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社会实践总结范例6篇

校内社会实践总结

校内社会实践总结范文1

(一)高校社会实践实效性评价体系的建设原则

1.主体的原则

大学生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是社会实践活动的执行者和参与者,通过开展有目的、有价值的社会实践活动,满足大学生主体的发展需求,立足于“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建设立场,充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价值实现,是建设社会实践实效性评价体系的主要原则。

2.客观性的原则

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实效性的评价体系还应注重实践活动的客观性原则,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是建设社会实践实效性评价体系的重要立足点。因此,在评价体系的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社会实践活动的客观性和现实性。

(二)高校社会实践实效性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

1.主体的自我评价

主体的自我评价主要是指大学生主体的自我评价,即对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前后自身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专业素养、意念精神等方面所发生的变化进行客观的评价,挖掘优点、找出不足,以实现自我的提升和进步。

2.外界对主体的评价

外界对主体的评价主要包括教师对学生的社会实践评价、家长对学生的社会实践评价、实习单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评价等三个方面。

3.主体对外界的评价

主体对外界的评价主要是指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之后对于校方和实践单位的评价,从自身的实践感受和心得出发,对高校和企事业单位关于开展社会实践方面的问题进行综合评价,不断提升教师、高校、实践单位的实践工作开展的效率和价值。

二、高校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性的评价要素和评价方法

(一)评价要素

1.社会实践过程监测阶段

社会实践过程监测主要是高校和实践单位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对学生的主体思想意识、实践风险预防能力、目标矫正能力等的动态监测和管理过程。因此,高校学生的社会实践实效性的评价体系要注重实践过程监测这个评价要素,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考察。

2.社会实践活动总结阶段

通过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促使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实习单位之间等进行实践后的总结与经验交流,完成社会实践活动的总结和归纳,有益于学生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不断的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养。因此,在高校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性评价方面,务必要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综合考虑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影响。除此之外,校方在学生社会实践成果的评价和考核方面,可以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表彰优秀的实践成果,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二)评价方法

1.实践开始与实践结束评价相结合

在高校学生的社会实践实效性的评价方面,要采取实践准备阶段、实践过程阶段与实践成果考察三方面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进行综合考查与评估。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和全面性,也增加了评价方法的客观性。

2.静态与动态评价相结合

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性评价的静态评价内容主要是学生实践报告、实践单位为学生出具的实践评语以及学生在实践活动完成后的心得体会等,通过对这些内容进行评价和考察,了解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主要收获和成长。动态评价主要是指校方和实践单位对于学生在校期间和实践单位的具体行为表现,针对学生实践过程中的表现,修正有关学生的评分或结论,记录学生成长和进步的点滴,综合评价学生的实践成果。

3.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定性评价主要是指在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精神状态等发生的变化进行评价。定量评价主要是指在实践过程中,针对大学生在实践单位或地点的实际表现、言行举止、工作效率等进行量化评价,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实践成果进行量化考核,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标准,正视学生的能力与水平的提升。两者结合分别对学生进行全面、深刻的评价和考察。

三、结语

校内社会实践总结范文2

一、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与内容

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是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学习领域之一,它由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三个部分构成,各部分内容既有共同的教育目标要求,又各有侧重。

(一)研究性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活动是学生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提高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

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的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课题研究类活动;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的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等设计类活动。

(二)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是学生在实际社会生活中依托社区开展的公益性义务服务。

社区服务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社区公益活动,提高沟通能力,培养社会交往能力;养成公民意识、参与意识、培养志愿服务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学以致用、服务社会,形成乐于助人、甘于奉献精神和情操。

社区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参加义务工作、志愿服务活动等公益活动;参加法规宣传、环保知识宣传、科普宣传等宣传教育活动;参加社区特殊人群扶贫帮困、敬老助残等帮扶活动。

(三)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学生直接参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的经历与体验。

社会实践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组织协调、实践操作等基本能力;学会交流、分享,养成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形成社会责任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包括:参加传统节日、重要纪念日活动,班(团队)主题教育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等校内活动;参观各类教育基地,开展各种专项调查,进行社区环境考察等考察活动;军训,学工,学农,学商,勤工俭学等体验活动。

二、认真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学校要积极组织和指导综合实践活动,严格按照规定开足学时,开好课程。学校可根据自身的条件和传统以及当地课程资源情况,对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社会实践进行整合与规划,开发有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一)研究性学习活动

