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教学范例

实验室教学

实验室教学范文1

[关键词]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建设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对医疗卫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患者的血液、体液、尿液、粪便、痰液等新陈代谢产物是医学检验专业所研究和实验的对象。由于此类物质本身携带一定的细菌,如果不进行科学的处理,一定会造成生物污染和交叉感染现象[1-2]。所以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工作高效有序地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1高职院校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现状

1.1生物安全防护制度不够完善。现阶段,高职院校生物安全防护制度不够完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针对学生无规范的管理制度,学生进出实验室不穿白大褂,实验操作不带手套和口罩,披头散发、穿拖鞋、把食物带入实验室等现象经常出现,学生自我防护意识和要求不够健全。针对实验室仪器设备无规范的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的管理要求、存放要求、操作要求无明确的说明和相对应的仪器设备SOP及仪器使用记录登记表。针对实验室区域划分不够明显,免疫室、生化室、病原微生物室、临检室、高压灭菌室等实验室划分不够清晰,科室之间交替使用,各科室所对应的实验项目无规范的SOP及实验室使用率记录不全。产生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前期没有结合检验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开发制订防护制度,做好前期的规划,导致规章制度的内容的缺乏,所以无法发挥有效作用。检验人员和高职院校学生在实验中没有一个完整的安全防护制度可以遵循,医学检验教学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和应用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进而生物安全防护效率和质量以及重视度也会受很大影响[3-4]。

1.2高职院校学生生物安全防护意识淡薄。在医学检验教学实验室中,我们实验室所涉及的科目有临床检验、免疫检验、生化检验、微生物检验、血液检验以及分子生物检验。而这些检验所涉及的标本有血液、尿液、大便以及一些内分泌物质。医学检验这一门课程必须结合临床实验实践才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提高自我的学习能力、专业能力,实验室课占理论课的三分之一。高职院校医学检验实验室标本来自于临床医院,所有的标本本身就具有一定细菌,存在一定的生物危害,学生在实验中都要接触不同类型标本的检验物质,特别是阳性血液标本及微生物细菌菌种,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阳性标本以及微生物使用的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这些物质存在严重的生物危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给检验人员带来安全隐患的同时,也能降低实验室的安全性。因此检验教师与医学检验专业学生需要保持高度的安全意识。但在实际实验教学当中,由于从医院取回来实验的标本都属于未知因素,不清楚相对应的标本是否存在一定程度的生物危害,而检验学生的实验人员较多,生物安全意识薄弱,学生对医学检验实验室中各项操作还不够熟练,对实验室出现突然事件应急处理方式掌握不全,实验室也并无对进入实验室学生进行系统的生物安全知识的培训,实验室各项操作制度和手册不够完善,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装置不全面、生物安全应急制度的不完善,导致生物安全防护措施不能严格落实。实验室生物安全危险事件更易发生并频繁发生。检验过程中,忽视了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出现没有佩戴手套、口罩和实验服进入实验室,手机、书本、食物随意丢在实验室等不符合规范情况。这些都为细菌的传播提供了载体。

1.3教学实验室清洁工作不到位。医学检验实验项目多,所涉及的实验操作及仪器设备种类繁多。在实验过程中间,若实验产生的垃圾分类不明确,仪器设备保养不恰当,实验室清洁不到位,均会造成一定的生物安全危害并升高生物安全不稳定因素。医学检验实验过程后会产生使用过的血液、尿液、大便、细菌,实验过程产生污染的消耗品及其他一些消耗品和生活垃圾,很多高职院校并无完整的高压灭菌室及医疗废弃物污物间,这些标本及耗材不能明确分类和清理,加大了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隐患,直接威胁到实验室教师以及高职院校的学生。有些实验过程须用到相关的仪器设备。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消毒、保养是对实验完成后最基本的要求。若实验室各项清洁工作不到位,能够导致设备使用效率降低、管理工作混乱、生物不安全因素多。所以清洁是医学检验实验室的首要工作之一[5]。实验室房间的消毒透气,实验过程中接触过的实验台面、实验器材,如托盘、加样枪、接种环、接种棒、酒精灯等诸多耗材在实验的过程中通过交叉污染,均有可能被细菌或病毒污染了。学生出入实验室会带上书本、书包、水壶等相关物品放置于实验室抽屉中。若实验室不能定期对实验室内部台面及相关的实验器材进行紫外灯消毒灭菌,则极有可能增加实验室生物安全隐患并很有可能给实验过程的教师及学员构成生物危害。因此对医学检验教学实验进行合理的管理至关重要。

2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教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措施

2.1制订符合教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手册。医学检验实验室应该根据实验室实施标准及国家生物安全制度制订相对应适合自己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手册。将生物安全手册作为一本专门的课程,对学生进行生物安全内容宣传教育,并在每一个专业对应班级开始之前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规章制度和解读,把生物安全这一门课程纳入实验期末考核。不仅能促使检验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知晓生物安全知识,还能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更快地适应工作,做好操作流程制度化、规范化进行,确保各项预防措施顺利实施。

2.2提高检验专业学生生物安全防护意识。医学实验的人才培养需要高效不断努力。因此,学生实验生物安全防范意识培养逐渐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保护学生实验安全刻不容缓[6]。学生在校期间就对学员进行生物安全知识细节的讲解,不断提高学员生物安全的意识。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生物安全应急事件、突发事件演练,离心机标本粉碎的应对方针、消毒液浓度的配置、标本打翻如何处理、酒精灯打翻如何处理、实验室起火等各种突发事件处理方式及演练,让学生在校期间掌握最基本和常见的突然事件应对方针,提高自我的安全防护意识,明确实验工作的性质以及生物安全的重要性,通过实施生物防护措施进行自我保护。宣教实验室各种规章及记录,针对实验室生物安全制度进行宣教、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仪器设备操作SOP、检验各项目SOP等随时在实验课前进行宣教,让学生掌握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及保养,实验各项目的操作规范化,谨记作为一名检验学者必须牢记各项操作的正规使用及操作措施,做到按流程、按规章制度工作,确保各项实验的安全展开。另外,作为医学检验学生必须掌握和了解最基础的:进入实验室,需要穿戴隔离工作服,特别是进行细菌性检验实验时,先做好自己保护,再检查生物安全柜气流是否为有效循环,再按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做到无菌操作。

2.3生物安全风险因素意识普及。生物安全风险因素的普及能够降低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意外,减少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做到防患于未然,对学生和教师以及实验室都是一种保护。检验工作本身就是意向风险因素非常高的工作。提高学员自身对生物风险因素的敏锐程度,能够帮助学员识别各种类型的生物风险,准确找到风险源头,采取针对性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检验样本采集、样本运输、样本检验过程、样本细菌的传播是发生生物安全风险事件的主要环节,要对传染性、细菌的传播途径、细菌的稳定性、设备应用风险等内容展开相应的风险评估。针对检验过程中面临的生物安全风险因素,进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实验室教学范文2

