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范例

说明书

说明书范文1

1.1动态管理

医院管理从无序走向正规有序,是离不开岗位说明书的合理运用的。但是岗位说明书的编写并不是完成后就可以高枕无忧的,岗位职责的变换依赖于医院功能的调整、管理重点的变更等各种因素的变化,因此岗位说明书也应该根据相关的变化而进行改动。如果要提高医院人事的管理效率,就应该根据医院动态发展的情况,而不断修订岗位说明书的动态编制。

1.2量化管理

管理层通过对岗位说明书的制作和运用,进行科学的定量管理、制度管理。而不同的量化分析手段,能够使岗位说明书的制作更加科学合理。岗位说明书中员工综合素质测评模板占有重要地位,科学的员工综合素质测评模板可以提高医院的管理效率,因此编写员工素质测评模板需要结合管理学、组织学、心理学、统计学等各种学科,并和员工的绩效考核和职业发展相关联,并经过对岗位的量化评估分析。

2、岗位说明书的编写

医院岗位说明书分为岗位说明与岗

位规范两大部分。岗位说明包括:岗位概述、岗位职责、岗位任务等;岗位规范提出了对不同岗位任职者的基本要求,其中包括:受教育程度、执业资格、专业技术职称、技能与能力、培训与发展等。

2.1根据医院发展战略组织设计

通过对医院职位的变更调整,从而确保医院的岗位的科学合理,使医院岗位做到精简高效,日常工作能够正常展开。因此在开始编写岗位说明书之前,必须将岗位与医院的战略目标相结合,以便日后在此基础上设计岗位说明书。2.2成立编写组织机构岗位说明书与岗位职责息息相关,因此因由医院领导和资深管理专家负责对其具体内容进行审查,以确保说明书的科学和准确性,并解决在编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可由医院人力资源部门、其他职能部门的相关人员和外聘的专业人士来负责具体的调查和编写工作。

2.3分析岗位职责

通过科学的分析手段,对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进行准确的定位,并以此为依据来确定该岗位员工所应具备的技能和知识,同时为医院人事管理的基础和信息奠定了基础。医院员工的薪酬绩效考核、招聘选拔和培训开发都是以此为依据,因此要确保分析手段的科学合理和分析结果的公正准确。

2.4审核论证

与岗位的直接从事人员以及他们的上级主管进行审核论证,以确定岗位分析职责是否准确合理完整,并通过演算发现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寻找解决的方法,从而增加说明书的科学性,使其能够更好更快地被员工接受理解。在审核论证的过程中,工作的相关描述可以不断地进行修改和审查,有助于获得广大员工对编写小组的职位分析的认可。

2.5编写岗位说明书

在完成了岗位职责分析和审核论证后,便可开始岗位说明书的编写。岗位说明书具体包括了岗位名称及其隶属部门、任职资格、工作内容、绩效考核要点等方面的内容。岗位说明书的编写就是将这些内容进行书面描述,规范用语统一诠释,完成对岗位特性的信息整合,从而为医院的人事管理奠定基础。

2.6定稿执行完成编制后,将岗位说明书上报领导进行审阅,通过后便可形成正式的文书下放执行。

3、岗位说明书的应用

3.1为员工聘用提供了标准

岗位说明书中清楚地规定了每个岗位任职人员上岗必备的任职资格,在医院招聘新员工以及内部员工晋升时提供了客观的依据,在审核过程中可以有效避开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使结果更加科学合理。

3.2为员工培训提供了目标

岗位说明书中清楚地规定了每个岗位任职人员所需掌握的个人素质、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为员工的入职培训提供了明确的目标,也使得员工在培训过程中清楚地看到自己所欠缺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也有利于员工在培训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自我寻得发展。

3.3为绩效考核提供了基础依据

岗位说明书中清楚的规定了每个岗位的绩效指标,它与每个员工的绩效考核息息相关。员工通过对岗位说明书中关于绩效指标的说明,可以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从而激励员工在工作岗位上更好地施展自己所长,为医院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3.4为岗位评价提供了参考岗位说明书中详细写明了不同岗位的职责和考核标准,改变了以往一概而论的做法,使不同岗位之间的评价标准有了更加可靠的依据。在考虑了每个岗位所承担的责任和任职难度之后,员工在获得岗位评价时也会觉得更加公正公平。

4、岗位说明书的推广

岗位说明书的推广也是后续工作之一,为了使岗位说明书能够落实,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4.1科学编制

科学的编制是岗位说明书能够真正推广落实的基础。医院作为一个特殊的单位,其岗位设置繁多复杂,所需任职人员要求专业知识完善,因此在撰写岗位说明书时,要求编写人员必须了解医院的岗位设置,并能与各部门领导人共同参与制定,而不是将以往的工作制度照搬照抄,而需要通过科学的分析统计之后,落实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并根据医院的发展和实际情况及时修改。

4.2全员参与

岗位说明书从编写到最后的执行,只有在全员参与的前提下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制定岗位说明书时各部门领导及员工应积极配合,参与相关岗位职责的资料收集和编写。推广落实时通过上下沟通,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对全体员工进行相关的培训和辅导,让员工对岗位说明书的意义和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

4.3高层重视

如果岗位说明书得不到高层的重视,那么在推广过程中也无法得到全体员工的重视。只有通过高层领导的重视和推广,才能使各个部门、各个员工充分了解到岗位说明书的重要性。由于岗位说明书在医院的人事管理中占有基础性的重要地位,只有通过高层领导的理解和支持,才能减少其推行和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阻力,使医院真正走向科学管理的道路。

4.4具体实施

说明书范文2

1.1动态管理

医院管理从无序走向正规有序,是离不开岗位说明书的合理运用的。但是岗位说明书的编写并不是完成后就可以高枕无忧的,岗位职责的变换依赖于医院功能的调整、管理重点的变更等各种因素的变化,因此岗位说明书也应该根据相关的变化而进行改动。如果要提高医院人事的管理效率,就应该根据医院动态发展的情况,而不断修订岗位说明书的动态编制。

1.2量化管理

管理层通过对岗位说明书的制作和运用,进行科学的定量管理、制度管理。而不同的量化分析手段,能够使岗位说明书的制作更加科学合理。岗位说明书中员工综合素质测评模板占有重要地位,科学的员工综合素质测评模板可以提高医院的管理效率,因此编写员工素质测评模板需要结合管理学、组织学、心理学、统计学等各种学科,并和员工的绩效考核和职业发展相关联,并经过对岗位的量化评估分析。

2岗位说明书的编写

医院岗位说明书分为岗位说明与岗位规范两大部分。岗位说明包括:岗位概述、岗位职责、岗位任务等;岗位规范提出了对不同岗位任职者的基本要求,其中包括:受教育程度、执业资格、专业技术职称、技能与能力、培训与发展等。

2.1根据医院发展战略组织设计

通过对医院职位的变更调整,从而确保医院的岗位的科学合理,使医院岗位做到精简高效,日常工作能够正常展开。因此在开始编写岗位说明书之前,必须将岗位与医院的战略目标相结合,以便日后在此基础上设计岗位说明书。

2.2成立编写组织机构

岗位说明书与岗位职责息息相关,因此因由医院领导和资深管理专家负责对其具体内容进行审查,以确保说明书的科学和准确性,并解决在编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可由医院人力资源部门、其他职能部门的相关人员和外聘的专业人士来负责具体的调查和编写工作。

2.3分析岗位职责

通过科学的分析手段,对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进行准确的定位,并以此为依据来确定该岗位员工所应具备的技能和知识,同时为医院人事管理的基础和信息奠定了基础。医院员工的薪酬绩效考核、招聘选拔和培训开发都是以此为依据,因此要确保分析手段的科学合理和分析结果的公正准确。

2.4审核论证

与岗位的直接从事人员以及他们的上级主管进行审核论证,以确定岗位分析职责是否准确合理完整,并通过演算发现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寻找解决的方法,从而增加说明书的科学性,使其能够更好更快地被员工接受理解。在审核论证的过程中,工作的相关描述可以不断地进行修改和审查,有助于获得广大员工对编写小组的职位分析的认可。

