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景观设计论文(共4篇)

公园景观设计论文(共4篇)

第一篇:生态森林公园景观设计论文

1项目概况

该项目位于江苏省昆山市,是昆山城市生态森林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昆山城市生态森林公园坐落于昆山市西区中心位置,占地面积210hm2。公园距市中心约4km,南至马鞍山路,北接庙泾河,东临虹祺路,西邻竖长巷河,东西约1.8km、南北为1.2km。项目基地地处昆山城市生态森林公园西南部,毗邻马鞍山路,包括公园主入口,儿童游乐区、会所区。昆山森林公园作为华东地区最大的城市森林公园,同时也是昆山绿化体系的生态核心,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随着城市的变迁,以及城市居民对人居环境需求的提升,昆山森林公园环境的改造、整合、提升已经迫在眉睫。该设计以整合、改造昆山森林公园西南部片区为核心内容,以改善市民生活环境为契机,以提升和传承森林公园的生态休闲价值为己任,以展现昆山森林公园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水域优势以及丰富的植被资源为目标,景观提升后将是昆山市城市绿地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和科普教育的基地之一。

2现状研究

2.1区位条件

昆山地处江苏省东南部,位于上海与苏州市区之间,北至东北与常熟、太仓两市相连,南至东南与上海嘉定、青浦两区交界,西与苏州市吴江区、吴中区以及苏州工业园区接壤,总面积927.68km2。

2.2基地现状

项目基地日照充足、雨水充沛,气候环境宜人,景观条件优越,适合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繁衍生息,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同时因位于城市中心,交通便利,具有建设植物专类园的潜在优势。

3设计主题:生命之花

设计构思:昆山三宝,琼花、昆石、并蒂莲,市树广玉兰,国粹昆曲,所以该公园以琼花为构思。一心八区:一心为琼花广场,也是最主要的人流集中区域,八区为昆山三宝琼花、昆石、并蒂莲,市树广玉兰,国粹昆曲和3个休息区。一心象征琼花之心,八区象征琼花的八片花瓣,充分体现了生命之花的主题。

3.1琼花广场

以琼花花瓣为框架,相对周围的地形为下沉式广场,广场铺装用小料石勾画出抽象花瓣的纹理,在广场最中心是一个特色水景,中心喷泉和旱喷组成一个大型的音乐喷泉,随着音乐的节奏喷泉的每个水柱的高度和形状也随之改变。音乐喷泉位于广场的中心,也是全岛的中心,寓意生态公园的地气汇集之处,灵气随着喷涌的泉水一起涌出,净化着整个公园。喷泉后面是一个表演舞台,可以举办小型的音乐节和昆曲表演。广场的西南方是条石台阶,供人休息,还可以远距离地观看表演。舞台的后方有5个石柱,石柱上雕刻昆曲脸谱,对应着昆曲五行“生、旦、净、末、丑”。广场的东南方是一个瀑布水池,人们可以步入水池中戏水。广场的东北方是7个特色花坛,象征音乐的7个韵律,衬托中心的音乐喷泉,

3.2入口琼花区

连接主入口和中心广场,主要由铺装两边的特色水景、中心的涌泉水景、昆石铭牌和周围种植的各品种的琼花组成,各品种的琼花标识名称让游客在观赏的同时更多地了解昆山市花——琼花。

3.3广玉兰区

广玉兰是昆山的市树,该区域主要以各品种广玉兰的植物造景为主,另外还有休息亭子、条石坐凳。

3.4昆曲区

以昆曲舞台为中心,在舞台前面是条石观赏坐凳,围绕在周围的是一些能够充分展示昆曲人物的特色雕塑和景墙,在景墙上有昆曲的历史介绍,昆曲当中一些经典有名的作品,以类似壁画的方式展现出来。该区域在给游客观赏和了解昆曲文化的同时还给当地一些昆曲爱好者一个交流学习、寻觅知音的平台。

