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术后康复训练范例6篇

股骨颈术后康复训练

股骨颈术后康复训练范文1

【关键词】老年股骨颈骨折;康复训练;体会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23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83-01骨质疏松、老年髋周肌肉群退变、反应迟钝或遭受严重外伤导致的股骨颈断裂都被称为股骨颈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这是因为老年人内因骨强度下降,股骨颈部张力骨小梁变细,有的甚至消失,股骨颈的生物力学结构削弱,再加上老年人髋部周围的肌群退变,对于应力反应降低,在应力较大的情况下,即使没有很大的外力冲击也会发生骨折,发病后患者髋部有明显疼痛,腹股沟中点附近有压痛或纵轴方向有叩击痛,骨折部位肿胀,且会发生关节功能障碍,临床治疗上主要有外固定、内固定、人工关节置换术等方法,有资料显示住院期间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康复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为进一步探讨其康复训练内容和特点,本组研究选取我院于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了详细分析,具体内容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于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27例,女性33例,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62±5.5)岁,其中27例患者合并糖尿病,23例合并高血压,具体骨折分型:28例患者头颈型骨折,22例患者经颈型骨折,10例患者基底型骨折。手术方法:全麻或硬膜外麻醉,12例患者采用保守治疗,33例患者进行螺纹钉内固定治疗,10例患者进行股骨头和全髋置换术治疗。

1.2康复训练方法

1.2.1早期康复训练早期康复训练为手术治疗创造了积极条件,护理人员需督促患者保证充分的休息,骨折部位进行牵引或皮牵引,注意牵引时力道适中,防止对患者患处的再损伤,注意皮牵引的力道不要超过5千克,牵引重量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决定,一般维持在体质量的1/7,悬空牵引重锤,牵引绳与患肢长轴平行,防止断裂和滑脱,定期观察患者的牵引情况,并对异常情况进行纠正和调整,定期协助患者翻身,防止褥疮的生成。

1.2.2术后康复训练术后患者卧床时取平卧位,为防止呕吐物或口腔分泌物堵塞呼吸道,患者头部可略偏向一侧,保证呼吸通畅,两腿之间可以放入软枕,保持患肢的中立位,适当外展一定度数,并穿防外旋鞋,防止关节畸形或假体脱出。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和肌力状态进行被动运动,在患者发病3天后即可对患者进行按摩等被动训练,防止肌肉萎缩的发生,按摩过程中注意力度的掌握,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可增加重复按摩的次数。在拔除引流管后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康复训练,收缩和舒张患者的四头肌,每天3次,每次持续30分钟,根据患者的最大耐力调整训练量和次数,在不引起患者疼痛的情况下协助或指导患者进行患肢踝关节的背伸和跖屈运动。主动或被动训练时,训练量和时间逐渐增加,具体增加强度根据患者的自身耐力决定。为了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随着患者的恢复,训练量需要逐渐增加,康复训练期间需密切观察患者的常规指标,分析病情变化情况,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可应用康复器协助进行康复训练。指导患者自行进行抬腿联系,提高股四头肌的肌力,并促进全身运动。2结果

经过积极的康复训练后,6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的方式。3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退化,多有程度不同的骨质疏松,再加上生理代谢的原因在轻微的外部创伤下也有可能发生骨折,骨折发生后患者髋部有明显疼痛,关节功能障碍,不能站立和走路,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诊治,康复训练是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本组研究中在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时还进行了心理及并发症的护理,因为老年患者听力及反应能力可能比较迟缓,因此护理人员在康复训练过程中保持认真倾听的态度,耐心询问患者的需求,并尽量满足,在增强训练强度前亲切询问患者的感觉,分析其最大耐受力,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认可患者的进步,并告知患者的恢复情况,言语鼓励患者恢复肢体功能的信心,争取其积极配合康复训练。老年患者合并基础疾病较多,病情复杂,容易发生并发症,因此护理人员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注意对患者进行基础护理,针对常见并发症进行积极的预防和治疗。由于患者长期卧床无法自行移动,为防止褥疮的生成,护理人员需定时帮助患者翻身,并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护理。术后患者大都有恶心呕吐的症状,再加上长期不运动,肠胃功能退化,容易发生便秘,因此护理人员需合理安排患者的饮食,在保持充分营养支持的情况下合理应用药物辅助治疗,防止血压增高等症状的发生。经过护理人员的康复训练后,本组患者均痊愈出院,且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参考文献

[1]杨学萍,仇春梅,张丽华,姜翠娟.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08,6(13):159-161.

