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信范例

感谢信范文1

关键词:心理危机;家校协同干预;心理健康教育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若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或者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承担起塑造人的细致、复杂的任务”[1]。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不言而喻。心理危机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难点,原生家庭对于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影响甚大,通过家校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和关怀心理危机学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要求。

一、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的家校协同干预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家庭因素是心理危机学生产生危机的主要诱因之一,它持续影响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高校也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将其视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密切合作,丰富对学生教育管理的手段,家长适时改变与学生的相处模式,这有利于心理危机学生的心理康复。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离不开家庭协作。家庭是大学生个体社会支持系统的重要部分,学生处在危机状态下,家庭不支持或支持不当,都会加大危机事件的风险,直接影响危机干预的效果。而家校合作是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家校协同育人会让心理危机学生感受到温暖,有利于其心理康复。

(二)有利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的优化

优化高校教育环境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和支持。家校协同育人,在优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方面有着积极作用。第一,家庭作为参与者,可以为学校工作提供意见。家庭作为社会的一份子,能够将社会的评价和意见反馈给学校,这有利于学校改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二,家庭作为见证者,能够监督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直接受益人是学生,家长通过学生的改变监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三,家庭作为传播者,为学校树立良好的口碑。家庭接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了解学校对学生的关爱,并向社会进行正面宣传,这样既减轻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压力,也为学校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支持环境,有利于优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二、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的家校协同干预现状

(一)高等教育中家校协作体系尚不健全

由于主客观原因的影响,绝大多数高校尚未建立长效的家校协作机制,家校协作体系尚未形成[2]。第一,对家校协同干预价值认识不够。部分家长认为高校是学生教育唯一的主体,把学生教育问题完全交给高校。部分教师认为,高校教育多数学生的教育管理不需要家庭参与,只有极少数特殊问题,家庭才需要参与。第二,家校协作未有实质进展。家庭认为家校协作机制建立是学校的事情,缺乏主动参与意识。高校由于学生生源分布广,学校教育管理力量有限,家校协作推进力度不够,导致家校协作流于形式。第三,辅导员心有余而力不足。一方面辅导员工作繁琐,没有精力开展家校协同育人工作;另一方面受限于空间、经费等因素,辅导员很少有机会深入学生家庭进行家访,与家庭沟通比较流于表面。

(二)家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亟需提高

高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度重视,但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还需要提升,一方面师资队伍力量薄弱,高校存在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和辅导员配备不齐全;另一方面师资队伍质量提升缺乏保障。高校对于心理健康教师专职教育和辅导员专业培训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直接影响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学生及家长的心理健康意识较为薄弱,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成长的中国家长和学生,受根深蒂固的应试观和唯成绩论观念影响,多数家长只关注学生学习,较少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家庭与学校心理健康意识水平的不对等,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很难真正融入家校合作。

(三)学生心理危机事件中家校观念较难统一

大学生危机干预处理最大的阻力来源是家校关系不和谐,本质是家校观念较难统一。学校处理危机事件的底线是确保学生安全稳定,在与家长沟通中,某些工作人员过分表达学生在校的危险性,甚至存在把学生当成“不定时炸弹”的思想,家长情感上不能接受。家长对于心理危机学生事件的处理,缺乏责任担当,回避学生心理问题,甚至批评指责学生,且对学校的危机干预工作不配合。从学生本人角度而言,心理危机状态下需要各方的关爱和支持,家校观念的不统一,既不利于心理危机干预中家校协作,又有害于学生的心理康复。

(四)危机干预中家校处理方法有待改善

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以普及性心理健康教育为主,在学生出现突发性心理危机事件时,才会联系家庭参与处理。家校沟通协作的基础本身薄弱,尚未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在面对突发状况时,家校在处理方式上过于简单直接,互不接受。突发事件给双方带来的压力,导致彼此缺乏沟通的耐心,双方在心理危机事件处理方式上存在很大差异,不能聚焦学生问题,偏离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目标,因此,家校在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处理问题的水平均有待提高。

