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学生论文范例

幼教学生论文

幼教学生论文范文1

首先,初中生物以基础生物知识为主,包含自然、人类的基本生物常识,这些知识都是学生所必须掌握的常识性知识体系,对于学生日后的生活有着很大的指导作用。比如,生物中的酵母菌对日后社会实践中酿酒有着指导意义,生理知识对于学生的健康以及自我保护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其次,初中生物与各个学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初中生物中的“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部分,主要讲了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以及条件,二氧化碳、水、土壤等条件都与化学中的元素息息相关。所以提高对初中生物的重视度,对于学生化学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最后,我国生物科学在近两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仅仅靠高等学府生物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在学生小时就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引导学生去关注生物科学的发展,为祖国生物科学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现状

教育部规定从2015年开始,中考将取消生物课程的考试,并在初二下半学期就结业,这使得许多学校生物课程成为了“冷门学科”并渐渐被忽视。首先,学生对生物学习没有兴趣,不愿主动提问,教师忽视课堂互动,使得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呈现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其次,教师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活动中,更习惯于简单的传授书本中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而很少将课本中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最后,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很多观察性和动手性的内容都被教师一语带过,导致了学生无法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并且缺乏综合观察分析的能力,认为要简单地记住老师告诉的实验结果就可以了。

三、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分析

1.提高初中生物课堂的互动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实现教育教学最终目的的关键所在。然而,在现代教育中,“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仍然存在,“老师讲什么,学生学什么”的被动灌输式学习法仍然比较普遍,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许多教师对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显得相对欠缺。所以要想增强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就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去学习的能力,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生活,实现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其次,要提高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要由浅入深,逐步引导,不能因为太难而使学生失去兴趣,也不能太浅显以至于达不到教学目的。再次,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多设计一些趣味性的互动环节,比如“师生互换”,学生上台讲课,老师坐在台下听课并提问。最后,在布置课堂作业的时候,要采取多样化的作业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生物的兴趣,而不局限于单一的课后习题。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和接受情况,设计启发式的问题,通过启发式提问,活跃学生的思维。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得到提高,教师提问技巧得到改善,课堂的互动达到良好状态,对于初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

2.理论联系实际。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活动中,教师不能单一地将某一概念孤立起来去传授,这样容易导致学生无法形成系统的生物概念体系。另一方面,教师也不能只简单地传授生物知识的概念,而忽视生物与生活的联系。教师需要将抽象的概念通过生活或者实验变得直观、形象、具体,以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例如,对于“克隆技术”、“生态农业”、“人工生态系统”等概念,有些教师只注意对这些概念的传授,而教师常常忽视联系现实对这些经典的内容加以讲解。生活是知识的源泉,引导学生将生物知识体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应用的价值追求。

3.注重生物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单纯的理论教学会令学生产生枯燥的情绪,引起学生对生物学习的逆反心理。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选择性地使用一些相关的教学仪器。教学仪器可以帮助学生直观而且详细地了解生物的内涵。

四、结语

幼教学生论文范文2

自学意识是指主体能在没有教师或其他人要求、监督的情况下自主地、自觉地自我学习的意识。自学能力是指主体能在没有教师和他人帮助的情况下自我学习的能力。自学意识是一个人学习内在的不竭动力和源泉,有动力才能前进;自学能力是一个人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根深才能叶茂。可见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极为重要,其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1.1从人的根本特征来看,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一般动物最根本特征之一。

人可以有目的地、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而一般动只能本能地、被动地适应着外在环境以求得生存。一个人发展水平是高还是低,最根本的发展标志不是其生理年龄的大小,而是其自主性、能动性被唤醒程度的高低。一个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发展的水平越高,其发展的速度就越快、发展程度就越高。反之,一个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发展的水平越低,被动性就越大,其发展速度就越慢、发展程度就越低。

1.2从教育最终目的来看,“千教万教,教会做人。”为何?

因为“教是为了不教”———教会学生做自己学习的主人、做自己命运的主人,教会学生有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意识和能力,那么,教师的最终目的就达到了。教师若能把学生自主意识、自学意识高度唤醒和培养起来,引导学生从被动地学习发展到主动地学习,从“要我学”发展到“我要学”了,这样的教育才是最高境界的教育,这样的教师才是最高水平的教师。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的:“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

1.3从小学教育的特点来看,小学教育的重点不是教给学生大量的知识,而是激发与呵护学生求知欲望,开发智力,培养学习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低年级阶段的主要任务还是教会儿童学习。”小学学习的内容相对于中学、大学而言,那是很少的,学习知识不是主要任务,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却很重要,因为它们是儿童人生发展之根基,如果这个根基打得牢,其人生之树才能高大而蓬勃。反之,只为了追求考试分数而教学,不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则如同竭泽而渔或拔苗助长,把学生的求知欲扼杀在萌芽中了,把学生的思维等能力禁锢在被动接受、机械记忆的藩篱中了,如此追求短期效应,又何谈素质教育,何谈人的可持续发展?

