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交流材料范例

中班交流材料

中班交流材料范文1

关键词:幼儿教育;户外游戏;混龄教育

素质教育需要从娃娃抓起,因此幼儿教育也是素质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幼儿园游戏教育的形式越发多元化,而混龄户外自主游戏活动可以不受时间及年龄的限制,满足不同阶段幼儿的需求,能够促进他们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升,这对于幼儿的发展而言具有积极意义。

一、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活动的开展现状

虽然目前大多数幼儿园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以户外游戏活动为主,但是混龄教育模式还不够成熟,教师依然过度关注幼儿的安全问题。所以,幼儿教师开展游戏教学活动的思想会比较片面,活动时间及运动量的安排方面缺乏合理化。另外,有些幼儿园的户外活动设备不够完善,导致教师所设计的活动内容比较单一,再加上部分教师的游戏活动经验有限,致使设计的游戏活动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与此同时,还有一些幼儿教师的教学思想比较落后,没有与时俱进,缺乏开发与利用新资源的思想,同时能够在游戏活动中使用的器材种类较少,幼儿每天都在反复运用同样的器材,这容易导致幼儿产生乏味感,逐渐失去参与游戏的兴趣。幼儿教师无法开发新的游戏内容,不但会影响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还会阻碍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提升。

二、开展幼儿园户外混龄自主游戏活动的优势

( 一 ) 有利于促进幼儿的身心成长

混龄自主游戏模式可以使幼儿体验到游戏的乐趣,强身健体,提升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获得全面的成长发展。同时,混龄自主游戏模式与同龄游戏模式相比更利于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成长需求,能够促进大童自发照顾小童,促进游戏活动的正常开展。此外,运用混龄自主游戏模式,还可以增强异龄幼儿间的互动性,使其互相影响,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 二 ) 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

在混龄户外自主游戏活动中,能够为幼儿创建良好的语言环境,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而幼儿会运用日常教学中教师所教授的社交礼仪与其他幼儿进行交际,他们会在参与混龄自主游戏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及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积极主动地参与互动交流,提高社交能力。

( 三 ) 有利于促进幼儿的互动发展

一直以来,评价的主体都是教师,但这样的评价结果却不够客观、真实,并且也会令幼儿在评价中产生束缚感,影响幼儿的个性发展。而开展混龄自主游戏活动,可以使大龄幼儿、同龄幼儿、小龄幼儿及教师进行有效的互动,使他们在游戏互动中更加自由自在。幼儿在与不同年龄的对象互动时所表现出的语言、行为也各不相同,而这更利于促进幼儿的多元化发展,同时也会令对幼儿评价更加多元化,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出幼儿的实际发展境况,使其更加深入地认识自己、完善自己。

( 四 ) 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混龄户外自主游戏活动主要强调了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更利于幼儿的自主化发展。小龄幼儿往往会在混龄自主游戏中模仿大龄幼儿,主动去尝试不同的事物,树立自信心;而大龄幼儿在与小龄幼儿的互动中则会给予耐心的指导和关照,在游戏互动中扮演“大哥哥”“小老师”的角色。因此,在混龄自主游戏活动中,无论是哪个年龄层的幼儿都能够组织并参与游戏,有利于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开展幼儿园户外混龄自主游戏活动的策略

( 一 ) 根据不同年龄的幼儿开展不同的游戏活动

混龄游戏是指不同年龄的幼儿参与不同类型的游戏内容。所以,在游戏设计前,需要对参与活动的指导教师给予系统性的培训及科学的理论指导,同时要注意游戏设计的内容及活动安排必须按照教育目标去实施。游戏活动内容的设计要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为前提,结合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发展特点合理制订目标,并使幼儿在游戏中充分释放天性,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活动中,获得良好的身心健康发展。在混龄游戏活动中,幼儿教师需遵循三个原则进行指导。首先,以小班为活动开展的基础核心,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掌握跑、爬、跳等基本能力;其次,在活动发展中,应引导幼儿在上述基本行为能力的基础上掌握更多的方法、技巧,提升幼儿的协调能力;最后,在快速提效阶段,设置的活动内容需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提升创造能力、思维能力、社交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 二 ) 科学规划活动区域,合理选材

在幼儿园混龄户外自主游戏活动的设计中,需注重因地制宜,要科学规划活动区域、合理选择活动材料,这样才能构建出趣味的活动空间,选择出吸引幼儿目光的活动设备及材料,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使幼儿主动进行游戏探索,继而提升教学质量。开展户外自主游戏活动必须注重因地制宜,而想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在活动区的规划以及材料的选择时对活动场地进行实地考察分析,进而为确保活动区域的科学规划奠定基础。幼儿教师需要为幼儿营造出良好的活动氛围,准备好草坪、塑胶软地、香樟树林等活动设备,同时还要准备绳索、轮胎、毛竹等相关材料,并用绳子编织成网绳、轮胎的秋千、软梯等设备,以满足幼儿在自主活动中的基本需求。除了要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外,还要为幼儿构建出良好的游戏环境,注重游戏功能的划分,如“动物园”“沙滩寻宝”“欢乐农场”“采摘园”“涂鸦”等多种功能,幼儿可以结合自身的喜好去选择游戏区域,使幼儿在参与游戏、探索游戏的同时提升各项能力,培养综合素质。

( 三 ) 运用以大带小,实现以小促大

在幼儿园混龄户外自由游戏中,由于幼儿的年龄段分为大、中、小三个层次,所以教师需要在教学中运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引导大龄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起到带头作用,运用以大带小的形式鼓励幼儿自主进行户外游戏活动,使他们在混龄教育模式中充分体验到游戏的乐趣。例如,在进行户外游戏中的军事性模仿训练时,需要幼儿模仿军事训练中爬草地的项目,而为了丰富游戏内容,教师还可以加入一些过障碍物、炸碉堡等环节,进一步提升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但是,在游戏活动开始前,教师需要精心做好训练场地安排,由于大龄幼儿已经熟悉了游戏规则,这时教师可让大龄幼儿带领小班、中班的幼儿参与到游戏中,让他们在游戏中扮演“小老师”的角色,发挥带头作用。在引导小龄幼儿的教学中,一定要确保游戏内容的多元化,着力满足他们的求知需求,让幼儿能够在自身兴趣的驱使下自行选择游戏项目。幼儿教师应在混龄自主游戏中积极引导幼儿参与游戏活动,使其获取游戏技能。如在游戏场地的构建中,应先搭建一些大龄幼儿熟悉的活动区域,从而发挥大龄幼儿的带头作用,使他们在实际的游戏教学活动中能够带领小班、中班的幼儿进行自主游戏,如搭积木、接力赛跑,让这些中小班幼儿可以得到大班幼儿的指导与帮助,更好地完成游戏任务,而教师则需要从旁引导即可。

( 四 ) 合理指导,鼓励幼儿自主创新

教师作为幼儿园混龄户外自主游戏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应给予幼儿正确的评价,从而调动起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同时,作为活动区域的负责人,幼儿教师还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与耐心的态度,以温和的心态来对待每一名幼儿,在面对能力较强的幼儿时,教师要给予肯定的评价,在面对能力较弱的幼儿时,教师应给予更多的鼓励,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在混龄游戏活动中,教师应明确活动的全员性,并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做出合理调整。例如,在“保龄球”游戏中,由于小班的幼儿年龄较小,能力有限,不能用纸球推倒保龄球,所以不能以同一起点开展游戏。教师可将起点线设定为两个标准,一种起点线靠近目标,以便于小龄幼儿进行游戏,一种起点线则按正常标准,以适用于大龄幼儿进行游戏,在游戏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组织者、观察者,同时也是参与者,和幼儿一起享受游戏带来的乐趣,而幼儿也会因教师适时的支持引导而信心倍增。又例如,在“涂鸦”游戏中,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实际特点,设计出不同距离、不同高度的涂鸦黑板,让幼儿根据自身的能力来选择涂鸦。通过整个游戏过程,教师可以充分了解每一名幼儿的发展水平,并做出具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幼儿能够根据自身的能力去选择适合自己的游戏活动,进而实现理想的活动效果。

( 五 ) 将游戏与知识相融合

幼儿园户外混龄自主游戏活动不仅是一项单纯的游戏形式,同时也可以融入不同领域的内容,将其转化为一种提升幼儿心智、脑力、体能等为一体的教学方式,继而帮助幼儿在获取游戏乐趣的同时掌握更多的知识,提升自身的认知能力与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成长。例如,教师可以在游戏的解锁环节中引入数学知识。在游戏开始前制作一些数字卡片,里面包括点卡、算术题卡及数字,然后让幼儿根据图片找到带有数字 7 的卡片。小班和中班的幼儿由于能力有限,只能寻找带 7 的卡片或点卡,但 7 的点数较多,存在一定难度,所以需要小班与中班的幼儿认真数,以此提升幼儿的点数技能。而大班的幼儿已经熟练掌握了点数技能,所以需要寻找算术提卡,通过计算加减法获取答案,这样不但提升了幼儿的计算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在这样的游戏中,既巩固了幼儿所学的知识,又使其获得了更好的游戏体验。

( 六 ) 制订合理的游戏规则

为了促进混龄户外自主游戏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需设置合理的游戏规则。在设置游戏规则时,需要在幼儿的互动需求基础上确保活动能够有序进行,以促进游戏活动的顺利开展。例如,在户外自主游戏中的拼积木、搭房子的环节中,教师为了确保幼儿都能拥有充足的游戏材料,要求幼儿不可随意抢夺他们的材料,尤其是大龄幼儿不可抢夺小龄幼儿的游戏材料。同时,教师也应在游戏开展过程中把握好幼儿的游戏时间,注重观察幼儿的注意力是否在游戏中,尽量引导幼儿集中注意力,以确保幼儿能够专注于游戏过程中,避免因幼儿分散注意力时发生磕碰、摔倒等安全性问题。然而,为了促进幼儿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组建游戏小组,并做好分工,使每一名幼儿都有自己负责的项目,由此将各自的游戏材料整合在一起,让幼儿以组为单位进行积木拼接比赛,这样不仅促进了幼儿间的互动交流,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在这一游戏活动中,幼儿教师应善于观察幼儿的合作情况,注意幼儿间的互动性与合作意愿,并鼓励他们主动与不同年龄的幼儿交流讨论,引导幼儿通过有效合作完成积木拼接任务。

四、结语

中班交流材料范文2

关键词:混龄活动;爱心教育;实践探索

就目前幼儿的实际情况来看,现在的孩子都是家中一宝,并且受每个家庭一个孩子的影响,现在的孩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生长在温室中,无法面对外面的风风雨雨,“自我为中心”比较严重,不懂得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在做事方面都比较自私,没有团队意识,不会用和善的语言包容、宽待他人,自理能力较差,叛逆情况严重,不懂得协商的概念。因此,幼儿园是改善学生习惯的重要场所,需要幼儿园与家长共同努力改变现状,幼儿园除了要创新教学理念外,还要帮助幼儿树立良好的生活、作息和学习习惯,那么如何在日常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以及针对所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教育呢?幼儿园教师发现,将幼儿大班、中班以及小班的学生放在一起,组织活动,创造机会让幼儿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相处,交往、互动,教师发现,混和在一起的活动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每一个幼儿,有利于幼儿的发展。近年来,幼儿园一直在探索新的教学方式,通过多种混龄活动可以改变幼儿的交往方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此外,在幼儿智力发展方面,幼儿通过模仿和学习年长幼儿的广阔的视野和知识,使自己增加了知识,扩大了视野,同时发展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模仿能力和行为能力等。现有三种混龄活动模式:蒙特梭利教学混龄班、户外混龄体育活动、儿童职业体验馆。幼儿园在开展混龄活动时发现了许多问题,不利于幼儿的发展。例如,大班的孩子不愿意与小班的孩子一起玩,在活动中小班的孩子无法上前,而且大版的孩子不会照顾小班孩子的情绪,也不会照顾弟弟妹妹,这样不仅影响了小班孩子的成长,而且小班孩子无法在大班孩子身上学到更多的东西。由此可以发现,幼儿园的爱心活动的开展一刻都不能耽误,必须紧锣密鼓的组织起来。目前,幼儿园进行了幼儿教育中幼儿爱心情感培养的探讨与实践。