三、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的家校协同干预的原则

(一)目标一致原则

目标一致是心理危机学生家校协同干预的前提。心理危机学生的教育管理过程中,家校保持目标一致,有助于克服高校、家庭与学生之间沟通的隔膜,增加双方的信任。家庭和学校虽然在教育方式、理念和内容上不尽相同,但是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是彼此统一的目标。心理危机学生的危机状态是暂时的,家校合作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坚持目标一致原则,形成家校干预合力,心理育人效果会更明显。

(二)理解尊重原则

理解尊重是心理危机学生家校协同干预的关键。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家校的密切合作是关键环节,学生处在危机状态下,亟需外界的关爱和支持,家庭和学校是心理危机学生获得支持力量的两个重要的单元,家校间互相理解和尊重,才能创造一个彼此平等、双向互动的沟通环境。在理解和尊重的原则下,家校共同面对危机事件的压力,共同寻找最佳的心理疏导方案。

(三)同心同向原则

同心同向是心理危机学生家校协同干预的核心。心理危机学生育人工作既困难又复杂,家庭和学校面对的压力实际上是一致的,家校应该形成共识,同向发力,在心理危机事件发生时,双方不能站在对立面处理问题,不能急于求成,要求同存异,共同面对,只有激发家校协同干预的向心力,才能保证心理危机事件发生时干预过程有条不紊,才能为心理危机事件发生后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提供新的思路,进而使得心理危机学生的育人工作稳步推进。

四、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的家校协同干预路径

(一)构建心理育人家校共同体

家校共同体是家校合作育人的重要方式,它有助于突破“一主多辅”育人格局、调节育人目标偏差、打破单方发力局面、克服家校沟通隔膜及实现自我功能强化[3]。学校要将心理危机学生的育人工作纳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推进,统筹指导。同时,学校要加大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普查工作的指导,确保普查的效果,针对普查学生记录,建立心理问题学生个人档案和家庭档案,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引导家长参与建档工作,并将家庭纳入心理危机学生干预管理体系,让家长参与心理危机学生预前、预中、预后全过程。学校要拓宽对家长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性教育的途径,通过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心理讲座,为家长提供学习宣传资料,定期开放心理健康教育,让家长参观、开展亲子团体辅导等一系列举措,推动心理育人家校共同体构建。

(二)树立家校同责共育意识

心理危机学生的安全既关系到学校的办学质量和信誉,也关系着家庭幸福。家校要树立同责共育意识,共同担负起心理危机学生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的责任。第一,加强学习,达成共识。家庭和学校要加强对《精神卫生法》《高校学生管理规定》《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政策文件的学习,增强责任感。第二,以育人目标为统领,夯实合作基础。心理危机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是学校和家庭共同的期望,符合双方利益,以此统领,凝聚共识。第三,转变工作方式,明确责任分工。心理危机学生的育人工作是一项复杂工程,要分阶段、分层次,明确家庭和学校分工,明晰职责,激发学校和家庭的能动性,推动家校协同育人工作层层推进。

(三)搭建家校互联互通平台

家校密切沟通是家校协同干预的前提。学校要为家校密切联系搭建互联互通的平台,做到信息互通、共享。第一,拓宽沟通渠道。学校在利用信件、电话等途径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新媒体网络平台保障家校联系畅通。第二,形成沟通常态。家校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定期联系,互通有无。在心理危机学生信息上互相补充、互相分享,及时更新学生档案。第三,建立长效联系制度。对于心理危机学生安排专人与家长一对一联系,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负责人要定期与家长联系,做到互联互通。针对心理危机学生开展专项家访活动,关心、关爱学生。