1.研究性学习活动学时要求。研究性学习共270学时,每周3学时。学生在三年期间至少完成3个专题研究。学校可采用弹性学时管理办法,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灵活安排。研究性学习活动可以与某学科教学或专题教育结合进行。学校根据学生的研究过程、研究记录、研究成果等情况对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予以认定。

2.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形式。研究性学习活动一般有个人独立研究、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研究学习相结合等三种组织形式。一般以小组合作研究为主,小组成员应有三人以上。

3.研究性学习活动实施的一般程序。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一般可分三个阶段:准备阶段、体验阶段和总结表达阶段。在学习进行的过程中这三个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叉和交互推进的。

(1)准备阶段。本阶段在师生共同参与下,一般可以通过讲座、网站、板报、访问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动员,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启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范围或研究题目。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以建立研究小组,共同讨论和确定具体的研究方案,包括确定合适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如何收集相关信息,准备必要的物质条件等。在此过程中,学生要反思所确定的研究问题是否合适,是否需要改变等。

(2)体验阶段。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以后,学生要进入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

实践、体验的内容包括:①搜集、整理、分析信息资料。学生应了解和学习收集资料的方法,掌握访谈、上网、查阅书刊杂志、问卷等获取资料的方式,并选择有效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要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识别对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关联的有价值的资料;学会有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资料;最后综合整理信息进行判断,得出相应的结论。这时要反思所得结论是否充分地回答了要研究的问题,是否有必要采取其他方法获取证据以支持所得结论。②调查研究。学生应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开展调查,获取调查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如实记载调查中所获得的基本信息,并用文字、音像、制作等多种形式记录实践过程。③初步的交流。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组内或学生个人之间进行充分交流。在交流、研讨中,学会认识客观事物,认真对待他人意见和建议,正确地认识自我,并逐步丰富个人的研究成果,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

(3)总结表达阶段。学生要对自己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感受、体验和获取的其他相关情况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研究成果。研究性学习活动成果除通过研究论文、实验报告、调查报告形式呈现外,也可采用召开辩论会、答辩会、研讨会,以及出展板、墙报,编刊物(包括电子刊物)等方式呈现。研究性学习活动成果应通过口头宣讲等方式在全班展示。

(二)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

学生每学年必须参加1周的社会实践,三年中学生必须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既可由学校、年级、教学班统一安排,也可根据学校要求由学生自主安排。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有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三种组织形式,主要通过集体活动和小组活动进行。

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实施步骤主要包括活动准备、活动实施、交流反思三个阶段。在活动准备阶段要分析学校或家庭所在地的资源及需求,制定活动方案,开展安全知识培训、社会生活常识教育、活动记录方法培训等。活动实施阶段主要包括开展活动、记录活动事项、总结活动经验等。交流反思阶段主要包括展示活动成果、交流活动心得、进行活动评价等。

三、做好综合实践活动学分认定

(一)学分认定原则

学分认定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重要环节。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和特征,综合实践活动学分认定中应注重学生亲身参与和学生全员参与,强调课程计划规定的学时和参与态度的考核,同时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要特别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和实践体验,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进行评价,对学生的评价与对学生的指导要紧密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勤于实践,勇于创新,不断促进自身的发展。

(二)学分认定办法

综合实践活动学分认定在对学生参加活动情况进行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学生每完成一项研究性学习活动课题(项目)、每参加一次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都应将有关情况及时记入《四川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表》(见附件)。教师要及时对学生完成的研究性活动进行评价。学校要对学生三年中参与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情况进行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合格的,才能获得规定学分。

综合实践活动学分认定的程序按照《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普通高中学分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川教〔2010〕128号)的有关要求执行。

(三)学分认定条件

学生认真参加研究性学习活动,三年内研究性学习活动时间达到规定学时要求,完成至少3个专题(项目)研究,总结性评价合格,可获得15学分。学生热心参与社区服务,三年内参加社区服务的时间在10个工作日以上,总结性评价合格,可获得2学分。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每学年参加社会实践的时间必须达到1周,总结性评价合格,可获得6学分。三年内,凡符合综合实践活动学分认定条件的,总计可获得23学分。

