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反搏在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应用

体外反搏在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技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功能衰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在奎屯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患者64例,简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心电图、6min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及NT-proBNP等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治疗后两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明显增加(P<0.05),尤其是研究组步行距离增加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心电图、左室射血分数、NT-proBNP均明显改善(P<0.05),尤其在研究组改善更加明显。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在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功能衰竭患者中,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心肌缺血并提高左心收缩功能,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体外反搏;冠心病;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由各种病因导致的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严重低下,使心脏泵血明显减少,不能满足全身代谢需要而产生的临床综合征。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慢性心衰的主要病因。体外反搏历经40余年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已经成为治疗慢性缺血性心脏病的一项有效康复治疗技术,尤其是我国创新的增强型体外反搏在提高冠心病及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上疗效显著[1]。本文为研究本院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在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共纳入符合标准且自愿参与本研究的患者64例,按预先编号及数字表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研究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56~76岁,平均年龄(60.52±3.78)岁,合并高血压26例,糖尿病10例;对照组32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55~77岁,平均年龄(59.47±4.17)岁,合并高血压21例,糖尿病1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合并症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参照WHO关于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确诊为冠心病(既往有典型的心绞痛反复发作或心肌梗死病史;冠状动脉旁路手术史,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同时有慢性心力衰竭(根据病史、功能评价、体格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片、超声心动图和脑钠肽水平)。排除标准:(1)急性冠脉综合征(ACS),(2)中、重度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3)显著的肺动脉高压,(4)凝血功能异常或INR>2.0,(5)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6)活动性静脉炎、静脉血栓形成,(7)反搏肢体有感染,(8)未控制的高血压(>170/110mmHg),(9)未控制的心律失常,包括快速的房扑、房颤,频发的室性早搏,(10)严重的失代偿性心衰。

1.3研究方法和观察指标

研究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冠心病及心功能衰竭: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qd,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qd,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30~60mgqd,福辛普利钠片10~30mgqd,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47.5~190mgqd,螺内酯片10~20mgqd。研究组在上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EECP),EECP固定专人操作,严格按体外反搏治疗常规进行,每天一次,每次30min,每周五d,连续使用7周。观察指标:(1)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心悸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心衰体征的变化,同时测定两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2)治疗前后均进行心电图检查,以评估心肌缺血的改善情况。显效:心电图恢复正常,有效:ST段回升至少0.5mm,无效:心电图无明显变化甚至缺血加重恶化;(3)使用PhilipsSonos5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并记录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4)使用罗氏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NT-ProBNP的水平。

1.4统计方法

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心衰症状及体征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经治疗后,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心悸等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治疗后两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明显增加(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6min步行距离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心电图缺血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心电图均有改善,尤其是研究组心电图改善明显。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经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有提高,特别是研究组患者治疗后LVEF提高明显。

2.4两组患者治疗前NT-proBNT统计无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NT-proBNT均明显下降,尤其是研究组下降更加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1)。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终末期共同具有的一种较为复杂的综合征,随着我国工业化和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冠心病是慢性心力衰竭最常见的病因,其目前常规的治疗手段包括生活方式的改变、内科药物、冠脉介入治疗及冠脉搭桥等。增强型体外反搏是一种简便、无创的用于缺血性心脏病的辅助治疗方法,主要由三对分别缠绕在小腿、大腿和臀部的充气囊套组成,通过跟踪人体心电图,以R波为触发信号,与心脏同步,在心脏舒张早期从远至近序贯充气加压,使血液向主动脉反流,增加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灌注,还通过挤压双下肢静脉,使回心血量增加,从而进一步增加心排血量[1]。在心脏收缩期开始时,三副囊套同时放气,迅速减压形成一个负压,从而降低血管阻力,减轻心脏后负荷[2]。大量研究表明,EECP可使血流动力学发生即刻变化,加快血流速度,同时调节血管张力及释放血管活性物质,提高冠脉灌注压力,增加冠脉供血,因此冠心病合并心功能衰竭患者在传统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体外反搏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肌缺血和提高心功能[3,4,5]。本研究显示,对于冠心病合并心功能衰竭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增强型体外反搏,患者的心衰症状与体征明显改善,心电图缺血表现也明显改善,其中评价心功能指标的6min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LVEF)、NT-proBNP均明显改善,并显著优于常规药物治疗组。这与体外反搏能够通过其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特别是对血管内皮切应力的提高,从而达到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促进内皮修复,调节血管张力,抑制炎性物质释放,降低血管炎性反应,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并能促进冠状动脉侧枝循环形成,尤其是微小血管再生有关[6,7,8]。本研究结果表明,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治疗能进一步改善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心绞痛症状,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EECP操作简单易学,便于推广普及,在心脏康复治疗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这种治疗方法不需要患者住院,在门诊即可完成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心衰的广大患者,可以切实减轻经济负担并带来良好的社会效应。

作者:朱建兵 赵荣 单位: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奎屯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