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中文字体分类方法探究

汉字中文字体分类方法探究

摘要:目前国内关于汉字中文字体的分类研究略显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汉字中文字体设计的发展。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更为密切的大背景之下,建立和完善汉字中文字体分类成为当务之急。文章从分析汉字中文字体分类的现存问题切入,通过对西文与日文字体分类发展的梳理与归纳,旨在尝试探索汉字中文字体的分类方法,以供相关领域参考。

关键词:汉字中文字体;字体分类;方法

一、汉字中文字体分类现状

1.传统且单一的分类。在设计学范畴下的汉字中文字体的分类,一直以来具有较多的争议。国内的一部分字体资讯网站依据字体发展的线性时间轴进行分类,分类为:篆书体、隶书体、草书体、行书体、楷书体、宋体、黑体等等。这种分类方法虽然符合历史发展的时间轴,但是却没能考虑到字体种类的复杂性,使其存在一定的局限。譬如,不同的创作背景下衍生出不同的宋体种类,如老宋、宋朝体、新宋体等等。若单一的使用宋体去涵盖不同风格的宋体种类,显然是不符合逻辑与实际情况的。对汉字中文字体进行层级分类,在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发的国家标准印刷汉字字体分类规范中可以初见端倪[1]。此次分类规范如图1所示,将字体划分为系列、品种两个层次,适用于当时市面字体产品数量还尚显匮乏的境况,但早已不能满足当前国内的字体应用需求,由此可见,对汉字中文字体进行层级分类是具有实际意义的,分类如图1所示:

2.逻辑性混杂的分类。汉字中文字体目前在设计学学术界暂时没有比较统一且较为正式的分类方法。国内的一部分字体资讯网站在汉字中文字体分类上大多采用多分类逻辑切入的枚举式分类方法。譬如:字体超市网站对汉字中文字体的分类为:创意书写-毛笔书法-卡通可爱-创意字体-常规书写-隶书-圆体等等。其中,创意书写、毛笔书法、常规书写、硬笔的划分是依据书写工具的不同而得来的;而卡通可爱的划分则是通过字体的风格特征而得来的。此分类方法的划分依据并不统一,所得出的字体分类也是混乱的。对汉字中文字体分类方法的探寻,需要制定统一的分类逻辑,才能建立与完善科学的字体分类方法。

二、西文与日文字体分类发展

西文字体的分类方法于19世纪初期就被提出,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历程,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分类法则。同属海外汉字文化圈的日本洞见了西文字体分类方法的发展,并将其“因地制宜”,在不同时代背景下,提出了不同的汉字字体分类方法。1921年,法国字体排印师FrancisThibaudeau提出Thibaudeau分类法。此分类方法将西文字体分为四种类型:Triangular类衬线字体、Linear/Hairline类衬线字体、Slab类衬线字体、非衬线字体。此分类方法将西文字体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大致分类,开创了西文字体分类的先河。1953年,《EncyclopaediaofTypefaces》一书中先将字体分为七个大类,再从大类中划分出字体的类型,此书为西文字体细化分类带来了发展契机,但所暴露出的问题是值得后人深思的[2]。譬如:枚举式的字体分类方法存在过于冗杂且缺乏逻辑性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MaximilienVox在Thibaudeau分类方法的基础之上于1954年提出Vox-ATypl分类法,此分类方法于1967年成为英国标准。MaximilienVox倾向于将字体所具有的视觉特征作为分类核心,将字体所位于历史时期与时代背景为分类辅助,对字体进行分类。他从工具、代表字体、时代、文字造型四个角度,将字体划分成书法(Scripts)、手写风格(Manuaires)、雕刻风格(Incises)、Garaldes风格、Didones风格、人文风格(Humanes)、过渡风格(Reales)、机械风格(Mecanes)、线性(Lineales)九种类型。尽管Vox-ATypl分类法则在《EncyclopaediaofTypefaces》的基础之上简化了枚举条目,但仍然存在分类逻辑不清晰,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剧增的西文字体分类需求。荷兰设计师GerritNoordzij于1985年出版了《Thestroke》,此书的出版为西文字体逻辑分类建立了基础。书中将西文字体分为翻译(translation)与扩张(expansion)两种类型[3]。该方法从字体的书写逻辑出发,对西文字体进行了层级分类的初步尝试,开拓了更具逻辑性与系统化的分类思路,为后世的西文字体的分类予以新的启发。2003年,德国设计师Kupferschmid在西文字体的基础分类(衬线字体Serif、无衬线字体Sansserif、书法字体Script)与《Thestroke》的基础之上提出西文字体分类方法,如图2所示。他将字体分类分别从X轴与Y轴两个角度进行叙述,创新的将X轴作为字体的装饰元素分类,分为衬线(Serifwithcontrastinstroke/Seriflesscontrastinstroke),无衬线(Sansserifwithcontrastinstroke/Sansseriflesscontrastinstroke),手写(Handwriting)三种风格。将Y轴作为字体风格的分类,分为动态(Dynamic)、静态(Static)、几何(Geometric)、装饰(Decorative)四种风格。Kupferschmid融合了《Thestroke》与传统西文字体分类方法,细化了西文字体分类层级,加强了西文字体的分类逻辑。他巧妙地运用横竖坐标轴作为分类方法的表现形式,在丰富了字体的分类方法的同时,也为西文字体分类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随着西文字体分类方法的不断发展,海外同属汉字文化圈的日本从西文字体分类法则中获得灵感,提出了针对日文字体分类方法的思考。日本设计师小?山博史在德国设计师Kupferschmid所提出的西文字体分类方法基础之上,运用横竖坐标轴分类形式,对日文字体进行层级划分,如图3所示。这个字体分类法总体来说分的较为详细。他将X轴分为:明朝体(Mincho)、哥特(Gothic)、笔刷(Brush)、混合(Mix)四种类型,将Y轴分为:传统(Old)、标准(Standard)、现代(Modern)、设计(Design)四种类型。小?山博史所提出的日文字体分类方法,逻辑简明易懂,分类类型也较为精简。随着日本对日文字体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日本信息处理学会于2011年《FontResource参照方式》,此规范的发表昭示了日文字体行业标准的新篇章。在5.3?体分?および分?ノ?ド小节中论述了日文字体的分类方法,此分类方法将字体分为传统字体(含汉字的),Diaplay字体(含汉字的),假名字体(独立)三种大类。分类方法中将传统字体分为“经典”与“现代”两种类型。赋予传统字体现代意义的同时,也为字体层级分类方法提供了新的标准与思路,颇具时代特色。高木?子在小宫山博史与德国设计师Kupferschmid所提出的字体分类方法基础上于2014年提出了另一种新的汉字字体分类方法,同样从X轴与Y轴来进行分类诠释,如图4所示。高木?子将X轴作为字体结构类型,划分成:动态(Dynamic)、静态(Static)、构成主义(Constructive)与表现主义(Expressive)四种类型。将Y轴作为字体的笔型,划分为:衬线(Serif)、半衬线(Semiserif)、无衬线(Sansserif)与模拟(Analogue)四种类型[4]。高木?子的分类方法,从更为理性的角度,站在客观的视角,对汉字字体进行了更为严谨的分类。