四、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工作的领导,为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提供政策、师资、经费、设备设施和场地等方面的支持,帮助学校解决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普通高中学校要制订切实可行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保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各地要整体规划普通高中教师专业结构,协调并督促所属学校根据需要逐步配齐配足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学校要立足实际,整合现有教师资源,逐步建设一支由专任教师与兼职指导教师组成的较为稳定的教师队伍。要研究制定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工作量核算、职称评定办法及标准。大力建设兼职教师队伍,充分发挥确有特长教师的作用,鼓励他们向专职教师发展。充分利用目前高、中等教育教师队伍资源,积极创造条件吸纳社区、各行各业的优秀人员帮助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新晨

(三)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各地要通过统筹规划、政策引导、争取社会支持等多种方式,开发和利用校外图书馆、博物馆、职业学校、大专院校、企业、社区、农村、部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社会资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条件。学校要深入广泛地开展宣传活动,主动争取社会、家长的积极配合,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区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机制。

(四)加强课程研究。各地和学校要按照课程实施的要求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管理,积极组织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研讨活动。通过开展教学观摩、优质课评选、专题讲座、成果展览、经验交流等活动,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及其指导的规律。学校要大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研修工作,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指导水平和学校课程实施质量。教育科研部门要指导学校积极开展项目研究,不断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水平。

校内社会实践总结范文3

一、背景与工作要求

社会实践是中职院校教学、德育教育和学生素质拓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锻炼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中职院校旨在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认识和服务社会的同时,增强对国情的了解,找到自身的不足,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目的。

社会实践的总体要求是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以稳定的实践基地为依托,以建立长效机制为保障,让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具体工作流程

第一,中职院校团委应依据自身学校工作制定学校社会实践活动总体方案并;第二,院校各系部团总支依据各系部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方案;第三,各系部进行前期宣传动员,各团支部组建团队并积极申报立项;第四,各系部团总支预审核立项,汇总上报学校团委;第五,各系部召开社会实践启动仪式,建立健全安全机制预案;第六,学校团委批复实施;第七,学校、各系部做好媒体宣传工作;第八,各系部总结工作,上交实践成果及相关材料;第九,团委组织评奖推优,召开社会实践表彰大会;第十,根据流程经费报销。

三、工作任务细化

1.成立学院学生社会实践工作领导与管理机构

成立中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导和规划学生社会实践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学校团委,具体负责社会实践的组织工作。

W校各级团组织是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施的主体,要认真组织实施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突出重点,形成特色,促进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开阔视野、增长才干。

2.制定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学校社会实践活动总体方案由学校团委根据学校工作实际制定并公布。各系部团总支依据学校社会实践活动总体方案,以学生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为目的,坚持全员性、全程性,创新实施各类实践活动,确保每一位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3.宣传动员各团支部组建团队,申报立项

根据社会实践方案的要求,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和主要纪念活动,确定当年学生社会实践的立项主题。要求每个参加社会实践的团队至少由6人组成,鼓励以班级或团支部为单位组团,可跨年级、跨专业、跨系组队,以队长所在系为指导单位,团队指导教师至少一名。

各实践团队根据各系团总支社会实践活动方案,认真讨论各自团队实践内容,制定详细的实践计划书、应急预案等,认真填写立项登记表等各类材料。

4.各系团总支审核立项,汇总上报团委

各系团总支根据立项申报情况,完成团委分配各系提交的立项指标(一般为1:1.5,即若指标为1,则需提交不少于1.5项),审核无误后汇总上报团委。

5.各系召开社会实践启动仪式,建立安全机制

各系部在学期末组织召开社会实践启动仪式,成立由相关系领导、指导教师及团队负责人组成的社会实践安全领导小组,预警防范突发事件,已立项团队参会并宣誓,社会实践正式启动。

6.团委批复实施

团委学工部审核各系社会实践立项情况,经综合评定后公布入选团队名单。

7.做好媒体宣传工作

利用好各级各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注重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报道。省市级媒体报道的实践团队,将优先参与学院评奖评优。

8.各部系总结工作,上交实践成果及相关材料

各实践团队在新学期开学第一周将社会实践报告、团队社会实践日记、相关宣传报道、实践活动论文、社会实践鉴定表等材料上交至各系部团总支,各系部团总支汇总后交至学校团委。

各系部团总支在新学期开学第二周组织实施展评总结工作。各实践团队制作反映社会实践过程及成果的演示文稿,各系制作反映本系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果展板,进行成果展示。

9.团委组织评奖推优,召开社会实践表彰大会

学校团委将根据各系部各团队的实践情况,召开社会实践成果总结表彰会,评选若干优秀社会实践团队、若干优秀社会实践报告、若干社会实践先进个人、若干优秀指导教师及优秀社会实践组织单位。

