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带教问题探讨(4篇)

儿科护理带教问题探讨(4篇)

第一篇:儿科临床护理带教问题分析

临床护理实习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延伸,是理论知识与临床护理实践相结合的必要环节。儿科护理具有患儿年龄小、认知能力差、陪护家属多、工作繁重、护理操作琐碎等特点[1],对儿科护理学生带教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提高儿科临床护理带教质量,笔者对儿科临床护理实习带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应对策,现报告如下。

1儿科护理临床带教存在的问题

1.1带教老师方面

1.1.1带教老师素质参差不齐,带教能力有待提高。一般医院会选择临床经验丰富、有一定带教能力的老师带教,但医学知识日新月异,如老师不能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必然影响教学效果。再加上带教老师多未接受过教学理论培训,教学方式传统、单一,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能灵活多样、因人施教开展启发式教学和鼓励护生参与[2],使护生被动接受知识,其创造能力和个性很难得到发展。

1.1.2教学时间与精力不足影响教学质量,同时也影响护生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儿科护理人员配备不足,同时由于儿科自身特点,如护理工作繁琐,护理工作随机性较高,较难掌握与患儿沟通技巧,且儿科患者住院天数相对较短,床位使用率、周转率快,工作量相对较大,护士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加班加点是常事,有时上完夜班碰到紧急情况也要继续工作。而带教老师很难抽出时间耐心讲解护理操作方法等知识,致使护生无法很快进入临床角色。

1.2护生方面

1.2.1主观能动性差,缺乏工作热情。现在很多护生都是独生子女,缺乏吃苦耐劳及奉献精神,实习时积极性不高,有的还抱着“毕业后我不会去儿科”的心态。另外中专护生年龄小,没有意识到工作压力,更有受当前医患矛盾影响,思想压力大,准备放弃护理专业,工作时往往比较懈怠。

1.2.2专科理论知识缺乏,进入临床角色慢。护生在学校理论学习时不重视儿科理论学习,而入科实习前又没有系统复习儿科理论知识,对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缺乏认识;真正接触患者后往往不知所措,不能及时进入角色,或刚进入角色后又要到其他科室实习。

1.2.3临床操作不熟练。由于儿科护理对象的特殊性,操作时往往有家长在旁边,护生在操作时往往有很大心理压力,显得紧张、胆怯,很多家长怕操作失误拒绝护生操作,从而使护生失去很多锻炼机会。同时,新仪器、新方法、新技术不断更新,护生学习这些新的操作理论知识又要有个过程,更不要说去具体操作了。

1.3社会因素方面

现在的患儿都是独生子女,往往是一个患儿几个家属,对护理的要求很高,对护生缺乏信任感,有的甚至会主动选择服务对象。而现在医疗纠纷很多,医患矛盾很突出,医院放手的积极性也不高,使实得护生在学习期间动手操作的机会更少。

2对策

2.1加强带教老师选拔、考核工作,强化其表率作用。优化带教老师的选拔程序、选拔标准,选择学历高、理论知识扎实、临床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强、护师以上职称人员担任带教老师。对选拔的老师医院内进行定期培训,除了教学目的、内容、讲课方法技巧等的培训外,还要注重心理学知识培训;同时,鼓励其外出参加各种护理培训班,及时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全面提高带教水平。要加强对作者简介:何梅,女,本科,护师。其的考核力度,新业务、新知识更新情况,教案质量情况,对考核优秀者优先评优评先等。

2.2加强对护生岗前培训,增强其责任心、使命感。对刚入科的护生,前几天重点让其了解儿科环境,熟悉病房护理工作流程、责任划分,熟悉儿科规章制度、工作纪律,强调爱岗敬业精神等。结合儿科情况让其先系统复习儿科护理学理论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服务意识的增强,患者和家属对医院的服务要求提高了,医患间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

