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务处理论文范例

账务处理论文

账务处理论文范文1

(一)消耗性生物资产

1、购置和培育。借:消耗性生物资产,贷:银行存款、其他应付款、应付职工薪酬、原材料、累计折旧等。

2、转群。借: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贷:生产性生物资产。

3、后续支出及分摊费用。借:消耗性生物资产,贷:银行存款、农业生产成本———共同费用。

4、收获。借:农产品,贷:消耗性生物资产。

5、直接出售。借:银行存款,贷:主营业务收入;同时,借:主营业务成本,贷:消耗性生物资产。

(二)生产性生物资产

1、购置。借:生产性生物资产、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贷:银行存款、其他应付款、应付职工薪酬、原材料、累计折旧等。

2、自育。借:生产性生物资产———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贷:银行存款、其他应付款、应付职工薪酬、原材料、累计折旧、应付利息等。

3、转群。借:生产性生物资产———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贷:生产性生物资产———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

4、后续支出及折旧。借:生产性生物资产———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贷:银行存款;借:管理费用(生产性生物资产发生管护、饲养费用等后续支出),贷:银行存款;借:农业生产成本,贷: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

二、长期资产

与企业正常资产购建或研发处理一致,通过“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等科目归集,完成后转为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

(一)外购固定资产,如外购设备。

(员工培训费不得计入,应计入当期损益)

1、需要安装。借:在建工程、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生产用动产),贷: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借:固定资产,贷:在建工程。

2、企业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具有融资性质的。借:固定资产(购买价款的现值)、未确认融资费用(实际支付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差额),贷:长期应付款(实际支付价款);借:财务费用,贷:未确认融资费用(在信用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借:长期应付款,贷:银行存款。

(二)自行建造固定资产,如建冷库、厂房等

1、自营方式建造。借:在建工程———某项目,贷:工程物资、应付职工薪酬、库存商品、应交税金(销项税)、原材料、应交税金(进项税额转出)、银行存款等;借:固定资产,贷:在建工程。

2、出包方式建造(按合同具体条款支付工程款)。借:在建工程(建筑工程支出、安装工程支出等),贷:银行存款、预付账款;借:固定资产,贷:在建工程。

三、农业生产成本

(一)直接费用。

借:农业生产成本,贷: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累计折旧、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等。

(二)间接费用。

借:农业生产成本———共同费用,贷: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累计折旧、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等。期末,应按一定分配标准对共同费用进行分配。借: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农业生产成本———农产品,贷:农业生产成本———共同费用。

(三)结转(应在农产品验收入库时)。

借:农产品,贷:农业生产成本———农产品。

四、农产品

(一)成本费用归集。

借:农产品,贷:消耗性生产资产、农业生产成本———农产品。

(二)出售。

借:银行存款,贷:主营业务收入;同时,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农产品。

五、收到项目补助款

(一)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1、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相关费用或损失的补助,如收到预拨款等。①取得时确认为递延收益:借:银行存款,贷:递延收益。②然后在其补偿的相关费用或损失发生并确认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借:递延收益,贷:营业外收入。

2、补偿企业已发生费用或损失的补助,取得时直接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借:银行存款,贷:营业外收入。

(二)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企业取得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不能全额确认为当期收益,应当随着相关资产的使用逐渐计入以后各期的收益。

1、取得时确认为递延收益;借:银行存款,贷:递延收益。

2、自相关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起在该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营业外收入。借:递延收益,贷:营业外收入。

3、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时或结束前被出售、转让、报废或发生毁损的,应将尚未分配的递延收益余额一次性转入资产处置当期的损益。借:递延收益(尚未分配部分),贷:营业外收入。

(三)综合性项目的政府补助。

需要将其分解为与资产相关的部分和与收益相关的部分,分别进行会计处理;难以区分的,将政府补助整体归类为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视情况不同计入当期损益,或者在项目期内分期确认为当期收益。

六、结语

账务处理论文范文2

第一种意见认为陈某只是住总公司的物业管理人员,不具备贪污罪的主体身份,应认定为合同诈骗罪,第二种意见认为应当认定为贪污罪。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陈某的行为符合贪污罪的构成要件,理由如下:

(一)从客观上看,陈某利用了职务上的便利

陈某利用了职务上的便利。陈某负责锦园居住区1、5组团日常事务的管理工作。而陈某得以出租上述房产,也正是利用其管理这个片区楼房的职务之便。因此,陈某具有职务上的便利。

(二)从犯罪对象看,陈某侵占的是公共财产

锦园居住区社会保障性住房的房产是国有资产。陈某违规擅自出租该保障性住房,并将由此获得的租金收益非法占为己有。笔者认为,陈某非法占有的对象只是该租金,而不是保障性住房,该租金是在国有资产的基础上产生的,属国有资产的衍生物,其非法处置国有房产产生的利益自应属于公共财物的范畴。综上,陈某的行为应认定为贪污罪。

二、关于对锦园居住区的部分店面重复出租,骗取租金的认定,该部分应该定贪污罪还是合同诈骗罪,有不同的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陈某在明知105、106、107店面已被出租的情况下,仍虚构上述店面可以出租的事实,与吴某杨等承租人签订合同再次出租,其行为符合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第二种意见认为,陈某重复出租105、106、107店面行为的作案方式、手段及利用职务便利的特征与其贪污罪的行为并无本质区别,给相对人造成的财产损失依法亦应由国有公司承担,且在案发后住总公司也确实为清退承租户支付了高额费用,国有财产已实际遭受损失,因此陈某该部分的行为也应认定为贪污罪。笔者同意第一种意见,理由如下:

(一)从所收取的钱款的性质看

合同诈骗罪与贪污罪两罪区别的关键是看行为人是否具有贪污罪的主体身份以及陈某所收取的钱款是否是公共财产。在本案中,陈某的身份已经符合贪污罪的主体要件,这一点大家都无异议,笔者现就本案陈某所收取的钱款的性质作进一步的分析。陈某明知105、106、107店面已经被租赁,无法再进行出租的情况下,仍然将上述店面出租给他人。陈某所收取的租金、保证金,并不是基于国有资产而产生的收益,因为这两间店面已经被出租,店面的使用权、管理权已经转移至第一承租人,陈某重复出租上述店面,侵害的不是国有财产而是第一承租人的利益。在无法重复出租的情况下,后续承租人实际上是不可能凭租赁合同租得店面的,后续承租人所签订的合同根本无法履行,受损的其实是后续承租人。陈某向后续承租人所收取的店面租金、保证金实际上是骗取被害人的钱款,是属于私人财产,而这些店面只是其骗取他人财产的工具。

(二)从客观上看,陈敏的行为符合合同诈骗罪的客观特征

陈某谎称是物业服务处主任,在物业服务处办公室与被害人签订合同、收取租金、保证金;在收条、租赁合同上加盖假的物业服务处印章,陈某冒用他人名义致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误以为陈某有出租店面的权利而与其签订合同。

