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专业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

药学专业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

一、形成性评价的形成与概念界定

美国学者泰勒在“八年研究(1933~1941年)”《史密斯—泰勒报告》中,首次提出“教育评价”概念,他认为“教育评价过程在本质上是确定课程和教学大纲实现教育目标程度的过程”。1963年,美国心理测量专家克龙巴赫提出了“形成性评价”思想,认为评价的重点应放在教育过程之中,而不是在教育过程结束之后,评价不只是决定优劣,同时也是为了搜集和反馈信息,从而改进教学工作。1966年,美国学者斯塔弗尔比姆提出以决策为中心的CIPP评价模式(包括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使教育评价深入教育活动的全过程,能够全面系统地反映评价对象的全貌。1967年,美国著名评价学家斯克里芬在《评价方法论》中,首次明确提出将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思想。所谓“形成性评价(FormativeAssessment)”是指为改进课程教学及其方案活动而在活动过程中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思想讲究信息的及时反馈以便给教学设计人员提供必要的信息,认为“评价的最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所谓“总结性评价(SummativeAssessment)”是指作出选择决策而在活动结束后对其最终结果进行的评价,讲究结论的全面性,以便给决策人员提供某种依据。1984年,美国评价专家库巴和林肯出版了《第四代教育评价》,认为评价结果并不依赖于其客观实际情况相同程度如何,而取决于所有参与评价者的意见一致性程度如何,评价应更加关注过程,关注非预期效应。1986年,泰勒在《教育评价概念的变化》中,又提出“教育评价是检验教育思想和计划的过程”。

二、药学专业教学评价的现状与问题

成功的教学需要一系列与决策相互关联的评价,并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始终。教学评价的实践可分为两个方面:教学过程的评价和教学成果的评价,即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学习单元结束时进行,目的是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弥补不足,从而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总结性评价是在一门课程结束或者某个学习阶段结束时进行,主要目的是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确定不同学生各自所达到的水准和彼此间的相对地位,并确定总体教学目标的达成状况。长期以来,我国高等药学教育一直都是一种应试教育,忽视形成性评价,注重总结性评价,教师为了考而教,学生为了考而学,进而导致学生“上课记笔记,下课看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这种评价体系考查的是人脑储备知识的能力,而不是人脑运用知识的能力,阻碍了高素质、创新型药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体表现如下。

1.教学评价方式单调

目前高校药学教学评价形式基本上仍然以“总结性评价———考试”为主,存在几多几少现象:一是闭卷考试多,开卷考试少;二是笔试方式多,口试答辩方式少;三是理论考试多,技能操作、实践能力考查少;四是一次定结论多,数次考试综合考评少。这种单一的考试形式虽然操作简单,便于管理,但知识覆盖面窄,考察代表性差,难以客观、全面地评价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2.忽视教学过程评价

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包含在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之中,既包括对教师教学满意度的评价,也包括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虽然近年来增加了“生评教”环节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满意度,并纳入教师年终的教学业绩考核,但大多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学生常凭自己对任课教师的好恶随意评分,结果造成教师不敢管、不愿管学生,甚至对学生管理出现放羊现象。另一方面,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除了实验课程和实践环节外,基本上都是以平时成绩来体现,而平时成绩的评定大多以考勤或教师印象来决定,缺乏真正的课堂互动环节设计和相应的评价标准。

3.忽视知识运用能力评价

现行考试检测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局限于书本(教材)知识或讲课内容本身,过分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测试,强调共性知识和记忆能力的考核,忽视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尤其是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考核,这种以测量学生“知识接受度”为主要内容的考试,不但没有起到促进学生智能发展和激励学生主动研习的作用,反而加速了学生消极应付考试和瞬时遗忘的进程。

4.忽视评价信息分析

学校教学管理者和任课教师往往只注重命题、施考、监考、成绩评定等前序环节,忽视考核结果信息的分析和反馈的后续环节。过分地扩大了课程考试的评价功能,淡化了导向、反馈和激励功能,不注重通过考试改进教学内容、方法和效果。导致管理者和教师无法知道现行评价模式存在的弊端和改进方向,学生也无法通过考试来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而改进学习上的不足。

三、药学专业形成性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改革总是从问题开始,这是教育评价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内在机制。纵观教育评价的发展历史,清晰地印刻着它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改革应试教育原有的“一考定成败”的总结性单一评价模式,构建兼顾过程和结果评价的形成性教学评价体系,加强学生学习过程考核,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灵活运用提问、讨论、作业、小论文、小测验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学习状况,调整和改进教学计划,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对实现高素质创新型药学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1.建立药学专业课程分类评价体系

按照全国药学本科专业认证方案要求,将药学课程分为纯理论课程、理论-实验课程、实践类课程三大类,根据不同类型课程的特点分别设置相应的评价标准。

(1)纯理论课程:即只有课堂理论教学,而没有实验教学环节的课程。比如,临床医学概论、药事管理学、药学概论、中医药学概论、药物经济学等。这类课程评价指标包含课堂考勤、课堂提问和讨论、平时作业、小论文或平时测验、期末考试等组成部分,突出课堂讨论环节和平时作业的考核,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比例为50%以上,其余组成部分的比例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性质以及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决定。课堂讨论或小论文的题目和次数、作业或平时测验的次数和时间,必须在教学日历中明确规定,以便于考核和教学管理人员的监管。

(2)理论-实验课程:即理论和实验教学兼而有之的课程。比如,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生药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理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药剂学、药物分析、仪器分析、生物技术制药和医药数理统计方法(上机)等。这类课程评价指标包含课堂考勤、提问和讨论、平时作业、实验操作、平时测验、期末考试等组成部分,突出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环节的考核,其中理论测试与实践考核的比例与理论课时数与实践课时数的比例相当。任课教师可根据课程性质以及学生群体实际情况的不同在指导性意见允许范围内决定总评成绩各组成部分的比例,以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讨论、平时作业或测验的次数和时间,以及操作考核的内容和方式,必须在教学日历中明确规定,所有的考核材料应当存档备查。