1.影响爱心行为的因素

影响幼儿爱心行为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家长的儿童观。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家长密切相关,影响着孩子的爱心行为。现在的家长没有将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思想,现在的孩子不再是父母羽翼下的一部分,什么事都要依赖父母,现在的孩子都有着自己的想法,家长要让孩子自己表达自己的想法。此外,由于每家只有一个宝贝,是家长的掌上明珠,是爷爷奶奶眼里的一根独苗,因此,这种过分的溺爱使得孩子都比较自私,这样的教育观念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也不利于孩子爱心的培养。

(2)同龄的编班模式。在现阶段,大多数幼儿园都采用了同龄编班模式。这种类型的编班模式考虑到孩子之间的差异较小,总是与同龄幼儿互动,很少有机会体验差异化的年龄教育活动。除了表现出服从能力外,一些有幼儿当认识并定位他们的角色时,他们会以竞争方式解决它,他们缺乏相对富有爱心的行为。所有大孩子将成为英雄和老师,小孩子将成为他们的崇拜者。“此外,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可以整合和加深他们的知识,还将意识到他们所做的一切会被年龄较小的幼儿观察、模仿和学习,从而督促自己要为年幼的孩子做出积极的、正确的行为示范。

(3)教师的活动设计。由于编班是同龄的模式,所以教师在设计活动时是按照同龄孩子的思维、条件所涉及的,一般涉及的知识较多,很少将爱心教育放在首要位置,爱心活动体验较少。

2.开展爱心教育的策略

目前,幼儿园侧重于幼儿的爱心教育,混龄活动可以更好的将所有幼儿整合到一起,一起开展爱心教育实践。开展爱心教育的策略有以下几点:

(1)树立榜样。幼儿常常把老师当作模仿的对象,所有老师的言语和行为对他们都有重大影响。因此,我们的老师必须为我们的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实践表明,三个年龄段的孩子处于混合年龄段。小班的孩子刚上幼儿园时就哭着拒绝吃饭,老师安慰他们,喂养他们,并通常教他们做工作。中班到大班的幼儿模仿做这些事情,并且对年幼的兄弟姐妹充满爱心。例如,在活动期间,来自中间小组的幼儿看到老师在指导林琳,她仔细地观察了老师对林琳的富有同情心的指导。后来,当她看到小组中的苗苗无法操作时,她主动告诉苗苗:“兄弟,让我来教你!”她像一个有爱心的小老师。

(2)用言行抓住机遇。在活动中,儿童不断面临各种问题。教师不应盲目干预或急于给孩子答案,而应认真观察不要剥夺孩子独立行动的机会。如果大孩子带小孩子一起解决问题,则老师无需干预,如果确实需要,则还需要找到合适的时间来干预。从前,混合年龄幼儿甜甜在做磨桂皮的工作,他想将肉桂粉放在密封的袋子里,但是他不能做到,他看着老师寻求帮助,老师不是立即去帮助她,而是去了指导甜甜,而旁边的棋棋看到之后,棋棋主动告诉甜甜:“甜甜妹妹,让我来帮助你。”说完之后,他认真地帮助了甜甜,将肉桂粉放入密封袋中。准备出门参加户外活动时,他们看到蓝蓝不穿鞋,老师说:“谁能帮她?”中班的糖糖立即说:“蓝蓝妹妹,让我来帮助你。”。在混合年龄活动中,教师需要善于运用言语和行为,并抓住机会更好地对孩子们进行爱的教育。由于不同年龄的幼儿认知行为存在不同的差异,在混合年龄段中,年龄较大的孩子通常比年龄较小的孩子拥有更多的词汇,并且在进行交流时,年龄较小的孩子可以从“高级词汇”中学习,并获得更好的语言理解能力。结果,年龄较大的孩子可能会更健谈。所以在混龄班中,孩子的语言交流能力会有比较好的发展。

(3)细致观察善于引导。混龄活动不可避免地导致幼儿发育水平的差异。根据幼儿的发育水平,教师需要提出不同的问题和任务,我们需要培养大孩子的爱,幼儿有依赖性。教师可以通过创建问题情境来向孩子们提问,提出问题时,问题的难度因孩子而异,进一步促进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可以从多个角度思考并共同提升他们的经验。大一点的孩子可以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从而也会使他们受到启发。在整个混合年龄幼儿活动中,中班和大班的幼儿比较有主意可以到处去玩,而小班的幼儿只在附近的范围内玩。例如,小班俊俊只是去最近的插花店,而老师告诉大班亮亮:“俊俊只来插花店,没有去别的地方,你该怎么办?”亮亮说,“我要去一家蛋糕店,所以我带你去。”老师又问俊俊:“你想去哪里?”俊俊说:“我想去警察局。通过这次问答环节,我看到大一点的孩子必须首先了解他们的想法,才能正确地帮助他们。另一个例子是,快递公司的快递员将快递送到正确的地方,年龄较大的孩子带领年龄小的孩子一起去送快递,年龄大的孩子在后面,如果年龄小的孩子走错了路及时提醒,这样既培养了大孩子的爱心行为,又锻炼了小孩子的行为。混龄教育扩大了各学龄学生之间的接触面,与不同的学生交往,所学到的知识也就更多了,与不同学生之间的交往,还可以增加他们之间的合作与配合,由于是大龄儿童与小龄儿童之间的合作,一般竞争压力都会比较小,相互之间的合作机会更多,为幼儿的身心发展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提供活动的材料。在户外混合年龄体育活动中,教师提供足够的资源来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的需求,鼓励幼儿玩各个年龄段的创意游戏,我们需要创造有趣的环境,吸引儿童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混龄在体育活动中,不同年龄的孩子会创造机会一起玩耍并激发他们的爱,让我们一起做吧。中班的闵敏正在爬梯子,但是小班的洪宏坐在梯子上看起来很无聊,所以他说:“兄弟,让我一起搭天桥吧!”洪宏说“行!”几个中班的孩子们找到了制作交桥的原料,敏敏也帮了忙。这些混合年龄的体育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儿童的能力,还可以释放他们的情感,让他们体验混合年龄互动的乐趣。

(5)父母支持家长与教师的合作。只有幼儿园和家庭一起合作时,爱心教育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各个年龄段的活动,如家长教师协作,家庭教育课程和家长开放日等,对幼儿开展爱心教育,可以邀请家长观察和理解不同年龄段的活动,通过观察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父母可以了解孩子在混合年龄活动中的同情行为的当前状态,并提出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3.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混合年龄活动中进行爱情教育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研究,但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改变一些父母的看法。一些父母对混合年龄活动中的爱情教育有看法。他们担心年龄较大的孩子在带年龄较小的孩子的过程中减少了活动时间,这会影响年龄较大的孩子在其他方面的发展。家长害怕他们在情感上是依赖的,所以他们变得不太能够自力更生并阻碍他们的成长。因此,我们与父母保持良好的沟通,并向父母介绍孩子在混合年龄活动的三个年龄段中的角色变化:小班学习,中班学习和大班学习,每个孩子都要经历这三个阶段。在这种经历中,孩子可以通过感受到爱,学习爱并给予爱来成为富有同情心和负责任的孩子。

(2)改善环境对策。要在混龄活动中教育爱情,教师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我们将添加必要的工具和材料,加强工作环境的创造,以各种方式培养对孩子的爱心,并使教师能够在创造的环境中不断树立新的含义。

(3)提高教师素质。在某些环境中,例如混合年龄的课堂,户外混合年龄的体育活动以及幼儿工作体验馆,老师需要进行富有同情心的教育,并培养儿童的爱心行为。教师需要在身体和精神上同时面对不同年龄和水平的孩子,这一个很大的挑战。因此,教师需要不断认真观察和分析孩子的行为,制定有针对性的爱心教育计划,建立对大孩子的信任以组织他们的活动,并激发他们的爱心。在此过程中,请大孩子帮助小孩子,这样才能更好地在混龄活动中进行爱心教育。

4.结束语

在进行幼儿的爱心情感教育时,不仅需要幼儿园的教育还需要家长的共同努力,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再到幼儿园的混龄儿童的影响和教育,可以更加全面地培养幼儿的爱心和感恩之心。幼儿园在编辑课程时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编辑课程,由浅至深的渗透教育,培养幼儿尊重他人、爱护长辈、感恩身边的人和物,一直要有学习的态度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未来的社会发展过程中,道德品质较好的学生会受到更多的关注以及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成洁萍.混龄教育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2]杞春菊.幼儿缺乏爱心的成因及其培养建议[D].玉溪师范学院教育学院,2010.

[3]赵衍翠.角色游戏在儿童社会化发展中的作用[J].知识经济,2011(23).

中班交流材料范文3

关于“幼儿园开设小学内容课程的主要原因”的调査,15.6%的教师认为是为了和其他幼儿园进行生源竞争,40.3%的教师认为是为了迎合家长的心态,35.1%的教师认为是为了适应小学入学考试的需要,7.8%的教师认为教学内容少,需要小学内容来补充,还有1.2%的教师认为是其他原因。同时,31.2%的教师认为幼儿在幼儿园学习小学的课程很有必要,因为幼儿上小学需要入学考试,33.8%的教师认为没有必要,但是不得不教,否则不能满足家长的需求。可见,小学入学考试制度和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是导致幼儿园开设小学课程的重要因素。关干“您所在幼儿园从哪个年龄段开始渗透小学内容"的调査,5%选择小班,29.5%选择中班,46.2%选择大班,19.2%选择学前班。可见,大部分幼儿园在中班或大班开始教授小学内容。而关于“您所在幼儿园中班语.言教育的主要内容”的调查,42.3%的教师选择童谣故事,依次是认读汉字(35.9%),汉语拼音(17.9%),书写汉字(3.9%),而大班语言教育的内容,14.1%的教师选择认读汉字/依次是汉语拼音(67.9%),书写汉字(18.0%)。可见,在大部分幼儿园中班开始将认读汉字作为语言的教育内容,而大班则以汉语拼音教学为主。