(三)贪污罪的认定应当以行为人实际非法占有的公共财产的数额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而不是所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

1.如果第三者需要对行为人的行为承担责任的话,与本案最为接近的法律依据就是民法中的“表见”。我国《合同法》第四十九条规定“行为人没有权、超越权或者权终止后以被人名义订立合同,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权的,该行为有效”。我国《民法通则》第六十三条规定“公民、法人可以通过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人在权限内,以被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被人对人的行为,承担民事责任。”上述两条法律规定是我国适用表见的最基本法律依据。但是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行为人盗用单位公章或者私刻单位公章与他人签订经济合同,骗取财物归个人所有的,一般认为单位对行为人该犯罪行为所造成的损失不承担民事责任。在本案中,首先,住总公司并未授权陈某代其出租房屋,而且住总公司规定了严格的印章使用、保管制度,住总公司没有明显的过错。其次,陈某先是盗用公司公章与他人签订租赁合同,后更是使用了其自己私刻的公司的公章,住总公司对此完全不知情。综上,陈某与住总公司之间不能成立表见关系,因此住总公司不应对陈某的行为承担赔偿责任。

2.第二种意见以住总公司在案发后为清退承租户支付了高额费用,国有财产已实际遭受损失为由,认定陈某的行为构成贪污罪也是没有法律依据的。首先,住总公司支付给承租户赔偿金致国有财产遭受损失与陈某的行为没有因果关系。陈某由于其犯罪行为而导致被害人无法租的该部分店面,损失的是被害人而不是住总公司,赔偿责任人应为陈某应而非住总公司。住总公司没有赔偿被害人的法律义务,其为清退承租户支付赔偿金的行为本质上只是替陈某垫付赔偿金而非履行其法律义务。其次,从住总公司赔偿的金额来看,其赔偿金额明显高于被害人被骗的数额,如果要以国有财产已实际遭受损失为由认定陈某构成贪污罪,那就应以住总公司的赔偿金额来计算陈某的“贪污”数额,但认定贪污罪的数额应是陈某出租国有财产而获得的收益(即收取的租金)而不是其造成国有财产的损失数额。因此第二种意见明显不符合常理。

三、结语

账务处理论文范文3

通过将“虚拟利润中心”模式引入基层烟站管理,为衡量各烟站之间投入产出情况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解决思路,有利于更好地控制烟叶环节成本费用支出,促进烟叶生产经营效益的提升。

关键词:

虚拟利润中心烟站财务管理

一、引言

在目前有烟草种植的“两烟”烟草商业企业中,成本费用开支的主要环节在烟叶生产经营环节。而目前几乎所有生产收购费用均通过基层烟叶工作站(以下简称烟站)组织开支或直接开支。本文引入“虚拟利润中心”理论将各烟站进行独立核算,旨在更好地控制烟叶环节成本费用支出。

二、当前烟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概述

由于基层烟站只是区县分公司的一个普通业务部门,很大程度上只有“生产”积极性却没有“经营”的积极性。尽管区县分公司采取了每月费用定额管理、报销监督等多种措施对基层烟站进行管理和控制,但由于长期以来存在惯性和传统思维,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同时因无健全的监督激励机制,对烟站的管理受领导个人意志的影响较大,具有较大的随机性和不可持续性,无法有效调动基层烟站经营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管控效果不尽如人意。综合运用实地调查、财务数据分析等方法,发现问题的根源主要表现在:烟站效益难以衡量和比较,导致缺乏成本费用管理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虚拟利润中心理论概述

虚拟利润中心核算方式是责任会计的重要内容。作为西方管理会计的重要分支,责任会计是现代企业分权化的产物。管理上可分离、责任可以辨认、绩效能够单独考核的单位都可以确认为责任中心。利润中心是既要发生成本、又能获得收入,还能根据收入与成本相配比计算利润的单位。模拟利润中心,主要是只对内提供产品或服务,只能获得内部销售收入的利润中心。虚拟利润中心的建立是为了充分发挥利润中心的激励作用,按照人为的内部交易价格,与发生业务关系的单位进行半成品或劳务的结算,将结算收入减去实际成本计算得到利润。通过各利润中心之间“利润”的对比,对差异原因和对应的责任进行剖析,以对其工作业绩进行考核评价。虚拟利润中心对于本课题的指导意义在于创新管理体制,构建对比平台,改进不足,提高价值创造能力。

四、虚拟利润中心在烟站财务管理中的运用分析

(一)精简组织机构

在烟站财务管理中实行虚拟利润中心模式,因管理幅度增加较为显著,因此精简烟站组织结构显得尤为必要。应根据行业烟站建设的政策指导精神,改变按照乡镇行政区划设置烟站的传统模式,从服务烟农和成本效益角度全面分析烟叶收购站设置的必要性,压缩烟叶生产收购点,促进烟叶收购职能的集中,以减少收购点的固定投入和收购期间的各项开支,充分发挥资源集约效应,提高资源设备利用率。同时,根据收购点设置数量、辖区烟叶种植面积、山地丘陵等因素,合理定编定岗,取消不必要的岗位设置,减少烟叶环节人工费用支出,提高人均产出效益。

(二)明确管理职责

1.市公司负责全市各虚拟利润中心的财务管理工作,主要包括:(1)预算下达及考核;(2)会计核算资料审核与监督(3)对虚拟利润中心进行资金拨付;(4)对虚拟利润中心经营情况进行分析和报告;(5)对虚拟利润中心财务人员进行培训与指导等。

2.各基层烟站(虚拟利润中心)职责主要包括:(1)贯彻执行市公司各项财务管理制度;(2)虚拟利润中心内的预算编制与执行;(3)资金申请及支付;(4)对各项收入及开支事项的规范管理和账务处理;(5)对本虚拟利润中心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并按要求报送分析报告等资料。

(三)实行独立核算

按照“虚拟利润中心”管理模式需要,对烟站单独下达预算、单独进行资金管理、独立账务处理并单独核算收入。

1.单独下达预算。在烟站自行编报并经过充分调研基础上,按照统一的管理标准,对基层烟站日常费用开支下达预算方案。按照区县分公司不得挤占挪用烟站预算要求和“谁下达、谁考核”的管理原则,为基层烟站创造自主经营、自我管理的客观条件。

2.单独申请资金。通过沟通协调软件公司放开基层烟站资金申请权限,在资金申请模块下对烟站权限进行维护,使烟站能够通过系统独立申请烟叶收购及日常开支资金并直接上报市公司,实现了区县分公司与烟站资金申请的分离,有利于从源头上对烟站资金使用实施管理和监督。