实验室是医院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基本要素,医学的科技创新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实验室的现代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科研能力的培养对于医学研究生具有重要意义。科研型实验室是医学院校及其教学医院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和开展科学研究的平台基地之一,探讨实验室如何通过搭建有利于医学研究生开展科研工作的平台、对不同类型研究生进行因材施教,进而对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

研究型医院;专业型学位研究生;科研型学位研究生;科研型实验室

随着时代的发展及现代医学模式的转换,医疗界对于单一型临床医学人才的需求逐渐趋于饱和,而对临床、科研、教学三位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却求贤若渴。医学实验室是医学高等院校培养临床、科研一体化人才的重要基地。而对于有条件的科室来说,以科室或学科为依托而设置的具有独立研究方向的专业实验室,更是着重培养专业方向研究生科研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脾胃肝胆科是国家中医管理局“十一五”肝胆病重点专科、重点学科、国家临床(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科室承担着培养博士研究生、临床型、科学型硕士研究生等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人才任务。针对这种情况,脾胃肝胆科于2013年成立重点学科肝病实验室,搭建起适用于研究生科研培养工作的平台。实验室是医院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基本要素,医学的科技创新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实验室的现代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现代医学所涉及实验技术种类繁多,范围广泛,对于三年制研究生来说,除去必要的临床轮转和课堂教学,剩余时间有限,针对该特点,实验室对研究生科研实习带教提出新的要求并设计实施,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将研究生培养成临床、科研一体化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1因材施教做好岗前考察

目前医学类的研究生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两类,学术型研究生要以学术研究为导向,要求研究生三年期间,一年学习理论知识,一年进行临床实践,一年进行基础研究;专业型研究生以专业实践为导向,半年学习理论知识,剩余时间在临床进行实践。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时间较为合理,科研能力和临床操作均得到很大的提高,而专业型研究生大部分时间均在临床实践,比较侧重于临床能力的培养,科研能力相对薄弱。而科研工作与临床经验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临床医生具备一定的科研思维有利于发现一些潜在的临床问题,从而进行有目的的科学研究,将科研成果反馈给临床,指导临床诊疗。专业型研究生在不影响临床能力培养的前提下,若能掌握一些常用的科研方法,将科研和临床实践结合起来,拓宽知识面,对自身素质的提高、所在医院的发展乃至我国医疗界的进步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为了解不同研究生的科研实验能力,研究生在进入实验室后先进行理论考试,找出每一名研究生在科研实验中的薄弱环节,将其分为两组。对于理论知识较扎实、实践操作能力较弱的一组,重点讲授实践操作流程及新理论的扩展;对于实践操作能力较强、理论知识相对欠缺的一组,重点讲授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2重视理论强化岗前培训

充分且全面的岗前培训是研究生快速适应工作环境、较好地融入实验室的重要保证,因此,对进入实验室的所有研究生进行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讲授,并针对每个人的具体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因材施教,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岗前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室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开展的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原理。

2.1实验室规章制度与工作流程

实验室规章制度与工作流程的培训工作主要用于规范研究生的实验工作、保障实验人员自身的安全及确保仪器的规范使用,使研究生初步了解和熟悉实验室的日常工作内容,明确实验室工作的目的和方向,为后续的培训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2实验室开展的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原理

目前用于科研及临床中的大部分检测设备已实现了半自动化或全自动化,如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酶标仪、流式细胞仪等,实验过程中对各种仪器设备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研究生在进入实验操作之前,实验室管理人员先对其进行相关基本仪器操作流程的讲解,包括离心机、移液器、洗板机、酶标仪等常用设备的日常使用维护和保养,仪器参数的设定及自我安全保护等。带教期间应反复示教基本操作,尽量让每一名研究生都有机会动手操作,研究生进行实践训练时,应仔细观察其操作流程,及时纠正一些错误的操作方式,经过反复强化训练,研究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研究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流程后,可向他们传授一些带教老师所总结的经验向其传授一些操作技巧,提高效率和实验质量。另外,告知研究生实验结果的准确与否与仪器操作是否规范、实验操作人员的素质、工作态度息息相关。对一些较难掌握的仪器操作及实验流程采用录制教学的方式,把规范的仪器操作方式及实验流程录制后发放给研究生,让其闲暇时间反复观看,提高研究生的仪器操作水准及实验技能。对于研究生在实验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简单问题,采用启发式的回答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对于一些较难回答的难题,带教老师应与研究生一起讨论,或向更高级别、经验更丰富的实验师请教,共同商量解决办法,找出缘由。

3增科研意识培养科研能力

鼓励研究生参加相关的学术讲座,使研究生及时了解所学领域的学术研究前沿,开阔视域,增强科研意识,拓展科研思路,培养科研能力。科研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包括查阅文献、评价文献的能力、实验设计能力、操作能力、数据的统计处理能力、论文的撰写能力等[1]。实验室围绕这些方面,对一些相关能力的培养做定期的培训,内容囊括了如何进行中外文献的检索、如何筛选有价值的参考文献,如何进行课题设计、如何开展科学研究、如何统计数据,如何撰写水平高的科研论文等。同时鼓励研究生在真正进行课题实验之前进行相关实验咨询,包括如何设置正常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如何随机,采集样本后如何处理并完好保存,据目前现有的仪器设备选购怎样的试剂和耗材以及试剂的保存使用等,指导研究生做出科学的实验设计,制定科学的实验流程,备齐合适的实验器具。

4培养创新能力加强团队意识

“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医院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实验室带教老师应善于发现研究生科学实验过程中的创新点,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其树立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创新动机。调动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后及时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独创性地去解决问题。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积累科研知识。为增强研究生的知识储备,实验室定期安排科研知识培训,除此还聘请外院科研专家给研究生做新技术指导,使研究生掌握本领域知识结构及新技术的延伸。在科研知识培训或新技术指导之后,研究生应做一次学习汇报,其做学习汇报也是总结知识、思考创新的一个过程。科研实践经历的不断积累是创新的根源,任何没有实践作为基础的“创新”最后只能成为空中楼阁。目前医院设立有研究生科研课题基金项目,实验室带教老师应多鼓励研究生参报,在课题设计、实验技术方面给予指导意见。参报过程也是研究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不断汲取新知识、探索新方法,拓展自己的知识结构,使得科研创新思维也得到了很大的激发。科研是团队性很强的一项工作,目前临床所遇到的医学难题,不是单一一个学科就能处理的,而一个人的知识面更是有限,从课题设计到课题结束的整个过程不可能纯粹由一个人来完成,这就需要多个学科的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因此,加强研究生的团队意识,增强其善于与其他同学交流合作的能力尤为重要,这不仅有利于医学研究生突破科研瓶颈,也有利于其创新能力的提高,实验室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平台,不同学术背景、不同研究方向的医生和研究生均可以在这里从事课题研究,研究生可利用这个平台锻炼自身的交际能力,学会相互交流合作,探讨问题,分享彼此的资源和研究成果,从而加强团队意识。在医学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随着教学层次的不断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已是研究型医院科研、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教学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这也是研究型医院继续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2],借助于实验室平台对研究生科研能力进行培养是国内大多数研究型医院所采取的方法,我科研究生的科研课题均在肝病实验室进行,我们有责任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做出最大努力,高水平的实验室是培养科研创新人才的主要阵地[3],我们的设施仍需不断完善,带教老师仍需继续学习、自我提高,将把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作为我们工作的核心目标。

作者:刘鸣昊 张丽慧 单位: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脾胃肝胆科

参考文献

[1]王海东.加强临床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医学教育探索,2010,9(3):394-395.