同时,推选优秀团队事迹上报团中央、团省委、团市委进行申报评奖。

10.经费报销

社会实践活动经费采取各系资助、学校资助及联系赞助三种形式。实践团队根据各自实践内容、地点等提报经费预算,报各系部团总支审批。入选团队及优秀社会实践团队在总结表彰会后,可按总体方案中规定的数额获得学校经费资助。

四、考核事项

1.组织工作

一是社会实践活动筹备、计划情况。有活动计划的,考核结果为一般,对应分值为0.5分;有活动计划,并制定以日为单位的活动方案的,考核结果为良好,对应分值为1分;有翔实的活动筹备情况汇报,制订了活动计划,并有以日为单位的设计活动案的,考核结果为优秀,对应分值为1.5分。

二是社会实践日信息报送情况。较多次迟报、漏报,报送材料不符合要求或没有条理的,考核结果为一般,对应分值为0.5分;基本上每日报送,报送材料基本符合要求的,考核结果为良好,对应分值为1.5分;每日报送,报送材料符合要求且有条理的,考核结果为优秀,对应分值为3分。

三是社会实践带队老师、课题指导老师聘用情况、参与活动情况(需提供照片)。两者皆无的,对应分值为0分;两者有一的,对应分值为1分;两者皆有的,对应分值为2分。

2.宣传工作

校内宣传媒体报道,并提供文字音像材料(校报、网站、微博、微信等)。学院级别每篇可获得0.2分。

有校外宣传媒体报道,并提供文字音像材料(包括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站报道)。县镇一级每篇可获得0.5分,市级每篇可获得1分,省级以上每篇可获得3分,部级每篇可获得6分(网络媒体统一按0.1分计算,封顶2分,超过20篇的按20%折算)。

3.实施情况

一是活动经费使用情况。有简单的经费使用情况报告或开支清单的,考核结果为一般,对应分值为0.5分;有较详细经费使用情况报告或开支清单,学院有配套经费支持的,考核结果为良好,对应分值为1分;有详细经费使用情况报告或开支清单或者有社会赞助物资和资金的,考核结果为优秀,对应分值为1.5分。

二是学生社会实践课题情况。没有与相关学术竞赛相结合的,对应分值为0分;与创新学分、希望杯结合的,对应分值为2分;与学院教育教学相结合的,对应分值为2分。

三是有活动组织方案(以申报时填写的社会实践活动团队申报表为评分对象),对应分值为2分。

四是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合作不少于3年),并提供协议文本或挂牌照片。每建立一个基地加3分,封顶为10分。

4.活动总结

一是实践交流会评审团就各团队的PPT展示进行打分,最高分为10分。

二是团队及团队成员情况。发表在三级期刊,分值为6分/篇;发表在二级期刊,分值为10分/篇;发表在一级期刊,分值为15分/篇;发表在核心期刊,分值为20分/篇。

校内社会实践总结范文4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五感归一”系统工程

为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从2011年开始进行了“五感归一”系统工程创新研究和探索。

“五感归一”系统工程总体思路是:利用课外时间,以“五感归一”为抓手,以“红色点亮青春”为主题,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深入生活,在学生中推行“听红色讲座,看红色经典,触社会现状,品志愿人生,秀(嗅)爱国热情”的系列实践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主线,以帮助学生确立科学世界观、人生价值观为目标,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能力。

“五感归一”系统工程具体而言,包括以下五个相辅相成的方面和环节。

一、听一次红色讲座

(一)开展此项活动的目的

由于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理论性较强,而且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受制于教材,无法真正就某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讲解,因此,我们希望通过让学生听相关专题讲座的方式,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同时与思想政治理论相结合,让学生能真正接受这些内容,而非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二)特点及教学方式

红色讲座是通过有较深造诣的老师专题讲座或知名学者的网络视频讲座,讲授与“两课”相关、学生直接关注的问题;同时主持老师可以现场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可以通过网络互动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学生参与形式

红色讲座每月一期,讲座内容涉及面广,思想开阔,并且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紧密结合,同时与学生兴趣高度契合。设有“红色讲座”交流信箱和在线交流QQ,供同学们与老师交流。

二、看红色经典

此项活动包括阅读一本红色题材书籍和看一部红色题材电影。

(一)特点及教学方式

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老师在“两课在线”网站实践教学栏目推出百部“红色经典”馆藏书目,设计思考问题,通过读书活动,激发学生读红色书的兴趣。