股骨颈术后康复训练范文2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浙江省杭州市 310016

【摘 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早期康复干预后,其术后3 个月、半年、1年的Harris 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对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促进髋关节功能尽快得到恢复,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是股骨近端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临床上多发于老年群体,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 ,THR)是目前临床上公认的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方法。[1] 此外,大量临床资料证实,在THR 术后对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2]。本次研究中,笔者就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老年股骨颈骨折行THR 术后中的应用价值展开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自2012 年1 月到2014 年1 月,我院收治的60 例行THR 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男29 例,女31 例;年龄60 ~ 75 岁,平均(65.5±4.3)岁;骨折原因:外伤所致51 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所致7 例,其他原因2 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原因等一般临床资料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行THR 术后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即:①心理护理,本次研究的对象较为特殊(老年群体),患者在术后多因疼痛等不适感而易对早期功能康复训练产生排斥心理,此时,护理人员应耐心向患者解释其重要性和必要性,鼓励患者自主参加到早期功能康复训练中;②体位护理,嘱咐患者在术后行平卧位,根据患者要求可将床头适当调高(不得超过30°)。同时,为防止术后压疮的产生,护理人员应定时帮助患者做翻身动作;③早期功能康复训练护理,根据患者病情,可在术后1 d 为患者按摩下肢肌肉,避免发生肌肉萎缩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2d,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做抬臀、踝关节屈伸、被动关节活动等动作训练,待患者可以进行主动肌力训练后,逐步指导患者抬高患肢及坐位训练。术后2 周,指导患者做站立练习,训练步骤由无负重站立到负重站立,并帮助患者逐渐恢复生活自理能力[3];

1.3 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远期(术后3 个月、术后半年、术后1 年)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Harris 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Harris 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经早期康复干预后,其术后3 个月、半年、1 年的Harris 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立即给予优质的心理干预和体位护理,术后1d即接受患肢按摩,术后2d 即逐步进行简单的关节活动练习及站立和行走训练。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经早期康复干预后,其术后3 个月、半年、1 年的Harris 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THR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因此,在THR 术后对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髋关节功能尽快得到恢复,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周亚. 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 当代医药论丛,2014,12(2):251-252.

股骨颈术后康复训练范文3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高龄股骨颈骨折;康复;影响

【中图分类号】R2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381-02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龄人口比例增加,患者由于生理年龄的增大,其生理状态出现相应的变化,老年股骨颈骨折发生比例明显增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为常用的治疗措施,为更好地提高股骨颈骨折愈合水平,减少股骨头缺血坏死和并发症的发生,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非常必要。笔者通过对我院20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预见性护理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康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治疗

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骨外科收治的20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将患者依据是否实施预见性护理分为两组,各100例。普通护理组患者中,男53例,女47例,年龄62~79岁,平均(70±7)岁;新鲜性骨折66例,陈旧性骨折34例;骨折类型:头下型31例,经颈型32例,头颈型37例。预见性护理组患者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63~77岁,平均(70±6)岁;新鲜性骨折68例,陈旧性骨折32例;骨折类型:头下型33例,经颈型38例,头颈型2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普通护理组针对患者的临床特点采用普通护理措施。预见性护理组主要是针对患者术后影响功能恢复因素给予正确的干预,康复训练提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效率。护理人员在家庭访视过程中根据不同时间段和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功能锻炼。术后7d内进行肌肉训练,主要是主动和被动的收缩性训练。术后6h保持身体平卧位,骨折一侧的肢体处于外展中立,外展角度保持20°~30°,进行主动抬臀收缩运动,股四头肌收缩运动,踝关节做主动性的屈伸,逐步增加强度。患者需注意锻炼的强度和量的把握,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痰,避免呼吸道诱发的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患侧关节运动,主要是对患侧肢体进行直腿抬高,起初抬高角度