实验室教学范文3

关键词:新工科;高校;实验室;教学模式;创新;课程内容;实战演练;培训

0引言

随着我国建设工程教育的改革创新,各大高校增加了许多新工科专业,在传统工科专业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升级,提高我国智能制造、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工科专业人才水平[1],推动新兴产业和新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新一轮教育教育模式中,各高校采取了在理论上创新、在实践中积累经验的改革教学措施,开展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相结合的模式[2],通过建立实验室、设置器件和材料让大学生能够实际动手操作和加工,培养学生独立设计的能力。但是由于各高校在实验室布局方面的投入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存在许多现实问题:一是实验室缺乏高水平的教学技术人才,影响实验教学质量,新体制下管理队伍达不到标准要求,管理措施不当,导致实验室设备损坏,不利于实验教学研究成果的开发与拓宽,无法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氛围;二是实验室教学与研究成果相关度不足,仪器设备闲置,技术含量落后;三是高校实验室科研成果交流、共享机制不成熟,过于重视理论、少实践现象依然大量存在,导致实验室利用率无法提高[3-4]。为了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求,实验室平台建设迎来新的机遇,提出了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实验室教学模式创新研究。国家教育投资逐年增加,逐渐解决高校新工科建设过程的条件提升,促使实验室建设水平不断加强。

1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实验室教学模式创新

在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实验室建设将不能适用以往建设模式,必须重新规划实验室建设体系。传统实验室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理论教学与实践相分离,学科交叉融合势必会带来实验室综合化,教育模式也随之改变[5]。

1.1教育体系层次化

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应以实验室安全文化体系为基准,明确教学目标,注重实验安全,加强理念引领,积极培养新模式下人才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是高校实验平台人才培养的主要部分[6-7]。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实验室教育体系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理论教育、实验教学和专项技术教育。理论教育是从我国经典教育理论中将多元智能理论融为一体,提倡教育要适合学生本性,适当增减教育量。该教育主要遵循三个准则,分别是丢不得、比不得和急不得。其中丢不得教育要适应个人形象,应依据学生自身个性,给予不同教育模式;比不得就是教育要适量,秉性不同的学生每个人所拥有的学习容量也不同,教育也就更有现实意义;急不得是一种循序渐进的工作,这是学生成熟度需要考虑的问题,不能为了求速而拔苗助长,选择实时的学习方式最好。根据学生的专业学习开设全校性公选课程,重点在于培养全校师生的实验安全意识;实验教学主要是通过各个学院开设针对性安全教育课程,对实验室师生进行强制性安全教育,培养师生遵照仪器规程培训,安全使用实验室化学药品;专项技术教育主要是针对特定的某个专业进行教学实验,并开展专项实验项目来培训学生,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和安全使用技巧,提高教学方式与手段。

1.2教育内容模块化

新工科教学模式下应根据不同教学需求开展理论与实训的教学内容。对于四年制本科院校来说,可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在大学一年级时做好学生的基础知识教育,培养学生安全实验意识;大学二年级安排学生开展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安全使用设备和实验试剂的重要性;到了大学三、四年级时就进入具体实验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操作技能和安全技能的全方面教育,使学生毕业后能成为合格实验室使用者[11-12]。

1.3教育模式一体化

教育培训与实战演练相结合,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教育模式一体化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安全教育活动[13]。实战演练不仅仅是停留在演练基础上,更多是结合当前大学生各个学科专业实际情况,开展实际演练。在化学类实验室进行浓硫酸泄漏实践过程中,针对生物类实验室应开展生物标本实验演练,训练师生自防自救技能,教育师生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 实验室文化素养也是教育模式一体化的重要环节,其中包括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实验室规章制度传承、实验结果共享等方面。其中学习习惯养成指的是学生或教师在实验室内必须养成相关规章制度,保留实验记录结果及人员财产安全;实验室规章制度传承指的是实验室以往设立的规章制度,在实验室团建过程中,学生应严格遵守该制度,安安全全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共享主要体现在不同学院之间的利益均衡,以此帮助学生信息共享。新工科课程、软件合作上的实践主要体现在培养方案之中,根据综合实验方案研究方向,调整内在逻辑联系,鼓励教师打破固有学科壁垒,跨学科开设本科交叉课程,文理工渗透,教学内容要进行统筹整合,避免知识体系不完整现象发生,加深建立与产业链的开放式对接,实现实验教育创新平台的构建。

2实例分析

针对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实验室教学模式创新研究合理性,进行实例分析。以“传感器原理与检测技术”课程实验教学为例,进行实例分析。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对实验装置认知度较低,只能实现理论上的接线正确性,而对于信号变换情况下的精准接线却无法实现。以五等级为最优适应度,分别采用两种方法对比学生适应度。使用传统教学模式在学生人数依次为5、10、15、20、25、30、35时,学生适应度依次为三等、二等、二等、三等、一等、二等、一等;使用新工科背景下教学模式在学生人数依次为5、10、15、20、25、30、35时,学生适应度依次为四等、四等、五等、四等、五等、四等、四等。因此,应用新工科背景下教学模式学生适应度较高。

2.1学生参与度

以大一学生的5个班级,每班40人为基准,分别采用两种方法对比学生参与度。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每个班级实际参与人数大都小于班级人数的一半,只有在1号班级下,传统教学模式参与人数达到22人。新工科背景下教学模式下学生参与人数最高可达到40人,最少也可达到38人,学生参与度超过95%。因此,应用新工科背景下教学模式学生参与度较高。

2.2学生考核成绩

以学生150分为基准,分别采用两种方法对比学生考核成绩。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平均考核成绩都小于等于60分,而新工科背景下教学模式下学生平均考核成绩都大于等于133分。因此,使用新工科背景下教学模式学生考核成绩较高。依据上述内容,也应加强高校实验室教学模式管理,由此设计创新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实验室教学模式管理制度,如表3所示。

