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的文化产业论文

转型升级的文化产业论文

1丽水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不足

1.1人才资源匮乏,制约文化产业发展

由于受限于地理位置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与长三角区域内其他经济较发达城市相比,丽水市文化产业人才十分匮乏。人才引进缺乏优势,本地人力资源开发不充分,人才结构有待优化,特别是艺术创意人才、高层次的经营管理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更是稀缺,远远满足不了文化产业领域高科技迅速发展和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另外,缺乏深厚的产业基础,人才创新创业平台较狭小,加之高校和科研机构较少,制约了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和集聚,导致人才竞争缺乏优势。同时,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尚不完备,创意人才的引进、培养机制还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市,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丽水文化产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1.2生产效率不高,缺乏产业竞争力

近年来,全市的工艺美术品制造业和文化用品制造业两大优势产业门类的从业人员总数和营业收入在全市文化产业中的比重均占70%左右,但产业产值总量和增加值占比仍然偏低。尽管丽水总体文化资源丰富,但是科学技术没有有效嵌入传统特色产业,像剑瓷、石雕等工艺产品主要依靠手工制作,很多为手工作坊式和家庭管理式的中小企业,以传统技艺组织生产,还没有形成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生产,生产效率有待提升,传统的文化产业面临着市场竞争、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的挑战。

1.3创新能力欠缺,创意渗透融合较少

许多传统文化产业固守千年传统,而较少考虑时代变迁。产业竞争在不断升级,人们的文化层次和审美品味在逐渐提升。丽水有许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独特文化产品誉满全球,这些产品技术和工艺虽然具有较高品牌知名度,但依然以传统工艺为主,现代科技和创新创意应用较少,应用还未正式起步,另外产品的同质性较高,缺乏细分市场的文化产品,市场定位狭窄,与国内同类产品相比附加值较低。许多文化资源像仙都文化、畲族文化、廊桥文化等资源的创意提炼和应用开发还远远不够,资源尚未有效嵌入文化产业中去转化为产业优势。

1.4产业链尚不完备,产业有效集聚程度低

当前我市的文化产业集聚已经初步形成,然而,要实现规模效应和网状互动需要一个构成上下游关系的、共同创造价值的完成的产业链,而非单纯的一定数量的企业的集合,从而实现产业的有效集聚。各个县(市、区)的文化产业具有“一县一品”的特点,然而大部分文化企业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制造环节,上下游产业链整合能力不足,知识与新技术的横向扩散缺失,无法形成产业园区的资源有效配置的基本功能。

2丽水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2.1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为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持久动力

2014年二季度GDP三次产业产值分别为32.82亿元、180.75亿元、198.78亿元,占比为7.6:43.8:48.6。由此可见,经济发展已经由过去第二产业带动,转变为二、三产业协同带动,并且第三产业贡献度居于首位。在服务业中,文化产业占据产业价值链高端,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可以有效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推动经济产品向微笑曲线的两端拓展,促进经济转型发展。

2.2消费水平提升,生产、生活型文化市场广阔

根据国际经验,当人均GDP在2000~4000美元时,恩格尔系数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居民文化消费需求将强烈凸现。2013年,丽水人均GDP已经达到7490美元,属于国际上的中等收入水平,这意味着丽水开始迈入以信息化、知识化为主要特征的后工业社会,消费需求快速扩张,消费结构由物质消费向精神消费转变,文化需求进入空前旺盛的时期,文化产业发展的潜力和空间巨大。

2.3丽水生态优势与文化产业生态化特征的高度契合

当前经济发展中面临的资源、能源和环境制约越来越突出,文化产业的一个突出特征是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是与资源、能源、环境制约关系不大的新兴行业之一,最能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是典型的低碳经济、绿色经济。丽水具有极其丰富的生态资源,生态环境质量明显优于全省其他城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达99.5,居全省第一位,全国内陆城市第一位,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全省首位,这些都为丽水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资源优势,为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取得新的突破给予助力。