1.4从社会发展趋势来看,社会发展要求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

在当今以及未来这知识更新不断加速的时代,在信息和网络越来越发达的时代,一个教师如果只是急功近利地教书,就正如魏书生所说的,“只把考试分数作为果实去精心培养,结果使许多学生舍本逐末,不顾大的方向,而用全身心的代价去挣分数。结果分数到手,学历到手,学习到头。许多知识漫不经心地丢掉了,至于更新更谈不上了。”在当今及未来的社会里,一个人倘若不爱学习、不会学习,没有树立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拥有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那么,等待他的将是很快地被时展的浩浩大潮所冲垮、所淘汰。魏书生在他成名之后,每年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奔赴各地作报告、上公开课、开会,介绍经验。很多人担心,长期不在学校上课,他的学生们怎么办?魏书生却很放心。因为,他已经教给学生一个受益终身的法宝,就是“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交给学生一把探究世界的金钥匙。魏书生说:“一个教师最重要的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眼前的知识,而是培养学生有利于未来,有利于人类的个性。如果学生把探求科学当成了自己最大的乐趣,最大的幸福,最大的利益,还有什么能阻挡住他们学习的步伐呢?”老师都能体会到再没有比学生厌学更头疼的事情了,学生对学习没兴趣,对学习没有信心,对学习持敌对的态度,要不是家长逼着,老师管着,才不要读书呢!厌学情绪负面影响太大,由它引起的其他种种问题会接踵而至,不解决学习的动力问题,一切都是空话。

2培养学生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规律和方法

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既是一种优良的心理品质,又是一种个性特征。任何心理品质和个性特征都要经历“知、情、行、恒”的心理过程才能形成和发展,魏书生便是按照这个规律去培养学生的。

2.1提高学生对培养自学能力的认识。

培养学生自学意识的问题也就是培养学生人生态度和学习态度的问题,这是动力问题,也是价值问题,这是其他一切问题的基础。教师教育的方向选对路了,让学生对自学的重要性认识到位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那么,就有了好的开端,教育也成功了一半。魏书生反复强调,教书必须育人,将学生培育成学习的主人,所以,他是花大量的时间做学生的思想教育,从各个方面给学生分析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分析自学成才的可能性。他说:“曾经有人认为,我的语文教学不像语文教学的样子,而是思想教育,是班主任工作。但我越往语文教学的深处探索就越感觉到:人脑这部机器应该分两部分,动力部分和工作部分。两者不能相互取代,学习的动力不能代替学习的实践;反过来,学习的实践也不能代替学习的动力。回忆自己走过的语文教改之路,我感觉最满意的一点,就是始终把育人放在第一位。我教语文极为轻松,根本原因在于育人,在于引导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2.2使得学生从感情上体会到自学的幸福和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认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任务,就在于使读书成为每个孩子最强烈、精神上不可压抑的欲望。”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都是感情动物,有激情才有动力,有快乐才有追求。魏书生在《再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一文中谈到通过筛选实用的信息、使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创设一个竞赛情境、经常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等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得学生从情感上体会到自学的幸福和快乐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应根据具体学生具体情况积极探索可行性策略。

2.3教给学生自学语文的方法。

魏书生在他的《教学工作漫谈》中用了大量的篇幅介绍了他是如何教给学生自学语文的方法。他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思考和探索,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六步课堂教学法”,包括“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六个步骤,“定向”就是老师和学生一起提出新课的学习目标,确立重点、难点;然后学生通过“自学”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学生个体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力求通过“讨论”找到答案;如果仍不能解决或者存在分歧,便请老师“答疑”;问题解决后,学生自己出题或相互出题进行“自测”,检验学习情况;最后是“自结”,若“自测”的效果很好,就可以略去“自结”的环节。这套教学法,加强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六步课堂教学法”是让学生站在老师的角度,来把握重点、难点和知识点,从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巩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魏书生还教给学生怎样画语文“知识树”、怎样自学整册教材、怎样自学一类文章、怎样自学一篇文章、怎样分析文章、怎样记忆和思维、怎样制定语文学习计划、怎样养成高效学习等等有效的方法。

2.4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地坚持自学计划。

幼教学生论文范文3

合理地开发教材内容,就好比品葡萄酒,一口下肚后,并非只是过过嘴瘾,而是还要通过酒味品出酒存储的年代或者产地等。教学音乐知识也是同样的道理,即上课时并不是让教师对教材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复述和直接意义上的“教教材”,相反的,在传授知识的时候,教师要揣摩编者的意图,具体再结合新教材的要求以及新课程理念的倡导,灵活地掌握一些有效的教学目标,要活用教材,是用教材来教,而不是教教材。

二、引导学生去欣赏音乐的形式美

音乐除了声音美之外,还有形式美。形式美主要是为人的感官服务的。因此,在初中音乐课的欣赏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有效的教学,为丰富学生们的音乐资源,多呈现一些具体的音乐情境来,让孩子们更加直观地去欣赏音乐的形式之美。例如,我在组织学生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十八相送》这段音乐内容时,可以在互联网上下载一些相关的风景或者相关人物的图片,让学生在学习这节知识的同时,更加轻松地去理解这首音乐作品所要传达出来的情感。其中也有一些学生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故事,通过我提供的一些相关的音乐及画面,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勾画出故事的大概梗概来。在这个教学中,不仅能够让学生欣赏到了音乐的形式之美,而且还能够在无形中提高他们欣赏音乐的能力。

