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实训总结范例

校内实训总结

校内实训总结范文1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通过建立健全“共建共管、互利共赢”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实现在校内基地内能够有效将学生专业知识学习、企业实践锻炼、创新创业能力锻炼的培养相融合。专业教学中心成立实体公司,引入各类生产企业入驻校园实训基地正常开展生产经营;校内实训室按真实环境建设;在课程体系开发、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考核和评价体系等方面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按照“全程全真”建设模式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物流管理专业;“全程全真”;校内生产实训基地宜宾职业技术学院为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深化教学改革的要求,实现校内生产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充分发挥校内生产实训基地在教学实践、科研开发中的作用,与四川安吉物流集团等企业联合开展了深入系统地研究、探索与实践。

一、建立健全“共建共管、互利共赢”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机制

为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深化教学改革的要求,物流管理专业与五粮液集团下属四川安吉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深度合作,校企共同组建了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心。在省市物流行业协会的指导和参与下,努力探索物流管理专业校企行“共建共管、互利共赢”的建设运行机制。物流专业教学中心下成立教学中心管理委员会和专业委员会,负责统筹规划专业校内生产实训基地建设,提出建设方案,做好校内各实践基地的建设与规划工作,制订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措施,以及协调企业、学校在校内实践基地建设运作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使之成为协调、指导校内生产实训基地教学的组织机构。同时,教学中心在两委指导下,建立了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教学团队互兼互聘机制、实训基地共建共享机制、培训与社会服务合作机制,制定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制度》、《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顶岗实习辅导教师管理制度》、《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办法》、《工学结合课程开发与实施办法》等配套规章制度,实现校企共建共享校内生产实训基地。

二、“全程全真”的校内生产实训基地建设

(一)服务实践教学组建专业实体公司

物流管理专业整合校企双方的优势资源,校企共同组建“产权明晰、管理规范、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专业实体企业,使单纯的实训基地转化为兼具教学、科研、生产、经营、服务等多种功能的教学实体、生产实体和经营实体。在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基础上,物流管理专业联合合作企业,利用物流管理专业师资、设备和场地等资源,租用学校6400平方米现代化标准仓库和相关附属设施和配套设施,共同投资组建华远仓储有限责任公司,主要采取对外吸引企业商家入驻、自主经营等形式提供物流仓储服务,同时满足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和实训的需要。

1.引企入校,提供全真生产性实训基地。成立“引企入校”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领导小组由双方主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负责确定合作的内容、范围、责权利划分及重大发展决策,以保证生产性实训基地各项计划顺利进行。工作小组由企业专家和学校教学专家组成,负责确定应配置的设备设施、各阶段的实习(生产)岗位,并根据各物流岗位业务的特点和流程共同确定教学实习计划、教师配备计划和管理方式等。工作小组还负责组织校企双方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以不同企业对物流的不同岗位工作流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编写配套适用的教材等。所有的数据和案例来源于校内真实企业,将这些案例加以提炼总结用于教学,达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效果。

2.设立创业中心,学生自主经营,提前“就业”。在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模式下,专业人才培养采用产学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51.5%的专业课时能够在校内基地完成。公司开设校园超市,由专业老师负责指导,从进货到销售全由学生自主经营管理。公司提供场地,学生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中,自己开设学生跳蚤市场,完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二)建立校企合作工作站

物流管理专业在五粮液安吉物流集团公司支持下在基地建立了“校企合作工作站”,校企双方共同管理,教师和技术人员进站工作,从而拓展了专业实习实训资源,使得学生能在完全真实的生产环境下学习,直接了解和亲身体验行业企业最新技术发展以及企业项目的组织、实施、管理的过程。

三、“全程全真”校内生产实训基地的教学运行

(一)人才培养模式为“全程全真”提供基础平台

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个对接,总结提炼了“多需求和多样性”人才培养模式,搭建产业、行业、企业、专业四位一体的校企合作平台,形成“校中有生产、企业有教学”的模式,为“全程全真”人才培养提供基础平台。

(二)构建来源于真实企业需求的课程体系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确定专业核心能力,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核心课程体系建设,使课程体系与“全程全真”相呼应。在专业课程开发中,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均采用项目化课程开发方式,项目开发由专业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完成,课程内容以项目为单元,项目融基本知识、技术技能、职业素质于一体,项目素材来自于企业生产一线,实现教学内容对接企业生产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学、做”一体,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同步提高。

(三)“全真”课程资源建设

充分利用“全程全真”校内生产实训基地进行课程资源建设。①有针对性地选用校内基地各类真实作业活动,开发课程项目32个,收集案例59个,完成基地内教学资源视频拍摄,约846学时课堂教学视频录制、企业生产视频3500分钟、收集教学图片资源5000张,并实现了课程资源的网络共享。②按照要求,结合全真的教学实习环境需要,组织编写项目化教材,公开出版了《物流运营管理》、《仓储与配送》、《采购与供应》、《物流成本管理》、《国际货代》等7本项目化教材和8本校本教材。③按照“八定一有”要求编制15门课程实践教学资料。“八定一有”即定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定教学内容、定课外作业、定考核标准、定教学时数、定项目经费、定教师任课条件、定教学实践条件,有项目指导书。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指导教师为主导,以全程全真为主线,采取目标任务驱动。整个训练过程完全按生产环节进行,并采用现场挂牌进行,明确指导教师和参加实践训练的学生,公开考核标准和考核程序,展示实训过程和实训效果。