(四)健全家校协同管理机制

心理危机育人工作帮助学生心理康复、成长成才,单靠学校力量远远不够,家庭理应参与。首先,家长要转变对学生的管理观念,将对学生的期望转移到激发学生个人价值上,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其次,家校共同制定专业的成长计划。心理危机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其专业性,学校要充分利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资源,为学生和家庭提供专业指导。最后,学校为家长参与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平台。心理危机学生个人价值的激发,离不开社会实践,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学生干部工作等实践机会,引导家长带领学生共同参与学校社会实践活动,为家长创造参与学生日常教育管理的机会。总之,家校协同干预早已成为共识,但家校如何协同干预尚未形成定论,高校也尚未建立长效机制。笔者基于心理危机学生的育人工作的思考,构建心理危机学生的家校协同干预模式,是高校心理育人工作中的一种创新尝试,它为心理危机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旨在更好地服务于心理危机学生的成长成才。大力促进心理育人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未来对心理危机学生育人工作的研究应该继续以个案为基础,建构自身的心理育人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赵玮,王义高,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谌誉.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家校协作现状分析:以上海高校为例[J].思想理论教育,2016(11):92-95.

感谢信范文2

体验式英语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和自主学习理论为依据设计的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

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都是教师给学生一个主题,然后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一定字数的文章,这种方法往往让学生不知道该从何下笔,无话可写,很多学生都是在凑字数。教师也只重视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好坏,而不重视学生写作的过程。

而体验式写作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引导作用,注重学生写作的参与过程和学生中间的互动与合作,让学生能体验到参与写作过程的快感,提高学习写作的兴趣和写作能力。

二、在高职英语写作课堂上的实施方法

(1)课上创设具体情境,加强互动与合作。

教师可以将课前准备好的素材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阅读、观看相关的图片、文章,比如笔者在教授非英语专业的写作时会给学生先呈现一些通知、求职信、简历、询问信、感谢信、投诉信等等的范文,让学生记录下一些好词好句和写作模式,获取间接体验,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2)课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由于课时的限制,要给学生呈现写作素材,还要组织讨论,就会占据很多课堂时间,而且课堂上获得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所以还是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课后自己到网上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阅读相关的文章,也可以在网上跟同学或老师进行讨论交流,来开阔视野和巩固知识。

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体验式教学模式受教学设施和班级情况等因素的限制。体验式写作教学要求多媒体教学课件和设备的使用,在高职院校尤其是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往往没有这么多设备可供使用,而且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基本都是大班授课,要完全实行体验式教学是有一定难度的。

其次,高职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对于一部分基础好的学生来说,体验式写作教学模式可以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更好地提高写作技能。

感谢信范文3

1.写推荐信的人不一定是要著名教授,因为对于西方国家的教授来说,中国的著名教授和普通教授没有什么两样,他都不了解。但推荐人一定得是个认识了你一段时间(最好是半年以上,教过你的课的人),对你很了解的人,这样的人写出来的推荐信才不会空洞无物。此外,推荐人千万不能是你的家人,亲戚或朋友,可以说美国人对这些人的推荐是完全不相信的。

2.推荐人本人的自我介绍要简短,把最重要的一两点写上就行了,不要本末倒置,因为这推荐信不是教授的自我介绍信。由于国内文化的不同,教授都有一大堆头衔,写上最大的一两个就足够了。

3.如果是你自己的写的话,就要多注意以下这些了,不要写得飘飘然,可以找UKEC留学老师看看。推荐信一定要写得真实,说你厉害可以,但一定要有事实来佐证。例一,推荐人说“XXX是我教过的学生中最好的”,这话就有点空,如果改成“XXX是我1998年教过的那个班里50个学生中成绩第三名”就有说服力多了。

4.一封推荐信里不一定要面面俱到,建议一个推荐人写两三个特突出的方面就行了,因为他不可能方方面面都很了解你。此外,一封推荐信的长度最好控制在一页纸,千万不要超过两页。

5.推荐信一定要推荐人自己签字,千万不要背着教授你自己替他签了,甚至于连知都不让他知道。对于美国加拿大的大学来说,通常在学校给你发录取通知的时候,也给推荐人发去一封感谢信,并且要求推荐人签字寄回学校。如果学校收到推荐人的信说不是他写的,即使你已经入学了,学校也会开除你,到头来是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切记切记。

