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学习计划范例

幼教学习计划

幼教学习计划范文1

关键词: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教学质量

有机化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程,为临床医学专业学员提供从事临床医学实践所必需的有机化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指导学员正确认识生命科学现象。有机化学是临床医学本科学习中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其教学方式往往枯燥无味,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易产生厌倦、乏味感。如何寻找一种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果与教学质量成为临床医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的重点。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学科,研究内容涉及方方面面,主要包括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化性质、合成方法、反应机理及结构与性质的相互关系等。目前,传统的有机化学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有机化合物结构类型为导向进行的授课。这种授课方式能使学员紧紧围绕“结构-性质”这一线索,系统掌握每一类型化合物的相关知识。然而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结构与性质多样,有机化学反应变化万千,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使学员产生化合物种类间性质的混淆,更容易孤立对化合物性质的认识。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反应类型”为导向,以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为授课对象,通过小班教学来实施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探讨。临床医学留学生入学之后首先是为期一年的语言学习,语言过关了才可以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必担心他们的语言问题。留学生有机化学共92学时,分两学期授课。第一学期为有机化学先导课,共20学时,我们利用这20学时,首先让学员熟悉有机化合物的种类,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命名及物理性质,熟练掌握每类化合物的官能团,为后期学习有机化学的化学性质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第二学期共72学时,其中包括40学时的理论授课、20学时的理论辅导课及12学时的实验课。我们利用40学时的理论授课时间,以有机化学反应类型为线索进行授课,首先分析某种有机化学反应类型的概念,然后以所学某一化合物为例来分析其反应机理,通过举例分析,让学员从所学有机化合物中找出可能发生此类型反应的化合物种类并进行机理分组讨论。最后我们利用20学时的理论辅导课及时对所学的内容进行练习巩固,讲解习题。如此模式的教学与传统有机化学教学方法在教学设计上大有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围绕主线不同

传统的有机化学教学模式采用的是以化合物类型为主线,按照化合物结构特点(官能团)、命名、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化合物制备这样的顺序逐一展开讨论讲解。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是可以将化合物与其化学反应一起学习,便于将章节内容系统化,但是又容易将章节之间的内容孤立化。而我们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以反应类型为主线,通过分析化学反应类型的特点,掌握反应机理,进一步来分析具备此反应类型特点的化合物,通过反应机理的推导加深学员对反应类型的认识,更加强了学员对化合物结构特点的认识,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员很好的了解反应类型,加强学员推导化学反应的能力,有助于将来走向科研道路的学员们解决在科学研究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有助于学员解释有机化学反应过程中生成副产物的原因,而不至于将某一化学反应孤立在某一化合物类型的章节。

2授课内容顺序不同

有机化学的反应类型较多,分散在各个章节中较难理解,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容易将其混淆。不同于传统的有机化学教学中按照化合物结构、命名、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化合物制备的顺序来授课,我们采用的授课方式是首先学习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命名与物理性质,在这一阶段通过搭建分子模型加深学员对化合物结构的认识,然后再系统的学习反应类型。针对每一类化学反应类型,我们使用化学反应通式进行讲解,然后选取一类典型的化合物进行推导,结合我们已学习的化合物的结构特点,让学员自己推理讨论可能发生该反应的化合物,并推导其可能的反应机理,然后教员再展开系统讲解,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让学员对其他类型化合物的反应特点也进行了掌握。例如我们在学习亲核取代反应的时候,让学员一起讨论可能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的化合物类型,然后再对可以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的化合物择一进行讲解,并要求学员对其他类型化合物的亲核取代反应机理进行推理、分组讨论,总结,如此便完成了一类化学反应的学习。然后利用习题课时间作相应的练习题加以巩固,这样的学习方法加深了学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认识。

3课堂教学模式不同

传统的教学方法多采用教员授课,学员听课的模式。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了课堂讨论环节,在讲述某种反应类型的时候我们通过引入一类化合物的例子来分析该反应类型,而后由学员自由组成研讨小组,每组3~5人,要求通过预习课本、查阅文献等方法讨论总结能发生此类型化学反应的化合物,课后通过PPT专题制作,每组选派一名学员在课堂上做汇报,通过多组比较,查缺补漏,全班自由讨论的方式让学员更加全面的掌握所学内容。除此之外,我们在教学中借助有机化学虚拟教学训练系统,通过三维动画形象的将抽象的、千变万化的有机化学反应展示给学员,创造与真实环境相同的虚拟环境。这也为我们以“反应类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的实施提供了可能。有机化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程,提高有机化学教学质量和效果是各个院校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然而有机化学教学内容多,理论抽象且难理解。传统的有机化学教学方法以化合物类型为导向,容易使学员混淆化合物及其反应类型,容易导致某一知识点出现在某类化合物章节中能理解,但是单独拿出来又不懂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反应类型”为导向,注重教与学的统一,将启发式教学、归纳总结、讲练结合、多媒体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应用到课堂,启发引导学员独立思考,自主讨论,加深学员对知识的理解与灵活运用,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框架,调动学员学习兴趣,丰富学员的学习内容,并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最终使学员具备较强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盛文兵,傅榕赓,张春桃,等.多种教学法有机结合有效提高有机化学教学质量[J].湖南中医杂志,2013,29(10):103-105.