三、体态律动与音乐的欣赏有效地相结合

在音乐中,体态律动是聆听者对听音乐作出的即时反应,体态律动不是强调音乐作品的材料和结构,而是要注重情感状态及其变化,通过具体的动作模仿再现音乐的状态。比如:旋律的高低,就可以通过身体的简单动作来表现,当听到低音时,就可以将双手放在下方,身体稍微下倾,当听到中音时,可以让学生们的双手自然地运动到胸前;同样的,如果听到高音的时候,身体就可以向上伸展,脚尖掂起,双臂向上展开。这种律动并不是程式化的,学生们通过音乐的响起尽可能地沉浸在对音乐的体验当中,让动作自然流出,进而更准确地去把握音乐情绪的自然发展。

四、联系生活,发挥学生们的想象力

幼教学生论文范文4

(一)学生基础起点高低不同,个体差异性较大

技工院校的学校生源相对于高等本科院校的生源质量稍差,且由于目前招生政策的放宽,高校扩招形势的趋势,技工院校的生源一部分质量较好,另一部分的选择不得已退而求其次,直接导致了学生的基础起点高低不同。对于学习声乐的学生而言,声乐基础更是不尽相同,有的学生会唱歌但不识谱,有的学生喜欢唱歌但是音质、音准或音色较差,甚至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没见过钢琴之类的乐器。这种学生起点不同、个体差异性较大的特点,势必给声乐教学造成一定的困难。

(二)教学模式趋于老套陈旧,缺乏因材施教

声乐教学“一对一”教学模式是比较先进的教学模式。然而,在技工院校中,由于师资力量有限、教学资源不够充分等客观条件的制约,长期以来,技工院校的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都是在集体大教室中进行,同学们一起练习同一首歌,共同发声,教师既要弹奏钢琴伴奏,又要集中精力倾听学生的发声,故而,很难做到完全掌握一个学生声乐学习的动态过程,教师对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声乐理解能力以及学习声乐积极性知之甚少,也就无法做到因材施教。

(三)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材匮乏

近几年,技工院校发展迅速,幼儿教育专业也备受社会关注,不少专业书目也相继出版发行,但是能够突出技工院校特色的声乐教学课程却少之又少。许多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过程中,都是借鉴本、专科高等院校的声乐教材。由于在教学过程中,这些教材中曲目专业性强、难度较大,与幼儿教育声乐教学有一定的距离,故而会打击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开拓创新,加强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科学对策

幼儿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跟其他的声乐教学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进行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幼儿园教学的特点,不断创新,进一步加强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

(一)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强化因材施教

1.集体教学与个体教学有机结合。

任何一种教育,因材施教都是最佳的教育方式,技工院校的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更需要因材施教。依据现有客观条件,我们应该不断地创新声乐教学组织形式,有机结合集体教学与个体教学,充分发挥声乐教学的魅力。在集体授课时,注重讲解声乐理论知识和技巧方面的内容,主要解决共性问题,在节约教师资源的同时,让学生们接受系统的声乐理论知识,进而提高学生对声乐体系知识的理解能力。在个体教学中,充分体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比如根据学生的嗓音条件、声乐学习能力及歌唱能力等特征,一对一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与训练,不断提升学生声乐方面的专业技能技巧,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并不断开发学生声乐方面的潜质。

2.多元融合,改进声乐课堂教学方法。

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面对的群体有其特殊性,因此,为了更好地做好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我们必须多元融合各种声乐授课方法,不断改进声乐课堂的教学方法。首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普遍地应用于课堂教学,声乐教学作为一门艺术性的科学,多媒体技术的声、图再现功能都可以为声乐教学提供即时性、有效性的帮助,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课堂声乐教学,更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可以采取小组学习、分组练习等教学方法,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由于受到师资和教学设备硬件条件的限制,长期处于大课堂教学的状态,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小组学习和分组练习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完声乐基本理论知识之后,针对某一课程,让学生分组学习、分组练习,并且互相评价。比如唱一首歌,声乐教师首先教会学生把握住歌曲的朗诵节奏,然后讲解相关的乐理知识,最后再填词或者设计舞蹈动作,等等,一系列教学活动过程均可以采取分组学习、分组练习的方式,既能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力性,又能提升学生自我学习声乐知识和技巧的能力。再者,声乐教学不是固守成规的,是比较灵动的,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环节,不断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不断拓宽教学思路,在教师的专业指导下,让学生在更加和谐、更加生动的环境中学习声乐课程。

(二)结合幼儿园教学实际要求,科学选择声乐教学内容

幼儿教育专业归根结底是为幼儿园培养高素质的幼教教师,因此,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与幼儿园教学实际要求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培养出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的幼教人才。

