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德医风小结范例

医德医风小结

医德医风小结范文1

 

作者:胡敏霞    单位:上海市宝山区大场镇祁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1认识误区   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定位是小病进社区、保健服务和慢性病管理在社区,但从一般百姓到医务人员都有不同程度的模糊认识。社区居民认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是开药、输液、打针,看病到医院特别是到大医院,不管是小病还是大病,凡是生病最好找专家,造成了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没有很好地实行能级原理。当然,目前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实施后,关于在实践中如何及时调整某些药品,使医院和社区医疗单位各自功能定位更明确也是影响原因。另外对社区医务人员来说认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简单,部分医务人员对工作的信心和兴趣降低,没有全心全意投入到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中去。   1.2功能不够完善   社区卫生服务中利用率较高的项目是看病、开药、慢性病的随访,而对于其他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利用能力不足,虽然已开展家庭病床服务但仍未能积极开展主动服务,同时也缺乏对服务对象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健康照护与管理服务模式。   2对策   2.1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树立正确的效益观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强调社会效益,在新医改的推进下,各级政府加强各方面的支持,这一点为基层医疗机构在如何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树立正确的效益观念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社会效益是医德医风建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作为一个单位的管理,抓好经济效益是社会效益的基础条件,良好的经济效益可促进中心全面建设和发展,而社会效益提高反过来也可促进经济效益的增长。医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正确的服务理念,在新经济环境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德医风建设要以患者为中心,切实有效地将医德医风建设作为基层医疗机构整体管理主要内容来抓,强化对医德医风考核管理力度。医药领域里某些不正之风是绕不过去的问题,必须在医药导购等大政策背景下加以解决,当然医德医风建设也是其中重要的工作。   2.2加快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才队伍中,全科医学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是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发展的必备条件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全科人才培养是当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重要工作。重点应多管齐下,首先使通过在职人员转型培训后的现有全科医生,在执行社区卫生技术人员资格准入制度,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后(二、三级医院切实有效提供好培训基地是关键,社区医疗机构合理安排好人员去学习是保证),有效地担负起全科服务能力;同时也要积极招聘在校大学毕业生充实全科医学人才队伍,总量上满足需求。随着医疗集团优化组合,上级医院专家到社区指导和培训,既能有效地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整体业务水平,也为全力打造一支与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相适应的全科医疗队伍创造了条件。上级部门应对社区卫生服务实行激励政策,包括实行绩效工资、优先晋升、培训等,鼓励人员积极性;对人才的继续培养及使用,使其充分体现自我价值也是留住人才的重要环节[3,4]。   2.3完善功能,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病、老年病、传染病的防治和如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已成为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由单纯的门诊医疗工作转变为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利用社区卫生资源和常用诊疗技术解决社区基本卫生问题,为群众提供就近、方便、低廉、快捷的社区式家庭式的健康服务,将预防、保健网络延伸到家庭和个人,推广“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手术在医院、术后护理在社区”的就医模式,改变群众就医习惯,节约医疗资源,提高健康水平。提供最靠前的预防服务,在疾病还未发生的时候对健康者或无症状的患者进行咨询、筛检、干预等。虽然群众的健康意识较之以前已有很大提高,但一些传统的观念仍占有非常牢固的地位。因此,必须加大宣传力度,使群众真正认识到临床预防服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为增强群众自我保健意识,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举措[5,6]。   2.4政策支持,多方协调社区卫生服务在我国已经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当前随着新医改的推进,国家对社区医疗高度重视,已将其作为保障民生、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目前关键是如何落实好具体的改革措施,细化工作任务,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政府重视、支持与主导是顺利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关键。要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需认真研究、部署或不定期检查督促,同时要具体指导、协调、帮助解决部分问题和困难(比如说不能把一切公共卫生问题都集中到社区医疗机构解决,医院、疾病防治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工和协调,需不断定位和明确;收支两条线不能等同于差额拨款等等)。唯有这样,才能使社区医疗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同时社区医院内部考核绩效机制,也要避免唯经济利益或大锅饭现象,有利于医务人员积极性的发挥,切实解决内部运行机制改革也是有利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重要环节。   3小结   目前,社区医疗存在服务意识淡薄,缺乏全科人才,服务功能不够完善,政策不够配套等问题。因此,必须在上级主管部门指导和配合下,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加快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完善社区医疗服务功能,使社区医疗卫生事业健康持续地发展。

医德医风小结范文2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临床实习;教学;人才培养

医学影像技术是一门交叉性强的新兴学科,涵盖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电子计算机、图像处理等多个学科的相关内容,是利用医学影像设备获取、处理及分析医学影像信息,从而为疾病的诊疗提供临床证据[1]。临床实习是医学专业学生适应医学模式转变及成长为高素质实用型人才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2],是实现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主要形式,在培养医学影像技术人才中具有重要作用,临床实习效果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开设的时间较短,临床实习教学模式不成熟,笔者就该专业的临床实习现状、临床实习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临床实习教学建设及策略展开阐述。

1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临床实习现状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根据亚专业分类,一般可分为放射科检查技术[普通放射检查技术、CT检查技术、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技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技术等]、核医学检查技术、放射治疗技术、超声检查技术、医学影像诊断学等多个方向,临床实习时间一般在35~48周[3],目前各医学院校临床实习安排略有差异(差异在于培养方向有无超声检查技术),以本校为例,由于培养方向不包括超声检查技术,具体的临床实习方向包括普通放射检查技术、CT检查技术、MRI检查技术、DSA检查技术、核医学检查技术、放射治疗技术、医学影像诊断学及图像后处理等8个方向[4],可以看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临床实习的特点是在医技科室多个方向轮转式学习,其专业应用性和实践性强,且与理论知识学习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2传统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临床实习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2.1临床实习医院中缺少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在影像科室技术岗位上为患者提供检查服务的影像技师,又在医学院校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传授医学影像技术理论知识的教师[5-6]。目前,大部分在医院带教的教师多是一线影像技师,没有承担过医学影像技术理论知识的教学工作。以本院为例,带教教师共84名,但承担理论教学任务的教师仅11名,86.9%(73名)的教师没有承担过理论知识教学工作。影像技师虽然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高水平的影像技能,但缺乏讲解系统的医学影像技术理论知识的能力。