关于“幼儿园中班数学内容‘数与数量关系’要达到的目标”的调查,39.7%的教师选择认读10以内的数字,学习10以内的序数,44.9%的教师选择书写数字1~10,学会10以内的加减法,14.1%的教师选择学会20以内数的加减法,1.3%的教师选择学会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大班数学此部分内容要达到的目标=38.5%的教师选择学会1~10的书写以及10以内数的组成和加减法,46.2%的教师选择学会2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12.8%的教师选择学会100以内数的加减法,2.6%的教师选择其他内容。按照《纲要》要求,中.大班数学此部分内容的目标分别都是第一条,可以看出,60%以上的幼儿园数学内容都偏深、偏难,不符合《纲要》要求。不仅如此,63.3%的教师反映幼儿园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只有36.7%的教师说不布置。可见,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和方式都有“小学化”的特点。关于“幼儿在幼儿园每天户外活动的时间”的调査,35.9%的教师选择少于2小时,依次是大约2小时(48.7%),超过2小时(14.1%),3小时以上(1.3%),可见。60%以上的幼儿园能按照规程要求安排幼儿户外活动。关于“幼儿园活动室的游戏材料有多少种”的调査,7.5%的教师选择没有,而后依次是10种以下(43.8%),10-20种(27.5%),20种以上(21.3%),可见,大部分幼儿园的游戏材料和玩具在种类和数量上都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幼儿游戏的需求。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幼儿园的管理理念不够科学,硬件设施不健全,也是导致“小学化”的重要因素。关于“对幼儿园开设小学内容的课程的态度的调査,23.4%的教师表示赞成,53.2%的教师表示中立,23.4%的教师表示反对,可见,大部分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

2研究结论与建议

2.1研究结论

(1)小学人学考试制度是导致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一个强有力的因素。

从调査中我们发现,40.3%的幼儿教师认为幼儿园开设小学课程是为了迎合家长心态,35.1%的教师认为是为了适应小学入学考试的需要。在调查中,部分幼儿园园长也表示幼儿园不得不开设小学课程,主要是因为小学需要入学考试,导致家长将其作为衡量幼儿园办园质量的重要指标。可见,目前,在应试教育“指挥棒"的指挥下,幼儿园成了小学的预备班,成为小学教育向幼儿阶段的延伸。

(2)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正确、不科学。

幼儿教师整体专业素质较低,没有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尽管接受调査的幼儿教师50%以上都达到了大专以上学历层次,但其总体文化素赝和专业水平都相对较低。据了解,接受调査的幼儿教师多数在私立园,各方面福利待遇较低,没有保障,致使教师队伍流动性较大,流失率较高,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同时,私立幼儿园主要以营利为目的,幼儿园管理理念以迎合家长需求为主,也较少注重对教师的专业要求,幼儿教师的教学内容和行为都不规范。据调查,虽然大部分幼儿园都采用五大领域课程的教材,但没有教师按照教材去进行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随意性很大,以语言、数学的内容为主,而且不写教案不备课,教学方式单一,为了完成既定的任务,大多采用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完全不符合《纲要》要求。

(3)幼儿园的办园思想不端正,办园理念不正确,硬件设施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小学化”倾向。

接、受调査的幼儿园绝大多数是私立园,园长大多都是聘请当‘地中小学的校长来担任.他们的办园理念秉承了中小学应试教育的管理理念,显然是不科学的。同时,私立园主要以营利为目的,硬件设施配备不足,根本无法保证幼儿各项活动的开展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应注重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充足的游戏材料和玩具是进行游戏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可是,目前,绝大多数幼儿园的游戏材料和玩具在种类和数量上严重不fe,绝大多数幼儿园活动室内根本没有各种区角活动,有的幼儿园活动室仅有桌椅板凳,根本无法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

2.2建议

(1)取消小学入学考试制度。

建议教育行政部门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其政府职能部门的协调作用,加强宣传,让全社会都充分认识到幼儿教育的意义和宗旨,纠正错误认识,另一方面要采取有力措施,取消入学考试制度,以此来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

(2)端正幼儿园办园思想和理念。

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对幼儿园的管理力度,为幼儿园园长提供学习机会,让其深入学习《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内容,领会《纲要》精神,转变办园理念,规范办园行为。2010年,国务院颁发了国发[2010]41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意见》中指出加强对幼儿园玩教具、幼儿图书的配备与指导,为儿童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建议幼儿园应配备充足的玩教具,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

(3)提高幼儿教师专业水平。

中班交流材料范文4

一、有效的艺术剪纸教学方法,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幼儿园剪纸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丰富多样的,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有所侧重地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引领幼儿积极参与艺术剪纸活动,培养幼儿的审美兴趣、审美仿效能力、审美创造能力。小班幼儿年龄小最忌讳急于求成,在艺术剪纸活动中要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寓教于乐,使幼儿喜欢艺术剪纸。同时安全问题也非常重要,必须共同约定活动规则,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常规。中班幼儿处于象征期,喜欢以自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来表现物体。教师在指导中班幼儿进行剪纸活动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幼儿的审美仿效兴趣,创造良好的物质和精神环境,物质环境包括精选一些优秀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具有民族特点的民间剪纸艺术内容供幼儿欣赏,将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布置在教室、走廊、橱窗等空间,为幼儿营造艺术氛围,提供一些工具和材料,激发幼儿创作意识和审美情趣的表达。精神环境主要是在幼儿欣赏和实践过程中给予适时的指导和鼓励,创造一种轻松自由且利于交流的环境,使他们在获得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良好的意识,由此更加喜欢艺术剪纸,更富有仿效的勇气。随着大班幼儿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幼儿能进行初步的概括分类,在欣赏了大量的艺术剪纸作品后,他们动手动脑及创作欲望显得越发强烈。教师要提供机会让幼儿积极主动参加艺术活动,在欣赏、创作、及评价活动中,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帮助他们感悟创造美的能力。剪纸欣赏中幼儿对作品的讨论是随意的、自由联想的,教师的评价应注意善于抓住幼儿最初的艺术感觉,适时地加以引导和提升。如:欣赏中说说对作品的感受,是表现幼儿对作品理解的重要途径,教师对幼儿所回答的“很漂亮”、“很喜欢”应该给予一个简洁、适当的反映:“你是喜欢作品的色彩”、“你是喜欢作品的图案”……或可以追问“你为什么喜欢?”这样的反馈既对幼儿的回答做出评价,又暗示从各种角度欣赏作品的思路,避免教师的灌输与权威,以平等的方式与孩子进行分析与交流。剪纸作品欣赏后教师可鼓励幼儿迁移欣赏经验进行剪纸创作活动,并通过师幼互动,捕捉有价值的教育契机,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培养审美创造能力。

二、尊重幼儿的审美心理,是艺术剪纸活动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在“只要有技巧,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的传统观念下,重视的是技巧训练。而单纯的技巧训练只能培养技艺娴熟的工匠,而无助于培养一个真正懂得艺术,具有审美文化素质的人。因此在开展艺术剪纸活动中要摈弃传统的观念,树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思想,遵循发展的可持续原则,注重培养那些对幼儿一生产生影响的品质,为他们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审美心理,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幼儿的审美表现为情感性和多通道的,审美情感与他们的感性生命活动息息相关,在活动过程中,要尊重幼儿的反应,幼儿想象性的语言、夸张的动作行为、表情、眼神等都要坦然接纳并给予积极的回应与鼓励。同时还要了解幼儿的审美偏爱,尊重他们的个性理解,因为在幼儿眼里他们的理解就是正确的理解。幼儿的美术欣赏活动是一种审美教育活动。因此我们不仅要关注教育的结果,更应关注教育过程本身,应重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师幼之间,师幼与对象之间的一种平等的双向交流关系,要重视幼儿心灵的感受,重视幼儿在活动中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给予幼儿一定的时间,引导幼儿向艺术文本提问,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使幼儿在以审美活动为代表的各种人生经验中健康成长。

作者: 戴真美 单位:江苏省昆山市一中心幼儿园

中班交流材料范文5

幼儿园游戏活动中,结构游戏已然成为幼儿玩的最多的游戏之一。本文主要论述教师如何参与及指导结构游戏,充分利用一切资源、材料促进幼儿发展。

关键词:

幼儿教师;结构游戏;指导

通过对幼儿园结构游戏中教师的观察,发现部分教师在参与指导结构游戏过程中盲目且无目的的开展活动。因此教师在参与结构游戏指导过程中,把握主体的方向去启发、培养幼儿的品质与能力;在参与指导的环节,幼儿是结构游戏活动的主体,教师应为幼儿的结构游戏活动提供一个有准备的环境,让幼儿自由、自主的开展自己的游戏过程。这个过程是由教师低度控制的,但教师在该过程中的作用也是不可缺少的。

1低度控制游戏活动过程,以幼儿为中心

有些人认为幼儿的结构游戏活动就只是简简单单的拼拼搭搭,不需要教师的参与及教师的指导。张雪门的幼儿游戏思想认为“教师在幼儿园游戏中起着主导作用”,他认为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多给幼儿自己选择、自我发表及自我订正的机会,但在游戏中这种主体作用的发挥主要还是依靠教师。在结构游戏活动过程中,教师不必过多的干预幼儿的行为,大班幼儿在结构游戏活动中,能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搭建物体,并通过自己的想象随时随地变换自己搭建的物体,幼儿的发展在结构游戏中是可以体现出来的。我在幼儿园看到这样一个现象:一位教师在开展中班结构游戏时,对整个过程的指导是这样的,教师给的结构材料是一些塑料棒,教师把材料放到每一张桌子上之后,就要求每一个小朋友用这些材料按照黑板上图纸的样子搭建房子,遇到不会构建的小朋友,教师的做法是自己给小朋友搭一个成型的,然后拆开让小朋友还原,在整个结构游戏的活动过程中,满满的都是教师的计划,一步一步按照教师的方法步骤在进行着结构游戏活动,这种以教师为中心,打着开展以幼儿为中心的结构游戏活动比比皆是。在高度控制的结构游戏活动中,教师虽然达到目的教会幼儿构建物体,但失去了结构游戏活动的本质意义,阻碍了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这种得不偿失的结果是值得教师深思的。教师低度控制结构游戏活动过程,不表示教师在结构游戏活动中就是完全属于“透明人”的状态,个别幼儿在结构游戏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出现问题,这时的幼儿是需要教师的引导的,教师应该参与到幼儿的结构游戏过程中,引导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告诉幼儿这个问题该怎么样解决,当幼儿解决问题之后,教师可以继续启发幼儿用多种方式去进行建构,然后把剩下的游戏过程还给幼儿,让幼儿自己做主接下来的游戏行为和方式。如果教师把自己置身于游戏活动过程之外,毫不在意、毫不关心幼儿的需求,同样也是形式主义的结构游戏活动。在结构游戏活动过程中,要做到真正以幼儿为中心,就要给幼儿更多的选择,包括材料的选择,建构对象的选择,时间的选择等,让幼儿做自己想做的东西,玩自己想玩的材料;本身来说,结构游戏就是游戏的一种,是幼儿玩儿的一种游戏类型,因此教师要给幼儿结构游戏过程中足够的话语权,在自由的游戏环境中,幼儿可以大胆的去创造、去发挥想象。