2.3以护生为本,提倡更加人性化的带教模式。老师在带教过程中要改变为教而教的旧模式,而要多与护生沟通交流,了解其思想动态,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关心和爱护护生,对护生从业态度有正确引导[3]。在带教过程中,始终带着问题,启发护生去学习,查房时,结合具体病例,有针对性地讲解。尽可能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先让其把操作过程说一遍,不对的地方及时更正,充分理解操作要领和操作细节,操作时做到放手不放眼,必要时在旁进行协助,及时指出问题所在,及时改正,而不是把护生当作工具使唤。为解决其理论知识不足的缺陷,每周定期开办知识讲座,同时讲座要有情景性,设置各种护理工作中情景,如何处理,如何应对,提高应变能力,学会与患者及其家长沟通的技巧,提高沟通能力。总之,护理临床带教是将理论知识向临床实践转化的重要过程,带教老师要不断改进带教方法,创新带教模式,从心理上多与护生沟通,提高其职业光荣感、使命感,提高其学习和理论操作的主动性,进而提高护生专业水平,培养出适合新时代要求的新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伍小庆,吴利平.儿科护理的风险要素分析与应对策略[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8):155.

[2]陈利涛,蒲小红,甘秀妮,等.影响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带教因素分析及改革效果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4):324-326.

[3]罗泽玲,杜春萍,周钰.护理临床教学中教师角色模式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1):40-41.

作者:何梅 单位:潜江市中心医院

第二篇:儿科护理带教问题与对策

临床实习作为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帮助护生完成理论到实践的过渡,显著提升护生的专业水平以及实际操作能力。为了进一步对儿科带教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以及解决对策进行探讨,我院进行了以下探究,结果报道以下。

1儿科护理临床带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护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1.1.1由于护生在校时对儿科理论学习不重视或者在教学上只能选择性学习,导致护生专科理论知识缺乏,对于一些儿科临床常见的疾病并不充分了解,常常出现掌握不牢或是空白的情况。再加上临床实习时间安排相对于其他必修课来说较为短暂,而院方要求护生在较短的实习期间内熟悉掌握的内容相对也较多,致使护生出现时间短、任务重的现象,进而增加了护生的学习难度[1]。

1.1.2现今来我院进行临床实习的护理队伍中多见“90后”,且大多数均为独生子女,从而导致参与临床实习的护生学习主动性差,动手能力、协作精神以及主动性等均存在较大程度的不足,沟通技巧较少或者几乎没有,工作适应能力较差,甚至部分护生会表现出不服从管理以及不愿意从事基础护理工作的现象[2]。

1.1.3实习护生可能在实习带教过程中因看到儿科护士的工作强度较大、技术操作难度较大以及患儿家属对护士工作不理解、发生暴力事件等,从而出现紧张、胆怯、抵触、恐惧等负面情绪,导致心情不稳定、手足无措进而影响正常护理操作。另外实习护生也可能因自身素质原因,缺乏自信心以及与家长有效的沟通能力而在心理上承受较大的压力和负担。

1.1.4儿科患者都是家属的心肝宝贝与希望,当儿童生病之后,家属经常出现焦虑、抑郁、烦躁等情绪,严重甚至激怒性高、心态偏激等,如果护生不能顺利操作,家属可能会大发脾气,破口大骂,护生此时会感受到极大的自尊心受伤以及委屈,部分护生甚至并不能接受家长的辱骂以及责备等行为导致争执发生,情况严重时会引发医疗纠纷事件。

1.2带教老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1.2.1由于当前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致使在编护理人员的编制紧缩,以至于高学历、高职称、高年资的护理人员发生严重缺编的现象,再加上院内从事临床带教任务的护士以中专学历或在职大专、本科的年轻招聘护士居多,理论知识以及实践能力较为薄弱,对带教任务的认识和了解均比较欠缺,导致带教老师教学能力相对不足的情况出现,严重影响临床教学质量[3]。

1.2.2一方面由于儿科护理流程操作难度较大,护生技术熟练度不高再加上未接触过较高难度的儿科操作导致护理带教质量不高。另一方面由于儿科工作具有复杂繁多、锁碎细致,劳动强度大、专业性要求高等临床特点,带教老师会因为担心护生不能顺利完成某项操作而耽误工作任务的按时完成,从而对患儿的治疗和护理产生影响,均会选择自己动手操作示范,这一现象显著减少了护生的实践机会。