2.2临床实习教学中缺乏医德医风教育

随着当今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还需要具有医德医风。2012年,教育部将加强医德医风培养纳入医学生教育规划纲要。医学生的医德医风教育是高等医学院校培养学生的重要任务之一,原卫生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医学院校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对医学生的卫生国情和职业道德教育,要从卫生行业的特点和医学生特点出发,重点进行医德医风教育。要让医学生时刻牢记救死扶伤的使命,培养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临床实习过程中,教师多以操作技能培养和理论知识讲解为主,在医德医风教育方面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对本校2017级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48名实习生进行电话或者微信访谈,其中58.3%(28名)的实习生称带教教师只教授操作技能,33.3%(16名)的实习生称带教教师教授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仅8.3%(4名)的实习生表示带教教师除了教授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外,还强调了医德医风方面的注意事项。尤其是目前大型医院就诊人数多,影像检查,尤其是MRI检查患者预约时间长,检查费用高,部分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容易因等待时间长产生不良情绪,发生医患矛盾。如果没有对实习生进行医德医风教育,容易加重医患矛盾,引发医患纠纷。

2.3无固定的临床实习指导教师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的临床实习以设备操作学习为主,在设备较多的教学医院,实习生很难有固定的临床实习指导教师,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实习生和临床实习指导教师都是轮转制,二是临床实习指导教师的上班时间不固定,但实习生临床实习时间是固定的,因此,不能保证同一设备由同一教师来指导。以本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本科生所在的7所实习医院为例,6所实习医院未指定指导教师,实行轮转制度,仅1所实习医院为实习生指定了指导教师,定期要求实习生向指定教师汇报实习情况。无固定的临床实习指导教师,实习生需接受不同指导教师所教授的知识,这导致其不能及时适应不同教师的教学习惯和节奏。

2.4实习生考研及找工作等影响临床实习计划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社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增加,考研成为众多医学生的选择之一,考研主要考核的是理论知识,且考研复习的时间与实习时间冲突,从而导致准备考研的学生参与临床实习的积极性下降。考研学生的重心都在复习考研相关理论知识上,甚至有部分学生几乎不参加临床实习[7]。此外,学生就业是各高校的重点工作之一,为促进学生就业,各高校也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但随着毕业生越来越多,部分医院对医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部分学生在实习期间反复多次的请假试岗、面试,严重影响了临床实习计划的执行。以在本院实习的2017级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本科生为例,40名实习生中,除给予考研同学1个月的考研假及年假2周外,请假时间<3d的实习生占5.0%(2名),请假时间为3~<8d的实习生占17.5%(7名),请假时间为8~<15d的实习生占45.0%(18名),请假时间≥15d的实习生占32.5%(13名)。

2.5缺乏临床实习生考核标准

目前管理临床实习生的一线教师还担任着繁重的临床及科研工作,加之临床实习生多分布在不同的岗位,没有固定的指导教师,管理难度大,管理教师多是侧重于日常的实习管理,而忽略了实习考核,即使有考核要求,但也缺乏考核标准。本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本科生所在的7所实习医院中,所有医院的实习生管理教师主要由初级或中级职称的技师担任,并采用轮流担任制度,平时与其他技师一样还要承担临床工作,管理教师并不负责实习考核工作,仅2所实习医院有相应的操作考核标准,但考核时,一半以上的考核教师并未严格按考核标准执行。临床实习考核是检验实习生实习效果的主要方法,缺乏考核标准,对实习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不了解,就无法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完善。

3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临床实习教学模式建设

3.1重视培养优秀的双师型教师

医院定期为双师型教师系统地培训理论知识和专业教学技能,培养思政教学能力,提高其综合素养,分配理论教学任务。医院或科室组织实习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等进行评价,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形成教、学互促的良好机制,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8],使其最终成长为优秀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

3.2重视培养实习生的医德医风

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在讲解专业知识的同时,穿插临床真实案例,积极融入思政元素,培养实习生的敬业奉献精神和职业情怀。给实习生指派专职导师,带领实习生参加临床实践活动,让实习生在实践中感受患者检查时的心理状态,培养实习生的同理心、责任心[9]。3.3实行双导师制度考虑到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习安排的特殊性,实习生在临床实习时就指定一个固定责任带教教师,在实习过程中教师对实习生的科研及综合能力进行培养。同时,实习生在轮转到相应的亚专业岗位时,再指定各亚专业的临床实习指导教师,在实习的相应阶段指导实习生的专业技能学习。这种灵活的双导师制度既保证了实习生知识学习的连贯性,又能对实习生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实现个性化指导。

3.4制订个性化的实习计划

实习开始前,收集不同实习生的实习需求,制订个性化的实习计划,尽量兼顾实习需求和其他需求。比如,考研的学生希望前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复习,前期就可进行核医学检查技术、放射治疗技术及MRI检查技术岗位的实习,这些岗位的实习时间较短,在实习岗位上也可以边实习边复习。而找工作的学生希望前期轮转实用性更强的岗位,就可将其安排到普通放射检查技术岗位和CT检查技术岗位实习。此外,应实施严格的请假制度,对因请假而缺席的实习时间应该在后期补上,以保证临床实习的完整性。

3.5强化实习教学管理

设立专职的教学管理岗和考核小组,加强对实习生临床实习活动的监督及管理,制订相应的临床实习教学管理制度,包括临床实习生请假制度、临床实习考核制度等,并严格执行。对考核结果进行记录,实施“宽进严出”的制度,从而保证实习生的实习效果。