3.独立账务处理。在统一的用友会计核算软件模式下为烟站建立独立账套,由烟站对其自身发生的收入、成本、费用等各类业务进行会计核算。①市公司将各烟站在核算软件中维护为独立单位,建立独立核算账套。②为烟站安装会计核算软件终端。③为烟站单独设立凭证类型,由烟站对其收支业务进行独立核算。

(四)强化保障机制

通过举办烟站财务人员培训班,召开烟站财务人员会议、及时传阅财经法律法规及行业相关制度文件和专业考试等形式,让基层财务人员了解虚拟利润中心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了解国家、行业相关财经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掌握烟站业务账务处理的要求和操作规程,全面提升烟站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五)健全考核激励机制

将基层烟站财务管理考核从区县分公司整体考核中独立出来,由市公司直接对烟站预算管理、会计信息质量等内容进行考核。展开对基层烟站单独核算成本效益的探索,将烟站效益实现情况纳入绩效考核,考核结果直接与各烟站下年度预算编制及责任人绩效挂钩,并严格奖惩,进一步激发基层干事创业积极性,引领基层烟站规范管理,节约增效,提高烟叶环节投入产出效益。让烟站人员真正感受到当家理财的重要性、自豪感和归属感。

五、总结与讨论

通过将“虚拟利润中心”模式引入基层烟站管理,为衡量各烟站之间投入产出情况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思路,能有效解决烟站之间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无法直观对比的问题,有助于提高烟站生产经营的主动性,促进烟叶环节投入产出比的提高。虽然该研究成果已在实践中逐步得到检验,但在烟站管理中实施虚拟利润中心核算模式,是一项逐步完善的系统工程,目前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如何更精准地定位区县分公司在烟站虚拟利润中心财务管理模式中的职能、如何科学合理制定每担烟叶基准“利润”水平、如何提升烟站人员综合素质等都是下步重点研究的方向。

作者:李琳琳 刘佰卿 单位:山东日照烟草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账务处理论文范文4

关键词: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置;改革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计算机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会计电算化专业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如何通过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改革,打破原来固有的教学常规,改善电算化教学的局限性,提高教学效果,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技能人才,已经成为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一、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虽然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提出了要求,但由于种种原因,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仍有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课程设置的针对性不强

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适应市场的需求,不仅要牢固掌握必要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而且要具有较高水平的会计专业水平,包括会计日常核算、财务报表编辑、分析和财务软件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由于资金和师资方面的限制,许多学校并没有进行详细的市场调研,去了解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也没有请教行业专家就盲目地进行课程设置,只是在原来的会计专业课程基础上,仅仅增加了一门《会计电算化》课程。此外,公共基础课在整个课程体系结构中占的比重过大,约为总课时量的40%左右,这很大程度上挤占了专业核心课的课时,凸显不了专业课在专业技能中的重要地位,这也是学生毕业后不能与真正的会计岗位无缝对接的重要原因。

2.重理论轻实践

相对于一块黑板加一支粉笔就可以完成的理论课而言,专业实践课对于硬件环境和教师素质的要求比较高,尤其是电算化以及电子平台财务软件的实际操作难度较大,一方面要有机房和软件环境的支持,一方面对任课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掌握前沿的专业知识技能,还应具备企业的实践经验,很多学校电算化专业的教师都不能完全达到这种高要求,所以很多学校的专业实践类课程设置较少。为了能够让实践课的比重达到50%以上,有些学校就在入学教育、暑假社会实践、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上大做文章,事实上学生的账务处理技能和计算机应用技能并没有真正得到锻炼和提高。

3.体现电算化的课时比例过低

很多人都以为会计电算化专业就是以会计课程为主体,加上一门《会计电算化》就行了,所以一般设置的课时在七十多学时左右。可实际上现在的电算化不像几年前以总账、工资、固定资产的核算为主,而是从期初开始就有大量的采购、销售、库存、核算等内容,财务业务一体化已经成为大趋势,课时量设置偏低造成学生只能学到电算化软件的皮毛,要想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必须进入实训系统大量的做题才行,这自然要相应的课时量相配合,建议将电算化课程的学时设置为120节以上较为合适。

二、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应进行的改革。

1.课程设置要突出应用性和专业性

在课程设置上应偏重专业技能课,基础理论课以必要、够用为原则,专业理论课要精干、适用,专业技能课则要精练、实用,与此同时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除了必须根据相关文件开设的语数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安全教育等课程外,基础理论课程应尽量减少课时比例,加强专业核心课程的课时量,比如《会计电算化》、《财务会计》、《成本会计》、《EXCEL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等。还可以适当增加可供选择的专业选修科目,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扩展知识和技能。

2.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和提高,课程体系设置应与专业技能证书相联系

首先,许多学校认为算盘的计算功能已经被计算器和电子计算机所取代,便取消了《珠算技术》这门课程,但我认为珠算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除了可以用来计算之外,还有利于学生大脑的开发,锻炼手眼脑的协调能力,激发学生对于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应该把珠算、点钞和翻打传票结合在一起开设《财经基本技能》课。其次,为了增强学生对专业技能的熟练度,应在每门学科章节内容完成之后设计分项实训任务,等到整个学科讲授完再设计几个综合实训,建议在第四学期,设置会计电算化综合岗位实训,会计手工分岗位综合实训,全面的模拟企业日常经济业务处理,让学生熟悉不同会计岗位的职责和工作内容,增强学生对实账的处理能力,注意加强学生对于期初建账、日常核算、跨年结转和破产清算等账务处理技能的培养。最后,进行专业课程设置时,应考虑与相关专业技能证书相结合,会计电算化专业考取的证书主要有会计电算化证书和初级会计专业资格证书(助理会计师),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要考虑到学生考证的需要,开设考证需要用到的科目,如《会计电算化》、《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经济法》等。

3.强调会计专业的职业性,以就业为导向设置课程

与高职院校相比,中职学校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的设置上应充分考虑中等职业学生的特点和市场需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培养初中和中级会计电算化人才来满足市场的需要。努力实现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之间的零距离,人才培养与就业的无缝对接,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学生,真正实现人才培养的高质高效。同时要加强与各行业单位的水平联系,利用各种可利用的资源。这样既解决了学校以外的实习基地问题,也为各个行业提供了优先发展人才的机会,以实现学校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双赢。

参考文献:

[1]肖壮.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与实践[J].科学咨询,2013(11).