6.推荐信细节格式:1、要采用正规信的格式;2、字体及大小要一致;3、拼写和语法一定要仔细检查,不要出现有任何错误;4、要用主动语态,避免用被动语态。

二、艺术生留学推荐信写作要点梳理

艺术留学推荐信可谓是申请环节中的重要一步,贝克街艺术留学顾问老师建议:对于学生而言,最好由学校老师来写推荐信;如果已经工作,最好由上司来写。

艺术留学推荐信的推荐人最好用该校或该公司抬头的信纸及信封来撰写信件,中文抬头的信纸及信封也可,如果真的没有任何信纸及信封,可请推荐人附上名片并在推荐函上盖上学校章或公司章,具体要求还是要看申请的学校了。

1、推荐人由下列各方面表达其对申请人的学业能力的看法:

以往的学业成就,包含考试成绩;目前的表现;学术潜力,例如日后考试成绩的推断。

2、推荐人应就其所知的申请人能力表现、兴趣及人格给予评论:英文说写能力;分析表达能力;个人特质,如进取心、独立性、自我激励、果断力等;创造力、想像力;可靠性和责任感(请就所了解的程度说明申请人所负责的职务);兴趣的广泛性、包括参与活动和社会组织;社交能力和个人关系。

3、申请人对所申请的课程的适用性及对选读科系的学习能力。

感谢信范文4

1.1个人价值个人价值是指与其社会关系无关的个人追求或个人珍视的特质。个体在不与他人交流的条件下,可以自行定义价值实现的标准并独自达到目标。描述个人价值的词汇通常包括:雄心、勇气、决心、勤奋、自信、自我激励等。

1.2社会价值社会价值是指面向他人的价值。社会价值总是在与其他个体、团体、国家甚至世界的关系中得到体现。一般体现为,责任、礼貌、忠诚、友谊、感谢、分享、团队精神等。

1.3道德价值道德价值是指符合美德要求的个体性格特点。例如:正直、诚实、责任感、怜悯等。

1.4精神价值精神价值是指人类内心深处的感知力,就是意识本身。与精神价值相关的描述包括:信仰、智慧、自律、忍耐、朴素、虔诚等。

1.5行为价值行为价值是指所有使得生活成功和快乐的必需方式。行为价值起到装点生活,传播热忱、友谊和爱的作用。

2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的价值塑造作用

目前大学英语教材的选材上,不仅考虑到材料中有益于教学的语言特点如词汇和句型等,还考虑了宏观的篇章结构。DeBeaugrande和Dressler在对篇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之后认为,篇章应定义为满足七个组篇标准的交际事件。这七个标准分别是:衔接、连贯、意图性、可接受性、信息性、情景性和跨篇章性。显然,教材编者欲向学生传递的绝不仅仅是语言规范与技巧,更多的则是以语言为载体的信息。以国内广泛选用的《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为例,每个教学单元由同一主题的多个篇章组成,向正在形成价值观的大学生传递一种正面的信息。

其中,第一册Unit4课文“TonyTrivisonno’sAmericanDream”讲述了主人公托尼从打零工开始,最终成为受人敬重的农场主,实现自己梦想的经历。笔者在授课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讨论梦想是什么,如何实现梦想,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实现个人价值,通过寻找中西方文化的共通点,总结本文的主题“任何人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实现自我价值”。第一册Unit2课文“AlltheCabbieHadwasaLetter”讲述了友谊这个永恒的话题,笔者围绕标题中的两个核心词“Cabbie”和“Letter”让学生结合预习展开课文内容的讨论,最后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主题“珍惜与他人的友谊,不要总以为明天有的是时间,而一再拖延与朋友联系”。第三册Unit6课文“TheLastLeaf”着力挖掘和赞美小人物的伟大人格和高尚品德,展示他们向往人性世界的美好愿望。