4临床实习教学模式的建设效果

建设新的临床实习教学模式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本校2020、2021级88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习生的实习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94.32%(83/88)的实习生对临床实习教学非常满意;5.68%(5/88)的实习生对临床实习教学满意;95.45%(84/88)的实习生表示临床实习效果非常好;4.55%(4/88)的实习生表示临床实习效果较好;100.00%(88/88)的实习生表示指导教师责任心强,对自己的学习帮助较大。由此可见,新的临床实习教学模式深受实习生的欢迎。

5小结

医德医风小结范文3

1.建立严格明晰的医德档案考评标准。

(1)按照卫生部医德规范要求,结合医院工作实际,按照考核项目权重赋予不同的分值。医疗质量15分、廉洁行医15分、满意度15分、服务态度13分、团结协作10分、劳动纪律10分、职业道德学习考试8分、社会监督员评价7分、仪表着装7分。

(2)建立员工医德考核加分标准。获部级荣誉称号加16分/次,获省级荣誉称号加10分/次,市区级荣誉称号加8分/次,校院级荣誉称号加3分/次。

(3)建立员工医德考核扣分标准。医务人员着装不整或不佩戴胸卡上岗扣2分/次;被投诉服务态度差,有生、冷、硬、顶、推现象,性质恶劣、严重影响医院形象的扣30分;上班时擅自离岗、串岗每次扣5分;利用工作之便,向服务对象推销药品、保健品、器械等物品谋取私利的扣30分;违反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政策,多收、乱收或者私自收取费用,情节严重的,属科室的,科室主要负责人和当事人各扣10分。

(4)建立一票否决项目。收受患者“红包”、回扣,有较重大医疗差错,有被社会媒体曝光且情况实,职业道德考试不及格,医院将这样的员工直接降入“较差”等次中。

2.实行科学规范的医德档案考评体系。

(1)建立员工医德档案规范化数据库,及与之相对应的医德档案数据分析模型,对医德档案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整个测评系统建立在医院已有的OA办公网上,利用现有的网络及终端,为医德档案管理系统提供运行平台。

(2)系统用户分为员工用户、科室用户和管理用户3级。员工用户可浏览个人档案并进行个人测评录入,科室用户和管理用户主要指科室和医院管理部门。医院计算机中心完成对各医德档案数据库的程序管理、维护管理和权限设定。

(3)录入的员工、科室和管理部门要在规定的时间段内登录系统,完成相应的项目后保存退出。为确保利用数据的安全、准确,在规定的登陆时段结束后,服务器将自动关闭录入系统。院党委、纪检监察室进行监控,对于在时间段内没有及时上网登录的员工或科室以及管理部门进行倒计时督促。这样使得该院的医德档案管理成为集录入、统计、分析、评价为一体的管理体系。

3.采取4级联动的医德档案考评管理。

为确保医德考评扎实有效,使医德档案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医院由原来1年进行1次的纸质的医德考评规范,变为为每季度1次的网上考评,这样可以时时记录员工医德医风状况,数据全面,真实可靠,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1)每季度的第一个月完成前季度的评价,即员工按照医院规定时间进入医院网站的个人OA系统,点击《季度医德档案自评》,填写本人季度医德医风小结,按照《考核表》要求逐项进行自我评分。

(2)科室领导每季度对科室员工进行1次评议,将集体评定结果在医院规定时间段内录入医德医风考评系统,完成科室对员工的评议和评分,并有权对员工个人上传资料进行弥补与更正。

(3)医生(含医技人员)由医务部门评定,护士由护理部门评定,机关后勤员工由相应党总支评定。

(4)医院纪检监察室专职人员代表医院结合员工个人、所在科室及医院职能部门的考核评价以及医院日常掌握的内容,对员工个人进行最后的总体评价及打分,院档案室将网上评定结果进行最终的统计、汇总、分析和总结。考评结果与奖惩挂钩,即评价优秀者奖励季度中个人最后1个月奖金的15%,评价较差者扣罚季度中最后1个月个人奖金的15%。年终总体考核结果与员工提职、晋升、评优等挂钩,对评分较差者集中教育培训,并取消年终一切奖励,将员工医德档案随个人的人事档案一并封存,对于连续2年评分较差者作调离原岗位,直至进行下岗处理。

二、医德档案管理取得的成效

1.规范了员工的服务行为。医院结合员工为患者服务工作中易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细化考评内容,使得考评内容具有极强说服力。如医院聘请监督员来院检查,发现问题与员工医德考评挂钩;医院在门诊、住院及出院患者中开展满意度调查,开展临床对非临床员工间的满意度调查,这些调查结果,全部列入医德考评中,使得考核评价有理有据,对规范员工服务行为起到积极作用。

2.调动了员工工作热情。为加强行业作风建设,医院在科室和员工中开展星级科室和服务、明星即“双星”评比活动,并将该评比全部纳入医德档案管理中。医院建立了一整套评比标准,并实行“月检查、月评分、月公示、季挂牌、季奖励”的政策,这项措施的出台使得医院争先创优氛围浓厚,科室争星级,员工争明星,医院还利用院报、院内网等进行广泛宣传,特别是将评比结果记入员工个人医德档案中,得到员工的高度重视,大大调动了广大员工为患者做好医疗服务的工作热情。

医德医风小结范文4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是以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旨在提高其临床诊疗和操作水平。因此,新生入校后,应加强入学教育,让其认识到医学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培养的区别,做好自身定位,避免因认识不够、安排不合理而造成临床能力和科研能力“两失误”。新生应尽早接触临床,尽快熟悉医院环境、操作流程,了解医学研究、医疗服务以及对整个医学职业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应用知识,在实践中感悟,从而激发其热爱医学事业、献身医学事业的精神。传统上,医学院校研究生第一学期主要时间用在理论课程的学习,这样会缩短临床实践实践时间,不利于专业型研究生培养。为解决这一矛盾,作者所在院校开始试行新的培养模式:新生报到后便安排进入本专业临床科室,跟随导师或导师组成员管理病人,周末集中学习理论课程。这样时间得到优化,使其快速适应医院环境,熟悉各种操作流程,迅速由医学生转变到临床医生的角色,培养重点转移到临床实践能力上。新生入学后,根据专业要求,结合培养目标及个人实际情况制定出培养计划,并认真填写培养手册。导师是培养计划的责任人,需要做出培养总体安排,如熟悉本专业临床工作时间,轮转科室及时间,本专业定向学习时间,论文预答辩、答辩时间等,然后统一送教研室、科研处审查,确保轮转科室、轮转时间得到充分合理安排。