1.3患儿自身问题

患儿在接受治疗和护理操作中因疾病原因和护理操作会出现叫喊、哭闹现象,再加上家长安慰孩子的声音、监护人的吵闹声、责备声以及医疗仪器发出的报警声、病房呼叫系统的声音,会导致声音混杂,护理带教质量明显下降[4]。

2解决对策

2.1依据护理大纲拟定教学计划

在一般情况下,带教老师可按照各大院校的实纲要求进行安排和制定儿科护理教学计划。

2.2教师整体素质需提升

在儿科护理实习带教中,选好带教老师可以显著提升临床教学质量,因为老师的一言一行会直接影响到护生的心理以及行为,并对护生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院方为了确保护生可以顺利完成实习目标需在科室内选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且工作责任心强、操作娴熟、规范、职业道德高尚、具有5年以上带教经验的高年资护师担任总带教老师,带教老师需要具有与儿童及家长良好沟通的能力,同时愿意参与带教工作[5]。

2.3入科宣教

临床带教护士长或总带教老师在护生入科前需要给予护生入科教育,为护生介绍医院内的礼仪标准以及微笑服务的理念,遵循以下原则:在护理操作前需要向患儿以及家长先解释,在操作中需要边操作边讲解,在操作后有道谢,操作失误要道歉。对护生进行安全教育需要针对儿科患者特点以及常见安全隐患并着重强调科内“四查十对”等护理核心制度[6]。

2.4一对一带教模式

按照院内临床带教计划采取“一对一”与“分散集中”式相结合的带教方法给予护生护理带教,即入科后每名护生需要固定1名带教老师而带教老师则必须将教学计划内容分别传授给每一名护生,护生在自学后向老师提问,由老师解答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惑[7-8]。

2.5心理疏通

在儿科护理带教中,带教老师需要充分体谅护生的心理感受以及有效疏导护生不良情绪以提高其承受挫折能力。护生在面对患儿及家长时应内心沉着、表情镇定并保持微笑服务,采取积极向上的心态给予患儿护理。实习护生作为护理人员,应该以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来获得家属的信赖,护生需要学会换位思考,对患儿家属的焦躁情绪进行充分理解并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学会如何处理突发事件,带教老师通过给予护生有针对性的交流指导以及有意识安排护生与家长、患儿进行沟通交流来确保护生可以在临床实践中学会处理问题的技巧、手段以及步骤[9]。

2.6成绩考核

每轮实习结束后,带教护士长需要对护生进行专科理论知识及专科操作的考核,然后由护士长或总带教老师分别与护生进行专业性谈话并指出每位护生在科室实习期间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利用问卷调查统计护生对带教老师的评价,评出优秀带教老师以增强其责任感和积极性;同时利用调查问卷对科室带教工作提出意见、建议和要求,以期更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儿科带教工作并提高护理带教质量。

作者:李罗碧 龚福进 单位: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江南分院

参考文献:

[1]赵琴.护生临床实习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3,18(11):854-855.

[2]王冬梅.影响护生临床沟通能力的因素及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8):877-878.

[3]张惠蓉,史丽荣.提高儿科护生临床带教质量的对策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2):207-208.

[4]李敏,冯启红.临床护理带教存在问题的探讨[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12(2):297.

[5]唐云飞.新护士随身笔记在新生儿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3):112-113.

[6]崔敏,赵巧弋.影响儿科护理带教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1(12):64-65.

[7]王亚莉,张世梅.影响儿科护理带教的因素及对策[J].甘肃科技纵横,2015,44(7):119-120,113.

[8]郑连央,郑祝弟.“六顶思考帽”思维模式在儿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3):86,88.

[9]宋丽.儿科教学中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临床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3):24-25.