3总结

实验室教学范文4

关键词:眼动实验室;实践教学

1眼动实验室在旅游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眼动实验室作为心理学研究的一种常用实验方法,最早产生于中世纪早期,这一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是IbnalHaytHam的著作《KitabalManazir》,该书详细的描述了眼睛的结构和视觉系统的解剖特点,这是第一部生理光学手册,人类开始意识到眼运动的作用,是眼动研究的历史开端。直至19世纪,CharlesBell和JohannesMü两位现代心理学奠基人发表了一系列专论眼动的相关论文,对眼动试验的原理、技术与方法进行了推进与创新,包括直接观察法、后像法、电流记录法、机械记录法等。眼动研究具有广泛的心理学研究价值,近些年,眼动实验在各领域的跨学科研究被广泛的应用,其中包括眼动实验与教育心理学中的应用,这是目前国内外眼动研究最主要的领域;除此之外,消费心理学的研究、交通心理学的研究、体育心理学的研究、病例心理学的研究、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目前都有着与眼动实验密切相结合的实验研究。旅游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将实践教学融入到旅游学科的理论教学中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将专业知识和实践联系在一起,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动手实践和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可根据教学要求不同,针对不同的学生,灵活的应用实践教学。目前为止,眼动实验在旅游领域的研究并不多见,现有的研究结果主要包括眼动研究在旅游广告中的投放应用,蒋玉石在《网络环境下自贡盐文化旅游广告投放策略的眼动研究》中利用眼动实验设备考察网站类型以及广告尺寸大小如何影响人们对盐文化旅游广告注意的内在机理。张茜在《旅游网络广告效果的眼动研究》中运用眼动实验法去探究旅游网络用户视觉搜索行为对广告效果的影响,最后对旅游网络广告的态度进行测评。眼动研究在旅游地图绘制中点状符号的选择。林勇等在《不同风格旅游网络地图点状符号有效性眼动实验研究》中,应用眼动跟踪技术,采用统计学的样本标准偏差方法分析被试者阅读地图的眼动数据分布状态,从而得到点状符号设计改进原则,为旅游网络地图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旅游体验的一个重要维度是通过视觉获得的体验,了解旅游者观看旅游空间中的视觉景观的眼动行为特征和规律,这对于旅游产品策划和景观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随着眼动仪技术的发展和眼动实验方法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眼动实验将被广泛地应用于旅游景观、旅游地图、旅游标识牌、旅游平面广告、旅游宣传片等视觉素材的设计中。更为重要的是,以眼动实验为切入点,结合心理学和旅游行为学的研究,使得定量化、科学化地研究旅游者决策过程成为可能,眼动实验有望帮助学者打开旅游行为决策过程的“黑箱”。随着眼动跟踪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眼动仪在具有交互功能的电子电器、界面设计与评估、VR虚拟技术、航空军事、医学研究等方面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广泛,当“眼动”不仅是“心动”,而是变成直接的操作行为时,眼动实验方法在虚拟旅游研究中的价值将得到进一步提升[1]。

2高校眼动实验室建设现状

高校实验室是实践教学工作的载体,是教育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实践人才的重要基地。由于高校历史背景、发展定位、人才培养方向存在差异,因此在实验室建设模式中也存在异同。但是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高校实验室的建设都是服务于教学与科研,这个根本原则并没有发生改变。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基础研究越发普遍且规模发展加大,高校实验室应顺应时展与要求,根据学科建设特点,建立一些可以从事基础研究的实验工作点。目前我国高校对于眼动实验室的称呼较为混乱,有些高校将其称为“行为观察实验室”、“神经科学实验室”或“心理学实验室”,其侧重点在对于研究范围的划分上,有些高校将其冠名为“眼动观察室”或“眼动训练室”等,其侧重点在行为记录的观察与记录上。冠名不同体现了高校在实验研究中的不同侧重点,为方便讨论,此处将统一称为眼动实验室。“眼动”是反映人类信息加工机制的重要指标之一,“眼动追踪”作为一种前沿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人类认知发展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重要的心理学研究范式。目前国内运用眼动追踪技术开展实验研究大多集中在本科高校。眼动实验室的功能主要分为两种,眼动行为模拟和观察以及眼动控制实验与分析。第一类的功能主要是模拟和观察反馈,通过模拟某一研究背景,通过体验特点的眼动轨迹并给予反馈。第二类的功能是眼动控制实验与分析,通过预先精心设计与安排,严格控制眼动的步骤与轨迹,并进行精细的观察、记录、编码、反馈与调整。眼动追踪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方法。眼动追踪实验室可使相关人员在保持传统教学环境完整性的前提下展开学习分析。拥有一个配备了眼动追踪的教室可以采集大样本量的眼动追踪数据,节省研究人员的时间成本并可以确保所有被试都在相同的实验环境中完成数据采集。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开始建设眼动实验室,进行跨学科多领域的科学研究,包括华侨大学神经旅游实验研究平台,该研究实验室属于部级旅游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引进集合多学科前沿技术的用户体验研究设备,利用脑电采集系统、眼动系统等应用于旅游基础研究和实践教学环节。山东大学旅游行为实验室于2016年购置EyeSoEc60遥测式眼动仪,已积累眼动行为实验样本规模近100人次。通过从实验设计到数据分析的摸索过程,对照已有相关研究文献,发现眼动实验研究方法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尚存在以下不足,可能会成为未来该领域研究的重要方向:第一,选取注视点个数、注视时长、兴趣区指标等静态眼动数据的研究较多,忽视了对眼动注视点坐标这一具有空间属性的原始数据的分析和挖掘;第二,缺乏对刺激材料自身颜色、形状、轮廓等属性的分析,无法通过定量分析方法对眼动行为进行科学解释;第三,缺乏对眼动行为轨迹和眼动行为模式的研究,心理学通过格式塔理论、模版匹配、原型理论等解读人类眼动行为,在旅游情境下的眼动行为是否存在特定模式和不同类型仍有待进一步的探索[1]。

3眼动实验室的建设路径

(1)加强高校间实验室合作与共享。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实验教学活动是按照大纲要求按部就班的推进,在实验时间、空间和内容上比较保守,而学生的实验活动则是以模仿为主,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创新素质发展的平台。并且大部分高校的实验室是以教师团队封闭管理为主,学生使用较为困难,这导致了实验室空间及实验室设备使用效率低下,造成实验资源浪费。面对这样的问题,实验室必须进行资源整合与优化,促进实验资源开放共享。通过加强高校间实验室合作与共享,不仅可以使学生加入到教室的实验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科研水平,还可以促进高校间师生的交流,提升实验设备的利用效率,保证全方位的资源共享与共建,孵化出更具有价值和更高水平的科研成果。(2)加强各学科间交流与互动合作。除了传统的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领域外,体育、法律、经济、外语、新闻等都在建立相应的观察类实验室。因此,将它们融合在一起,形成多学科交叉,具备多功能用途的综合实验室不仅能鼓励多学科科研成果的产出,更能多方位的培养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及实验能力。(3)建设旅游实验技术团队。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教育快速发展和高校教育投入不断增加,一大批新技术、新方法被引入旅游实验教学,客观上要求旅游院校重视旅游实验室建设和调整旅游队伍职能。然而,由于旅游教育受到传统学科思维和传统实验队伍建设思路的限制,我国旅游实验教学队伍建设明显滞后于旅游教育发展和产业实践,严重阻碍了旅游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和提升。因此,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管理机制,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是满足高速发展的旅游人才培养需要和提高旅游实验教学质量的必要举措。成立眼动实验室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可由眼动实验室方面的专家或外聘的拥有丰富ERP经验的教师组成,负责实验室使用的审批、监督以及管理。配备专业的烟斗实验技术人员,负责眼动实验室系统的日常维护、小故障维修、耗材管理、实验预约、系统升级等工作。在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中,技术人员的作用及其重要,他们专职对仪器进行全方位的管理,防止因机器故障导致的实验结果有误而带来的不良结果。实验室工作人员除了要有专业的技术之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工作品质,热爱实验岗位,能够主动及时的发现问题,与教师保持良好的互动与沟通[2]。通过以上对眼动实验室的建设和丰富,完善了教学内容、节省了教师资源、提高了现代化实验教学水平、提高了学生实验室资源的共享。眼动仪及电脑数据分析的使用,教师在准备实验、设计实验、控制实验、记录和整理数据等方面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为从事其他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了充分的时间保证,眼动仪与旅游实践教学的结合也为学生提供了进一步学习和了解现代旅游研究方法和成果的途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培养创新型和复合型的旅游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超,黄潇婷,李玟璇,等.旅游研究中的新技术和新工具(二)[J].旅游导刊,2017,1(5):86-106.