2培养方式与实践

2.1突出临床能力,强化“三基三严”训练

美国国家医学考试委员会认为,临床能力包括如下9方面:①病史采集;②体格检查;③应用诊断性辅助检查;④临床诊断;⑤医疗决策;⑥执行医疗决策;⑦继续治疗护理;⑧正确处理医患关系;⑨职业态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本质是职业型学位,临床能力训练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的核心。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三基三严”培训是改善医务人员基本素养,加强基本技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是临床综合能力培养的基础。“三基”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严”即严格要求、严肃作风、严谨态度。把“三基三严”贯穿到培训始终,建立研究生“三基三严”培训档案,可以帮助研究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各种技能操作。

2.2制定全面、规范的考核制度

临床专业型研究生考核制度是培养过程中重要环节,也是研究生质量的保证。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单位采取多种考核方法,如自我总结,理论考试,带教教师、导师组评论,专家考评意见等。评分有百分制法,主观判断法(优、良、中、差)等。主要采取如下考核内容:①研究生阶段理论考试。成绩以百分制,大于或等于70分为合格,若1门低于70分,可申请下一年补考,若2门不及格延缓毕业或退学处理。②临床能力评价。每个轮转科室结束后,科研处统一时间,统一地点举行考试,内容包括:理论基础(笔试)、临床操作、辅助检查、病例书写及分析。考试小组专家成员一般3-5人,提供一份本学科常见病例的现成病史资料,或准备一位常见病病人(研究生未参加治疗),由研究生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分析资料、作出诊断、鉴别诊断、提出处理意见。在此过程中,考试小组提问,研究生答辩。考试小组提问应注意了解研究生对本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有关基础知识和临床诊疗知识的掌握程度,注意考察其临床分析及思维能力,以及对学科发展动向和新知识、新方法的掌握与应用情况。诊断治疗技术操作考试,内科系统主要考辅助诊断方法或有关特殊检查,如心电图检查、骨穿、胸穿、腰穿、骨髓涂片、X线读片等。外科系统各专业,主要考手术操作,无菌操作规范。医疗技术学科及专业(如影像、核医学)则以考有关仪器的使用、操作和诊断为主。③阶段考核。研究生应认真填写《临床硕士研究生培养手册》及《临床能力训练手册》,如实作好平时收治病人记录,如门、急诊就诊病人数、病房分管床位数、所进行的诊疗操作、手术类型、术后并发症、病例讨论及参加学术活动次数等。轮转结束时认真填写统一制订的轮转小结表,对照培养方案的要求进行自我小结,业绩记录,然后由病房负责带教的主治医师审核研究生的自我小结,根据研究生在该科室的学习、工作情况,写出评语,并由科室考核小组,进行临床考核、评分。④毕业论文答辩。第六学期,培养科室及科研处组织学生统一答辩。

2.3培养临床思维与创新型思维能力

临床思维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关键。在临床上认真对学生进行临床思维的训练和培养,达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独立工作的能力。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临床思维是在临床实践中通过不断积累得来的,因此,在临床训练中,如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基本操作、病例分析等,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主动分析解决问题,具备较强的分析、综合、判断、鉴别等临床思维能力,这是今后在临床工作中正确诊疗的根本保证。哈佛大学校长普西曾说过:一流人才与三流人才之间的分水岭在于是否具有创新能力。创新型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关键,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必需具有创新思维。创新型思维需在广泛积累知识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逐渐养成的。由于研究生整天忙碌临床琐碎的工作,凭借个人经验,机械地接受上级医生意见,依葫芦画瓢,不善于独立思考,缺乏临床思维,更谈不上创新思维,这样使得其思维变的狭隘、固化,难以达到高层次人才要求。在培养过程中不仅要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加强“三基三严”训练,更应引导学生从被动中接受变为主动求索的学习方式,在掌握相关疾病诊治的同时加强临床思维锻炼。

2.4增加人文素质和医德医风教育

医学教育,德育为先。要将德育和职业素质培养列为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当前,患者对自身权利意识逐渐增强,对医生的期望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医生的服务对象是人,直接面对患者及家属,在利益与道德选择上难免不会受到环境影响,稍有不慎便容易引发医患纠纷。因此,医学生不但要注重医技水平的提高,同时要加强人文素养及医德医风培养。除在本科阶段接触医学伦理学、思想品德教育外,在研究生阶段很少把人文学科纳入培训计划内,形成一种重知识、技能,而偏废人文素质教育。吴孟超曾说过:“医德比医术更重要,医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做人”,做人先立德,只有德才兼备的医生才能尽心尽责为病人服务,才会不断提高自己的医技水平。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应加设伦理学、医疗法规、心理学等人文学科,把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成临床过硬,沟通能力强,具有高尚医德、较强人格魅力的合格医生。启发学生设身处地替病人着想,急病人所急,痛病人所痛,一切为病人。只有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才能赢得病人的信赖,获得第一手临床资料,做出符合病人实际情况的诊断,制订出合理的治疗方案。