3.5昆石区

没有硬质铺装,采用规则而无序的汀步组成该区,其中矗立着各种昆石雕塑,无序的汀步和随性摆放的昆石相呼应,让人如置身石林一般。

3.6并蒂莲区

位于公园的西面沿湖区域,木栈道从布满湖面的并蒂莲中穿梭,让人与并蒂莲亲密接触,在亲水平台和木亭子既能观赏并蒂莲也能眺望湖对岸的景色。

3.7休息区

3个休息区穿插在各主题区域之间,让游客在游览途中可以休息。在休息区放置一些景观小品,例如阿婆茶、江南丝竹、昆山三贤雕塑、景观石等,丰富休息区的景观。

3.8湖滨游步道

沿湖的游步道位于全岛的西北方,供人们健身晨跑、游览观赏湖景。

3.9游船码头

生态公园游船游览项目,包括游艇码头和水上平台。

3.10绿化

昆山处于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境内河网密布,属北亚热带南部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在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有绿化基础上,增加适合昆山当地的植物,营造更加丰富的绿化景观,体现生态公园的性质。

3.11游客中心

在游客中心的设计中,建筑从可持续的角度出发,以生态建筑为目标,通过起伏多变的外形、屋顶绿化,营造丰富的空间层次和多变的景观体系。该建筑外形似鸟,外立面设计朴素自然又别具匠心,就像鸟儿栖息在森林之中,与环境有机结合在一起。游客中心设有接待大厅、管理、医疗、咨询、简餐及售卖空间。

4植物相宜原则

4.1色彩相宜的原则

植物配置时应做到色彩相宜,即花木的色彩与周围环境、地理位置、生态条件、场景气氛等相协调,要能通过花木的色彩、形态等来衬托气氛、突出主题、创造意境。只有做到色彩协调相宜,使人置身其中感到舒适、亲和而放松,才能给人以美的感受。此外,在花木配置时还应同时考虑不同色彩给人的视觉感受。

4.2季节相宜的原则

植物造景时,应考虑树木花草的季相特点,使园林景观季季有景。要了解不同花木的生长周期以及因季节物候变化而产生的色、形、姿态等方面的变化,延长观赏期。

4.3因景制宜的原则

植物配置造景除考虑气候、地理、物候等自然条件外,还应兼顾景观的人文需要以及造景的目的、功能等人为因素。无论是纯林还是混交,是孤植、丛植还是片植、对植、形植、篱植,都必须因景观主题的需要而选择。

4.4因质相宜的原则

在花木与植物造景时,还需要考虑植物的质地和质感差异,所选用的花卉材料质地与质感等都应与所处的环境、造景的目的与功能相吻合。

4.5位置相宜的原则

植物造景的每处基址都会有地势高低、土壤高燥或低湿、地面空旷而阳光充足或荫蔽而光线不足、四周狭窄而通风不畅或周边开阔而通风良好、肥沃或贫瘠等方面的差异,因而在花木配置时,应根据所处的立地条件来选择生态习性与之相适宜的种类。

5植物选择

植物具有生命力,能生长,适应环境,充满生机和美感,可以说在景观设计中,几乎没有材料像植物那样具有生命力和寓于变化。在植物设计上,我们对其大小进行推敲,因植物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空间范围、结构关系以及设计构思与布局,所以我们按大小标准可将植物分为5类。

5.1大中型乔木

从景观中的结构和空间来看,最重要的植物便是大中型乔木。大乔木的高度在7~10m之间。在景观布局中,当大中型乔木居于较小植物之中时,它将占有突出的地位,可以充当视线的焦点,尤其是空旷地或广场上举目而视,乔木将首先进入眼帘。因此进行设计时,我们首先确定大乔木的位置,它们的配置将会对设计的整体结构和外观产生最大影响。

5.2小乔木

根据植物的大小,高度3.5~5m的植物为小乔木。小乔木适合于受面积限制的小空间,或要求精细的地方,还能从垂直和顶平面两方面限制空间,暗示着空间边界,从而使局部具有立体的轮廓。当两个空间要分开而又没必要封死时,就可以利用小乔木的树冠形成阴暗前景的“洞窗”,突出它后面的明亮景物。当人们的视线能透过树干和树叶时,这些小乔木像前景的洞窗,使人们所见的空间有深远感。

