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思考

新形势下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思考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代际之间的变迁速度不断加快,旧一代人的话语体系在年轻一代会逐渐失去权威性和传播能力,而这一不可逆的潮流也对新形势下高校网络舆情监测和引导带来了巨大的挑战。B站作为年轻世代集聚度最高的互联网视频平台,成为新一代年轻人积极表达自己观点,传播正能量的有力工具。本文也将以B站为例,分析B站成功的原因,以及背后文化语言网络对网络舆情管理体系的影响,进而提出高校在新形势下管理高校网络舆情的一些建议。随着新媒体网络的不断发展,社交媒体平台已经成为信息聚集和信息传播的主要阵地,当代高校大学生由于还未完全形成成熟的辨别能力和是非判断能力,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从而对学校、对社会容易产生不良情绪、抵触主流价值观,因此对舆情加以管理和引导,分析舆情存在特点,研制应对策略,才能守住高校意识形态阵地。

1为何是B站?

人们通常用出生年代来标记具有类似话语体系的一代人,从原先的80后、90后到现在的95后,00后,不同代际的人群之间在交流体系上会出现明显的隔阂。而这种语言文化体系的迭代速度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沟通媒介的提速而越来越快。短视频时代伴随着5G通信和大数据技术一起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大众熟知的抖音、快手利用推荐算法制造信息茧房来黏住用户流量,迅速成为行业头部应用。B站相比同类应用诞生更早,最早是面向二次元人群建立的桌面门户网站。B站相比同时期同类型的视频门户网站:优酷、土豆乃至后期以直播为主的斗鱼等产品,拥有以下优势:

1.1年轻化的入圈门槛和话语体系

B站成立之初,为了创建属于二次元年轻人自己的部落,设定了成为会员的答题规则。这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参与B站讨论的成员能够有一些共同的语言和兴趣爱好,并且同样热爱分享原创视频。友善亲和的内部氛围,提升了用户自制视频的意愿,同样也能够吸引更多新用户参与其中。年轻人在B站评论交流时,又自发形成了独特的话语体系,B站特有的鬼畜视频和表情符号体系,带动了一系列“梗”的形成,破圈传播到其他社交网络。“梗”是新时代网络平台上的大字标语和口号,对热门舆情的传播具有极强的造势作用。

1.2鼓励自制分享原创视频

B站是最早一批支持原创视频的网站,官方通过视频的传播量分配给上传者一定的创作激励。这种正向的循环帮助更多上传者改善自己的创作条件,制作出更好更吸引关注的优秀作品。由于其坚持免费分享,自愿打赏的运营策略,B站在学生群体中也吸引了不少使用者和上传者。在新冠疫情影响下的云网课时代,越来越多的高校选择只在B站免费开设网络课程,和全网用户一起分享知识。

1.3多元文化分区,培养意见领袖集群

B站针对相对较独立的圈子设立了知识、科技、娱乐、美食、生活等分区,视频的制作者也可以在上传视频时匹配对应的分区标签。根据千人千面的个性推荐算法,用户首页既能够推送小众爱好的视频,也能够适当推送分区内的热门视频。热门视频既来自于点击量播放量高的视频,也来自于该分区下热门的视频制作者,也即所谓“大Up主”,关注者提升了上传者的热度,也促使上传者根据用户反馈,定向制作用户喜爱的视频。和传统单向传播的意见领袖不同,评论区和弹幕文化能够让B站的意见领袖们和评论区的其他用户,甚至是其他视频制作者进行交互和联动。这种节点和节点之间连接而行程的视频文化网络,是更小的、自发形成的动态文化传播单元。

1.4重视中国特色爱国主义教育

B站赢得了年轻人的喜爱,也意识到年轻人需要及时并且合适的爱国主义引导。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年轻一代不再天然的觉得国外的月亮一定更圆。平等的价值观不仅适用于用户之间,也适用于青少年正确看待东方和西方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上的区别。官方媒体逐渐重视在新媒体领域对年轻一代的传播影响,引入“共青团中央”、“观视频”等各个领域的意见领袖。同时,出于自发的爱国主义以及平等分享的精神,许多普通的中国民众甚至外国人也开始在B站分享自己对中国发展的看法,多元,平等的氛围让用户能够更清楚的看到中国这些年来的进步,一条有正能量的家国情怀短片能够让用户与上百万条弹幕产生情感共鸣,这样的感染力抵得过万次思政教育课。

