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网页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摘要:“互联网+”这种新型的经济发展形态将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深度融入传统行业中,将传统行业的商务发展模式进行重构,以完成经济发展的转型及升级。同理,该创新型理念已深入教育领域,逐步改变了教学方法和模式。为了发挥创新精神和跟进时代的步伐,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与互联网及通信技术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性教学,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教学效率。这种新型的“互联网+”的教学模式成为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广度的必需。

关键词:“互联网+”;泛亚;资源共享;教学模式

“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社会各个领域产生深刻影响,教育也不例外。将“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最新的信息技术手段与课堂教学相融合,以提高教学过程的效率,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运用教学云平台,搭建资源共享及教学互动型平台,以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塑造“互联网课堂”教学形态体系为当今所需。因此,基于这种新型的综合性教育模式的理念下,以构建《网页设计基础》这门学科的新型教学体系,从八个方面具体阐述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改变的深刻内涵。

一、拓展课堂学习限制,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网页设计基础》虽然是以实验课的方式呈现,但也受制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该课程的教学模式主要局限于课堂之上。教师将不同的课程知识进行解构后以分段的方式以课堂为载体传授给学生,课程的课时量有限,就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点具有局限性,同时因为技术、实验室安排等各方面的限制,教师很难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课堂作为传授知识的主要场所,充当教和学的中间枢纽。但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学习模式中,互联网为教师和学生搭建了快捷而实用的互动平台,在课堂以外,学生通过网络可以直接与老师进行沟通,改善教与学的课堂局限性,使个性化教学成为可能。学生通过互联网直接将自身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交给老师,老师在课堂以外的时间点进行拓展性辅导。同时,大数据的信息技术可以应用于教学分析中,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分析,实现对学生能力及技术层面的评估,实现分层次教学和个性化辅导。针对不同的学生推送个性化的学习资料,在课后进行个别化的“微课”作业和辅导,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一对一”的个性化教学。“互联网+”间接促进个性化学习趋势的形成,学生作为学习的出发点与归宿,与老师有了直接紧密的联系。

二、拓展课堂局限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承载者,面对日益更新的技术及飞速发展的科技,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当今所需。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学生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基本的课堂知识,对新型的技术及项目实现需求更加强烈,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型学习模式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持续性的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模式超越了课堂模式,老师的教授不仅局限于课堂。《网页设计基础》作为一门基础的学科,一般都是排在大学一年级的阶段,此阶段可以引领学生掌握学习计算机类知识的学习方法,教师在课前、课中及课后都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引,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扩展学习范围,使学习具有无边界性

《网页设计基础》的课程的课程安排为64节/学期,由于时间、空间限制,在学习内容、学习时空上都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基于互联网的学习,传统学习的时空限制消失,形成一种无边际学习模式。首先,学习者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是没有范围限制的。教师把课程的相关资源放在云服务器上供学生按照自己的需求进行分时、分段的学习,这种学习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能在课堂以外的时间来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其次,互联网学习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构建了云平台后,学生能在校园内任意地方和时间访问资源,以便进行方向性的学习,云平台的构建让学习没有了边界限制。

四、构建一体化平台,实现系统化管理

根据教学理念的需求,要实现一体化教学平台。在硬件方面:采取云部署服务模式和虚拟机服务系统,以完成教学平台的硬件支持。在软件方面:首先建立综合性网络管理平台,以完成教学互动的过程管理。跨时间和地域登陆教学管理系统,对管理系统进行有效配置,对云端的课程进行实时编辑及修改。同时,教师可以随时监控学生的学习动态,更加高效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其次,建立资源共享平台。《网页设计基础》作为我系的一门精品课程,多年来受教学生群体较多,资源精简而又丰富,包括微视频、电子文档、图片、语音、网页等形式多样的学习资源,以辅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再次,建立资源管理平台,建立新型的课程标准、全科数字化教材、微课及多媒体课件、各类题库系统、教学动态数据和教育管理信息等资源库,提供学习资源的管理和服务。所有的信息将以互联网为中心聚合扩散,产生成倍的传播效果,互联网的时效性、综合性、互动性和使用便利性使得学习者能方便地对知识及技术的提升进行学习和分享。

五、改变学习行为,建立开放性课堂

《网页设计基础》的课程本就是基于B/S平台。一方面,学生的作品可以存储于云端进行公开,这种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模式实现了课堂的动态开放。另一方面,综合性的开放平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范围及域度。借助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运用智能手机、移动设备等各种智能终端,使课堂系统超越传统限制,动态的信息互通交流,实现更为开放的教室,更为开放的课堂活动,使课前、课中、课后成为一体,单一、封闭的课堂教学向多元化的开放式教学发展。这种课堂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鼓励学生自由、自主学习,为学生激发潜能、发展智力提供了有利条件。

六、丰富教学模式,实现“多元互动式”教学

基于构建“互联网+”式的教学服务系统,使传统的教学得到根本性转变,由传统枯燥的课堂教学模式转换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者,而是指导者、合作者,为学生服务,以构建多层次管理模式的综合型管理平台。新的教学模式将一切与教学相关的主体、客体媒介结合在一起,将传统的实验性教学用信息技术重新开发整合,让教学方式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使学生、教师和网络进行综合型的配置,以完成教学。

七、促进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网页设计基础》课程体系中有一项大作业,要求每位学生都能独立创建六个页面的网页。基于“互联网+”的体系下,学生的大作业可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一方面,教学平台可以实时监控每位学生的学习任务及要点,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方向性指导。同时,依托信息化平台构建的学习环境,课堂采取小组协商讨论、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能够帮助有相同学习需求和兴趣的学生自动形成学习共同体,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平台对小组合作进行实时的数字化评价和及时的反馈,指导、帮助学习小组的讨论和合作探究。

八、掌握教学情况,形成多元评价体系

《网页设计基础》是我系的一门基础课程,受课群体多,均达400人/年,为了更好地掌握学生学习动态,高效建立教学机制,实现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成为必需。在传统模式下,教师只能通过头脑的记忆和教学经验的累积来完成对学生的评价,但开放平台不仅依靠真实有效的数据,同时也能建立学生间的互评体系,基于多元学习评价系统,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效果进行数据化呈现。另外,实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全过程动态测评和数据分析,提供对学习和教学的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服务,采取动态伴随式学习评价,即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的动态学习诊断与评价,包括课前预习测评和反馈、课堂实时检测评价和即时反馈、课后作业评价和跟踪反馈,实现即时、动态的诊断分析和评价信息反馈,重构阶段性的教学评价体系。综上所述,建设以实验任务为导向,以丰富教学资源为依托的互动交流的软件开发平台,督促和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的学习,成为当今课堂发展的首要方向。以我系《网页设计基础》的课程为基点进行教学改革,实现“互联网+”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的转变及网络教学体系的蜕变。新型课程的塑造必然会带来传统课堂教学的大变革,这种变革的实施必然带来阵痛及失败的风险。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互联网+”理逐步渗透入各行各业,面临巨大压力。教师应秉持“以课堂为己任,学习为首要”的观点,为提高教学效率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王晨,刘男.互联网+教育: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大变革[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

[2]曲大为,赵福政.“互联网+”对高等院校教育改革刍议[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5

[3]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

[4]申仁洪,黄甫全.合作活动学习刍论[J].教育研究,2004

[5]柴少明,赵建华,李克东.基于活动理论的CSCL协作意义建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

作者:黄小平 单位: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网络技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