2.5编写岗位说明书

在完成了岗位职责分析和审核论证后,便可开始岗位说明书的编写。岗位说明书具体包括了岗位名称及其隶属部门、任职资格、工作内容、绩效考核要点等方面的内容。岗位说明书的编写就是将这些内容进行书面描述,规范用语统一诠释,完成对岗位特性的信息整合,从而为医院的人事管理奠定基础。

2.6定稿执行完成编制后,将岗位说明书上报领导进行审阅,通过后便可形成正式的文书下放执行。

3岗位说明书的应用

3.1为员工聘用提供了标准

岗位说明书中清楚地规定了每个岗位任职人员上岗必备的任职资格,在医院招聘新员工以及内部员工晋升时提供了客观的依据,在审核过程中可以有效避开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使结果更加科学合理。

3.2为员工培训提供了目标

岗位说明书中清楚地规定了每个岗位任职人员所需掌握的个人素质、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为员工的入职培训提供了明确的目标,也使得员工在培训过程中清楚地看到自己所欠缺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也有利于员工在培训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自我寻得发展。

3.3为绩效考核提供了基础依据

岗位说明书中清楚的规定了每个岗位的绩效指标,它与每个员工的绩效考核息息相关。员工通过对岗位说明书中关于绩效指标的说明,可以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从而激励员工在工作岗位上更好地施展自己所长,为医院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3.4为岗位评价提供了参考

岗位说明书中详细写明了不同岗位的职责和考核标准,改变了以往一概而论的做法,使不同岗位之间的评价标准有了更加可靠的依据。在考虑了每个岗位所承担的责任和任职难度之后,员工在获得岗位评价时也会觉得更加公正公平。

4岗位说明书的推广

岗位说明书的推广也是后续工作之一,为了使岗位说明书能够落实,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4.1科学编制

科学的编制是岗位说明书能够真正推广落实的基础。医院作为一个特殊的单位,其岗位设置繁多复杂,所需任职人员要求专业知识完善,因此在撰写岗位说明书时,要求编写人员必须了解医院的岗位设置,并能与各部门领导人共同参与制定,而不是将以往的工作制度照搬照抄,而需要通过科学的分析统计之后,落实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并根据医院的发展和实际情况及时修改。

4.2全员参与

岗位说明书从编写到最后的执行,只有在全员参与的前提下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制定岗位说明书时各部门领导及员工应积极配合,参与相关岗位职责的资料收集和编写。推广落实时通过上下沟通,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对全体员工进行相关的培训和辅导,让员工对岗位说明书的意义和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

4.3高层重视

如果岗位说明书得不到高层的重视,那么在推广过程中也无法得到全体员工的重视。只有通过高层领导的重视和推广,才能使各个部门、各个员工充分了解到岗位说明书的重要性。由于岗位说明书在医院的人事管理中占有基础性的重要地位,只有通过高层领导的理解和支持,才能减少其推行和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阻力,使医院真正走向科学管理的道路。

4.4具体实施

岗位说明书的具体实施是编写的最终目的,而不是仅仅停留于纸面。岗位说明书作为医院科学管理的有效工具,只有认真落实,才能在医院的发展上发挥重要的作用。这不仅仅需要上级领导的带领,也同样需要普通员工的鼎力支持,以规范医院的管理。

5总结

说明书范文3

众包特殊性的理论诠释

1.众包悬赏定价诠释

众包悬赏是在众包任务中,发包方为众包任务悬赏定价,中标者完成众包任务并获得悬赏金的过程。众包活动的一个明显特征是众包活动中缺乏任务定价标准,众包悬赏金经常被认为低于市场价格。众包源于企业节约生产或运营成本的目的,通过众包完成企业项目的成本低于企业自己生产的经营成本或者低于外包给企业之外专业机构的成本。在多数情况下,众包中悬赏金低价是企业采取众包策略的一个重要原因。表面上看,诸多众包活动中悬赏金低于市场价格违背了经济规律。因此,透视并找出众包特殊性的理论依据,对深入了解众包商业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1)价格理论。在经济学中,价值所表示的主要是商品的生产费用或劳动成本,其大小用商品在生产、交换和消费时所耗费的货币量来衡量。众包中的商品指的是接包方完成众包任务的结果(一般是智力成果);发包方所定的悬赏金是中标者完成众包任务的劳动凝结以及中介参与完成众包任务所付出的管理劳动凝结的货币表现,在现实生活中体现为价格。在经济活动中,价格是商品的交换价值在流通过程中所取得的转化形式,价格是价值的货币体现。价格决定于需求和供给,当需求大于供给时,价格上涨;反之,价格下降。众包模式下悬赏价格体现了经济学中的价格原理。第一,当众包任务为一般文案策划、Logo设计、网站建设等一般脑力劳动时,众包悬赏金经常低于完成任务的实际价值。此种情况下,每项众包活动一般有多人参与,但最终中标的只有少数人。如果把每项众包任务当成是需求,参加众包的人当成是对需求的供给,那么需求和市场供给是一对多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供给大于需求,体现商品交换价值的价格低于众包所付出劳动的实际价值。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悬赏金低价情况经常出现。第二,当众包任务知识技术含量较高时,众包悬赏价格往往符合所付出劳动的实际价值。例如,众包创新中心(Innocentive)集中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专家帮助企业解决科技创新等问题,这类众包悬赏金往往较高。在此种情况下,虽然每项众包任务需求也可能对应几个完成众包任务的供给,但是完成此类众包任务的供给明显比完成一般众包任务的供给要少很多,完成此类众包任务要求有较高知识科技含量的劳动凝结,而具备此类劳动技能的劳动者不多。在某种条件下,众包任务虽然,但由于任务需要有特殊技能的劳动者才能完成,有时会出现众包任务找不到完成任务的人的情况,这时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就是需求大于供给,悬赏金的价格甚至会高于完成任务付出劳动的实际价值。

(2)价值论。价值论不只局限于经济学中的价值论,经济学中的价值论探讨的是经济学中的价值本质和规律运动;而价值论有着向多学科、跨学科发展的趋势。广义价值论探讨的是关于客观世界各种事物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即价值),是关于社会事物之间价值关系的运动与变化规律的科学,探讨的问题是某事值不值得。从广义价值论看,众包悬赏金低于完成众包任务的价值具有一定合理性。广义价值论下,价值不只体现为货币形式,还体现为情感等非货币形式。从参与众包的动机来看,众包不只为获得体现价值的货币(金钱),众包还使参与众包个人获得心理满足等非货币价值。大众参与众包的动机有金钱和非金钱动机[5],即满足心理需求、获得名誉、获得积分、娱乐、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等。众包任务与中标者劳动付出完成众包任务的交换价值不仅体现为货币,还有心理满足等价值,即中标者完成众包任务所需的劳动体现为货币价格和心理满足等非货币价值,所以众包悬赏金只是体现众包任务所付出劳动的货币价值,此价值应该低于众包所付出劳动总价值。按公式表示为V总=V货币+V非货币;V货币<V总(V总为完成众包任务付出劳动的总价值;V货币为完成众包任务所付出的劳动用货币表现的价值,包括中标者和中介机构所付出劳动的货币表现的价值;V非货币为完成众包任务所付出的劳动用非货币表现的价值)。从经济学中的价格原理和广义价值论可以看出,众包悬赏金经常以低价出现的现象符合经济学价格原理和广义价值论,具有一定理论合理性并继续存在和发展。现实生活所提及的众包悬赏金低,具有不合理性往往指的是众包悬赏金低于把任务外包给专业机构的价格,而非针对深入挖掘悬赏金低价现象的理论基础而得出的结论。