(二)学生参与形式

要求学生每学期至少读一本红色题材书籍,看一部红色题材电影,学生完成读后感和观后感。每两周周末在报告厅(容纳500人)播放一部红色题材电影,每学期末组织一次读书交流活动。学生可以到现场参加互动。

三、触社会现状

触社会现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一个创举,是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基础上的一个综合实践过程。鼓励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现状、接触社会,培养运用正确的世界观观察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一)特点及教学方式

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多接触社会,多联系实际,老师在“两课在线”网站实践教学栏目布置寒暑假社会实践题目,引导学生参加校外社会实践活动。也可以在学校期间参加校内外社会实践,之后由学生写成社会实践报告。

(二)学生参与形式

要求学生每学期至少参与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自发组织或独自参加。

1.基本任务

(1)“两课”教师在学生社会实践前按《“两课”社会实践》的基本要求给学生布置任务,社会实践结束后要对学生社会实践情况进行评定,并对总体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

(2)学生在社会实践前要根据“两课”教学内容,在社会实践指导教师的安排和指导下,选择“两课”社会实践参考题目,在社会实践结束后撰写“两课”社会实践报告。

2.实施途径

触社会现状主要是通过以下两个途径实现。

(1)校内实践。利用课余时间,结合团委、学生会组织的校园文化建设等活动,让学生分析校园内实际问题,并通过集体讨论、交流,由学生自己表达、交流个人观点,并且在彼此交流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认识。

(2)校外实践。结合课堂理论教学涉及到的内容,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进行相应的参观活动,增加学生的亲身体验与感受,增强理论渗透的效果。主要采取两种形式:①社会调查(生活观察):要求学生组队深入到街道、社区、观察社会生活,感悟人间冷暖。②不固定地由“两课”学生社团带队,组织一些学生到一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或者法制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实践活动。

3.考核办法

学生撰写《“两课”社会实践报告》(两个:一个校内实践或调查报告、一个校外社会实践报告)并填写《“两课”社会实践总结表》,“两课”社会实践指导老师根据学生的实践报告及实践过程中的表现评分。优秀实践报告已经集结成册。

四、品志愿人生

(一)指导思想

通过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弘扬雷锋精神,激发青年学生的热情,在校园内外形成关爱互助的风气,为学习和生活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

(二)组织方式

“两课”教研室以课程班级为单位组织安排活动。

(三)特点及教学方式

校内社会实践总结范文5

内容摘要今年暑假,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落实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重要谈话和三个代表的论述,更好地服务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服务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按照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团省委、省学联、团市委、市学联深入开展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精神要求,我校在总结历年来社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学生专业特点,紧密围绕投身西部大开发,播科学圣火,做文明使者的活动主题,制定了就近方便,按需组队,点面结合,小型多样,突出重点,重在实效的活动原则,坚持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出成果的方针,组织开展了丰富多采、卓有成效的社会实践活动。