2不同文化圈对舆情传播的影响

2.1主流民族主义的多元存在形式

主流文化圈和亚文化圈之间存在多种形式的信息内联,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就是其中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民族主义是存在于每个人心中的情绪化的表达,并且表达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都能够承载对中华民族寄予的感情。尤其是在当前世界格局错综复杂,被认为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大背景下,官方严肃的民族认同的价值观被民间各个亚文化圈解构为形式多元的价值认同,在和民族主义相关舆情传播事件上,往往官方扮演的是一锤定音的角色,而其他传播主体往往是自发的扮演自上而下的传播角色,传播形式也更为丰富多样,采用更为年轻人所接受的多媒体形式。民族主义情绪在B站特有的弹幕文化上体现的更为直白和朴素,每一个用户都能够用最简单的文字形式实时参与这场跨时空的情绪交流。随着中国不断的发展和强大,各种时事话题均可以引发民众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思考中国和世界的关系。由此也诞生了一系列以时事评论为主的账号,他们站在各自的立场,以多领域多角度探讨时事,透过现象让观众更清晰的了解国家的现状,同时也能逐渐形成用户黏性,打造意见领袖,实现较为完善的舆论引导作用。

2.2多层次多级链式传播特性

亚文化群体不止出现在青年群体,在B站分区机制和推荐规则下,不同年龄段、不同爱好群体均形成了相对独立但又互相存在交叉的文化圈。在传播实践中,某个小圈子所爆发的舆论话题有几种传播结果,一是因为话题只存在内部共鸣,因此只局限在内部链式传播,例如校园内部的一些逸闻趣事,脱离开该校园文化的背景就不存在传播影响力;而另一结果是当该话题存在和更大文化圈或者同级别文化圈关联属性时,话题舆论可能会迅速破圈,实现多层次或者多级的破圈传播。例如在B站曾上传某高校同学虐猫的视频,该视频迅速引发舆论风暴,舆情迅速扩散到爱护动物人士乃至整个社会圈子,最终引发社会舆论的一致谴责。因此亚文化圈并不是完全独立的系统,他们和外界会通过各种渠道联系起来。即使是再小的文化圈,也有属于自己的声音,也能产生影响全局的蝴蝶效应,舆情监测相关的决策者不能忽视任何一个传播主体的声音。

3在B站如何引导高校舆情

高校舆情传播相比社会舆情传播,高校内部的亚文化圈建设尤为重要。高校主体要发挥好自身的形象建设工作,建立高校的主流文化宣传,积极引导亚文化圈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

3.1利用大数据建立舆论监测体系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舆论传播的种类和形式也越发多样,对舆情的监测和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B站为例,用户发表的内容主要是以视频为主,其监管主要靠人工或自动化的内容审核机制,这对于较大的或者社会性质的舆论话题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对于校园内部的舆论话题很难实行有效的监控机制。新冠疫情爆发时期,在不少高校封校期间,师生将自己的情绪和诉求以视频的形式在B站上,由于视频具有纪实性但又有局限性的特点,使得其容易产生偏激的舆论影响。B站通过大数据分析视频的弹幕和评论文字,对关键的热点视频打上争议性质的标签,提醒观看视频的用户理性看待视频观点,减少对舆论的不良冲击。高校主体可以主动和B站等网络平台建立更密切的合作,以此提高自身的舆论监测能力,同时积极建设高校内部的社交平台,利用校内用户的小样本数据增加对本校师生群体舆论意见的感知能力,内外结合,形成有效的舆情监测体系。

3.2主流媒体进驻B站,高校建立意见领袖

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校园文化建设者尤其要重视新媒体对于舆情引导的作用,目前趋势是大多高校的官方媒体选择进驻各类社交视频网站,在B站上,除了上传公开课之外,也会打造体现校园内外舆论的新媒体传播品牌。高校自媒体可以联动共青团中央等主流媒体,建立亚文化圈和主流文化圈的交流管道,同时高校和高校之间也可以举办各种各样的文化交流活动,打造高校大文化圈的宣传矩阵。在校园内,需要有意识的培养各个专业和兴趣团体的意见领袖在自媒体平台发声,通过不同亚文化圈和相关专业领域的意见领袖的声音,能够自下而上更快收集来自不同渠道的声音和意见,利于对舆情的快速反应和处理。通过增强高校师生对于主流文化的认同以及对校园文化的自信,高校可以营造更积极向上的校园舆论氛围。与此同时,我们要加强对高校意见领袖的培训和教育,珍惜发言权利,谨防塔西佗陷阱,在重大舆情上保持谨慎态度,不仓促发表未经证实的不负责言论,保持舆情网络的健康积极发展。因此,高校可以充分发挥已有的基层党、团组织的引领作用,让党团组织网络和亚文化圈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在舆论传播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3.3平等、尊重、互信的意见交流机制