2.众包悬赏金分配制度诠释

目前分配制度有按劳分配、按资分配、按需分配。分配制度的基本原则是体现公平正义,既要防止平均主义,也要防止过分悬殊。中国现行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即按照劳动付出的多少来决定获得财富的多少。有部分学者认为,众包商业模式为普通大众提供更公平的就业机会,只要有能力都可以参加众包活动,摒弃了以往按资本分配社会财富等不合理的财富分配制度,实现了按劳分配[6]。但是,众包商业模式并未能真正做到按劳分配、避免悬殊、体现公平。众包活动中,分配财富为悬赏金,其中悬赏金一部分为中介机构所有,另一部分为中标者所有。在无信用问题情况下,中介机构能够顺利地获得悬赏金的部分,而诸多接包方在完成众包任务时都付出了劳动,但只有中标者才能获得悬赏金。在此过程中,中介机构按劳取酬,体现了按劳分配的原则,而对于参与众包活动的劳动者,他们有更公平的机会获得工作,但付出劳动后只有少部分人可以获得悬赏金的部分,这种分配方式违背了按劳分配的财富分配方式,也挫伤了大部分众包参与者的劳动积极性,显失公平。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现象在众包商业模式出现之前已经存在。例如外包,外包是把企业一些非核心业务包给企业之外的专业机构的做法。在外包过程中,企业选定接包方,此过程也是一对多的关系。诸多投标者为了中标都付出了劳动,但最终只有中标者实现交易,获得报酬。在此类情况下,财富分配制度不是遵循按劳分配,而是按交易最终形成来分配社会财富。众包下的这种分配方式确实挫伤了劳动者参与众包的积极性,但也相对适应众包商业模式。参与众包者很多是业余爱好者,他们要么把众包任务当成兼职工作,要么把它视为休闲娱乐活动,也就是说众包的悬赏金一般不会成为众包参与者主要的经济来源,所以显失公平的悬赏金分配制度虽然有失公平,某种程度上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但一般不会因为收入不稳定而构成对众包参与者的生存威胁。#p#分页标题#e#

3.众包用人制度诠释

企业采取众包的动机是节约用人成本,由此作为节约公司运营成本的途径之一。众包模式下,公司短期利用了公司以外的大众资源,而只对中标参与者偿以部分悬赏金,做到了用人不养。另外,很多情况下参与众包的劳动者是用户或者消费者,众包的结果一般较能与市场对接,企业也因此避免了资源的浪费,从另一个层面节约了公司成本。众包活动参与者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是企业的被雇佣者,又经常是消费者。众包活动中并不是所有的众包参与者与企业是雇佣关系,只有那些中标的参与者才与企业产生雇佣关系。雇佣关系是指受雇人向雇用人提供劳务,雇用人支付相应报酬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此,那些参加了众包活动并付出劳动却没有中标的参与者并没有和企业产生雇佣关系。即使是那些中标的参与者也只是企业短期的非固定的被雇佣者,企业和被雇佣者因为众包任务联系起来,众包任务终止,雇佣关系也随即消失。中标参与者在众包活动中只获得全部或部分悬赏金,雇佣企业也并不为他们的其他福利负责。众包下的用人而不养人的特殊性,一方面使企业节约了运作成本,但另一方面也使参与众包者失去社会保障。众包下用人不养的制度对于那些参与众包活动是为了休闲娱乐或获得精神满足的劳动者而言基本不产生负面作用,但却挫伤了那些参与众包活动是为了维持生计、获得社会福利保障的人的劳动积极性。众包模式的产生主流源于企业被节约运营成本驱动,而参与众包者一般也为业余爱好者,他们为兴趣爱好而驱动,这是众包模式得以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重要原因。

结语

说明书范文4

《软件工程》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根据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软件外包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确定了《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目标:掌握软件开发流程,能灵活运用软件工程的知识进行项目设计、开发、测试和运行维护,能阅读并撰写软件开发过程中产生的文档资料(中文和日文),如需求说明书、系统设计说明书、数据库设计说明书、测试说明书和用户使用说明书等;具有团队合作能力。

2基于校企合作的教学内容改革

校企合作就是在合作教育模式框架下,高校和企业两个独立的组织,以学生价值创造和人才培养为出发点,以共赢为基础,双方进行紧密合作、优势互补的合作方式。软件外包企业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日语或英语软件文档阅读和撰写能力,因此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本课程组与软件外包企业紧密合作,邀请企业培训师与授课教师一起,根据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确定教学内容、编写合适的项目案例和完整的中英日文文档资料,使教学内容无限贴近实际软件开发中使用的技术和方法,由此实现学校与企业“零距离”、学生毕业与就业“零过渡”、理论与实践学习“零衔接”。

3教学方法改革

3.1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改革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是对传统教学法的扩充和革新。针对软件工程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对基于案例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目前采用的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多为分散案例,案例间的关联性不强,甚至没有关联。例如:在讲解E-R图的时候采用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做例子,在讲解数据流图的时候采用仓库数据管理系统做例子,这样就导致学生对软件工程的知识仅仅是管中窥豹,不能贯通。所以将一个完整的案例贯穿到《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整合。

3.2基于项目驱动的分组项目实践模式

项目实践是软件工程课程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结合《软件工程》课程特点,提出项目驱动的分组项目实践模式,以项目为主体,组织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参加项目分析、设计、实现和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激励学生自我认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创新,营造讨论争辩的机会和气氛,并以讨论的形式鼓励学生表达各自的观点和思想,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分析、概括或评价,将软件工程的分析、设计、实现、管理等各个知识点的讲解融入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基于项目驱动的分组项目实践模式由以下两个环节构成:

(1)学生组队。

在课程初期,安排学生自由组队,每组人数限定3~4人,选出一位同学作为项目组长进行项目管理。学生按系统分析、设计、实现、测试的角色明确各自的分工和职责,并协作完成,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协调管理能力。随着教学进度展开,把项目实施与理论教学结合起来。

(2)项目选择和项目开发。

根据课程进度,引导学生根据兴趣自行进行项目选择;按照软件工程的生命周期指导学生进行项目计划、需求分析、设计等工作。侧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体会一个软件项目开发的全过程。采用分组方式开展项目实践,这样在巩固项目开发技术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项目管理能力。

3.3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在授课过程中,每个开发阶段(需求分析、概要设计、数据库设计、页面设计等)完成后,都选择2~3个项目组进行项目进展情况发表。根据项目进展情况,项目组自行设计PPT,在课堂上阐述设计理念,教师和其他学生作为项目评审人员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估、提问,由项目发表的学生进行解答。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表述出来,大家一起探讨可行性和合理性,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

3.4充分利用网络交互工具进行课后扩展教学

QQ、微信、微博的发展,完全改变了现代人的交流沟通方式。学生接收新鲜事物快,乐于在网上与教师、同学沟通,所以将微信引入到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微信不仅仅是一种沟通工具,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

4考核方式改革

传统的考核方式以考试为主,学生仅仅为了考试而学习,采用应付考试的方式来学习,在根本没理解的情况下,死记硬背,不能做到知识的灵活运用。《软件工程》课程涉及到的知识面很广,在实际项目开发过程中,需要查阅很多的参考资料,因此,本课程组采用了分组开发项目,最终提交大作业的形式进行课程考核。平时成绩占30%,期末大作业占70%。传统的大作业方式,是在课程后期才将大作业要求告诉学生,学生可能采取突击的方式完成作业,作业质量不高。我们在课程初期就以大作业说明文档和样例的形式,告诉学生本课程的考核验收方式,让学生提前准备。在授课过程中,每个软件开发阶段完成后,需要学生完成相应项目进度的文档撰写工作,采用课堂随机检查或学生主动发表的方式,对大作业的完成情况和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查。实验考核结合各小组提交的作品进行,在评价整个小组成果的同时注意区分个人贡献。具体评价内容与比例为:软件需求规格说明20%,软件设计文档20%,模块代码25%,集成系统25%,软件测试文档10%。

5教师队伍建设

在师资培养方面,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派骨干教师加入软件工程课程组,扩大本课程的师资配备;通过多种渠道,选派教师参加各类企业培训;聘请企业经验丰富的导师作为项目经理,课程组骨干教师作为项目组成员,进行项目开发实践,确保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实践能力得到提高。软件工程授课教师都具有在知名软件公司工作或接受专门培训的经历,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能够熟练使用英语、日语给学生讲解软件文档(需求分析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数据库设计说明书、测试说明书等)的撰写,从而使学生在掌握软件开发过程的同时,熟悉各种文档的多语言阅读和撰写,满足软件外包企业人才需求标准。

6结语

说明书范文5

当前,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一般要求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专业性、合理性和规范性。同时,设计说明书还应达到一定的书写要求,需要达到通俗易懂程度,还应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深度和技术难度。当然,我校对毕业设计要求更高一些,就是需要具有专题研究,该部分要求和毕业设计说明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并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和创新性等,如果用这样的标准来衡量当前的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设计一般部分(含设计、图纸和说明书)及专题部分,部分学生的设计质量大部分都偏低,甚至有的学生都不能满足最低要求。综上所述,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存在如下问题:

1.1毕业设计选题简单及内容相近

在进行毕业设计选题过程,一般采矿工程专业院校都按照既有模式进行,设计选题题目根据毕业实习矿山为背景,设计题目没有针对性或比较肤浅,有的甚至不科学,重复以前的题目,缺乏对应的研究。这不仅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拓展,而且阻碍了学生对生产问题、技术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培养。

1.2书写功底差

毕业设计过程中比较严重的问题是设计说明书的写作能力差,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特别是摘要和设计说明书中阐述的设计过程不够严谨,表述不清,很多学生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能把问题解释清楚,把说明书写成记账式说明或敷衍了事的概述。另外,毕业设计说明书的排版格式不规范、结构不合理、条理不清晰、计算错误,甚至有的学生把导师名字都写错,可见学生对本科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和写作功底比较差,需要加强这方面的锻炼。

1.3工程制图漏洞百出

毕业设计工程制图要求采矿工程本科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绘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图文表达能力,学生在制图过程中不断提高绘图能力。通过毕业设计,采矿工程本科生能够较为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绘图、手工绘图能力和追求完美的视观感受。但在实际毕业设计过程中,甚至最后提交的毕业设计说明书和设计图纸,还发现很多问题,比如说明书和设计图纸不符合、CAD制图的比例不对应、工业广场留设不合理、代表符号混乱不合要求、矿块布置不合理、通风线路标示错误、平面图和剖面图不对应等。这严重影响整个制图效果,并直接降低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1.4低级错误多

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设计的一个重要不足在于设计中所犯低级错误、原则性错误较多。比如:具有高瓦斯矿井,很多同学没有在设计及说明书中阐述如何抽放瓦斯,更不用说如何实现煤与瓦斯共采等深奥问题;在地面上有构建筑物需要保护区域没有留设保安矿柱;通风系统混乱,污风相互混合,形成不通畅系统等。这些问题都属于采矿工程本科生最容易犯的低级错误,违反了相关安全规程和设计规程,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经常犯这些低级错误,说明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最重要的是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如果一直马虎下去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1.5设计内容高度相似

由于扩招等各方面的原因,现在每个毕业设计指导老师都带3-8个毕业生,项目多的老师相对简单,但对于项目少的老师只能给学生为数不多的设计任务,也就说,指导老师给的任务就比较相近。有的同学的毕业设计大部分内容照抄其他同学的,或者从前几届毕业的学生那抄袭和照搬。虽然设计题目不尽相同,但设计内容和说明书高度相似,导致说明书前后表述矛盾、不一致,相似错误频发等等问题。

2问题产生的因素

导致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设计质量低下的原因较多,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指导教师的原因,甚至有外部环境的影响。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2.1前期准备不充分

因为采矿工程专业是一门专业性很强、实践性强的学科,毕业设计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包括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复习,经过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不断进步,应该可以作出质量较高的毕业设计和说明书,毕业设计前期准备不够充分主要表现在:(1)矿山接受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不高,指导教师联系实习地点困难,一般靠老师的学生在矿山当了领导以后才能给安排。所以,矿山对学生实习的重视程度不够;(2)实习经费不足,学校提供的实习经费一压再压,已经完全不能适合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实习费用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实习需要;(3)实习内容不够全面,由于实习经费不足,致使指导教师无奈把实习时间从3周压缩成2周,甚至1周,促使实践性很强的实习不能完全联系实际;(4)实习过程过于简单,由于实习时间的压缩,导致实习过程相对简单,不跟班实习,不能切实体会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5)有些同学对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积极性不高,采矿工程专业属于高危行业,学生对从事的专业具有一定的厌烦和恐惧感,特别是部分学生毕业后不打算到矿山工作,致使毕业设计和实习成为这些学生的艰巨的任务和负担,使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对毕业设计和实习重视的态度不够;(6)指导教师人员匮乏,难以胜任繁重的实习指导任务,缺少用制度管理学生的经验,对学生产生的众多问题及指导教师提出了要求和修改意见后学生无动于衷的问题束手无策;(7)考核制度不够健全、实施不够严厉,成绩评定过于简化,造成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有失公平。

2.2指导教师自身因素

由于采矿工程专业就业压力小,相对10年前,招收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生大幅度提高,导致每个教师需要指导的学生数逐渐增多,因此,产生了如下问题:(1)指导教师的投入得不到保障。从时间和精力上讲,大多数高校教师承担着大量教学和科研任务,另外还需完成大量的考核指标,比如:每年要完成多少高水平的论文、获得的科研奖励、专利、著作、指导研究生数量、上讲台课时数、在研科研项目数、是否有纵向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职称、无休止的会议等等,在高校激烈竞争的今天,指导教师的自由度相对较小。很多指导老师无法保证有足够的时间来指导学生更好地完成设计,只能把握方向;(2)指导教师相对缺乏采矿设计方面的知识。一部分高校教师本身缺乏科研与工程实践经历,尤其是作为毕业设计指导为主体的年轻教师,个别教师没有很丰富的采矿工程方面的经验来有效地指导毕业设计。同时,也存在个别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强的现象,没有很好地起到监管作用,放松了对学生毕业设计的要求。导致毕业生认为毕业设计就是走过场,不可能在最后还不让过。

2.3外部环境因素

目前,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采矿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相对容易,每个学生均有4-5个单位可以选择,但有一部分学生把主要心思放在考研、出国、考公务员上,从主观上对毕业设计没有足够的重视,加上毕业设计期间是求职择业的最佳时机,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均不在毕业设计上。当然,也有为数不多的毕业后去矿山的学生可以完全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拓展自己的思路,把精力放在毕业设计上。

3结论

说明书范文6

1.1设备管理系统的现状

设备管理系统是一个高度行业化的软件系统,气象影视中心的设备管理具有专业性、针对性、需要个性化定制的特点,市面上的设备管理软件通用版虽然适应面广,但管理不够精细深入,扩展定制性较差无法满足个性化的业务需求。由于是标准化软件,需要按照模式化的流程操作,导致软件操作繁琐工作效率不高。

1.2常规软件开发方法的弊端

为了适应个性化需求,传统的软件编程开发方法,周期长、投入大。代码编程的方式无法直观的看到软件实现的效果,会造成需求变更困难,无法在实施过程中及时调整。现代软件开发过程迅猛发展后,出现了新方法和过程控制手段,以快速迭代的方式,可以及时对需求进行沟通,从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传统瀑布式开发的问题。但一个迭代周期仍然需要经过需求分析、设计、编码、集成、部署、测试、反馈、修复的过程,迭代周期根据开发团队能力的不同需要一个星期到三个月不等,需求测试调整时间周期依旧很长。

1.3软件开发平台的选择

气象影视设备管理系统选择的是一款软件开发平台,这款软件平台将迭代周期压缩,一个功能模块开发周期在一天以内,每次修改模块设计时都可以直观的看到软件系统的变化,借用云端存储的方式可以远程进行修改,及时沟通意见。以翻译自动化的方式简化了以往繁琐的编写代码模式,这套软件开发平台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带来了很好的体验。

2软件的系统架构

该设备管理系统的主要设计目标是对设备从采购到报废生命周期全过程的管理,根据生命周期的不同环节提供如下功能:在采购阶段,提供合同管理功能,可跟踪合同执行进度;设备采购到货后提供对设备、随机附件、说明书光盘登记入库管理。在使用阶段,提供设备的领用、回库、借用、归还、迁移等状态管理,通过审批流程变更使用状态,对设备使用地点的变化轨迹进行全程跟踪记录,以便于查找。记录设备故障现象和维修相关内容,包括维修报价与申请、维修结果的处置等。当设备达到使用年限或者损坏无法修复时,通过报废流程处理。能够提供各种查询功能,根据设备类型、设备编号、使用地点、设备状态等多条件进行组合查询。通过各种统计报表,从多角度体现设备的使用情况、包括闲置率、周转率、损坏率等,为合理安排设备购置计划、使用计划提供参考,有效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节省运营成本。开发平台采用的是BS结构,后台用Java开发,搭配Tomcat+MySQL,前端采用的是电子表格+IE双内核的定制浏览器,采用标准HTTP传输协议,使用JSON格式封装表单数据。