[2]杨颖,史克英.基于有机化学教学的大学生科学素养提升路径[J].黑龙江教育,2014(9):15-16.

幼教学习计划范文2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游戏化;应用研究

针对于初中生这一群体来说,其最喜爱的一种活动方式就是游戏,并能在实际参与的过程中,活跃思维、提升能力,获取到更加综合性的发展。对此,身为一名初中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也应深刻的意识到这一点,并将游戏教学有效的引入进来,更好的增强学生们的参与兴趣,以在推动其个性、思维发展的同时,促使教学活动得以有效、有序的实施下去。

一、游戏化教学的内涵及意义

所谓的游戏化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指,将教材内容作为基础,对游戏内涵进行深入性的挖掘,并将两者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可以借助于游戏的方式,来获取知识、强化能力,促使学习任务的达成[1]。而初中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将游戏教学有效的融入其中,不仅可以将一些无趣、枯燥的知识、操作转化的生动、形象,使其的学习兴致、参与意识等得以增强;也可以有助于学生在游戏当中,更加轻松、愉快的收获知识,有所进步,使其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下,来使学习质量、学习效果等达到预期。另外,通过教学游戏的融入,也可以增强学生在课堂中的体验感,使其在学习当中,深深的感受到信息技术的神奇与魅力之处,并使其在游戏中,更好的合作、互动,以实现资源互补,从而在落实均衡教育的同时,也为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及全面发展助力。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游戏化教学的应用探究

(一)运用教学游戏,培养操作能力

在信息技术这一课程当中,计算机往往是必备的工具,而在融入教学游戏之后,学生们也不可避免的要在计算机上操作,以通过单人或合作方式,来推动课堂教学得以有效、有序的实施下去。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巧妙的借助于教学游戏,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合作意识、集体精神等,以将其的内涵及价值展现出来,促使教学效果达到预期。例如,在进行“打字”练习时,教师就可以将小组竞赛这一方式引入进来,将学生整体平均的划分为各个小组,实行积分制度,结合教材中的知识点,先进行操作演示,再让学生投入到练习当中;然后,在一段时间之后,教师就可以对学生们的正确率、速度、操作等进行评分,并以小组的方式,来评出优胜组,下发奖励。另外,为了更好的增强教学效果,教师也可以实施加分制,在打字训练过后,为学生设置几个小问题,让其进行抢答,以进一步的调动起学生的参与性及积极性,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二)运用教学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从初中生现阶段的身心特点上看,其正处在形象思维至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其的个性、特征等都是较为鲜明的。所以,在实施实践教学时,在运用教学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充分的抓住其的这一特点,以有效的增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及实效性,使学生既不会对教育活动产生乏味感及厌倦心理,也能使其深感信息技术、文化知识的魅力,以促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的实施下去[2]。例如,在讲解“信息管理”这一方面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借助于游戏化的方式,使教学效果得以强化。比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充分的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让学生们建立起文件夹,并在网络中下载、安装自己喜欢的游戏,并将这些游戏,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的放置在文件中,达到一个信息管理的目的。借助于这样的方法,来推动教学的展开,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熟悉各项操作流程,也能够使学生操作的趣味性、积极性等得以相应的增强,并满足了其的内在需求,使最终教学达到一个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为了更好的实现寓教于乐,当学生在操作完毕后,教师也可以预留出适当的时间,来让学生们玩一会游戏,以将教学活动的教育性及娱乐性突显出来,促使教学成果得以进一步的强化。

(三)运用教学游戏,展现教育价值

初中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将教学游戏应用其中,虽然可以使学生们感受到惬意、轻松,但是如果游戏氛围过于浓烈的话,就会使应用效果适得其反,使得教学游戏的价值及作用得以降低。基于此,在实际运用时,教师一定要秉持着娱乐性、教育性兼并的原则,深知教学游戏是辅助教学开展的一种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够达到一个适用的目的,将其的教育价值展现出来[3]。例如,在讲解“应用Flash”这一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抓住Flash的特性,针对其的动画演示、制作等功能,来促使学生在自身的引导下,进行游戏运用,从而使学生在其中深切的感受到Flash的便利性,并引导其自主操作,以在提升其探索能力、学习能力的同时,也达到了一个寓教于乐的最终效果,促使教学目标的逐一落实。

三、结论

综上所述,初中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将游戏教学有效的融入其中,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操作能力、逻辑思维得以增强,对于其的全面发展,也有着非常重大的作用,是教师构建高效课堂的捷径之一。但是,在实际应用时,教师也应秉持着一个适当性的原则,应将教学需求、学生学情等作为出发点,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教学的实效性,以将游戏化教学的内涵及价值突显出来。

参考文献

[1]张群.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游戏化教学模式[J].中国新通信,2018,20(5):194.