账务处理论文范文5

【关键词】小微企业;会计核算;管理体系;问题对策研究

1小微企业会计核算管理体系概况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迅速发展,小微企业在经济丛林中逐渐成长为一支具有重要特殊地位的经济队伍,并在大智移云的信息化时代下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国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但是与大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规模较小,会计核算与管理体系与大中型企业比还是不健全的,存在相当一部分问题与缺陷,并且受到制度、政策、思想、人员素质等种种因素的影响,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普遍不高,其会计核算普遍存在账务流程不规范、核算制度不健全、会计核算环节缺失、随意合并、会计人员设置简单等问题。管理体系的构建同时也存在不健全、不规范、信息化手段落后等诸多问题。

2小微企业会计核算与管理体系存在的缺陷

2.1缺乏健全的会计核算与管理制度

2.1.1外部缺乏相应法规制度

我国有很多相关的会计核算法规制度,如《企业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企业财务通则》等基本法规制度,这些制度法规对于会计核算与管理体系的不规范或者违规的行为都有一定的处理。但是针对小微企业这样规模较小、业务较简单的群体,却缺失相应的制度管理。

2.1.2内部缺乏健全的体系控制

多数小微企业缺乏全面的内部控制制度,无法渗透到小微企业中各个部门和所有人员,也无法覆盖到企业所有的业务系统和业务领域。尤其在财务部门,由于内部控制和会计核算管理体系的不健全,导致小微企业会计工作秩序无章可循,核算混乱、不实,造成提供的会计信息不客观、不真实。

2.2缺乏规范的会计核算工作流程

众所周知,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流程应为专业的、规范的、科学的、合理的。在进行会计核算管理工作中必须要遵循规范性,才能够提供决策有用的、真实的会计信息,减少疏漏及损失。而在小微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流程中,存在诸多规范性问题。

2.2.1缺乏科学的财务机构的设置

经调研,很多小微企业没有设置科学合理的财务机构,而是将会计核算交由记账的中介公司完成。另外一部分小微企业虽然设置了一定的财务机构,但是财务机构或部门的管理权限、管理层次及分工不清晰,并存在诸多应细化的财务部门、会计岗位合为一体的现象。比如出纳、应收会计、材料会计、应付会计等由一人兼任[1]。

2.2.2缺乏规范的会计核算建账管理

目前很多小微企业的会计建账不规范,经常出现小微企业很多收入不记账,记账过程中成本虚增,出现至少一套账簿等现象。很多小微企业做的原始凭证存在很多不规范,甚至当经济业务发生的时候无法取得记账所需要的合法原始凭证。用很多不符合规定的票据作为原始凭证,从而导致报销过程和会计业务账务处理的有失规范。

2.2.3缺乏界限清晰的企业核算主体

很多小微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集中,家族自我管理现象相当普遍,因而就会造成家族个人财产和企业财产界限划分不清晰,家族自身消费和小微企业的耗费区分不明显,因此所有者就会想方设法来调整会计数据,例如设置两套及两套以上的账簿,拿“亏损账”来应对税务机关以试图逃避税款,拿“盈利账”来应对金融机构以试图套取贷款[2]。

2.3缺乏分工清晰的会计岗位和高素质会计人员

2.3.1缺乏分工清晰的会计岗位

与大中型企业内部设置会计机构相比,小微企业设置的财务会计机构较为简单,层次和岗位都较少,同时分工不是很明确。有些小微企业甚至并没有设置相应的会计机构。同时,在诸多小微企业中,应该清晰分工的会计岗位诸如应收会计、应付会计、材料会计、成本会计、销售会计、会计主管等岗位合为一体,由一人全包。更有甚者,将会计做账等流程交由记账公司来完成。

2.3.2缺乏高素质的会计人员

与国有企业、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还是比较缺乏高素质会计人员的。这样会造成诸多问题,比如会计人员在经手会计经济业务的时候,由于其专业知识较缺乏,业务能力不高,不了解相关会计制度和法规知识,导致在会计账务处理的时候出现错误或纰漏。小微企业法人代表的亲戚或朋友来担任出纳兼会计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低下,无证上岗、先上岗再考证的情况较为普遍。

3小微企业会计核算与管理体系构建对策

3.1建立健全小微企业的会计核算与管理制度

3.1.1外部建立健全相应规章制度加强监督

国家和社会要加强对小微企业核算与管理体系规范化的监督,就要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众所周知,国家监督是由财政、税务等各相关部门共同来实施的。财政部门应建立相关规章制度,定期组织小微企业内部的会计人员进行后续教育,加强对小微企业会计人员的会计水平和业务能力的管理,尤其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素养教育。税务部门也应改进考查和考核方式,侧重点偏向于进行实质性考核。

3.1.2内部建立健全会计核算与管理制度

完善小微型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制度保障之一是建立科学规范的会计核算与管理制度。小微型企业只有建立健全内部组织管理结构,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规范的科学的合理的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机制,才能真正为小微企业财务管理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建立小微企业财务管理核算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要结合小微企业的业务实际情况来建立有效的会计核算管理体系,来确定适合于小微企业的管理目标,这样一来能够加强小微企业筹资的能力,二来能够完善内部核算与管理体系。

3.2提高小微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和业务能力

3.2.1提高小微企业会计人员的会计专业业务能力

各个财政部门应定期组织以会计法、会计相关制度和准则、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和考试,来对小微企业的会计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会计人员能够熟练地掌握各个业务的会计账务处理,了解基本环节的相关法律以及规定和要求。各个业务主管部门还应该定期或者不定期对诸多小微企业的会计人员进行有关会计法规、账务流程的考核,以期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会计法制观念。

3.2.2加强小微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

小微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与教育不到位息息相关。因此,会计学历教育中对会计专业的学生们应该重点开设相关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同时对在职的会计人员进行定期的或不定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科学的职业道德观,增强热爱会计本职工作的意识,自觉地抵制现代不良的社会风气,维护会计职业道德的尊严,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3.3完善小微企业内部考核监督和会计稽查制度

小微企业应当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建立起内部完善的考核监督制度和会计稽查制度,并严格执行相关财务制度,严格监管小微企业会计核算与管理的流程。小微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执行并加大监管力度,有效地执行并对于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若坚持下去,小微企业内部的执行力必会大大提高,建立起来的管理体系和相关制度也会发挥真正作用。为了建立健全完善的小微企业会计核算与管理体系,要建立健全会计稽查制度,能够对小微企业业务处理和会计账务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和检查,从而保证小微企业核算和管理工作能够规范化和科学化,让小微企业的会计核算与管理体系建立的更完善、更规范。

【参考文献】

【1】李风华.小微企业会计核算问题及对策[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3(2):63-66.