1.3观察指标

1.3.1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参照Harris评分系统针对患者术后疼痛、骨折畸形、骨折部位活动度、行走辅助、生活自理能力等进行评分,总分100分,分数越高,预后功能恢复越好。优:患者功能评分为90~100分;良:患者功能评分为80~89分;可:患者功能评分为70~79分;差:患者功能评分为

1.3.2Barthel指数评分

参照Barthel指数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分为良、中、差3个等级。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Harris评分比较

预见性护理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优良率优于普通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预见性护理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优于普通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高龄股骨颈骨折治疗原则为切开复位、牢固固定、术后加强功能康复性训练。但由于股骨颈骨折患者多是老年人,骨质疏松、肌肉张力减退和反应迟钝等而导致术后功能恢复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预见性护理是在普通护理的基础上加强了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指导正确的功能锻炼,有效促进了股骨颈骨折部位血液循环,减少血肿机化发生。一般情况下,股骨颈骨折2周后往往有骨痂形成,如果超过3周,骨折端有肉芽组织生成,随着时间的不断延长,肉芽组织和骨痂会逐步向骨组织转化。股骨颈骨折部位周围往往有许多韧带包围,若骨折端发生移位会对韧带造成刺激,出现不同程度的挛缩,对于骨折复位形成限制,使复位困难,会增加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在术后24h开始帮助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肌肉主动和被动性锻炼,术后2周逐步进行关节恢复性锻炼。术后2个月开始进行下床锻炼,初始手扶周围固定物品,减少对下肢的压力,后逐步增加行走距离,术后3个月通过影像学检查,观察骨折断端的愈合情况,逐步向负重行走过渡。

另外,护理人员要注意帮助患者稳定情绪,采用聊天、听轻音乐的形式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缓解不良情绪,促使康复训练顺利完成。还应鼓励患者主动配合操作,说明有不适感和疼痛感属于正常,以提高患者自信心,缓解紧张情绪,降低心理压力,鼓励进行深呼吸,缓解疼痛敏感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预见性护理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优良率优于普通护理组,且Barthel指数评分优于普通护理组。提示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中应用预见性护理,可提高患者的预后恢复水平。

参考文献

股骨颈术后康复训练范文4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康复护理

The advance of Total hip replacement after rehabilitation care

ZHAO Shi-fen, ZHANG De-rong,PENG Yan-fen.

Orthopedics, YibinSecondPeople’s Hospital, Sichuan Yibin 644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 up the 142 cases of total hip replacement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femoral neck fracture after the care and rehabilitation from 2003-1 to 2008-1 in my hosipital.Methods Preoperative close observation of patients,to strengthen the nutrition,with doctors before the surgery well prepared,after artificial joint replacement for the major complications such as infection,dislocation,thrombosis,functional recovery and so on to rehabilitation care.Postoperative Harris hip score evaluation function.Results 130 cases of patients were followed for 12~96 months time,function was basically recovery to pre-injury.Conclusion Self-care,the Harris hip function score is 88 points for equation.

【Key words】 Femoral neck fracture ; Total hip replacement;Rehabilitation care

随着人口老龄化,股骨颈骨折发病率逐渐增高,该骨折部位特殊,病程长,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对护理要求高,难度高,以此,多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通过良好的护理,及时准确系统的康复指导,对缩短患者的病程,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对本本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期间142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康

复护理进行总结。现将康复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42例,男89例,女53例,年龄55~88岁,平均69岁。

1.2 治疗方法 患者术前均先处理合并症,全身情况稳定后行手术治疗。在全麻下行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2 护理

2.1 术前术后护理 向患者交代手术的目的、疗效和优点,术后早期积极康复锻炼的重要性,使患者了解有关疾病的护理及功能锻炼的知识,消除顾虑,树立信心,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护理和康复训练。医生、护士、患者及其家属要充分沟通,使患者及家属能清楚地了解可自手术中获得什么,了解术后的长期疗效并不意味着能完全恢复所有的跑跳动作,可提供信息访问曾做过这种手术的患者,以增加患者对手术的认识和信息及对困难的估计和心理准备,以便配合治疗。 患者至少在术前2周戒烟。注意术前的锻炼,包括加强心血管功能的耗氧锻炼和受累关节附近肌肉的力量性训练;练习床上大小便及腋杖和助行器的使用。将家里的床升高,座位升高,包括马桶都要升高,如果是蹲厕式而所应改为坐式马桶。