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先让学生结合当前的热点问题“老人摔倒,扶还是不扶”展开讨论,再引入课文主人公琼西、苏艾、贝尔曼之间发生的故事。作者通过对穷苦朋友间友谊的描写,刻画出一个舍己为人的以自己生命为代价创造真正杰作的画家形象,讴歌了以贝尔曼为代表的普通人的高尚品德。第二册Unit2课文“ALifeFullofRiches”讲述了卡尔•格林富足的一生。笔者首先让学生阐释他们对“riches”一词的理解,然后让学生讨论,找出细节来说明卡尔•格林尽管在物质上并不富裕,但在精神上是富有的,因为他热爱锻炼,拥有健康的身体,喜欢写作,具有创作才能,乐于助人。最后引导学生思考幸福来自于人内在的感受。第三册Unit5课文“WritingThreeThank-YouLetters”讲述了作者在感恩节这一天思考这一节日的意义,最后决定写三封不同寻常的信来感谢他的父亲,祖母以及曾今的校长在他成长过程中给予他的帮助。通过让学生细细体会三封感谢信的内容,感受作者从信中所传递的对亲人和老师的感激之情,引导学生思考感恩的重要性。当然,同样的教学内容,呈现在不同的学生面前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完全一样的。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授课教师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强化教材内容的信息传递意图。

3大学英语教学方法的价值塑造作用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讲授为主要形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这种教学方式与发展学习技能,完善自身价值体系的教学目的之间存在着固有的矛盾。反观构成完整价值体系的五个方面,有一个共同的基础,那就是人的主体意识。培养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要求教学环节时刻要以学习者为中心。采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需要在五个方面进行变化。这些有益的变化正是塑造学生价值体系的助推剂。①教师要将部分权力与学生进行分享,特别是将一些能够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过程的控制权交给学生。当习惯了被动学习的学生获得了原本不属于他们的权力的时候往往会表现得很无助。此时,学生必须下定决心,以足够的勇气面对可能出现的困难,不断的自我鼓励,最终实现学习目标。这种条件下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绝佳的自我价值的实现过程。②教学内容作为发展知识的基础,发展学习技能的载体,用来创造学习者的意识。现在的大学英语教材,取材非常广泛,总有那么一个点会触动学生的心灵深处,引发更深刻的思考。换句话说,通过教学内容对学习者精神价值的塑造超越了内容本身的意义。③教师转变为学习的组织与引导者。

教师的职责不再是直接告诉学生做什么与怎么做,而是专注于向学生提供共同学习、相互学习的机会,营造学习氛围并及时向学生反馈相关信息。这样,成功的学习者就需要在整个学习群体中体现出其社会价值,其行为价值对群体的成功也起着正面的作用。就大学英语而言,有效地组织起学生间的英语交流,让相对优秀的学生发挥积极的作用尤为重要。④学生必须承担起学习的责任。英语学习不可能仅仅依靠有限的课时。只有当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学习责任,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时,才会主动创造并维护有利于自身学习的氛围,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这是对学生精神力量的锤炼,有助于学生变得更成熟。⑤形成有学生参与且能促进学习的评价。当学生有机会介入到对自身和同学的学习评价中时,往往能更真实地反映学生本身的学习状态。一方面,这会使得评价结果更客观、更全面;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道德价值体系的一种考量。由此可以,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全方位地促进了学生价值体系的形成。

4结语

感谢信范文5

精细护理服务对于长期复诊的青光眼病人,建立护理档案,将病人的饮食、用药、血压、眼压、眼底情况等作详尽记录,以了解病情,此举深受病人欢迎,因为病人认为有专业人员负责监管他们的疾病;为儿童病人准备甜蜜糖果盒,安抚患儿以配合治疗。

安心治疗服务在门诊治疗室做治疗的病人,实施治疗“安心工程”:治疗前将治疗的全过程向病人详细讲解,消除恐惧、紧张的心理,使其能很好地配合治疗;治疗中适时询问病人的感受,如有不适及时采取措施;治疗后详细告知注意事项、眼部护理方法、用药方法、复诊时间等[3],使每一位从眼科治疗室走出的病人情绪稳定,对于用药、自我护理、复诊时间等相关事宜没有任何疑惑。

全方位的健康教育拓展健康教育范围,以病人为中心,向家属群延伸[4]。由于眼科某些疾病具有遗传性的特点,如青光眼,家属必须知道青光眼的早期表现,以便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更新健康教育形式,将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方法以卡通形象的方式做成展板进行宣传,内容简单便于记忆,如“呵护心灵的窗户—掌握用眼卫生”、“如何远离红眼病”、“春节放鞭护眼法”等;将白内障、青光眼等常见眼科疾病的治疗、护理方法做成漂亮的小宣传册,便于携带及阅读。对于经常复诊者,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掌握程度评价”,以了解其掌握情况。