账务处理论文范文6

关键词:开放教育;会计专业;实践教学

会计专业是一门专业理论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高等教育当中,会计实践教学是会计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教学,可以不断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重视和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合格的会计从业者必经之路。本文对目前开放教育会计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创新开放教育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一、亟需重视和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大意义

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过程中,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全新的人才培养教育形式,其“人人能学、时时能学、处处能学”的教学特点满足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教育终身化的需要。这种培养模式的主要对象是社会在职人员,培养要求是:一方面强化知识的应用,解决具体实践操作应用;另一方面要提升相应的实践运用能力。对于有实践经验的人必须进行有思想理论指导的、目的明确的实践活动,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建立注重理论应用和实践培养的教育思想。[1]远程开放教育的实践性教学包括课程理论教学实践和集中实践性教学两个环节,具体形式有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社会调查、毕业论文等。由于开放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对象是社会在职人员,开放教育会计专业的学生,一部分有实际工作经验,但缺乏一定理论知识;另一部分有一定理论知识但需要更新。因此,会计专业教学实践环节的设计要针对培养目标和成人在职业余学习的特点,将理论知识的学习融入实践教学性活动,操作性要强,重视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根据当前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企业不仅看中学历,更重视人才的实践能力,要求具有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因此,会计专业教学应注重素质教育,重视和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促进学生理论知识的转化和拓展,锻炼和提高学生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实现培养目标,为社会培养应用型的高等会计专门人才。

二、开放教育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会计专业实践环节的重要性认识有待提高。开放教育的特点之一是实行免试入学,学生来自不同的工作岗位,行业背景和职业经历差异化明显。以学员具备丰富的实践基础为理由,受历来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会计专业教学往往偏重于理论教学,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忽视实践教学的实用性,从会计专业教学计划来看,会计实践教学课程安排不足,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效果,这与远程开放教育“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目标背道而驰。并且,高等教育普及化后,普通全日制学校的生源来自于高中在校学生,而开放教育的学生生源主要是在职的成人、普通的社会大众,很多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文凭,对各种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也不重视。这些人群普遍认为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能够顺利获取文凭是最终目的,习惯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缺少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实践技能的提高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重要性。

(二)校外会计实践形式化严重。根据学生的特点,开放教育会计专业校外实习采用分散的方式,即由学生自主寻找实习单位,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和空间。这些学生因为大多是社会在职人员,平时是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没有太多时间和条件去实践,不可能真正到单位或企业调查和访问,甚至不参与校外实习。[1]此外,很多企事业单位从本单位财务数据的安全性和公开性方面考虑,出于对本单位财务信息资源的保护,往往不愿意让学生接触到本单位的财务会计数据,很多学生接触不到真实的财务资料,不能真正掌握会计业务知识。尤其是专科阶段的社会调查,长期以来完成情况和最终效果并不好。许多分校教学点放宽这个实践环节的要求,不管是通过何种渠道和方式,只要学生交来的社会调查报告有加盖被实习单位公章即可,有的甚至调查内容和单位性质严重不符。对于这种只注重结果的考核方式,许多学生是纸上谈兵,在书写调查报告的时候弄虚作假,存在相互抄袭、敷衍了事、蒙混过关的心理,即使是正在从事会计工作岗位的开放学生,由于没掌握好调查统计的根本方法,调查总结的经验往往是零散的,与规范严格的社会调查报告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校外实习更具有表面形式化特点,较短的实践时间,大多数学生不能够接触到企事业单位真实的财务数据资料,往往达不到理想状态。

(三)校内会计实践课程内容与会计实务脱节。在开放教育条件下,一些基层电大考虑办学的经济效益,或者由于缺少资金、场地等原因,没有专门的校内会计实训实验室,机房成为教学实践的主要途径。从已开设的会计实践课程来看,电算化会计实验和会计模拟实验均是采用在机房里运用软件教学的形式,整个业务场景过于固化和理想化,与实际企业的现实情况偏差比较大,缺乏灵活多样性,是另一种模式下的书本任务作业。并且这种实践教学是将企业账务处理作为重点,就拿会计模拟实验这门实践课程来说,开放教育的会计专科、本科学生,均以账务处理作为实践学习的重点,普遍是教师对模拟业务进行详细分析,介绍凭证账簿填制方法,学生动手模拟操作,仅停留于凭证账册之间的关系流转,强调学生对会计核算能力的培养,着重点在学生对会计信息的处理和反应能力方面,学生的实际体会是被限定在了数字资料的核算工作中。会计学作为现代管理学的重要分支,与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随着社会经济和全球化的发展,会计越来越重要,企业行业对会计专业的用人标准也发生巨大变化。财政部印发的《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明确指出,“会计职业领域已从传统的记账、算账、报账为主,拓展到内部控制、投融资决策、企业并购、价值管理、战略规划、公司治理、会计信息化等高端管理领域”。然而,目前的开放教育会计实践环节依然停留在传统的核算型会计账务处理的练习,并且模拟练习的案例单一,无法全面分析企业财务工作的全过程,学生不能全面、系统掌握会计的学习内容。与此同时,国家有关会计相关法规、制度、核算方法变化较快,核算实验的内容未能及时更新,与实际会计业务活动严重失衡。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亟需补充相关最新会计知识,解决工作中的热点问题,而目前的校内会计实践课环节均无涉及。校内实践教学内容和目前这种低层次会计实践教学,使得学生会计技能提高和综合素质培养受到影响,造成实际操作能力低下,并没有达到人才培养模式应有的效果。

三、开放教育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创新发展途径

(一)树立现代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理念。首先,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的影响下,会计工作形式、内容、方法等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对开放教育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既关系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也关系着开放教育办学的可持续发展。面对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只有具备扎实理论、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学生才能受到欢迎。在专业教学中,要力求缩小和社会实际人才需求的差异,注重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之间的平衡关系,树立正确的会计实践教学理念,将会计实践教学环节作为强制性要求,并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2]牢牢把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统一的开放教育办学原则。其次,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应得到充分的肯定和尊重,以学生需求为目标。开放教育的学生来自于不同行业,鼓励每位学生把工作中遇到的专业问题体现出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制订实践教学方案,以实现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

(二)创建合理的实训模拟环境。由于校外实习流于形式化,创建会计实训实验室,注重实践基地建设是开放教育会计专业实施实践性教学的创新尝试。实训实验室设计建设过程中,学校要配备相应的设备设施,积极为学生创造实训的良好条件和环境,在整合传统实训资源基础上,突出仿真性效果。建议在模拟训练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1.创新实习形式。用分阶段、分岗位相结合的会计实践课程教学组织形式,根据学生专业课的层次、进度分级展开模拟实习。[3]避免教学实践集中在最后一学期,将实践教学内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开放教育的会计学生,很大一部分面临会计知识入门问题,通过模拟实验环节直观真实接触会计,就会克服学生对会计的迷茫,对会计工作有了直观的了解。学生在学完基础会计和中级会计实务后,可以进行凭证填制、账簿登记、报表编制等模拟实习,加深了对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工作内在联系的认识。等专业课程学习结束后,再进行集中模拟实习,会计信息资料要丰富多彩,涉及行业要多,既包含企业会计,还要有政府会计内容,实习实行轮岗制度,让学生进行出纳、成本费用、审核、采购人员、管理人员等岗位的角色模拟,实习业务涵盖全面。2.创新实践内容。多数企业不愿接纳开放教育会计实习学生,学生看不到真实、原始的财务和会计资料,这些问题成为开放教育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最大障碍。为此,学校可以进行实习内容上的创新,实践环节的内容覆盖面要宽,突出仿真性,最大限度消除不利因素的影响。在经济管理类专业中,会计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需要综合运用会计、税法、审计、计算机操作等多学科知识,合格的会计从业者应具备多方面知识。为贴近真实的企业业务场景,学校可以在传统校内模拟实验的基础上,增添银行、税务等业务模块,[3]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融入企业日常的财务场景,体会真实会计岗位的氛围,了解到企业除了财务本职工作,还有和企业紧密相关的外部机构的业务往来,通过这些新增模块的功能体验,使学生充分了解企业完整的业务流程,以更快适应岗位需求,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基本需求。3.创新实习手段。目前的《会计操作实务》和《电算化会计》是相互独立的模拟实习课程。为了提高学生会计技能水平和应用财务软件处理会计业务的能力,可让学生先采用手工模拟方式,以手工进行凭证和报表的核算编制。待手工完成后,要求指导学生通过财务软件利用计算机进行线上操作,包括设置账套、初始化资料、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会计报表的编制等流程,将手工模拟和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结合在一起,熟悉使用会计电算化核算流程,使学生同信息时代与时俱进,以此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3]