3丽水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3.1构建创意农业产业体系

用创意产业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模式整合农村生产、生活、生态资源、创新农副产品、完善农村多层次产业链,创新农业发展模式。

(1)树立丽水的高端绿色农副产品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

丽水是著名的“生态之乡”“长寿之乡”,农耕历史悠久,农产品资源丰富,还有很多的特色作物品种。如果将这些先天优势发扬光大,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推行严格的标准化生产,注重品牌的打造,就会形成丽水的地方优势产业,打造出浙江乃至长三角的农产品高端品牌。

(2)创新销售模式,构建农副产品销售与配送平台。

目前在打破传统销售模式,将电子商务与绿色农业相结合方面,遂昌县已经做了不少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此基础上可以考虑与阿里巴巴、正谷等知名电子商务企业、生态农业企业开展战略合作,打造一个整合全丽水地区高端农产品种植、推广、销售与配送的网络平台,通过网络、物流等渠道开展直销,面向长三角中高端市场,直供餐饮企业和用户。(3)将创意渗透融合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实现功能。以特色农产品和农业园区为核心,形成包括核心产业、支持产业、配套产业和衍生产业的产业群,带动一批产业的兴起。

3.2弘扬文化品牌,做强文化产业载体

一个没有自己独特文化的城市群,很难保持持久的吸引力和发展速度。高品位的城市文化能为城市经济及各方面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1)延续城市文脉,树立城市文化品牌。

综合考量城市性质、城市发展方向、城市形象,将文化品牌建设纳入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制定文化品牌发展战略,加强对本地文化的研究,深入挖掘本土文化的底蕴和内涵;加强城市文化宣传,在挖掘文化的基础上,广开门路,建网站,开博客,设论坛,与权威电视台合作广告,拍摄纪录片等,将丽水优秀的品质文化、悠远的智慧文化、高超的技能文化变成城市的集体记忆,既达到高尚的艺术享受,又受到追终思远的古文化熏陶,提升城市整体知名度和美誉度。

(2)伴随文化品牌的传播,将文化的产业载体推向品牌竞争的前台。

打造一个商业品牌,一个企业或商品可以受益,打造城市品牌,则是城市所有企业和人们受益。通过树立城市文化品牌的优势,具有增强城市对消费人群的吸引力、提高城市文化产业的经济价值、打造文化特色和符号象征中的多重作用。文化的产业载体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产品与城市地域的协同营销,进而使产品与城市的品牌价值得以达成互动增值的良性发展格局。

(3)推进科技与特色文化产业相结合,创新符合市场需求的产业形态。

探索将丽水传统文化艺术产品打上高科技的烙印,利用科技创新为文化产业提供效率,降低成本,让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成为可能,逐步培育出大规模、高水平、产业链完整的文化产业龙头企业。科技创新为文化产业提供设计与创意,赋予产品更多的文化内涵,既传承历史文化也兼具时代元素,塑造品牌特色,实现差异化竞争,推陈出新,提升市场竞争力。

3.3构建创意旅游产业体系

发展创意旅游意在对传统旅游产业的创新和改造,提倡用创意产业的思维方式重塑旅游产业体系,形成适应社会经济转型的全新旅游模式。

(1)拓展产业链,跨越产业边界联动发展。

传统旅游产业发展重心是为旅游活动提供各项服务,“游、购、行、吃、娱、住”6大要素成为旅游业主体,旅游产业链的构成也局限在相关服务行业,如旅游信息咨询、旅游金融服务等,注重旅游产品的价值实现。

(2)延伸产业空间,区域内外联动发展。

将丽水的旅游产业优势资源与其他地区的优势资源相结合,实现跨行政区域联动,在更大的地理范围内优化配置旅游资源,形成跨行政区旅游产业链。可以与长三角内、与丽水存在差异,具有不同产业定位的城市组成富有竞争力的旅游集群。