(五)建立科学的考核和评价体系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由企业负责生产管理、安全管理,并根据学校要求,学生进校就要开展入学教育,让学生校内基地进行专业入学教育,结合企业的生产情况安排学生16门课程实训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学生除了要完成顶岗实习计划内容外,还需以该企业的对应岗位和实际工作项目为基础和内容,完成毕业设计。对实习合格的学生,由企业和学校共同颁发工作经历证书。物流管理专业按照学院“校企一体、集群建设、统分结合、项目运转”的思路,结合“四真三性”开展实训体系建设,建成物流与商贸工程技术中心。物流管理专业集群在该中心指导下,统筹开展实验实训室和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并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建成具有实践性、生产性、开放性特征,满足学生在真实环境下真学、真做、获得真本领的实践教学条件。

作者:卢琳 单位: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校内实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基地建设;基地管理

根据国卫医发〔2016〕64号文件《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加强护教协同工作,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1],我校护理专业制定“产教融合、仁术融合、选择多样、胜任岗位”的人才培养目标,采用“2+1”教学模式,即2年校内培养+1年临床实践,校内培养主要依托校内实训基地,临床实践主要由校外实习基地承担。因此,校内校外基地的内涵建设、加强院校紧密合作是深化我校护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1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与运行

1.1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

1.1.1直属分院的院校两级管理模式

护理实训中心为直属分院的院校两级管理模式,基地的组织构架为:教务处直接管理,分院教学副院长兼任实训中心主任,实训中心副主任负责中心具体运行,以护理学基础、内外科护理、急重症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老年护理为模块,每一模块配备专门的实验管理人员。

1.1.2建立健全校内基地管理制度

校内实训基地自2002年建成以来,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制定并实施《实验室工作条例》,其中包括《实验室基本信息收集、整理、统计管理办法》《仪器设备管理办法》《低值耐用品和易耗品管理办法》《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管理办法》《校内实训基地安全守则》《校内实训基地危险品管理办法》等12项制度。同时根据护理实训中心的特色,制定《学生管理员值班制度》《实训室业余开放制度》《实训授课质量信息员监督制度》等制度。

1.2校内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

1.2.1多中心合作育人的运行机制

根据我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学生以临床护理为基础,开设康复、社区、口腔、涉外、老年、中医、美容等7个护理专业方向。在校期间学生的实验实训教学由护理实训中心、基础医学实训中心、口腔护理实训中心、康复护理实训中心等多中心合作完成,既增强了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契合度,也为学生个性化培养提供了选择。各中心除承担《基础护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等7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外,还承担7个岗位方向的21门专业选修课程。每3年分院在教务处的直接领导下,基于行业发展要求、学生培养质量现状、校外实习基地等提出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计划,对护理技能实训质量、基地建设提出具体要求、改进意见和建议。

1.2.2以“互联网+”为契机的信息化实践教学运行机制

在信息化实践教学背景下我校不断提升校内实训基地硬件设施,所有实训基地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完成智能管理系统建设,配备医院模拟信息(HIS)系统和实训中心管理系统等软件。我校教师不断改进实践教学手段,对传统的300余项实训项目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云课堂等教学手段;同时在原有实训项目的基础上开发近30项虚拟仿真项目,包括有创血流动力学、大手术后的监护、脐带脱垂急救、子痫急救、有机磷酸酯类的中毒与解救、哮喘、气胸病人综合模拟训练系统、高龄者体验等。

1.2.3多元评价的护理缺陷防范机制

护理实训中心的运行受学生、授课教师、用人单位、兄弟院校、政府部门的多方面评价,从而不断改进、提升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与运行机制。在学生培养方面,虽然我校已积极开发虚拟仿真实训项目,在教学中采用SimMan、情景模拟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手段,但从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来看,学生在真实场景下依旧缺乏感觉、感情、态度和信息等多方面的反馈,实习初期屡犯差错。针对这一现状,我校近几年在实验实训课中加大标准病人(SP)的应用力度,通过专门参加过SP培训的校内专任教师与临床专家共同设计案例、培训SP,将真实临床情景中的各种差错、过失、事故等通过SP呈现出来,通过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OSCE)进行站点考核,培养学生的差错防范意识,以便更好地与临床实习、工作衔接。

2校外实习基地的管理与运行

2.1校外实习基地的管理模式

2.1.1建立健全的校外实习基地准入机制

为了培养高素质技能紧缺型护理人才,结合学校《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护理专业实纲》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我校对已有的百余所校外实习基地进行调研、考察、评比,最终遴选出77家医疗水平较高、带教水平较好的二级甲等及以上级别的实习基地。

2.1.2不断完善的规范化管理机制

随着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不断深入,学校与分院相继制定和实施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条例》《紧密型合作基地实践教学管理规定》《毕业实习管理条例》《毕业实习检查制度》《学生实工作职责》《关于实习期间请销假制度规定》及《实纲》等相关规范,并充分发挥学校、分院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中的微观调控职能。同时,分院还配合学校教务处制定《优秀实习生评选办法》《优秀带教老师及优秀实习管理工作者评选办法》《优秀实践基地评选办法》,护理学院还制定了《临床见习规章制度》《临床护理教学计划》《实习生和带教老师互评表》,进一步规范了校外实习基地的管理。

2.2校外实习基地的运行机制

2.2.1信息化多方位护生管理运行机制

我校对实习护生实施校内信息化动态监控和临床精细化管理相结合的管理运行模式。利用顶岗实习管理平台,为每位实习护生配备专业指导教师和辅导员,专业上通过护生书写周记-教师批改周记、教师线上答疑等方式指导学生业务、就业;辅导员通过该平台动态监测护生就业情况和思想动态。另一方面在护生进入临床前学校分管临床实践的专业教师与各医院沟通,确认护生进入临床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护理部认真制订临床护理带教计划,落实各项教学措施,采用不同形式的带教方式,如“一对一带教”即1名临床护士带教1名实习护生;“导师制带教”即护士长或专科护士带教本科室实习护生。护理部定期检查,带教老师与护生互相评价,严格按照《实习手册》完成临床教学任务。