(三)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教师直接影响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因此,要建立一支有较高专业知识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对于开放教育来说,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会计专业教师会计实践经验和实践操作能力,建立完善的会计实践管理制度,为会计专业教师提供实践时间和实践平台。另一方面,聘请一线有丰富经验的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担任实践指导老师,把新制度、新技术及时传授给学生,使会计实践教学具有实效性和新颖性,不断提高学生参与会计实践的积极性。综上所述,在开放教育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提升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服务水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保障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质量,增强社会对开放大学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认可和接受。

参考文献:

[1]郝济萍,王慧书.会计学专业教学实践环节之我见[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38.

[2]章振东.地方本科高校会计专业学生实习实践模式创新探讨[J].财会研究,2019,(11):72.

账务处理论文范文7

关键词:《财务软件应用》混合教学;教学改革

1《财务软件应用》实验课程的目标定位

基于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前提,修订《财务软件应用》培养方案。《财务软件应用》这门实验课程的目标定位是:(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得具有一定财务专业知识的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了解会计信息化中信息处理的发展。(2)学生要掌握会计信息化中,与账务处理相关的财务理论知识。(3)理解并熟悉会计信息化中账务处理的基本流程。(4)通过学习,学生至少应该掌握一款与会计信息化相关的软件的使用。(5)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与会计信息化相关的某款软件操作,比如账套设置、基础信息设置、相关模块初始化设置、总账、报表、工资、固定资产、采购、销售、库存等软件相关模块的使用。(6)应该在遵守财经法律法规情况下,并且具有内部控制的意识下,学生还需要具备会计信息化账务处理的观念和思维方式。

2提供线上财务软件应用《财务软件应用》实验课程教学相关资源

由于疫情原因无法在学校机房进行上机实验。根据此情况提供了该课程实验教学相关资源,并对学生做出相关实验准备要求。学习学习通中实验案例引导,观看学习通各实验项目操作视频,根据实验任务要求,按照正常的流程阅览及实际操作完成相关实验。每个实验操作完成后,完成学习通中的线上作业。

3实验课程内容的重新整合设计

原来十个实验分别是:(1)财务系统基础设置:建立新账套;(2)财务系统基础设置:总账初始化;(3)财务系统基础设置:薪资系统、固定资产系统初始化;(4)财务系统基础设置:应收应付系统初始化、录入会计科目期初余额及对账;(5)总账系统日常会计处理:填制凭证、凭证管理记账;(6)薪资系统、固定资产系统日常会计处理;(7)应收应付系统日常会计处理;(8)薪资系统、固定资产、应收应付月末处理;(9)总账系统月末处理、转账定义及生成;(10)财务会计报告编制与分析。可以看出这10个实验最终组成了一个大的综合性实验,很多同学在实际操作时,往往一步操作失误,都会影响后面的实验操作,而用友实验中时间设置是不可逆,一旦出错就要重新再做,耗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以至于后面有些模块没有办法做下去。所以将实验内容将进行重新整合。分成:(1)构建会计核算体系—系统管理模块;(2)基础档案设置;(3)总账管理子系统;(4)薪资管理子系统;(5)固定资产管理子系统;(6)应收款管理子系统;(7)应付管理子系统;(8)报表管理子系统。六大子系统单独独立出来,不至于某一内容出错影响后面无法继续。学生可以把每个子系统单独引入系统后,可以专门针对某一模块进行实验。当学生对所有模块掌握熟练后,再做综合实验就会更加得心应手。

4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流程设计

根据大纲要求,本课程理论有8个学时,实验课程有40个学时,合计48学时。初步设计线上教学学时占27%左右,约13个学时;线下教学35个学时。

4.1理论课程

根据大纲要求前8个学时的理论课程。完全可以采用线上教学模式。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掌握会计信息系统概述、会计核算体系基本理论内容和对各子系统有一个初步了解。老师在超星学习通上,上传相关内容资源或者其他与之相关的网络资源。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学习通上这一章的视频内容,结合教师的在线引导,来掌握这部分的内容。在掌握了本章基础知识后,可以进行相应的章节测试,这些都可以在线完成。

4.2实验课程

实验课程包含六大子系统加上系统管理模块,一共七大实验。根据学校安排,该课程都是4个学时安排的,共10次上机实验。初步安排学生每次课,花20-25分钟时间进行线上学习,结合老师的课件,观看本章实验视频操作,做好实验关键点笔记。然后剩下时间进行线下学习,在老师辅导下,在机房对每一个模块进行实验操作。每次实验课后都会有课后的线上单元测试。在每个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以及心得体会,上传到学习通,老师通过批阅可以掌握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

5注重《财务软件应用》实验上机课程考核的过程性和评价的多元化

为了对本实验上机课程的最终成绩,考核更为合理。本课程非常重视考核的过程性,以及评价的多元化。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式中,教学评价设计方式,需要多种考核成绩相结合。如线上教学课堂中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参与互动的情况和表现等。线下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操作流程熟练度和准确度等都可以作为考核的依据。学生观看视频、单元测试、实验报告、撰写论文、考试、讨论,以及课后学生的笔记、互评等都是评价的内容。具体成绩评定方式和比例为:综合成绩=课程视频成绩(10%)+实验报告(20%)+章节学习次数(10%)+作业(章节作业和学习笔记30%)+签到(5%)+课程互动(10%)+小考试测验(15%)。

6实验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取得初步成效

6.1完成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法下的《财务软件应用》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