[2]刘斐.学前教育专业视唱练耳课程游戏化教学初探[J].当代音乐,2017(22):33-34.

幼教学习计划范文3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游戏化

通过观察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我们可以发现,我们需要学生拥有计算能力,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计算活动,而这一点很难实现。对于学生而言,数学知识很枯燥,数学活动中的计算训练更是令他们厌烦,小学生往往不愿意参与计算训练。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计算活动中表现出极大的主动性呢?如何才能实现计算训练的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我们就要促使计算活动游戏化。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中完成学习任务,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拥有计算能力。本文中,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心得,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如何实现教学活动游戏化进行了分析。

1解读游戏化教学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用的游戏化活动,自然与大多数人理解中的游戏并不相同。在小学数学计算训练中,我们实现游戏化教学,不仅仅要有趣、具有娱乐性。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拥有思维,促使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课堂张弛有度,满足小学生的天性需求。如在笔者看来游戏化教学指的就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运用游戏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并提高教学质量。在游戏化教学中,教师需要事先对学生的喜好和学习能力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使用不同的游戏,最后教师需要对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带领学生巩固复习在游戏中掌握的知识内容。游戏化教学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学生在这一教学中充分展现了自己的主体地位;游戏化教学能够为教学增加趣味性和多样性,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2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我们构建情景课堂、我们自己设计游戏活动,其实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在学生看来,枯燥的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因为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因为容易产生思维疲劳,所以小学生本来就容易分散的注意力更难集中起来。因此,在进行游戏化活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我们的活动中来,让学生全员参与游戏活动。比如,在教学《小鸡吃食》一课时,就可以利用“抱团”的游戏让学生对10以内的加法进行回顾。教师组织学生在教室中央围成一个大圈,学生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方向绕圈走,当教师喊出具体数字时,学生需要根据教师喊出的数字迅速抱在一起,例如,教师喊4,那么就要有4名学生抱在一起,多余的学生则视为游戏失败。在这个游戏中,学生需要时刻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并且迅速在心中完成计算,该游戏不仅能够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计算教学中,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能够对以前学习的加法知识进行回顾,并且大大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增添了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和热情。

3让学生融入生活

小学生并非没有生活体验,而我们开展学校教育的目标就是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理论知识、相关技能,在生活中解决各种问题。在开展小学数学计算训练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借助生活体验构建相应的情景。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体验的基础上,更加深入的了解生活,更加深入地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从而成为主动型的学习者。如在《小小商店》一课中,教师在向学生介绍完人民币的面值额度之后,可以在教室中举行“跳蚤市场”的模拟购物游戏,教师首先让学生在小纸片上写出与人民币面值数相等的数字作为自己的“钱”,总额均为50元。然后将学生按照个人意愿分为卖家和买家,卖家需要把自己喜欢的文具或其他物品摆放在课桌上并且为其制定好价格,作为买家的学生排成一队紧贴墙壁站在教室外,等到教师说:“跳蚤市场开市啦”,买家便从教室外鱼贯而入,开始在教室内进行自由购物,学生在购买过程中可以杀价,买家将“钱”交与卖家,卖家也需要进行找零,最后看看哪位学生能够用最少的钱买到最多的东西。在模拟购物的游戏中,学生不仅对钱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找零和付钱过程中完成一连串的加减运算,最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在该游戏中建立起正确的金钱观。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笔者建议,在开展小学数学计算训练活动时,我们要注意借助小组合作这一学习模式。通过群体氛围,让学生拥有参与意识。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中有价值的一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通过小组活动改变传统的课堂学习模式,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比如,在教学完《有几只小鸟》后,教师为了了解学生对凑十法的掌握情况,就可以利用“计算接力”的游戏。教师让学生按照座位分成不同的小队,每一列学生为一队,教师将事先编写完成的相同的计算题卡发放下去,每一队的第一名学生开始计算,每完成一道题目之后将题卡向后传,学生依次完成,如果最后一名学生计算完毕但是题卡没有完成,将重新交回第一名学生再进行计算接力,直至题卡中的题目全部计算完成,比一比哪一队的学生算得又快又准。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实践中,我们通过构建游戏化的课堂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从而实现数学学习目标。养成学生的计算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生成数学学习兴趣,成为可创新、可探究的数学学习者。

参考文献

[1]单燕红.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

幼教学习计划范文4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沉浸式教学;可视化编程;计算机教学

游戏化教学方法是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2012年《游戏化改变世界》这本书的问世,使游戏化成为世界范围内公众话题。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游戏化教学正在以极快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推广。游戏和教育的结合越来越深。从幼儿教育到中小学教育,再到高等教育,所有年龄段的学生都对游戏有着极大的热情,这就使游戏化教学可以在全年龄段的教育中普遍得到实施并且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游戏化教学的含义