3系统数据及关系分析

3.1基本概念

在进行信息系统建模时,通过业务对象和业务活动两个概念对系统功能进行描述,业务对象是指在信息系统中需要被管理的物或事,例如:合同、请示、设备、说明书、光盘等。业务活动是指信息系统中需要记录的日常工作要执行的活动,例如:设备入库、领用、借用、归还、迁移、维修、报废等。新系统使用云表开发平台,采用表单的形式来记录业务对象的信息和业务活动的信息,通过画Excel表格的方式将表单的样式设计完成,并定义出表单中的数据项,平台会自动创建数据库表,不需要进行手工创建,这种方式极大的提高了设计效率,让设计者能够站在更高的层次,从业务领域的角度来进行思考设计,不用过多的关注数据库底层的具体细节。

3.2业务对象

气象影视设备管理的对象核心是设备,围绕设备与设备相关的有:采购请示、采购合同、库房、使用地点、设备分类、供货商、品牌、说明书、随机附件。展示了业务对象之间的数据关系。设备信息:设备管理系统的核心是管理设备,设计“设备信息表”用来保存设备的信息,设备信息表中包含有以下数据项:设备编号、名称、品牌、型号、分类、规格描述、单价、残值、地点。数据项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本信息(包括:设备编号、名称、品牌、型号、分类、规格描述、单价等),一类是状态信息(包括:残值、使用地点等)。基本信息是静态,主要用于描述设备与设备之间的区别,而状态信息是会变的,例如摄像机从库房中领用设备到演播室,那么设备信息表中的“地点”数据项的值会从“库房”变为“演播室”。设备分类:设备分类是一个典型的树形结构,视频设备下面有子分类:监视设备和摄像机;监视设备下面又分为:技术监视器、电视机、大屏幕等。数据库表存储的是二维结构信息,无法直接存储树形结构数据,一般是采用数据库与应用程序协同处理实现:数据库保存树层级的映射关系,由程序代码根据映射关系在内存中重构树形结构。由于行业特性,气象影视行业的设备分类层级是不固定的,所以在“设备分类”设计了三个数据项:ID、分类名称、父分类ID。ID是该分类的唯一标示,父分类ID是其上级分类的ID,设备信息模型根节点是一个虚拟节点,不代表具体含义的分类,在系统中把它的ID定位0,名称定为“全部”。这样的设计,理论上树形分类可以有无限级。开发平台内置了对这种映射关系的支持,所以只要设计出这种表单,并指定树形的构建规则,平台会自动根据内置的递归算法将树形展现出来。“设备信息”表中的“分类”属性用来引用“设备分类”的名称,用于建立分类树与设备列表之间的关联关系。随机附件:随机附件是指购买设备配置的附件,例如摄像机的光纤线、遥控线等。因为随机附件并不总是随着设备一起移动(借用、归还等),所以需要单独进行管理。设备和附件之间是一对多的关系。说明书:说明书与设备之间的关系比较特殊,一个设备会附送一本说明书,很多时候一个品牌多种型号的设备附送的说明书是一样的,传统设计,会按照一个设备对应一本说明书的方式进行管理,但当某一本说明书丢失时,就面临这个设备无说明书可用的情况,而实际上是由于说明书是相同的,可以使用其它设备附送的说明书。在设计新系统时,不再将说明书与设备编号做关联,而是与设备的品牌和型号做关联。

3.3业务活动

信息系统中业务对象用来记录被管理对象的当前状态,是对结果进行管理,例如:当领用设备时,设备的位置属性将发生变化,需要进行流程管理,记录该设备变更的详细信息,如变更原因、变更经办人等,通过表单的形式来记录流程活动。例如“领用出库单”用来记录每次领用设备的相关信息。气象影视行业与设备管理相关的业务活动有登记入库、领用、回库、迁移、借用、归还、维修申请、送修、维修取回、报废申请、报废处理等。业务活动执行完成后设备状态发生变化,例如设备被领用后,设备的状态从“在库”变为“使用”。设备信息表记录设备的当前状态信息和位置信息,设备有7种状态,分别是:在库中、使用中、借用中、待修中、维修中、待报废、已报废。当设备处于“在库中”时,位置数据项用于记录库房编号和货位编号,当设备处于“使用中”时,位置数据项记录设备的使用地点。当设备处于“待报废”时,设备会被统一放到待报废库房。各种业务活动表单分别记录每次活动的信息,由设备管理员填写,通过工作流程实现逐级审核,最终审批通过后,平台会执行业务公式,完成对“设备信息表”中的相关状态数据项和位置数据项的修改。

4系统的特点与功能改进

4.1灵活的流程管理

系统提供了动态流程和固态流程。动态流程可在发起流程或流程过程中自由选择下一步执行和抄送人,固态流程则根据最初的设定,规范化地完成。同时还可以快速查看流程进度。

4.2良好的集成性能

目前,设备管理系统已与气象影视中心另一套“前期设备使用管理系统”进行对接,从设备管理系统中入库的设备,在系统中通过《移库单》移库到前期设备库,移到前期设备库的设备,可以重新组合形成新的设备。需要报废的设备,在“前期设备使用管理系统”中提交数据,然后在设备管理系统中走报废流程,走完报废流程的设备,将报废信息反馈到报废设备对接表中,“前期设备使用管理系统”即可读取到最新的报废信息。平台提供了OpenAPI功能,可以与需要对接的系统进行集成。

4.3人性化、细致化管理更到位

这套定制化的系统,可以克服大众化操作上的局限性,让使用更方便,更贴合业务流程,并最大限度地优化细节。增加合同进度管理,实时跟踪合同执行进度,细化到发票的收取,并可上传合同、发票等附件或图片,便于查询审核。系统根据发票收取情况自动计算未执行的合同金额,减少手工计算,尽可能避免手工计算产生的误差。设备附件单独管理,附件可随设备出入库、借用等,也可以单独出入库。打印设备编码更方便。不用再用标签打印软件编辑打印,系统自动排版编辑,只要入了库,直接点击“打印编码”即可,轻松快捷。兼容excel又不依赖于excel。完全表格式的单据,像操作excel表单一样方便,可以批量导入excel文件,也可以导出excel,但是系统的使用并不强制安装excel。

5结束语

说明书范文7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晚,发展尚不成熟,因此采用核准制,由政府对公司上市条件进行实质审查,通过公权力将资产质量差风险高的公司隔绝在证券市场大门外,以此降低投资者风险,维护投资者的利益,保护我国资本市场和国民经济整体的健康发展。这是介于审批制与注册制之间的一种折中的证券发行制度,是我国从计划经济采用的审批制,到将来实现注册制的过程,同时吸取两种制度的优点,冲减二者的劣势,是符合我国转型时期的经济现状的制度选择。美国采用的是注册制。又称登记制或申报生效制,是指“证券发行申请人将拟公开的信息和资料送交证券监管机构,证券监管机构只对申报文件是否符合法定的信息披露义务进行审查的一种证券发行管理体制”。一方面是由于美国的资本市场发展已经较为成熟规范,市场主体之间能够通过相互交流、对话和妥协,在较大程度上实现自身诉求。另一方面受到了始于17世纪的经济人假说这一古典经济学的研究前提的深刻影响。尽管这一学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行为经济学的冲击,但学界更多的将后者视为分析工具而非真理。该学说认为投资者有完全的理性、完全的意志力、完全自利。因此投资者完全能够依靠市场信息作出最有利于自己的投资决策,并自我承担自由决策下的赢利或损失。无论是交易所还是政府的监管部门,既没有义务也没有能力把控公司的质量。基于这样的假设,反映到立法上即是对自由意志的尊重,和对公权力的限制。对应到证券发行制度上就是注册制。而且,因为更看重公司的成长性,所以美国的门槛格外低,亏损的公司甚至发展模式不清晰的公司都能上市。这对于在国内暂时还不具备上市资格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和邀请。这些企业往往选择铤而走险,对各项要求披露的信息进行加工、包装,以最大程度的迎合投资者投资兴趣,以募集到更多的资金。而美国注册制的书面审查方式为企业的造假上市又大开了方便之门,助长了上市造假的有恃无恐。但是,上市后业绩不能与股价相匹配,招股说明书中的承诺也无法兑现,投资者的利益遭到损害,信息披露瑕疵必然会随之暴露,遭到集体诉讼也就成了无法避免的后果。