通过实践论证,理论课程采用线上教学,实验课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原则,是切实可行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教学流程设计是科学合理的,突破了学校课时安排对实验项目探究的时空限制。对实验项目重新整合:(1)每个模块中实验项目,最初都增加了相关财务等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复习内容。(2)每个模块中实验项目也设置了与财务软件相关的实验项目任务。(3)每个实验模块结束后,都设置了客观题测验,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本模块知识的理解。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完成了本学期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

6.2通过对2019-2020第二学期《财务软件应用》实验上机课程,实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

财务2018级3个班和K财务2018级4个班,一共7个班的财务管理专业的大多数同学认为该教学方式新颖,学习的内容更为充实,从而受益良多。从这学期学生的综合考核成绩来看,所有学生的成绩,均为合格及以上,其中优秀和良好的比例达到了3/4以上。表明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方式适应能力比较强。这种模式更有能够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而学习通平台强大的过程监测和赋分制使教师能随时了解学生的状态,并能量化评价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6.3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

在学习通中,本课程采用线上理论学习指导,和线下实际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深受学生的欢迎。学生能及时和教师互动,参与讨论。在开学之初,有电脑的同学积极主动地在电脑中安装U8V10.1。安装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学生通过互帮互助把软件成功安装好。从中发现有些学生的计算机能力非常强。在学习过程中,本学期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本院和科院)260人左右,平均月访问量比较大。课后还有学生问一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参考文献

[1]赵男男,杜素音.“互联网+”视角下《会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8,5(27):65-66,91.

[2]高松.以教学信息化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J].中国大学教学,2019(1):4-6.

账务处理论文范文8

【关键词】智能化;会计教育;人才培养

伴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向智能化方向迈进,在科技成果为我们提供了更加便利快捷生活的同时,也挑战和冲击着很多传统行业,会计行业也在其中。智能化时代会计人员应具备什么能力与素质?高等学校该培养何种会计人才?以及如何开展教育教学?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智能化对会计行业的挑战

会计的发展经过手工会计、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会计智能化等几个不同阶段。在不同的阶段,新技术的引入都会给会计带来深刻的影响,包括记账的技术、岗位的设置、部门的分工等,也深刻影响了会计人员本身。特别是进入到会计智能化时代,会计人员的岗位受到巨大的冲击。BBC对未来50年中365个行业被机器淘汰概率的预测显示:会计岗位被取代的概率高达97.6%。

(一)会计电算化的冲击

自1994年财政部《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进步,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也日趋成熟,首次冲击了社会对会计岗位需求的数量。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极大地减轻了基层会计工作者原本纯人工手动记账、纸质账簿翻账、查账的负担,只需通过简单的数据输入,软件系统即可通过预先设定的程序自动完成记账、核对、编制报表等工作,更加快捷且减少数据冗余和重复登记等工作。会计电算化引入了磁盘、光碟等存储设备代替纸质信息载体,储存更加合理,信息的调取、处理更加方便,从而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方便携带且可重复循环利用,大大简化了账账核对和账表核对,使得内部控制的重点不再放在原始数据的收集和录入,而且更加关注软件系统的权限、安全及程序编写、修改和应用的控制上。

(二)财务共享思想被广泛接受

企业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之后,通过采用企业财务数据汇总集中化办公的方式,统一对会计业务进行处理从而达到规模效益,再次冲击传统会计人员的就业观念。财务共享中心规范和标准化了业务流程,构建统一的财务信息系统,从而提升财会相关业务的处理效率,进一步使财务数据的汇总处理程序趋于简单化,降低了财务业务流程管理的成本及费用。各分企业和子企业实现财务共享后,财务数据在整个财务系统中的传递和处理更加的准确和及时,从而更好地支持企业的各项决策。运用财务共享服务系统之后,解放了各分企业和子企业中从事基础会计工作的相关人员,将繁杂的、重复的、基础的一些会计工作由财务共享中心统一、批量的处理,使得财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应对和进行更高层次、更有意义的数据分析等工作,减少在无意义重复的基础会计工作上投入过多的人工成本,从而做出更贴合企业发展、能对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有效指导的各项财务决策,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整体经营业绩,为企业今后的运营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

(三)智能机器人被引入会计工作

自2016年德勤首次在会计工作中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始,毕马威、普华永道也相继在其业务处理工作中引入人工智能。而随着机器人越来越智能化,会计中很多规范性、重复性的工作完全可以由智能机器人来完成,并胜任基础会计核算、数据录入与合并、材料收集与分类整理、过账及编制报表等相关岗位的工作,智能机器人将会再次冲击会计人员的就业岗位。机器在某些标准性工作中的效率远大于人工,且其可以不间断地工作,具有相对较低的用工成本。例如,某餐饮集团引入“小勤人”能在20分钟内完成以前最快需要40分钟会计人员才能完成的转账和盘点等工作,节约了近一倍的人力和时间成本。此外,国家也从立法角度明确了相关电子证据的效力,我国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确定了财务会计业务中电子档案的法律地位,国家对于电子凭证的认可为智能机器人在财会处理中发挥更大效用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二、智能化背景下的会计教育

基础重复的会计工作被取代是否意味着不需要会计人才?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此时更需要的是高级复合型的会计人才。然而,目前的会计教育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一)本科教育与实践脱节

2019年本科会计专业就业率排名第八,在排名前十的专业中月收入相对偏低,且对所处岗位和所做工作满意度较低,从而导致了较高的离职率。一般应届本科生就业多从基层岗位做起,很难直接独立胜任高级职务,因此入职后需要不断参加各种培训,再教育时间的延长在一定程度也占用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而加大了本科生的就业成本。主要原因在于本科所学内容与社会实践需要产生脱节,四年的基础素质培养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比如本科的教学内容,多是有关会计学基础理论、企业会计准则、标准化处理流程等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随着“互联网+”和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会计的一些基础理论也受到了一定冲击,例如,会计主体假设中的经济实体在新时代难以全面概括所要核算的空间范围,某些网络上的虚拟主体只是为了某项目的运作和建设而临时组建,不能满足四大基本假设中的持续经营的条件。再比如传统教师以板书或者PPT的形式为学生授课,学生很少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多数时间处于听教师讲和记板书笔记的状态中,课堂互动较少。再比如会计的智能化对传统会计与计算机、软件、网络等的进一步结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本科生的培养课程中,软件应用教学主要偏重操作步骤等,没有真正理解处理步骤的原理或逻辑关系等,实践运用中缺乏二次编程的能力。