电子科技大学200*年暑期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今年暑假,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落实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重要谈话和三个代表的论述,更好地服务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服务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按照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团省委、省学联、团市委、市学联深入开展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精神要求,我校在总结历年来社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学生专业特点,紧密围绕投身西部大开发,播科学圣火,做文明使者的活动主题,制定了就近方便,按需组队,点面结合,小型多样,突出重点,重在实效的活动原则,坚持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出成果的方针,组织开展了丰富多采、卓有成效的社会实践活动。一.及早落实,认真准备为组织好200*年暑期社会实践,做到统筹规划,周密布置,精心实施,学校拨出专款,并成立了以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俊波为组长,校党委宣传部,组织部,校工会,校研究生部,校学生处,校学生会负责人为成员的暑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在上级团组织和校党委领导下,各部门通力合作,认真落实了有关社会实践的各项准备工作。为保证全校同学的实践参与率,学校在组织工作别注重点面结合。点上,学校采取就近就便按需重点组队的原则,从各院、系、所、中心及学生社团中选取品学兼优的300余名同学组成了19支社会实践队,主要开展一些针对性强、工作难度大的实践工作。面上,校团委为回家的同学都开出了介绍信,以方便其实践。暑假前夕,学校和各院、系、所、中心都对今年的暑期实践工作进行了动员,对自己进行实践活动的同学在活动任务和活动时间上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并把社会实践成绩纳入综合测评分的计算中。同时为保证实践活动的顺利安全进行,凡是组队参加社会实践的学校及院系实践队,我们都落实了1-3名指导老师,带队参加实践。并且要求各实践队伍在活动期间一直同团委保持密切联系,要求队员在活动期间和活动结束后及时将实践报告和成果报校团委,并由校团委200*暑期社会实践报道组编成特刊,确保社会实践活动效果进一步深化。二.内容丰富,注重实效,成果显著200*暑期社会实践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学校除在保持自身原有实践工作特色外,也鼓励同学多方面,多角度投身社会服务社会,锻炼自己。内容主要有:企业帮扶,科技扶贫,支教扫盲,志愿服务等。广大同学通过深入企业,深入农村,进行法制宣传,现场服务,挂职锻炼,软件开发,参加全国大学生的各种比赛,校庆志愿者服务活动等多种方式完成了社会实践。1.保持科技特色科技实践一直是我校暑期社会实践的特色和重点。今年暑期,除积极动员广大同学开展科技实践外,我们通过多方联系,重点组织了电子科技大学赴东莞旭丽电子公司实践队等五支实践队伍到沿海的东莞、汕头、深圳的公司里进行了科技学习实践活动,并通过为期一个月的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赴东莞旭丽股份有限公司实践队,由来自我校五个院系的15名同学组成参加。他们分别到旭丽股份有限公司设在东莞和深圳的五个电子工厂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学习实践活动。在此期间,他们完整的了解了旭丽公司整体运作及组织架构,学习领会到了先进的管理模式及标准化运作机制,实地参观了生产打印机、扫描仪的生产流水线,考察了公司内部的网络建设,紧密把自己的所学与生产实践结合在了一起。通过参与实践,加深和完善了大量的知识,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大大提高。在另外,此次暑期到旭丽公司参加实践的还有来自国内西安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四所高校的32名同学。我们的同学与他们在一起实践、生活,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一起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并且用我们在实践中的优异表现树立了电子科大学子的良好形象。赴汕头联通公司实践队,有我校计算机学院和通信学院的六名同学参加。他们在公司进行了系统的参观后,被分配到计费部和运维部两个部门进行具体工作的学习和实践。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联通公司为他们提供了极好的学习条件,他们通过自己学习,师兄指导,自己亲手操作这三部曲,掌握了大量关于网络建设和维护方面的知识,极大的提高了动手能力。他们还参加了公司为期一周的新员工培训,感受了联通公司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企业文化,体会到了一个大公司所具有的优良素质。同时,通过参加公司的各种活动,在收获了知识的同时,还收获了朋友,收获了阅历,收获了成熟,为联通公司与我校之间的交流开了一个好头。赴深圳巨龙科教高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实践队由计算机学院的两名研究生和两名本科生组成,他们在公司分别参与到了公司的智能排课系统和校园ICQ两个项目开发中,他们在公司课题组长的带领指导下,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掌握了智能排课系统的设计框架,参与完成了校园ICQ的功能修改、优化及整和测试,圆满完成了实践任务。在此过程中,他们通过查找大量资料,请教课题组长,以及不懈的努力,在编程能力上有了迅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一个月的实践,他们学会了很多学习的方法,这是在校园里的学习所学不到的,同时对于个人成长、成才又是极为重要的。在他们的实践总结报告的最后,他们写出了最深的感受:要面对社会的挑战,只有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此外,通信学院赴上海邮电设计院社会实践队,通信学院赴索贝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践队等队伍也在企业里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学习实践,电工学院赴都江堰市实践队,通信学院赴成都高新企业考察实践队,自动化系赴宁江机床厂参观实践队等队伍也都紧密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开展了科技考察及学习实践活动。从参加这些实践的同学的总结报告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同学在经过实践锻炼学习过后在专业技术、个人素质、心理观念等多方面的成长,真正达到了社会实践的目的。2.突出三个代表今年暑期社会实践的另外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贯彻学习实践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的论述。我们根据上级团组织的要求,在学校有关领导的亲自帮助下,组建了电子科技大学党员大学生双流三个代表学习实践队。实践队由来自全校各院系及主要学生组织中的38名优秀学生党员组成,目的在于通过他们的体会,向更广大的同学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实践队在双流县以及公兴镇的政府、企业、田间地头,认真听、仔细看,切实感受到了三个代表的实践对国家发展、百姓致富的重要意义,对三个代表的认识再也不是是仅仅停留在知道这个层次了。同时,他们也亲眼看到了党和政府的基层干部为地方经济发展,解决老百姓的实际困难而付出的艰辛,大大改变了他们对基层党员干部的片面认识,使他们对国家、对社会树立了更加坚定了信念,明确了自己奋斗的目标。另外,我们在暑期社会实践的前期准备工作中,也重点强调了三个代表的学习实践在此次暑期社会实践工作中的重要性,引导更多的同学进行了三个代表的实践活动,广大同学在正确领会、学习、实践三个代表的精神上,也收获了丰硕的成果。3.参加各级赛事今年暑期里,我校还参加了全国性质的四项大学生赛事,均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参加全国首届大学生艺术歌曲比赛我校代表队的全体同学在张琼等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经过西南财大的预赛,沈阳的复赛,一路高歌,有两个节目进入到在中央电视台举行了决赛当中,是全国高校中除清华、北大外唯一一个有两个节目进入决赛的高校。最后,两个节目均获得了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为我校争得了极高的荣誉。另外,在由教育部牵头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大学生国防体育节军用枪射击比赛中,我校代表队通过艰苦的封闭训练过后,在比赛中取得了男子精度射击的一枚金牌,男子精度射团体第四,男女团体总分第14的好成绩。在体育赛场上,我校同学也有突出表现。我校游泳队在上海举行的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游泳比赛中,顽强拼搏,获得了男子甲组团体第四,男女团体第7名的好成绩,同时打破了100米、200米蛙泳赛的大运会纪录和4×200米自由泳接力纪录,创下了200米大运会蛙泳赛记录。这是我校在历届比赛中取得的最好成绩。我校参加在广州举行的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战绩。4.组织挂职锻炼我校今年还组织了赴锦江区和成华区两支挂职锻炼队伍。在锦江区,我们的5名学生干部深入到各街道办事处,与办事处人员一起,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丰富多彩的社区服务活动,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卓有成效的工作效率,赢得了办事处老师和广大社区群众的高度评价。在成华区政府,我们的十系的10名同学在教育局和法制办两个单位,协助他们完成了大量的办公事务,勤奋好学的精神得到了诸多认可,也保持了我校与成华区政府长期在社会实践中长期合作的良好关系。我校其他同学在这个假期中也纷纷主动出击,进行了形式多样、切实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达到了锻炼成长的目的,写出了生动的社会实践报告,为我校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圆满完成尽自己的一份力。我们将对今年的社会实践工作进行在本次总结表彰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经验交流,保持我校在此项工作中的特色和优势,为继续做好这项工作打下坚实长久的基础。

