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房改造空间设计论文

旧房改造空间设计论文

一、旧房改造课题的意义

上世纪90年代末期,国内一线城市正在完成一项重要的转变,即工业型城市向服务型城市的功能转化,在此过程中,大量的工业厂房被遗弃,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致使“城中村”问题愈发严重,这些旧房子中即有结构坚固、空间高敞的旧房、旧厂区,也有很多是曾经繁华的商业街区,甚至现在依然有大量住户。对于这部分旧建筑的改造,不仅能优化城市环境,解决住户普遍存在的生活保障问题,也能节能减排,贯彻绿色环保的宗旨。特别将某些旧厂房改造为创意产业基地,更能改变旧城区现有陈旧老化的面貌,增添城市文化氛围,同时又是见效快、收益高的理想投资方式。可见旧厂房改造项目对于城市、本地居民以及投资方都有很强的社会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旧房改造课题的基地状况

该旧房改造课题基地位于中山市一工业遗弃厂区内。旧厂房内部空间高阔,底层建筑面积418平方米,平均层高为6.5米,原始厂房内部形态相对丰富,有预制钢筋砼屋架和钢筋吊车梁作为主体支撑,形成“山”字形屋顶。外墙主体材料为红砖。由于后期曾经加建附属楼,因此只有60%的面积为通高,最高处达12.8米,其余的空间被分为三层,由两个不同向的单跑楼梯作为连接。该厂房南面与东面皆为开阔平坦的小型广场,西、北向为三至五层小型建筑群。现拟将此旧厂房,改造为一处文化创意产业公司(如广告、影视策划、设计事务所等)。要求学生在针对此空间进行设计时,尊重创意产业公司的组织结构特性,并延伸出合理的功能空间。

三、旧房改造课题引入空间设计教学的特色

(一)引入空间结构特征

旧厂房本身具备特殊的空间形态,十几米高的空间引导着学生不得不考虑纵向空间比例问题。在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从空间高度入手,有意识地增加空间的通透性。空间通透性有助于形成上下无阻、水平流动的视觉感受,而这种方法也恰恰促成了光与空气的循环、流通,营造出怡人的空间感观。该旧厂房中独具特色的是预制钢筋形成的山字形屋架和大型吊车梁。起初学生们都认为这些无法改造的梁架结构是设计中的大难题,但是经过对上海、北京以及德国维斯马老港旧厂区改造等优秀案例的解析,在教学中特别强调了利用自身结构的重要性。比如,置换顶层材质,对屋顶进行部分破拆;故意裸露结构,增加视觉的通透感和工业化的线条感;利用山字形屋架和错层的夹板与丰富多变的楼梯相结合。巧妙设计出不同层高关系的丰富空间,以此来适应商业空间室内设计的多种功能需求。化解空间矛盾,保持基地自身优势,变不利为有利。

(二)强调空间设计中材质的应用

为了增加旧厂房内部的有效使用面积,必定需要增加夹层,但是夹层的位置、面积等创作要素均是开放式的,需要学生自主思考和完成。由于是旧房改造课题,需要引导学生思考空间中加建的各种要素既要符合人们的使用需求,又要和原始裸露的红砖墙、钢架结构相结合,达到空间肌理上的协调、美观的原则。教学过程中,应向学生强调,材质不等同于材料,材质更加着重质感的表现,有更为丰富的艺术性和表现力。首先,让学生分列出自己喜爱的几种材质肌理,广泛收集资料,然后,让学生对这些材质的效果、颜色、施工工艺进行对比,优选出不超过三种主体材质。这三种主材必须适合高阔空间的尺度需求,也要符合环保标准,便于施工加建和损耗后的替换。以这三种主材为切入点,分别和旧厂房固有材质进行面积上的配比,形态上的推敲。于是,有的学生提出,在加建的部分中:墙体、层板、楼梯是三个重要的改造要素。想要在室内空间设计中展现特色,可尝试对以上要素进行材质上的置换。将常见的砖墙、水泥楼板、木质楼梯,换成不锈钢隔墙、合金冲孔板地面、钢化玻璃楼梯等更为丰富的材质,能够更好地烘托工业氛围,展现时代气质。

(三)注重空间形态与精神内涵的结合

“Soho”本身并不是什么新鲜词,但是其所倡导的理念却随着社会的发展日益深入人心。这是一个整合的概念,代表着将办公功能和舒适的住宅进行有机结合,利用科技与设计营造灵活两便的普适性空间。这样的空间性质就要求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每个空间的可用性和可变性。如将宽敞的大厅进行多次分隔,以兼顾工作与生活能同时进行。分隔的形式也可以很丰富,可以利用多功能家具的变化组合形成一物多用的形式,将坐具、床具相结合,加入折叠、拆解、重构的概念;也可以用屏风、书柜、投影幕布等设置软质隔断进行空间分隔。在讲解了这些理论方法之后,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利用空间形态的基本知识,结合材质,努力尝试将Soho的设计理念融入此次作业实践中去,以此来深入的体会“绿色、环保、自然”的精神。在学生作业中,《GreenZone》是空间设计部分表现较好的。该方案在设计初期,大胆地将建筑外部厚实的砖墙拆除,仅仅保留梁架部分。以轻质钢结构作为建筑外立面支撑,辅以大面积落地玻璃窗,对50%以上的建筑外表皮进行置换,变压抑昏暗的厂房为宽广明亮的阳光房,整个空间的主材具有工业气息而又明亮简洁。《GreenZone》在室内空间划分上主要运用了两种手法:一种是首层无隔墙,用曲线形的植物地毯营造出置身户外大草坪的感觉。辅以大的曲线形沙发组,搭配藤编类座椅,作为空间区域分割的要素。公共空间中大量引入绿植和绿墙,清新环保;另一种用绿色的压克力制成装饰意味浓厚的景观树形背景墙,产生了隔而未隔的效果。在空间表现中,善于应用楼梯作为空间塑形的标志。对传统的双跑楼梯进行变形、角度旋转,将楼梯下部空间作为公共空间进行处理,又结合了置物架的功用,用线性构成的方式,达成百叶窗般通透的效果。该设计始终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后期室内空间深入表现出灵活开放性,红砖、玻璃、金属、压克力等材质的应用也贯彻了经济、环保的理念。当公共空间室内设计课程结课时,学生们做了一次综合方案汇报。每组学生在讲述自己的方案之后,往往会在结语之时,发表一番课后感言。他们普遍认为,这六周的专题学习丰富充实,开拓了眼界,也更深入地了解了空间形态设计的意义。这是一次综合的课题实操训练,从基地调研到空间优劣势的分析讨论,再到空间流线的形成,以及空间功能的综合考量与设计,有序展开,逐层递进,变不利条件为有利因素。传统的室内设计课程,比较强调功能分区以及色彩与材质、灯光之间的搭配关系,而在此次旧房改造课题中,强调空间的整体观,先设计出丰富的空间形态,再结合功用性进行细节处理。在整体的改造规划中,强调空间形态、空间维度、空间材质对于公共空间室内设计的重要影响,不但得到了良好的成果,也是一次有益的教学尝试。

作者:阿丽莎 曾艳 单位: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