(二)研究生教育偏学术研究

研究生教育相对于本科教育涉及的范围应该更加广泛,也更有针对性,国家也在鼓励各大高校培养应用型的专业化高级会计人员,以主动适应愈加复杂经济背景下的企业和政府会计实务的应对和处理。因此在研究生教育上区分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通常专业型硕士招生比例远大于学术型硕士。以上海财经大学的会计学研究生为例,2018年招收专业型硕士人数(不含定向就业)约是学术硕士人数的4倍,一般认为专业型硕士更偏重实践教学且时间较短,有利于就业。但是研究生的实践教学与实际需要存在差异,以仿真模拟实践为主,与企业实际状况仍有出入,学生难以从管理会计实践需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案例教学的“书面案例”特征明显,与实践结合不够,普遍偏重于理论和学术;教学方式仍局限于课堂教学,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较单一,理论与实践存在一定程度脱离,很难满足会计研究生教育培养高层次和高水准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例如,教育部在2015年抽检的2014年的1.6万篇硕士论文中有1.76%是不合格的,有的硕士论文构建出了框架很难落实到实际问题上,或在提出发展期望和建议时只涉及大方向,没有细化到具体应用层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造成研究失去现实的意义。

(三)高职教育的应用能力不足

高职院校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基础性的应用型人才,会计学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实践教学关系到学生就业竞争力,应当充分重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环节。然而当下的情况是,大多院校的实践教学环节仍旧薄弱,与企业合作的实践教学基地和实习基地因为财务数据及相关处理涉及企业商业秘密,导致学生很难得到深入企业学习财务精髓的机会,也很难真正融入真实的财务环境和领会实用的会计技术,学校也只能“退而求其次”地采取模拟或仿真教学的方式,但与企业的真实业务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此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的经营业务逐步拓展到国外市场,外资企业也逐步进入我国市场,会计作为一种通用的商业语言,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需要大量同时精通外语和国外会计准则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然而,目前高职院校中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大多针对国内法规、准则及资本市场的相关特征,而在国际准则及惯例、法律和金融知识、国际贸易及公共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有所欠缺,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毕业后的职业发展规划,不利于学生就业层次的提升和就业竞争力的培养。

三、会计教育如何面对智能化

智能化时代要求会计人才更注重全局观和整体观,要能从智能机器完成的数据中“看”出进一步深层的数据逻辑。

(一)基础会计教育要注重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在引领学生进入会计学领域时要打破传统的“会计是记账”的思想,在现有较成熟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流程处理的学习中,既要明白如何按照现有制度和准则进行会计处理,还要明白为什么这么处理,这就要求培养学生的整体业务流程观,不仅仅着眼于会计的账务处理,而是纵观整个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例如,“三流融合”的基本思想是由日常经营的业务流引发资金流并同步激发信息流,而在整个资金流的运动中,终点记借,起点记贷,找到相应账户自然而然就能进行相关的会计账务处理。再如,利用沙盘模型来讲解企业的供应、生产、销售和利润分配过程时,找到经济业务涉及的相关账户,整体把握资金流向,从而引导学生理解账务处理的逻辑和因果关系,而不是死记硬背。

(二)专业技能培训要重视智能化水平

专业技能培训要更加注重形式的创新性、内容的先进性,尤其5G技术将带来的信息时效性和传递体验性的提升,远程教学视频能实现跨地区、跨时区的自主学习,随时提问随时解答,增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性、提升学生自己主动去学习的积极性。可以通过充分利用全球互联网络、移动终端、线上互动平台,实时关注行业动态及重大变动等。学会与智能辅助设备“和平共处”是必要的,充分利用智能产品所提供的便利,达到理想化的“人机共融”,从而弥补手工操作的不足,而不是“人”被动地被取代。智能产品的出现要更好地服务于“人”,并且应当更加注重财务管理与决策,而不仅限于财务核算功能。例如,利用Stata等统计软件对采集的数据建立模型进行比对和分析,找出数据规律和内在逻辑性,从而对现有情况进行验证或对未来发展进行预测等。

(三)高年级本科要培养分析运用会计信息的能力

企业除却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列报之外,更需要的是能够对所统计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并能提出有效财务管理意见的高级财务人员。例如,运用比率分析方法分析企业的长期和短期偿债能力,来分别评价企业运行的稳定性和债权人权益安全的保障性以及企业对流动资产的运用情况,这种分析不仅有利于管理层制定下一步的战略和战术决策,对债权人和股东等准确进行企业信誉评价和投资价值估计都具有参考价值,通过对一系列有内在逻辑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挖掘可带来经济价值的相关信息。因此,学生在学习必要的基础理论的同时,还需要熟练运用相应的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的提取与分析,要培养挖掘和筛选可用数据的能力,并能通过所获取的数据进行更深一步地归纳处理和分析,发现资本市场中的相关规律进行可能的预测分析等。

(四)研究生教育要体现未来会计智能化趋势

研究生的教育属于更高层次的深入学习,不仅要立足于现状,更要具有预见性,在本科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积淀后,通过研究生的学习将理论与行业实务和发展现状联系起来,总结和积累过去的经验是一种能力,而通过过去已经发生的和现在既有的状况来预测未来的可能发展方向和趋势则是更具价值的能力。例如,针对越来越开放和多元化的经济社会背景,研究会计与各相关社会科学间的相互交融性,在贴合实际的基础上,拓展思维提升理论创新意识。因此在智能化时代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体系的同时,要及时关注专业行业和相关学科体系各方面的最新发展动态,提高学习和思考的能动性,争取向业务引领技术的方向发展,而不是向技术推动业务的被动变革的目标前进。

(五)应用型人才培养强化实务操作能力

在会计人才的实务处理能力培养方面,需要完善现有的实验、实训和实践操作的教学流程,在提升学生实务操作能力的基础上,将理论操作、市场信息应对、计算机财务系统操作等糅合在一起,增强学生的综合处理能力。其次,加大产学研结合力度,推动学校与企业的深入合作,将实际工作中的技能需求与校内实验课程安排无缝衔接。一方面,聘请实务界专业人员进入课堂,担任实验培训课程的教师;另一方面,通过签订实习基地,安排学生实地进行实习,近距离接触财务会计岗位,争取在校期间完成岗前技能培训,从而同时缩短求职和培训时间,加快学生就业上岗。除此之外,还应当充分利用计算机或移动终端等辅助工具的网络资源,开展更加生动的课堂教学形式。例如,基于企业的历史数据在可操作的财务软件中进行相应实务流程的处理;组织开展微型市场模拟实践,包括市场上中下游企业的运营管理、政府的纳税监督和市场干预职能的执行等。通过更加灵活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参与感,明确会计人在市场体系各部分中的作用和职能。

【主要参考文献】

[1]吕南,鲁娅?.人工智能背景下“四位一体”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商业会计,2019,(08).

[2]罗映红.智能财务时代会计人才能力需求分析——基于广东地区招聘信息的统计[J].商业会计,2020,(01).

[3]陈小芹.人工智能时代会计人才培养模式[J].商业会计,2019,(09).

[4]杨盛楠.人工智能时代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9,(24).

[5]蒋星亮.基于大数据背景下财务转型问题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9,(09).

[6]赵红梅,廖果平,王卫星.人工智能时代大学生数字素养的培育——以财务与会计专业为例[J].财会通讯,20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