实验室教学范文5

关键词:实验室;实验教学;实验室资源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在日益上升。普通高校必须牢牢抓住历史发展机遇,根据自身所处环境及时调整、规划办学思路和办学理念,重新定位办学目标,加大实验、实践环节的投入力度,紧紧围绕社会需求,着力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

1普通高校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1理论知识掌握不透彻

实验教学最初的目的和意义在于验证理论的正确性,把抽象的理论知识以某种比较直观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锻炼和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激发创新思维。但从平时的实验教学来看,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不透彻,依据实验指导书按部就班,盲目性的操作实验设备和实验仪器,普遍存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在数字逻辑电路计数器实验过程中,第一步要求学生利用74LS160芯片完成10以内的任意进制计数器设计,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进行接线,能够得出实验现象。在第二步实验中要求学生利用两片74LS160芯片完成28进制计数器的设计时,出现各种问题。其原因在于学生对74LS160芯片的功能和工作原理了解不到位。74LS160有两种接线方式,如果采用清零方式,74LS160具有异步清零功能,计数脉冲信号CP不受芯片时钟信号CLK的影响,故清零信号应在计数值为29时产生,并且可以立马有效,将对应的个位和十位芯片同时进行清零,所以第29个状态不显示;如果采用置数方式,74LS160具有同步置数功能,计数脉冲信号CP受芯片时钟信号CLK的影响,故置数信号应提前一个脉冲产生,在第29个脉冲到来时才有效,将对应的个位和十位芯片同时置零,因此,第29个状态不显示。

1.2实验准备不充分

有些课程实验相对复杂,仅靠实验课时来完成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如单片机实验中,为了充分利用实验课时,教师必须提前将实验任务下发给学生,学生在实验前应当基本完成与该次实验相关的程序编写,这样,学生才有足够时间在实验箱上进行调试和验证,完善程序的不足或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扩展。

1.3实验过程依赖度较高

实验过程应该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发挥自主能动性。在实验教学中,实验过程是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通常表现出过度依赖性,忽视了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缺乏自主探究的时间与空间,从而导致实验效果不佳,实验过程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发展[1]。在单片机与EDA实验教学过程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对实验程序表现出高度的依赖,当要求在原来程序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时,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普遍缺乏认真分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基本态度和能力,错过了自身能力提升的机会,失去了实验教学的根本意义。

1.4实验报告撰写不规范

实验报告是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实验报告的撰写环节极其重要和关键。实验过程作为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和环节,是对实验中如何发现问题、怎样解决问题的记录,在撰写实验报告时应该对其有详细描述,并应该将自己通过完成该次实验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一点往往被大多数学生忽略。

2普通高校实验教学改善措施

2.1加强理论知识

课堂教学是高等学校开展高等教育最基本、最重要的组织形式[2],而实验教学是检验课堂教学的一种途径和手段,两者相辅相成,对全面提升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取得更好的实验效果,就必须重视和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以便在实验环节得到灵活应用,进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2.2注重实验过程和实验效果

实验教学是锻炼和培养学生基本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应该引起学生和教师的重视。实验过程可能出现各种问题,学生如何解决和应对问题是锻炼和提升自身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实验教学应该以学生参与为主,给学生自由发挥的足够空间,允许学生犯错、纠错,最后进行总结,以取得满意的实验效果。

2.3设置综合性实验项目

实验课程之所以被学生忽视,其重要原因是许多学校对实验课考察力度不够。一般学校实验教学只要求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提交相应的实验报告,往往不能取得理想的实验效果,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所以,为了突出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让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应当设置综合性较强的实验项目对学生基本能力进行全面考察,并将考察结果作为该门课程的实验成绩。

2.4开展综合设计制作类课程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开展综合设计制作类课程是很有必要的。综合设计类课程通常以学期为周期展开,即学期开始布置任务,学期结束检查作品,并以答辩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核。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首先,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设置不同难易程度的题目;其次,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实际进展情况进行定期的了解,鼓励和监督学生主动参与;最后,教师对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指导。

2.5开展校企联合培养

对一般普通高校而言,在教学过程大都还是比较偏向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对该专业毕业后所从事的行业和工作现状了解甚少,所以需要开展校企联合培养,通过聘请有经验的企业教师给学生上一些工程性比较强的课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所学专业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此外,学校应该重视校外实验基地的建设,能够组织学生走访参观相关企业,推荐学生到与该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进行实习,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提升和培养实践能力。

3普通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

为了响应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决策部署,推动高校转型发展[3],普通高校就必须重视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整合现有的实验室资源

对普通高校而言,实验室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可以完成基本的实验教学需求;二是具备可供师生进行科研的实验条件和实验资源。就目前来看,一般高校对已有的实验室资源缺乏系统性的整合与规划,未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实验室资源得不到最大化的利用。

3.2更新实验设备,改善实验条件

为了培养与时俱进、适应能力强的人才需求,高校必须加大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对已有的、过时的实验设备进行更新和替换,不断改善实验条件和实验环境,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3.3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

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最大化的发挥实验室在教学、科研方面的作用是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根本出发点。实验室的开放程度决定了实验室资源的利用率,实验室开放教学是指实验室在完成教学计划和科研任务的前提下,利用现有师资、实验室设备仪器和其他资源,半开放或全面开放提供学生进行实践学习[4]。一般情况下,实验室的开放程度越高,管理越困难。因此,为了提高实验室资源的利用率,必须有健全、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作保障。

3.4引导学生参加实验室项目

目前,一般高校的实验室资源相对丰富,实验室建设相对完善,但由于学生的参与度不高,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其主要原因在于:(1)学生对所学专业认识不够。(2)学生对所学专业兴趣不够。(3)缺乏教师的引导。因此,为了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进一步提升学生个人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专业教师需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对该专业的发展、就业进行宣传,让学生有更深的了解;还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唤醒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积极参加实验室科研项目的研究,让学生有成就感和获得感。

4结语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近些年来,各高校开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在实验室建设、实验设备更新、实验条件改善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旨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然而,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参与程度和积极性较低,缺乏探究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兴趣和勇气,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得不到很好的落实[5]。因此,普通高校应该顺应时展潮流,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为国家、社会、企业培养实基础、强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郑允光.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发展构建实验教学新模式探研[J].成才之路,2019(15):40.

