集散地,每天都面对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大量信息,整合利用好这些信息资源,是青年科技管理者的一项重要职责。加强整合能力能够将科学研究任务、项目、经费、成果、等多重科技管理任务统筹兼顾,有利于处理由于多重任务或新增任务带来的矛盾。

2.7管理方式艺术探究

只有科学的方法才能推动工作顺利开展,要做到忙而不乱,紧而不急。青年科研管理者应该勤于思考,要分清轻重缓急,要统筹兼顾。对于年轻、资历较浅的科研管理工作者如果不讲究方法,不讲究管理艺术,会滋生一些不满情绪,有些事情会弄巧成拙。把握一种科学的技巧和方法非常必要,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方法相结合,带动科研工作的全面发展。

2.8加强制度化管理,使科研工作能够顺利保质保量完成

青年管理者在工作中只有掌握并遵循制度下管理行为的科学规律并依章照程行事,才不会造成管理行为的个人主观随意性。要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对工作中长期行之有效的办法要加以理论升华,固化形成新的制度。要善于总结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制度建设加以解决。改进工作,制度建设是基础,落实制度是关键,只有制度的落实才能使科研管理工作更趋科学化、合理化和规范化。

2.9创造良好的硬件环境

定期组织省内外同行专家举办讲座交流会,召集科研工作一线人员开展青年座谈会,交流新想法,新思路。每年定期举办青年论文交流报告会,课题中期举办中期课题进展报告等等通过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报告,营造出学术氛围,活跃学术思维,令青年人的研究思维的火花在特定的平台迸发。这样可以更好地带动所青年科技工作人员的学术研讨热情,并促进跨学科、跨领域的交流与交叉。

3结语

中期总结范文7

关键词:“双一流”高校;研究生培养;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特色学科

研究生培养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我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效果,而且关系到大学人才培养能否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是关乎国家希望和未来的大问题。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国发〔2015〕64号)[1],为我国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指明了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其中研究生培养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一环,因此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成为建设“双一流”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2]强调,要加强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对高等学校的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上述背景,以地方“双一流”高校武汉纺织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对纺织科学与工程特色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现状进行调研分析,针对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构建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以达到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目的。

一、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现状

在研究生论文质量管理方面,部分高校往往将管理的重点集中在研究生课题的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毕业论文“盲审”及答辩四个环节。由于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及研究生群体素质、价值观的变化,从近几年我校(武汉纺织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实际情况来看,仅仅依靠上述四个环节并不能有效保障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通过对近几年毕业论文答辩成绩、论文盲审结果、研究生督导中期检查及毕业论文抽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对影响研究生论文质量的因素进行分类整理,归纳出以下几个影响比较大的因素:

(1)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必然带来生源质量的参差不齐。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是一个特色鲜明的学科,相对其他学科而言,总体上报考研究生的考生数量偏少,选拔余地有限,优秀生源第一志愿报考比例不高等因素制约了研究生生源质量。

(2)开题报告把关不严。从毕业论文“盲审”专家反馈的意见可以看出,在论文选题的科学性上存在着空泛等问题。如果在开题报告环节进行严格管理,这些问题完全可以发现并加以改正,不会在论文完成之后才被发现。

(3)论文规范性差。主要体现在论文的中英文摘要用词不当、参考文献的引用不规范、图表清晰度差、图表标注不规范等,还有些论文整体结构不合理,层次不分明,逻辑性不强,没有很好地体现研究生的科研能力。

(4)论文创新性不足。在论文中应用新技术、新方法不够,难以形成课题的创新点,实验部分简单重复,缺乏新意,导致论文质量不高。

(5)工程型硕士学位论文整体质量比学术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低。原因是多方面的,学院初期招收的工程硕士学制为2年,课题研究的时间比较紧;部分工程硕士是在职学习,毕业论文环节时间得不到保障;部分指导教师缺乏对企业工程的了解,难以满足对工程硕士培养的要求。

(6)导师对研究生指导不够。有的指导教师由于忙于科研或其他原因,对研究生进行指导和监督不够,导致论文的创新性不足等问题,影响了论文的质量。

(7)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部分学生对自己缺乏人生规划,价值观发生变化,只求毕业能够找到工作,对课题研究缺乏动力,论文质量自然不高。

二、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1.提高生源质量针对研究生生源质量问题,我校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自2015年起加强了研究生招生工作。首先,出台了吸引优质生源的政策,例如在新生奖学金等方面实施政策倾斜;其次,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在校内及校外举办讲座及宣讲会,鼓励优秀毕业生报考;再次,在复试过程中加强对考生基础理论知识及学术能力考核,通过复试环节的筛选,保障生源质量,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打下基础。

