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设计对展示设计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设计对展示设计的影响

摘要:为分析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展示设计的影响,研讨展示设计的设计构成与理念,探讨展示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后现代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归纳总结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理念与设计风格,分析展示空间的构成要素和类型,探讨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想在展示空间设计中的体现,以具有代表性的博物馆为例,展示分析当代展示空间的设计理念。展示空间设计与后现代主义相结合的理论体系。当代展示设计沿用了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理念,通过隐喻与象征更积极地表现文化、传达文化。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设计;展示空间设计;隐喻与象征;设计语境

引言

后现代主义思潮在20世纪60年代,起源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是哲学思想、文学文化、艺术设计等方面针对现代主义设计的一次思想变革,而设计界最早的思想变革发生在建筑领域,是建筑设计师们对标准化设计的反思与突破。后现代主义建筑可以看作是一种对于现代主义建筑形式上的一次修正,以及对装饰和对历史的思考。展示设计的设计目的在于表达和叙事,强调设计语境的营造,因而展示设计的形式化研究是展示设计研究的关键,后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理念在展示设计中得以更深刻的体现。

一、后现代主义

(一)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形成

工业革命迎来了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批量生产的模式,大量的产品标准化生产,加速也普及了生产与使用。这个时代迎来了现代化、标准化的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勒•柯布西耶用建筑五要素精简了建筑构成形态,同时强调了建筑形态的标准化[1],密斯提出“少即是多”的设计思想,是现代主义设计中标准化、理性化的体现。二战结束后,面对社会环境的动荡与突变,人们开始反思这个被标准束缚的时代,开始批判并突破现代主义设计的理性规则,而迎来了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而建筑领域的设计运动是后现代设计运动中最先发生的。被誉为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之父的罗伯特•文丘里于1966年,出版发表了《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一书,书中明确表达着对于现代主义思想的批判,和对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的突破。[2]到上世纪80年代后,当西方建筑界开始关注后现代主义作品时,后现代主义愿意吸收各种历史建筑元素,并运用折中风格和讽刺手法。

(二)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特征

后现代主义的设计理念,是在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设计的基础上采用历史装饰手法,通过折衷主义的装饰形式,和象征隐喻的装饰手法,实现装饰设计的建筑设计风格。[4]主要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特征:1.在设计中恢复装饰并且强调追求建筑的形式装饰;2.采用具有历史装饰动机的,并且建立在现代主义基础之上的折衷主义;3.具有讽刺、戏谑或者调侃的情绪色彩;4.在处理装饰细节上较为含糊,5.对于建筑形式的追求大于对于建筑功能的追求。后现代主义的建筑装饰目的更多的是完成建筑家们对建筑艺术语言的追求,也是建筑功能和结构需求方面的物质过甚的产物。例如弗兰克•盖里在设计的洛杉矶迪士尼音乐厅,如图1。建筑师对于建筑的装饰形式及其内部乐曲展示的强调远远胜于建筑结构,建筑的设计不再局限于建筑的物质存在,而更倾向于一种形而上学的探讨,是人性化的、生活化的思想。著名建筑评论家查尔斯•詹克斯曾在他的书籍中提到后现代主义建筑的表达,他认为,后现代主义建筑即表达了特定的建筑形式艺术语言,又表现了大众对某种生活方式的兴趣[5]。综上所述,后现代主义建筑我们可以总结其三大特征:注重建筑形式的、具有传统动机的折衷主义装饰和贴切人性生活的设计。

二、展示设计

(一)展示空间

展示空间区别于其他的空间,设计目的在于呈现展示内容、传达信息,其装饰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各种显性或者隐形的形式,在短时间内向受众传递信息并说服受众。

(二)展示空间的构成

展示空间设计中包含三个要素:“建筑空间”、“叙事空间”、“想象空间”。“建筑空间”是一个建筑从建筑外观到物理性的建筑空间形态。“叙事空间”是通过情景的营造,传达展项的思想、知识、文化,以讲故事的形式,叙述空间内部的故事[6]。而如何引导观众的想象,这需要空间的氛围营造、多媒体的互动,就构成了“想象空间”。建筑空间和叙事空间所构成的是由具体的有形之物构成的空间形态,而想象空间是一种精神空间,其追求的是在思维、感受上与观众达成共识。

(三)展示空间的类型

文章根据展品的不同,大致将展示空间分为三类。来分析这三要素是如何构成具体的展示空间形态的:

1.艺术类展示空间

艺术类展示空间的受众是对艺术价值有一定理解和追求的观众,这是一小部分群体,大部分的普通观众是在这样的展陈空间中与展示作品是存在疏离感的。此类的展示空间的展品以艺术作品为主,空间由于展示内容以其艺术精神含义为主导,几乎不存在叙事空间,而绝对性的强调想象空间。建筑空间多为白盒子空间,极少装饰,是以展陈的功能性为主导设计空间。