[2]王晓艳,叶华,宣刚.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课堂教学改革思路[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3,30(7):89-91.

[3]丛娟.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探索[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6,18(5):14-15.

[4]兰徐.高校实验室开放教学管理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17):187-188.

实验室教学范文6

【关键词】虚拟实验;实验室;机械专业;教学改革

引言

长期以来,由于高校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致使高校在机械专业教学中,并没有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予以足够的重视,在教学活动中往往重理论、轻实践,进而造成学生在进入机械制造企业时,往往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岗位的技能要求,从而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普遍较差。如何提高机械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中非常关注的一大焦点。虚拟实验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相比于实体实验,虚拟实验综合运用了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从而实现了对真实实验环境的模拟,使学生能够在模拟的实验环境中来开展实验,进而在确保学生自身安全的同时,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将虚拟实验引入到机械专业教学中,通过虚拟实验室来推动机械专业教学改革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

1虚拟实验教学概念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教学手段,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通过对实验过程及结果的观察,从而充分发挥其探究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在实验中不断探寻真知。不过,由于实体实验教学会受到诸多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并且无法保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自身安全,同时对学校的资金、设备等都有着较高的要求,这也使实体实验在教学过程中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而虚拟实验教学是通过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乃至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从而构建出一个具有模拟性、开放性、交互性特征的实验环境,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虚拟的实验环境中进行相应的操作,从而快速完成实验项目。现阶段,虚拟实验室已经在国外诸多高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在国内则尚未得到全面的普及,不过虚拟实验室的发展前景却是令人非常期待的。

2基于虚拟实验的实验室推动机械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指向

相比于传统的实验教学,虚拟实验教学有着巨大的优越性,其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虚拟实验教学能够通过网络来获取到更多的学习资源,突破了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实现了对教学资源的最大化利用;②学生可随时随地的通过虚拟实验平台来进行实验设计,从而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③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利用虚拟实验教学平台来进行交流,从而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④虚拟实验教学能够克服校园中实验设备陈旧、实验资金不足等问题。正是这些优越性,使基于虚拟实验的实验室为机械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量。现阶段,我国在机械专业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实践能力较差的问题,而传统的实验教学又受到实验设备、实验资金、实验时间及地点的限制,这也使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很难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成效。因此,将虚拟实验室引入到机械专业教学中,能够将传统的实验教学作为立足点,使学生通过虚拟实验来提高其实践与创新能力,从而实现创新性、综合性与设计性的教学。

3基于虚拟实验的实验室推动机械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3.1教学改革思路

在机械专业教学改革中,应摒弃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教学理念,将实践和理论放在同一位置上来看待,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并行教学,依据学生在学习知识时的认知规律,对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进行重点培养,构建一个产学研一体化虚拟实验教学平台,采取虚实结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够将课堂中学习到的机械专业知识应用于虚拟实验中,并通过观察虚拟实验的过程及结果来总结实践经验,然后将这些实践经验真正的应用于实际操作当中,从而推动我国机械专业的教学改革。在基于虚拟实验的机械专业教学改革中,应将创新型、探究型、独立型人才培养作为教学改革的立足点,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互联网等技术的应用来加强机械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虚拟实验过程中能够对理论知识进行验证,提高理论知识的实践能力。

3.2教学内容的智能结构调整

在基于虚拟实验的机械专业教学改革中,需要明确其智能结构,智能结构是以某种目标为前提,主体在达成该目标时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储备量及其内在结构。从实质上来说,智能结构包括各个组成部分的排列与搭配以及知识能力储备量两层含义。在人才培养中,通过明确机械专业教学的智能结构,能够为机械专业教学内容的调整提供重要指导。大学生在智能结构上包括素质、能力及智力三个组成部分,素质是其自身所具有的道德素养,能力是指学生所具有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实践能力,而智力则是指学生所具有的基础知识及基本的专业技能。在以往的机械专业教学计划制定中,其专业课程体系往往存在目标导向过于模糊的现象,这也使该专业对学生的理论基础过于重视,但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却较为忽视,这也导致学生在就业后,其实践能力往往无法满足相应岗位的技能要求。因此,在兼顾学生理论学习的同时,还要重视其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作为机械专业教学改革的宗旨。适当减少理论讲授课程的时间,增加实验课程的所占比重,使学生的素质、能力及智能在结构上能够均衡化、协同化。在教学内容的智能结构调整上,结合学校在实验中所具备的教学条件及资源,基于虚拟实验的机械专业教学内容应包括版图设计、机电耦合仿真、三维建模、虚拟制造以及硅各向异性原子级腐蚀仿真这五个组成部分,根据这五个部分的教学内容来设计相应的虚拟实验项目。通过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的运用来构建虚拟实验平台,并由该平台对教学资料库进行实时更新。虚拟实验教学平台的界面应采用LabVIEW,并能过G语言来对界面进行简洁明了的开发,使学生能够在该虚拟实验平台中进行自由交互。学生在虚拟实验平台中,可根据上文中的五个部分教学内容来进行相应的虚拟实验设计和操作。例如,以虚拟制造这一教学内容为例,学生在进入虚拟实验平台后,可以通过IntelliFAB软件,并结合自己的想法进行对相应的机械设备结构进行虚拟制造,例如在制作双梁-岛结构传感器时,由学生对传感器的各个制造环节进行模拟,如薄膜淀积、干法与湿法刻蚀等,通过对这些制造环节的模拟来生成传感器模型,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虚拟实验模拟中对机械结构的制造工艺进行验证。

4结语

总而言之,基于虚拟实验的实验室推动机械专业教学改革,需要将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作为其教学改革的宗旨,对机械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梳理,明确其智能结构,通过对教学内容中智能结构的调整,以此实现机械专业在学生素质、能力及智力上的协同化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董健,张利,孙笠,龙芝剑.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虚拟实验教学改革———以《微机械设计与制造》课程为例[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01):100~104.

[2]刘婷.虚实结合的机械设计实验教学方法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19):239~240.