3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角色,是培养高质量专业型研究生的关键。一支优秀的德才兼备的研究生导师队伍才能培养出优秀的研究生。在研究生培养诸多因素中,导师是最基本的,最具有能动作用的因素,始终起着引路、督促、指导作用。导师的人生态度、学术作风以及思维方式,时刻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在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中考虑如下几点:①研究生导师遴选与考核。研究生导师不仅要具有较高学术水平、较强科研能力,还要具备较高的道德境界,对自己品行严格要求,恪守学术道德和教育规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培养出高层次、高水平的研究生。一但成为研究生导师并不是一劳永逸,还应加强考核,如:科研项目、学术水平、论文质量、研究生实践与培养情况,对于责任心不强,自身素质差的导师,相关部门应给予停招或取消资格等处理。②培养研究生导师后备力量。把优秀青年教师吸纳入研究生导师后备队伍中,加强对他们的培养,提供更多的深造机会,从而形成较强研究生导师人才梯队,为培养高素质专业型研究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4加强培养过程中的日常管理

4.1关心研究生身心健康

如今就业压力大,学习科研任务重,研究生内心脆弱,人生目标不明确、人际关系不协调等问题仍较突出。研究生导师及科研处工作人员应在研究生入学后全面了解其思想政治、身心健康等状况,每学期应与研究生直面交流,对其学习生活、思想动态及个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实际困难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生活上应给予关心和照顾,使其顺利完成学业。

4.2规范培养过程中的管理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强化院级对培养环节、教学环节的监控及规范化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力保障。医学专业型研究生除其导师直接管理外,每个轮转科室应配有教学秘书并与科研处相关人员共同执行培养计划、监督,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①做好考勤、考核登记管理制度。认真填写临床培训手册及训练手册。研究生入学后根据培养计划进入各个临床学习,教学秘书应对研究生认真做好考勤、考核工作,如实登记,并监督研究生。②加强轮转管理及阶段检查。据研究生培养计划有12-18个月轮转时间,须严格按照轮转培养要求进行,加强轮转期间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顺利完成培养计划。

5结语

医德医风小结范文5

关键词:BOPPPS;药理学;课程思政

2020年6月,教育部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高校课程思政要做到全程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并在所有学科专业中全面开展,还明确提出在医学类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加强学生的医德医风教育,充分落实医者仁心教育。学生在掌握高超精湛医术的同时,教师应该作为领路人,引导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自始至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尊重、关心、体贴患者,做到友善沟通,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力争做党和人民信任的好医生[1]。药理学是医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以及医学和药学的重要纽带[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医药类专业学生较全面地掌握常见疾病临床治疗代表药物的基本药理理论知识,能够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确保药物最佳疗效,同时尽量避免患者用药时所带来的不良反应。药物作为医务人员救治患者的重要工具,可以缓解或解除患者的痛苦、拯救其生命,但不依据用药指征滥用药物或过分诊疗不仅造成患者经济负担加重,还会因不合理用药引发的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更多的身体伤害和精神伤害。即便如此,在现今的医学教育中仍然普遍存在“重医科、轻人文”现象,忽视专业课中的人文教育[3]。因此,在药理学教学过程中,除给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外,还要树立学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职业责任感、“是药三分毒”的药物使用理念以及“医者仁心”的人文素养。然而,在实际的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教师往往是进行思政教育的主体,学生更多是被动接受,存在教书育人“两张皮”的现象,因此学生参与度低,主观能动性不强,难以在课程学习中积极主动去践行思政理念,从而造成思政教育效果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而没有切实深入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使课程思政的最终效果不佳。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有望解决该问题。BOPPPS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或参与学习的教学模式[4-5]。因此,本文将BOPPPS教学模式引入药理学课程,以学生为中心,结合课程思政教育,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以期使学生在课堂中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并受到良好的思政教育。

1BOPPPS教学模式简介

BOPPPS教学模式首先由加拿大高校教学技能培训机构提出的一种新模型,也是近年来北美等发达国家教育部门极力倡导的课程设计模式,告别了传统“填鸭式”“一言堂”的教学理念,采用全新的“模块化”教学,将课堂教学过程划分为6个可循环的环节(见图1),依次为:(1)导言(Bridge-in),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与兴趣;(2)学习目标(Objective),从学生角度出发,确定“三果式”教学目标,即知识之果、技能之果以及育人之果;(3)前测(Pre-assessment),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情况以及前期课程基础知识掌握情况;(4)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learning),以学生为中心,增强师生、生生互动,学生多种方式参与课堂教学,以达到主动领悟知识的目的;(5)后测(Post-assessment),主要通过后期测验,了解学生该堂课的学习成效,是否实现初设的教学目标;(6)总结(Summary),课堂学习总结、知识点总结、学习心得总结。整个教学过程强调“学生参与式学习”,注重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与反思。

2BOPPPS教学模式在药理学课程思政教学中的设计

将BOPPPS教学模式有效引入药理学课程中,充分采用其形式多样的教学环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更加深刻地掌握所学知识。将BOPPPS模式引入药理学课程思政教学中,以人卫版《药理学》(第九版)第三十五章中最重要的知识“糖皮质激素”教学为例,其内容主要介绍糖皮质激素药物的四大生理效应,包括糖代谢、蛋白质代谢、脂肪代谢、水盐代谢;糖皮质激素药物的药理作用,包括抗炎、抗休克、免疫抑制及抗过敏等;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包括严重感染或炎症、免疫相关疾病、血液病、局部应用),不良反应(包括长期大剂量引起的不良反应、停药反应)及用法与疗程。糖皮质激素药物临床应用已有较长历史,其疗效早已得到公认。在2003年暴发非典疫情期间,糖皮质激素针对SARS冠状病毒带来的炎症,发挥了重要的治疗作用,也是当时治疗非典的主要药物之一,是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的首选抢救药物,挽救了无数的患者生命。然而糖皮质激素药物既是“天使”也是“魔鬼”,其长期用药或不合理用药,会出现较多不良反应,包括患者脂质和水盐代谢紊乱、诱发或加重感染、消化道出血、糖尿病、骨质疏松、高血压等,严重的还会出现致残、致死等药源性事故。近年来,对于糖皮质激素药物的使用存在多用、滥用、用量及用法使用不当等现象,且越来越普遍,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为使学生主动学习并掌握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应用及不良反应,认识到该药是一把“双刃剑”以及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在教学中,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设计时以学生为本,针对糖皮质激素药物课程内容,基于BOPPPS教学模式的6个环节合理设计教学方案,保证课堂教学有序进行,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将思政教育合理有效地融入药理学教学中(见图2)。