三、汉字中文字体分类方法

在世界经济文化大融合的背景之下,新型的设计思潮不断冲击着国内的汉字中文字体市场,字体种类层出不穷,汉字中文字体急需建立与完善字体分类方法。字体设计的快速发展,使得单一性的字体分类已然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分类标准的混杂也使得很多字体在不同的分类方法中存在重复现象,极易混淆。现如今,人们普遍认同的汉字中文字体分类为:宋体、黑体、仿宋、楷体这一基础分类[5]。此分类方法始于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针对对象为印刷汉字中文字体。站在设计学的角度来看,此分类方法的适用范围较为狭窄,且于现阶段的字体而言,实用性较弱,无法满足人们对日渐丰富的字体种类做出明确分类的需求。笔者从前文探讨西文与日文字体的分类发展中得到启示,沿袭高木?子分类方法的框架形式,在此基础上引用《FontResource参照方式》中对于传统字体的分类——经典与现代这一对划分名词,加入相关的字体设计思维,由此提出新的汉字中文字体分类方法,如图5所示:在此分类方法中,笔者从X轴与Y轴进行分类架构,分别将其定义为汉字中文字体的笔型与结构。笔型与结构作为汉字中文字体的两大重要构成要素,它们的变化对于汉字中文字体的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笔型层面又细分为装饰(“Serif”“Semiserif”“Sansserif”)、模拟、装饰+模拟。装饰包含“衬线体”“半衬线体”“无衬线体”,它们的区别在于有无衬角装饰的陪衬;模拟的概念是引用高木?子分类方法中的“analogue”一词,即对于各类笔刷工具的不同效果的模仿;装饰+模拟即是两者所产生效果的结合。于结构层面,笔者将其分为经典、现代、经典+现代。经典与现代引自《FontResource参照方式》中对于传统字体的分类,经典的字体结构通常表现为中宫紧收,重心偏高,且具有手写动势;现代的字体结构通常表现为中宫外放、重心偏低、且具有几何机械感;经典+现代即是两者作用效果下的进一步结合。例如在图中举例的第一列第一行的方正仿宋体,带有明显的衬角装饰且具备中宫紧收、重心偏高等经典结构特征,是典型的经典“衬线体”。

四、结语

当下国内汉字中文字体分类的相关研究还略显薄弱,直接制约了汉字中文字体设计的发展,文章通过对于西文和日文字体分类发展的梳理和归纳,同时借鉴其分类思路,以笔型与结构为切入点,从而探索汉字中文字体分类的新方法。随着汉字中文字体设计的演变与发展,研究者们必须重新调整视角的维度,以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希望文章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今后在汉字中文字体分类领域进行探索的研究者们提供参考。

作者:刘畅 单位:山东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