二、后续监管的差异

总体说来主要体现在对招股说明书持续审视、最严格的持续信息披露制度、完善的监管体系以及监管制度的落实这四个方面。

1对招股说明书持续审视

招股说明书,是股票发行上市的重要文件,是股票发行申请人信息披露的主要途径。但是在国内证券市场普遍存在一个认识误区:招股说明书只是在股票发行时的事情,所以一切以能上市为目的,一旦获准发行,招股说明书便被视为过去式。证券主管部门不再监察,投资人也不再关注招股说明书涉及承诺的实现情况,申请人也常忘记自己曾在招股说明书中对投资人做出过何种承诺。但在美国,股民会将招股说明书中的各种描述当做客观现状、将各种对未来的构想视为承诺。参照招股说明书的内容比对:描述是否属实、业绩是否达到预期、承诺是否都已兑现等,如果与招股说明书有悬殊,而这种悬殊造成了他们的损失,则会毫不客气用法律捍卫其利益。证券集体诉讼有可能带给一个公司的损失是巨大的。所以一般情况下,美国公司不会在招股说明书中做虚假陈述。

2持续信息披露

公司的经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公司经营为基础的股票价值变化也是动态的,因此上市公司应该随时披露影响公司经营的重大事项,以便投资者能及时了解并决策,现今各国法律都规定了持续信息披露,包括定期和不定期的报告。定期的如年报、中报、季报,不定期报告主要是指当发生任何法律所规定的重大事件时应当作出的报告。中国对于上市股票的信息披露,重上市前的审批,轻上市后的持续监督。虽然中国证券监管制度中也规定了股票上市后的持续监管,上市公司负有持续信息披露义务。但中国证券主管部门对上市后的监管制度执行十分宽松。因此很多企业一旦材料通过了证监会的审核,公司发行股票上市后就认为高枕无忧了,股票上市后的持续信息披露也变得可有可无。而美国则恰恰相反,美国股票发行上市采用注册制,只需申请人承诺保证材料的真实性,且材料齐全即可发行上市。相对于中国的实质性审查材料的真实性而言,美国的股票上市事前审查较为宽松,但上市后的持续监管却相当严格。信息披露是证券监管的主要方式之一,对信息披露的“质”和“量”两方面都做出了极为严格的要求:在量上严苛遵守全面性,及重大性标准,即“完全信息披露”(FullInformationDisclosure);在质上要求如“简明英文规则”,对于预测信息的披露,与实质业绩只能相差5%以内等。因此有说法称“在国内上市,尤其是在主板上市,是目的,而在美国上市仅仅是开始”。

3完善的监管体系

在完备的法律制度之外,更有效的是美国全民监管的氛围。据资料显示,2001—2010年42家中国概念股涉嫌的83起案件中,来自投资者的集体诉讼多达39起,另有39起案件分别来自美国证监会、纳斯达克和纽交所的40个初步处罚决定。这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的证券市场监管投资者有着不弱于监管机构的重要意义。在美国,除了专门审核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机构———SEC(美国证券交易监督委员会)、NASD(美国证券交易商协会)和NASDAQ股票市场有限公司外,已形成了行政监管、交易所自律、投资者司法救济三管齐下的监管模式。反观我国,证监会和交易所作为处理上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的主要机构,办理了70%以上的此类案件,但大多数虚假陈述案件,包括银广夏、蓝田等都是在记者通过分析公开年报揭穿谎言后证券监督机构才介入的。广大投资者尚未养成用法律维护自己利益的习惯。当然,客观上也缺乏像证券集体诉讼这样能有力维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制度。

4监管制度的落实

监管制度的落实在中国证券市场始终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问题主要出在政府身上。政府的“裁判员”角色带上了自身的利益诉求,其规制证券监管的限度摇摆不定,经常被上市公司、证券公司等市场中的强势主体所左右,选择性执法现象严重,并滋生腐败。较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我国证券市场功能定位从一开始就错的,其并不是为公众建立一个分享经济发展成就的平台,而是承担为国有企业融资的特殊功能。因此,证券法律制度的执法问题,是监管不力的症结,也是治理证券市场的首要突破口。综上所述,中美证券后续监管的差别可概括为“严进宽出”与“宽进严出”。在中国宽松的后续监管制度下,公司习惯性的做法往往违背了美国证券监管制度。第一,不重视招股说明书的持续审视,不将招股说明书作为上市后公司的奋斗目标,导致与招股说明书描述、承诺内容不符。第二,不重视持续信息披露。未按美国证券监督主管部门规定的时间、方式,充分、完全、真实的披露公司的相关信息。第三,部分在国内不具备上市资格,轻视美国对上市股票的严格监管。经美化的发行上市申请材料当然经不住时间的推敲,最终原形毕露。上述三种情况皆违反了美国上市后续监管制度,有损投资者利益。因此一旦被投资者发现,则容易引起集体诉讼。

三、责任形式差异

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一样,中美两国违反证券信息披露的法律责任都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三类,但是偏重各不相同。我国偏重于行政责任,通常采用罚款的方式,比起虚假陈述动辄可募得上亿元的违规资金来说,几十万元的罚款,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违规成本过低。刑罚也未实现其最严厉惩罚的功能,尽管《刑法》一百六十一条和《刑法修正案六》规定了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但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的刑罚显著低于其获利,自由刑在司法实践中更是适用得少之又少。在中国特有的社会现实下,地方政府跟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联系,上市公司往往是地方财政的重要来源,出于地方保护的目的,往往网开一面。美国最常用是民事责任。毫无疑问,这是能最大程度上增加违规成本并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责任形式。这也是中美两国对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制度保护的最大差别之所在。通常情况下,美国股民一旦因为违规信息披露造成了损失,就立即提起集体诉讼主张民事赔偿。但是在我国民事赔偿却举步维艰。银广夏案件之后,证监会明确表示,股民可以提起民事诉讼。2002年1月开始,人民法院也的确开始正式受理虚假陈述的民事赔偿案件,但随后“最高院《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表明只受理个人诉讼和必要共同诉讼,且暂不受理因内幕交易、欺诈、操纵市场行为引发的民事诉讼。并规定,如果在虚假陈述揭露日或者更正日前已经卖出证券的,人民法院不认定虚假陈述与损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2003年最高院公布的《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规定代表人诉讼制度适用于该类案件。另规定,必须经过证监会或其派出机构、财务部或其他行政机关处罚或法院判决的前置程序。”实践中还存在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对ST东方民事赔偿案立案时,将61位被告分为7组这样的增加诉讼难度的情况。以上种种基本上堵死了普通股民寻求民事救济的出路。责任形式的差别直接决定了企业违规信息披露将承担的责任大小,进而决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对于企业的威慑力。中国概念股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所需承担的责任远远低于美国公司,造成了其有恃无恐的违规披露信息。

四、技术要求上的差异

美国证券交易所(AME)在1982年采纳了“一体化信息披露系统”,要求上市公司在年报中必须编制符合标准化格式的数据材料。此外在20世纪80年代末建立的EDGAR系统也为促进信息披露作出了重要贡献。规定在NASDAQ和纽交所上市的公司,年报和中报统一通过SEC的ED-GAR系统披露。当需要上市公司作出澄清的报告时,上市公司通过电子通道在30分钟内迅速报告,交易所通过信息传输系统迅速进行信息披露。这些美国旨在提高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高效性所拥有的技术我国暂时还不能与之相比。这种差距表面上表现为电子系统和标准化表格等工具的落后,但更深层次原因我国暂时还不能达到相应的监督管理和控制技术水平。如前所要求的30分钟公布,我们存在差距的症结不是我们无法提供30分钟公布的渠道,而是我们如何能监管是不是所有的需要30分钟公布的都予以公布,以及未公布的赋予怎样的后果。