(1)课前:提前在超星泛雅平台建立教学班级,随机抽样选择实验教学班级。课前通过超星平台糖皮质激素药物教学资源,包括重点知识视频、PPT、主题讨论、知识前测等,布置学习任务,学生根据任务要求提前进行自学和准备。

(2)课程导入(B):为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课堂中将以“每课一案例、医药新闻、药理故事”作为课程导入。由学生(小组共同准备)根据课前任务来讲一个跟糖皮质激素药物相关的医药案例、新闻或药理小故事,例如2003年非典的治疗中,糖皮质激素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3)学习目标(O):根据糖皮质激素药物的教学大纲,确定“三果式”教学目标:知识之果,即知识谱系构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梳理个人知识之所得,勾勒知识思维导图之“果”。共有4个部分知识:第一,糖皮质激素四大生理效应(糖代谢、蛋白质代谢、脂肪代谢、水盐代谢);第二,糖皮质激素超生理剂量下四大药理作用及机制(抗炎、抗休克、免疫抑制、抗毒素);第三,糖皮质激素的重要临床应用;第四,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技能之果,即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合作能力、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分析临床用药问题的思维能力,培养高阶思维创新之“果”。学生利用所学药理学知识能够正确合理地进行临床疾病常用药物的用药指导、正确解答患者药物咨询以及宣传教育药物使用。育人之果,即培育健全人格之“果”(立德、立功、立言),学习过程中能用辩证唯物主义来理解药物是一把“双刃剑”,并将此应用于药物药理机制、临床应用,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务工作者。深刻认识到糖皮质激素药物合理使用的重要性,在未来工作中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始终将患者安危放在第一位,做一名有责任有担当、集医术和医道于一体的医务工作者,有效与药理学课程思政目标相结合。

(4)前测(P):前测模块的主要目的是能较全面地了解班级学生前期知识的基础和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该环节的实施便于教师更好地把控课堂讲授知识点的深浅及难易程度,有助于调节教学进度。教学中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发送小测验,实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并针对课堂知识点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讨论,如糖皮质激素对抗新冠病毒是否有作用?为什么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会加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引出糖皮质激素的生理效应及相关药理作用。

(5)参与式学习(P):课前将一些相关学习资料上传超星学习通,学生课前就能对教学内容有一定的了解。课堂中教师通过有序设问的形式让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问题回答情况以及学生的要求,再集中对其不理解的难点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并针对医药案例、药理故事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如给出临床上糖皮质激素的用药事故案例,让学生分析病例中糖皮质激素的错误使用给患者带来的影响,临床上应如何正确使用糖皮质激素。介绍化妆品中糖皮质激素引起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新闻,让学生分析总结糖皮质激素的生理效应、不良反应及滥用的危害性。学生通过讨论分析能更深刻地认识到合理用药的重要性,且用药过程中任何时候均需评估患者用药安全性,减轻病痛、延长寿命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给机体带来的不利影响或新的伤害,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成为“仁人”,并将医学真正变成济世救民的“仁术”。同时也可以分享糖皮质激素发现过程的故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勇于探索的科研精神,树立远大理想,为国家的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6)后测(P):布置超星学习通平台的随堂练习,检测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安排学生课后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并制作糖皮质激素的思维导图。

(7)总结(S):采用教师总结和学生总结相结合的方式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小结。第一部分由学生分享其在本次课学到了什么,哪些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哪些方面有了深刻的理解。第二部分,教师先对课堂知识进行总结,并对糖皮质激素药物临床用药范围、准则和规范进行总结。再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做出总结,指出不足,同时也鼓励部分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多参与BOPPPS课堂教学。两部分总结相结合,引发学生对医药道德、职业操守以及医德医风的深刻思考。

3结语

医德医风小结范文6

进修学习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涉及到的主体包括科室负责人、带教老师和学员。调研过程中科主任反映:①部分进修人员来自县乡基层医疗机构对电子病历操作不熟悉,跟不上节奏。②进修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差,不能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主动学习。③对进修生的待遇有待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例如住宿),医院层面缺少吸引进修生来本院的激励政策和条件。学员进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①希望在科室选择、学习内容等方面自己有更多的选择权,不要被动的安排。②大医院硬件操作方面电子病历等跟不上,希望提前统一培训。带教老师带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①进修时间太短,学不到东西便要离开,导致部分进修生学习浮躁。②请假制度需要再明确,除了管理部门,科室相关人员要知道,不能擅离岗位。③进修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医院环境和基本操作需要统一培训为更好地入科学习打下基础。

2进修生管理机制的完善

2.1入科前管理

①随着进修人员的增多,为保证医院的正常医疗工作秩序,尝试按季度与月招生,招生时间定在入学前一个月,同时,对周期学习时间长的专业设定最低进修时限,避免短期无效学习[2]。②编制进修人员手册,使进修人员了解医院基本情况和各级各岗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纪律要求。③在统一入学的基础上对进修人员进行电子病例等操作的基本培训,使其进入科室可尽快进入学习角色。

2.2入科管理

①培训科室需指定业务能力强、技术水平高、医德医风好、责任心强的中级或比进修人员高一级技术职称的本院专业技术人员担任进修人员指导教师,并在进修期内保持相对稳定。②培训科室组织带教老师编写医学进修教育讲义或指定本专业学习参考书及期刊,并针对派送单位的要求、目标制订进修人员培训计划填入《进修人员手册》相应栏目,由科室主任签字后按计划实施。③培训科室对进修人员每周必须安排1次本专业专题讲座,两周一次教学查房。④培训科室进一步加强进修人员动手能力的培养,指导、安排其操作训练。外科系统必须有计划的安排进修人员进手术室观摩、参加手术,特别是进修人员主管的患者进修人员必须参与手术。