2观察幼儿结构游戏过程中的情绪情感

幼儿在结构游戏过程中的情绪情感变化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根据幼儿情绪情感的变化介入幼儿的游戏活动过程中,这需要教师敏锐的观察能力。幼儿的情绪情感间接的反应了幼儿在结构游戏活动过程中的感受,情绪情感也影响着幼儿进行结构游戏活动。当一名中班幼儿在游戏中玩着玩着就不想玩了,教师在观察到这位幼儿的情绪情感发生变化时,要及时的介入到这名幼儿的游戏过程中,因为幼儿可能是遇到困难而无法解决,也可能是教师投放的材料不能满足幼儿的需要或者其他方面的客观原因。教师此时要询问幼儿原因,如果是遇到建构困难,教师要给与相应的引导;帮助幼儿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使幼儿重新回归结构游戏的活动中去。情绪是幼儿内心的感受,在进行游戏过程中,幼儿喜欢这个游戏,并对这个游戏过程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这种情绪促使幼儿去进行建构,拼搭等,教师在观察到这类幼儿,不能轻易去打断幼儿的游戏过程,也不能轻易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对于产生不愉快情绪的幼儿,首先教师要询问其原因,根据幼儿的原因,给与一定的引导,我们知道幼儿的情绪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幼儿与幼儿在游戏之间的矛盾也会使幼儿产生不愉快的情绪,这种矛盾幼儿之间是可以解决的,教师可以让幼儿自己解决矛盾,同时给与幼儿鼓励与支持,让幼儿感受到在结构游戏中教师对他们的爱以及信任,这也是必不可少的。

3利用分组、团队等形式开展结构游戏过程

教师开展结构游戏并不是跟过去一样各自玩各自的,利用小组、团队等形式开展结构游戏是一种不错的方式方法,我们知道多个幼儿在一起玩游戏,会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在游戏过程中,幼儿的合作意识、分享意识、语言能力等都会得到发展。我认为在教师分组开展结构游戏时,幼儿可以自主去选择自己的伙伴,而不是由老师分配,有的幼儿园教师在开展游戏活动时就是利用小组形式,把全班幼儿分成几个组进行游戏活动是可取的,但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在什么游戏活动都是由先前定好的分组进行的,这样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每一次开展结构游戏时是可以变化幼儿的分组,从而进行游戏活动的。分组之后的幼儿会合作进行整个结构游戏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参与指导还可以在游戏活动结束时,这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问幼儿在合作中碰到的困难以及出现的种种问题,通过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分享幼儿在建构游戏过程中体验到的乐趣,体验团队合作的快乐等。结构游戏在当前幼儿园普遍受到重视。首先,教师在参与幼儿的结构游戏过程时,要把握参与及指导的大体方向,其次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参与指导活动。幼儿园开展的结构游戏活动会成为幼儿园特色之一,成为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合作意识等的重要方式之一。

作者:梁珊珊 单位: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王琪.幼儿游戏指导[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李姗泽.学前儿童游戏[J].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刘焱.幼儿园游戏教学论[J].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

[4]桂景宣.学前教育概论[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中班交流材料范文6

一、定期开展,形成常态

全园性的混龄体育游戏,已成为我们体育活动课程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周三上午定时开展,保证时间和质量。为确保活动有效,我们力争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不仅提前告知家长混龄游戏的时间,还向家长宣传活动意义、开展方式及做好相关配合工作。如在每周三给孩子带好水壶、穿适合运动的服装、针对孩子的情况部分家长还可以提前夹好汗巾等保育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混龄体育游戏的开展成为常态性的体育活动。

二、建立常规,养成习惯

建立良好的混龄活动常规,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还可培养幼儿的自律行为和责任感。为此,根据活动需求,可以制定一些体育器械取放常规及使用常规、运动区域活动常规、卫生保健活动常规(如厕、喝水等)、文明礼仪常规等。教师首先通过集体活动帮助幼儿初步明确各个环节的常规要求,然后在每次的活动中与幼儿共同落实常规要求,逐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常规习惯。

三、巧设标志,规范行为

陶行知先生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大部分是通过环境的潜移默化作用和影响获得的。在混龄自主性体育游戏中,我们根据幼儿七大动作技能及场地特点,划分了多个运动区,每个运动区的规则和材料均不同。为确保幼儿能自觉遵守游戏规则,形成良好的游戏秩序,我们设计了三类作用不同的活动标志,通过“让标志会说话”的教育途径,让幼儿在环境中自然习得规则,学会自觉遵守规则。

1.规则类标志:这类标志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应该做的”和“不能做”的动作或要求。其中“应该做的”标志主要呈现各个运动区域的游戏规则及正确的玩法;“不能做的”标志主要呈现运动过程中不能做的危险动作。如:跳跃区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个区域,孩子们需要通过一段距离的助跑,然后借助手臂力量弹跳到高约1米的地垫上,对孩子的动作能力及心理层面都具有极大的挑战性。游戏起初,孩子出现了许多危险动作,如跳上垫子后用双手先撑地,然后滑下来,很容易导致颈部及前胸受伤,更有孩子从高处向远方跳跃,没有落在铺有软垫的安全区域,而是落在较硬的塑胶跑道上,一旦动作变形将会导致脚部受伤。为此,我们在跳跃区的规则提示牌上,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不仅呈现了正确的跳跃动作,而且呈现了多种禁止动作的标志,如禁止头先着地、禁止跳出安全区域……每个进入跳跃区的幼儿先行阅读规则后方可游戏,幼儿通过标志的提示理解并遵守活动规则,规避了一些危险动作的发生。

2.场地类标志:这类标志主要是表明各个运动区域的场地范围、游戏起始方向与路线,也包括各班级休息区域的具体位置。如:车类区的行驶路线及交通标志、钻爬区的起始位置、轮胎区的场地范围等。同时,每个班级幼儿自行设计了班级吉祥物,并贴在本班休息区,方便幼儿及时找到对应的休息区喝水、增减衣物等。

3.提示类标志:整个混龄游戏主要包括从布置场地—自主结队找朋友—热身律动—自主游戏—收拾场地—放松活动等环节,持续近一小时。为使幼儿能有序自主地参加混龄游戏并完成各环节任务,我们采用了音乐提示法,即在每个环节选取幼儿熟悉的音乐标志作为任务信号,通过音乐标志让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有条不紊地完成每个环节的任务。

四、师幼协同,维护秩序

1.明确教师职责,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我们实行教师区域负责制,不仅要求每位教师要明确每个运动区域规则及统一要求,还强调观察与指导相结合,在常规指导及维护秩序方面对老师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如:教师观察时的站位确保能关注到活动区域的每一位幼儿。在观察中,指导幼儿正确地使用器械,遵守秩序,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危险的动作及行为时,教师结合自己的观察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2.设立“小红帽”,发挥幼儿协同指导的作用。我们尝试让大班的孩子轮流担当“小红帽”,让孩子们参与活动管理,帮助老师维持活动秩序。在提醒别人、维持秩序的过程中,孩子们表现出了非常积极的态度,增加了孩子的责任感。

五、同伴提醒,理解规则

我们的混龄体育游戏分为七大运动区域,游戏项目多达二十余种。这些活动项目的规则、玩法,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较易理解,而对于小、中班的孩子来说具有一定难度。一方面,基于对部分运动项目的规则的不清晰;另一方面,小、中班的孩子还不够自律,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做出违反游戏规则的动作。为此,我们开展了“大手牵小手”活动,让大班的孩子带领1至2位小中班的孩子进行混龄游戏,从而帮助小中班的幼儿熟悉游戏玩法,学会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游戏。通过这种同伴间的相互影响,实现了低龄段幼儿自主建构学习,而高龄段幼儿则更加充满了自信,感受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如车类区是个热门的运动区域,我们在车类区设计了各种车类的骑行路线及交通标志,便于维护游戏秩序及规范骑车行为,中大班的孩子看到场地的标志线后,大部分都能根据路线图及标志进行游戏,而小班的孩子由于认知经验不足,对场地上的各种标志的意义不理解,依旧是想往哪开就往哪开。开展了“大手牵小手”活动后,人群中时常传来这样的声音:“弟弟,这是三轮车的车道,我们走这边。”“妹妹,这个是右转标志,我们向右转。”“停、停、停,这里是禁止车类行驶的标志,弟弟我们赶紧掉头。”……孩子们在相互交流、示范模仿中逐步地规范着自己的行为,享受着游戏的快乐。

六、正面教育,强化常规

中班交流材料范文7

一、首先要彻底摒弃“小学化”倾向,树立正确的游戏观

近几年来,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在一些农村,特别是在一些农村民办私立幼儿园,这种现象可以说是越演越烈,三岁多的孩子,每天学习拼音、汉字和数学,游戏活动的时间完全被剥夺了。面对如此现状,我深感痛心。所以,我呼吁: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一定要走在幼教改革的前沿阵地,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彻底摒弃不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坚决杜绝“小学化”倾向,把游戏活动的时间归还给幼儿。并保证幼儿每天有充足的游戏和户外活动时间。其次,课前教师要备课充分,要提前预设材料,准备充分,为指导游戏做好必要的前提条件。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幼儿的游戏活动材料存在于农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一颗小石子、一枚杏核、一粒豌豆、几片大小不同的落叶、废旧的易拉罐、牛奶箱都是她们游戏的材料,是孩子眼中的“宝贝”,几个孩子凑在一起玩起来饶有兴趣,不知疲倦。

二、充分挖掘农村自然资源,创设良好的室内外游戏环境

大自然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游戏材料,像丝瓜藤、胶泥、沙土、麦秆、杏核、小石子等,这些东西天然、无毒、无菌,孩子们可以用丝瓜藤做跳绳、用小碗蒸沙土馒头、摔胶泥、弹杏核和编织麦秆等,从中获得无穷的游戏乐趣。我们可以从大自然采摘植物的叶子教孩子做树叶标本,做树叶拓印画,或用树叶粘出老鼠、粮仓、小天鹅等各种造型奇异的实物,用于布置室内外环境。用植物的果实布置主题墙。如在《秋天》主题活动中,我们在枝头挂上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梨子”、紫色的“葡萄”和橘黄色的“柿子”。树下几只小刺猬忙着背果子,小动物们有的推车、有的提篮、有的爬树,一幅生动鲜活的画面,为幼儿呈现了秋天果园的美丽景色。用植物的种子创设具有本土特色的区角游戏。如在种植角,可让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红豆、花生、玉米、小麦、蚕豆等,把它们种在装有泥土的废旧饮料瓶中,浇上水,观察他们发芽、生长。我们还可以把种子投放在美工区,让幼儿进行种子粘贴画活动。大自然是天然的游戏场所,农村幼儿园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开展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确保幼儿有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比如,在春天,可带幼儿到田野地头去看油菜花开了,去挖野菜,到草地上放风筝;夏天,可以带孩子们在院子里捕蝴蝶、捉蜻蜓、挖蚯蚓、听蝉鸣;秋天,可以带幼儿去果园摘葡萄、到田野里捡稻穗、收集落叶做标本;冬天,带幼儿到校园里堆雪人、打雪仗。我想,这些游戏活动和农村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一定是幼儿既熟悉又特别感兴趣的事情。

三、利用农村废旧物品开展游戏活动

我们还可以动员家长和幼儿收集各种废旧物品作为幼儿游戏活动的材料,如生活中的瓶瓶罐罐、龟壳、毛线、蛋壳、轮胎、旧纯净水桶等。可以利用废旧毛线,做传统的翻绳游戏。在废旧的轮胎上刷上各种颜色的油漆,小朋友用它可以玩滚、钻、爬、跳的游戏。用谷壳做沙包填充料,用鸡毛做成毽子,这些玩具既实用又漂亮,孩子们百玩不厌。