5.3中灌木

这类植物包括高度1~2m的植物,它们可以有各种形态、色彩和质地。这些植物的叶茎通常贴地或仅微微高于地面。另外,还可以被用来作为视线屏障和私密空间控制之用,在有些地方当人们不喜欢僵硬的围墙和栅栏时,就可选用灌木围合。

5.4矮灌木

矮灌木是尺度较小的植物,成熟的矮灌木最高仅1m,但是最低高度又在30cm以上。其不仅能在不遮挡视线的情况下限制或分割空间,而且以暗示的方式来控制空间。因此,种植在人行道或小路两旁的矮灌木,既不影响行人视线,又能起到限制人行的作用。鉴于其尺度矮小,应大面积使用才能获得最佳观赏效果。

5.5地被植物

地被植物是指所有低矮、爬蔓的植物,其高度不超过15~30cm。地被植物具有不同的特征,它们有开花、不开花,也有木本、草本,可以作为室外空间的植物性“地毯”或铺地,此外它本身在设计中还具有许多功能。与矮灌木一样,地被植物在设计中可以暗示空间边缘;地被植物因具有独特的色彩或质地,而能提供观赏情趣。另外,地被植物还能稳定土壤,防止陡坡的土壤被冲刷。

6结语

植被是森林公园中的重要支柱,美好的森林公园环境是依靠植物来构建的。因此,对森林公园植被景观规划与设计时,要在尊重森林公园自然植被结构、生长发育的基础上,采取科学的手段,对原有植被进行保护与改造,并根据森林公园内景观功能分区、游线、景点等建设要求,适当补充、删减景观植物,并且景观植物的选择要符合森林公园植被景观特征,以免失去自然意境。昆山森林公园以“保护生态、优化生态”为主导,根据区域特征,对现有的植被资源进行保育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对昆山森林公园植物景观进行规划与建设,强调植物景观面上的群体美、线上的韵律美、点上的个体美,使昆山森林公园进行可持续的发展。

作者:钟芳 单位:杭州泛亚绿洲环境设计有限公司

第二篇:城市公园道路景观设计论文

1地被植物的分类

城市公园内的绿地是城市公园的主要组成因素,地被植物又具体分为如下几种类型:(1)基础性地被:基础性地被的植株比较低矮,主要用于覆盖地面。但是基础性植被具有应用范围广的特性,可进行大面积的种植,且不需要频繁修剪,可作为替代草坪应用。(2)骨干性地被:骨干性地被主要以低矮灌木为主,适宜群植,在城市公园的绿地中应用广泛。可通过修剪或者进行造型控制,具有稳定性强和时间长的特点。(3)点缀性地被:点缀性地被指的是观赏性的地被植物,主要以多年生长的草本植物为主。多用于草坪、花坛或者与骨干型地被进行配置应用。比如鸢尾等。

2惠州城市公园道路景观设计的植被选择情况

2.1惠州龙丰公园道路绿地植物景观分析

龙丰公园位于惠州市鹅岭西路与龙西街的交界处,该公园地块平整,总占地面积为8060m2。龙丰公园以构建绿色、生态、休闲的街头绿地为宗旨,为建设区域的街区邻里提供互动交流的空间,营造了十分宜人的街区生活氛围,这也正是本公园的设计目标。龙丰公园根据惠州市园林绿地的系统性规划目标,同时在满足不同种类地被植物不同应用的原则下,通过公园道路将龙丰公园分隔成几个园林空间,营造出优美安静的休闲环境。园路盘折曲绕,从密林小径、林中空地、疏林草地到缓坡草坪,一个个设置的特色铺装及绿化场景,形成疏密、明暗、动静的对比,在富有生命的自然中创造出具有生命活力的多元感悟空间,如一轴画卷展示给闲步者,做到小中见大,步移景异的感观,给人以流动、悠闲之感,使出入其中的人们在时间、空间上去感受景观之美,意境之美,享受自然。构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