校内社会实践总结范文6

关键词:民族院校;社会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189-02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内教学、校内教育的有益延伸和必要补充,其目的在于弥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不足,引导学生在服务基层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成长成才,促进大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2005年2月1日,、中央文明办、教育部、为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联合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03号)。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总体要求和工作原则,强调高校要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领导,探索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同时,民族高等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民族地区的发展有着不可估计的作用。但多年来,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认识上常常有深浅、广狭和高下之分,在实施中也存在着主动和被动、务实和敷衍、普惠和点缀、创新和维持的差别。因此,如何从民族院校实际出发,完善民族院校社会实践体系,丰富民族院校社会实践内容,建立健全民族院校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

一、做好民族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大学生社会实践对于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突出的作用。中央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是个大课堂,是一部价值很高的“无字书”,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到的教育更为直观、具体且深刻。社会实践使大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基层,大学生在与人民群众的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思想得到升华,增强了投身改革、维护稳定的政治意识和大局观念。社会实践增强了大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在进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大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创新意识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民族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分部分,是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基础,是增强中华民族整体凝聚力的重要阵地。民族院校学生大部分来自边远的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民族地区发展相对滞后,部分民族地区学生进入全新的生活环境后,容易形成敏感或封闭心理。扎实的社会实践有利于他们社会角色的转变,有利于提高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而在民族院校学生接触社会各个层面,在面临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逐步了解了社会改革和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后,在回到民族地区支援服务家乡建设时,不仅能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加速发展,还能自觉生成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对于做好民族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民族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培养更多更优秀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保障。

二、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有力途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虽然大学生社会实践经历了逐步兴起、走向规范、蓬勃发展和深化完善几个阶段,但是很多高校还没有形成一个稳定推进的社会实践运行机制,还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组织体系不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贯彻和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当是一项长期的教学任务。但是,在长期应试教育的思维定式下,高校内部不同程度地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性认识不清,忽视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创造技能和创业人格的培养。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团委负责具体实施,未能充分发挥其他职能部门的优势,形成社会实践的最大合力;同时,在人员、经费上也没有给予充分的保障和支持,因而难以满足广泛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人、财需要。许多高校没有把社会实践工作纳入到整体教学计划,导致师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

