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戏曲文化与群众文化论文

我国戏曲文化与群众文化论文

一、开展戏曲普及活动

在戏台上的唱念做打、戏韵悠长中,人们不仅能够获得传统艺术的审美享受,而且可以从中品味人生百态,体悟人生智慧,学习立身处世的原则。通过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传播优秀文化,无疑可以让群众更好地接受思想道德教育,使得人们崇德向善,开阔眼界,陶冶情操。开展戏曲普及活动,让戏曲艺术渗透到基层群众的生活之中,不仅可以丰富活跃广大戏迷的文化生活,培养和发现一批优秀的戏曲人才,同时也弘扬了优秀的传统文化。比如在社区举办戏迷票友会,开展戏曲知识讲座、展览等,举办戏曲艺术节,这些都有效地促进了戏曲艺术的交流,提升了群众的文化品位,进一步推动了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文化发展。戏曲艺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优秀民族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形式。对于一座城市来说,传承好、保护好它,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才能更加多元,这座城市文化底蕴也才能更加深厚。

二、将戏曲引入高校,扩大传播渠道

在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充满活力和激情的年轻人都最受关注。大学生文化素质好,将来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在校期间受到艺术熏陶,将来分布到各行各业,他们的影响可以为戏曲争取到更多的观众。任何一种表演艺术,如果没有年轻观众尤其是大学生的积极参与,是没有生命力的,其前途堪忧。作为培养戏曲艺术高级人才的高等院校,理应发挥最高学府的优势,针对青少年艺术教育和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特点,积极做好戏曲艺术推广普及工作。以国粹京剧为例,京剧艺术在北京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拥有众多群众性的戏曲文艺团队、众多戏迷票友。而北京的高级院校也数不胜数,将京剧艺术纳入到高校文化课程研究中,开设京剧特色校本课程,意义重大。相关文化部门应牵头与高校进行合作,选定一些试点学校开展“京剧进课堂”活动,或者直接由戏曲院校与普通高校展开合作。如可聘请中国戏曲学院的老师为京剧课程任课教师,与试点校合作开展京剧课程研发工作;或派戏曲学校的老师、学生到试点单位讲解剧目知识、辅导表演技巧,指导并帮助新剧目的排练等。京剧是能够代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剧种,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在它的传承工作中出一份力。让京剧走进高校课堂的意义不仅是对京剧本身的学唱表演,更重要的是让京剧中的道德元素、语言元素和艺术元素在学生和群众中传承不息。

三、充分发挥地方戏曲的文化传承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很多西方艺术形式的流入,对我国民族艺术造成了不小的冲击。我们不反对一部分人喜爱甚至热衷于外来的艺术形式,但是也不能忽视民族文化的生存与发展。如果单纯地痴迷于外来文化,而远离本土传统文化,甚至轻视传统文化,那将成为中国文化的悲哀,也会阻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我国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地区在发展中的一个突出教训就是特色文化的消失,甚至于城市建筑几近千篇一律。“与国际接轨”,更主要的应该在于秩序或者某些制度范畴,而不是具体到文化上的一统。鲁迅先生曾说过一句铭言,越是具有地方性,就越是具有世界性。古往今来,艺术离开群众必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戏曲艺术更其如此。因此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为民族文化的生存和发展做出实实在在的努力。尽管现代科技非常发达,电视、电影、广播已经普及,人们可以在家里轻易地看到各种文艺演出,但是,在地方民歌基础上形成的地方戏曲,在群众中有着其他艺术形式不可替代的地位。这是因为数千年形成的民俗习惯,决定了广大群众离不开地方戏曲。中国民俗重乡情,在乡音基础上形成的戏曲旋律,特别容易上口并深深地萦绕于脑际。因此一直繁衍于民间的地方戏曲,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与广大群众形成了鱼水关系。建国初期的五十年代,地方戏在每乡每镇都有业余剧团,他们成年在乡镇之中演出,后来戏曲团体,逐步恢复,业余剧团也大批组建,他们活动在城市乡村之间,特别受到观众的欢迎。目前,地方戏曲的专业剧团虽然没有过去那么多,但民间的半职业剧团却发展的很快,他们与专业剧团一起活跃在城市乡村,满足了广大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地方戏曲之所以能经历时间的洗礼仍然经久不衰,与广大地方群众的支持是分不开的,由此可以说明,地方戏曲在群众中的文化传承作用是实现戏曲文化与群众文化相融合的重要渠道。

作者:刘小英 单位: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