2.2城市公园道路的分类

城市公园道路也被称为“园路”,是一种贯穿在公园各景点之间,将公园划分成为不同大小、不同形状和不同功能的一系列空间,进而起到引导客流和疏导交通的重要作用。中国的园林道路习惯生成“因路得景”的设计效果。因此,城市公园在设计时并不只是起到疏散、连结和组织的功能性作用,园路也更是整个城市公园各种景观艺术的一个载体。因此,可以将城市的公园道路按等级进行分类,主要包括主要道路、次要道路以及游憩小径几种类型。

2.3公园内道路周围的绿化

惠州龙丰公园内的园路中有很舒适的蜿蜒小道,园路和两侧的大树形成了一道优美的风景。该公园的绿化植物在总体配置上,设计人员科学合理地将其整体效果的统一性和其局部效果的特色性进行了完美整合。因此,龙丰公园采用的植物配置手法属于自然式组团。所选用植物主调以豆科乔灌木植物为主,其他科属灌木植物作为配调。同时,以色彩丰富、花繁叶茂的花色灌木带作为基调品种,有效地丰富了公园的自然生态景观。其中,公园的停车场采用的是红花紫荆、红车以及黄叶假连翘对停车场进行围合,使得停车场具有安全性能好的优势;附近的道路采用花架种植了攀援性植物紫藤,增强了花架的立体绿化感;公园内广场周边的绿化则是以凤凰木为主组团进行的种植,并搭配其他的开花乔灌木,地被采用流畅性展示地被,充分地展现了植物的花色、叶色以及魅力,具有层次丰富的特点。在城市公园道路的景观设计过程中,选择树种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龙丰公园最大化地保留了园内原有的植物,并大量采用乡土树种,最终根据场地及公园的景观要求进行树种选择。同时,设计人员十分注重创造植被物种的多样性选择,以充分保证公园景观的生态性和观赏性,实现了公园植物景观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该公园的绿化主要采用了高大茂盛的绿化芒作为行道树,在园路人行道之间则采用常绿和落叶乔木相结合,枝繁叶茂、五彩缤纷的花色灌木带自然的分隔了公园与马路间的喧嚣,使公园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休闲空间。绿化中突显出豆科乔灌木的群落景观,充分地展现了豆科植物的叶花融合的魅力,营造出了季季有花、季季有景的大自然式生态景观。同时,运用了乡土树种以及丰富的花多色艳和色彩多变的植物,再以流畅的线性进行展示后,完美体现了当地的人文特色,凝练了城市的文化底蕴,最终以合理的布局,体现了公园多变景观的和谐感。本设计主要追求公园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特色,包括四季交替变化和各类景观元素的变化,深受当地广大市民的喜爱。

2.3.1主要道路的绿化。

由于主要道路在城市公园内承载着组织空间和引导交通的重要作用,因此,主要道路的绿化植物景观部分属于整个城市公园绿地系统的主要基调,其充分发挥着城市公园内绿化植物的观赏以及生态效应。惠州龙丰公园内主要道路旁的行道植物采用了生长茂盛、高大挺拔的绿化芒树种,其植物配置结构以常绿乔木和低矮灌木为主。公园道路的人行道间有效地将常绿乔木和落叶乔木结合,通过花繁叶茂的灌木带,科学地将公园的自然生态与喧嚣的城市街道之间进行了分隔,形成了一个十分适宜当地居民进行休闲和娱乐的舒适空间。

2.3.2次要道路的绿化。

城市公园的次要道路主要是集中于园内各建筑的周围或者公园各项功能分区的结合地段,城市公园的次要道路有直有曲,同时,次要道路两侧的植物配置具有层次分明的特点。比如,柔和而清晰的林缘线等。惠州龙丰公园的次要道路采用了宫粉紫荆等组团种植模式,满树的繁花似锦,红花与绿叶相映,彰显出公园里一片生机勃勃的盎然气氛。同时,采用黄蜡石进行点缀的道路,也起到了丰富园内景观的作用。