1.转变声乐教学过分专业性的观念,与幼儿教学实际有机结合。

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主要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幼教人才,因此,针对幼儿园教学实际,我们在进行声乐课堂教学时就应该转变过去声乐教学过分专业性的观念,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适当降低声乐技巧方面的要求,避免过于追求声音的位置、声音的高度等等,从声乐、钢琴、试唱、欣赏等各类课程中,不断训练学生的发声方法与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学生的声乐技能训练、声乐作品欣赏、歌唱等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宜幼儿园的教育工作。

2.重点突出,以幼儿歌曲学习为主线。

幼儿歌曲对幼儿的成长发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幼儿园中,幼儿歌曲的学习是重要的内容之一。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更应该围绕幼儿歌曲展开,通过学习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幼儿歌曲,一方面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为学生积累更多的幼儿歌曲素材。然后,在幼儿歌曲的学习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歌曲弹唱能力,为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走入社会,进行音乐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全面科学,教好声乐教学中的唱歌。

唱歌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内容,深受幼儿喜爱。一首好的歌曲不仅能够舒缓幼儿焦躁情绪、启迪心灵智慧,更能在深层次上影响幼儿的道德情操。因此,技工院校幼儿教育声乐教学一定要全面科学地教好唱歌。唱歌对于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仅仅是会唱歌,更为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幼儿嗓音的科学保健方法及唱歌的基本方法,选择合适的歌曲,为歌曲适度定调等能力,让声乐教学更好地发挥它的积极性,为学生以后更好地发展做好铺垫。

(三)多措并举,开展声乐教学实践活动

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知识的应用最终要经过实践,只有多方实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住声乐课堂的精髓,不断提高声乐技巧,增强作品鉴赏、评价能力和课堂掌控能力等。因此,声乐实践教学也是培养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重要步骤。

1.通过组建合唱团、艺术团等形式,定期开展“送文化下乡”“文化进社区”“我是小小幼教员”等一系列活动

充分利用学生的声乐特长,让学生在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自己。

2.充分利用寒暑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家乡幼教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调研,通过声乐实践教学活动,感受一下当地幼教发展现状,并进行总结,撰写调研报告等,增强学生对幼儿教育事业总体上的理解和认识。

3.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比赛。

依托中国传统佳节,比如“元旦”“五四”“十一”等传统节日,围绕某一特定的主体,开展歌唱比赛,不断增强学生学习声乐课程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声乐技能技巧不断提高的同时,接收到更好的社会教育。

4.适度开展学生学业成果展示活动。

技工院校的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可以适度采取学生学业成果展示活动,或由任课教师直接布置,或由学校统一安排,成果展示内容涉及声乐、儿歌、指挥、作品品鉴等多方内容,并让不同年级的学生互相观摩学习,提出各种不同意见。这种成果展示一方面能够积极地提升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倾听更多的指导意见,不断提升声乐水平。

(四)根据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特点,开发校本声乐教材

开发出适合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校本教材,对于此阶段的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是十分有利的。但是开发校本教材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科学的总结、不断的实践,通过对目前幼儿园教学实际的现状总结,调整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模式和内容,然后再付诸于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幼儿的歌曲演唱、表演技巧、对幼儿表演的指导技能,等等,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声乐教学的科研实践活动,争取在三年内完成校本教材的开发工作。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校本教材的研发,必然会将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脱离高等院校或者专业学校模式的限制,从幼儿教育的实际出发,为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

三、结语

幼教学生论文范文5

(一)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幼儿启蒙教育的开展

只有在启蒙阶段开始不断传承中华文化,才能够让孩子从小树立民族认同感,避免文化断层危机的出现。而学前教育课程的本质则要求学习者在区域环境中,在幼师的教育和引导下获得应取得的教育实践活动从而得到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通过教师对幼儿园区域环境的创设,不断营造多元素的教育环境,能够让孩子在合适的启蒙教育环境中不断成长和发展。

(二)有利于启蒙教育多种授课形式的建立

“人的大脑对于作用于感觉器官事物的属性反应则为感觉。”而知觉则是感觉器官产生事物在大脑中的反应,其中,视觉、听觉、触摸等感觉和知觉都是人们对日常事物所应有的反应。因此,通过幼师对于幼儿园区域环境的创设,让授课形式根据实际教育环境和教育目标总体情况相结合,采取有效多元的授课方式,则会让幼儿更好地感受和吸收教育理论知识和各项专业技巧,使幼儿园的环境更有生机,使幼儿的启蒙教育生活也更有活力,让孩子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不断健康发展。

(三)有利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进程

有关研究表明,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正处在身心发展社会化的起步阶段,需要通过一定的环境和引导突破自我中心的局限状态,要在区域环境中与相仿年龄的孩子共同成长、共同学习,激发自身的学习挖掘潜能,以学习理解、关心、认识他人和自我的目的,摆脱自我中心和自我局域,在集体中获得自我价值和地位,为自身的社会性发展水平打下基础。

