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缺血坏死分期与早期影像学表现

股骨头缺血坏死分期与早期影像学表现

摘要: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分期与早期影像学表现与诊断;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46例,对所有患者均通过X线平片,CT和MRI不同的影像学方式进行检查,比较分析三种不同方式下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以及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价值;结果:在三种不同影像学方式中MRI的检查结果和临床病理学检查结果具有较高的正确性,MRI检查结果正确性明显高于X线检查和CT检查,三组检查方式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学临床方面,引进CT、MRI等高分辨率成像检测仪器,为广大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带来了便利,是早期发现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坏死;分期;早期影像学表现;诊断

股骨头缺血坏死(avascularnecrosisofthefemoralheadANFH)患者在临床上发现并就诊时大部分已到了中晚期,由于对症状的不了解,往往会错失对ANFH治疗的最佳时间,现很多研究人员把发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病变进行总结研究,希望能对该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1]。现对2014年2月至2017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行X线平片、CT以及MRI不同的影像学方式进行检查和分析,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分期与早期影像学表现与诊断进行探讨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2月至2017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46例(62髋),其中男性22例,女性24例,年龄17-55岁,平均年龄32.5±1.6岁,其临床主要表现为髋关节有疼痛感,伴有轻微跛行,压迫或放射性疼痛,关节伸屈,舒展,内旋等动作受到限制。

1.2方法

对患者均进行X线摄片、CT以及MRI扫描检查。X线摄片采用的是飞利浦VS-THDR机,距离为1m,68-72KV,20mA,患者仰卧位,足尖内旋,充分显示双侧股骨头及股骨颈。CT检查采用东芝4排螺旋CT,矩阵为514×514,层厚为4mm,窗宽为2000HU,窗位为300HU,行横断位扫描。MRI检查采用Siemense1.5T磁共振扫描仪。双髋关节横轴位及冠状位扫描。采用序列自旋回波(SE)序列T1WI(TR500ms,TE20ms),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T2WI(TR3900msTE84ms)及脂肪抑制像(SITR),层厚4mm,矩阵256×160。

1.3分期

对于分期标准,最早是由Ficat等人在1980年提出,他们将X线摄片的标准分成了四期,之后Froberg等人进行了补充,目前多分为0-V期[2-5]。

1.3.1X线分期

0期:正常;I期:骨小梁模糊或者出现轻度骨质疏松;II期:关节面下骨质出现斑片状骨硬化及不规则透亮区;III期:骨硬化及透亮区附近呈现"新月征;IV期:大块骨碎裂、股骨头塌陷变扁;V期:关节间隙狭,合并退行性骨关节病。

1.3.2CT分期

0期:正常;I期:骨小梁星芒状增粗,扭曲,出现,斑片状高密度影;II期:骨小梁的星芒状结构消失,关节面下出现斑片状骨硬化及囊状透亮区;III期:"新月征"出现,轻度骨碎裂及关节面稍下陷:IV期:骨碎裂明显,关节面塌陷,股骨头不完整;V期:股骨头肥大畸形,髋关节间隙变窄。

1.3.3MRI分期

0期:正常;I期:T1WI出现局限性小囊状线条状或斑点状低信号,部分可存在高信号,病灶于GRL序列中显示更加清楚;I期:T1WI及CRL序列上见斑片状异常信号,可为低、等、高混杂信号;III期:T1WI及GRL序列见片状低信号,周围环绕高倍号;IV期:T1WI及GRL序列表现为大片状不规则低信号,冠状面上可见股骨头明显陷;V期:大片状低信号区域,合并关节肥大畸形。

2结果

2.1X线检查结果及影像学表现

I期检查出7个,影像学主要表现为髋关节面弧形正常消失,骨质疏松变。II期检查出4个,影像学主要表现为髋关节关节面不平整,股骨头密度不均匀。

2.2CT检查结果及影像学表现

I期检查出18个,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股骨头骨小梁显示呈芒结构增粗,骨密度模糊不清晰,骨质疏松。II期检查出16个,主要表现为股骨头星征结构消失,骨质斑片状硬化,骨质疏松。III期检查出9个,主要表现为股骨头关节面下囊变,斑片状骨质硬化,"新月征"呈阳性,骨质轻度碎裂,关节面轻度塌陷。

2.3MRI检查结果及影像学表现

I期检查出31个,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股骨头前上缘长T2,长T1WI信号,小斑片影。II期检查出19个,主要表现为长T1信号高低混杂,斑片状长T2。III期检查出10个,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塌陷,骨质碎裂。MRI检查结果正确性明显高于X线检查和CT检查,三组检查方式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明确,可能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股骨头血供中断受损,从而引起骨细胞及骨髓死亡,随后损伤修复,继而导致股骨头结构发生改变、功能出现障碍。有文献报道主要以下几点:原发血管疾病,脂防细胞肥大堆积,血管内凝血,外动脉阻塞,脂肪栓塞,静脉回流障碍等。临床上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融酒、外伤史或激素使用史。[6-9]该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尤为重要,对临床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X线平片、CT及MRI是目前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X线平片操作简单、经济实惠,对股骨头整体面貌显示优于CT、MR,但是X线平片在检查早期病变方面存在不足。CT能够清晰的观察到患者骨小梁星芒的结构,判断骨小梁是否出现异常,以及是否存在轻微骨折和关节面缺陷状况,同时能够清晰的确定患者病灶的位置、范围、形态,能够迅速的观察到X线无法显示到的早期坏死病灶。对于MRI来说,其具备全方位、高分辨率的特征,对软组织其有很好的辨识度,能够清晰的观察到患者病变组织的解剖形态,能敏感显示出早期骨髓组织异常,包括水肿、坏死和髓鞘内修复性纤维肉芽组织形成,更能早期发现股骨头缺血坏死。

参考文献

1陆启军.股骨头早期缺血坏死X线与CT诊断分析[J].吉林床医学,2014,35(8):1617-1618.

2杨业林,徐杰,孙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影像学诊断的实验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0,18(1):4-7.

3姚兴朝.MRI、CT、X线影像学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效果对比[J].影像技术,2015,14(5):40-41.

4王开宴.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CT、MRI影像学诊断价值比较[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1(4):850-851.

5杨尚玉,王恩普.股骨头缺血坏死分期的影像学诊断69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8):4331-4332.

6冯继梅.MRI、CT、X线影像学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效果对比[J].中国处方药,2016,14(4):134-135.

7施颖.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学诊断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2(7):3162-3163.

8随义,姜西良,王勇.CT检查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分期诊断中的价值[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3,35(3):321-322.

9武晓莲.32例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学改变及其早期诊断价值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15(7):123-124.

作者:毕伟 范宪淼 单位:东莞市人民医院核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