游戏化教学(GameorientedTeaching)是游戏(Game)和e-Learning的交集,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引人入胜、个性化、互动性和娱乐性极强的全新学习体验中获得知识技能,从而达到实施教学的目的。

2游戏化教学的特点

游戏化教学方法具有传统游戏最基本的特征,保留了游戏的外观和体验,以其强烈的吸引力和黏性,让学生在参与游戏过程中持续处于兴奋状态。游戏化教学模式以学生参与体验为主,通过不断尝试和犯错获取知识。教学知识内容被拆分成若干个知识点,巧妙植入到游戏的不同环节中,学生通过体验游戏进程的深入不断获取知识。

3游戏化教学的应用与发展

游戏化教学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使用游戏作为媒体传递课程内容。基于数字游戏教学能有效地疏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使知识变得非常生动有趣。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可以基于数字游戏教学的可视化实现基本程序设计。这种方法不仅能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改变了传统的死记硬背,有助于主动学习课堂气氛。精心设计的游戏细节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潜在能力。

3.1早期游戏化教学的应用

早期教育的游戏化,体现在形式的游戏化,指是游戏对教育的表象进行了改造,但其核心机制不变。这个阶段体现在:传统的答题、看资料的教育形式,置入了游戏的画面、音乐、剧情、背景、人设、挑战、交互方式。但教育的方式本质完全没有变化。举个简单的例子。传统的教学方式:答对了一个题目,屏幕上出现一个勾,答错了一个题目,屏幕出现一个叉。通过游戏化的方式,原有的画面更加华丽:答对了发射一个导弹,击中敌人。答错了,被敌人的激光打中。这个游戏化还可以有敌人和玩家的造型、背景、游戏剧情等等的加入。美国的education.com,starfall,pbskids,sesamestreet(芝麻街),日本的NHKforschool的很多产品都是这个模式。

3.2机制的游戏化

这个阶段的游戏化更近了一步,除了表象的形式,游戏的机制也对教育产品进行了改造。这些机制包括勋章、任务、关卡、道具系统、货币系统,特别是随着社交游戏的风行,各种排行榜、PK、团队、比赛等社交游戏的因素对教育产品进行了改造。教育产品不仅变得更好看,也变得更好玩了。

3.3深度游戏化

除了形式和机制的游戏,深度的游戏化更是将游戏和教育产品紧密结合,让人分不清楚这个产品到底是游戏还是教育。通过游戏将教育内容进行了完全的改造,更加具有沉浸性,更加让人沉迷。这个阶段做得最好的国家是日本。这也是日本社会游戏产业极度发达和社会对游戏接受程度的体现。著名产品有えいぽたん、鬼桃語り、クイズRPG、魔法使いと黒猫のクイズ、英語物語。其开发的游戏已经和教育深度结合。我的世界是一个高自由度沙盒游戏,玩家可以在三维空间中创造和破坏不同的方块。玩家在游戏中通过各种积木组合与拼凑,能够制作出各种场景,虽然一开始并不是为教育而设计,但我的世界却深受学生和老师的欢迎。我的世界教育版在原版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工具和功能,便于教师用于课堂教学。美国的沉浸式教育网站推出了虚拟班级,classcraft.com,可以将任何一堂课变成角色扮演游戏,培养更紧密的学生合作关系,并鼓励学生的交互行为。

4游戏化教学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4.1利用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想对于传统课堂,生动有趣又刺激的游戏,总是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其时刻保持兴奋、愉悦的精神状态。将游戏化教学引入大学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可以使枯燥抽象的计算机知识变得让学生乐于学习,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学生在游戏化状态下,兴趣能够得到彻底的释放,精神也处于最佳状态,学习过程会以积极踊跃的状态参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体现。

4.2游戏设置应与知识点密切相关

游戏化教学过程设计应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这样才把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点导向具体的教学内容,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如果知识性与趣味性相脱节,就会无法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在设计游戏过程中不能只看重趣味性,而是要以学生为本来审视教学内容,在学生兴趣与知识点之间找到最佳的切入点。既重知识又有趣味的教学活动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4.3合理设置游戏时间,提升学习效率

教师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和学习技能。游戏化教学只是一种教学的方法,目的就是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教学目的。教师在进行游戏化教学时,一定要合理设置游戏时间。如果时间太短,学生没有完全进入状态就结束了,会使其有沮丧感,影响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时间太长,会使学生过度沉浸于游戏而忽略知识点,还可能耽误正常教学时间。在大学计算机游戏化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合理设置游戏时间,充分发挥游戏的促进作用,充分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5游戏化教学的趋势

未来游戏化教学会采用多交互手段、语音输入,语音识别等新技术。随着人工智能领域的快速发展,AR、VR技术的结合会开发出深度沉浸式游戏。未来的深度游戏化教学将更加让学生上瘾。还有一个趋势就是摆脱屏幕的限制,对于语音对话类教育来说,屏幕毕竟不太方便,未来可穿戴设备如眼镜、耳麦以及智能音箱都讲解放教师和学生的双手。

6结论

大学计算机教师使用游戏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应精心设计游戏环节,并且不断设计新的游戏,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实现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水平的整体提高,让学生真正爱上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明确游戏化教学方法不能完全取代其他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形式仍然是十分必要的。把游戏化教学方法融入大学计算机教育中去,还需要继续研究借鉴国内外成功教育案例,继续探索前进。

参考文献:

[1]卢花,高海波.浅析运用游戏化教学激活“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堂[J].计算机时代,2013(12):79-80+83.