2.2 术后病情观察

2.2.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协助处理。观察切口引流管,并做好引流管护理。

2.2.2 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全麻术后患者尽可能行雾化吸入,鼓励患者深呼吸及指导有效咳嗽,协助适当的翻身及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必要时给予消炎,化痰药物雾化吸入以预防肺部感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肢应保持外展30°,中立位,髋关节不能外旋和内收,防止脱位。

2.3 术后在院康复护理

2.3.1 一般康复护理 术后当天,尽可能带镇痛泵,以减少疼痛刺激,保证休息,在术侧肢体下垫适当厚度的软垫,使髋、膝关节稍屈曲,术后应保持患肢于外展30°中立位。患侧足穿防外旋鞋,两大腿之间可放置软枕,以防患肢外旋内收,并减轻疼痛。

术后第1天,撤除软垫,尽量伸直术侧下肢,继续穿防旋鞋,开始作踝关节的主动屈伸。具体的练习方法是:股四头肌、绳肌的等长收缩练习,即绷紧大腿肌肉约25 s,再放松,5~10次/h;臀肌的等长收缩练习,即把两边臀部收缩在一起2~5 s,再放松,每小时5~10次或更多,反复练习。给患者进行患肢的被动推拿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关节僵硬,病员只能仰卧,避免侧卧,也不能翻身或交叉双腿。可在腰后垫软枕,并把床头稍抬高,以便于进食及调整皮肤受压部位,避免发生褥疮。同时指导进食一些富含营养的汤、粥、面条之类的饮食。

术后1~2 d,拔除引流管,一般放置不超过48 h,X线片判断假置正常可开始髋膝关节的小范围屈曲练习和髋关节的旋转练习,逐渐由起始的被动向主动加辅助到完全主动练习,但注意臀部不能离床,避免术侧髋关节置于外旋伸直位,两腿间置入三角枕保持术侧肢体外展,如果要翻身,腿间夹枕头,整体翻动,似“滚木头”;继续穿防旋鞋以防止下肢外旋。同时可行上肢肌力练习。目的是恢复上肢力量,以便术后较好的使用拐杖。在术后早期体疗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避免术侧髋关节置于外旋伸直位,为防止患者向对侧翻身,床头柜应放置手术侧;②抬高对侧床脚或保持术侧肢体的外展。或者双腿间置三角垫,但需防止下肢外旋;③术后早期进行关节活动度锻炼,以免出现关节僵硬;④如有术侧髋关节中度屈曲位不稳定,在座位行髋关节旋转练习时,应避免上身向术侧倾斜。

2.3.2 特殊康复护理 术后1周,患者体力多恢复,使用骨水泥固定型假体的患者,已经可以进行下地功能康复练习。康复目的是恢复关节的活动度,同时进一步提高肌力,需注意的是下面所有特殊康复练习必须在医生的直接指导下进行,结合术前髋关节病变程度、假体类型、手术过程和患者全身情况,有选择性的制定各自的康复计划。术后7 d以后,除进一步提高肌力外,主要还要恢复关节的活动度,卧位可作有限的髋关节屈曲(小于60°)及髋关节外展活动(小于45),仍然是3次/d,每次10个动作;还有下列站立位的练习:①站立位伸展髋关节练习:后伸术侧下肢,健侧髋膝半屈,抬头挺胸,作骨盆前移动作,拉伸髋关节前关节囊和屈髋肌群;②站立位髋关节外展练习:骨盆左右摇摆,使双侧髋关节交替外展、内收,外展要多练习;③站立位屈髋练习:抬高患肢,搁在一定高度的踏脚凳上,上身用力前倾,加大髋关节屈曲。通过调节踏脚凳的高度来控制患侧关节的屈曲程度;每天3次,每次10个动作;④上下楼练习:“好上坏下”,即上楼时健侧先上,下楼时术侧先下;⑤踏车练习:手术3周后可进行,最好在有康复中心、康复器械及康复治疗师指导的情况下进行。