2.2.2校内校外基地一体化运行机制

学校每年召开临床实践教学工作会,教务处及护理学院每年安排多次实习巡查,定期召开实习医院总带教座谈会、教学医院工作座谈会、实座谈会、实习生座谈会、节假日向实习医院实习生发送慰问信,建立《实月汇报制度》、建立实习生动态检测平台,及时发现临床实践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了学校和基地、学校和实习生之间的交流,促成感情纽带机制,树立校内校外基地一体化的概念。

2.2.3全程化考核运行机制

根据实纲要求,实习期间的考核由学校和实习单位共同完成,实施全程化考核。学生成绩包括校内综合理论考试成绩(70%)和实习单位出具的实习成绩(30%)两部分组成。实习成绩包括平时考核、出科考核和临床综合实践能力考核3部分:平时考核分“优、良、合格、不合格”,由校外实习基地带教老师依据护生医德医风、劳动纪律、工作态度、操作能力、团结友爱、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情况等评定,记录在《实习手册》;出科考核分为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由实习科室在实习生认真做好实习小结的基础上进行,所在科(室)病区负责人及带教老师共同对实习生进行综合考核,出科考核不合格者暂停实习,返校学习并经重新考核合格后再延续实习;临床综合实践能力考核以案例分析、床边查房、实践操作考核和观摩等形式在学生实习中后期进行不定期抽查和考核,由学院组织专业教师和临床学院教师参与,考核结果报学院备案,并反馈实习单位。

3校内外基地建设的规划与展望

3.1进一步提升校内实训基地的硬件设施

我校在原有校内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7个岗位方向要求,积极引进新技术、新设备,计划在未来3年,我校将先后拓展虚拟仿真实训中心、OSCE中心、老年服务人才培训中心,拓展面积达3000m2,预计投入资金达3000万元。拓展后的实训基地不仅在硬件上更加贴合临床真实场景,同时引进虚拟医院系统、智慧管理平台等软件。

3.2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医护类高职院校因无附属医院一直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受到诸多掣肘。为了解决这一困境,我校与宁波市7家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合作,成立7家临床学院,由医院院长担任临床学院院长,医院分管护理工作的副院长和护理学院院长或副院长担任临床学院副院长。下设临床学院办公室和临床护理教研室,重组教学团队,团队成员实行同聘任、同培训,共同完成校内课堂和校外实习的双重教学任务。同时,为了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我校积极在护理专业推行现代学徒制,以护理卓越班为试点,为每位学生配备双导师———校内导师和临床导师,召开师徒结对大会,明确导师职责,制订结对后工作计划,并有序开展工作,定时阶段总结、反思及改进。为学生在职业素养的养成、课程的选择、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计划的制订、职业生涯的规划等方面全方位给予辅导,做到专业有引导,实践有指导,双导师协同育人,培养卓越护理人才。总之,高职护理教育中校内外基地的建设、共享是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可缺失的重要方面,而基地建设是一项复杂而长远的工程,还需要不断学习先进的理念及经验,探索适合我校“仁爱健康”校训的改革之路,汇集各方优质资源,搭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平台,提高校内外实训基地的质量和对社会的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校内实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外贸英文制单;教学改革;商务英语;进出口贸易

随着我国国力的强大,与国外之间的经济交易增多。这一过程中涉及大量的交易规则,英文货单,需要专业的人才才能完成这一任务。我国多个省市以外贸为主,需要人员具有极强的英语交际能力,并且要不断的进行英文写作和英文交流。高校作为外贸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要将培养学生的外贸交际能力为主要目标,以商务英语特点和学生的职业潜能作为教学目标,进而提高我国高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效果。

1《外贸英文制单》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外贸英文制单是竞技类和商务英语类学生的基础课程之一,课程的难度不高,但是课程的重要性较高,且涉及的内容广泛。目前,这一课程的教学存在滞后性,教学效果不理想,影响了学生职业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为此发现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适当的调整具有必要性。外贸英文制单专业教学的主要问题集中在教学方法、学生素质和教学设备三个方面。

1.1教学方法方面

首先,在教学方法上,存在基本的问题,由于对外贸英文制单实践的忽视。导致专业人员毕业后一些细节上的操作与需求之间存在差距,采用的教学方法依然是基础课程教学加上实训教学,并且基础课程的教学时间远大于实践课程的时间,在校内实训过程中,学生所参与的实训也与实际工作中存在差异,更新慢,内容重复,且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差,系列的问题影响了专业的教学效果。

1.2学生素质方面

学生素质存在较大差距,面对不同种类的单证,学生的填写能力将存在差距,在变换格式的同时,将导致一些学生的单据填写问题体现出来,忽视单据的个性差异以及多样化特征将影响学生的单据填写效果。这要求教师善于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这是完成外贸英文制单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当然也是学生职业能力中重要的一部分。

1.3教学设备落后

随着多媒体时代的到来,多个专业开始引入多媒体教学,但是在外贸英文专业中,由于单据填写主要采用传统手段,教师擅长采用教授传统的方法,这使得多媒体等电子设备的引入落后。对电子单据的填写能力差是学生的主要特点之一。模拟软件是当下外贸单据教学的主要方式,但是学生的能力有限,计算机打字速度较差,英语基础也较差,直接影响了其单据填写。为了弥补这一问题,还需要先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但是高校在学科衔接上存在问题,在外贸英语制单课程中刻意去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是不现实的。

2《外贸英文制单》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外贸英文制单》课程是由实践体系是由校内仿真模拟实训、校内综合仿真模拟实训与校外短期实习与校企合作实习构成。