[2]张颀.游戏化教学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6(04):437-439.

[3]周鸣琦.当前大学计算机课程游戏化的探索[J].科技经济导刊,2017(19):189.

[4]高娇.基于游戏化教学的计算思维培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5]牛玉霞,任伟.游戏化教学初探[J].软件导刊,2006(10):4-5.

[6]田兴彦,李波,张颀.一种游戏化教学设计模式[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0,20(10):47-49+53.

幼教学习计划范文5

一、利用信息技术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对处在幼儿园阶段的幼儿来说,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关注幼儿的学习状态,还需要重点关注幼儿的健康生活。在现阶段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改革发展的背景下,幼儿园作为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适当进行优化和调整,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幼儿健康成长的需求。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幼儿园的日常教学当中,能够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教师在播放视频等网络资源时,需要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动画教学内容,以幼儿能够轻松理解的方式,完成某一具体生活习惯或健康习惯的培养。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幼儿呈现出来的精神状态,对幼儿是否存在身体或精神上的问题进行判断,从而更好地为幼儿的健康生活提供保障,让幼儿能够在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同时,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审美能力

与以往的幼儿园教学环境相比,尽管现阶段大部分幼儿园拥有健全的教学设施和设备,但很难实现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在这种情况下,幼儿无法亲身感受到自然美景,因而也就很难感知到自然创造的美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借助多媒体和网络资源向幼儿呈现出自然之美,虽然无法与真实的自然环境相比,但能够起到帮助幼儿感知丰富的世界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能够亲眼看到不同季节、不同地区的自然美景,还能够在观看的过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独特美感,对培养感知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借助信息技术,还能够通过呈现真实、自然的影像来陶冶幼儿的情操,让幼儿能够在幼儿园时期就打好艺术和审美的基础,对培养幼儿的艺术情操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利用信息技术培养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幼儿阶段是幼儿形成语言和逻辑思维的重要阶段,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通过对幼儿语言能力的正确引导,培养幼儿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具体来说,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转换自身的教学语言风格,以更符合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方式的语言和用词习惯,让幼儿能够将精力集中到学习环境当中,然后通过多媒体课件与网络资源等,向幼儿呈现出更标准、更丰富的语言教学内容,在帮助幼儿理解相关字词的同时,也能够达到提起幼儿学习兴趣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幼儿练习字词,从而提高幼儿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四、利用信息基础初步认识社会

幼儿本身对社会和世界的认识是片面的,在开展幼儿园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来对幼儿的思想和认知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更好地满足幼儿健康成长的需要。具体来说,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时,需要选择符合幼儿成长阶段、便于幼儿理解的内容,引导幼儿对真、善、美有一个正确的感知,这些用于教学的内容既可以是视频资源,也可以是文章资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视频或文章资料将相关的内容传递给幼儿,并通过对幼儿思想观念和行为的正确引导,让幼儿初步形成对社会的正确认识,从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五、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兴趣

幼教学习计划范文6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设计;旅游

一、引言

在教育信息化大背景下,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到了信息化教育教学中来。要进行信息化教学实施,教师们首先需要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但是有部分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内涵及如何有效开展信息化教学设计认识存在误区。本文试图从旅游角度来分析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内涵,通过对比分析旅游与信息化教学设计在过程上的关联,帮助教师们更加科学合理的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内涵

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认为“信息化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以学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特点体现在,既有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也有丰富的信息化素材资料的支持,还有良好的媒体环境及合理的教与学的过程。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核心在于教学过程,而不是教学内容。其内涵体现为: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设计,以能力培养为重点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发挥服务、支持、指导和帮助的作用,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

三.旅游与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对比分析

旅游与信息化教学设计看似没有关联,但是仔细分析旅游活动的实施步骤,不难发现它与信息化教学设计在实施步骤上存在相似之处。旅游活动实施前,我们要确定旅游线路,分析旅游对象的特征,综合旅游时间、成本等其它具体因素,确定具体旅游的具体内容,选择合适的旅游方式,带上相关的旅游装备进行旅游的实施,旅游结束后还要对旅游体验进行评价,为后续旅游活动的开展进行总结与反思。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实施步骤与旅游活动的实施步骤有相似之处,通常包括:确定教学主题、分析学习者特征、制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的方法与模式,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实施信息化教学过程,开展教学评价,进行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为了帮助教师有效地理解信息化教学设计中每一个步骤所对应的具体内容,文章将信息化教学设计与旅游活动进行对比分析。