2.3.3游憩小径的绿化。

城市公园内分布的游憩小径比较多,游憩小径主要会根据公园内的各风景点和功能进行设计,最终使得园内游憩小径呈现出网状遍布的特点。公园内的林中空地、密林小径、疏林草地和缓坡草坪之间形成了疏密、明暗的鲜明对比,在富有生命的自然景观中创造出了多元化的感悟空间。惠州龙丰公园游憩小径的绿化采取了乔、灌和草相结合的自然式组团布置,形成了多层次的疏林草地景观。

3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人民的生活需求,设计出优质的绿色城市公园十分重要。城市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城市开敞空间不断的缩小,使城市公园成为了城市居民进行放松和休闲的首选场所。这就需要设计人员科学合理对城市的公园道路景观进行设计,并做好道路周围的植被选择工作。通过科学的选择植被,可以优化城市公园的社会效益,进而为居民提供环境优雅、空气清新、富有艺术美感的休息空间,最终提高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

作者:严玉群 单位:惠州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

第三篇:山体公园景观设计分析

1山地公园

1.1山地公园的概念

山地公园就是指位于城市或城市近郊,且大部分具备山地地貌特征,满足公众休闲、游憩和娱乐等功能,并与山体环境密切相关的公园。山地公园的地表情况一般都是高耸复杂的,有一定的绝对高度和有一定的相对高度。

1.2山地公园景观设计的特点

由于山地公园独特的地形特征,其景观设计和平地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有着明显的不同。首先,山地公园的地形高低起伏,空间形态多种多样,拥有着独特的地域形态。其次,山地上植被的光照、水分、土壤等都是与众不同的,因此,形成山地独特的景观特征。正是基于这样的山地景观空间与地形特点,在设计和营造山地公园时,其视觉空间会受到山体空间朝向的影响,不同的山位会存在不同的景象特征与视觉空间类型。通常可以将山地分为坡底、坡中和坡顶3类,在设计时应该根据不同的海拔和坡位,因地制宜地设计景观。

2山体公园景观设计的主要元素

相较于平地公园的景观设计,山体公园的地形高低起伏较多,较为复杂,因此,公园内的景观还是以自然景观为主,同时根据山地的独特性处理好山地公园的各种景观要素。首先,要从山体的视觉空间角度分析。不同的山体位置需要选择不同的景观设计,比如,山地的位置比较高,所以,其视觉空间较大,视野较广。设计师可以充分利用山顶的特点来开发公园的景观,尽可能延伸视野,获得全方位的山地景观。再如,山体的山麓地带,其视域则相对有限,将其作为主要的公园活动场所,则需要在山体与城市的过渡地带进行相应的设计。其次,要注意山体公园内游玩路线的设计。因为受山体高低起伏的影响,在道路的开发和组织方面都比较困难。因此,要根据山体的走势选择合适的布置方式,使得道路设计尽可能地充分展现多样性,让不同的山体路线带给人们不同的视觉体验。设计师可以在考虑顺应山体地形上,尽可能地使公园道路与环境相互适应。同时可以利用水平或者垂直方向同时进行,呈现出山体公园道路的立体性,从而为游玩者提供更多的游玩乐趣。最后,要以人的心理需求为依据进行山体景观设计。公园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更多的休闲需求,使人们获得身心的放松。为此,在山体公园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确保公园内的道路设施可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使得山体公园的景观设计真正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

3山体公园景观设计的手法

3.1城市人文精神在山体公园中的展现

由于地域的不同,每个城市的文化传统也就不同。在设计山体公园景观时,要充分考虑每个城市自身独特的人文情怀和人文环境,这样才能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恰到好处地进行人文设计,达到自然和人文的和谐统一,才能有效增强人们对公园的亲切感。当然,在公园建设时不仅要体现人文性,更要维护好山上的花草树木,使得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适应、相协调。此外,还需要综合利用山地资源,充分考虑到城市山水空间的格局变化,建设具有地域特色,并且具有浓厚人文情怀的山地公园景观。

3.2地域性特色在山体公园中的表现

在山体公园的景观设计中,一定要考虑地域性,因为地域性是对环境人文和自然特性的反应。在景观设计中,一定要注意保护山体的自然环境,使得城市的文化风貌建设与城市地域性相协调。例如,在建筑物色彩上的选择就需要与城市整体传统风格相一致,凸显当地人的生活场景,使得人们更好地融入其中,体会城市文化。再如,根据山体的走势选择合适的布置方式,使得道路设计尽可能地充分展现多样性,让人们在游玩时充分感受城市文化。