2.1课内单项能力仿真模拟实训

针对目前的教学现状,应大量增加实训课程,减少基础课程教学,并且时间基础课程与实训课程教学的结合。并且帮助学生梳理制单过程,其中包括审单、制单、交单和归档等工序。课程体系的建立套从方针模拟实训的程序化入手,设置相应的工作情景。不仅重视单向能力的培养,还要保证各个环节的衔接不出问题,准确而完整的完成外贸制单过程,增强课程实践。校内单向能力仿真模拟实训是课程构建的基础,是学生职业能力提高的前提。

2.2校内综合仿真模拟实训

校内综合仿真模拟实训是对单项实训的深化,是要求学生对不同付款方式下的单据整理,随着科技的发展,付款方式已经增加,包括电汇、信用证或者托收等方式,电汇和托收方式主要应通过合同缮制全套单据。而信用证是一种特殊的付款方式,存在一定的风险性,是通过信用证的信缮制整套单据,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不将同国家在贸易交易中所使用的交易方式作为参照,这一参照不需要背诵,但是需要学生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熟练掌握,尽量减少资查阅的时间,提高其制单能力和准确性。

2.3校外短期实习与校企合作

仅靠校内合作无法满足课程教学需求,要通过短暂的校外实习来进行补充,如利用寒暑假时间进行校外实习,尽量与发展前沿的企业合作,为学生争取到工作岗位,并且获得企业培训,使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通过几个学期的串联可以保证学生的制单能力。对外贸单证的缮制和操作进行实际操作,打破以往课堂束缚,使教学延伸到课外以及企业,在具体是实践过程中才能逐渐提高学生的制单能力,保证其职业能力的提高。

3《外贸英文制单》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实施策略

3.1加强实训效果

在外贸英文制单中,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来提高教学效果。为了保证这一点,学校应加强实训,注重实训效果。首先加强实训教师队伍建设,教师不仅要具有专业的知识,并且要具体外贸制单操作能力,深入企业,对企业需求具有深入的了解,在企业挂职或者有过工作经验的教师应成为学校聘请的对象。另外,教师还可以向行业兼职教师学习,提高其实践指导能力,拓展实训基地建设,实现完善的实训过程。在完善校内仿真实训室功能的同时,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与企业之间合作加大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建立长效机制,不仅可以为企业输送人才,还能够保证教学效率的提高,促进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新课改过程中,需要教师把握教学难度,加大新课改的执行力度,保证教学过程的合理性。教师作为实训和基础课程的指导者,在任何一个环节都应起到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其对学生的指导作用和对教学实训的串联作用。制单过程中,教师应秉承专业的素养。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喜好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有条件下完成外贸英文单据的填写,完成教学改革过程。合理的设置外贸交易场景,完成单据细节的填写。

3.2加强制单课程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对于外贸英文制单课程而言,实践与理论之间的差距是目前教学的主要特点,为此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加强制单课程理论的强化以及其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在教学内容上,增加实践内容,并且要在所涉及的基础知识中渗透实践内容,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工作目标,激发其学习兴趣。讲解所涉及的所有英文单据的填写方法,使用方法,尤其是细节上的讲解。包括填写规则,填写变化等,从根本上促进教学实践的进行。其理论教学过程中,依然要重视,扎实的基础也是保证教学效果,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方法。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关键,教师要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善于打开局面,合理化教学内容和顺序设置,并且促进教学执行过程。打破传统教学束缚,正确理解教学过程,并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不断的激发学生对于专业课程的理解。提高自身素养和专业实践能力,注重教材实用性的发挥,始终做到因材施教,保证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3.3革新教学方法

目前,多媒体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英语,外贸英语制单课程开发也要改变传统的观念。革新教学方法,将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应用于教学中,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高。在教学中,还应采用具体的案例分析法,注重启发学生和培养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如在模拟法教学中,学生被赋予不同角色,针对外贸英文制单的特点,进行真实环境的工作操作,这一教学过程的完成较大的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这一课程的实践性,以真实的工作环境模拟为基础,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模拟进出口方的任何一方,两两配合,完成实践操作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英文函电应用能力得以提高,并且相互之间可以通过角色切换来使学生掌握专业细节,尤其是对于外贸英文这一具有复杂性特点的教学课程而言,角色切换使学生的基础知识更加扎实。在教师在实训过程中要充当指导角色,帮助学生完成任务,纠正学生在方法和内容上从错误,提高方针实践课的效果。保证学生日后职业能力的提高,以便于从各个角度去提高其实践能力。具体上可以采用的方法如下。首先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对于熟练掌握的知识可以要求学生到课堂上进行讲解,并且侧重于制单流程和制单细节,深化其对专业知识和实践的理解。由学生来介绍行业背景也可以帮助其记忆,使学生积极的进入教学过程,保证课堂效率的提高。此外,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归纳,由于学生对于复杂的内容记忆能力差,客户由教师进行引导,将知识进行全面的归纳,使学生了解信函和制单过程的惯用语言,给予学生固定思维的同时,提醒学生大量阅读信函,并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在讨论中使所有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这一过程中还能应具有针对性,讨论后形成报告。总之,总结归纳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一大亮点,以往都是教师主动总结,忽视了学生自主总结对其知识内化的作用。因此教师认识到这一点,并且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总结。

4总结

外贸制单课程这一简单且重要的课程需要教学中注意教学细节,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专业的能力,增加实践时间和效率。就目前的教学方法而言,需要进一步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文章对外贸英文制单课程教学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很多学生毕业后专业能力差,企业又不愿意从头培养学生,这就造成了教学问题的存在,加强校企合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是校内实训也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一过程虽然强调多年,但是真正的实现效果几乎没有,企业出于自身发展需求,对学校毕业生的支持较少。学校在教学中忽视实践教学,使学生无法完成企业要求的基本工作,制单能力差,英语基础差,这是导致专业发展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为此,还需要教师以及所有专业教学人员不断的思考,采用合理的方法使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缩短,进而保证教学效率的提高,为社会培养更多专业的人才,促进我国外贸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宝良.外贸制单[J].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7).