实验室教学范文7

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对于推动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带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提升全国高校实验室工作的整体水平,加强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促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发挥实验教学改革的“辐射源、示范田”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7]。基于此,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我校实验室建设中的重中之重。2007年,我校在2000年通过整合学校中药学、药学实验教学方面原有的人员、设备、实验室等资源成立的“实验教学中心”的基础上成功申报为“部级中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经过近4年的建设,中心不断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在实验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平台、建设经验等方面进行了实践与创新,凝练了“医药结合、系统中药、实践创新”的实验教学理念[8],构建了“一中心两阶段三层次”的实验教学模式[9],搭建了“统一化、网络式、综合型”的实验教学平台,并积累了“理念优先、捆绑集成、创新为重”的建设经验,已将中心建成为教学理念明确、仪器设备先进、师资队伍过硬、管理规范科学、资源网络共享、辐射示范显著的高水平实验教学基地,满足了新时期中药学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1凝练了“医药结合、系统中药、实践创新”的实验教学理念

中心在建设过程中,在“系统中药”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更新实验教学理念,形成了“医药结合、系统中药、实践创新”的中药实验教学理念。

1.1医药结合

中药实验教学以中药药性和效用为核心,以服务临床为宗旨,在实验项目、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等方面始终坚持中医药理论的指导,倡导中医与中药密不可分。根据该理念,创制了脾气虚、肝气郁结等中医证候模型,开展了中医方药对中医证候治疗作用的实验项目;结合我校的中药不良反应(ADR)监测中心的条件,开展了中药不良反应报告的原则、流程、方式等实验项目;借助我校国家中药GCP中心的优势,开展了中药临床实验设计的原则、方案等的培训;充分利用我校模拟医院的条件,开展了临床选方用药的临床模拟培训。此外又将教学研究成果及时地归纳总结,提供给临床医师用药参考。

1.2系统中药

依循著名中药学家凌一揆教授“系统中药”思想,认为中药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中药品种、产地、采集、泡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综合学科,其涵盖了中药基本理论及临床应用、中药品种品质与鉴定、中药药理毒理、中药物质基础与质量标准、中药泡制与制剂等内容的系统知识。根据该理念,实验项目的设置紧紧围绕中药鉴定、中药泡制、中药制剂、中药药理、中药化学等方面展开,并注重各学科专业技能之间的交叉融合,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系统的中药知识。

1.3实践创新

围绕我校“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中药学创新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中药人才培养的目标,中心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根据该理念,采取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行导师制、推行毕业专题、设立本科学生科技基金等措施,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专业技能、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研思维等,加强创新能力和科研动手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医药结合、系统中药、实践创新”的教育理念集中体现了中心对中药本科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适应了新形势对中药人才培养的需要,是我校从事中药创新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2构建了“一中心两阶段三层次”的实验教学模式

中心在建设过程中针对现阶段中药学术、学科、产业、事业等发展的需要,积极进行了新形势下中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构建出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中心两阶段三层次”实验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2.1一中心

“一中心”是指从实质上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中心。通过逐渐压缩验证性、演示性的实验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的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适应创新性人才培养,中心联合了全国33家单位、121位专家共同编写1套《部级中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药学实践教学创新系列教材》(共7本),构筑了相对独立和完整的中药实践教材新体系,在兄弟院校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和应用效果[10-11]。

2.2两阶段

“两阶段”是指从时间上将实践教学分为基础专业技能培训和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两个阶段。一、二年级为第一阶段,以系统中药学为主线,以独立开展实验课的方式,将化学、药理、药植与鉴定、泡制与制剂等基础和专业知识与技能融会贯通,使学生系统掌握中药学基础知识与技能,培养创新思维。三、四年级为第二阶段,引入导师制,以部级重点学科中药学为依托,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973”等纵向课题及校企合作项目等为支撑,进行科研训练,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2.3三层次

“三层次”是指从内容上由课堂实验教学、实习实训和科研实践3个层次构成。课堂实验教学由基础性实验、专业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3部分组成。其中基础性实验含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等内容[12];专业性实验包含中药鉴定实验、中药泡制与制剂实验、中药药理实验、中药化学实验等内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融中药方药分析、中药品种品质与鉴定、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与质量评价、中药泡制与制剂技术、中药药效与毒理等为一体的实验。实习实训由野外实习、生产实习、医院实习3部分组成,目前共有实习基地29个。其中野外实习主要包括药用植物高山实习、道地药材产地实习、中药鉴定标本馆实习等组成;生产实习包括中药泡制、中药制剂生产工艺、生产技术等工厂实习;医院实习包括医院药房实习、模拟医院实习、ADR及GCP的参观实习等。科研实践由学生科技基金、参加教师科研、毕业专题实习三部分组成。学生科技基金由学生自主申请课题,撰写开题报告,进行实验研究;教师科研项目实行导师制,鼓励学生从大二、大三就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研究;毕业专题实习实行1人1题,导师全程指导,中心中期检查,学生必须撰写毕业论文并通过毕业答辩。以此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13]。“一中心两阶段三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充分体现了实验教学注重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多元化培养与个性化培养相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p#分页标题#e#

3搭建了“统一化、网络式、综合型”的实验教学平台

在目前实验教学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组合,搭建统一化实验平台、网络式信息平台、综合型技术平台,满足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需求[14]。

3.1统一化实验平台

通过整合人力资源、设备条件,加强了理论教学平台与实验教学平台的互通,加强了实验平台、技术平台、实习实训平台的互补,加强了科研实验室与教学实验室的互融。

3.2网络式信息平台

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一方面不断改进网上选课系统,使学生真正做到网上预约实验、网上模拟实验、网上师生互动;另一方面加强网络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强化网络监督、考核评估[15-16]。

3.3综合型技术平台

充分利用我校中药学部级重点学科建设成果,发挥科研技术对实验教学的促进作用,加强各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注重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课内实验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多元化与个性化培养相结合、大众化培养与精英教育相结合,打造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专业技能、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研思维的综合型技术平台。

4积累了“理念优先、捆绑集成、创新为重”的建设经验

4.1理念优先

理念是先导,理念要与时俱进。在中心的建设过程中,我校历来重视对实验教学理念的凝练,把实验教学理念放在优先的位置,以适应不同时期社会和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从创办之初的“早实践、多实践”到现在的“医药结合、系统中药、实践创新”的实验教学理念无不都适应了社会和时展的需要,为中药学创新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

4.2捆绑集成

中心在建设过程中采取捆绑集成的方式进行建设,具体来讲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将教改项目研究与中心建设紧密结合,通过这样的方式将中心建设过程中的思路理清;二是将学科建设与中心建设紧密结合,通过这样的方式使经费能捆绑投入,综合集成进行建设,形成了高显示度、规模效益明显的教学实验大平台。

4.3创新为重

中心在建设过程中始终以创新为重,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中心建设的目标。为此我们对原有的实验教学方面原有的人员、设备、实验室等资源进行了整合,对实验内容进行了调整,增大设计性、创新性、综合性的实验比重,增大实验室的开放力度,建设以创新为主的实验室———图书馆式的实验室等。通过这些举措,把创新放在重要位置,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验室教学范文8

根据国家新时期高等教育纲要的精神,高校本科教育发展要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导向。因此,“十三五”期间国际贸易专业的建设发展过程中要加快专业综合仿真实验室的建设与实验教学的创新发展。构建国贸综合仿真实验室旨在为学生打造一个全仿真的外贸模拟操作环境,将理论教育与能力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实验教学设计上,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模拟实验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的实际应变技巧,切实提高学生的外贸业务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仿真实验室;实验教学;外贸业务