(3)实践类课程:指完全实验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比如药学专业大实验、药用植物野外采集实习、药学生产实习、临床见习和毕业实习(设计)等实践环节课程。这类课程属于集中实践环节的性质,由于不同实践环节的内容和开展方式完全不同,且差异较大,故每类实践环节都要根据相应的教学大纲设置独立的、特征性的教学评价体系,尤其要突出实践教学过程的评价,注重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弱化教学成果的终结性评价。比如“药学专业大实验”应注重操作技能和结果分析能力的评价;“药用植物野外采集实习”应注重独立认知和分析能力的评价;“药学生产实习”应注重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临床见习”应注重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药事管理能力的评价;“毕业实习(设计)”应注重实验设计能力、实验动手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文献检索以及论文撰写等综合能力的系统评价。

2.形成性评价的实施与信息反馈

要想改革现有的教学评价模式,关键是要更新观念,形成统一的切合目前实际的正确的教学评价理念,认识传统的总结性评价的局限性和建立形成性评价的必要性。药学生的认知发展,“存在着以记忆为主的专业知识积累、记忆与理解并重的专业思维发展,进而以联想为主的综合应用能力发展的阶段性变化”,根据这一特点,药学教育不同进程,其相应考核评价体系也应有所不同,基础课程考核应加强学生自学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培养训练的引导;专业课程阶段考核应体现发散性思维的培养、综合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因此,在不同阶段课程评价体系相应指标应有所侧重,着重考核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和创新的能力,避免重蹈“应试教育”的覆辙。要实施形成性教学评价体系必须更新观念统一思想,首先应通过校内外调查研究、开展教学评价改革大讨论、召开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等形式,组织广大师生深入分析、探讨,确立课程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制定药学专业形成性教学评价实施意见。根据建立的药学专业形成性教学评价实施总体方案,任课教师与教研组可结合课程及学生群体的实际需要来确定具体课程评价指标,在课程开课初将评价方案告知学生,明确评分标准,在评价过程中要及时、如实记录以作评价依据随时备查。任课教师在某一单项评价结束后应及时进行总结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及时向学生反馈,这不仅可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此外,“生评教”作为学生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应纳入评价体系,但在设计内容上应具体化,操作上应实名制,强调学生评价的责任性和客观性,以确保评价内容的有效性。

3.网络互动教学的形成性评价

随着高校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传统的教学时空被打破,尤其是内部局域网的广泛应用,教学方式逐渐转向以多媒体网络为主体、以自主的个性化学习和互动式的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已成为大势所趋。目前高校的大量课程包括精品课程、重点课程,甚至一些普通的选修课程和实践类课程,都建立了网络互动教学平台,大部分课程建立了常规课堂教学与网络互动教学平台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获得的信息有很大局限性,通过网络教学互动平台实现教学过程的在线实时评价,不受时空限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改进教学设计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网络教学互动平台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互平台,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资源的管理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其主要优点如下: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个性化学习成为现实。网络互动教学强调教学中知识信息资源的多元性,通过在线系统把文本、图像、动画、视屏、语音等多媒体信息有效整合,从而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从接受型学习转向探究型学习,实现自主、探究、个性化学习,通过对网络教学资源的加工和更新,在实现知识建构的同时实现能力的提升。②加强了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和反馈。通过网络互动教学平台,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实时和有效的交流,从而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师生间的角色定位,建立了平等的、朋友式的共学关系。另外,通过在线讨论方便了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学效果,实时反馈教学情况并监管整个教学进度。③为教师提供了更大的教学设计空间。通过网络教师可以把相应的教学资源整合加工后,根据学情特点实时上传到网络互动平台,方便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同时,也方便了教师课后在线更新教学资源和进行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创造过程。

网络教学的形成性评价与传统教学的形成性评价一样,也需要首先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比如上网点击率、网上作业完成情况、网上测验情况、参与讨论发言情况、教学信息反馈发帖情况、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情况等。但其特点在于整个评价活动都是按照任课教师的预先设计,通过建立的“在线实时评价系统”自动记录、分析和统计完成的。当然,网络教学还应结合常规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另外,网络互动教学关系应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方式应以“问题”为中心,以“任务和兴趣”来驱动;教学过程始终围绕“师生互动、实时反馈”展开。网络教学的过程评价具有简便、高效等诸多优点,因此,随着网络教学及评价平台的不断完善,必将为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和药学人才培养作出更大的贡献。教育评价研究对于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管理和决策,具有重大意义。目前人们对教育评价的认识还不到位,而且我国教育评价研究存在着行政化、统一化、行为化、指令化等问题,由此产生了窄化功能、缺乏个性、注重外表、被动应付等负面效应,影响了教育评价在教育改革中的应有地位与促进改革功能的正常发挥。

教学评价作为教育评价的主体,是高等药学教育质量评价的核心内容,对于提高药学人才培养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从重结果转向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统一,从重鉴定功能转到重改进功能的发挥,这是教育评价发展的必然趋势。形成性评价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的动态评价和及时反馈,能引导学生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帮助学生成为自主高效的学习者。笔者分析了我国药学高等教育评价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全国药学本科专业认证方案的要求和本校药学专业的实际情况,初步建立了药学专业的形成性教学评价体系,旨在为建立一套科学的和可操作的药学专业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提供有益的探索。

本文作者:伍义行、胡华军、张永勇、孟庆莉、俞晓平 单位:中国计量学院生命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