正是由于相关技术的迟滞,直到今天我国的信息披露仍然停留在指定报刊或网站、相关部门备案、指定证券交易场所或经营场所置备这三种方式上,但是显然这早已不符合人们信息获取方式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同时也不符合资本市场便捷性、高效性的要求。技术差异在客观上造成了信息披露的低质量。

说明书范文8

关键词:药品抽查检验;探索性研究;药品质量提示

国家药品抽查检验(以下简称“国家药品抽检”)作为药品上市后监管的重要技术手段[1],在提升药品质量、促进医药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实现药品科学监管的重要技术支撑[2]。国家药品抽检将依据标准检验和开展探索性研究同时列为国家药品抽检工作内容,不以探索性研究结果作为药品合格与否的判定依据[3],而主要用于提出监督检查建议、质量标准修订建议和质量风险提示建议。国家药品抽检开展药品质量提示工作,通过向药品生产企业发出质量提示函,给出质量风险提示建议,药品生产企业就风险提示开展排查、分析和验证,以改进和提高药品质量。笔者通过对2018-2019年539份药品质量提示数据的核查反馈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探讨药品质量提示工作提升药品质量的作用,提出进一步完善药品质量抽查检验的建议,为促进我国药品监管提供参考。

1国家药品抽检质量提示工作组织管理

1.1基于探索性研究的质量风险提示建议

2008年,国家药品抽检组织方式调整为“分散抽样、集中检验、探索研究、综合评价”,并行开展探索性研究和依据标准检验[4-5]。探索性研究是指在国家药品抽检过程中,除依据国家药品标准进行检验之外,从处方、原辅料、生产工艺、包装材料等方面对可能影响药品内在质量的相关因素开展研究。其成果主要用于加强药品监管、提升药品质量标准和服务企业的药品质量提升。国家药品抽检通过开展药品质量提示工作,提示药品生产企业在药品质量方面应予以关注的问题,发挥服务企业的作用。

1.2国家药品抽检质量提示工作流程

国家药品抽检质量提示工作开始于2014年[6],分为药品质量风险提示送达、质量风险信息分析验证、药品质量风险提示信息反馈三部分,涉及药品监管部门、药品检验机构和药品生产企业等主体。(1)质量风险提示送达。首先,药品检验机构提出药品质量风险提示建议;其次,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组织药品检验和监管领域专家分析评价药品质量风险提示建议;最后,由国家药品监管部门审核同意,将药品质量风险提示信息以药品质量提示函的形式,送达药品生产企业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管部门。(2)质量风险信息分析验证。省级药品监管部门按照国家药品抽检工作要求,组织药品生产企业开展问题排查、分析和验证,要求药品生产企业采取必要的质量提升或改进措施。(3)质量风险提示信息反馈。省级药品监管部门按期将药品生产企业排查整改结果反馈国家药品监管部门,最终排查整改结果将反馈给药检机构开展进一步评价,实现国家药品抽检质量提示工作的闭环管理。

22018-2019年质量提示数据分析

2.1数据来源

本研究所用数据来源于2018-2019年国家药品抽检药品质量提示函数据,选取539份已完成核查反馈的国家药品抽检制剂品种的药品质量提示数据纳入研究。

2.2研究方法

运用汇总分析法,结合法规要求,研究药品质量提示函所提示的药品质量风险问题,分析药品生产企业对药品质量提示函的分析验证数据,总结药品质量提示工作促进药品质量提升措施;运用对比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研究药品质量提示工作反映出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国家药品抽检的工作建议。

2.3结果

经汇总分析研究,药品质量提示函所提示的质量风险信息主要涵盖药品含量、工艺处方、有关物质和说明书等质量风险提示项。

2.4药品质量提示数据分析

通过表1数据可以看出,含量及工艺处方质量提示所占比重较高,两项合计占比为63.8%,说明部分药品生产企业仍然存在低限或使用掺伪、替代品投料,违反关键工艺制法等质量风险问题[2]。此外,药品生产企业应对有关物质、抑菌剂及溶剂、金属离子与色素残留、原辅料和包装材料等药品质量控制项目和药品说明书、标签等药品质量风险因素予以重点关注,以下就各药品质量提示项涉及的药品质量风险做简要分析。

2.4.1含量和工艺处方提示项

1)含量

由表1可知,药品含量在质量风险提示项中占比最高。分析发现,部分药品指标成分含量测定结果低于检验机构自拟标准,可能存在药品生产企业未按处方投料、低限投料或药材质量不佳的情况;而部分批次含量测定结果偏高,可能存在药品生产企业实际生产投料量与企业提供的处方量不符,且未在处方工艺中说明的情况。

2)工艺处方

由表1可知,药品工艺处方质量风险提示项的比重较高。分析发现,部分药品的溶出度检验结果不符合检验机构自拟标准,部分药品检验结果批次间差异大,提示药品生产企业应关注药品生产关键工艺步骤的控制和处方配比;部分药品含量均匀度检查不符合检验机构自拟标准,药品生产企业应关注浸膏与化学药品混合情况;药品外观不规整,有不同程度碎裂,提示药品生产企业应关注工艺处方等。

2.4.2制剂质量控制项目

1)有关物质

部分药品的有关物质检验结果不符合检验机构自拟限度;部分药品的有关物质的含量较高且批次间存在差异,与原研药品存在质量差异等。

2)抑菌剂

抑菌剂检查项目结果不符合检验机构自拟限度,提示药品生产企业应考察药品抑菌效力和药品生产储存过程中抑菌剂含量;药品生产企业应关注药品所含抑菌剂种类和浓度的标注问题[7]。

3)溶剂、金属离子与色素残留

部分药品的乙醇、丙酮含量超出检验机构新建的残留溶剂方法自拟限度;部分药品的金属离子残留量高于同剂型品种金属离子最大残留量;部分药品的包衣检出苋菜红、胭脂红、日落黄和柠檬黄等色素。

4)原料药和包材辅料

部分药品的原料药熔点超出标准规定范围,提示药品生产企业应关注原料药纯度;部分药品生产中可能存在原粉投料问题;部分药品检出处方外辅料的特征峰,提示关注药品生产用辅料。此外,部分药品的药用复合膜、袋的水蒸气和氧气透过量项目检验结果不符合限度要求;同批次药品的胶囊颜色深浅不一,药品生产企业应关注制剂用包材辅料对药品质量的影响。

2.4.3微生物限度

分析发现,部分药品的无菌控制水平存在质量风险。例如,某药品生产企业在某眼用制剂生产中以非无菌原料药投料,生产过程缺少降低该原料生物负载措施工序,导致药品存在无菌保障风险;按探索性研究新建方法检出某中成药制剂中赭曲霉毒素A、黄曲霉毒素B1,提示药品生产企业应关注生产用原料药及原料药浸膏的微生物污染风险。

2.4.4说明书

1)说明书内容及表述不完善

分析发现,部分药品说明书的适应症、用法用量、禁忌和执行标准等描述或标注不准确,存在未按国家药品监管部门要求修订说明书的问题[8];对于有效成分容易受温度影响的药品,说明书中无贮存温度要求;对于餐前餐后服用生物利用度具有显著差异的药品,说明书未对服用时间做提示等。

2)说明书涉及安全用药

分析发现,药品生产企业对国内外药品安全风险信息收集不全,未对药品监管部门的用药风险提示[9]进行全面分析并及时修改药品说明书;药品说明书中制剂规格设定不合理,不便于儿童服用;处方中含有《兴奋剂目录》[10]品种,药品标签或者说明书中药品专有标识标注不准确。

3药品质量提示促进药品质量管理措施分析

省级药品监管部门组织药品生产企业对药品质量提示信息开展分析、调查和核实,采取措施加强药品质量管理。主要从操作人员、生产场所、生产设备、原辅料使用、各生产工序、药品处方、检验方法及仪器等方面展开调查,对原料和药材的购进来源情况、物料进出库台账和购进发票情况、物料检验情况、生产过程控制情况存在的风险与问题进行排查,对发现的药品质量风险及时采取一系列整改措施。