3.3注重山体公园的景观空间组织

在构建城市与山体公园道路之间的联系时,要注重做好各方面的连接,比如,山体与山体、山体与城市之间的连接。做好城市空间结构分析,确保山体公园的景观设计与城市空间发展相协调,最大可能完善山体公园的景观空间组织。另外,在分析山体公园的景观效果时,还要注意山体轮廓线的夜景效果,使得夜间的山体景观效果也能与城市相得益彰。

4山体公园景观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4.1价值取向———共生性

景观是依附于社会而存在的,在不同的时期,设计表现都是不同的。人们最需要的是什么,山体公园景观设计最需要考虑的是什么,必须要有个正确的价值取向。最初山体公园景观设计仅仅是致力于形式与硬质铺装的组合,设计大多忽视了原始自然的存在。因此,设计要摒弃最初简单而自我的方式,要注重设计空间场地与自然环境的分析,寻找共生性,将山体公园景观设计与自然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城市与自然之间寻找平衡点,将山体公园景观设计建立在与自然共生的基础上。

4.2生态保护

不管什么样的建筑样式,还是什么样的景观设计,都需要考虑到生态保护问题。尤其是山体公园的景观设计,其本身的开发就是在间接破坏原始生态,因此,必须要在坚持生态保护的前提下设计开发,要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共生理念,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与发展。

4.3安全性问题

山地公园毕竟是在开发生地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其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安全问题。不仅存在着比如地质灾害、森林病虫害、洪水灾害等自然灾害,还存在着比如火灾等人为灾害。安全性问题必须值得我们注意。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救结合”的原则,做好山地公园景观设计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

5山体公园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5.1地形结构分析

该山体公园占地面积约20hm2,位于江苏徐州市,属丘陵地形,地势起伏较大,堆石较多,无植被万科山体公园的地形图。项目原为采石场,山体开挖岩床裸漏、缺水,对植物生长十分不利,因此,在设计中考虑通过对雨水的集中收集到地块南端现有的集水矿坑内,在旱季期用于植物浇灌,浇灌方式为滴灌。在植物设计上选择耐旱、抗盐碱性强的植物。这个就是要充分考虑地域性,通过分析地形特征,选择合适的景观进行设计。

5.2景观设计分析

5.2.1塑造山谷印象,保护生态。

万科山体公园最大程度的尊重原有场地,最小限度的建造人工设施,因地制宜开辟简单登山道,巧妙利用场地原有高差,营造不同于其它公园大气开阔的“山谷印象”,如图2所示的山谷印象图。这就是充分利用景观空间组织来营造的景观设计大局,并最大限度保护生态,坚持城市与自然的最大共生,使其和谐可持续的发展。刺槐、侧柏等。采用大量适应徐州气候的乡土树种,以及运用人工林藤本植物进行现有林分的合理改造与修复。大量使用本地材料,保持了场地原有特色,只是略加梳理,使公园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趣味。我们的使命是自然放松、不突兀、不特意的景观,让人有自然放松的景观感受。这也是应地制宜地进行景观设计,并能巧妙地回归自然,达到很好的协调效果,似乎浑然一体。

5.2.4充分融入人文情怀。

万科山体公园在不同的场地设计上,都赋予了不同的功能和形式,同时依托于场地不同的人文情怀,给予了场地自己的灵魂精神。这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恰到好处的人文设计,达到自然和人文的和谐统一,有效增强了人们对山地公园的亲切感。

5.2.5重塑现代人与山体共生的生活方式。

万科山体公园将现代人追求健康自然的生活方式带进公园,赋予公园更多的功能性,在保持自然特色的前提下,营造符合现代人审美情趣的景观,重塑现代人对待山的依赖与山体共生的生活方式。