(四)有利于促进幼儿教师整体水平的提升

为幼儿园输送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兼备的优秀幼儿教师是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主体培养目标,随着社会对幼儿启蒙教育的深入认识和幼儿启蒙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幼儿园教师的素质已经成为幼儿园资质的一个重要评价标准,因此,加强学生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不仅是时代的需求,更是促进幼儿师范行业整体教育水平提升的推动力。

二、培养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能力的主要创设内容

(一)创设幼儿园区域的物质环境

物质环境创设也就是教学的硬件设施,包括教学建筑环境、室内外环境场所、孩子休息室、食堂以及各项教育教学设施等。环境是幼儿进行自主活动的主要场所,应在创设时注重以孩子喜爱和有利的装饰体验方式。

(二)创设幼儿园区域的精神环境教育过程中不能将文化教育局限在具体物质媒介,不能仅以物质环境为主,而是要眼神到精神环境层面,有效利用物质环境的同时,活化其物质形态,营造师生之间积极互动的教育教学环境和良好学习氛围。

(三)创设幼儿园区域的游戏环境

寓教于乐是教育中的一种有效方式方法,对于幼儿园启蒙阶段来说,游戏环境占有一定的重要比例,游戏对于幼儿的智力、体能等因素都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要求:“重视区域环境和游戏对于幼儿发展具有独特作用”。就要求我们在创设教育环境过程中要注重教育意义的重要性,明确游戏不仅是幼儿与环境、同伴进行互相影响的主要活动形式,也是幼儿游戏行为得以拓展的重要因素,要将游戏作为幼儿启蒙教育开展的重要方法之一,积极创设室内外游戏环境。

三、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能力的途径

(一)加强环境设计理念学习,提高学生的创设主动性

任何教学活动的出发点都要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强调学生自身的潜能发挥,针对不同孩子的兴趣和个性进行教导和交流,让孩子在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不能让传统的、固定的幼儿园环境束缚孩子的发展,也不能让注重表面缺乏实际的幼儿园环境掩盖了幼儿启蒙教育的宗旨。这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各科课程的学习中,了解掌握区域环境对于幼儿启蒙教育中身心发展的推进作用和重要影响,深入了解掌握幼儿园环境设计理念的意义,提高自身对于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的意识,增强自身对于环境创设目标内容和目标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和创新性。

(二)加强幼儿教育理论传授,提高学生的创设专业性

高校要在对学前教育学生传授幼儿教育理论同时,深入向学生讲解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的意义和作用,并且对于创设的要求和方式方法等进行规范系统的传授,包括对于幼儿园区域生活区、教育语言区、教育角色区、教育科学区、教育构建区等方面。其中,重点要学习区域中的墙面设计制作以及游戏区创设两方面,通过对这两方面相应的教学课程,让学生进行技能实训训练,在能够独立提出创设构想的同时进行有效的区域创设,以此增强学生走入工作岗位后具有独立操作能力和专业素质能力。

(三)构建学校多元化平台,提高学生的创设参与性

1、以学校为主体。

开展各项评比、展览、大赛等活动平台,讲理论与操作相结合,将学生的区域环境创设作品进行评比,通过评比将具有实效性、针对性、创新性等优秀的作品进行作品展示以及嘉奖,让学生通过活动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及时对自己的创设进行完善和更新,增强学生自身荣誉感的同时提高其参与性。

2、以班级为主体。

班主任或辅导员要及时建立自己班级QQ群或者班级微信群组,通过群组及时与幼儿园区域创设方面相关的信息,让学生们能够在集体的氛围中进行交流和互助,确保第一时间进行资源共享。

3、以网络为主体。

学院的网络管理部门和宣传部门要将此项任务目标放在重要的日程之上,以提高学生对创设能力的认识,将课程教学中的先优典型事例、学生的优秀创设思路、学生的创新创设作品在学校专网进行网络宣传展示。不仅让学生更让社会各界都能在学校网站上看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创设成果,提高学生学习以及步入社会后工作的积极性。

(四)加强社会实践项目建设,提高学生的创设操作性

幼教学生论文范文6

主题环境创设是指在环境创设中,以相关教育内容或节假日为主题内容进行的各种设计。包括:教室主、副墙饰设计、环境图示设计、“红花榜”设计、各区角的设计等。主题环境创设,不仅要求主题突出,体现相关阶段教育内容,而且还要求在整体的设计风格和内容上都有明确的呼应和协调。这类设计会因各时期教学目标以及宣传内容的改变而更换频繁。但是,现今很多幼儿园在进行环境创设时存在着很多不足。比如:比较重视作品的精致、漂亮,更多出于装饰、美化教室的目的,忽略了发挥幼儿想象力及思维的扩展。班级环境过分注重美的因素,在设计上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心理,而忽视了幼儿年龄特点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忽视了教育意义和特色个性设计。几乎每个班级千篇一律,空间利用上也存在不足。材料的选择比较单一,色彩也不丰富,利用废旧材料也少,几乎没有孩子收集的物品,所有材质几乎全是纸,给人很单调的感觉。那么针对这样的不足,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进行主题环境创设的同时应具备哪些能力呢。首先在环境创设中教师观念的转变,从盲目跟从、被动的创设到追随幼儿、自主的创设,使环境创设价值取向从浮于表面,重于欣赏性的展示到不断调整,深入主题,强调创设对话式的环境,从而有效发挥主题环境的隐性教育意义,促进幼儿的发展。其次,在幼儿参与布置环境的整个过程中体现师生互动,人与环境的互动。对于有价值的关注点应对照预设方案,及时调整预设环境创设的措施,提供满足幼儿需求的相应环境,支持引导他们进入新的活动阶段。作为幼儿师范院校的教师,在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与实践过程中,具备创设与创新主题环境能力的同时,充分挖掘主题环境的教育功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主题墙饰设计制作的指导方法