第三篇:新形势下儿科临床护理带教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新形势下,对儿科临床护理带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显得尤为必要。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护生、带教老师,以及带教与护生实际操作的矛盾上。应该加强护生的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带教老师的专业素质,化解带教与护生实际操作之间的矛盾,着力提高儿科临床护理的带教质量。

关键词:儿科临床护理;带教;问题与对策

1儿科临床护理带教中存在的问题

1.1护生存在的问题

在儿科临床护理带教中,护生是重要的参与者,是临床实践的主体。作为刚走出学校的护生,一旦面临儿科临床护理的实际操作环境,他们自身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专业理想不坚定,缺乏必要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对该专业没有透彻的认识,而且又受到社会上医患关系负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对待自己的专业没有坚定的理想与信念,缺乏积极上进的工作态度与动力。

另一方面,专业知识不扎实,实际操作能力不强。护生对儿科临床护理理论的学习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或者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在面临实际儿科临床护理操作时,不能很好的进入角色。护生刚走出学校,面对家长在场往往比较紧张,思想压力大,实际操作不熟练。

1.2带教老师存在的问题

带教老师是护生的引导者,是带教的重要角色,对护生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带教老师入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对提升护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其存在的问题主要为:带教老师素质参差不齐,个别教师自身理论与能力掌握不到位;带教方法传统单一,缺乏带教经验,在语言表达、演示交流上缺乏必要的技能技巧;理论知识没有及时更新。

1.3带教与护生实际操作的矛盾

一方面,在患儿临床处理过程中,患儿年纪小,很难主动配合医生的治疗,这需要带教老师不但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还要分散儿童的注意力,操作要选准时机,果断而麻利地执行。所以,带教老师没有条件对护生进行细讲与示范,造成护生不能熟练掌握实际操作。

另一方面,因为儿科临床护理工作繁重,专业要求要求既高且细,护生在实际操作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带教老师在带教的过程中,往往担心护生操作质量而减少护生实际锻炼的机会,这与护生提升实践操作能力的初衷相左。

2儿科临床护理带教对策分析

2.1护生方面

针对护生的认知水平与心理特征,对于其上述存在的问题,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来解决:

(1)加强专业理想教育,培养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带教管理人员与带教老师应发挥其思想教育的作用,在日常工作中,引导护生看到该专业领域极具发展潜力的一面,尽量做好正面示范教育,坚定护生的专业理想。带教老师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对护生有着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其自身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以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感染护生,以对其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注重护生儿科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提高专业素养。在护生正式入科前,应该加强其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安排在儿科临床护理上具有丰富经验的医生,通过讲座的形式,系统地授予专业技能与知识。结合临床实践的案例,直观而多角度地启发学生。以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加深对知识技能的理解。进行必要的心理行为训练,培养护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面对家长,沉着冷静应对。

2.2带教老师方面

带教老师是护生临床实践的启蒙者,对护生有多方面而深刻的影响。严格把握好带教老师这个关口,是培养优秀儿科临床护理人才的保证。面临上述带教老师存在的问题:

(1)注重带教老师的选择。应在带教老师的入口上把好关,不仅要求带教老师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与素养,还要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这是取得良好带教效果的前提条件。带教老师要在实际工作中为护生做好榜样,以其高度的工作责任心、细心、爱心影响护生,凭借扎实的专业理论素养与高超儿科临床操作技能感染护生。

(2)探索多元化的带教方法,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反思总结带教经验。随着时代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单一的带教方法与陈旧的知识结构是带教老师提升带教能力的两大阻碍。带教老师应该与时俱进,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不断吸收最新理论成果,并结合信息技术的催生的教学媒介(如微信带教等),改进带教方式。另外,带教老师应注重带教经验的反思和总结,积累经验,提升带教能力。

2.3带教与护生实际操作的矛盾方面

儿科临床护理面临患儿年龄小且多为独生子女的特点,给带教老师和护生带来的极大的压力。化解带教与护生实际操作的矛盾,是提升护生临床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针对该问题,带教老师应该做好可行有效的实习计划,分层次、分阶段引导护生。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护生入科前期应注重理论知识的的掌握与临床实践的演示讲解,根据护生掌握情况适时安排亲身体验,让护生在实际体验中真正掌握技能。此外,阶段性的护生临床护理能力考核也十分必要。制定一定的考核目标,而且是护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让护生通过达到目标来获取成功的体验,激发其学习实践的积极主动性。

3结语

综上所述,要培养合格的儿科临床护理人才,需要多方面的相互配合。不仅需要护生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勇于实践的决心,带教老师以身作则楷模精神,还需要医院管理者积极配合,在共同努力中,不断反思存在的问题,探索改进带教的方式方法,从而培养优秀的儿科护理人才,为患儿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蒋新苗,杨松萍,余宜兰.注重专业能力培养教学法在儿科护理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0):135.