6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山体公园越来越成为城市绿化美化的环境载体。对于山地公园的景观设计,不仅要因地制宜,还应该保护生态,追求城市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确保山体公园的景观设计与城市人文环境相统一。不断研究和探讨山地公园的景观设计,设计出更加优秀的景观设计作品,为人们提供更加健康舒适、贴近自然、拥有人文情怀的山地公园。

作者:周亚兴 单位:上海罗朗景观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第四篇:地铁文体公园景观设计研究

1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南山区塘朗山片区,华侨城北侧、龙珠片区东侧、塘朗山南麓,其西侧紧邻南坪快速,属于深圳地铁7号线深云车辆段上盖工程,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0.5hm2。规划区内采石场破坏地貌和植被,造成水土流失与视觉景观污染。现状采石场场地已平整,平整区场地宽约220m、长约430m、地面高程约75m。场坪高程根据地形及出入线爬坡条件确定为66.614m。段址基本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宽约307m,长约905m,车辆段需开山建设,场地内拆迁工程较少。基地三面环山,地势起伏较大,东侧为山体陡坡,峰高约为260m。深云车辆段场地尽可能利用已平整场地,但由于车辆段段址用地需求较大,部分场地需要开山建设。

2深圳地铁文体公园的景观设计

2.1生态规划

利用生态景观学的基本原理,构建生态基质———生态斑块———生态廊道的基本生态景观单元,利用BIM建立建筑模型,从而期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结合项目基地特点,提出“重新与山连接”的设计理念,最大化对现状已遭破坏的基地进行生态恢复,并赋予其多种复合功能,发挥土地最大的使用价值。

2.2方案构思

2.2.1设计目标。

设计以原生的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为依托,将公园场地与自然山体连接,延续山体的生态环境,将人的使用功能与山体的自然生态环境充分融合,从而实现生态上与山体形成连接,功能上与社会需求形成连接,体现该项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特色。从生态角度上看,该项目是城市的人与自然的生态环境之间的一个中转站,社会功能上满足了城市居民的需求,生态功能上承载了塘朗山的生态作用,因此,可以说是城市的绿色驿站,是人与自然互动的一个站点。

2.2.2方案特色。

设计以“融入自然,律动生命”作为主题,将体育运动融入到优美舒适的生态环境中,将人的运动与自然生物的活动融合一起,使文体公园成为城市居民与自然生物共享的一个绿色驿站,成为塘郎山郊野公园的自然健身房、城区的运动休闲带。①生态休闲:联动车辆段及郊野公园,采用对环境友好的规划及设计理念,融入生态环境,是天然氧吧中的休闲天堂。②地铁文化:中国首创以地铁文化为核心的主题公园,是沉淀地铁文化,呈现地铁历史的平台。③教育创新:项目的地铁实训区,将面向整个深圳市的地铁专业人员和公众进行培训,是技术前沿的教育基地。④融合集约:积极探索生态建设与轨道交通设施建设的接驳点并将其融合,同时,通过对项目各功能块的有机组合实现资源共享,是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的典范。⑤绿色节能建筑:该项目在建筑设计方面,将引进先进的生态节能技术,在雨水收集、自然通风、垂直绿化、太阳能利用等方面深入研究,努力打造一个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建筑。

2.3生态建设难点及应对

2.3.1景观生态系统缺乏连续性。

所有的地铁上盖项目,都有一个共同的难点,即如何在混凝土盖板上进行生态建设。上盖项目基本都是与地面脱离,有别于普通住宅的地下车库建设,后者是埋入地下,有一定的土层厚度在地表与自然地面连接,因此,对自然环境的连续性破坏较小。前者往往是高出地面,盖板与地面存在高差,与自然地面无法直接连接,要融入周边生态环境有一定难度,生态绿地的建设往往缺少系统连续性和完整性。项目基地原本是塘朗山脚下的采石场,三面为塘朗山环绕,因此,有条件利用山体与地面的高差,将盖板与山体自然连接,最大限度将盖板上的绿地与山体绿地连接,使公园成为山体的一部分,这是本项目生态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在公园绿地与自然山体连接的基础上,项目注重利用塘朗山的生态资源。塘朗山自然资源丰富,据现场调查,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7科7属7种,其中有II级保护的植物———桫椤和一级级保护植物———仙湖苏铁,众多蝴蝶品种也是本区域重要景观资源。因此,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引入塘朗山的野生动植物,使公园成为塘朗山部分野生生物的栖息地,使公园成为塘朗山生态斑块的一部分,是该公园建设的美好愿景,也是该公园建设的终极目标。