3.4完善人才集聚和培育成长的政策体系

人才是文化产业的核心资源和财富源泉,围绕“引、育、用、留”的宗旨,加快人才集聚、培育步伐,使人才层次与结构满足丽水的文化产业发展需求。

(1)加强政策引导,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

文化产业既具有集约化、规模化的工业特征,又强调个体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创造力的发挥,其本质是以智力资源为依托的知识经济,是文化在精神产品与物质产品领域的创造力,它使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今天,真正的财富是思想、知识、技能、管理才能和创造力,它来自人们的头脑。

(2)突出引进重点,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着眼全市文化产业的需求,重点引进文化与创意的“创造者”,即原创者,位于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高端,既包括文化名人、艺术家、设计师等,也包含草根阶层,只要能够为文化企业提供有价值的文化内容;文化与创意的“生产者”,即管理者和组织者,在文化产业生产环节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包括文化需求的预测者、文化产品的策划者、生产管理,人、财、物的组织协调者;文化与创意产品的“经营者”,推动文化产业化的关键力量,包括职业经理人、拍卖师、评估师、中介人、制片人等。不断创新人才引进举措,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项目,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推动工程”。

(3)挖掘现有资源,强化本地人才的培养。

广泛开展多领域、多层面的培养工程,大力培育现有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优秀青年人才、传统文化技艺的传承者,支持本地科研院所、职业学院、企业等培养中间力量,建设人才培训基地,加强与国内外高效与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加大文化创意人才梯队建设。

(4)形成“集群效应”,优化人才成长环境。

文化创意人才对工作氛围的要求比较高,需要能够提供相互促进、研讨和交流的营地,需要目标一致、层面相近、分工不同的合作团队,人才“集聚”是创新创业的重要条件。政府应该通过文化产业协会和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对人才集聚进行积极引导。经由文化产业协会组织合作交流、咨询培训、中介服务、资质认证,为会员开拓国内外市场服务,促进专利申请、保护和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健全投融资机制等,这对文化创意人才的创新、创业,具有很好的引导和扶持作用。

3.5打造浙江文创产业中心

文化创意产业在当今世界方兴未艾的事实已经证明:创意产业是最符合经济发展潮流、最具商业价值和文化内涵的朝阳产业,必将成为引领丽水城市发展、城市创新的重要力量。

(1)突出特色,做好文创的战略规划。

依据自身的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科学谋划,发挥文化资源优势与产业优势,规避长三角区域内的文创同质化竞争,走出具有丽水特色的文创发展道路。同时要注重推动与名城名校的战略合作,形成制度化、常态化的合作机制。

(2)以万象创意园区为龙头,带动九大园区产业整合。

文创产业特性决定了单一的空间聚集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和价值裂变。丽水可以尝试以全方位的优惠政策,引导针对龙泉青瓷宝剑文化园、青田石雕文化产业园、云和木制玩具产业基地、庆元铅笔文化产业园、缙云仙都文化产业基地等9大文化产业园区提供产业链顶端服务的企业入驻万象创意园区。另外有针对性地引进贸易企业、信息服务企业、现代传媒企业、教育培训业、艺术品鉴赏企业和专利认证机构等,通过设计、生产、贸易联动,资源、创新、渠道整合,实现整个文化产业圈良性循环,提升文化产业效率,极大增加产业价值,激活大丽水文化产业模式创新。

(3)发挥优势,构建具有丽水特色的创意城市。

厚重的文化底蕴是一个城市独有的特色,也是城市竞争优势关键因素之一。发展创意产业可以与旧城改造和历史文化遗迹保护结合起来,让每一栋建筑、每一条街道乃至城市都能成为一件艺术品。丽水开展创意城市建设可以效仿美国的圣菲市,创新城市改造方式,在挖掘城市人文底蕴和地方特色的基础上注入现代元素和创意活力,吸引众多特色创意机构入驻。致力于打造文化产业枢纽,为全国、全世界的艺术家、企业家寻找灵感,参加丰富而独特的传统活动体验。成为人们分享经验、知识和实践所提供的文化平台。

作者:王亮 单位:杭州市社会科学院 杭商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