2.社会实践形式单一,内容不够丰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要结合学生成长成才和社会实际需求的需要,但是当前一些高校仅当作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来执行,且绝大多数的社会实践活动安排在暑假期间进行,有的实践小组由几名教师带队,但更多的是没有条件而自行分散活动的学生。而且,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比较单一,不能从根本上突破原有的参观、劳动、文艺表演、进行调查问卷等模式,缺乏向纵深方向发展,不能满足新时期大学生能力提高的需要。另外,常规性的社会实践开展较少,一年一次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不大,学生最后通常以一份总结报告结束。

3.社会实践基地规划性差,无法保证活动持续化。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是顺利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保证,是实现社会实践活动经常化和连续化的重要阵地。目前许多高校在建立和管理实践基地上存在诸多问题。许多高校认识到社会实践基地的建立有助于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能力,但实践基地的建立健全不是一次挂牌、一次剪彩就可以一劳永逸的。而目前,多数院校注重表面现象,追求短期行为,临时性的活动多,长期性的实践基地少,大大衰减了实践的实际效果。

4.专业特色不突出,未能达到校企双赢。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就是为了从社会实践中验证书本上的知识,也通过实践更多地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提升自己的情智以便更好地服务社会。而现实情况是学校在思想上没有把社会实践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和拓展,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也不能运用所学知识,导致实践教育和课堂教育脱节,使得实践活动成为学校的任务和社会的负担,不能体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时代精神,也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三、探索民族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性的途径

1.科学计划,组织有力,健全机制,保障民族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效果。民族院校要正确认识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按照各级有关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要求进行总体规划。建立以党政领导及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制定社会实践相关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文件,形成齐抓共管、分工协作的良好局面,做好四个到位,即认识到位、组织到位、经费到位、人员到位。各学院在贯彻和落实工作时要高度负责,相互配合,切实抓好准备环节、实践环节、总结交流环节和宣传推广环节四个环节。同时,将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作为一门必修课纳入到学校人才培养方案,除了完善社会实践的课程目标、学分设置和考核评价外,还要建立可操作性强的奖励机制,充分调动师生的参与热情,保证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

2.丰富实践内容,结合专业知识,体现学科特色,提高民族院校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离不开科技知识的支撑,知识水平高、实践能力强是新时期少数民族人才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客观大环境对其的必然要求。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应力求内容丰富新颖、形式灵活多样、操作合理可行,不断赋予社会实践新时代的特色,使得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更加务实、更加深入、更加贴近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计划与实施过程中注重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将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服务社会、勤工助学、创业就业相结合,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进行安排。要把从传统的考察、调查、社会服务、公益类的活动拓展到结合专业知识的学习上来,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科技文化智力资源优势,大连民族学院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在近几年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和优势,制定分年级、分重点的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内容上,要求学生结合所学专业、结合社会热点、结合民族特色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形式上,采用社会调研类、实践服务类、学术研究类三项并行的分类项目化管理模式,通过学院引导―同伴分享―教师点评等多方环节的共同作用,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收获被不断提炼、升华,触动学生的自我思考、自我认识,实现了自身知识层次的提升和全面素质的提高。

3.建立基地,常短期结合,搭建与民族地区紧密联系的桥梁,促进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它可以使学生把平时和假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为此,各高校要主动与乡镇农村、城市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联系,始终贯彻“双赢”的原则,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和地方发展建设的实际需求出发,建立多种形式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力争每个专业都有相对稳定的实践基地,将常规活动和短期活动相结合,保证社会实践活动的经常化和制度化。民族院校学生是少数民族地区未来建设发展的生力军,他们通过社会实践,将专业知识落实到民族地区,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成才。例如,大连民族学院积极与少数民族地区联系,建立了多个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教育基地,学生们通过实践的检验,看到自身知识、能力结构的缺陷,主动进行调整;同时,也提前将所学知识运动用到社会生活中,积淀了丰富的实际经验,为毕业后更好地服务民族地区积蓄能量。

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够让民族教育工作者找到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民族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为民族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注入生机和活力。我们应本着“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宗旨,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断创新,不断探索民族院校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性建设的途径,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民族院校得到更充分的彰显。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