1.旅游线路的选择与教学主题的确定

策划一场高品质的旅游,首先要选择一条精彩的旅游线路。信息化教学设计中教学主题的确定就如同旅游路线的选择一样重要。教学主题的选择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第1教学主题适宜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内容不能过于简单;第2具备与该教学主题相匹配的软硬件环境,既需要有教学硬件设施的配套支持,也需要有熟悉各种软件操作和硬件使用、具有一定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授课教师。

2.旅游对象分析与学习者分析

不同的旅游对象具有不同的特征,和不同的对象出去旅游,要着重考虑的因素会各不一样。比如和父母出去旅游注重舒适性,带孩子旅游注重教育性,和配偶旅游注重浪漫性等。分析旅游对象的特征,可以为旅游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和指导。不同的学习对象具有不同的特点,要使教学更有针对性,需要充分分析学习者特征。学习者特征分析是对学习者直接相关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等现状,以及显著影响教与学效果的因素等信息的收集和分析的过程。我们可以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方面来分析学习者的特征。智力因素包括学习者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认知结构变量等,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风格、动机水平、学习者的归因类型、学习者的焦虑水平、学习者文化、宗教背景等方面。对学习者进行学习特征的分析,确定了教学的起点,方便教师进行因材施教。

3.其它因素

旅游方案的确定通常会受旅游者的时间、旅游费用等其它因素影响,信息化教学设计也需要结合课程标准、课程教材等其它因素综合制定。

4.旅游目标的制定与教学目标的制定

确定了旅游的线路和旅游的对象,再综合旅游者的时间、经费及其它具体细节,就可以进行具体旅游项目的安排与选择。比如,花三天时间带孩子首次游玩北京,和花10天时间带父母再次游玩北京,两者的旅游目标显然是不一样的。同样,和不同专业背景、不同知识基础、不同认知能力、不同学习风格、不同学习动机的学习对象即使是讲授同一个知识,其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也会有所差异。教学目标的制定需要从教学主题、学习者特征、课程标准、行业规范等多方面综合考虑进行确定。对于职业教育而言,教学目标通常包含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及素养目标三方面。对教学目标进行描述时,通常还需要确定教学的重点及难点。

5.旅游内容分析与教学内容分析

旅游内容是指旅游线路的具体景点及项目等。对旅游景点或项目进行必要的分析,可以帮助人们选择合适的旅游方式。教学内容是指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习者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对教学内容的分析要以教学目标为基础,分析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以及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教学载体),并揭示教学内容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以达到教学最优化目的,为后续教学方法与策略的选择提供依据。

6.旅游装备与教学资源

为了舒适高质的完成旅游活动,旅游者需要根据旅游项目的实际情况准备相应的装备与工具,如围巾、墨镜,帽子、照相机、登山棍等。而为了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通常包括教材、案例、微课视频、图片、动车、虚拟仿真软件、教学课件等,也包括教师资源、教具、基础设施等。信息化教学资源应具备系统性、模块化和颗粒化的特征,要适合移动学习与泛在学习方式。

7.旅游评价与教学评价

评价是指对一件事或人物进行判断、分析后的结论。针对一次旅游的评价可以从吃、穿、住、行、游、乐、购多方面进行,而针对教学的评价则要更复杂。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评价遵循多元的考核评价原则,从评价主体上,有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等,强调多元评价主体;从评价方式上,有过程性(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从评价具体标准上,有态度、兴趣、参与程度、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作品等。

四.结论

旅游与信息化教学设计虽无直接联系,但通过对两者的分析,可以发现,它们在过程及内容上彼此存在关联,旅游与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时候,这10个要素与步骤并非一成不变,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步骤顺序。

【参考文献】

[1]贾颖绚.基于信息化教学大赛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探讨[M].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院报,2015.

[2]王欣,等.关于职业教育信息化及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探讨[M].教法展台,2014.

幼教学习计划范文7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有机化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有机化学》课程是培养各类化工及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才整体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有机化学知识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良好的终身学习能力;培养出具有职业道德和社会道德,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素质较高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以工程教育质量认证和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契机,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体系,对轻化工程专业《有机化学》课程进行思政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课程思政建设现存的问题

1.课程目标中素质目标的涵盖不全面。工程认证课程目标确认过程中,更加注重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培养和达成。在课程教学中以传授基础知识为主,并注重学生实操能力、应用分析能力等的培养,综合素质目标中往往忽视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

2.教师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不够。专业教师注重课程理论知识的传授,不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挖掘不够,没有深刻体会到“课程思政”是教师职责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将价值观培育和立德树人很好地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没能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

