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专业“岗课证”融合教学模式探索

药学专业“岗课证”融合教学模式探索

摘要:以药品储运员综合能力提升训练课程为例,应用“岗课证”融合教学模式对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课程教学设计进行初步探索,优化药学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通过实践让学生有目的地去体验不同岗位工作,并进行深入思考和总结,增加学生对未来工作岗位的认识与热爱。

关键词:药学专业;“岗课证”融合;“1+X”证书制度;药品储运员

国家推行的“1+X”证书制度[1-2],是一种帮助职业院校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重大举措。实施“1+X”证书制度可将岗位工作标准与日常教学更好地融合,高职院校将企业岗位工作的最新标准、技能要求融入日常教学,学生在校期间就有机会研习任务体系内的多项技能,并结合自身实际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从而更好地满足企业岗位需求,因此,“1+X”证书制度的实施推动了高职院校“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结合“1+X”证书制度要求,高职院校就课程改革建设方面而言,更应该在学、证贯通主线的基础上,重新建构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课程内容框架体系,融入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实施“岗课证”融合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潜力,使学生适应岗位要求,不断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不仅为学生走向岗位夯实基础,也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未来工作岗位的认识。

1药品购销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分类

药品购销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属于国内药品类“1+X”证书范围,其标准是由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于2021年4月起草制定,标准内容涉及医药行业药品流通服务领域的药品采购、药品销售、药品营销、药品仓储、药品质量管理等岗位,主要完成医药商品购进、销售与策划、药品服务、用药指导、储运与养护、质量管理、营运管理、信息管理、经济核算等工作。其中储运与养护、质量管理等是医药储运员的工作范畴,也是药品购销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内容之一,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3-4]。因此,本文围绕医药储运员工作内容(收货入库、储存养护、复核出库、运输配送等核心活动流程)结合“1+X”证书制度采用“岗课证”融合教学模式并进行课程教学设计,以提升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及实际操作能力。

2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实训环节较为薄弱

与普通全日制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侧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这也是高职院校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高职院校教学资源不完善,且缺乏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实训设施,这导致部分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只能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缺乏实质性实践模拟演练,学生难以切身体验工作岗位的技能需求,不能很好地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使理实一体化教学成为“一纸空文”[5-6]。

2.2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教学场地限制,理论课和实践课不能同时进行,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只能在理论层面上进行想象操作,学生对实践操作理解不深入,在真正实际操作时手忙脚乱,易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并且在实际操作时,由于对理论知识理解不深入,再加上部分知识遗忘,不能很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使实践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长此以往便形成恶性循环,这种教学模式在新时代企业发展要求的大背景下急需改变。

2.3教学评价标准相对单一

一直以来,教学评价体系以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为主,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是教师单方面认定的结果,考核也局限于学生期末笔试成绩,辅以实践操作成绩,但更看重笔试成绩,往往忽略实践操作能力,而实践操作能力才是企业岗位工作的核心需求。因此,这种传统以课程目标为主的考核方式有很多弊端,无法避免考试中出现抄袭及临阵磨枪考前突击学习的现象,会造成评价指标失衡问题,最终导致学生理论成绩突出而实践操作成绩不理想的严重后果[7],影响了学生求职就业。

3“1+X”证书制度背景下“岗课证”融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3.1“岗课”融合,反映企业岗位需求

以就业为导向,适应企业要求,落实“1+X”证书制度,以此培养符合职业岗位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是职业院校办学的宗旨[8]。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医药行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对相关工作岗位的要求也更加严格,为培养复合技能型医药人才,通过对相关岗位工作内容的剖析,确定符合岗位需求的职业技能,对医药储运员综合能力提升训练课程进行教学模式改革,以增加学生对岗位工作的认知。该课程内容对应的工作岗位见表1。

3.2“课证”融合,提高教学质量

“课证”融合将职业资格考试要求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与国家实施的“1+X”证书制度相一致。为此,结合药学专业课程、教学标准及“1+X”药品购销职业技能等级(中级)证书考核要求,对医药储运员综合能力提升训练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探索,目的在于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及就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加学生对岗位工作的认知。因此要调查教学内容,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并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在理论教学中重点突出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并通过课堂测试题、课后作业题、小组互动、班级比赛等方式巩固理论知识,以此缩小专业课程和职业资格考试内容间的距离,帮助学生更好、更快、更加顺利地考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3.3“岗课证”融合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开展

通过“岗课”融合、“课证”融合,实现“岗课证”三者融通,建立起动态、开放的课程体系,并形成新型教学模式。因此,在实际教学中,突破传统以理论教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以证书为引领,岗位工作为主线,紧紧把握企业岗位要求,围绕“岗课证”开展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的改革。

(1)多媒体教学———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及实训准备。由于学生首次接触相关专业课程,还不具备医药储运员等的职业能力。因此,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时,往往缺乏一些感性、实体的认知,单纯只靠教师讲解,照本宣科,一味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即使花更多时间学习,学生也收获甚微,甚至还会发厌学情绪。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做出了积极的改变,首先,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设备及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采用视频、动画及图片等形象生动地展示书本内容,此过程中,运用影视教学向学生展示医药储运员工作内容和要求,让学生初步认识专业特点和就业形势,同时学生也对相应岗位工作流程有了更全面、清晰的认识。其次,利用网络教学资源,邀请企业医药储运员进行直播讲解,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形象,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后,利用相应课程习题让学生对重点知识加以巩固。

(2)小组合作学习———完成理论学习与实践演练。为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职业体验感,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从实践中学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授课前,让学生自由组合,4~6人为一组,扮演医药储运员等角色,参与课堂测试抢答、问题讨论及案例分析。根据实践操作任务要求、内容设计,多渠道(图书馆、互联网等)查找医药储运员相关资料。此外,每一次实践操作演练都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流程操作报告及拍摄操作视频。演练结束后,首先,各小组成员进行总结,并进行自我评价。其次,各小组间相互总结和点评。最后,教师对各小组成员进行考核,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各小组演练结束后,对考核合格的小组给予鼓励;考核不合格小组再训练、再考核,直到合格为止。以实操促学、以实操促教,通过这种交互式教学模式,使学生体验医药储运员的工作流程,综合考查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度及实际操作能力、面对突发情况随机应变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3)积极开展考核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考核评价方式分为两种:过程评价和最终评价[5]。医药储运员综合能力提升训练课程将采取这两种方式。依据医药储运员综合能力提升训练课程标准,按照预期学习成果,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考核和评价,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定学生课程成绩的依据,过程评价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50%,包括出勤、课堂表现及目标考核达成情况。最终评价就是期末考试,包含理论和实训两部分。理论部分主要覆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内容及课程重点内容;实训则是现场随机抽题,根据准备的器材设备,各小组分工合作在规定时间内现场完成医药储运员的工作内容。运用此考核评价方式可使教师全面了解学生专业知识掌握度和实践操作水平,同时,也能反馈“岗课证”融合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以便探索出适应企业需求的教学模式,提高高职院校教学水平。

4结语

根据企业需求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标准、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资源,将专业知识教育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标准有机融合,挖掘潜在的校外教育资源,将“教”“学”“做”三者合一,进行“岗课证”融合教学模式的有效探索,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不足,如实践过程中课堂纪律把控、教学项目设计、教学评价实施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改善。为此,需要进一步探究“1”与“X”证书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明确医药储运员岗位工作核心技能和专业知识要点,优化课程教学设计,提高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药学专业人才市场匹配度。

作者:张树琳 张颖梅 欧丽红 单位: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