效果

1提高了护理服务满意度通过宣传学习改变了重治疗轻护理的观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地为病人提供疾病及其相关知识。在眼科门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近一年时间里,病人对护士的满意度从93.3%升至95.8%,获感谢信5封。

2和谐了护患关系护士近距离接触病人的时间相应增多,加强了护患沟通,密切了护患关系,增强了病人对护士的信任度。优质护理服务使病人感受到护士的关心,护士熟悉病人的病情及治疗方案,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

3护士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通过学习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文件并领会精神,我们提出眼科门诊护士必须主动服务,为病人提供优质的专科服务[5]。为此我们必须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眼科所有疾病的知识,同时加强主动服务意识,工作时间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随时观察病人病情的动态变化。

感谢信范文6

一是感恩父母,教育学生懂得父母给了我们宝贵的生命,并在家庭爱河中抚育我们成长。引导学生孝敬父母,懂得父母的心,体谅父母的苦;主动帮助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节假日和父母的生日,送上一句贴心的祝福,亲手制作一件感谢父母的礼物;珍爱自己的生命,多做让父母宽心的事,让父母因我们的存在而快乐、幸福。

二是感恩师长,教育学生明白师长用爱心滋养了我们的身心,用智慧丰厚了我们的底蕴,引领我们在生命的旅途上健康成长。引导学生尊重师长的劳动,理解师长的教育,不论何时何地都要尊敬师长,用善好的德行和优秀的成绩回报师长。教师节,送老师一句心里话、提一项意见或建议、表一份自己的决心,写一封感谢信,做一张贺卡等等,表达对师长的感激之情。

三是感恩同学,教育学生知道沃恩都是来之五湖四海,相聚一起,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度过了一个个欢乐的春夏秋冬。引导学生做到心中有集体,眼中有他人,宽容大气,团结合作;同学取得成绩时,投以肯定的目光给予赞扬,共享幸福;遇到挫折时,报以温馨的笑容,抚慰受伤的心灵;碰到困惑时,主动交流沟通,播撒阳光。要和身边所有的人,在和谐相处中共同成长。

四是感恩社会,教育学生懂得亲爱的党,伟大的祖国,改革开放的政策,给了我们平安祥和的生存空间;舒适的衣食住行,平静的学习生活,多彩的成长活动,这一切都是许多人在为我们辛勤的付出。引导学生牢记这铭心刻骨的呵护,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多做善事,向他人奉献爱心;要遵纪守法,讲究社会公德,文明做事,微笑待人;要勤奋学习,独立思考,创造优异的成绩,报效祖国和人民。

五是感恩自然,教育学生明白天地空气、太阳水源、花草树木,都是大自然供养我们生存发展的资源。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好赖以生存的环境,节约用水,少用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生活垃圾分类放置,爱护鸟类,拒绝食用野生动物,主动种树养花,保护绿地,积极宣传使用无污染、低耗能、低噪音的家用电器,争做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绿色小卫士。

感恩教育要多渠道全方位并进,学校是感恩教育的主渠道。我们根据上述五个教育重点“,采取主题引领,活动跟进”的教育策略,具体做法是:依据重点教育内容,确定五个教育主题—铭记父母养育情、牢记师长培育情、珍爱他人帮助情、不忘自然赐予情、感谢祖国呵护情。

一抓节日教育契机,如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开展感恩父母的教育;植树节、世界环境日则适时开展感恩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教师节、重阳节时进行感恩师长的教育;五一、六一、八一十一等节日集中开展感恩党、感恩祖国、感恩社会的教育等,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学生在读、唱、画、跳、演等欢乐中,吸吮着爱的甘露、享受着美的熏陶,卓有成效地实现了感恩教育与多种教育活动的有机融合。