四、巧用民间传统游戏开展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

中国有许多民间传统的游戏活动,极具民族特色和乡土气息,它具有简便性、实用性和随意性的特点,滋养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童年,给我们祖辈父辈的童年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因为民间传统游戏不受人数、时间、地点、材料的限制,也应成为农村幼儿园选择游戏的活动之一。如《翻绳》游戏、《推小车》《炒黄豆》等。《推小车》只要两个幼儿一个扮小车,另一个扮推车的人,就可以玩起来,不需任何游戏材料。在这些传统的民间游戏活动组织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本年龄段的幼儿,给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和氛围,让幼儿无拘无束地游戏,从游戏中获得满足。总之,只要我们广大农村幼教工作者解放思想,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儿童观和教育观,充分利用农村有利乡土资源,勇于开拓创新,努力实践,就能把农村幼儿游戏活动带上一个崭新的台阶。让农村幼儿在游戏中快乐成长,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作者:张玉 单位:沛县大屯镇中心幼儿园

第二篇: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实施探析

一、目前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现状

1.区域活动的实施有利于儿童的快乐成长

幼儿学习的方式与成人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幼儿以生活经验的积累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以各种感官的有效调动作为主要的学习形式,以感官的有效参与来提升能力、增长智力。区域游戏活动更适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在区域活动的开展中,幼儿通过对各种材料的接触,以及与各个玩伴的互动,真切地感受到不同角色带来的丰富情感体验,符合幼儿的实际需要,有利于幼儿的学习与快乐成长。

2.区域活动的实施有利于教师专业的成长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创设、开展区域活动都与诸多的因素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其中包括幼儿教师教育观念、幼儿园课程实施的背景、教师具备的儿童观、活动室相关空间的设置情况、区域材料的提供情况、教师的指导等许多的因素。一些幼儿教师为了搞好区域活动,经常动员家人,将一些废旧的物品,共同制作区域活动要用到的器具。与此同时,还鼓励幼儿的家长也要积极参与到区域活动的用具收集与制作上。这样的措施使区域活动的用具和材料变得极其丰富,并且这些用具的选择与制作使乡土特色更加地突出。在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在活动中观察儿童的能力与意识不断的增强,通过活动过程不断的反思,不断的发现活动中存在的不足问题,并根据发现的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在此活动的开展中教师撰写区域活动的案例能力,以及分析案例的能力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这些都对教师专业成长来说是极其有利的。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实施策略

1.加强相关的理论学习

传统的幼儿园教学活动,都是以集体教学的形式为主体的,重视教学形式而忽视区域活动的有效实施,教师的教学观念相对陈旧,缺乏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和儿童观。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引导广大的幼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尤其是要让广大教师充分地认识到搞好区域活动的价值和作用,认识区域活动开展的现实意义。加强教师培训活动,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形成科学的教学理念,要加强教师有关区域活动的理论学习,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区域活动的实践,以此促进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实施。

2.以教师的互助交流促进活动的有效实施

要实施好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在重视对教师个体培训与能力提升的同时,也要重视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幼儿园要定期组织区域活动开展的现场观摩活动,经常搞一些观察案例的交流、讨论活动,及时地组织集体的研究与讨论,并且引导教师依靠集体的合作探寻解决这些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这些活动可以有效地激发教师探索区域活动开展的热情,调动起教师实施区域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之间广泛的合作与交流,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是非常有利的,在合交流作中教师也提升了开展区域活动的能力,更好地促进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实施。

三、总结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实施对促进幼儿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应该承认,现阶段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施情况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因此,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相关问题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刘丽翠 单位: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第一幼儿园

第三篇:幼儿园科学活动游戏应用

一、幼儿园科学活动开展的意义

幼儿科学活动的开展是要培养幼儿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幼儿在小时候对于未知的世界和领域都有着比较强烈的好奇,但是,因为家长的知识能力有限度,还有幼师在讲解的时候因为语言表达和幼儿的知识储备有限,所以,不能让孩子清晰地明白。幼儿园科学活动的开展,能培养幼儿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幼儿对于知识的探究能力。

二、游戏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的应用措施

1.观察类游戏培养幼儿发现问题的能力

科学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和观察生活的能力,所以,老师在开展活动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比如,老师让幼儿仔细观察生活中带近视镜和老花镜的人在带上眼镜以后眼睛有什么样的变化,孩子在观察的时候发现,带老花镜的人眼睛看起来格外大,但是近视镜的人眼睛看起来比较小,老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家里的放大镜带到幼儿园观察一下,在距离不一样的情况下有哪些变化,可以把幼儿分成几个小组,让幼儿把自己小组的变化总结出来,培养幼儿探究能力的同时,也让幼儿的活动顺利开展,寓教于乐。

2.实践类游戏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对于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是很好奇,比如,幼儿对于彩虹的形成很好奇,那么,老师在活动中带领学生探究彩虹的形成,老师先告诉学生如果谁能看见彩虹就说明他是一个幸运的孩子,老师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幸运的孩子,所以,要给幼儿创设彩虹。在幼儿好奇下幼师在阳光充足的下午,拿一盆水,调整镜子的角度,把光影呈现在白纸上面就能够看见彩虹,孩子感觉很兴奋,幼师让孩子自己调整角度创设彩虹,同时,给孩子讲解彩虹形成的原理,让孩子回家给家庭成员创设彩虹,带去祝愿。

三、总结

幼儿科学活动让幼儿的学习和生活的趣味性增强。通过观察类游戏培养幼儿发现问题的能力,让孩子善于观察生活,实践类游戏培养幼儿根据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两种学习方法相互配合,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

作者:米德格布仁 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温泉县塔秀乡中心小学

第四篇: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优化策略探究

一、优化教师素养结构

教师是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如何上好一堂教学活动课,亦或说如何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教师起了最关键的作用。那么首先值得一提的就是教师的教育观。正确的教育观应该是以幼儿为本为出发点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一)重视教学活动的过程,而非只关注结果

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张宗麟先生指出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理解音乐的能力,是作为幼儿教师应挖掘音乐教育价值。例如:中班歌唱活动《小鼓手》,第一课时(20分钟左右),重在引导幼儿感知作品,理解歌词含义。

(二)提升教师自身音乐教学能力

在树立了良好的教育观念的同时,教师自身的音乐教学素质和音乐修养也是导致音乐教学活动不能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小、中班阶段,幼儿以模仿唱为主。若教师的演唱水平较高的话,建议可以多采用亲身范唱。因为教师现场演唱比较直观,也可以即兴表演,能让幼儿和教师产生互动与交流,激发他们模仿的欲望,感染幼儿。除了模仿教师的范唱,也可以让幼儿模仿教师动作,或是能自己随意发挥想象,创编简单的动作辅助歌唱。通过律动的表演,如模仿小动物、工人劳作的样子等等,让幼儿动起来,既能理解词义,也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例如歌曲:《孔雀》《小海军》《理发店》等。通过故事的导入,使教学活动富有生活情境,增强趣味性。

二、优化幼儿园歌曲选材

(一)合理把握音乐作品调式调性

3-4岁儿童的自然音域在d1-g1(即C调的2-5),4-5岁儿童的自然音域在c1-b1(即C调的1-7),5-6岁儿童的自然音域在c1-c2(即C调的1-i),这是他们唱起来最舒服和轻松的音域。每一首儿童歌曲都有固定的调式调性,这是编者在谱曲时按音乐审美角度设定的调式,然而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幼儿的接纳性。应根据本班幼儿的情况稍作更改,并关注到曲调是否优美、动听或是诙谐、欢快,节奏鲜明等。

(二)音乐作品的内容材料应多元化

教师可以多关注幼儿配乐故事朗诵、经典童谣诵读,充分利用这类素材中的元素,加以改编成为特殊的歌曲演唱教材。例如:《四季儿歌》《唐老鸭快乐童谣》《花仙子童谣》等等。从幼儿生活中相关的一些经验来看,幼儿对于动画片中的歌曲都十分感兴趣,每次播放都会跟着哼,有的还手舞足蹈。哼唱这些琅琅上口的儿童歌曲,都是幼儿在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欲望和需要。结合幼儿最感兴趣的动画片、动漫人物出发,例如《喜羊羊与灰太狼》《巧虎》《虹猫蓝兔七侠传》等等。这些关于小动物、有故事情节的幼儿歌曲,往往能激发幼儿演唱的积极性。

(三)音乐作品的选择应发挥创造性

对于作品的选择开放性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也要联系到幼儿的实际生活,给他们发挥创造力的平台。选用一些可以继续创编的歌曲题材,例如小班歌曲《小小蛋儿把门开》;中班歌曲《小朋友想一想》,“(问)小朋友,想一想,什么动物鼻子长?(答)鼻子长,是大象,大象鼻子最最长。”只需要抓住某一动物的主要特征,就可以进行创编活动。让幼儿一起参与改编歌词,是激发他们兴趣的手段之一,同时也在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进一步理解歌词内容,加深他们对歌曲的感知程度,丰富了歌曲的演唱表达。

三、优化教学活动

(一)重视幼儿歌唱意识的培养

在开展歌唱活动时,对于儿童的发音器官、共鸣器官和呼吸器官的发育也得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而歌唱活动区别于韵律、打击乐活动,歌唱需要掌握一定科学的方法。提出重视培养歌唱的意识,是要求幼儿一种进入演唱的基本状态。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正确的坐姿、面部表情;吸呼气、咬字吐字;区别说话的声音;换气、停顿旋律性的表达以及音准、节奏感的掌握。只有做到这些,幼儿才能有较好的声音状态来演唱歌曲,并能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演唱中,具备一定的表现能力。但绝不是提倡单一、灌输式的教学,而是将演唱的方式技巧融入到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快乐的歌唱,同时这也是一种对幼儿音乐修养的熏陶。

(二)关注幼儿歌唱前的准备状态

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设计过程中,一般采用游戏法根据歌词内容导入一个情景,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游戏化,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能是盲目地,一味地让孩子玩,而忽略对演唱的方法。如提示:让老师看清楚你们大大的眼睛,有没有露出自己的大白牙等等,强调一个演唱的状态。发声曲:1.问好上下行音阶(小朋友们好张老师你好)2.动物的叫声(强调先从开口音开始,再到闭口音)3.吹泡泡(练习吸气)用WO的声音模仿吹泡泡。歌唱活动不只是一种单纯的教会幼儿唱一首歌,而是一种能力,是他们所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歌曲的演唱建立在气息的运用和声音的表达上,对于发声位置,方式方法都有一定的科学要求。

作者:张笑村 单位:江苏省锡山中等专业学校

第五篇:幼儿园区域活动优化途径探索

一、实施适时的直接性指导

《指南》中提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参与者。教师应发现幼儿的兴趣爱好,挖掘区域活动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主动引导,抓住时机。”在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幼儿遇到一些技巧困难时,教师可适时性指导。如,在中班进行区域活动“给礼物打蝴蝶结”中,每个孩子都存在着思维差异,有的孩子没办法按照教师操作的掌握打蝴蝶结的技巧,这就需要教师适时性地指导学生,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使学生逐渐掌握这一技巧,这样才能满足幼儿学习和游戏的需求。在这种自然状态中,教师的指导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发展个性,获得更多的活动体验。

二、实施适中的间接性指导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每当过早地教会幼儿应该学会的东西,而不给他们自我发现的机会,这样就抑制了幼儿的思考和动手能力。”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应该为幼儿进行适中性指导,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来,指导幼儿自主发现、思考、实践、探索。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可以为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如:“你有什么想法?”“你是如何做的?”等问题,扩展幼儿的思维。教师也可以通过幼儿间是相互影响的关系来进行适中性指导。如,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看到其他人玩的很有趣就会吸引自身的兴趣,从一开始的观看到融入活动中来,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以“一带一”的形式带动幼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三、实施适宜的观察性指导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适宜性指导十分重要。教师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幼儿的兴趣爱好,设计活动内容,满足幼儿游戏和学习的需求。教师在设计《幼儿进区登记表》时,就引导学生在进区前在表中填写自己的号码,这样使教师更加了解学生兴趣和活动的实际情况。