2.3出科管理

①重视进修的实际效果,各科室按照培训内容对进修生进行出科考试考核,以此促进进修生进修认真态度,同时提高了进修生在科室工作的主动性。②医院定期组织“优秀进修人员”评选活动,对进修期间遵守医院规章制度,无医疗差错、纠纷,无被扣罚事项,进修结束时科室鉴定中给予优良评定,以此促进进修生学习的自律性和主动性。③根据考核成绩和出科记录客观公正地给与进修生结业评定。

3小结

医德医风小结范文7

关键词:医疗纠纷;成因;对策;研究方法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在保证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情况下,还要不断地改善医患关系,众所周知医疗纠纷增多是医患关系面临的主要问题,近年来,随着媒体的不断曝光,我国的医疗纠纷事件不断呈现出多发态势,由于制度的不健全,恶性伤医事件也在不断发生,有研究报道认为泌尿外科又是医疗纠纷的高发科室,我们对泌尿外科医疗纠纷的特点和一些应对措施进行研究,现对2015~2017年发生在我医院的80例泌尿外科医疗纠纷事件进行汇总分析,浅谈防范泌尿外科医疗纠纷的对策。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5~2017年发生在我医院的80例泌尿外科医疗纠纷事件进行汇总分析,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20~30岁7例,30~40岁19例,40~60岁34例,60岁以上20例;门诊患者24例,住院患者56例;创伤38例,其他42例。

1.2方法

医院的医务处下设医患纠纷调解办公室,记录所发生的每一个泌尿外科医疗纠纷事件的经过,经组织进行汇总分析,并根据医疗事件的原因进行分类,对原因进行分析统计,按照原因进行医疗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持续质量改进,分析对策和应对措施。

2结果

经过统计分析,在引起泌尿外科医疗纠纷的原因中医疗技术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并发症和沟通不全面。

3讨论

3.1原因分析

(1)医疗技术:个别的一些科室医务人员针对相关的医疗核心制度落实不力,特别是一些三级医师的查房制度、院内的会诊制度、术前讨论和小结制度、疑难病例定期讨论制度等,这些包括查房等制度,一切为患者的病情变化考虑,为患者全心全意服务[9],部分年轻的泌尿外科医务人员包括实习生进行体格检查不及时、不能保证患者的隐私,检查也不全面,从而导致临床上出现误诊、漏诊,尤其是相关疾病等复合伤,医生往往重视泌尿外科的检查,而忽略了其它全身疾病复合伤的排查。许多的临床实践证明医疗纠纷的发生与未按照规定执行本科室的规章制度有直接关系,泌尿外科的大多患者需要手术治疗,在手术前和患者谈话告知不够全面,泌尿外科患者尤其是创伤的患者大多受伤突然,并且合并其他的复合伤,且以相关疾病的多部位骨折常见,若对其进行手术的风险和术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并发症不能合理地告诉患者,或者交代的不够全面,从而导致达不到患者的“期望值”,那么自然导致医疗纠纷增多,手术可能出现意外,并且患者的术后恢复不佳等,都会导致患者的医疗纠纷增多。(2)沟通不当:一方面由于泌尿外科患者的急诊手术多,患者的详细病情和细节来不及跟患者和家属交待清楚[6];另一方面,部分的医生和护士缺乏足够的耐心,未给患者和家属充分讲解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需要必须注意的事项和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使得患者对医务人员的治疗结果抱有很高的期望值,如果结果达不到预期,就容易引发一些医疗纠纷。(3)并发症:泌尿外科常见的一些并发症有感染、出血等,治疗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上均存在一定出现的概率,但是患者和家属常常不能理解,总认为是治疗措施不当或者手术差错所导致的。(4)出院指导不到位:患者过早进行不正规的功能锻炼,常常会导致伤口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等。这主要是部分患者未严格执行医生给予的出院医嘱;另外,也和个别的医务人员出院指导做的不到位息息相关。(5)人文关怀不足:个别的医护人员服务态度比较生硬,对患者说话态度不耐烦,长期的职业习惯或言语不当,这些在临床上均会引起患者对医务人员相关医德的指责。(6)其他:家属或患者存在一些不良动机,故意到医院闹事并且要求经济赔偿。

3.2防范对策

防范泌尿外科医疗纠纷的对策如下。(1)进一步加强医务人员沟通技巧的培训,尽可能地减少误会和纠纷。医务人员要在临床上争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让患者和家属对病因、风险、治疗方案和预后措施等关键的就诊信息能够理解;与患者沟通时不能把话说得相对的绝对化。对患者的说话语气和服务态度要改善:泌尿外科患者大多生活自理的能力受限和涉及到分人的隐私等,心理的负担也较大,尽快恢复一些肢体的功能的愿望比较迫切。因此,医护人员要对患者尊其人格和隐私。沟通谈话这个环节看似小事,实则体现着医护人员的智慧,对改善医患关系有重要的一些作用。(2)严格执行医院的相关医疗核心制度,落实相关的操作规程:科室的医务人员都要务必遵循,尤其是三级医师查房制度,这样会让大家集思广益,针对患者目前的病情实施进一步诊疗,其下一步治疗才不会错误,才能尽快让患者痊愈、院内的会诊制度必须按照急会诊和普通会诊按照要求完成等。(3)加强泌尿外科的业务培训,定期组织大家进行业务学习,进行院内的科内培训和院外的包括进行等培训方式,再根据一些医护人员的自身特点,通过到上级医院进修的方式,学习相关专业的新技术新业务,带动科室的进一步发展。(4)加强泌尿外科医护人员的医德医风建设,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5)加强对病情较重的患者关注:许多大龄患者不仅有泌尿科的相关疾病,还合并有其它疾病,比如糖尿病等,就会导致伤口的愈合慢,还容易导致感染,容易发生相关的并发症。所以在进行手术的老年患者,要监测患者的血糖、血压等情况,术后应注意一些并发症,在住院期间就要防范感染、压疮、出血等。(6)加强对科室一些住院和门诊关键环节的管控:入院后要完善体格检查,要全面,要仔细,既要重视泌尿外科的专科检查,也要重视一些其它的合并伤的排查;重视一些围手术期的相关管理,术前的评估要准确,并尽可能地把损伤降低得少一些;术后对患者要严密的观察,尽可能地减少一些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出院的患者,年龄大的患者要给家属或者护工交代清楚如何用药,要求出院后按时随访就诊。