2.3.2景观绿地的覆土深度受限。

上盖绿地的另一个难点,是考虑建设成本投入,结构设计预留的绿地覆土深度往往不足,很难达到理想的种植深度要求,难以建设成多层次绿地生态群落。项目设计中预留覆土深度从0.6~1.2m不等,通过各专业的深入沟通协调,结合盖板下柱间的跨度不同,对种植区、运动区、休息区、服务区等统筹规划。柱间跨度小的区域,划为种植区,提高荷载后建设成本提高较少,因此,预留覆土较深;柱间跨度大的区域,结构荷载越大,建设成本成倍增长,因此,划为运动区或服务区等以减小覆土的荷载要求。此外,景观设计中,在覆土不足的区域,充分利用梁柱位置,设置种植池提高覆土厚度,尽可能增加乔木种植数量。条件不足的区域,利用廊架种植攀援植物,形成立体绿化景观,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

2.3.3雨水利用受限。

在现代的城市建设中,经常提到雨水利用,尤其是要求大部分雨水自然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提倡建设海绵城市等。而我们的上盖绿地,雨水给盖板所截断,无法到达自然绿地中,因此,需要采用新的方式对雨水收集利用。项目在雨洪规划设计时,采用了2个蓄水系统对雨水收集利用:一是在盖板上设置景观湿地,既解决了部分蓄水需要,又作为生态过滤池净化雨水,同时还丰富了景观绿地的生态功能。二是在盖板下的地面设置地下蓄水池,将盖板上溢流出来的雨水进行收集,然后用泵提升至景观湿地中进行利用,或者直接作为绿化灌溉补水。

2.4过程保障———车辆段生态文明施工

2.4.1施工现场封闭式管理,营造文明、安全、整洁、和谐、高效的施工现场工作环境。

一是地铁施工现场采用三期地铁统一规划的围挡进行封闭施工,大门处设置门卫室,负责进出人员、车辆登记等。二是场内运输道路按照城市道路标准铺设沥青路面,设置减速带,竖立反光镜,安装限速、禁鸣等交通标识,路面漆上标准的交通标志线,沿线安装路灯。配备洒水车,每天定时对场内道路及场区周围市政道路进行洒水,组织专人对道路清扫维护,有效减少了施工扬尘。三是施工现场的强噪声设备,设置在远离居民区位置,依据调查民意后得出最佳的爆破时间,调整爆破方案。

2.4.2南坪快速路上架钢桥,“天堑变通途”,最大限度降低泥头车对市区居民的干扰。

车辆段土石方运输工程量大,如何减少泥头车穿行市区,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市区居民的干扰,是施工单位项目部一直努力研究解决的难题。

2.4.3与周边居民积极沟通开展互动活动,做到工程施工与居民生活的和谐相处。

施工单位项目部通过各种渠道对周边居民进行主动走访,了解工程施工对他们造成的影响,听取建议,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深圳地铁7号线深云车辆段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坚持做到施工与小区居民生活的和谐相处,高标准的抓实文明施工避免扰民,积极融入生态文明理念,向小区及周边单位和居民展示深圳地铁建设的良好形象,为努力建设美丽深圳添彩。

3结语

地铁文体公园作为一个新兴起的公园类型,其设计理论及方法还需不断完善。地铁文体公园生态系统的建立还存在很多问题,生态系统发展的动态性,表现为它的时空性和时空结构的整体性,因此,地铁文体公园设计时应考虑其整体性、可持续性等特性。在保护原有生态空间格局基础上,优化景观格局。生态公园设计时还要融入文化教育,休闲娱乐等元素,这样生态公园就不再那么“单调”。

作者:钟鹏 单位: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