二抓课堂教学的渗透教育,尤其发挥好班会课、品德课、安全与环境课、传统文化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等在“感恩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实施多学科联动,各学科教师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发掘教材内在的教育因素,将感恩教育寓于常态教学过程之中,润无声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之中,温润着他们稚嫩的生命,有效地实现了感恩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三抓社会、家庭的实践教育,我们引导学生回到家中,自己料理自己的部分生活,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在自己得到享受的时候,首先要想到父母,对父母的教育要平心静气地倾听等。我们有计划有组织地带领学生走向社会实施感恩行动如到社区清扫卫生、清理野广告,给学校附近的小树除草、浇水,起初界面上的白色垃圾,为残疾伙伴、孤独老人送温暖,投入抗震救灾的捐助活动,寻找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乡、祖国的变化,踊跃参加歌颂祖国、歌唱党的文艺演出等等,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品味平等的滋味,深化对感恩的理解,使感恩教育校内校外沟通,实现了教育的立体化。

感谢信范文7

针对中职贫困生在感恩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负责人,要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将感恩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来做好中职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感恩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第一,利用教育合力、全面营造感恩氛围。班主任在整个学校管理工作中,既是班级的负责人,也是班级与学校各级领导和其他任课教师的协调者。班主任要扮演好协调者的角色,要让所有教师都积极参与到感恩教育中,利用教育合力,全面营造一种感恩的氛围。一方面,班主任要身先士卒,在工作中要心怀感恩之情与其他任课教师交往,心怀感恩之情与学生相处,在感恩方面为学生做好榜样。我们的贫困生有时会因自卑、性格内向等问题导致他们虽心存感恩、但羞于表达。这时候,就需要我们的班主任老师进行适当的开导和鼓励,帮助他们抛弃为难情绪来表达谢意,走出艰难的第一步。另一方面,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一思想教育的主阵地。如在给学生上实训课的时候,我们教师就可以结合事例渗透感恩教育:要懂得对你周围的人心存感恩,这样你才能与周围的人有着和谐的人际关系。现代的企业需要的优秀人才不但要有高水平的专业技能,也要有团队合作意识,如果不懂得感恩,势必会影响你的发展。

第二,以主题班会、主题演讲等学生活动为平台,加强感恩意识的培养。在召开感恩主题班会之前,班主任老师要细心收集近期社会上或是学生身边发生的蕴含感恩之情的鲜活事例,增强感恩教育、的有效性。在对主题班会环节的设计上要用心,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来开展。不要一开始就直白的讲“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可从故事性的事例讲述开始,随后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体会故事中主人公的心境,从而加深学生们对感恩的认识和认同感。之后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到底何为感恩?我们是否应向所有的一切人和事物感恩?我们应该如何表达我们的感恩?在抛出这些问题之后,班主任可以适当的说一下作为班主任老师,要感谢学生给了一个和大家共同成长的机会等来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另外要结合国家资助贫困生这一事例,让学生了解到国家对我们的关怀,纠正他们的错误想法---因为贫困我就要接受资助,教育贫困生要学会感恩,要以实际行动来报答国家和社会。在召开感恩主题班会之外,班主任还要多组织学生参加感恩主题讲座、演讲比赛等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们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学校等各方面先进人物事迹,激发他们的感恩情感,通过这些优秀人物的榜样示范作用来加强他们的感恩意识。

第三,开拓多种途径,践行感恩教育。学生有了感恩意识之后,还需要我们班主任老师通过指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将感恩教育落实到实处。要做好学生的感恩教育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更要教会学生如何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到感恩,通过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感恩意识,并自发的转变为感恩行动。例如:在母亲节、父亲节时,班主任老师鼓励贫困生制作手工感恩卡片或是给自己的父母写封感谢信、发送感恩短信等,表达自己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谢之情;号召学生在假期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在开学之后以此为题举办主题班会或是征文大赛来表述自己对践行感恩活动的真实情感;带领贫困生到敬老院、儿童福利院或是社区等做志愿者活动,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来帮助他人,从而教会他们在受到国家、社会以及他人资助时应以实际行动来回报。