4结语

医疗纠纷简单的说是医患双方矛盾激化的表现,也是当今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泌尿外科的患者发病急、病程比较短,而患者大多数抱有较高的期望值。由此可见,引发泌尿外科的医疗纠纷的原因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且积极采取一些综合防范措施,以减少其发生。定期地对科内的医疗纠纷的原因进行分析,及时改进实施相关的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绍磊,钱宇,陈雪荣,等.76例骨科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分析[J].医院管理论坛,2015(8):23-25.

[2]李丽洁.我国医疗纠纷化解机制多元化构建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2,25(9):39-42.

[3]孔繁增,白日荣,崔志强,等.254例医疗纠纷鉴定结果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2):17-18.

[4]杜倩,王峰,李洋,等.医疗纠纷影响因素研究一基于患者认知的角度[J].中国卫生产业,2012,9(10):160-161.

[5]崔志红.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处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2013.6(1):160-161.

医德医风小结范文8

1.1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新进护理人员的护理经验不足,且接受专业培训的时间相对较短;另外极少部分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只求完成任务即可,实际工作中缺乏创新性思考。由于新生儿科是针对新生儿的特殊部门,这要求医疗人员不仅应具备一般职业道德,还应具备有同情心、耐心、细心、爱心等特殊素质和慎独精神,以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护理人员应端正服务态度,多和患儿家属沟通,培养自身的应变能力,增强家属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1.2查对制度不严格

床头交接班、临床护理及出院时不能详细的核对患儿的双手圈、胸牌及床头卡,容易导致差错事故;入院检查时未能及时发现患儿自身存在的某些身体异常和缺陷或者发现后未能和患儿家长沟通,最终埋下安全隐患;部分低年资护理人员的业务不熟练,护理经验不足,无法及时发现患儿出现的病情变化,因而错过了对他们进行抢救的最好时机。

1.3护理不周

病房中护理工作不周到现象时有发生,因为新生儿属于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无语言表达能力,如果病房没有陪护人员会给新生儿护理工作埋下安全隐患,如出现鹅口疮、尿布疹、红臀及交叉感染等状况;新生儿沐浴时可能会受凉,暖箱、烤灯等设备使用不当会发生烫伤;病房巡视不及时或者没有发现问题,可能会出现患儿抓伤自己、输液渗漏、双足擦伤、静脉输液管及各种引流管脱出等。

1.4技术因素分析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新仪器、新设备已经得到广泛的使用,这也对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该种新形势下,部分护理人员出现护理技术跟不上、协作能力不足等问题,例如中心静脉置管术、换血技术、静脉留置针等技术和呼吸机的使用,配合急救能力及抢救危重患儿的技术等都给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带来较大压力,进而影响到新生儿科安全护理因素。

1.5人员配备不足

科室内护理人员是数量不够,无法达到合适的护患比,也无法充分实施等级护理、生活护理,同时护理人员数量不足还会引起排班不合理;护士通常长期超负荷、高压力工作,经常休息不好、精神紧张,不能很好的调节心理压力,不仅会影响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也会影响护理工作的质量。

2预防措施

2.1开展人性化护理

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开展科室内人性化护理,通过角色转换,将自己定位成新生儿的妈妈、保姆,把他们当做自己的亲人、孩子来照顾,进行护理工作时注意保持微笑,消除新生儿的陌生感,将人性关怀贯穿于整个过程中,定期考核评价护理人员的绩效、医德医风,每月考核评选一次优秀护士,将考核结果与奖惩制度挂钩。

2.2更新护理观念,增强安全护理意识

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的转变服务理念,将传统的被动服务转向主动服务,增强自觉完成任务的自觉性及提升服务质量的意识,以满足患儿需求;同时,还应重视护理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培养其爱岗敬业精神,学会以患儿为中心,保持良好职业道德及高度责任感,以赢得家属的支持、信任、理解。组织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医疗法律法规,强化法律意识,了解工作中存在的法律问题,正确维护自身及患儿的合法权利;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核心制度“三查七对”,并正确执行医嘱,建立安全管理警示牌,严防不良事故的发生;提示护士做好岗位查对工作,建立院内风险管理告知制度,将潜在的安全问题及时告诉患儿家属,争取家长的理解、配合。

2.3加强专业知识、技能培训

新生儿科专科护士必须了解与之相关的医学知识,熟悉护理工作的安全标准、流程及职责,重视护理交接及护理记录工作,掌握跟新生儿家长和医师交流、沟通的技巧,因此,定期开展专科培训,完善护士的护理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另外,还要重视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新生儿科护士既要掌握基本的护理操作技能,也要掌握如深静脉置管、动脉穿刺、气管插管等常规急救技术,并掌握除颤器、监护仪、呼吸机等各种常规抢救治疗仪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新型输液扎针方式及新型设备的使用。

2.4严格交接班制度

交接班工作要严谨,提前10min到岗进行交接班,认真执行患儿的床头交接班,仔细核对患儿身份、详细检查其全身情况,患儿外出接受检查或者出院时,首先应由2名护士核对患儿身份信息,确认信息无误后才能让患儿家属抱离病房。

3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