[2]郭晓晶.项目教学法在外贸单证实务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4).

[3]黄茜.浅析《外贸单证实务》课程教学改革[J].考试周刊,2009,(28).

校内实训总结范文4

1.1定制教师个人发展规划

文秘专业档案管理课程的教师通常具有多年专业课教学经验,但档案实际工作经验较少。学校可为每位文秘专业教师量身定制个人发展规划,文秘教师在取得教师资格证和教师职称的同时,必须取得国家秘书职业资格二、三级证书,或者参加档案专业职称考评,取得档案专业职称,成为“双师型”教师。

1.2建立教师暑期实践制

学校可规定文秘专业的教师,特别是档案管理课程的教师,利用暑期一个月时间到学校档案室进行实践,和档案室档案员一起开展年度档案整理工作,以促进档案管理课程教师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实践结束后,专业教师要写出实践报告,由档案室主任撰写实践评语,交学校教师发展处提出考核意见,作为推荐教师参加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

1.3档案员协助专任教师开展档案实践教学

学校档案员可兼任档案课程实践教学的辅导教师,协助专任教师开展档案实践教学。如,在档案模拟实训室担任实训辅导、在校内档案室进行见习指导等等。档案员作为档案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辅导老师,每年必须参加档案继续教育培训、定期参加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学校也可不定期邀请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专家赴校对档案员进行工作指导,使他们掌握新技术、新知识,增强业务实践能力和教学辅导水平。

2大力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水平

2.1建立校内模拟档案实训室

建立模拟档案室实训室,对于档案课程实践教学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校内模拟档案实训室应配置相应的办公自动化设备,以及档案实训所需的专门设施和设备。档案实训室可按学生数配置电脑,并安装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网络版,系统应具备收发文管理、档案著录、移交接收、整理、查询借阅、统计、检索、库房管理、数据备份等功能,实现计算机辅助档案管理。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应使用本地区档案管理部门推荐使用的软件,学校将此软件作为指导学生实训的基础系统,有助于学生毕业后在本地区就业。模拟档案实训室还应购置档案柜、各类档案装具,备有归档章、档号章、打码机、温湿度计、缝纫机、装订机、裁切刀、装订线以及各类文具,满足学生进行档案实训的基本需求。在模拟档案室中,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组,每个小组共同完成档案的分类、立卷(组件)、排列卷内文件、编页号、填写卷内文件目录、填写卷内备考表、拟写案卷题名、填写案卷封面、装订、排列案卷、编制档号和案卷目录等工作,并对归档文件整理规则进行分解操作,对档案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有初步了解和掌握;学生还应熟悉档案室的各种设备和用具,并具有实际运用经验。为配合档案模拟实践教学,专业教研组应依据档案管理课程要求修订教学计划,确保档案模拟实践教学课时占整个课程时数的40%到50%,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实训时间。

2.2开发校本实训教材

教研组应设计以实践性教学为中心环节的实验方案,编写档案实训校本教材,配套录制学校档案室开展档案工作的录像,并结合网络下载的档案教学影音资料,着重介绍文书档案、会计档案、照片档案、声像档案、实物档案、电子档案等的整理方法。教材应力求做到全面、实用,并符合档案工作最新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的要求。编写的校本教材应能有效地辅助学生进行档案工作的全程模拟操作,切实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将培养中职教育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落到实处。

2.3实施校内短期见习制

在三年制中职文秘专业二年级第二学期末,学生已完成了档案管理课程的理论学习和模拟档案室的实训练习,并已通过国家秘书职业资格五级考试,具有了较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模拟实践能力。在临近学期结束的二周内,为加强学生的档案实践能力,学校可为学生安排校内相关岗位的见习。学校有关教学、行政办公室在学期末都需开展科室内档案预立卷、归档工作,可安排学生3到5人一组到各科室见习,按照“任务到组,责任到人,自我管理,教师指导,阶段考核”的原则,在各科室兼职档案员的指导下熟悉公文处理程序、开展文书立卷工作或归档文件的整理,增强对档案工作的感性认识。见习工作结束时,兼职档案员要在学生的见习报告上出具见习鉴定意见。要确保见习制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学校档案室须事先对各科室兼职档案员进行培训,并规范各科室档案工作流程。

2.4开放学校档案室作为实训基地

学校档案室作为实训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为学生提供经过整合的各项教学资源,如经验丰富的专职档案员、第一手档案材料、先进的档案工作设施和设备等。学校安排文秘专业三年级的学生,在第一学期到学校档案室进行为期一周的校内实习,档案室的专职档案员作为辅导老师指导学生的实习活动。专职档案员具有丰富的档案实践工作经验并兼任模拟档案实训室的辅导老师,承担这项工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能充分利用档案室的各类档案,如党政档案、教育教学档案、科研档案、基建档案、设备档案、会计档案、特种载体档案等,配合专任教师开展档案实践教学,为学生详细讲解各种档案工作的具体案例,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专职档案员应给学生安排一定的工作任务,学生可独立完成某些工作,也可以通过集体协作的方式开展工作,要在此过程中形成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进而总结工作经验;也可以由专职档案员进行点评和总结,帮助学生快速成长。实践教学应根据不同环境条件,因人而异、因时而变、因机而动,力求提高针对性、有效性和趣味性。

