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探究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探究

【摘要】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伴随着互联网的逐渐发展,“网页设计与制作”变成了一门实用的学科,也是一些院校的热门学科。无论是计算机相关专业,还是非计算机专业,都或多或少的接触过这门学科。但是该门学科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函待解决,部分学校对于该课程的不够重视,以及教学方法未改进,使得近年来该门课程的现状仅仅是学生片面的了解,并未深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去细细研究。

【关键词】网页设计;网页教学;课程探索

一、对该门课程的简单论述

“网页制作与设计课程”的先修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后续课程是《ASP、NET程序设计》。因此,它是一门承上启下的课程。学习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前期打下良好的基础可以为后期的学习铺砖引路,而且它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目的在于培养今后从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和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的管理者和维护者,从事网站建设相关的工作。它要求学生了解网站和网页的本质,理解网站建设基本工作流程并熟练掌握网页制作工具软件的使用,例如Dreamweaver软件、HTML和CSS等技术。学习该门课程知识面是必须的,但是还要求学习者有能力和综合素质,所谓的能力大致指能够合理规划主题网站以及进行团队合作完成任务等,并且要求学生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素质。

二、对该门课程教学思路的转变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扩展素质。众所周知,计算机是一门动手能力要去较高的学科,过去的课堂要求老师手把手教学带动学生,而且教师上课大部分讲的都是理论知识,内容显得过于空乏,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随着互联网及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大部分高校目前都可以维持“一人一机”的局面,在教学过程中,不应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教师因鼓励学生放心大胆的去创新,大刀阔斧的实施自己的想法,例如在“网页设计”的实践课中要求建设自己的专属网站,不同的同学他们的想法肯定是不同的。这时教师因当向同学提供帮助,询问他们的想法,给予援手完成他们的设计。也可让学生们成立兴趣小组,通常以2人或者3人为一组进行课程实践,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更有利于养成互帮互助的好习惯。2.培养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网页设计与制作”是一门生活中的学科,处于信息时代的浪潮之中,信息不断的交替,学习范围日新月异。尤其是计算机学科,与生活息息相关,网上购物、上网冲浪、浏览文件,都离不开互联网的功劳。当前的大型公司,如淘宝、京东、苏宁等,也都推出了自己的网上平台。学生的眼光应当放长远些,学习这门学科,应当了解该学科的就业形势,清楚的了解到自己以后可以干什么,从事哪一行业。教师也应当在学习过程中给学生讲一些自己对该门课程发展前景的看法,给学生提出一些建议,学生在了解到自己的目标后,应当会更加奋发努力地向着未来的方向前进。互联网时代,只有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不断扩充自己对于“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理解及知识,才能免于被时代淘汰。

三、教学方式的改进

1.多媒体教学传递信息时代。“网页设计与制作”作为新时代的新兴学科,不应该只利用传统的书本教学方式,而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提供最新的“网页设计”信息来给学生观看,并且多媒体教学利用它独特的放映式方法能让学生清楚的看到网页制作的过程,很好与这门课程嵌合。远程教育的发达也使学生的学习不必拘泥于课堂,只需要一部手机或者一台电脑,学生便可自主学习。2.学生考核方式仍需改进。该门课程的考核方式有多项内容组成,由平时成绩(15%左右)、作品(35%左右)、期末笔试(35%左右)、上机操作测试(15%左右)等项目组成,其中综合实训内容主题网站的建设是重要的评价项目。作为一门实践性学科,上机操作测试的分数应该向上提升一些,教师也可以推出一些加分项目,例如举办几次“网页设计创新大赛”,对于获奖的优胜者给予加分鼓励,更能提升学生的积极性。3.校企合作办学创“共赢”。在校学生在学校学的内容毕竟有限,“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规划要求证明了他的实用性,如果学习不能为工作所用,就难以适应以后社会对该门课程人才的需求。建议学校找相关企业合作,给学生提供学习机会,把去企业参加实训也视为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对于平时课堂学习表现优异者,提供去知名网络企业学习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自己通过对这门课程的理解,面向真正的社会,能提高他的交往与合作能力、沟通过能力、创新实践能力,走向真正成才之路。

四、总结

“网页设计与制作”这门课是信息时代化的产物,与现实生活脱节必然导致的教育的失败。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改善教育结构、教学方法与思路。想学生所想、思学生所思,从这门课的教育意义出发,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就必须得提供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平台。提高高效的学习方法和巩固实训在该门学科的地位,必然给“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育带来一个更大的舞台。

参考文献:

[1]欧阳炜昊,吴振峰,罗卓君.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4).

[2]向剑平.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研究和探索[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8(1).

[3]吴雅琴,王茂光.计算机公共基础课课程群建设与改革[D].会议论文,2006-11-01.

作者:刘秋楠 单位:艺新文化艺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