3 出院标准

时间一般在术后2~3周,具体标准为:①扶双拐自己行走,无需他人帮助,能独立坐起,这样出院后生活基本自理;②没有任何术后早期并发症迹象;③患者及家属已经掌握或了解出院后的康复计划。

4 讨论

老年人骨质疏松,只需很小的扭转暴力,就能引起骨折。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类骨折[1]。而股骨头的血液供应主要依靠于旋股内外侧动脉,两动脉环绕在股骨颈的基底部,股骨颈骨折时,尤其是头下型股骨颈骨折时,旋股内、外侧动脉的分支受伤最重,对股骨头的血液供应影响也最大,因此骨折很难愈合,极易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导致长期的卧床,出现并发症,影响生活质量[2,3]。而本科五年来,通过对142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实施的上述护理措施,所进行的阶段性的系统的康复知识指导,杜绝了老年卧床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缩短了病程,减少了卧床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4]。

参 考 文 献

[1] 易祖玲,孙燕.115例伽玛钉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0,16(3):13.

[2] 华蕾,宋艳霞,孙燕.34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病人的康复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1,36(8):599-600.

股骨颈术后康复训练范文5

通过对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患者护理的探讨,着重对心理、慢性病的治疗、术前训练、术后康复锻炼及饮食等方面的护理,减少并发症,促进骨折愈合,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存质量。

1 股骨颈骨折的概念及分类

股骨颈俗称胯骨轴,是股骨头与粗隆之间一段较细的骨头。其发生部位一般分为头下骨折、颈中骨折和基底骨折,股骨头愈合是否良好,取决于关节囊及股骨干的血液供应[1],如骨折近端缺血,不仅骨折难愈合,而且容易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前两种骨折部位移位大,因此骨折不易愈合;基底节骨折一般移位不多,除由股骨干髓腔来的滋养血管断绝外, 由关节囊来的血液供应大部分没有损害,骨折近端血液供应较好,因此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比较少见[2]。

2 术前准备

2.1 治疗原发病 股骨颈骨折多见于老年人,因此术前详细询问患者有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非常重要,同时针对其原发病积极治疗,使术前机体处于良好应对状态。

2.2 心理护理 消除老年人的寂寞感、对手术的恐惧感以及对手术预后的顾虑,耐心细致的对病人讲解疾病的治疗和康复知识,让他们信任并亲近医护人员,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2.3 术前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术前排便训练,帮助其学会在床上使用大、小便器,术后咳嗽的注意事项,男性患者指导其戒烟酒。

2.4 指导功能锻炼 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前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的舒缩运动及足趾的伸屈运动,目的是提高患者肌力,对于术后功能康复至关重要。

3 术后护理

术后患者回病房,护士应立即与麻醉师一起将 患者平稳安置在床上,动作轻巧,头偏向一侧,术后除进行常规护理和观察外,需密切注意观察患肢末端血运、温度及水肿情况、足背搏动强度,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师。伤口放置负压引流管时,要保持通畅,防止扭曲、受压,要保持负压引流处于负压状态,防止血块堵塞引流管。对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保持患者处于外展中立位,并穿“丁”字鞋,防止后脱位,抬高患肢15°~30°,以便静脉回流,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4 术后并发症

股骨颈骨折患者大多数为老年人,因此骨折后由于创伤打击、长期卧床、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引起一些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肺炎、血管栓塞、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褥疮等,因而它的死亡率较一般骨折患者为高。

5 术后功能锻炼

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要指导其进行合理有效的功能锻炼。术后第一天从最简单的动作开始训练,包括深呼吸、上肢外展、扩胸、上身可抬起45°,由被动到主动,术后1周在医护人员指导下每天被动活动髋关节6~8次,术后2~3周可扶拐下地进行部分负重功能锻炼,术后头3周宜站不宜坐,3周后可坐卧位但屈髋不能超过90°,避免关节过度内收或前屈发生脱位,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伤口渗血情况。在治疗康复期间,患者要做到三不:不盘腿、不侧卧、不负重。