一、国贸综合仿真实验室建设的意义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针对高等教育,教育部首要提出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国家新时期高等教育纲要的精神,高校本科教育发展要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导向。因此,“十三五”期间国际贸易专业在建设发展过程中要加快专业综合仿真实验室的建设与实验教学的创新发展。随着我国国际贸易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市场对外贸人才的需求数量非常大,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素质与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指向高素质、实践型、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以往传统的理论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国际贸易专业所开设的国际贸易实务、报关、报检、结算、单证、函电等,都是一些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涉及的国际操作规则众多,政策变化快,且操作程序十分复杂,各类单据种类繁杂,各类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也很多。这些内容只依靠课堂教学难以让学生充分地领会和掌握。现有单模块的实验教学局限性很大,只能让学生了解简单的贸易流程,专业知识方面缺少深度和广度。因此,建设国贸综合仿真实验室能为学生打造一个全仿真的外贸模拟操作环境,将理论教育与能力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实验实践场所,从而缩短与企业岗位需求的距离。

二、国贸综合仿真实验室的建设定位与构想

国贸综合仿真实验室的构建要重点突出教学、工具的创新,对产学效率提升、学术教研水平提高、对外交流合作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建设国贸综合仿真实验室,探索创新性实验教学模式,凝练优质实验教学资源,以求在学科建设工作上不断发展和进步。依托国际贸易实训室平台,通过与企业合作、运用会议、培训等形式,扩大校企合作领域,适时开展实务培训等项目合作,确保师生日常教学、教学研究、专业技能比赛与对外培训合作等综合性功能。国贸综合仿真实验室的建设主要分为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大部分。从硬件建设来看,主要以外贸各岗位仿真大厅为基础,模拟职场实境,营造真实商业氛围,实现模拟磋商谈判、租船订舱、报关、报检、查验、缴税、结算等国贸流程仿真综合实训,还可作为全国综合院校技能大赛比赛场地,能同时满足教学、培训和比赛等综合需求。从软件建设来看,国贸综合仿真实验室需配置一套较新的外贸实训一体化平台软件,实训内容涵盖国际贸易一体化模拟实训、外贸函电、国际结算、报关实务、报检实务、外贸商务单证、国际商务谈判、外贸跟单、外贸实务、海关进出口数据库、货代实务等多模块内容,既能满足单独课程教学需要,又能用于综合性模拟实训环节。该软件要求能提供全套的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实验、实操技能训练,为实验室建设提供一个完整的人机互动、人人互动的模拟仿真场景,让学生可以角色扮演、模拟商业竞争。学生在课堂中所学的外贸知识,在此软件平台上能得到实际演练。软件平台涉及与外贸相关的各个知识点与技能,通过模拟竞争,决策分析,帮助学生学习、熟悉外贸业务的基本流程,了解外贸行业的运作模式及参与对外贸易的各个对象,使同学们对国际贸易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三、基于国贸综合仿真实验室的实验教学改革

现有的国际贸易实务类实验教学设计比较单调,很多课程比如国际结算、外贸制单和国际贸易实务等,实验项目有很多交叉和重复,实验教学中以单项任务式实验项目为主,学生在实验操作中难以形成全局观念,缺乏对外贸业务整个流程地掌握,欠缺系统性和综合性。而基于国贸综合实验室的实验教学旨在让学生置身于全仿真实景式的国贸实验室中,通过模拟仿真综合实验项目的设置,让学生熟悉并能熟练掌握外贸业务的具体操作程序,增强感性认识,进一步了解、巩固和深化已学过的贸易理论和实务,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便于学生能更快更好地适应日后的外贸工作需要。在全仿真实景式的国贸专业实验室中,学生要求分别模拟进、出口商与进口地银行、出口地银行、商检、海关、货代、运输公司、保险公司、发证机构、税务、外汇管理局等多个不同岗位角色,通过独立完成多笔外贸业务,全面了解并掌握外贸业务全流程与各环节、岗位的业务技能,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在网站随时调整商品的成本和价格、调整汇率等参数宏观调控国际贸易环境,让学生在实习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的实际应变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外贸业务实际操作能力。在实验教学方法设计上要将演示教学和全流程模拟实验教学方式有机结合。在实验教学初期,可适当通过多媒体课件、国贸全景仿真沙盘模型、外贸教学软件及触摸屏一体机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演示和解说实务操作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和掌握进出口业务涉及的主要当事人、基本业务流程。进而要求学生在国贸综合仿真实验室里进行业务模拟实验训练,在进出口商及商检、海关、银行等不同岗位间轮流模拟操作,全方位模仿企业整个业务流程,包括出口报价核算、价格换算、运保费计算、交易磋商、签订合同、办理托运、保险办理、报关办理、制单结汇、出口退税、外汇核销等。在实验内容设计上,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设定了基本的国际经济环境参数后,开放丰富的商品库、公司资源库、供应商、银行等信息,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地选择国家,自选扮演公司、银行、报关行、报检行等角色。比如,在实验过程中打破以往任务制、作业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地通过市场部借助不同平台商业广告或需求信息,寻找合适的潜在客户。锁定目标客户后,积极以面谈、电话或书面函电等方式进行交易磋商,熟悉询盘、发盘、还盘等磋商过程。磋商过程中以获取合理利润为导向,进出口商都要进行严谨的价格核算,在报盘、还盘环节反复操练价格核算的方法及技巧,通过模拟实战的方式帮助学生有效提高进出口报价、还价核算与盈亏核算的综合能力。签约磋商中要求学生灵活运用不同贸易术语与结算方式的组合,熟练掌握合同基本条款拟定时应注意的问题,在模拟操作过程中更好地领悟国际贸易实务相关理论知识,将课堂所学有效运用在实践中。合同签订以后,出口公司业务人员相继进行催证审证、备货、租船订舱、出口报检报关、投保、制单结汇、收汇核销、出口退税等业务;进口公司业务人员相继进行如申请开证、付款赎单、进口报检报关等业务。在履约过程中,学生还可以通过轮流扮演进口、出口地银行、报关行、报检行等多个岗位角色,熟练掌握不同支付方式与贸易术语的组合下,不同岗位的业务要求和操作技巧与完整的外贸履约流程。尤其对于学生接触较少的电子报检、电子报关环节,可通过全仿真界面的软件模拟操作,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报检、报关的操作流程与相关单证的填写技巧。

四、结语

通过多笔全仿真外贸业务的实验操作,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相关的理论知识点,更清晰地了解进出口业务流程,并对业务过程中所涉及的不同岗位要求及其衔接有了更深的体会。在实战模拟的环境中,以公司合理盈利为激励的实验教学活动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积极性,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查漏补缺,很好地锻炼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综合评价国际市场环境变化、开拓国际市场并锁定有效客户与灵活应对突发状况的综合能力。

作者:张娟 单位: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任雪梅.应用型本科院校国贸专业实验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4).

[2]彭一峰,汤春玲.国际经济与贸易实验教学创新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