二、结语

感谢信范文8

在认识自我的教学中,有一部分学生对自我认识不清,定位不准确,甚至角色紊乱。十六七岁的生理年龄却配套10岁左右小学生的心理年龄,说自己还是个孩子,不想长大,长大了太无聊太可怕等,只期望别人对自己的赞许,却容忍不了别人的批评教育。在情绪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做情绪的主人,就要打消学生“糟糕至极”、“必须一定”的不合理信念,就要打消学生只注重“个人利益”、“一味索取”的思想倾向,就要增强学生对他人的同情与关怀,仁慈与宽容、理解与谅解的情感教养,才能换位思考,感恩于人,抑制自己的消极情绪。再看看我们的学习,当下智能手机成为学生的“掌中宝”,“不懂不问只找百度”成为学习的应对方式。试问:这样不负责任的学习是否在感恩父母?是否在感恩老师?所以,感恩教育就是贯穿于心理健康的一条红线,学生若懂得“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从而实现“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总目标。

二、感恩教育的有效开展

研究表明,在校学生中女生比男生更有亲社会性。因此,女生更容易体会到他人给予的帮助,女生的感恩得分也高于男生。由此可见,针对陕西省电子工业学校目前男生数量多于女生数量的现实,利用学校这块肥沃的土壤,及时加强对男生的感恩教育,增进其亲社会行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知恩记恩于心,报恩知恩于行。从2008年邹越老师在商丘六中分校的演讲《让世界充满爱》,到2010年一横感恩走进咸阳彩虹中学,再到2013年于丹教授关于《感恩教育》的讲座,都深深触动到师生的心灵。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多样的教学手段与方式,让学生在这些名家讲演中受到熏陶,有所领悟,才能更好地知恩记恩于心,报恩知恩于行。

2.校园环境,熏染感恩氛围。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学校始终将良好教育氛围的营造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和教育途径,强调学生在共同参与这种文化氛围的营造过程中得到熏陶和启发,从而提供良好的环境。为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从校园布置着手,从教学楼的标语、图片,到宣传橱窗里张贴的展板,都紧紧围绕“感恩”这个主题精心设计,以此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述说着感恩”的话题;班级里通过黑板报、教室布置比赛,使“让学校的每一个班级充满感恩的气息”;提倡学生设计“感恩画、感恩卡、感恩诗、感恩报”等一系列活动,让学校每一个活动都充满感恩,富有生机。

3.孝心作业可大可小,贵在坚持与落实。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是一个系统、长期的连锁教育。在课堂内外,笔者会持续布置一些孝心作业,如在挫折教育中,让学生感谢父母给予自己健康的体魄;在与人交往中,感谢曾经帮助过自己的老师、朋友等;在社会与我的教学中,感谢自然、感谢社会、感谢心灵,使学生感受到自己身边的美好,之后循序渐进,再让学生亲口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导之恩、同学朋友的帮助之恩,帮父母做家务,理解老师教学、帮朋友分担忧愁等。让学生先识恩、知恩,而后再感恩、报恩和施恩。

4.感恩是一种美德,它无所不包。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积极的情绪,是受惠者在接受到施惠者的恩惠后内心产生的一种冲动,它促使受惠者为已受到的恩惠做出回报。但感恩并非“还”债,即便没有机会报答帮助的施与者,也要乐于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它无所不包,大到大恩大德,小到举手之劳;它可以是经济金钱和物质上的帮助,也可以是感情上的给予、支持,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赞许的微笑,一片肺腑之言,都可以是恩惠。让学生理解感恩的涵义才能有效开展报恩和施恩。5.收集或编写感恩语句,时刻告诫学生。学生自己的智慧之光是一种助燃气,曾经“潇洒一支烟,父母半身汗”的语句令无数学生触动,甚至自惭形秽。因此,充分利用学生的智慧,及时收集或编写感恩的语句,作为促进感恩教育的手段显得很有必要。在教学中,学生收集的语句,如“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灭”、“吃水不忘挖井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欺人是祸,饶人是福”、“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等,都很有教育意义。

三、借鉴国外研究,促进感恩教育的本土化

上一篇意见书范例

下一篇说明书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