四、实施适体的差异性指导

《指南》中提出:“教师应该重视幼儿的性格差异,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让每个幼儿都能发挥自身的潜能,并使自身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性格差异,因材施教,积极鼓励引导幼儿,给予幼儿充分的肯定,让幼儿逐渐提高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能力,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在幼儿结束游戏之后,应与幼儿的特点相结合,进行反馈性指导。教师应进行适当的提问,充分调动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能想出各种玩法,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五、实施适度的评价性指导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知识,而在于引导、鼓励和支持。”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应该多给予幼儿积极的评价,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发现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进步。如发现幼儿的新想法、新创意时,应该鼓励表扬学生,正面的评价会让学生逐渐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在评价“公共汽车站”的创意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活动,许多孩子争着为教师展览自己搭的部分,教师应给予这些孩子积极的表扬和鼓励,也可以将他们的成果拍成照片在班级进行展览,这样做满足了幼儿的需求,提高了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增强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

六、总结

中班交流材料范文8

摘要:

因为初中数学在中考中的不可言喻的重要性,所以我们要加大对数学的重视,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采取一些有效地策略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运用多媒体教学打造高效的课堂。本文将针对初中数学新课改中多媒体的运用,进行一个详细的分析探究。

关键词:

初中数学;新课改;多媒体;运用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也在不断的深化,初中数学也迎来了它新的发展阶段。在新课改之下,对于初中数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因为初中数学在中考中的不可言喻的重要性,所以我们要加大对他的重视,老师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采取一些有效地策略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例如适当的运用多媒体等等教学辅助设施,同时学生也要积极的进行配合来共同打造一个高效课堂。不过在教学实际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问题,有很多的教师存在着一些误区,过分夸大了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接下来本文将针对初中数学新课改中多媒体的运用进行一个详细的分析探究。

1初中数学新课改中多媒体运用存在的一些误区

1.1过度使用多媒体

和传统的板书等等方法相比,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新课改中的运用的确有着非常巨大的优点,受到了每一位教师的充分肯定。但是在目前却有很多的数学教师却过分的夸大了多媒体的作用,甚至还有一些教师认为新课改就是要全面引进多媒体,这样就能够保证教学的有效性[1]。但是实质上这些教师走进了新课改的误区,并不是实质上的教学改革,是为了运用多媒体而运用,所以在现阶段存在着很严重的过度使用多媒体的现象。我们要知道,初中数学这门学科具有非常强的逻辑性和严密性以及抽象性,所以适当的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抽象的知识,也能够将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加以突出。但是过度滥用,只会物极必反,需要深刻认识到它仅仅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辅助工具,是为了方便数学教学而运用的,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选择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1.2使得课堂学习效率降低

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学生互相配合,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习者,教师和学生之间有效的互动能够大大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但是很多的教师在引入多媒体教学之后,就忽略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仅仅是在PPT之中放入许多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在上课的45分钟之内尽可能多的让学生接受知识点,但是这种方式仅仅只会造成数量的提高而导致质量的降低,也就是课堂效率的降低,因为一下子被灌入大量的内容,很多的学生都会跟不上教师上课的节奏,始终处于紧张的上课记笔记的状态,生怕速度过慢而错过任何一个有效知识,这样就会盲目记笔记而没有理解上课内容,只会背离教师初衷,造成课堂效率低下[2]。

1.3忽略传统教学方式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只是众多课堂教学方式的一种,但是目前很多的教师却把它当成了唯一的一种进行运用,因此而忽略了其他诸如板书等传统教学方式。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一种不同的教学方式都有自身的优点和长处,需要教师根据上课的需要来配合进行使用。例如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虽然能够给予学生以视觉上的刺激,让学生能够记忆深刻,但是这也会给学生理解课堂内容带来麻烦。因此老师可以适当的采用板书的方式,将数学课堂上的一些重点,难点再放在黑板上进行具体的阐述,方便学生理解。或者是题目比较复杂的题目,老师可以适当在黑板上引导学生找出解题思路,再使用多媒体播放具体的解题过程。

2初中数学新课改中运用多媒体的有效对策

2.1根据上课实际情况,适当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之下,运用多媒体教学在一定程度能够激起学生钻研探索数学的兴趣。但是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根据上课的需要,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接受能力等等适当选用多媒体进行教学[3]。同时在PPT的展示过程中,要注意增强PPT的内容有效性,不要片面的追求华丽的背景而使得内容不足。尽管优美的外观会带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激起学生学习的学习欲望,但是却也会造成学生注意力的不集中,毕竟数学知识点才应该是学生应该关注的内容。

2.2将学生放在多媒体教学的主体地位

要在数学多媒体教学中真正做到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就必须要将学生的真实想法作为课堂教学的着手点,这样便可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进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多媒体的运用只有紧密联系初中生的思想实际,从学生的真实思想出发,才可以全面激发学生上课的热情和主动性。否则,非但多媒体教学不能做到因材施教,没有针对性,更有甚者,还会使得学生对多媒体产生反感心理,那就更加无法提高上课的实效性。

2.3配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之下,运用多媒体教学主要是为了能够方便教学,而并不是摈弃传统的教学方式,例如板书,提问等等这些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存在了很长时间,也有其显著的优势,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可以根据上课的内容适当配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的数学课堂上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不仅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效率,还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在初中数学课堂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有利也有弊,需要大家一起去共同探索发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需要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不断配合和共同努力,一起打造初中数学的美好明天。

作者:刘小红 单位:江西省兴国县第七中学

参考文献:

[1]刘春容.浅谈多媒体教室的建设、使用与管理[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2).

[2]张娟.在多媒体应用中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J].湖南教育(数学教师),2009(05).

[3]潘小明.充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探索最优化的数学教学模式[J].数学通报,2006(07).

第二篇:新课改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摘要: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抽象性都非常强而对学科之一,而且在实际的工作和学习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从我国的初中数学教学来看,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主要针对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并结合新课改的相关要求对教学方案提出一些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以此来进一步的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

新课改;初中数学教学;教学方式;反思

前言

初中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科目。并且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都是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但是当前我国的初中数学教学情况并不是很好,大部分数学教师在整个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很多数学教师的知识面都非常的狭窄,而且在教学的时候,教学材料仅仅集中与书本当中,再加上我国的教育最终评价标准就是成绩分数,所以数学教师也将学生的数学分数当做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但是却没有注意教学的实践性,使得学生的素质教育受到了限制,而且教学手段的落后也使得学生对学习数学失去了兴趣,很多学生都是被动的去学习,这样也会极大地降低数学教学的效果,而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在新课改思想的指导下,我们的初中教师要技术的把握课程改革带给我们的机遇,数学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第一位,不断地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进一步的帮助学生实现多元化的发展。

1改变教学观念

社会是在不断发展当中的,此时相对比较单一的知识已经满足不了社会的实际需求,基于此种情况,所培养出的全方位高素质人才也就越来越受到了社会各个行业的欢迎。而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之前,首先要改变的就是对传统应试教育的思想,在培养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要将学生单一的知识教育逐渐转向学生的全面教育,并且在新课程教学的过程当中,还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性,不断的引导学生去进行自主学习,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尊重,对学生的生活要多加关心,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教师的指引下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水平,而且还能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

2转变师生关系

在熟悉新课标中,要求数学教学应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共同交流的过程,而传统的数学教学课堂当中,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都是处于被动状态,教师的职责是灌输给学生知识,而学生就是接收知识的容器,在这样的一种状况下,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将会被削弱,使得最终的教学效果不是很明显,而在全新的教学形式下,学生将会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学生自身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将会最大程度的激发出来,而我们的教师将教学的主动权返还给学生,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独立学习,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开展了相应的探究式学习,将数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并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领域的研究者,以此来进一步的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3创新教学方式

我们都知道初中数学教学课程的逻辑性较强,在如此复杂的数学知识面前,如果只是依靠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时候其实是非常难理解的,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多媒体为主的计算机辅助教学逐渐成为了教学课堂中的主流,通过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将数学中相对比较抽象的知识结构更加的具体化形象化,学生更容易理解,多媒体教学还将之前静态的数学模型转变为动态的立体效果,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了一些几何模型的内部构造,让学生对其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除此之外,我们的数学教师还要利用网络资源平台实现网络资源上的共享,这样也就能够进一步的扩大初中数学的教学资源,但是多媒体性能虽然很广泛,但也并不是万能的,我们常常说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但并不是说传统的教学手段就没有优势,所以说,不管是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还是相对比较传统的教学手段,都要做到平衡,取二者的精华,将两种教学方式能够邮寄的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4端正评价态度

著名的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针对教师评价学生这一话题,提出这样的见解:不要把知识的评价作为某种孤立的东西从教育的过程当中抽离出来,只有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创建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评价才可以真正的成为促进学生进行积极的脑力劳动的刺激物,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有其独特的特点,其实每一个学生的内心都隐藏着非常大的潜能,而这种潜能只有在外界的一些刺激下才可以被激发出来,但是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当中,大部分的教师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还是学生的成绩,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并没有全方位的去考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中,要知道从哪个方面来看待学生,在我国新课标中所提出的让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对学生的多角度评价是非常好的发展方向。

5注重数学教学的实践性

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在生活当中的应用也是非常广泛的,在数学的新课标中,我们的数学教师要在尊重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基础上,重点强调一下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我们的数学教师可以将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通过这样的一种方法来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样的一种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是非常关键的,而且也能够在实际生活与数学问题相结合的过程当中,让学生更加清晰的了解了实际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

作者:时长娥 单位:桓仁满族自治县五里甸子学校

参考文献

[1]刘迎光;新课改视野下的初中数学教学[J];文理导航(上旬);2011年07期.

[2]白莹;浅谈新课改标准下的互动式音乐教学模式[J];考试(教研);2010年07期.

[3]宁伟;紧随时展改变课堂教学观念[J];科学大众;2009年04期.

[4]邵小平;新课改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看法[J];考试周刊;2010年20期.