2.5建立校外合作单位实训基地

校外档案实训基地建设是文秘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与本地区档案馆、各机关单位、大中型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与这些单位签订档案实践教学合作协议,建立起能够常年接收中职文秘专业学生开展档案实习的实训基地。文秘专业学生经过两年半的专业理论和实践学习,已初步具备开展文秘档案工作的基本能力,学校即可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为期3到5个月的实习。由于档案馆的性质特殊,在档案馆开展档案实践教学的形式主要以参观学习为主。在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实习期间,学生可在该单位档案实习辅导老师的指导下接触并参与实际档案工作,初步熟悉档案工作的环节和程序,并能顶岗开展实践工作,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沟通协调的能力。实习结束时,要由实习单位对学生的实践表现作相应评价,学校据此确定学生实习考核成绩,该成绩应占学生实践总成绩的50%。

3结语

校内实训总结范文5

大一第一学期,学生主要学习餐饮运作与管理以及厨房食品操作与管理的内容,第一学期前半学期大一的学生分为两部分实习,一半在学校的餐厅基层及主管岗位实习,一半在厨房的基层及主管岗位实习,第一学期的后半学期这两部分学生再互换,大一的学生从进校就开始为大二及读本科学位及研究生的学生提供早、中、晚就餐服务,大二及读本科学位及研究生的学生进餐厅使用学校所发的模拟纸币在就餐后支付,这一大概的过程来自于严谨的系统化教学实训设计。

大一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生活是非常忙碌的,大一的学生早晨7:30就必须到学校的餐厅或厨房开早会,由今天教师引领监督、学生主管来安排每一位学生的任务,15分钟内做好就餐前的准备,7:45这些学生吃员工早餐,8:00开始给在校的其他年级的学生提供早餐服务,按照真实酒店的运作模式,早餐主要是自助餐,在餐厅实训的学生主要提供摆台、清理桌面的服务,厨房的学生随时和餐厅学生沟通,补充食物,清洗餐具的服务。9:30-9:45服务收尾及清理工作,然后开总结小会,把学生碰到的问题讨论,教师引导帮助解决。10:00-11:45开始理论学习,12:15大一的学生就要到学校的餐厅或厨房开午会,由今天的实训指导教师引领监督、学生主管来安排每一位学生的任务,15分钟内做好就餐前的准备,12:45这些学生吃员工午餐,13:00开始给在校的其他年级的学生提供午餐服务,午餐主要是可选菜单点餐,在餐厅实训的学生主要提供引领、摆台、点单、递送饮料餐品、清理桌面及收银的服务,厨房的学生食品制作,补充食物,清洗餐具的服务。14:30-14:45服务收尾及清理工作,然后开总结小会,把学生碰到的问题讨论,教师引导帮助解决。15:30-17:15开始理论学习,17:45大一的学生就要到学校的餐厅或厨房开晚会,真实的实训操作流程、服务时间及服务内容和午餐略有差别:从18:15开始至21:45结束,由于晚餐是按照正统西餐四步吃法,实训时间较长,晚餐菜单是两种西餐晚宴套餐可选其一,摆台按照标准西餐摆台标准操作。

大二上学期的校内实训学习是具有挑战性的,除了完成前厅客房的实践操作管理的学习,还要轮流担当餐饮或厨房部门的管理岗位,指导大一学生服务过程的投诉处理及菜单设计,此外还要完成一次特色的主题宴会的全程设计及服务管理任务。那么,日常前厅客房的实践操作管理的学习每天约6小时,上午下午各约三小时,前厅部门各岗位的任务有完成预定、礼宾、接待、话务中心、夜审、主管的业务,客房部门各岗位的任务有完成布草、客房清洁、公共区清洁、客服、洗衣房、主管的业务,系统设计的流程与大一学生经历的实训流程一样,这一流程也是模拟真时酒店的工作流程设计的。大三上学期的校内实训学习是具有超强责任性的,尽管学生在最后一学期的主要任务是理论学习,较少的实训内容就是轮流担任总经理的岗位,负责学校钥匙的管理,各部门运作情况的巡视监督等任务。下面我们探讨,如何保障这一实训模式的实施。

校内实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实践教学;高职教育;数控技术;实施策略

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培养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数控技术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较高的职业素养,面对机械制造类行业企业,能从事数控加工工艺编制、数控加工程序编制、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高档数控机床操作、装调维修与管理等生产一线工作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1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特点分析

高职数控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决定了该专业是培养动手能力强、掌握数控关键技能的技能技术型人才,而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人才的一个关键环节。该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通过两方面来实施:一是校内实训室实践教学,即通过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室、模拟数控技术专业的工作岗位,开展专业实践教学;二是校外企业实践教学,即组织数控技术学生到专业对口的校企合作企业里去,通过企业实践教学活动,在真实数控技术岗位上工学交替,学习和掌握数控技术技能。

2校内实训室实践教学实施策略

校内实训室实践教学起着将学生引入数控技术专业领域里的作用,是学生掌握后面更高级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主要通过“点”型实践教学和“线”型实践教学两方面来实施。

2.1“点”型实践教学。“点”型实施实践教学是指通过实施专业必修课程里的课程实践,将专业知识和技能点点滴滴地传授给学生。数控技术专业设置的专业必修课程有: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90课时、MasterCAM软件应用64课时、数控机床与PLC控制60课时、UG软件造型与编程60课时、模具设计与制造60课时等,合计334课时,其中实践课时合计达到234课时,占比70%。在实施这些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选用项目式教材、以课程实践教学为导向,深度挖掘课程里包含的数控知识和数控技能,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室,课堂讲授和实践训练相结合,将数控技术关键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

2.2“线”型实践教学。通过技能专周实训课程来实施“线”型实践教学。数控技术专业开设的专周实训课程有:车工实训二周48课时、钳工实训一周24课时、铣加工实训一周24课时、线切割电火花实训二周48课时、数控编程与操作实训三周72课时等,合计216课时。在实施这些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选用更加贴合生产实际的教学项目开展实践教学,使学生在接近工厂实际的环境中,感受专业技术岗位的工作内容,掌握数控技术知识和技能。