6 饮食护理

骨骼生长的物质基础是蛋白质,因此供给足够的动物蛋白质和植物蛋白质非常重要,同时与骨折修复密切的营养素还有钙、磷、锌、维生素C、维生素D等。奶制品及豆制品中的钙含量较高、牛肉、羊肉、牛肝、糙米中的含锌量高,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绿叶蔬菜和水果中,蛋黄与动物内脏中维生素D含量丰富,合理安排病人的饮食对骨折的愈合非常重要。

7 小结

通过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围手术期的科学护理,深刻体会到围手术期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预后的重要性,通过患者由被动-主动,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和自我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股骨颈术后康复训练范文6

结果 因人而异的实施个体化护理服务,护理效果满意。结论 个体化护理服务的实施,使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心理准备充分,训练目标明确,是科学合理的方法。

【关键词】老年 股骨颈骨折 个体化 护理?

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突然行动障碍,心理准备不足,卧床时间长,自理能力缺陷,功能恢复慢,病人常有焦虑、恐惧。而常规的护理已经满足不了病人的心理需求。为了提高护理质量,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我科根据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的特点和病情实行个体化护理服务,即评估、计划、实施、修改,追踪评价的一个动态、循环的护理过程。2008-2009年人我科共收治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62例,男35例,女27例,年龄在60~85岁。其中行单侧全髋置换8例,单侧股骨头置换24例,骨折内固定26例,4例行持续皮牵引术。入院后制定个体化护理服务计划,采用个体化护理服务对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导如下:?

1 体化护理服务的意义?

个体化护理服务就是针对每个病人实施的护理,重视每个病人的特殊性。老年人的心理状况因生理健康状况、家庭、社会环境、个人素质、文化修养和对自身疾病的认识程度而存在差异??[1]?。针对老年病人的特点,同是股骨颈骨折的病人给予不同的个体化护理对策,因人而异的实施护理。掌握相应信息,解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多给予关心、安慰,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产生信任感、安全感,以最佳的心态接受治疗。?

2 个体化护理的方法?

2.1 责任护士对所负责病人首先要进行沟通,评估病人的神志、、躯体活动度、营养状况、原发疾病、文化程度、饮食、睡眠等。制定个体化护理服务计划,内容包括疾病急性期的管理,心理疏导、缓解压力,疾病康复期的训练计划,不良行为的矫正,如限烟、限酒,饮食、睡眠的干预,还要进行生活干预,如运动,营养。

2.2 在个体化护理服务计划的实施过程中,要分析出现的问题,评价计划中的不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责任护士要对计划进行补充修改,保证个体化护理服务计划是一个动态的、循环的过程。?

2.3 护士长作为管理者,要对责任护士制定的个体化护理服务计划与护理效果进行评价,追踪计划的落实情况和护理效果的反馈。从查房或征求意见中了解个体化护理服务计划的效果,并进行督导检查。?

3 讨论?

3.1 个体化护理服务密切了护患关系。护士评估病人,了解病人的心理,因人而异的实施个体化护理,根据病人的需求不同给予不同的护理对策,病人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提高。

3.2 个体化护理为医疗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护理人员评估病人,了解病人的心理、生理、、躯体活动度、原发疾病、经济状况,制定个体化护理服务计划,及时观察病情,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信息。?

3.3 个体化护理有效地预防各种并发症,保障护理安全,提高护理工作质量。针对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的病情和需求进行护理,如饮食方面因人因病做好调整,以改善全身营养状况,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护士详细了解既往病史,密切观察,增加老年慢性疾病的监护??[2]?。正确指导下肢肌肉锻炼,包括等长和等张收缩训练,关节活动的训练。指导正确使用拐杖等。?

3.4 个体化护理促进患者康复。先进的材料,精湛的技术,只有结合及时的术后康复训练,才能获得最理想的效果??[3]?。制定一个有效而可靠的个体化康复计划,可以减轻患者痛苦,预防并发症,增加关节活动度,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3.5 个体化护理体现多元化服务的质量和价值,最大限度的满足病人的需求,使患者不但得到了良好的治疗、精湛的技术,优质的服务,更让其感爱到关心、体贴、亲情友爱,使完美的人文本色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现。?

参考文献?

[1]王建荣,刘玉春,马燕兰.老年护理新观念及老年人特殊问题的护理. [j].中华护理杂志,2003,3(12);959-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