2.文物类展示空间

此类的展示空间的展品以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为主,其展示的任务在于向观众传达出一个历史时期的文明,具有一定的文化教育传播的色彩。此类空间的受众是相对大众化的。这要求空间十分注重叙事空间,设计目的是向观众完整讲述展品的故事。想象空间的设计目的是氛围上形成空间的叙述语境,在空间中完成辅助叙事的工作。

3.历史纪念类展示空间

空间与文化类展示空间较为相似,不同的是展示内容主要为人物、事件。它向观众传达着故事或者人物的精神内涵,例如:宋庆龄故居、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等。空间对三要素的要求和文物类展示空间类似的。不同点在于,其一,类似宋庆龄故居,坐落于其原始住宅中,其建筑空间在展示设计中是原本存在的,它自身带有想象空间的成分。其二,只有少量具体文物作为辅助介绍,想象空间的成分就要加强。

三、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思想在当代展示设计中的体现

最早的博物馆展示空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缪斯神庙”,是在公元前三世纪,托勒密•索托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创建的,专门用来珍藏文化珍品,被公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可见,博物馆的最初功能就是珍藏文化珍品。随着物质生产生活不断发展,当代展示空间功能和形式也更加多元化,人们越来越强调文化珍品的“文化”,展示空间的建筑形式和装饰特征也围绕着文化,装饰设计手法围绕三个展示空间的构成要素,构成展示空间与展品文化的联系,寻找文化与受众的共鸣。

(一)建筑空间的形态

建筑空间是带给受众第一感官的部分,它表达着整个展馆的精神文化,用显性的建筑外形表达着隐形的建筑精神空间,营造着建筑环境的语境。后现代主义建筑强调空间的隐喻象征关系,以此表达建筑的精神空间。太平洋设计中心是坐落于美国的办公型建筑,由西萨•佩里设计,于1972年建成。它是后现代主义表达转喻、象征含义的标志性建筑。一期的蓝色建筑体的设计,其外形象征着“蓝色鲸鱼”,用来传达生态主义的思想。罗伯特•文丘里所设计的母亲之家是后现代主义开端的性建筑,他在建筑的形式结构上延续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宫殿三分法,褪去古典主义的装饰元素,沿用了其建筑构成形式和比例样式。这个案例是十分典型的对历史主义装饰的沿用,不是照搬套用,而是在历史装饰风格上提取一定的设计手法,并结合新型材料的运用设计建筑。中国宣纸博物馆坐落于安徽省宣城市泾县,宣纸是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承载着中华文明几千年的书画文化发展,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色彩。宣纸博物馆的建筑单体元素是单张的宣纸,采用线性构成的形式层叠,再进行整体的扭曲变形。设计象征着数以千万的宣纸层叠,隐喻传统纸艺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几经变迁,不但承载了中国书画文化的发展,也形成了自身的纸艺文化。建筑简约的造型蕴含着宣纸文化的建筑精神,这样的形式正是后现代主义对隐喻和象征的追求在当代中国展示设计中的体现。图2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展示空间,是我国第一个大型公办的当代艺术馆,用于承办现今各大当代艺术展览和上海双联展。高达165米的烟囱展厅是其最具有特色的展厅。我国的当代艺术发展是经历了整个时代的现代化发展的,它是时代文化的产物。为了宣扬这样的文化,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选用原南市发电厂改造设计,见证了上海从工业时代开始到现代化大都市的历史变迁。这体现了后现代主义对历史的沿用与追溯。建筑空间在改造过程中保留了其原有的工业元素,如钢筋混凝土柱、煤粉分离器、室内空间保留了其原有的吊车。建筑师在对建筑的北外立面进行改造时,除了消防楼梯通道外,运用了大量的灰色金属板材覆盖装饰,在材料的性能上同时配合了空间的工业元素,在建筑装饰上构成了现代化的折线元素。建筑室内新增的改造设计部分,大部分被漆上白漆,与原有建筑灰色带有锈斑的成分形成对比,符合了艺术展示空间的白盒子属性,同时有效地配合了建筑空间的氛围。这体现了后现代主义对历史的沿用与追溯,而对历史建筑的沿用和展品文化的结合,才能更好地与受众产生共鸣。对于传统建筑风格的沿用,是表达历史传统文化的必要手段。在展示空间中,由于展品的文化历史性,设计师更多采用带有展品历史风格的折衷主义装饰来暗含、隐喻展品的文化历史,从而使设计更贴近受众,这是一种后现代主义关注人性化的体现。图3所示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中,建筑空间采用传统的中国建筑结构,体现了展示空间中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设计语境。中国馆由四组巨柱撑起,结合整体建筑的造型,构成一个“鼎形”。在青铜器时期,鼎是王权的象征,四个巨大的柱脚支撑着建筑主体,象征着庄严的权威和力量,隐喻“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展示主题。建筑上部的设计,采用中国传统建筑结构中的“斗拱”,是我国木结构建筑中的一个构建,在建筑中起着受力与分散力的作用,是支撑传统建筑架构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国馆的斗拱由56根方柱构成,隐喻中国56个民族和谐发展。斗拱的每个小方形立面都刻有印章式的篆文,文字是考古中的重要资料,元素的引用使得建筑的历史色彩更加浓厚。建筑色彩采用具有文化象征意义的中国红。整体建筑设计运用了中国传统元素特征,隐喻中国文化,是典型的采用历史折衷主义装饰而达到文化象征的效果。