3校外企业实践教学活动实施策略

通过实施校内实践教学,将专业关键技术和技能传授给了学生,怎样使用这些技术技能服务于实际生产需要,需要组织学生参加校外企业实践教学活动,通过此活动,学生将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去,理论联系实际,反思校内实践教学中所学所用,总结专业技术和技能,最终达到真正掌握专业技术技能的目的。校外企业实践教学活动又分为企业工学交替阶段和企业顶岗实习阶段。

3.1企业工学交替阶段。工学交替是指在以人为本、就业导向的教学思想指导下,以培养学生合格的职业能力为基本目标,根据职业能力的形成特点,组织学生分别在课堂与车间两个不同的学习环境、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交替完成理论与实践知识学习的过程。在人才培养方案的第五学期,组织学生到校企合作企业里参加为期80天的企业工学交替活动。在80天的实践教学时间里,笔者将实践教学按学生掌握数控技术技能的水平层次划分为初级实践教学阶段、中级实践教学阶段和高级实践教学阶段。在高级实践教学阶段里,学生应该能够独当一面地从事相应岗位上的工作。为了实施工学交替教学活动,校方需要与校企合作企业提前制订《企业工学交替教学实施方案》,方案应充分预估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切实可行。根据笔者多次组织实施企业工学交替的经验,安全是工学交替阶段里的头等事务。在这个阶段的教学工作里,驻厂教师必须开展一次名为《数控加工设备危险源辨识》的专题讲座,向学生讲清楚实践教学活动中潜在的危险源头和处置潜在危险的方法。企业方也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即入厂教育、车间教育和班组教育,学生参加完三级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方可到相应岗位上参加实践学习。

3.2企业顶岗实习阶段。顶岗实习,是指在完成上述企业工学交替教学活动之后,到专业对口的企业里直接参与生产过程,综合运用数控技术专业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并进一步获得感性认识,掌握技术技能,学习企业管理,养成正确劳动态度的一种实践性教学形式。企业顶岗实习阶段使学生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独当一面,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对学生的能力锻炼起很大的作用,人才培养方案里安排六个月来实施。为了实施企业顶岗实习教学工作,需要将数控技术专业学生分组,为每组学生选配实习指导教师,全程指导学生顶岗实习,解决学生在此阶段里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指导实习生在真实工作环境里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校外企业实践教学活动能全面地提升学生的数控技术技能,是为“面”型实践教学。

4总结

高职教育的特征就是要使学生熟练掌握主干技术、侧重实际应用,这就要求培养过程中要重视实务知识的传授,强化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这都要通过专业的实践教学来完成。充分利用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和校外企业实践教学平台,从点型实践教学到线型实践教学,再到企业工学交替阶段和企业顶岗实习阶段的面型实践教学,丰富而递进式的实践教学安排,为数控技术专业学生提供卓有成效地实践机会,充分地体现了实践教学在高职数控技术专业中的关键作用。总之,布局优良的实践教学不仅能提高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能培养出高职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实施好专业实践教学是提高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也是提高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孙月发.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研究[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4(2):62-64.

[2]陈立岩,姜大伟.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与实践[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0:156.

校内实训总结范文7

校内实训基地设置应符合口腔医学专业办学规模和发展的需求,达到口腔医学实践中的专业规范要求,具有实用性和先进性,与行业技术发展同步,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职业技能培训。校内实训基地应建有口腔临床技能实训室、口腔模拟诊室、口腔颌面放射实训室、口腔解剖实验室及标本模型陈列室、口腔实验准备室等,引入临床牙椅、口腔临床模拟实训系统等先进设备进行操作演示和训练,并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场地面积与设备数量应与学生人数相协调,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实训基地要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营造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在校内或附属医院建设口腔模拟诊室,配置临床牙椅和口腔临床诊疗设备,形成浓厚的职业氛围,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下,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的基本技能的要求,训练专业操作和培养综合素质。加强校院合作,形成资源共享。校内实训基地应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建立校院合作、资源共享的建设模式,实行共建共管、规范开放、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合理配置实训教学资源[4]。这是实训基地适应市场化运作的一种形式,既解决了学校经费不足的难题,又充实了学校的教学资源,有利于实训基地向生产化、市场化、效益化方向发展,保证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5]。

学校与医院、社区口腔诊疗中心等合作企业或社会用人单位建立以口腔医学专业教师、口腔医生、医疗机构管理人员为主体的口腔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参与实训基地的规划和建设。学校按照协作单位的要求提供“订单式”人才培养,开发培训项目、课程及跟踪服务,协作单位为实训基地提供兼职实训教师,参与实训基地规划、实践场地建设、实训项目开发、实训设施选型、实训教材编写、实训过程监控、实训质量评价,向我校提供就业信息,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本校毕业生,在设备、师资、技术上共享,体现校企互惠互利原则[6]。加强师资建设,建立“双师型”教师体系,与合作单位兼职教师共同形成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实训指导教师的专业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实训指导教师要求具有本科以上(含本科)学历、中级以上(含中级)技术职称,或硕士研究生以上(含硕士)学历、初级以上(含初级)技术职称。校内教师需要经常到附属医院或教学医院从事临床工作,将先进诊疗技术、诊疗经验和临床分析能力等融入教学中,才能培养出一线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7]。加强实训教材建设,在改革课程体系和优化教学内容的过程中,针对高职高专口腔医学的特点,根据地区行业需求和学校自身情况,与协作单位共同撰写体现工学结合的自编实训教材,实训大纲及技能考核标准等。