[5]李亚文;面向新课改课堂教学设计的应然追求[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第三篇:新课改初中生物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

生物课程教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目前教学情况不容乐观。在初中,很多学生把生物当做是“副科”来对待,而老师重视生物教学的程度欠佳,造成学生在生物课堂的兴趣越来越低,生物教学的质量越来越不行。所以,在初中进行生物教学就更加有难度,本文结合实践探讨在新课程理念下,转变初中生物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从而他们养成多元化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

生物;教学质量;教学模式;多元化能力

一、我国初中生物教学现状

在我国,一直以来狠抓教育、教学等各个方面的工作,但是,在教学实际当中,尤其是在推行新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中,面对很多困难。虽然大部分学校积极响应号召,努力从各个方面去实施,尤其是在生物的教学过程中,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而往往在实施的过程中,以理论化为主,淡化了实际操作,在生物教学中根本得不到开展,从而教学的新模式根本不能很好地在实际的教学中得到应用。第一,师与生之间没有充分的交流。对于大部分老师,往往很愿意与学生进行交流,但在实际当中,仅仅是形式而言,在大多数情况,根本不能与学生真正去交谈进而理解学生的想法,最终没有办法与学生的思维达成一致。第二,教学存在固化的思维特点。对于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很想去转变自己的教学模式,跟上时代的潮流,但在实际过程中怕麻烦,进而作出面子活,从深层次上进行分析,自己的教学还是以往的形式,即教学具有固化的思维,大部分教学方法依旧使用,而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更加觉得课堂很枯燥很无味。第三,课堂没有有效的组织。在实际过程中,老师只是为了完成自己这堂课的教学任务,没有继续留下课外的任务,包括:在课下,怎样培养学生的兴趣、能力等;怎样分出实验小组去让学生进行实践;这样一来,学生只是知道了知识最表面的东西,而学生不能从知识本质上去掌握、巩固。

二、初中生物新课改的理念

在生物的教学中,依据新课改的要求,即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生物方面的能力,即创造能力、还有创新的精神。在以往的生物教学当中,老师以口头的形式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真正实现了为教学而教学的目的,这与新课改理念是不符的,对于生物这门课程,即具有实践性的特点。曾经进行了一次调查,选取全部的学生进行的,有86%的学生觉得,采用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课堂枯燥,学生就会有抵触的心理。因此,老师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让他们主动接受理论知识,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养成创新的能力。三、对转变初中生物教学模式的实践

1.转变传统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很多学生就没有重视生物这门学科,认为生物可学或不学。因此,需要重新认识生物这门课程的作用,本人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中,认为生物教学以“让学生爱生物,提高生物教学质量”为主,最终使得生物教学的方式得到转变,实现教育的核心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在生物学科方面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生物老师教学的质量等。在实际课堂中,师与生之间的关系要转化,即在这个平台上,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及时交流给老师。而在课下,通过让学生以小纸条的形式写给老师,即学生的反思、想法,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与老师不但便于沟通,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去思考、分析。

2.充分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质量

在很多课堂教学中,积极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其成为一个得力的助手,它已经代替了以往的教学的形式,最终促进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在科学技术的使用下,那些画面可以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来,而学生对课本的知识能够更加直观地去了解。比如,在讲解《细胞的分裂与分化》一课时,在以往课前,需要备上几幅关于细胞分裂的图例,在课上会花费很长的时间去解释给学生,即细胞分裂的全过程,自从有了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利用它,可以做成flash,把细胞分裂的过程清楚地展示出来,仅仅花十几秒的时间就能够形象而生动地展示出来细胞分裂的过程,在这之后,我只需要简单地总结一下,让学生们彻底得到理解。总之,通过多媒体的使用,那些复杂的理论可以更加直观化,赢得学生们的喜欢。

3.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目前,社会在快速地发展,而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才,尤其是创新能力强的人才。因此,对于素质教育来说,其重点就是培养学生在创新方面的能力。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即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老师摆脱课本的束缚,尽量去是按部就班地讲解知识给学生,这样就不会禁锢学生的思想。我们要积极拓展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的能力得到彻底释放。而在平时,尤其是课堂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

4.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学生,运用不同教学方法

对于初中学生,他们在知识的储备方面不足,而我们的教学,也不能急于求成,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来教学。根据年龄的不同,来采用适宜的方法教学。对于初一的学生,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即喜欢学习生物,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前提是让学生知道学习生物的重要性,老师可以结合一些简单的图例、动画进行。比如,展示出目前生物在社会中的热点,即学生能够认识到:生物在社会、生活、经济当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这样就提高了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而在初二时,主要目标是以拓展知识为主,即在课本内容讲解完之后,老师可以补充一些课外的知识。比如,对于分析DNA的结构、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时,可以引入化学的物质、结构等,而在讲述有丝、减数分裂过程中,对于染色体向两极的移动,可以把物理的力学方面的知识引入到课堂中。

三、结语

总而言之,生物教学要优化,使得以往的课堂变得更加高效,这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所在。在课堂上,教学目标是为了养成学生在综合方面的能力,即知识储备、个性发展。只要逐渐改善自己的教学思想、理念,才能革新教育,最终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人才。

作者:周宏 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第四中学

参考文献:

[1]文莲.论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施[J].成功(教育)2010(04).

[2]岳兴国.初中生物教学中要增强学生的生态意识[J].发展2010(05)

[3]丁湘宁,舒黎.初中生物教学学具制作的实践与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06).

第四篇:新课改初中英语角色扮演教学研究

摘要:

目前初中英语教学中仍存在重语法轻交际的现实问题,采取角色扮演这一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语言操练,在努力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笔者结合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和探索,简要分析角色扮演在初中英语会话教学中的作用,探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角色扮演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

新课改;初中英语;角色扮演;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1初中英语开展角色扮演教学的现实基础

1.1理论支撑———角色扮演教学符合新课标对初中英语教学的要求:

201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新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就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英语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师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发展。

1.2活用资源———新教材中有大量适合角色扮演教学的话题和素材:

新教材在语言上、内容上都做了全面调整和跟新,从家庭到社会,从学习到生活等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话题都以对话形式出现,重在信息沟通和语言的交流,把课堂教学落实到语言的交际上,这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也为实施角色扮演教学提供了的素材。

1.3立足学情———角色扮演教学符合中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

初中学生爱说、爱动、爱表现,他们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喜欢引起同龄人的注意,重视老师的表扬,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模仿力和记忆力。教师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进行情境创设,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需求。

2角色扮演在初中英语会话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2.1融入生活,提高能力:

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选择具有现实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角色扮演素材,让学生不断在模拟真实的交际活动中使用语言。英语教材中本身就有“购物”、“点餐”、“问路”、“庆祝生日”等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就这些话题进行角色扮演可以激发他们交际的兴趣和动机,而且角色扮演的过程其实就是对教材知识灵活运用的过程。学生不再是机械地背诵,而是为了达到目的使用语言。

2.2发散思维,鼓励创新:

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展示他们独特的思维成果。这个年纪的学生喜欢表现、追求个性,不喜欢自己的思维方式流于一般,教师可以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特征,鼓励个性表达,有效训练、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2.3梯度教学、兼顾全体:

角色扮演的参与面一定要广,尽量做到“人人有角色,个个有话语”。教师设计布置任务时,要兼顾全体学生,循序渐进,既不能让基础差的学生感到任务太难而产生畏惧感,又不能让基础好的学生因任务简单而失去兴趣。使每一个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活动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2.4着眼文化,提升素养:

教材中有很多内容涉及到西方国家的文化知识和风俗人情,比如八年级上Unit8向学生介绍了西方感恩节的由来,传统习俗和火鸡的制作步骤;八年级下涉及了《皇帝的新装》、《鲁滨孙漂流记》等西方著名的文学作品。学生在亲自参与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外国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为学生日后的英语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对角色扮演的思考与体会

3.1提供舞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角色表演为学生提供了锻炼机会,增强了学生的活动能力。学生本身就是丰富的资源,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设情景语境时取之不尽的源泉。学生的兴趣爱好、家庭朋友、生活经历都可以为创设情景语境提供素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好一个组织者,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语言成功的乐趣。

3.2鼓励引导———发挥教师积极作用: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角色扮演活动成功必不可少的前提。教师在整个表演过程中要不失时机地运用手势、眼神、微笑来表达自己的肯定和赞赏,让学生充满信心。当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出现失误时,老师大可不必“逢错必纠”,否则会影响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和思维的连续性,也会大大挫伤学生的热情。师生只有处于一种和谐、宽松的气氛中,才能激起学生主动的学习活动。

3.3有效参与———让全体学生融入活动:

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如何让暂时没有表演任务的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学习状态,是教师在组织活动时不容忽视的一项任务。教师要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和训练,使他们与表演者之间形成积极的互动。例如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要介绍自己的个人情况,那么教师在对话展开之前就可以布置任务给学生,让他们听清对话中出现的人名、地址、电话等信息。这不仅可以使台上表演的学生更认真、投人地表演,还可以使台下不参与表演的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3.4及时评价———在反思中进步:

每次角色扮演活动结束后教师都要进行及时、积极、准确的总结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学生在角色扮学中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例如单词读音不准确,时态错误,主谓不一致等问题,这些都反映出了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语言的运用能力,同时,教师通过学生也能反观自己教学的不足,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4结束语

新课程标准提倡活动要促进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发展,采用角色扮演这一教学方式能让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都有机会在英语课堂中展现自己的才华,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使语言学习变成真正有意义的语言交流。教师应注意活动设计阶段的科学性和严密性以及活动中的可行性和应变措施,因势利导、把握契机,让角色扮演教学收到理想的效果。

作者:奚丽丽 单位:杭州市公益中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邵洪.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与学生心理调控[J].现代教育科学,2006(1).

[3]赖文斌,温湘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教学与管理,2010(6).

[4]Littlewood,W.CommunicativeLanguageTeaching:AnIntroduction[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第五篇:初中新课改学生学习物理积极性

摘要: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教师教学的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新课改中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成为了目前很多物理教师关注的重点。本文从学生主体地位、课堂引入问题、物理实验、课外活动以及学习渠道等五个方面探讨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的方法。

关键词:

新课改;初中物理;学习积极性

随着新课改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推进,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效率,成为了初中物理教师关注的重点。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除了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外,还需要学生加以配合。因此,调动学生的物理学习积极性,对于教师教学效率的提升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笔者就初中新课改中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积极性的方法做以简要介绍。

1教师合理引导,学生占据主体地位

在初中新课改中,要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需要转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将教师为教堂主体地位转变为学生占据课堂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中发挥引导作用的教学模式。一般来说,教师要在授课前给学生们讲解自己的授课方法,以及学生在新课改的物理学习中的注意事项,让学生们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如果学生不进行课前预习,在物理课的学习中便难以跟上教师讲课的进度。学生在预习中,要了解并记住比较简单的自己容易理解的知识点,勾画出学习的难点,这样在教师授课时,学生才能够抓住重点和难点进行学习,并且对自己不懂的问题进行课堂提问。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的留给学生充分的提问时间,真正实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师要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列出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并根据学生的课堂提问,侧重讲解重难点内容,但是也不可忽视基础性内容,因为学生的学习情况各有不同,有的学生的物理基础相对较弱,理解能力相对差一些。因此教师要在全面讲解的基础上抓住重难点。这样能够让所有学生都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也照顾了全班学生。

2设置合理的课堂引入问题

教师要设置合理的问题进行课程的引入。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须要在课堂引入的问题上下工夫,不仅要求引入问题与本节课的内容相关,能够顺利的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也要求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光的折射这一节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做一个简单的实验,即将筷子放在一个深玻璃碗中,注满水,让学生们观察水中筷子的状态。学生,们会很快发现水中的筷子是弯的,好像被折断了一样。这时候教师便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们回答为什么筷子是弯的呢?这样就顺利的引入了本次课程的主题内容:光的折射。除此之外,教师在问题设置的过程中,要考虑到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问题的难度不能过大,以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但是也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启发性,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欲望,并且能够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学到知识。

3进行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初中物理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里面所包含的物理知识都是比较基础的生活中常用的知识。比如磁场、地心引力、电能、电流、热胀冷缩原理、平面镜成像、浮力、压强、力的作用等等,都是比较常用的生活中常见的原理。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单纯的进行理论教学,学生学起来会觉得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其中的内容,但是如果教师能够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方式,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便会大大的降低物理学习的难度,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进而培养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比如教师让学生们自己组成串联或并联线路,实现通电,学生们会对此有极大的兴趣,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电流中的知识点;再比如教师让学生们思考生活中煮鸡蛋的问题,为什么刚煮好的鸡蛋不容易剥皮,而放在冷水中再拿出来便能够顺利剥皮呢?其实这里是用了热胀冷缩的原理,学生们虽然经常接触但是却并不能够理解其中的原理。经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便能够理解这一现象,并且对热胀冷缩也有了明确的认识。