(二)叙事空间与想象空间

叙事想象空间与建筑空间不同,建筑空间是整个展示空间的整体精神内涵,叙事空间是根据展品文化历史的脉络,以讲故事的方式陈述文化,空间设计中对传统文化元素符号的引用更加细腻,从结构、材质、灯光、元素符号等各个方面隐喻空间的精神内涵状态。而想象空间是离不开叙事空间而单独存在的,它是空间的整体语境,更多的是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补充叙事。在展示空间中这些手法辅助于展品,能够达到营造展示氛围,形成展示语境,充分与观众沟通的效果,达到展示空间在最短时间内向观众转递信息并且说服观众的任务。空间会更具功能性的不同和历史脉络的不同,做出设计上的变化。南京六朝博物馆在第一展厅序厅就陈列了两个装饰柱列,如图4。该博物馆提取了传统建筑的结构元素,配合木质材料构成的设计,达到想象空间的设计目的。柱列的设计形态类似前文所论述的世博会中国馆,不同的是,室内的装饰柱列体量较小且采用木材饰面。木材饰面的木纹较为粗糙,色彩较为柔和,设计通过对历史的沿用表达的是较为朴实、庄重、浓厚的空间氛围。序厅的空间设计主要采用方柱的排列,装饰柱列的也是由方柱构成,天花也是木饰面的方柱间隔排列,中间采用黑色漆面,一方面是空间疏密对比,一方面便于序厅的灯光排布。序厅的背景墙以较细的木质格栅背后垂有竹帘,起到分割空间和构成空间疏密关系的装饰功能作用。对于木材、竹材的选用,是对历史的沿用,构成展示空间所隐喻的想象空间。相较于序厅空间,馆内的装饰和陈设是和展品息息相关的,由整体空间细化到了细节的装饰,并且变化更多。六朝博物馆第一展厅的第一个模块,如图5。装饰上传统的木栅格立面与编织草藤地面铺装的运用,结构上四方对称的空间形态,都是具有传统装饰动机的元素。在模块与模块的过渡空间中选用具有中式家居陈设,构建场景化或者半场景化的布置设计,达到叙事和想象空间的要求。在莲花主题的文物展示中,莲花被提取为传统纹样,以简单的几何形态,运用在天花的造型上,形成上下凹凸关系,纹样运用在地面铺装上,形成材质的变化。空间中,天花与地面相互呼应,展示上,展品文化有效的融入空间,构成象征隐喻的手法。在书画展厅,书画前都排布有休憩的座椅,椅上备有耳机口,使得受众在休闲的状态下,感知书画与古典音乐,结合空间装饰氛围的营造,能够更好地接受展品文化。这样的设计强调空间与人的沟通,通过显性的建筑空间,营造隐性的氛围,达到与文化对接,与观众沟通的设计目标。这些设计细节都体现着后现代主义的与传统对话、与大众对话的理论特色。

四、结语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理论体系对当代中国展示设计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展示设计在设计手法上、元素处理上、空间构成上、都运用着后现代主义中隐喻和象征、具有传统动机的折衷主义装饰的手法。展示设计应该提倡,提取传统文化、展品文化中的文化元素,结合后现代主义设计理念,使地域文化通过象征或隐喻修辞的设计手法与展示空间融为一体。文化便得以传承,建筑也因此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7]。不论是现代主义还是后现代主义,都是带有自身时代色彩的理论体系,面对与社会发展并存问题,需要的是对时代的不断思考与反思,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日)富永让.刘京梁译.勒•柯布西耶的住宅空间构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6-8.

[2](美)罗伯特•文丘里.周卜颐译.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3-7.

[3]任绍辉,曹宇宁.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建筑设计的影响[J].设计,2015(21):70-71.

[4]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2002:314-323.

[5](美)詹克斯.李大厦译.后现代建筑语言[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70-76.

[6]唐正严.情节叙事方式在博物馆空间设计中的运用[J].设计,2018(1):136-138.

[7]任绍辉,侯张涛.基于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地域文化性分析[J].设计,2015(9):80-81.

作者:孙染 单位:上海大学 上海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