这已经逐渐成为新时代网络社交用户的基本交流准则。平等意味着传统的家长式的说教已经很难被年轻一代接受,也更容易造成人为的传播高墙。主流媒体需要使用年轻人的网络用语,更多的寻找共同点,增加和年轻人的共同语言。当主流文化和亚文化之间存在并不矛盾的不同时,我们也需要尊重并包容差异化的思想,允许更加开放的讨论环境。而互信则是交流的基本准则,充满敌意和反对的预设立场无助于交流,反而更容易造成为了冲突而冲突的现象,将校园媒体打造成师生和校园管理者之间的关键沟通管道,让更多的人自发参与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高校主体和师生之间积极的交流互动有助于打造更健康的校园舆情文化。

3.4迅速、正确的响应舆论关切

高校主体作为校园建设中的权威官方,在一些舆论事件中需要以积极的态度回应师生以及社会的关切。正确的回应对于舆论的正确传播影响重大。传播的基本准则是需要符合最广大受众的基本利益,正确意味着不能回避群众关心的敏感问题,迅速的做出正面回应。这需要高校领导和相关部门的积极联动,尽量减少信息传播的中间授权环节,扁平化传播过程,让正确的声音尽快传递到基层的师生群体中去。避免校园舆论扩散到社会,引起更大范围的舆论事件。

4结论

4.1打好全媒体矩阵组合牌,争取舆论新阵地主动权

本文仅以B站为例,阐述了年轻一代的亚文化圈和主流文化圈的相互影响网络,而在高校的舆情工作中,要充分利用所有新媒体平台,打造全媒体矩阵产品。同时为了避免简单搬运导致的用户吸引力下降等后果,还应该针对不同平台的特点,针对性的打造对应的媒体产品,不同媒体平台的高低搭配,组合成强有力的宣传矩阵,有利于扩大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范围,增强高校舆情网络的覆盖面积。通过全媒体的平台,将高校不同维度不同视角的真实状况,有效的反馈给师生和关心高校的社会群体,并吸取各方面对高校的意见,不断完善自身的建设。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避免跨平台账号数量过多导致部分平台的内容审核不严,高校需要加强对内容流程的管理,防止一些偏离高校身份的内容被夹带,引起舆论争议。

4.2拥抱大数据时代,以师生为本实现内容质量闭环

大数据时代,高校应重视新媒体能力的建设。互联网的热点话题转瞬即逝,如何捕捉到时事热点,同时快速产出高质量的文章和视频内容,值得所有高校媒体工作者深思。以师生这一最广大用户为本,不盲目追求流量效应,而是关注内容所产生的弹幕、评论等用户反馈信息量的多少,通过大数据技术对每一期内容的反馈进行分析,除了获得第一手的舆情资料外,还能对内容的制作起到指导性作用,实现全媒体平台内容的闭环生产。此外,需要牢牢把握用户的痛点进行内容题材的选择,例如可以从各个平台已内容的评论区中选取,亦或是通过留言私信等方式,智能筛选用户最关心的话题,最终做到内容跟广大师生共情,从而引发共鸣,增强媒体内容的传播能力和影响力。对于舆情管理,需要适应时代需要,根据社会热点话题和高校内部舆论网络,采用图网络等分析舆情中的关键节点和传播路径,采取相应的引导和管理措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4.3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航文化和舆论大方向

网络媒体平台的头部企业需要肩负社会责任,除了做好基本的内容审核工作外,还需要积极传播主流文化,弘扬正能量。B站开辟了“新征程”栏目,营造青春向党的积极气氛,此外,还和入驻的“共青团中央”等官方账号联动,推出一系列生动的党史学习纪录片,并且打造吸引年轻人的热门话题,在年轻人群体中撒播红色文化种子。此外,头部企业还应该针对高校舆情传播特点,建立高校话题专区,逐层传递并弘扬主旋律,做到舆论到哪里,党的思想建设就扎根到哪里。注重将主流文化和亚文化的融合,利用平台优势,将传统文化打造为流行文化,复古文化打造为潮流文化,提升高校同学的民族自信心的同时,也有利于打造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舆论的根基在于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如果文化土壤不肥沃,那么舆情管理更无从谈起。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媒体平台和高校需要共同肩负起弘扬文化自信和营造负责任的舆论环境的任务,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做出应有的工作。

作者:胡梦茜 单位:宁波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