3.学生对思政教育的主动性不强。年轻人易受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不能积极主动地汲取思政教育的营养,不重视职业素养的形成。

二、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设计

1.“提升认识,加强重视”奠定强化思政教育前提高等教育是否能实现预期教育目标,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教师培育出什么样的学生,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未来,因此强化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新时期的大学生有理想和抱负,但上进心和意志力不够,主观能动性不足。有效引导不仅关系到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和成长,更关系到学生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身兼教学任务的高校任课教师,不仅是传授专业知识的先生,更是促使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领路人。专业教师学习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从主观上重视“课程思政”是保证“思政教育”恰当融入课程教学的前提。

2.理清课程思政的设计思路,完善课程的素质目标轻化工程专业培养的目标是“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综合素质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再由此进一步明确及细化本专业《有机化学》的课程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针对课程教学现状和易忽视的薄弱环节,重在进一步完善课程素质目标中的德育素质培养,丰富课程内涵,响应当前国家对高校内涵式发展的要求。《有机化学》课程素质目标中增加德育素质1项,德育素质包括职业道德和社会道德素质。即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基本的社会道德素质和法制观念;并能够理解和评价环境问题,对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具有社会责任感。因此,首先对课程培养目标、教学纲要、教材进行深度研究,再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反馈情况对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适度改革,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3.挖掘“思政教育”与课程内容契合点促进自然融合课程教学中,针对学生的思想特点,依托课程知识,找准思政与课程内容的契合点。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设计,克服生硬说教,实现教学过程中适时又自然地渗入思政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吃苦耐劳、积极乐观和辩证思维等优秀品质。(1)把科学史融入思政教育有机化学的产生和发展包括了悠久的文化沉淀、科学家和科学工作者的勤奋和努力,发展过程中有无数的伟大发明和发现。将化学史的讲解穿插到课程教学中,使学生在了解历史的同时,了解一些著名科学家的故事和著名化学事件,通过典型人物和事件,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发展科学的历史责任感,提高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意志力的勇气,形成良好的品格和道德素养。(2)把身边化学融入思政教育。有机化学教材内容主要涉及基本理论,部分内容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存在畏难心理。由身边的化学问题引出深奥的理论,将理论运用到实际,使学生在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自信,充分理解“学以致用”,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4.调整课程评价体系,体现“课程思政”教育的要求为促进学生参与思政教育,需对课程当前的成绩评定方法进行适当调整,在平时成绩评定中体现对学生思政教育要求的考核部分,如平时表现中的诚信、创新、进取等。

三、课程思政建设的设计特色

1.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将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项根本任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将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融合,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既是完善轻化工程专业《有机化学》课程质量认证的需要,也是目前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

2.将“课程思政”作为教师职责的主要要求。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不仅起到传授文化知识的作用,还具有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和职业修养的导师作用。授课教师通过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通过课堂教学以及课后交流等方式,对学生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

3.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将立德树人教育润物无声地贯穿和实施到平时教学中。“课程思政”教育与课程教学相互融合,通过理论知识、化学科学史、化学科学家和身边化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模式,促进思政教育与课程教学的相互融合,形成良好的有机结合体,把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培育潜移默化地融入到课程教学中。

四、结语

国家倡导的学习型社会建设要求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而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依托就是专业建设。实现轻化工程专业建设与高等教育的思想文化建设协同发展,让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融入思政教育,以此进一步达成轻化工程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的素质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杨文秀.单巨川.工程认证背景下“纺织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轻工科技,2020(05):185-186.

[2]李丽.“课程思政”融入有机化学课程的实践与改革[J].广东化工,2020(22):123-124.

幼教学习计划范文8

引言计量经济学课程讲授的主要特点是理论与实际应用并重,但根据大多数同学毕业后直接就业的目标,本科阶段的计量经济学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更应该注重计量经济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因此,计量经济学教学应该以大部分同学毕业后直接就业应用目标为导向,使绝大多数同学学习计量经济学后能够用学习到的计量经济学知识通过计量经济学建模的过程分析实际问题,将枯燥抽象的计量经济学理论知识穿插到实际的经济管理实际问题之中,提高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兴趣。如何将以枯燥抽象的数学分析过程为基础的计量经济学理论知识和EVIEWS软件的实际操作技能知识穿插到以实际的经济管理问题的具体讲授之中,提高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的效果。因此,本文的研究,从理论意义来讲可以完善以应用型导向为培养目标的计量经济学课程内容体系的完善,提出现有的计量经济学讲授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为以后国内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完善和计量经济学教材内容的完善提供参考。从实践价值来讲,可以提高经济管理类学生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应用计量经济学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操作应用EVIEWS软件的实践技能,进而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研究竞争力。

1.计量经济学课程内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根据笔者在将近五年的计量经济学教学中的教学体会和学生的反馈,对目前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

