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高等教育现状及教育生态学分析

药学高等教育现状及教育生态学分析

【摘要】:医学院校药学教育在我国药学高等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教育生态学的视角下,医学院校的药学教育生态主体、生态客体和生态环境各要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文章在分析目前药学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应协调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医学院校药学教育特色以及培养适应时展要求的药学类人才,才能推进药学教育向纵深方向发展.

【关键词】:医学院校;药学教育;现状;教育生态学

药学产业与人类的生命、健康、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自1906年创办至今,我国的药学高等教育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大学设置了药学专业,设置药学专业的院校类型囊括了药科大学、医科大学、中医药大学、农业大学、林业大学、海洋大学、理工大学、化工大学、科技大学以及综合性大学等.每年所培养的高级药学人才数以万计.药学相关活动是为医学服务的,其最终目的在获取应用于临床的合格药品.因此,我国医学院校(医科大学、医学院)一直是发展药学高等教育的主力.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形成以“两院三系”为格局的药学教育体系[1].其中,“三系”分别为北京医学院药学系(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院)、上海医学院药学系(现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药学院)和四川医学院药学系(现为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进入21世纪,我国药学高等教育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设有药学专业的医学院校激增[2].教育生态学(ecologyofeducation)这一术语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克雷明(GreminLA)于1976年首先提出的[3],是依据生态系统、自然平衡、协调进化等原理,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科学.它是生态学和教育学相互渗透的结果,其主要特点是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教育现象和问题、探究教育规律[4].大学是一个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生态主体、生态客体和生态环境.大学生态系统各要素有机联系、相互作用,各自在维护大学生态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通过彼此物质、能量与信息交换,共同使大学成为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5].在教育生态学视角下,药学高等教育是大学系统的子系统,由多个不同办学主体的教育种群组成.知识作为客体在不同种群中相互联系.不同办学主体所处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不同,拥有的教育资源、信息资源也各不相同[6].医学院校药学教育是药学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系统,其生态主体、生态客体和生态环境都有着自身的特点.

1医学院校药学教育现状

近20年来,我国药学高等教育招生人数逐年提高并趋于稳定、专业组成纷繁丛杂、各类型院校风起云涌.医学院校药学教育在药学教育系统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统计,2017年我国独立建制的地方医科大学(医学院),除北京协和医学院外,其余47所,全部招收药学及相关专业本科生,共涉及12个专业,共招收11430人.

1.1专业结构分析

2017年,在全国范围内,医学院校药学相关专业招生人数和学校数量如图1所示.在47所学校中,除中国医科大学和承德医学院外全部开设药学专业,招生人数几乎占招生总人数的一半(49.1%).药学专业由于培养方式灵活、知识面宽泛、就业面广泛,受到众多学校青睐.临床药学和中药学招生人数超过1000人,分别占招生总人数的15.4%和11.8%.临床药学专业与医学关系密切,在医学院校中开设具有其独到的优势,因此被众多医学院校所热衷.中药学专业在于发扬我国传统的中医药学,除了在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中开设外,医学院校也是中药学学习的主要阵地.蒙医学、药物化学和海洋药学这三个专业各有一所医学院校开设,分别是内蒙古医科大学、河北医科大学和海南医学院,它们是利用民族优势、学科优势和地域优势开设相应专业.在所有学校中,招收学生人数最多的是广东医科大学(688人),人数最少的是承德医学院(40人).

1.2生态区域分布

生态区域是指一个地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人文生态和生活方式的综合,在教育学中,也指教育主体所处的地域空间与环境[7].2017年,我国开设药学相关专业的47所医学院校七大区域(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华东地区、华中地区、华南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的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其中,华东地区学校数量明显高于其他六个区域,华北、东北和西南地区的学校数量属于第二阶梯,华中、华南和西北地区学校数量相对较少.从省份来看,辽宁省、山东省、安徽省和四川省各为4所,黑龙江、广东省各为3所,这与各省的经济发展情况、教育资源情况以及院校合并情况等诸多因素有关.

2基于教育生态学视角的医学院校药学教育分析

教育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教育生态主体、教育生态客体与教育生态环境三大要素[8].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子系统:药学高等教育的生态主体为承担药学教育的学校管理者、药学教师和药学学生;生态客体为药学教育的相关学科、相关课程、相关资料承载的药学知识;生态环境是以药学教育质量为中心的,对其产生制约和调控作用的多元环境的集合.医学院校药学教育生态系统包含于我国的药学高等教育体系中,各生态要素有着显著的特性.