所谓开放性是指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从空间到时间都要向学生、社会全面开放,而不能成为学校、专业的专用场所[8]。①基地要面向学生开放,要使实践教学基地成为一个完全开放性的实践训练场所,能让学生在这里自主学习,完成实训项目;②校内实训基地要面向教师开放,为教师开展科研工作和科技开发提供条件;③校内实训基地要向社会开放,大力开展产学合作,为社会提供多方位的服务[9]。实训基地集教学、培训、科研、生产多种功能于一体,不仅能承担本校学生的基本技术技能实训,而且能承担各级各类口腔医学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考核,也是校企合作开展专业课题研究、技术应用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场所,是生产和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的平台[10]。可通过加强与周边地区医学院校、医院、企业及其他相关部门的联系,形成资源共享,真正体现实训基地多元化的特征,充分发挥实训基地为区域口腔医学发展和技术进步服务的辐射作用[11]。

校外实训基地承担一定的实训实践教学和实、见习任务,以弥补校内实训基地在场地设备、资金、职业环境、师资等方面的欠缺和不足。学生第3年在实习医院进行1年完全工学结合的顶岗实习,要求学生以实习医师身份参加临床一切医护活动,认真进行综合训练,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掌握常见疾病的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防治技能,培养良好的医德和严谨的工作作风。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应在二级甲等以上,有足够的师资、先进的设备、良好的环境和满意的就诊量,能满足临床教学需要。校院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制定针对性较强的实习教学计划、实习指导和实习生规章制度,建立由医院分管教学领导、科教科、临床科室专人负责的实习教学管理和监督小组,校院保持密切联系、互相协调和共同督促实习教学,定期进行实习生理论和操作转科考核,积极开展教学查房、病例讨论和专题讲座。学校定期派资深教授到医院对实习带教老师进行教学培训、指导和评价[12]。

校内实训总结范文8

1.1实践教学模式陈旧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一直沿袭“基础实验→专业技能训练→临床见习→毕业实习”教学模式进行,实践教学以校内实验、实训为主,缺少与行(企)业的联系与互动。

1.2实验教学内容滞后

当代医学检验已远不是一杆枪(刻度吸管)、一门炮(显微镜)的时代,取而代之的是操作自动化、技术现代化和方法标准化的时代。然而,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临床检验新设备和新的检验技术在临床应用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被纳入教学内容。

1.3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滞后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一直按照课程为基础设计教学实训室,通常为生化检验实训室、免疫学检验实训室、微生物学检验实训室、临床基础检验实训室和血液学检验实训室等。实训室功能单一,缺乏医学检验职场氛围,教学仪器设备更新速度慢,明显落后于医院检验科。这些都导致学生在进入实习岗位时对自动化仪器的使用及维护不能熟练掌握、融入角色慢等问题。

2检验仪器实训的改革与实践

2.1开展岗位调研

2010年我们就浙江省各级各类医院检验科大型仪器配置情况以及对检验仪器使用与维护重要性的评价开展了调研。调研单位共165家,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63份。其中三级医院55家,二级医院16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5家,乡镇卫生院42家,独立实验室5家。

2.1.1大型检验仪器配置情况

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尿干式化学分析仪、尿沉渣自动分析仪、全自动血凝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气分析仪、酶标仪、免疫发光分析仪以及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在二级及以上医院配置情况达80%以上。

2.1.2对检验仪器使用与维护重要性的评价

调研结果表明:90%及以上被调查者认为检验仪器使用和维护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很重要或重要,应作为医学检验技术人员必备的专业技能。

2.2实施过程

根据上述调研结果,结合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中心现状,在充分听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将专业核心课程中有关大型检验仪器实训内容进行整合,确定检验仪器实训内容。将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尿干式化学分析仪、尿沉渣自动分析仪、全自动血凝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气分析仪、酶标仪、免疫发光分析仪以及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作为实训重点。2011年与杭州5家医院按照“院中校”的理念建设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共同制订校外检验仪器实训教学大纲,统一教学方法,通过联合命卷统一实训考核评价标准。

2.2.1实训安排

在第四学期的第15周安排为期一周的校外检验仪器实训。通过一周的校外检验仪器实训,要求学生初步熟悉和了解检验常用仪器如血细胞分析仪、尿液分析仪、尿液沉渣仪、全自动血凝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酶标仪、全自动细菌鉴定仪等仪器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试剂参数、质量控制、维护保养及注意事项等内容。上述教学过程,全部由临床一线骨干教师通过集中讲授、分组示教以及实战演练等形式完成。校外检验仪器实训总学时为30学时,其中集中讲授11学时,分组(6人/组)示教19学时。

2.2.2总结及考核

每次实训结束后,临床一线教师对检验常用仪器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试剂参数、质量控制、维护保养及注意事项等进行总结。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对检验仪器实训内容的掌握情况,以试卷形式完成考核。试卷由5家校外实训基地联合命题,其中客观性试题占75%,主观性试题占25%。考核内容主要为常用检验仪器有关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如自动生化分析仪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哪些?尿沉渣分析仪标记参数和定量参数分别有哪些?目前医院使用的主流血培养仪型号是什么?其检测原理主要是什么?等等。

3效果

为了解在校学生校外检验仪器实训效果,我们对2012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174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167份。绝大部分学生肯定了我们的改革,认为校外检验仪器实训内容安排合理,与专业理论非常衔接,对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很有帮助;而且通过这次实训,知道了医院检验科整个检验流程,熟悉了一些大型检验仪器的操作流程,了解了大型检验仪器的维护对检验结果的重要性。实训过程中带教老师随时向学生渗透质量控制对检验医学工作的重要意义,这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质量意识、诚信意识等专业必备的职业素质都有很大帮助。从2011年开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已经连续4届(2009级-2012级)22个班级637人参加了校外检验实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一进入实习岗位就能很快进入角色,深受实习单位好评。通过近2年毕业生访谈得知,校内所学的专业技能和岗位实际应用比较衔接,能迅速适应岗位要求,因此,这项改革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

4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