2.建立导师集体指导体制,强化第一导师主体责任的管理机制保障研究生论文质量的关键在于指导教师。学院根据学科发展,建立以第一导师为组长、科研团队成员为小组成员的集体指导体制,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实施集体指导。强化第一导师的主体责任,明确规定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为第一导师,研究生培养档案材料等需要第一导师签字;同时加强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对第一导师的考核。采用上述集体指导体制,不仅能够发挥指导小组的群体指导优势,有利于研究生扩大专业知识面,形成更宽广的学术视野,提升研究生论文的质量,而且刚毕业的博士教师能够学习到指导研究生的经验,在传帮带的作用下青年教师得到锻炼和发展,有利于学术梯队的快速形成。

3.构建多层次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

(1)成立研究生工作小组,建立研究生论文质量管理机制。学院成立由分管研究生工作的副院长任组长,资深教授、教学督导等组成的研究生工作小组,负责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及监督。首先,建立奖惩制度,对省级、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及其指导教师给予奖励,对于指导不力的导师,取消其招生资格;其次,在现有的研究生学位论文毕业标准的基础上,将毕业标准适当提高,把发表高水平论文作为毕业的必要条件之一;再次,规范研究生培养过程相关制度,把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各个环节纳入规范管理,形成研究生工作小组与指导教师参与、研究生培养过程与研究生论文评价相结合的质量管理机制。

(2)实施研究生导师招生资格审核及导师考核。为加强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在《武汉纺织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工作实施细则(修订)》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武汉纺织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管理办法》(武纺大研〔2016〕16号)精神,从2016年开始,我校实施研究生导师招生资格审核制。每年对指导教师近5年承担的科研项目及科研经费进行统计核实,承担科研项目且具有一定科研活跃度的导师方可招生,从制度上对导师的指导水平及研究经费提出了高要求,确保教师有足够的经费供学生开展研究工作;同时,结合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实际情况,规定每位导师能够指导研究生的最高人数为5人,保证每位导师有足够的时间与研究生交流,进行面对面指导。在资格审核过程中实行一票否决制,在学术道德、师德等方面存在问题的教师不能参与审核,审核结果及时公示,保证资格审核结果的公开、公平、公正。

(3)加强研究生论文过程管理。一是严格论文开题论证。研究生论文开题是对所研究领域及论文选题的总结,基本决定了学位论文的学术性、创新性和应用性,是提高论文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避免导师自己组建开题论证小组而出现走形式的弊端,开题报告由学院统一组织进行,研究生工作小组邀请学校的研究生督导一起参加研究生开题论证会。严格按照学校及学院对开题报告的要求,对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在选题、研究现状综述、研究方法及研究计划等方面进行论证。对不符合基本要求的开题报告退回修改,在规定时间内重新申请开题。二是进一步完善研究生中期检查。研究生中期检查往往不被重视,有的导师认为,只要按时完成毕业论文,中期检查可以走过场,造成研究生毕业论文“双盲”评审不合格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在思想上提高导师对中期检查的重视。中期检查采取文字材料及座谈等形式进行,主要检查及监控两个方面:①研究生论文的进展情况,是否按照开题报告的研究计划及时间节点完成,在技术方案及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研究经费是否充足等;②导师的指导情况,导师应该对研究生论文研究过程进行全程指导,导师与研究生是否定期见面沟通交流,研究生遇到的研究问题是否得到及时指导等。中期检查后,研究生工作小组根据检查情况进行整理分析,对于共性问题及时反馈到学院及研究生处加以解决,并跟踪问题解决情况;对于个性问题,及时反馈到导师或研究生班主任,发现问题及时补救;对于个别导师大部分精力放在横向项目及科技兼职活动上,无力指导研究生写出高水平论文的,及时加以预警,限期改正,否则取消导师资格。三是全面实施“五审二制”,提高论文评审公平、公正性。“五审”是指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必须经过导师审阅、学院督导审阅、研究生论文“机审”、校外专家评审、学位委员会审核。经过导师审阅及督导审阅的论文,学院集中后提交研究生处,由研究生处统一进行“机审”,结果符合要求后再送到校外专家进行评审,即“盲审”,送审论文要求隐去能够识别学生及导师姓名等信息,“盲审”不合格的论文不能参加答辩。答辩结束后,学院组织学位委员会严格按照研究生毕业论文规范及学位授予条件的要求,对所有研究生论文进行审核,并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评选出优秀硕士论文。“二制”是指全面推行论文预答辩及“盲审”制度、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分析总结制度。通过“五审二制”的实施,规范和完善评审和答辩程序,保证学位论文评价的客观公正性,通过问题总结和反馈提升研究生论文质量。

(4)优化硕士学位论文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反馈机制。对硕士学位论文评估指标体系不断进行修改完善及优化,使论文质量的评估有依据,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研究生论文质量水平的高低。同时,将质量监测的结果及时反馈到研究生处、学院及导师,不断完善研究生论文各个环节的质量监测,提高研究生论文质量。

三、结语

本文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具体建设方案。只要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力量,以导师的精心指导为主,加强研究生管理职能机构对研究生教学秩序的管理、督导和检查,就能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稳步提升。经过几年实践,学院的研究生论文“盲审”双优秀率提升,“盲审”不合格率明显降低,论文质量明显提高,该保障体系有效提高了研究生论文质量。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64号[A/OL].