4组织课外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在新课改中调动学生学习初中物理的积极性,需要教师丰富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除了进行课内教学,还可以组织课外活动。比如开展校内物理知识竞赛、物理实验竞赛等等课外活动,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竞赛中,可以有个人形式的竞赛,也可以有团队形式的竞赛。对于竞赛中选出的优秀学生给予奖励,而对于踊跃参赛的学生也适当给予鼓励,这样能够鼓励学生参赛,并且努力的学习物理知识。物理竞赛应该采用公正公开的方式进行,所有校内成员都可以进入赛场观看比赛,这样能够让学生们互相交流,在交流中学到知识以及物理学习的方法。当然,教师也应当对竞赛失败的学生给予安慰,帮助他们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5拓宽学生学习物理的渠道

初中物理存在于日常生活中,要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可以拓宽学生学习物理的渠道。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学校可以设置物理知识阅览室,让学生可以自由的了解自己想要了解的物理知识;可以开放物理实验室,很多学校的物理实验室只有在上课时才对学生开放,但是这样学生的实验机会特别少,甚至有的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掌握物理实验的相关知识。学校可以在课后开放实验室,这样便能够让学生自由的进行物理实验。同时也可以开通网上学习通道,让学生自由浏览和下载相关资料。

6结束语

总之,要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水平,需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物理学习中来。要在新课改中调动学生学习初中物理的积极性,需要让学生占据课堂主体地位,教师进行合理引导,设置合理的课堂引入问题,通过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组织课外活动,拓宽学生学习物理的渠道,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的目的,提升新课改下初中物理的教学水平。

作者:王雪峰 单位: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1]谭征.利用参与式教学提高初中物理学习积极性[J].时代教育,2015,(8)

[2]孙伟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情景教学的若干思考[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2,(1)

[3]孔令茹.初中物理兴趣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4,(1)

[4]沈华德.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效果[J].师道:教研,2012,(10)

第六篇:新课改初中班主任问题与方法

摘要: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工作的深入化发展,给当下的教师教学带来了新的教学挑战的同时也成为当下教学工作发展的一次创新。初中班主任是班级管理中的领导者,还担负着学生的教学工作,由此可见,班主任工作对当下初中学生学习、生活的深远影响。但是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班主任的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方式,进行解决。基于此,本文就以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问题与方法为研究课题,系统的进行阐述和深入化的研究。

关键词:

新课改;初中教学;班主任工作;问题和方法

新课改背景下对素质教育的实施尤为关注,其目标就是通过改善原有的教学方式,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开展新的教学发展道路。其最终目的就是加强当下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各个方面的发展。这样一来就加大了班主任工作,尤其是对初中班主任而言,既担负着承上启下的教学工作,同时还要兼顾正处于青春期学生的管理工作。

一、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理念和管理方式的落后

新课改背景下提倡以人为本的教学工作,而传统的应试教育显然已经不符合当下社会的发展,而且随着现今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所接触到的事物也有变化,尤其是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影响下,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都发生了转变,教师在采用应试教育的方式进行班级管理显然不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特别是初中班主任,初中是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也是小学和高中重要的衔接时期,这一阶段的学习关系到学生今后学习生涯的发展[1]。然而,实际的初中教学中,班主任工作和之前的班级管理并没有太大的差异,教师仍然将学生的考试成绩放在首位,不注重学生德育思想以及个人价值观的树立。其次,初中班主任的学生管理方式还是以说教为主,但是碍于教学任务的繁重,初中班主任的学生管理工作日渐流于形式化,而且很多教师都是采用学生管理学生的方式,只有关键问题或是重要问题才进行班级中的管理整顿。

(二)不重视初中学生的问题

从学生的成长阶段来看,初中时期正是学生的叛逆时期,这个阶段学生自我意识非常强烈,而且思考问题比较的极端,情绪化非常严重。一般情况下,教师对其进行言语的劝导,会产生较强的抵触心理。此外,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意识形成的重要阶段,对其进行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指导非常重要。若是没有对处于逆反期的初中生进行一个良好的疏导,会导致学生出现思想扭曲的现象,从此性格冲动、孤僻、办事我行我素,严重情况下很可能造成初中生的违法犯罪行为。

(三)初中班主任忽略了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虽然一些学校对内部的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进行了“整顿”,但多数情况下都是“换汤不换药”的整顿方式。尤其是对初中教学而言,初中生仍然面临着繁重的教学压力。鉴于此,初中班主任在学生管理和教学上,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忽略了当下学生学习、成长的真实需要。尤其是对德育教学的忽略,严重的影响了初中生正确思想价值观的形成[2]。此外,初中班主任在德育教学中还存在脱离实际的现象。主要表现为讲述的德育教学内容题材远远的落后于学生所处的社会时代,且没有意识到信息时代下互联网对学生思想行为的变化。再者,教师讲述的德育教学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所以班主任讲述的德育内容自然无法传达到学生的脑海中。

二、基于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充分的利用新课改的发展革新自己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当下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以及对当下教学发展提出的改革标准。在此基础上,对自身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层化的分析,并且结合当下初中生发展的性格特点进行学生管理的整改。具体如,在班级管理理念上倡导师生平等的管理理念,既能减少学生对班主任工作的抵触心理还能帮助班主任了解当下初中生的心理想法,从而采取恰当的管理方式开展科学化的班级管理[3]。

(二)采用科学的方式对初中生进行心理疏导

初中生正处于叛逆期,这一阶段的学生普遍的存在极端思想,而且性格上容易情绪化。这给初中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和教学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针对此种情况需要班主任加强与初中生之间的心理沟通,及时纠正学生的负面思想。例如,在每周五的班会中,师生之间以青春期学生的健康长为话题,进行交流。在交流中班主任应该尽量的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进行探讨,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从发言中了解学生当下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科学化的疏导,帮助学生打开心结,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开展与时代相符的德育教学

德育教学工作法关系到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观的形成。因此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并结合当下的网络环境,进行德育教学。其德育内容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最好是学生身边的例子,让初中生对德育教学的重要性更有感触。此外,班主任通过德育教学,逐渐的转变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形象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便于其今后德育教学工作以及班主任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4]。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工作存在问题与方法的研究,发现时下初中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教学理念、管理方式的落后、学生叛逆期问题以及德育教学的忽略。针对上述问题,初中班主任应该进行深入的分析总结,并且采取与其相对应的处理方法,促进初中生的健康成长。

作者:卢二平 单位: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1]杨金民.浅议初中班主任工作的创新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9):212-212.

[2]马仁.新课改下的初中班主任工作[J].学园,2014,(19):112-112.

[3]达琼.论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做好初中班主任工作[J].读与写(上,下旬),2014,(24):365-365.

[4]苏品荣.新课改背景下乡镇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3):110-110,111.

第七篇:新课改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摘要:

教师主导下精彩的学习过程,高效课堂的核心。高效课堂更加关注学生学得主动。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整体效果。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都是教学的主导,以点拨启发为主,通过合适的形式使学生完全动起来,积极参与到学习之中,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去体味学习带来的乐趣,最终让这种主动的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

关键词:

新课改;历史教学;高效课堂

历史这一门课程,总的目标是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因此,本课程的许多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思路都与过去的分科教学有所不同,教师要重组原来分科教学中积累的一些经验、教学素材、课件、案例。这就意味着,在新课程面前,教师必须学习新的课程标准,钻研新的教材,建构新的课程观念,摸索新的教学方法。为此,教师应从多方面努力,更新观念。随着新课标和新教材的改革深入,历史教学的变革使课堂正在焕发活力。课程改革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教学创新平台,为教师创设了诸多的发展途径。作为教育工作者,研究新教材、探寻课堂教学新方法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成为每一名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课题。笔者认为,要上好一节课,提高课堂效率、实现课堂教学高效化是关键。那么怎样实现这一目标呢?作为历史教师,如何打造高效历史课堂,我做了以下思考:

1教师的素质是高效课堂的有力保障

首先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学思想。只有真正转变和更新观念,才能使素质教育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因此必须努力的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理论和教育教学水平,在推进教学改革中不断推进教师观点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这样才能在教学中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其次多写教学反思,提高教学业务能力。作为教师,每一堂课总有自己满意的地方。或是双边活动开展的经验,或是在备课时未曾考虑到而在课堂上突然迸发出的灵感和火花等等。无论是哪一方面有益的收获,课后及时反思,这样对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探索课堂教学改革,都会大有好处。同时,反思教学的不足。如:对教材处理不当,对教学中偶发事件估计不足,对某个问题阐述不确切等。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出深刻的反思、探究,使之成为引以为戒的教训。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每一轮都把教材难点的处理方法、教学的信息反馈或效果、今后改进的教学设想等写下来,并且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比较、研究,长期坚持,必将极大地提高教师课堂驾驭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教师的教学艺术是高效课堂的基础

精彩的导入,高效课堂教学的良好开端。有人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的确,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能源。每节课能否都有个好的导入,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讲导语,用历史情境导入,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接着进入新课的讲授,学生便很容易接受了。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的积极性。教师的教学艺术,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首先课堂教学要做到精讲精练、讲练结合,力避以讲代思、以讲代练。在重点内容知识结构的构建过程中、在解决问题基本策略的形成过程中,要多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与表达,及时反馈与调控,提高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其次善于应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主张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要创造“使学生情绪高涨的环境”,使自己所上的课“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利用投影、录像、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手段,直观生动地再现历史事件和人物,代替单纯的说教与复述,让学生可以直接参与其中,既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培养合作精神,又能唤起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通过使用计算机,来进行多媒体这样的高科技的教学方式,让各种各样的信息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帮助教师教学,充分的发挥各种感官的作用,促进学生的思维,让教学变得简单直观,让学习的过程变得更加的简单。最后将影视资料、文献资料(图片)进行整合。对影视资料的挖掘、选材与剪辑,围绕教学的需要展开,从而创设了历史教学的新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历史的时空中去审阅历史,理解、感悟历史。教师通过对文献资料(图片)的解读,并通过历史文献资料及时设问,使学生围绕文献资料进行思索,概括提炼、抽象出历史概念,得出科学的结论并总结出规律性认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1)教师指导学生到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中查找相关资料,核实整理成文字材料,带到课堂中与同学、老师进行展示、交流。

主动探究知识,体验创造成果的喜悦,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

(2)看历史剧,情景体验。

培养学生探究历史的激情。通过观看历史剧,让同学们体会到共产党员的模范作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引导同学们练习。

因为这对知识的强化及技能的运用是必要的,有意义的练习其实就是一种新环境下的再次学习。在练习实施当中,一是根据练习来强化对已学知识的掌握;二是增强其对知识的实际运用;三是把知识进行系统化条理化;四是适时察觉到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更正。在练习中,要会审题,尤其是了解题干的主要内容;要掌握各种各样的题型及其规则,按所给问题解答;答题时要保证所写答案的准确、完整及条例性。课堂上以学生练习为主,练习的方式各种各样,学生与学生互动,老师与学生互动。这个环节老师应该视实际情况给予学生公正的评价,用练习去增加课堂的互动。

作者:田颖单位: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叶赫满族镇中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