第四篇:儿科护理带教实习护士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目的:评价分析循证带教模式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应用的效果。方法:使用类研究的方法将循证护理应用在儿科护生带教与传统护生带教进行比较。将今年参加儿科临床护理培训的70名护士实习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名,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法进行带教,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然后对两组分别进行考核评估,比较两组的成绩,主要从学习成绩(理论考核、实践技术操作等)和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进行考核。结果:实验组护理实习生考核优秀率为95.4%,明显高于对照组67%;同时实验组护理实习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为97.14%,也明显高于对照组80.0%,两组比较P

关键词:儿科护理;循证带教;应用;分析

循证护理(Evigenc-basedNursing,EBN)是20世纪90年代受循证医学影响而产生的护理学科新领域。它又称实证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审慎、准确和明智的以现有科研结论为基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需求和愿望,结合自身临床经验综合考虑,选用最好的护理措施,为患者实施最佳的护理.它包括四个过程:循证问题、循证支持、循证观察、循证应用。循证护理目前正在成为现代护理学科发展的方向,被逐步应用于护理实践中。本研究为了进一步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在儿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特选取今年来儿科实习的70名护理学生为研究对象。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今年来儿科实习的70名护理学生(以下简称“护生”),平均年龄为(20.12±2.35)岁。在征得护生同意的情况下,将70名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35人)。两组患者年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本研究对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即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其主要教学为:一对一的带教,老师在带教中只遵循指导护生完成常规护理工作,疏于检查学生的实际落实情况和效果;忽略理论讲解和操作示范,只注重传统操作技能,疏于强化理论知识。实验组采用循证带教方法,其过程为:(1)授课教师提前一周以多媒体的形式提前让学生认识、认知、认同循证医学教学法,更新学生受教育观念;(2)针对儿科护理过程的疑难病案提出有关该疾病病因、诊断、治疗、预后等需要解决的问题,将学生分为5组,将事先准备好的病案发给每个组的学生;(3)每个小组针对自己的病案,利用图书馆和网络信息等渠道收集相关证据资料,并根据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评价文献的标准评价收集的证据信息的真实性;小组内进行归纳总结,结合证据提出具体结论和解决临床问题的方案;(4)正式上课时,每个小组在课堂上针对自己的病例进行讲授,同时其他小组可以提出问题,并可以提出建议(5)最后教师加以总结,简短地从专业的角度对每个问题的知识点加以重点强化,扩展和补充,解决学生遗留的问题。

1.3评价指标

由护士长和两名主管护师组成考核小组,对各护生进行考核评分。考核护生的综合能力,包括理论基础知识、实际操作能力,然后比较两组成绩。同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护生对带教满意度的评价。其中满意度主要分为非常满意(90~100分)、基本满意(70~80分)、不满意(70分以下),满意度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数×100%[1]。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检验,采用百分数表示,以=0.05为检验标准,P

2结果

2.1两组护生考核成绩的对比分析

通过对两组护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后得知,实验组护生考核优秀率为95.4%,明显高于对照组67%,两组比较P

2.2两组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对比分析

通过对两组护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后得知,实验组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为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80.0%,两组比较P

3讨论

由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两种临床带教方法对护理实习学生的科室综合考核平均成绩和学生对老师的满意度的影响都有显著差异。传统方式带教的学生和老师双方存在重视打针、输液、发药等最基本操作技能训练,轻视了学生病情观察能力训练及综合素质培养。在带教中应用循证方法教育者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横向、纵向融会贯通,做到理论指导实际,再由实践回到理论中来循环反复不断提高,能够调动儿科护士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儿科护生的临床动手能力。因此,循证护理应用于带教中有显著效果,并能加强儿科护士实习生适应现代临床护理的能力,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韩凤玲.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效果评价[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4,(02):120-121.

[2]雍春花.临床路径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1):62-64.

[3]林建荣.儿科护理学教学中PBL模式的构建与应用效果评价[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2):497-498.

[4]黎娟,彭燕丽.循证护理在儿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3,(16):17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