中期总结范文8

1.规范性强,填写有“法”可依。

“样表”对以往过程文件中一些容易混淆的名称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和明确,均做出统一规定和注释。

2.示范性好,大量减少师生反复修改而增加的工作量。

工科学院毕业生文字能力普遍偏弱,Word软件使用不熟悉,导致过程文件中字体不统一、文字大小各异等,教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反复给学生讲解修改,很难集中时间和精力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内涵进行指导。“样表”对各个部分填写内容的字体要求、文字大小、行间距、参考文献格式等做了详细的标注,一目了然地展示给师生,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节约了师生大量的时间,实践证明,今年的毕业设计(论文)过程文件的规范性显著提高。

3.填写内容更加清晰明确,避免填写内容过于空洞。

以往的工作表格对学生任务有规定,而对专业负责人、指导教师的填写意见往往没有要求,很多时候都是填“同意”或“审核通过”,甚至有的文不对题。“样表”对该部分内容的填写要求做了明确规定,引导教师从合理的方面去评价学生的工作。

4.学生成果要求更具体,成果质量有保障。

以学校对毕业设计(论文)相关成果要求为基础,针对建筑工程学院5个专业的各自特点,“样表”又对各个专业作了更具体的规定,促使成果质量的提升。如建筑学专业成果要求:(1)设计图纸不少于15张,A3版面排版(不包括封面、目录、设计说明),报优的同学必须有4张A1展板。(2)设计说明书字数不少于4000字,团队项目设计说明书字数不少于8000字,要把相应的图纸成果穿插到说明书中去,要图文并茂。(3)遵照学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相关要求进行撰写和排版。

二、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启动阶段做好师生动员等准备工作,召开三个会议

1.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启动会议。

会议主要是对当年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行部署,同时检查准备工作情况、协调工作困难、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等。参会人员包括全体院领导、正高职称教师、实验中心主任、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和教务工作人员,体现出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重视度。

2.新进教师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培训会会议。

主要针对学院新进教师和外聘教师,由教学院长对毕业设计(论文)各阶段工作进行讲解和明确要求,教学秘书对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的操作进行讲解培训,让该部分教师尽快进入工作角色。

3.毕业设计(论文)学生动员会。

会议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毕业设计(论文)的意义、目的、步骤、内容以及各阶段的任务和纪律,让学生足够重视毕业设计(论文)。会后指导教师和学生见面,指导工作正式开始。

三、全过程监控,各阶段措施得力保质量

1.重视选题工作。

提倡教师将科研课题给学生真题真做和结合生产实践完成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做到一人一题,团队项目选题要保证既有合作内容又有独立完成的任务。重视选题更新率,更新率不能只是个统计数字,落实更是关键。专业负责人要对教师申报题目的难易程度、广度、深度、工作量及合理性把好第一关。选题完成后,学院组织教学委员会、二级督导,对选题的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及可行性进行审核,确保选题质量。

2.重视中期检查工作。

各专业分别抽取10%的学生进行中期答辩,同时有报优意向的同学必须参加中期答辩方能取得评优资格。其他没有参加中期答辩的同学应在场旁听,并接受指导教师的中期检查,填写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表,上交中期成果。学院专门设计了中期检查答辩表,要求学生在答辩过程中陈述前期的工作进展,后续工作计划和预期达到的成果,有效保证了后续工作的进度和质量。

3.重视答辩工作。

要求各专业对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原则上每个答辩小组不少于4位专业教师,其中至少有1名高级职称教师担任答辩组长,每位学生汇报10分钟,教师提问10分钟左右,学生答辩10分钟,答辩秘书要做好详细记录。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要求二次答辩,先进行小组答辩,再按评优比例确定部分学生参加大组答辩,评优答辩组全部由高级职称教师构成,最后成绩总评由答辩委员会确定,同时评选出学校及学院的优秀毕业设计(论文)。

四、细化规章制度,针对新问题及时出台补充规定

1.为了更有效的管理,做到权责分明。

在学校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的基础上又制订了《建筑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实施细则》。明晰了毕业设计工作中,系、教研室、专业负责人和指导教师的工作职责,如对指导教师的要求包括:(1)对学生每周至少进行一次面对面的答疑和指导工作,跟踪毕业设计(论文)进程与质量,做好指导记录工作,应避免记录过于简单,以备学院检查。(2)指导学生按照学校统一格式正确撰写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或计算书,同时各阶段材料从系统导出并认真核对,格式按照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样表填写。(3)如果学生有弄虚作假、抄袭别人成果或由其他人代替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情况,指导教师未发现且同意提交答辩,一经查出,学院将扣除该指导教师本环节一半工作量,等等。

2.针对新问题特别是毕业实习结束后,学生在各自实习单位继续实习或者准备研究生复试等方面原因而未能及时返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