2.1生态主体

教育生态系统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包括各级各类的教育.其中,各级各类学校是教育生态系统的主体,行政管理人员、教师、学生是学校这个教育生态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管理人员的生态主体性体现在宏观层面的教育质量生态管理.医学院校是以医学教育为主的教育机构,大多数学校的药学教育起步相对较晚、规模较小,因此学校的管理人员往往存在重医轻药的思想.因此,需要理顺医学学科与药学学科之间的关系,明确医学院校药学教育的本质是为医学服务的.要保障药学教育资源投入,处理好医学专业、药学专业和其他专业之间的关系,实现药学教育在医学院校中的持续、健康发展.高校教师是高等教育的学术性生态主体[9].医学院校的药学教师大多具有医学教育背景,其知识结构有异于药科大学和其他类型大学的药学教师.医科大学的药学教师知识结构应该同时具有一定的医学与药学知识,在授课过程中能将药学知识与医学知识有机地结合.在科研过程中,能发挥医药院校医疗优势,更多着眼于与疾病特征、临床应用、作用机制等医药学科联系紧密的研究方向.在学生管理方面,既要使学生融入医学为主的学生活动当中,又要在日常生活中突出药学的学科特点.高校学生是高等教育质量的学习性生态主体[9],医学院校的药学学生长于对医学基本知识的理解,方便于利用医学相关实验条件.医学院校的药学学生与医学学生具有较多交集,在医学生刻苦学习的大环境下,药学学生会更有学习的动力.还可以与医学生探讨学习心得与体会,互相交流学习方法,在某些专业问题上,医学生和药学生更可以知识互补[10].

2.2生态客体

高等教育的学术属性决定了知识作为高等教育生态客体的地位,知识是以学科专业为存在载体,并以课程为传承媒介.医学院校药学知识传承是在医学教育的氛围下进行的.药学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与生命科学、生物学、医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医药院校中以生物学和医学为中心的药学教育,利于学生对药物体内过程的熟悉、对药物临床疗效的把握、对药物作用机理的理解、对药物毒副作用的认识.在学习手段方面,药学专业学习非常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实验课占据了药学课程总课时非常大的比例.医学院校在人体解剖生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基础、生物化学等课程以及医学类课程上有比其他院校更雄厚的实验条件[10].药学学生可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在加深对医学类课程理解的同时开展与药学相关的体内体外实验,使所学知识接近于临床应用,更好地为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服务,提高患者的生活、生存能力.

2.3生态环境

教育生态环境是对教育的产生、存在和发展整个过程起影响作用的多元复合型环境系统[11].在教育系统中,通过物质、能量、信息的转化,促进教育层次由低向高逐级发展.高等教育生态环境是相对于高等教育生态系统而言的内外部世界,由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组成.医学院校药学教育的外部环境为国内高等教育环境,这与其他类型大学的药学教育环境无实质性的差异,在于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药卫生事业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良好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能从事临床医疗、科研、生产等工作的应用型药学专门人才.其内部环境则与其它类型大学的药学教育相区别,医学院校的药学教育处于以医学教育为主的大环境下.药学课程设置以生物学、医学为中心进行、教学环节参照医学生的培养模式进行、科研活动以药物作用效果与机制为主要方向进行、学生日常活动也是按照医学生的活动轨迹进行.实际上,医学院校药学教育更加强调教育的完整性[12]和实用性,有着其独有的优势.应该充分发挥医学院校的医学优势,使药学教育的培养方向与生命科学的发展相契合、与医药产业的发展相符合、与现代生物学与医学的发展潮流相顺应,并与日益增长的临床用药发展方向相适应.医科大学的药学教育从院校数量、招生规模、专业设置、学生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医学院校的药学教育既要融入当今药学人才培养的大环境中,又要保持其与医学教育相关的风格和特性,以区别其他同类高校,更要不断推陈出新,寻求新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在教育生态学的视角下,医学院校的药学教育生态主体、生态客体和生态环境各要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协调好三者之间的关系,能够充分发挥医学院校药学教育特色,培养适应时展要求的药学类人才,不断推进着药学教育向纵深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玉成.药学高等教育与医药产业的协同发展研究[D].沈阳:沈阳药科大学,2013:66

[2]王铁军,张彪,王波,等.我国高等药学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药业,2017,26(3):93G96

[3]范国睿.美英教育生态学研究述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5(2):12

[4]吴存兵,王彬,吴君艳.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食品类专业特色竞争力构建路径[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6(9):87G90

[5]刘国瑜.生态视野下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6):53G56

作者:孙玉琦 代春美 卢静华 单位:锦州医科大学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