3.1优化药品生产工艺,加强工艺过程管理

133份药品质量提示函涉及的药品生产企业采取了优化药品生产工艺措施。包括优化生产工艺参数,修订生产工艺规程,强化药品生产过程管理。例如,药品生产企业针对愈酚喷托异丙嗪颗粒质量风险提示问题,分析不同批次间药品检验数据,探讨生产工艺的影响因素,改进制粒工序物料加入方式、混合时间和温度控制条件等关键因素,优化配料制粒过程,实现有效分散混合,提高药品含量均匀性。

3.2提高药品质量标准

102份药品质量提示函涉及的药品生产企业采取了提高药品质量标准的措施。例如,某药品生产企业针对庆大霉素普鲁卡因维B12颗粒现行标准中维生素B12含量控制项缺失问题,补充完善维生素B12含量测定方法。

3.3完善药品质量控制标准

87份药品质量提示函涉及的药品生产企业采取了提高药品内控质量标准的质量提升措施。例如,变更维胺酯胶囊内控质量标准,参照经验证的有关物质检验方法修订检验程序及记录;修订赖氨酸磷酸氢钙颗粒质量控制标准,提高干燥失重质量控制标准;提高药品生产用中药材或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标准,避免使用掺杂掺假原药材等。

3.4更新维护生产设施

19份药品质量提示函涉及的药品生产企业采取了更新生产设施、生产设施再验证和加强设施维护的整改措施。例如,某药品生产企业排查发现红霉素肠溶片溶出曲线差异的关键影响因素是肠溶液喷枪,该设施由于存在雾化效果差和覆盖面偏小的问题,造成药品肠溶衣膜厚度不均匀,更新设施后溶出度检验符合规定;某药品生产企业经排查认为颗粒包装机是牛磺酸颗粒包装破损风险的关键影响因素,重新完成包装设施验证后问题得以解决。

3.5加强包材辅料质量控制和原料药供应商管理

77份药品质量提示函涉及的药品生产企业采取了严格包材辅料质量管理和原料药供应商管理的整改措施。例如,改进五维他口服溶液的外包装,增加独立外包装盒以增强遮光效果,提高药品稳定性;加强对原料药供应商的管理,从源头控制有关物质的指标,提高药品质量水平;加强对中药材或中药饮片供应商的现场审计,选择质量信誉度高的供应商采购,严把中药材采购质量。

3.6完善说明书管理,保障安全合理用药

44份药品质量提示函涉及的药品生产企业,采取完善说明书管理的整改措施。药品生产企业启动偏差调查程序,对提示的药品说明书问题开展全面调查,通过收集药品临床用药信息和文献研究进展,开展加速试验和长期稳定性考察,启动一致性评价研究及修订说明书补充研究,完善说明书表述;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要求,提出修订说明书的补充申请,按规定对已上市的药品说明书及标签予以更换。

3.7持续开展药品质量提升研究

66份药品质量提示函涉及的药品生产企业通过深入开展药品质量提升研究,进一步完善药品质量管理。例如,开展与原研制剂质量对比研究,委托检验机构进一步开展工艺研究;主动开展不同产地中药材质量的对比研究和分析方法验证;主动参与检验机构承担的胰酶肠溶制剂质量标准提高工作。

3.8强化药品质量监督管理

根据药品质量提示信息,药品监管部门强化对药品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例如,某地药品监管部门依据药品质量提示信息组织开展飞行检查,查实某药品生产企业口服液体制剂车间的生产环节和设备管道清洁环节存在违反药品GMP行为;药品监管部门根据提示信息组织对药品生产企业检查,查实企业在五维他口服液的生产中,质量管理部门不能严格履行职责、物料管理和产品验证存在问题等。

4药品质量提示工作反映的问

4.1部分药品生产企业对药品质量提示作用认识不准确

国家药品抽检同时开展药品标准检验和探索性研究,药品标准检验为依据品种现行标准规定开展全面检验,形成检验报告;探索性研究主要针对标准未涉及内容开展检验,形成药品质量分析报告。分析发现,仍有药品生产企业对探索性研究意义认识不足,认为国家药品抽检应按药品生产企业执行的药品质量标准检验,对不符合规定药品按不合格药品处理;部分药品生产企业对探索性研究结果运用不清晰,认为应将探索性研究的检验报告书提供给药品生产企业,以报告书为依据开展相关研究。

4.2部分药品生产企业药品质量控制能力和水平亟待提高

分析发现,部分药品生产企业工艺参数设定范围较为宽泛,工艺规程及岗位标准操作规程指导性不强;药品质量控制力度不够,质量保证监督不力,取样代表性不强导致出现偏差,例如,红霉素肠溶片主药和辅料混合不均匀时,不能及时发现质量安全隐患;职工培训不到位,操作人员对岗位标准操作规程执行不到位;仪器设备维护更新不及时,如流量计不准造成药品质量不稳定等。

4.3探索性研究的针对性及有效性需进一步加强

分析发现,部分药品生产企业通过排查、分析和验证,认为检验机构应对质量风险提示信息和探索性研究检验方法的适用性进一步开展验证;探索性研究检验方法与药品生产企业现行质量控制方法相比优势不明显。虽然上述反馈所占比例极小,但提示药品检验机构应进一步提升检验能力,提高探索性研究的针对性及有效性。

5药品质量抽查检验工作建议

5.1加强沟通协作,强化探索性研究靶向性

药品检验机构在探索性研究开展之初,即通过函调和现场考察等方式,明确研究品种的工艺处方或质量管理方面的难点和盲点,针对性地开展研究,评估药品质量风险,寓服务企业于药品监管;药品生产企业亦应充分认识到国家药品抽检的药品质量提升促进作用,主动配合国家药品抽检的抽样和检验工作,按要求提供药品质量标准等资料。此外,应借助国家药品监管科学行动计划[11]和国家药品重点实验室建设[12],按照国家药品抽检工作要求,进一步提升药品检验机构的检验能力,以服务监管和助力企业药品质量提升为目标,从药品质量和质量标准等关键因素入手,多举措提高探索性研究的科学性与靶向性。

5.2探索基于药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能力的分级监管体系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FDA)认为现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CurrentGoodManufacturePractices,CGMP)合规性检查的目的主要为发现药品质量缺陷,并不能充分评估药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的成熟度,而若仅满足于cGMP合规,药品生产企业也缺乏提升药品质量管理的动力。为此,FDA于2015年启动药品质量量度项目[13-14],鼓励药品生产企业主动完善药品生产工艺和管理体系,加强药品生产企业与药品监管机构的沟通。我国应鼓励药品生产企业主动完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落实针对药品质量评价高等级药品的研发和使用鼓励政策,药品监管部门基于药品注册生产现场检查、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现场检查和上市后药品检查、药物警戒和监督检验等监管大数据,遴选确定药品质量关键评价因素,探索完善上市后药品质量分级评价体系,按照药品质量评价等级不同,分级分类实施药品质量抽检等监管政策。

5.3加快国家药品抽检探索性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

国家药品抽检可进一步深化其探索性研究成果的运用,促进药品抽检与药品审核查验、药品标准制修订和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等药品监管工作的衔接[15]。药品监管部门可鼓励检验机构开展补充检验方法研究和标准提高工作;利用中国药品质量安全年会等平台,进一步促进检验机构与药品生产企业交流,发挥药品检验的药品质量提升作用。

5.4加强药品生产用原料药的质量管理

原料药的质量是影响药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加强对原料药的监督管理是实现药品质量安全有效的重要举措[16]。因此,药品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药用原料生产过程的监督管理,督促相关生产企业履行主体责任,确保原料药的质量。中药材作为中成药生产的起始原料,其质量优劣对中成药的质量可产生直接影响,其质量保证涉及中药材种植、饮片炮制、市场流通和生产及标准控制等方面[2]。可通过提升中药材科学化、规模化管理,严格控制中药源头质量,规范药材市场秩序,严厉查处药材流通和使用环节的违法违规行为等举措,以进一步提升药品质量[17]。

5.5强化药品生产企业药品质量主体责任

药品生产企业应履行药品质量主体责任,增强药品全过程质量控制意识,严格按照规定工艺生产;加强药品质量信息搜集,关注新的药品监管政策、现行药品质量标准以及补充检验方法,开展共性风险药品排查;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跟踪临床用药情况,针对药品安全隐患积极采取措施,防范可能出现的用药风险。

5.6加强药品监管部门的指导作用

上一篇感谢信范例

下一篇求职信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