1.1教学内容的理论分析主导降低了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目前教学中将大部分课时间用在主要注重参数估计和各种检验的理论和方法等内容的教授上,根据笔者在计量经济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大部分学生的反馈,学生对有过重的畏难情绪,主要原因是由于计量经济学是经济理论、数学、统计学的结合,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特别是要求听课的学生具备概率统计方面的基础知识,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已学过的《微积分》和《概论与数理统计》掌握得不好。同时,在本科计量经济学教材内容设置中是以各种估计理论分析为主线,把理论和方法作为教学内容的核心,大部分课时用于陈述理论假设和进行各种公式推导。偏重理论的教学内容固然可以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计量经济学基础,但对于强调理论知识运用的经管类本科生而言,这种教学内容必然导致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时畏难情绪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习效果。

1.2教学内容中案例偏少对大多数本科生而言,计量经济学教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其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研究计量经济学理论。这就要求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应该以应用案例导向下的计量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下的计量经济学内容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实际案例,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理论的兴趣。但目前由于教师水平的局限、课时的约束等原因,教师课堂上没有或者很少增加一些特色案例,照本宣科的现象严重,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内容时便觉得枯燥无趣,体会不到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实际应用价值,从而降低了学习效果。

1.3教学内容中应用软件操作性分析缺失计量经济学中的案例模型的分析要求学生掌握一种软件,但由于之前大部分学生没有系统学习这些软件,导致学生应用计量经济学软件如EVIEWS、SAS、SPSS等软件的使用能力很差,学生也不能很好地运用软件,更不用说用其来操作和分析计量经济学的某些问题了。特别是学生对对选择好模型和获得数据后如何进行软件运用的实际操作、对软件运算结果的分析解释的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操作层面的知识讲解的也很少,并且其案例以EVIEWS软件运行的结果分析,但却没有关键的软件菜单操作过程或附录说明,使学生不知所以然。

2.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国内外对比借鉴分析

计量经济学是由经济学、统计学、数学结合而成的交叉学科,按照课程内容深度一般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经济学、管理学类非统计专业本科生的教学定位于初级与中级之间的水平上,以计量经济学的数理统计学基础知识和经典的线性单方程及经典的线性联立方程模型理论、方法及其应用为主要内容。在北美,经济学专业本科生的计量经济学课程设置是两门课构成的一个计量经济学系列,即概率与数理统计初步和计量经济学初步,共一年课程;目前中国经济学管理学本科生必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课程,这与上述北美课程设置类似。就课程内容体系而言,北美的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内容体系是应用导向的,以密西根大学的Wooldridge的《IntroductoryEconometrics》为代表,各个章节的内容均穿插美国的经济社会案例,应用导向性很强,但其案例和中国的社会经济相差较大,笔者认为其内容体系不宜直接作为我国学生的教材。

而以我国的清华大学的李子奈教授为代表的《计量经济学》教材,各个章节虽然也穿插中国的经济社会案例,但并且就其具体内容而言都是宏观案例,并且未对案例的整个建模过程进行分析,且虽然以EVIEWS软件分析实例,但没有说明软件操作的关键菜单的说明,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并且,教材中内容讲模型的估计和检验偏多,讲授如何在经济理论的指导下分析实际经济社会现象的计量经济学建模过程内容偏少。根据邱东、李子奈、肖红叶(2007年)等对国内计量经济学的课程教学内容的研究调查表明,学生认为计量经济学课程内容教学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依次是:缺乏课程实践(64.0%)、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57.8%)、教学方法单一(52.1%)、缺乏案例教学(47.5%)和忽视个性培养(44.7%)。表明各院校在教学中讲授理论普遍过多,讲授具体应用太少,这不仅小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兴趣,也不能很好地体现计量经济学的价值,应当引起高度关注。目前为止,针对上述问题的以应用导向为目标的计量经济学课程内容体系急需改革,以适应培养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的需要。

3.计量经济学课程内容体系的改进方向

将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设定理论和方法结合应用案例数据的分析,应该成为计量经济学课程内容改革的方向,进行课程教学内容讲授的主要方向,以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计量经济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而言,计量经济学课程内容体系的改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3.1案例导向的计量经济学理论内容讲授

#p#分页标题#e# 由于经济管理类的本科生大多数将直接走向实际的经济管理工作岗位,因此在本科阶段的计量经济学课程的目标应当定位为: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的同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的经济问题。因此,本科阶段的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在掌握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思想之后,引导学生从现实经济生活中发现问题,简化繁琐的数学推导教授,应用案例讲解并逐步培养学生把计量经济学、经济学理论和软件应用相结合去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现实问题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在讲授计量经济学过程中,要努力增加特色经济学案例,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通过对模型建立和结果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进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做到通过案例教学巩固基础理论。案例教学需要有合适的案例素材,需要任课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建设案例库,案例素材可以借鉴国内外水平较高的学术期刊上比较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讲授解决,如《数量技术经济研究》、《农业技术经济》等杂志上的论文,让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对于论文中存在的疑问发动学生展开讨论,老师加以适当的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