主题墙饰主要是指在幼儿园各班级教室中,以各种相关教育内容为主题的各类墙饰设计。例如,六一儿童节,可以指导学生帮助儿童选择儿童喜欢的题材设计制作主题墙饰,充分给予孩子动手的机会,启发、引导、鼓励幼儿与主题墙的相互作用。又比如:在即将开展“森林动物会”主题活动前,教师可以故意先透露主题的内容,给予想象的空间,鼓励孩子大胆参与,收集资料,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展开讨论,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在整个设计制作过程中,教师起到主导作用,提出围绕主题选择素材的具体要求和要点以及注意事项即可,放开手,他们能想得到的让他们自己去想,他们能做到的让他们自己去做,在必要时加以指导,防止偏离主题。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一定要重视幼儿的主体作用,不要什么都“包办”,要抓住各种教育机会来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让幼儿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和材料,发展他们获取信息材料的能力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再经过教师的巧手帮助,创设出丰富、生动的“森林动物会”的热闹场景。孩子们在参与活动的同时不仅学到知识,还在动脑、动手方面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锻炼,设计制作的意识和能力都有所增强。要搞好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主题墙,在具体的学习、实践过程中还要不断探索,深入研究,始终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与孩子成长发展有益的前提来设定主题墙内容,努力使形式更丰富多样,蕴含的教育价值更贴近孩子的生活,让主题墙伴随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三、指导学生区域活动的主题环境创设,提高学主题创设的能力

区域活动,或称区角活动是幼儿园目前使用较多的一种开放性的教育形式,它是幼儿园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重要途径。区域活动的开展和材料的投放主要根据主题活动的开展来进行,投放的材料要适合主题教育内容,有目的、有针对性,并且对认知起促进作用。区域活动的主题环境创设,有助于幼儿模拟与再现各种现实生活场景,发展与拓展游戏情节,对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有着很大的作用。区域活动的主题环境创设,给幼儿拓展了更自由、广泛、适合其发展的空间,对幼儿在认知、情感等方面产生隐性影响的作用很大,也很直接地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社会化发展以及个性发展。教师指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设计与布置区域环境时,应尽量利用各种材料,通过精心设计、巧手制作,为幼儿创设一个仿真的环境。让幼儿在温馨愉快的游戏环境中更健康、茁壮地成长。例如:中班的医院主题环境设计,大班的邮局主题环境设计,角色游戏主题环境设计,表演游戏区域环境设计等。每周在每个区域里投放的材料,就应该只是本周内要让孩子学会的内容,目标明确,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发散思维。而每个区域最好做个醒目的温馨提示牌,提示牌的大小、高度要与幼儿的视点相一致,张贴或者悬挂在相应的墙上,用来提示幼儿。不仅可以让幼儿自己对照,而且同伴之间还可以相互监督。这样做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一些良好习惯,而且也能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教师在指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掌握这些技能的同时,应提醒他们各种不同主题区域创设过程中应注意的具体事项,围绕主题,扣紧主题,展开设计制作。如今,幼儿园环境创设不再是强调“美化、绿化、净化”等外在的东西,也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手工劳动。幼儿园主题环境的创设也不再只是一种背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支持,是幼儿园教育的组成部分。

四、结语

幼教学生论文范文7

关键词:游戏教学法;留学生;语言教学

一、游戏教学的特征

1.目的性。任何游戏教学都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这是开展游戏的前提。在设计游戏时要把教学目的贯穿始终,综合分析班级情况,结合教材中的重难点及教学要求,围绕知识点设计游戏方式和游戏流程。游戏教学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2.启发性。游戏教学往往会衍生出课本知识点以外的知识,通过开发学生大脑和想象力,会在加深对知识点理解的同时触类旁通,学习到相关知识。教师可以适时设计一些具有创新思维,能够启迪学生智慧的游戏,在游戏环节教师可以加强引导,注意梳理,帮助学生更好理解。3.多样性。游戏的设计需要符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要求,还要做到多样化,长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游戏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根据实际需要设计课堂游戏,使得游戏更加人性化。4.灵活性。课堂中经常会因为游戏而出现分歧等意外情况,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正因为如此,才更加考验教师灵活应变的能力。课堂游戏出现问题时,教师要及时调整教材与游戏、学生与游戏、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二、游戏教学法的功能

1.联想功能。教师在教授语言知识后应积极主动帮助学生巩固和复习以往知识,例如汉字的学习,可以用卡片标明物体,让学生回忆词汇,也可以用词语或者故事接龙的方式,让学生听声音辨汉字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质量。2.理解功能。“在语法学习过程中理解功能使用过多,由于语法相对枯燥抽象,使得大多数学生学习起来困难重重,因此,在教授过程中不能盲目只教书上的语法知识,需要有良好的情景配合,以此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去理解语法意义。”要想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情景非常考验教师教学能力,教师需要通过游戏教学和情景模拟相结合,让学生切实参与和理解语法。3.应用功能。游戏教学能够更高效和省时地完成教学计划。“教师也能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通过这些情况的掌握,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比如老师讲“东西”这个词的时候,它不仅代表方向,还可以并且是大多数时候指的是物品,汉语有很多词语都是在不同的语境中代表不同的意思,因此,在教授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强调并且纠正学生出现的此类问题。

三、留学生语言教学中的游戏设计

1.设计原则。(1)适量性原则。游戏教学虽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要注意其适宜范围,适量制订学习计划,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如果过度使用会让学生偏离学习的主心骨,把注意力集中在游戏上,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2)目的性原则。游戏本身不需要目的,但把游戏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便需要一个明确的目的,即游戏的设计需要进口教学内容。需要使用游戏教学的教学内容一般偏实践,或者难度较大不易理解,所以,在使用游戏教学之前,需要先考虑游戏目的,再研究实施办法。(3)适应性原则。一般认为,游戏教学的适宜人群为儿童,但在留学生教育中游戏教学具有广泛的普遍性,可以适用不同国家、不同年龄、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即使遇到差别较大的学生,通过灵活地更改课程游戏方式,依然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2.游戏形式。留学生语言教学中的游戏教学并非随意设计游戏形式,可以从汉字、语音、语法、词汇这四个方面找到游戏教学规律。这四个方面必然离不开“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因此,游戏设计可以从听力型、交流型、阅读型、书写型这四种类型当作设计源头,一次展开游戏内容。语言训练也可以有自己的形式,经常划分的类型有记忆类、卡片类、翻译类、情景表演类、文字类等。按照班级人数可划分为小组游戏、集体游戏、个人游戏。按照游戏时间节点可划分为课前游戏、课中游戏、课后游戏。按照教学目标可划分为知识类、交流类、情感类。按照教学器具可划分为卡片类、动作模仿类、歌曲类、记忆类、表演类。这样的分类不仅可以让教师挑选出最适合班级学生水平的游戏教学法,还可以挑选出不同课型所适合的游戏教学法。3.游戏内容。课堂中的游戏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方式,主要服务对象是教学内容,教师对课堂游戏进行设计时,要综合考虑游戏教学的目的,围绕知识点进行设计,合理设置游戏环节。在游戏设计中,首先,切入点是把目的、趣味、科学、竞争相结合。教师不仅需要统摄好以上四个要素,还要做好前瞻性工作,防止游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其次,课堂游戏应该用趣味来调节课堂氛围。教师应更多借助媒介或学生感兴趣的文化器具吸引他们注意。再次,游戏教学要用科学的原则进行指导,游戏设计要环环紧扣,难易适中,游戏内容符合教学要求。最后,游戏要有一定的竞争性,学生有一定学习压力才会有动力主动学习,更好参与到游戏之中。一堂好的游戏课程必定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游戏内容相融合的课程。游戏设计还涉及学生心理和生理状况的综合考量。设计过程中,针对不同类型学生,具体到难易度、时间长度、刺激程度、评价标准以及教具使用等,都要做出相应调整。游戏设计可以针对不同群体采用不同设计方案,针对同一群体也可以采用不同方式,班级人数、性别比例、兴趣偏向都可以做适当调整。整体上需要考虑大部分学生的要求,游戏活动重在引导和鼓励学生,激发活跃思维。课堂游戏一般是以集体为单位进行分组,根据人数多少可分为大组、小组。如果班内人数较多,可采用大组选代表的方式,既可节约时间,也可照顾到班内大多数同学;如果人数不多,要考虑分配任务的公平合理性,照顾到学生情绪。游戏分组不能随意划分小组,要平均学生资质,否则会造成游戏不公,游戏难以为继。

四、课堂游戏的实效性评估

幼教学生论文范文8

(一)旅游地理的概念

旅游地理作为一门人文性学科,重点研究地理环境对人类旅游的影响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旅游地理学是一门交叉边缘性学科,教学内容涉及历史学、地理学、社会学、民俗学及经济学等内容。旅游地理学的学科特征在于实践性与综合性,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旅游发展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旅游资源的分类、旅游地理信息系统及旅游可持续发展等。

(二)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

生态文明教育理念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在于推广生态文明教育。生态文明教育重点在于培养人们的生态文明理念与意识,从而实现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与保护。通过生态文明教育,建立起人与人、人与自然及自然生态内部的和谐关系,为生态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在旅游地理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意义

(一)当前我国生态状况堪忧

当前,我国生态状况不容乐观,经过以牺牲环境为前提发展经济的阶段,我国环境承载力逐渐降低,污染物总量远远超出环境容量。旅游地理学发得以发展的前提在于地理环境的优化,而当前我国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已经严重阻碍旅游地理的发展,如水土流失、沙尘暴、空气污染、土地荒漠化及水资源、森林资源等匮乏等。这些都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理念,为环境优化奠定思想基础。

(二)中职旅游地理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传统中职地理教学重视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及实践技能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对学生综合素养与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传统教学方式将学生束缚在课堂上,使学生学习旅游地理的兴趣降低,从而影响学生专业水平的提升。中职学校学生有其特殊性,如学习习惯不良、学习能力不足及学习态度较差等,因此,通过在旅游地理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理念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并通过现代信息教学手段的应用,将课堂理论知识与实际需要紧密结合,做到学以致用,从而实现教学水平与质量的提升。

(三)中职学校学生生态观念滞后

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全面健康的生态观念的树立是非常必要的。而当前中职学校学生生态观念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是尚未树立起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传统教育重视学生分数,而忽视与自然和谐相处方面的教育。其次是学生的生态责任感薄弱,中职生在未来的从业过程中需要用强大的责任感作为积淀,而责任感的薄弱则使学生难以从自然与人类的整体利益出发从业。再次是学生生态情感道德缺失,通过教师的有效教学为学生建立起一个关于生态评判的道德标准,从而实现道德教育的升华。最后则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缺乏生态文明行为,如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不乱扔垃圾及杜绝使用一次性餐具等,都需要通过生态文明教育加以规范。

三、生态文明教育与旅游地理的结合

(一)生态文明教育是落实旅游地理教学目标的前提

中职旅游地理的教学目标对生态文明教育进行了明确指示,要求学生运用旅游地理的专业知识与所学技能解决与实际相关的问题,并就环境与人类的和谐相处进行深入探究,以展开更进一步的地理实践活动与专业研究。通过教学中生态文明观念的渗透,正确引导学生树立起生态文明理念,并在从事旅游相关活动时能够从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建立角度出发,这是符合当代旅游经济发展的根本价值观的。除此之外,旅游作为与自然环境联系紧密的产业,在其人才培养理念之中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是实现旅游地理教学目标的必然要求。

(二)旅游地理教材中涉及的生态文明知识

当前中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旅游地理教材中涉及生态文明的相关知识,除旅游相关基础知识、景区景点介绍、旅游地概况及导游知识之外,对生态文明进行深入探讨。教材以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理念,以旅游者、旅游资源及旅游业为主线,涉及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自然生态环境具有客观性,人类在从事旅游及相关活动时必须尊重自然的客观性、遵循自然规律,而这一切都基于正确生态文明理念的树立。

四、关于旅游地理教学中生态文明教育的策略研究

(一)增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旅游地理教学中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增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的应用实现学生思想的解放。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发挥,因此,课堂开放性首先要转变师生的课堂地位,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掌握课堂学习主动权,这是旅游地理教学的灵活性、兼容性及多样性等的综合体现。开放性的课堂教学可以采用探究式、讨论式、活动式及专题式等方式,切合旅游地理教学的多元化与灵活性。基于开放性课堂,教师采取与之相适应的生态文明教学,能够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同时在注重地理实践的基础上更好地培育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念。除此之外,开放性课堂更注重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生态文明之于生活的重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生态文明教育之中。

(二)学生生态文明理念的落实

落实生态文明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导学生的日常行为活动,而对于旅游地理教学而言,通过二者的有效结合达成教育目的。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是循序渐进的,首先通过生态文明教学帮助学生树立起生态文明理念,其次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从而实现从知到行的有效转变。旅游地理教学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的重要性,从而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如学生可以自发组织课外地理环保小组,对人们旅游出行进行环保宣传,将生态文明理念与地理教育与旅游行为有机结合起来。

(三)充分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传统地理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求,甚至严重阻碍生态文明理念的落实。当前,互联网信息技术及现代化多媒体手段在旅游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广阔的、信息丰富的平台,为学生自主探索生态文明知识提供可能性渠道。教师在进行生态文明理念教学时借助多媒体手段,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电子教科书、网上公开课及专业教学论坛等,学生可以有效拓展教师讲授的生态文明知识,同时培养起探索与创新精神。滞后的教学方式必然影响教师的教学,难以培养出现代化专业人才。因此,生态文明理念教学只有借助多媒体技术才能得到深化与拓展,同时实现地理教学的跨越式发展。

(四)转变教学评价体系

中职学生通常由于学习成绩不好才会就读于职校,而教师、家长及社会都对中职学校的学生存在一定的评判偏差,使学生产生自卑情绪。在自卑情绪的支配之下,学生对旅游地理的学习缺乏积极性。教学改革需要从教学评价体系的转变入手,建立起更科学完善的教学与成绩评价体系。无论是教师的教学质量,还是学生的学习成绩,都需要重新衡量。生态文明理念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看重学生成绩,而要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及生活实践活动的改善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除此之外,学生学习信心的树立还需要在教学中深入浅出及灵活考察。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